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药性味归经理论探讨祛瘀消肿汤对混合痔术后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仲云 李昌盛 陈艳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中药性味归经理论指导下探讨祛瘀消肿汤对混合痔术后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8例混合痔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研究。对照组(49例)采用外剥内扎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49例)在... 目的探究基于中药性味归经理论指导下探讨祛瘀消肿汤对混合痔术后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8例混合痔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研究。对照组(49例)采用外剥内扎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49例)在此基础上结合内服祛瘀消肿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水肿评分、创面愈合情况、生长因子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水肿评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和CRP水平及VAS和水肿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b-FGF、VEGF水平均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创面出血评分、创面渗液评分比较,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肛门坠胀缓解时间及肛门水肿缓解时间、创面渗液消失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比较,观察组时间均更短(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92%(47/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4%(40/49)(χ^(2)=5.018,P=0.025)。结论在中药性味归经理论指导下,祛瘀消肿汤能降低混合痔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创面疼痛、加快愈合时间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味归经 祛瘀消肿汤 混合痔 愈合情况 生长因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外来中药辣木叶的药性与功用再探索
2
作者 宋明 费文婷 +6 位作者 刘金莲 陈亮 杜军 王林元 王淳 高学敏 张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50-1554,1562,共6页
辣木叶(Moringa spp.)是印度传统草药,因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利尿、改善睡眠、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抗肿瘤等作用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辣木叶目前合法引入中国,并因其确切的药理活性与安全无毒的药物属性,应用与研... 辣木叶(Moringa spp.)是印度传统草药,因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利尿、改善睡眠、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抗肿瘤等作用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辣木叶目前合法引入中国,并因其确切的药理活性与安全无毒的药物属性,应用与研究日益增多。但当前其暂无中药标准,仅有少量药性记载。辣木叶的中药药性亟待完善,以有利于辣木叶与中药合理配伍运用从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以“文献研究→理论探讨→药性验证→临床实践”为路径构建新外来药物“中药化”的研究策略与范式,以临床应用为依据、实验研究为参考,进行外来中药辣木叶的药性与功用的深入探讨,对规范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叶 外来中药 药性理论 功能主治 应用 性味归经 药用历史 药理作用
下载PDF
新外来中药香蜂草的药性探讨
3
作者 刘洋 王林元 +7 位作者 王淳 张建军 费文婷 叶丹妮 赵尹铭 李爱民 赵明明 陈彦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1-1598,共8页
香蜂草为唇形科植物Melissa officinalis L.的叶。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欧洲、北美、亚洲各大洲均有分布,我国的中南、西南部以及台湾也有野生种分布。香蜂草在国外有长久的应用历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 香蜂草为唇形科植物Melissa officinalis L.的叶。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欧洲、北美、亚洲各大洲均有分布,我国的中南、西南部以及台湾也有野生种分布。香蜂草在国外有长久的应用历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也作为抗焦虑药、睡眠辅助剂以及解毒剂。目前香蜂草在我国作为香料使用,并有多种以香蜂草为原料的专利。中医药学自古就广泛吸收外来药物不断扩大我国中药资源,如藿香、丁香、木香等源自域外的“香药”至今也是我国的常用中药。将香蜂草列入中药潜在的引入对象进行研究,以其临床研究和应用文献为基础,结合中医药理论对香蜂草的中药药性进行理论分析。结果为香蜂草药性辛、凉,归心、肝经,具有宁心安神益智、疏肝解郁、缓急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失眠,健忘,心悸;情志抑郁,烦躁多虑;腹痛、牙痛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蜂草 外来中药 中药药性 新中药 药用植物 功效主治 性味归经 药用历史
