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and determinant factors of forest carbon storage under China's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 被引量:9
1
作者 Shengnan Wu Jiaqi Li +5 位作者 Wangming Zhou Bernard Joseph Lewis Dapao Yu Li Zhou Linhai Jiang Limin Da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410-419,共10页
The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NFPP)is one of the key ecological forestry programs in China.It not only facilitates the improvement of forest ecological quality in NFPP areas,but also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 The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NFPP)is one of the key ecological forestry programs in China.It not only facilitates the improvement of forest ecological quality in NFPP areas,but also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increasing the carbon storage of forest ecosystems.The program covers 17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and municipalities with correspondingly diverse fores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ecological features,engineering measures and forest management regimes,all of which affect regional carbon storage.In this study,volume of timber harvest,tending area,pest-infested forest,firedamaged forest,reforestation,and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and temperature were evaluated as factors that influence carbon storage.We developed a 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 for these seven indicators and we studied the dominant factors of carbon storage in the areas covered by NFPP.Timber harvest was the dominant factorinfluencing carbon storage in the Yellow and Yangtze River basins.Reforestation contributed most to carbon storage in the state-owned forest region in Xinjiang.In state-owned forest regions of Heilongjiang and Jilin Provinces,the dominant factors were forest fires and forest cultivation,respectively.For the enhancemen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a longer rotation period and a smaller timber harvest are recommended for the Yellow and Yangtze River basins.Trees should be planted in stateowned forests in Xinjiang.Forest fires should be prevented in state-owned forests in Heilongjiang,and greater forest tending efforts should be made in the state-owned forests in Jil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carbon storage Influencing factors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 Variance decomposition Vector autoregression(VAR) model
下载PDF
Effects of management regimes on carbon sequestration under the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Linhai Jiang Wei Zhao +2 位作者 Bernard J.Lewis Yawei Wei Limin Da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187-1194,共8页
Carbon sinks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element within the complex phenomenon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and forest ecosystems are important global carbon sinks.The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NFPP) is an ecologica... Carbon sinks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element within the complex phenomenon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and forest ecosystems are important global carbon sinks.The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NFPP) is an ecological program in China that was established after catastrophic flooding in the country in 1998.The goals of the NFPP are to curb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habitat to increase biodiversity,and rehabilitate natural forests to sup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forest regions.This study looked at changes in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a forested area of northeast China after the inception of the NFPP.The program divides China's natural forests into three classes—commercial and two types of noneconomic forests—that are subject to management regimes prescribing varying levels of timber harvest,afforestation,and reforestation.During the 18-year period from 1998 to 2015,the total amoun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increased at an average annual rate of 0.04 MT C.This trend reflects a transformation of for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NFPP that resulted in prohibited and/or restricted logging and tighter regulation of allowable harvest levels for specific areas.In documenting this trend,guidelines for mor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forestry programs such as the NFPP in other countries in the future are also sugges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nfpp Carbon sequestration San Chazi forestry Bureau China forestry