下载PDF
银翘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
4
作者 左昊冉 孙鹏 滕佳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46,共3页
银翘是金银花和连翘的合称。两者都是清热解毒药物,相须为用起到协同作用,提高疗效。作者通过对历代古籍及权威药学专著的收集、整理、比较、分析,分别对连翘和金银花的名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及用药部位进行考证,结果发现历代本草... 银翘是金银花和连翘的合称。两者都是清热解毒药物,相须为用起到协同作用,提高疗效。作者通过对历代古籍及权威药学专著的收集、整理、比较、分析,分别对连翘和金银花的名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及用药部位进行考证,结果发现历代本草著作对连翘、金银花记载不尽相同。连翘早期名为异翘,性味由“苦、平”转为“味苦性寒或微寒”,用药部位由根部发展为全叶,具有消肿排脓、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忍冬为金银花早期用名,只采用茎叶作为用药部位到茎、叶、花均可入药,属“寒”性药物,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考证结果可为今后成方制剂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 连翘 金银花 名称 性味归经 本草考证
下载PDF
新外来中药丽杯角的中药药性研究
5
作者 张惠 姜砚馨 +7 位作者 费文婷 王淳 刘曦 郝春晖 郭宝林 奥恰·巴尔纳巴斯 夏立营 张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44-1549,共6页
目的:基于外来植物药丽杯角[Hoodia gordonii(Masson) Sweet ex Decne]的研究文献,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丽杯角的中药药性,为丽杯角引入中药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 目的:基于外来植物药丽杯角[Hoodia gordonii(Masson) Sweet ex Decne]的研究文献,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丽杯角的中药药性,为丽杯角引入中药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查阅,筛选丽杯角可信度高和结论可靠的科学研究文献。最终纳入132篇相关文献,将其分为综述研究、历史应用、化学成分、临床研究、药理作用、安全性文献共6类,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丽杯角的中药药性。结果:通过概括、归纳以及理论研究分析丽杯角中药药性为苦,微寒;归脾、胃、肝经;具有清热泻火、化浊降脂、疏肝解郁的功效。主要用于胃火炽盛,多食易饥,形体肥胖,内热消渴,肝气郁结,胸胁胀闷。结论:赋予丽杯角中药药性对将非洲植物资源引入中药,加强物种多样化,促进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杯角 中药药性 新外来中药 临床研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功能主治 性味归经
下载PDF
新外来中药非洲马铃果皮的药性研究
6
作者 姜砚馨 张惠 +8 位作者 费文婷 王淳 裴欢 刘曦 郭宝林 王林元 奥恰·巴尔纳巴斯 夏立营 张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37-1543,共7页
目的:分析非洲马铃果皮的中药药性,为促进非洲马铃果作为外来中药引入中国,实现其与传统中药配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科学期刊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对相关文献进行纳入、排除、分类及统计。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非洲马铃果皮的中... 目的:分析非洲马铃果皮的中药药性,为促进非洲马铃果作为外来中药引入中国,实现其与传统中药配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科学期刊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对相关文献进行纳入、排除、分类及统计。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非洲马铃果皮的中药药性,总结分析相关历史应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研究。结果:非洲马铃果皮为夹竹桃科马铃果属植物非洲马铃果(Voacanga africana Stapf)的根皮和树皮,中药药性为味苦、甘,性凉,归脾、胃、心、肝经,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痢、镇惊安神、止痉止痛之功。可用于热毒血痢、休息痢,呆钝健忘,胃脘痛、睾丸肿痛、痛经、跌打伤痛、惊厥等。水煎服,10~25 g/d,无毒。结论:研究赋予非洲马铃果皮中药药性,可为其引入中医临床并进一步与中药配伍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对丰富我国中药资源、促进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马铃果 中药药性 外来中药 功能主治 性味归经 药用历史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外来植物药卡瓦胡椒的文献研究及中药药性探讨
7
作者 王晨曦 赵天伦 +5 位作者 秦露 刘广绪 刘亚丽 杨敏 冯帅 李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6-1531,共6页
卡瓦胡椒药用价值广泛,在欧洲和美国颇负盛名,是欧美地区最受欢迎的植物药之一。要加强对外来植物药的“中药化”研究,赋予其中药药性,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促进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卡瓦胡椒主要以根及根茎入药,性温热,味苦... 卡瓦胡椒药用价值广泛,在欧洲和美国颇负盛名,是欧美地区最受欢迎的植物药之一。要加强对外来植物药的“中药化”研究,赋予其中药药性,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促进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卡瓦胡椒主要以根及根茎入药,性温热,味苦辛,归心、肝、肾经;有镇静安神,息风止痉,疏肝解郁,麻醉止痛,祛湿利水等功效。可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抽搐痉挛,风湿、舌苔厚白、小便不畅等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外来植物 卡瓦胡椒 中药药性 归经 性味 升降浮沉
下载PDF
新外来中药白果槲寄生的中药药性探讨
8
作者 热依塞·努尔买买提 梁唯灿 +8 位作者 李一芃 邸松蕊 付祥郴 王梓旭 王淳 郭宝林 王林元 朱映黎 张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84-1590,共7页
白果槲寄生是桑寄生科槲寄生属白果槲寄生(Viscum album L.)的新鲜带叶茎枝和果实,中国无分布。在欧洲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治疗,被列入《美国顺势疗法药典》《德国顺势疗法药典》等。目前,以白果槲寄生提取物为主要原料的海利升注射液已... 白果槲寄生是桑寄生科槲寄生属白果槲寄生(Viscum album L.)的新鲜带叶茎枝和果实,中国无分布。在欧洲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治疗,被列入《美国顺势疗法药典》《德国顺势疗法药典》等。目前,以白果槲寄生提取物为主要原料的海利升注射液已作为进口的天然药物进入我国临床,主要用于肺癌、乳腺癌、卵巢癌辅助治疗。通过总结分析白果槲寄生科学研究文献,结合中医理论对其中药药性进行探讨。通过对白果槲寄生的活性成分、临床应用、药理作用等文献分类研究,归纳出白果槲寄生具有抗癌和提高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降血糖、降血压、抗氧化、抗癫痫等药理作用;依据临床应用和使用情况,结合中药药性理论,经过综合分析研究赋予了白果槲寄生中药药性。白果槲寄生的性味归经为性平味甘;归肝、肾、脾经。功效为解毒散结、平肝潜阳、益气养阴,可用于治疗癥瘕积聚,肝阳上亢,痫证,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供配制成药用(皮下注射),建议从1 mL 0.000 1 mg开始,每周注射次数根据患者情况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果槲寄生 中药药性 新外来中药 性味归经 功效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安全性
下载PDF
旋覆花药性研究古今演变及原因探析
9
作者 李念真 赵翔凤 +1 位作者 田静 宋咏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55-360,共6页
考证旋覆花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药性的演变脉络,初步探析已有记载中对旋覆花药性认识不一的成因。《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奠定了旋覆花药性理论的基础,历代本草文献以此为主体进行了扩充。隋唐以后,旋覆花的临床应用范... 考证旋覆花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药性的演变脉络,初步探析已有记载中对旋覆花药性认识不一的成因。《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奠定了旋覆花药性理论的基础,历代本草文献以此为主体进行了扩充。隋唐以后,旋覆花的临床应用范围扩大,将其用于治疗头面部疾病。宋代打破了长期以来对旋覆花“性专主下”的认识,开始从味苦辛、性走散的角度阐释其药性特点。至明清时期,出现了“性专主下”“能升能降”“药性旋转”的多元化认识。古代医籍中所载旋覆花药物品种有差异、药用部位不统一、临床配伍变化较丰富,上述因素均有可能对药性的判定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覆花 四气 五味 归经 升降浮沉 药性演变 本草考证
下载PDF
Medication Regular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reating COVID-19: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analysis
10
作者 Wen-Han Zhao Xiao-Tu Xi Lin Lin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0年第19期15-19,共5页
Objectiv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has been widely used as an approach worldwide.To explore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of the nature,flavor,and meridian entry of Chinese Medicines(CMs)for treating Corona Virus ... Objectiv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has been widely used as an approach worldwide.To explore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of the nature,flavor,and meridian entry of Chinese Medicines(CMs)for treating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by data mining i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o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prescriptions.Methods:The database was established 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prescriptions for COVID-19 in regional schemes of CMs for COVID-19 announced by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TCM of the provinces,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The