下载PDF
Biomass Carbon Storage and Its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Afforestation under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 in China 被引量:10
3
作者 ZHOU Wangming Bernard Joseph LEWIS +4 位作者 WU Shengnan YU Dapao ZHOU Li WEI Yawei DAI Limi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4期406-413,共8页
Based on the data from China′s Seventh Forest Inventory for the period of 2004–2008, area and stand volume of different types and age-classes of plantation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mass den... Based on the data from China′s Seventh Forest Inventory for the period of 2004–2008, area and stand volume of different types and age-classes of plantation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mass density and age of planted forest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country. Combined with the plantation area in the first-stage of the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NFP) program(1998–2010), this study calculated the biomass carbon storage of the afforestation in the first-stage of the program. On this basis,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these forests was estimated for the second stage of the program(2011–2020). Biomass carbon storage of plantation established in the first stage of the program was 33.67 Tg C, which was majority accounted by protection forests(30.26 Tg C).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carbon storage in different regions, which depended on the relationship of biomass carbon density, forest age and plantation area. Under the natural growth, the carbon storage was forecasted to increase annually from 2011 to 2020, reaching 96.03 Tg C at the end of the second-stage of the program in 2020. The annual growth of the carbon storage was forecasted to be 6.24 Tg C/yr, which suggested that NFP program has a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enhancing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plantation forests under its dom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工程 造林绿化 生态系统 碳储量 中国 森林资源清查 种植面积 林分蓄积量
下载PDF
The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 in China: A Contingent Valuation Stud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被引量:1
4
作者 Frida Edstrom Hanna Nilsson Jesper Stag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2年第3期426-432,共7页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工程 黑龙江省 中国政府 估值 洪水风险 水土流失 支付意愿 中国北部
下载PDF
天保工程20年对黑龙江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森林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科屹 林田苗 +2 位作者 王建军 何友均 张立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6-1025,共10页
天然林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载体。科学评估天保工程对实施区域森林碳汇/碳源特征的影响,对于巩固提升区域尺度森林固碳增汇作用和统筹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黑龙江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为... 天然林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载体。科学评估天保工程对实施区域森林碳汇/碳源特征的影响,对于巩固提升区域尺度森林固碳增汇作用和统筹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黑龙江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期和多类森林调查和统计数据,运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将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人工造林、森林抚育、木材调减、森林巡护等经营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纳入核算过程,测算1998-2018年天保工程对该区域森林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实施天保工程,20年来黑龙江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累计产生净固碳量1.32×10^(8)Mg,相当于抵消了同期黑龙江省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的近12%,且相较于生物质能和碳捕集与封存等工业措施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2)对存量森林资源开展森林经营管理所产生的森林碳汇量是研究区净固碳量的最大贡献来源,占比高达80.0%。(3)人工造林和调减木材任务在空间布局上的不均,是造成研究区净固碳量存在一定程度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原因。(4)天保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引发的碳排放、碳泄漏会抵消研究区的部分固碳效益,但抵消比例仅为0.29%,森林固碳增汇的整体效益不受影响。在后天保工程时代为持续稳定发挥研究区的森林碳库作用,建议从固碳、增汇、保汇3个方面科学强化天然林的保护与修复成效,避免或减少森林碳库无序损耗,创新天然林碳汇价值实现路径,减少计量与监测不确定性影响,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效能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保工程 材积源生物量法 碳汇 碳泄漏 国有林区
下载PDF
天保二期工程实施后白河林业局林区林木和林地资源变化调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俊锋 刘剑 +3 位作者 廖宇翔 张国伟 李亮 周博 《吉林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23-27,35,共6页
本研究以吉林省白河林业局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域为研究对象,以天保二期工程(2011-2020年)的林相图、遥感卫片与调查资料库为研究基础,应用GIS分析软件的叠加分析、属性分级色彩等功能,分析森林资源变化情况,通过Mapinfo 8.5软件的... 本研究以吉林省白河林业局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域为研究对象,以天保二期工程(2011-2020年)的林相图、遥感卫片与调查资料库为研究基础,应用GIS分析软件的叠加分析、属性分级色彩等功能,分析森林资源变化情况,通过Mapinfo 8.5软件的通用转换器功能,将林相地图转换为ArcGIS 10.0可操作的ESRISHP格式地图文件,利用空间分析模型,在ArcGIS 10.0统计分析功能的支持下,完成数据空间叠加运算,生成地类面积、郁闭度和蓄积量等变化图。通过工程实施前后森林资源调查对比发现,活立木蓄积量提升7.95%,乔木林地蓄积量提升8.32%,郁闭度超过0.70的森林蓄积量和面积均在增长,森林覆盖率提升2.3%,林木绿化率提升2.5%。提出了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根据森林资源现状提出了保护及经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工程 森林资源 变化 GIS