frequencies and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of the nature and flavor of these Chinese medicine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SPSS 21.0.Results:CMs with bitter,xin,sweet flavors were widely used in treating COVID-19,most of them entered lung,stomach,spleen,and heart meridian entries,with warm,cold,flat properties.Warm property CMs were used most in coastal areas such as Liaoning,Hebei,Tianjin,Shandong,Jiangsu,Shanghai,Zhejiang,Guangxi and inland areas such as Ningxia,Shanxi,Hubei,and Sichuan,and Guizhou,while cold property CMs were used most in coastal areas such as Heilongjiang,Jilin,Fujian,Guangdong,Hainan and inland areas such as Inner Mongolia,Xinjiang,Beijing,Shanxi,Jiangxi,and Hunan.Conclusion:The medication regularities of nature and flavor of CMs might reflect the pathogenesis of COVID-19.CMs were used variously according ro the region,reflected the diale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CM,patients were treated in accordance with seasonal conditions,local conditions and the patient's individ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 mining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ature and flavor meridian entry
下载PDF
菟丝子功效性味归经与现代药理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7
11
作者 张伟 陈素红 吕圭源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08-811,共4页
目的运用现代药理学来阐述菟丝子传统的功效及药性理论,分析总结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机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1—2008)和手检中医药文献,对近年来有关菟丝子的文献进行分析,把有关菟丝子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和其性味归经的相关... 目的运用现代药理学来阐述菟丝子传统的功效及药性理论,分析总结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机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1—2008)和手检中医药文献,对近年来有关菟丝子的文献进行分析,把有关菟丝子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和其性味归经的相关性进行汇总。结果菟丝子性味归经与其药理作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菟丝子味甘性温,入肝肾脾经,滋补肝肾,又可补脾,与“滋补肝肾”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有性激素样作用、延缓衰老、抗脑缺血、抗骨质疏松、降血糖和血脂、提高免疫、抗肝损伤;与“明目缩尿”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有抑制白内障生成、抗遗尿。结论菟丝子的药理作用与其性味、归经有吻合之处,为菟丝子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功效 性味归经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的中药配伍禁忌配伍特点的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尚尔鑫 范欣生 +1 位作者 段金廒 叶亮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1-424,共4页
目的以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中药配伍禁忌的组成特点和配伍方式,寻找配伍禁忌特定的属性组和,揭示配伍禁忌部分标志性属性。方法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方法 ,从药物的性味归经属性上挖掘药典中的中药配伍禁忌组合与常用药对之间的属性组合差... 目的以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中药配伍禁忌的组成特点和配伍方式,寻找配伍禁忌特定的属性组和,揭示配伍禁忌部分标志性属性。方法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方法 ,从药物的性味归经属性上挖掘药典中的中药配伍禁忌组合与常用药对之间的属性组合差异。结果部分属性组合如热-肺、热-寒、热-苦、热-甘、胃-热等在配伍禁忌中出现频率很高,而在药对中的出现频率则很低。其他属性组合如肾-肺、心-肺、脾-肺等在配伍禁忌和药对中都出现较多,特异性较差。结论通过挖掘研究,证明在配伍禁忌组合中存在着特定的性味归经属性组合,与药对存在明显的差异。若用于判别其他可能的配伍禁忌组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伍禁忌 药对 性味归经 关联规则 数据挖掘
下载PDF