下载PDF
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温室气体排放及净固碳能力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博杰 逯非 +5 位作者 王效科 刘魏魏 王莉雁 饶恩明 张路 郑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4266-4278,共13页
基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一期(2000—2010年)营造林过程工程边界内碳排放和边界外碳泄漏的计算,分析了天保工程及各区域碳排放和碳泄漏年际变化及影响因素,对比了天保工程及各区域碳排放和碳泄漏的组成特征,研究了天保工... 基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一期(2000—2010年)营造林过程工程边界内碳排放和边界外碳泄漏的计算,分析了天保工程及各区域碳排放和碳泄漏年际变化及影响因素,对比了天保工程及各区域碳排放和碳泄漏的组成特征,研究了天保工程及各区域净固碳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天保工程一期西北、中西部地区、南部地区、东北地区和天保工程的碳排放分别为0.89、1.47、0.09、2.45 Tg C;碳泄漏分别为3.17、3.11、6.50、12.78 Tg C。工程措施和碳排放强度的区域性差异导致各区域碳排放组成特征不同。造林及配套森林基础设施建设是西北、中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最大的工程措施碳排放;新造林及森林管护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工程措施碳排放。相应地,各种物资消耗中,建材是西北、中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最大的物资碳排放;燃油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物资碳排放。天保工程在工程边界内外引起的额外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15.23 Tg C,抵消了工程固碳效益的9.82%;在西北、中西部地区、南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抵消作用分别为10.08%、8.16%和11.24%。天保工程一期净固碳量为139.77 Tg C,年均净固碳量为12.71 Tg C/a。因此,碳排放和碳泄漏对天保工程固碳的抵消较小,工程一期在我国温室气体减排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上做出了巨大贡献。避免工程基础设施的盲目建设和对工程进行合理规划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碳排放 碳泄漏 净固碳量 温室气体
下载PDF
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 被引量:27
8
作者 刘世荣 庞勇 +11 位作者 张会儒 王兵 叶兵 江泽平 谢和生 牛晓栋 王登举 丁易 吴水荣 宋庆丰 王晓慧 张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067-5079,共13页
天然林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与生态资源,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覆盖范围最广、投资规模最大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自2000年正式启动以来,对长江上游... 天然林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与生态资源,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覆盖范围最广、投资规模最大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自2000年正式启动以来,对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以及东北、内蒙古、新疆、海南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保护修复、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深远影响。天保工程二期于2020年结束,全面定量评估天保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和国内外的巨大影响,可为全面推进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修复提供科技支撑,为后续政策修订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基于空间信息技术、样地调查、生态站观测、比较分析等手段,构建了适用于天保工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涵盖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社会经济效益、生态修复措施和政策设计5个方面,对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和《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开展全国性的重大生态工程评估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评估方法 森林资源 生态效益 社会经济效益 政策影响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延边林区可持续发展评价 被引量:28
9
作者 胡小飞 代力民 +1 位作者 陈伏生 谷会岩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生态足迹是评价可持续发展状况和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以统计年鉴和林业年鉴为主要数据来源,对延边林区1996~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人均生态足迹逐年下降,人均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小,而人均生态盈余逐年增长... 生态足迹是评价可持续发展状况和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以统计年鉴和林业年鉴为主要数据来源,对延边林区1996~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人均生态足迹逐年下降,人均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小,而人均生态盈余逐年增长.人均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递减,同西部地区相当,而明显高于东部.人均林地生态足迹变化平稳,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林地生产足迹和林地出口足迹的平均值分别降低了0.341和0.327 hm^2·人^-1,降幅分别为46.32%和54.94%.延边区域和林业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有助于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但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依靠科技,提高单位面积林地产量和资源利用率,合理经营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林业可持续发展 天然林保护工程 延边林区
下载PDF
我国东北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植被的碳储量 被引量:30
10
作者 魏亚伟 周旺明 +6 位作者 于大炮 周莉 方向民 赵伟 包也 孟莹莹 代力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696-5705,共10页
以东北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对其主要森林类型进行调查,探讨天保工程经营区划对森林植被固碳现状的影响,并结合已有的东北林区生物量与蓄积量数据库,建立了东北林区主要树种组的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然后以第7次... 以东北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对其主要森林类型进行调查,探讨天保工程经营区划对森林植被固碳现状的影响,并结合已有的东北林区生物量与蓄积量数据库,建立了东北林区主要树种组的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然后以第7次森林资源清查为基础,对东北天保工程区森林植被碳储量进行估算,以期为全国森林生物量的估算和天保工程的评估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经营区之间(重点公益林、一般公益林和商品林)森林植被碳密度的差异并不显著,这可能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初期经营区划的标准、样地的选择以及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粗放的管理方式有关。东北天保工程区森林植被碳储量为1045 Tg C,占东北、内蒙古三省森林植被总碳储量的68%;工程区以天然林为主,占工程区总植被碳储量的97%。工程区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为41 Mg/hm2,较东北、内蒙古三省平均植被碳密度高14%;工程区植被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大,由幼龄林的13 Mg/hm2到过熟林的63 Mg/hm2。因此,继续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提高其林分质量,这对未来我国森林碳汇潜力的增加和森林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区 天然林保护工程 经营区划 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 碳储量
下载PDF
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对中国现行林业政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曹玉昆 吕田 陈宁静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7-382,391,共7页
从政策的视角分析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10年对中国林业政策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完善二期"天保"工程的实施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天保"工程政策的实施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对中国现行林业政策均产生影响,... 从政策的视角分析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10年对中国林业政策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完善二期"天保"工程的实施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天保"工程政策的实施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对中国现行林业政策均产生影响,理论层面的影响表现在"天保"工程政策影响、改变了中国生态环境政策朝向与趋势,引领了制订林业政策指导思想的巨变;实践层面的影响表现在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的主体政策内容以及工程实施的成效对林业政策的宏、微观方面的影响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工程 林业政策 影响力
下载PDF
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丽荣 曹玉昆 +1 位作者 朱震锋 苏蕾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2015年第6期622-629,共8页
科学整理和总结已有研究文献是开展下一阶段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了量化分析天然林保护工程已有研究文献,克服以往文献定性分析过于依赖主观判断和个人经验的弊端,借助CiteSpace软件,以CNKI中1997—2015年的3081篇天然林保护工程文... 科学整理和总结已有研究文献是开展下一阶段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了量化分析天然林保护工程已有研究文献,克服以往文献定性分析过于依赖主观判断和个人经验的弊端,借助CiteSpace软件,以CNKI中1997—2015年的3081篇天然林保护工程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直观展示天然林保护工程研究领域的时间分布、核心学术机构、主要研究学者和研究热点演进,揭示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研究的整体脉络。结果表明,高校是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其次为国家林业局及其相关政府部门、林业调查规划院和林业研究所,其中东北林业大学发文数量最多,接着是北京林业大学,但是各机构之间的合作很少。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领域还没有形成强大的研究团队,大部分都是单打独斗,只有6个由于师生关系或者同事关系形成的小团队。国家政府部门管理人员的论文与高校研究学者的论文相比受到较高关注。研究热点的演进可以根据时间脉络分为三个阶段,近期的研究热点为生态文明、经济转型和碳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工程 知识图谱 文献分析 CITESPACE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生态产能价值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龙生 王兵 +1 位作者 牛香 宋庆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148,共8页
为了直观反映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取得的生态效益,客观量化天保工程生态产能价值,运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基于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二类调查数据,依据国家林业行业标准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其主要植被类型天然林... 为了直观反映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取得的生态效益,客观量化天保工程生态产能价值,运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基于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二类调查数据,依据国家林业行业标准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其主要植被类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生态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天保工程实施期间,生态产能总价值增加1 851.62亿元/a,各生态产能增加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保育土壤、涵养水源、净化大气环境和林木积累营养物质;2)不同林分类型生态产能价值量均呈增长趋势,其中,落叶松生态产能价值量增幅最高,为53.29%;3)中龄林生态产能价值量增幅最多达66.05%,其次是幼龄林,生态产能价值量增幅为17.22%;4)合理有效地对森林实施保护,使得森林的蓄积量及各项生态产能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林区生态产能发展潜力巨大。该研究可为评估我国天保工程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变化,以及分析后续天保工程产生的生态效益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工程 生态产能 价值分析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陆元昌 张守攻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1-738,共8页
分析了天保工程不同区域存在的基本矛盾和问题,从面临的众多问题中总结归纳出退化天然林恢复与重建、非木质林产品资源开发利用、天然林近自然采育更新和结构调整、工程区防灾减灾和森林健康状况保持、天然林资源动态时空分析与评价等5... 分析了天保工程不同区域存在的基本矛盾和问题,从面临的众多问题中总结归纳出退化天然林恢复与重建、非木质林产品资源开发利用、天然林近自然采育更新和结构调整、工程区防灾减灾和森林健康状况保持、天然林资源动态时空分析与评价等5个重大而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提出了推广应用现有技术成果、针对新问题设立课题研究和引进国际先进理论技术为工程服务的总体对策;并针对5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人工促进退化天然林恢复、森林近自然经营及健康状态监测等解决问题的关键理论和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然林保护工程 近自然森林经营 森林健康 非木质林产品 小班经营法 经营技术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川西天然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以道孚县甲斯孔林场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杰 周广华 +3 位作者 赖家明 胡庭兴 赵安玖 黄从德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318,共6页