甘凉与甘温归肝肾经中药对雌二醇致小鼠肾阳虚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吕圭源 苏洁 +5 位作者 陈素红 张伟 张益勋 徐琼 冷永涛 吴海峰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22-425,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甘凉归肝肾经(女贞子、龟甲)与甘温归肝肾经(海马、菟丝子)中药对雌二醇致小鼠肾阳虚的影响。方法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金匮肾气丸组、女贞子组、龟甲组、海马组、菟丝子组。采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 目的观察比较甘凉归肝肾经(女贞子、龟甲)与甘温归肝肾经(海马、菟丝子)中药对雌二醇致小鼠肾阳虚的影响。方法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金匮肾气丸组、女贞子组、龟甲组、海马组、菟丝子组。采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造成小鼠肾阳虚模型。灌胃给药,连续12d,每日1次。期间观察小鼠体征,测量小鼠肛温、抓力、自主活动;末次给药后取血,测血清TP、ALB、TC、TG、ALT、AST等生化指标;取肝、肾、睾丸、精囊腺,测定脏器指数。结果女贞子、龟甲能增加肾阳虚小鼠自主活动,升高血清TP、ALB水平,其中女贞子还能增加抓力,减少肝脏指数,升高血清TC、TG水平。海马、菟丝子能升高肾阳虚小鼠的肛温,增加抓力和自主活动,增加精囊腺指数,降低血清ALT、AST水平,减少肝脏指数,其中海马还能增加肾脏指数,菟丝子还能增加睾丸指数。结论四味中药均通过甘入肝肾而表现出改善腰膝酸软、精神萎靡的作用,但在改善畏寒肢冷、性欲减退、肝功能损害等方面有一定差异。说明性味归经相同的中药可表现出相近或相同的药理作用;甘温、甘凉归肝肾经中药虽然味甘、作用部位在肝肾经,但因药性不同,药理作用仍有较大差异,故在"性味结合归经"层面探讨中药功效的共同规律可能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菟丝子 女贞子 龟甲 肾阳虚 性味归经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常用中药性味归经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萍 王平 +3 位作者 田代志 刘军锋 刘松林 陈刚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207-2208,共2页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常用药物性味和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00篇溃疡性结肠...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常用药物性味和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00篇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文献中的用药和药物归类,用SPSS 17.0软件对其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所涉及的"性"进行描述统计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用药主要是温性(占31.8%),其次是微寒(占21.2%)、寒性(占15.1%)、平性(占15.1%),此4性占到了全部用药药性的83.2%,其它药性使用较少;味则以苦味(32.2%)为先,其次为甘(30%)、辛(27.3%),此3味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89.5%,其它药味则使用较少;"归经"以归脾经(22.36%)的药物为最,其次是归胃经(18.63%)、肺经(13.66%)、肝经(13.04%)、大肠经(11.8%)的药物。结论苦寒入脾经药物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具有清热燥湿、健脾和胃功能是溃疡性结肠炎中药治疗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药 性味 归经
下载PDF
相同性味不同归经中药对雌二醇致肾阳虚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吕圭源 苏洁 +5 位作者 陈素红 张伟 徐琼 张益勋 冷永涛 汤小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10期70-74,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海马和菟丝子、黄芪和谷芽两对相同性味不同归经中药对雌二醇致肾阳虚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 ICR雄性小鼠8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金匮肾气丸组、海马组、菟丝子组、黄芪组、谷芽组共7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 目的观察比较海马和菟丝子、黄芪和谷芽两对相同性味不同归经中药对雌二醇致肾阳虚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 ICR雄性小鼠8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金匮肾气丸组、海马组、菟丝子组、黄芪组、谷芽组共7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造成小鼠肾阳虚模型。每组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共用药12天。期间观察小鼠体征,测量肛温、抓力、自主活动;末次给药后取血,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生化指标;取肝、肾、睾丸、精囊腺,测定脏器指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金匮肾气丸组、海马组、菟丝子组能升高肾阳虚小鼠的肛温,增加抓力和自主活动,增加精囊腺指数,降低血清ALT、AST水平,减少肝脏指数,其中金匮肾气丸组、海马组还能增加肾脏指数,金匮肾气丸组、菟丝子组还能增加睾丸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海马、菟丝子性味归经相同(同属甘温归肝肾经),则表现出相近的药理作用,通过温阳入肝肾从而改善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畏寒肢冷、精神委靡之肾阳虚以及肝亏虚证候;黄芪组、谷芽组能升高血清TP、ALB、TC、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显示黄芪、谷芽性味归经相同(同属甘温归脾经),也表现出相近的药理作用,通过温阳入脾从而改善蛋白和脂质失调;但因是归脾经,对肾阳虚证的主证无很好的改善作用。结论性味归经相同的中药(如海马、菟丝子均甘温归肝肾经;黄芪、谷芽均甘温归脾经)则表现出相近或相同的药理作用;但性味相同而归经不同,则药理作用差异较大。故在"性味结合归经"层面探讨中药功效的共同规律可能更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菟丝子 黄芪 谷芽 肾阳虚 归经