以道孚县甲斯孔林场为例,基于1989年、1999年TM影像和2007年SPOT5影像数据,研究了遥感技术在川西天然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分析了1989年至2007年甲斯孔林场天然林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989年至1999年间,因天然林被大规模采伐,森林... 以道孚县甲斯孔林场为例,基于1989年、1999年TM影像和2007年SPOT5影像数据,研究了遥感技术在川西天然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分析了1989年至2007年甲斯孔林场天然林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989年至1999年间,因天然林被大规模采伐,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了3.52%;1999年到2007年间,由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天然林资源有所增加,森林覆盖率上升了4.15%。由此说明,在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驱动下,川西地区的天然林资源有逐步回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天然林资源 天然林保护工程 甲斯孔林场
下载PDF
对天保工程的再认识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文汇 温亚利 刘俊昌 《林业经济问题》 2004年第2期65-69,共5页
从社会经济发展、林业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等三个层面入手,深入剖析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背景、发展和未来趋势。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层面上,应该把天然林资源保护纳入到整个地区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系统考虑,给予天然林资源保护在社会... 从社会经济发展、林业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等三个层面入手,深入剖析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背景、发展和未来趋势。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层面上,应该把天然林资源保护纳入到整个地区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系统考虑,给予天然林资源保护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以重要和关键的地位;在林业总体发展层面上,应该确定天然林资源保护在整个林业发展战略中的基础地位;在国家重点项目层面上,天然林资源保护的最终归宿应该尽快向国家基本方针政策的方向过渡。同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调整策略和在继续实施工程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林业发展 生态环境 中国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中国西部十省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效率评价——基于DEA模型 被引量:12
17
作者 柯水发 陈章纯 +1 位作者 陈建成 温亚利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71,共7页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西部十省(市、自治区)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的实施效率进行评价。经测算,2001~2011年西部地区天保工程政策的技术效率均值是0.910,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9.00%,政策效率的变化主要受技术进步...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西部十省(市、自治区)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的实施效率进行评价。经测算,2001~2011年西部地区天保工程政策的技术效率均值是0.910,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9.00%,政策效率的变化主要受技术进步因素的影响。最后,从投入产出要素视角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率评价 数据包络分析 天保工程 政策 中国西部地区
下载PDF
海南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成效及其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蓬 闫光锋 +1 位作者 李小勇 李惠玲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2-57,共6页
通过对海南省天然林保护情况的调查,对其生态、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天然林保护工程对海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等产生良好的效果,给森工企业发展和当地居民生活改善带来了一系列新变... 通过对海南省天然林保护情况的调查,对其生态、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天然林保护工程对海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等产生良好的效果,给森工企业发展和当地居民生活改善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针对工程存在的对国家经济依赖性强、后续支柱产业尚未形成、林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等主要问题,提出了调整完善天保工程实施方案、多目标经营资源优势产业、加快创新森工企业发展机制、强化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天然林保护工程 成效 政策 森工企业
下载PDF
一种简便实用的小型陆栖脊椎动物监测方法--围栏陷阱法 被引量:14
19
作者 古晓东 梁春平 +1 位作者 戴强 李成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3-275,F0004,共4页
介绍了一种具有较广适用性与较高效率的小型脊椎动物调查方法——围栏陷阱法。从制作材料和方法、操作要求、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等多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该方法适用于野外生物多样性调查、天然林保护工程等。
关键词 围栏陷阱法 小型脊椎动物 天保工程
下载PDF
天然林保护的神经网络分级规划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传文 陈焱 +2 位作者 胡海清 沈海龙 范少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02-1006,共5页
总结了用神经网络进行天然林保护规划的实施步骤,阐述了规划举例、小斑标识归一、小斑标识还原、倾斜因子等概念.应用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对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树种组成多样性、树种稀有性、受干扰性、沟系保护特性和分类经营等因子... 总结了用神经网络进行天然林保护规划的实施步骤,阐述了规划举例、小斑标识归一、小斑标识还原、倾斜因子等概念.应用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对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树种组成多样性、树种稀有性、受干扰性、沟系保护特性和分类经营等因子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天然林保护分级与这些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将这些因子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经过人为确定训练样本,最终建立了规划神经网络.用研究区内的全部小斑检验了网络的泛化性能,结果较为满意.规划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兼顾了分类经营规划的成果,并保护了各种森林群落类型,对生态环境保护有所体现;网络中激励函数没有严重饱和,体现了倾斜因子对神经网络优化的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分级规划 天然林保护 规划举例 倾斜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