下载PDF
146种归肺经中药药性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松林 陈刚 +2 位作者 刘萍 田代志 王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28-2530,共3页
目的统计归肺经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功效及毒性的分布情况,依据中医理论系统分析归肺经中药的性能及功效特点。方法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所记载的146种归肺经中药为样本,通过Access中的V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归肺经药物寒性... 目的统计归肺经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功效及毒性的分布情况,依据中医理论系统分析归肺经中药的性能及功效特点。方法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所记载的146种归肺经中药为样本,通过Access中的V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归肺经药物寒性占41.1%,温性占27.4%,平性占23.3%,凉性占6.2%,热性占2.0%。这与肺的生理、病理特点是相符的。五味中以苦、甘味最多,辛味次之,涩味位居第三,咸、酸味位居第四,淡味位居第五。归肺经中药以沉降性质的占药物总数的50.0%,升浮性质的占药物总数的45.2%。这与肺气本身同时具有宣发、肃降气机升降形式相一致。归肺经中药的毒性明显,占该经药物总数的10.3%。结论归肺经中药以苦寒、甘温为主,辛平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味 归经 升降浮沉 毒性 功效 统计分析
下载PDF
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的图形化知识挖掘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尚尔鑫 范欣生 +2 位作者 段金廒 唐于平 丁安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第1期39-44,共6页
主要研究了用于治疗不同证型的方剂的药物性味归经配伍规律。分别以用于治疗血虚血瘀证和血虚血瘀兼有血热证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将方剂中的中药分别按性味归经进行分布,应用计算机图形化技术形成分布图。总结分析了不同证型方剂性味归经... 主要研究了用于治疗不同证型的方剂的药物性味归经配伍规律。分别以用于治疗血虚血瘀证和血虚血瘀兼有血热证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将方剂中的中药分别按性味归经进行分布,应用计算机图形化技术形成分布图。总结分析了不同证型方剂性味归经分布图的共同特征和差异点,与用于各种证型的方剂相对应,研究其配伍规律。通过该方法得到了治疗血虚血瘀证及兼有血热时的不同方剂作用特点,与传统中医理论一致。该方法用于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研究,可以将中医理论转化为数字化的图形研究,更加直观、形象,便于从中发现规律,为中医方剂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伍规律 四物汤类方 性味归经 数据挖掘 计算机图形化
下载PDF
蔓越莓的文献研究及其中药性能探讨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雪 费文婷 +3 位作者 乐娜 王林元 王淳 张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380-384,共5页
目的:分析外来植物药蔓越莓研究文献,依据中医药理论探讨蔓越莓的中药药性,为蔓越莓与中药配伍的临床合理使用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Web of Science(Wo S)及pubmed数据库中外来药物蔓越莓的相关英文文献,对196篇临床实验,14... 目的:分析外来植物药蔓越莓研究文献,依据中医药理论探讨蔓越莓的中药药性,为蔓越莓与中药配伍的临床合理使用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Web of Science(Wo S)及pubmed数据库中外来药物蔓越莓的相关英文文献,对196篇临床实验,140篇活性成分文献进行研究与分析,并结合中医理论对蔓越莓的中药药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蔓越莓的中药药性为性味归经为酸、甘,凉;归肾、膀胱、脾经。功效主治为清热通淋,化脂降浊,健脾益气。用于湿热淋证,高脂血症,脾气虚弱,倦怠无力。结论:概括归纳蔓越莓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用法用量,赋予其中药药性,使其成为新"外来中药",可以为蔓越莓与中药的配伍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能更好地在医疗保健行业中推广应用,研发新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越莓 外来植物药 临床实验 活性成分 中药药性 性味归经 功效主治 应用
下载PDF
论药膳食材按体质分类研究的可行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达 王雪翎 陈宝贵 《天津中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137-138,共2页
将中医体质学思想引入中医药膳研究,从指导思想、目的、方法以及意义等方面论述了药膳食材按照体质分类研究的可行性,为中医药膳研究提供新思路,供广大"治未病"医者临证参考。
关键词 药膳食材 体质分类 四气五味 归经 可行性
下载PDF
菊花不同提取部位对肺阴虚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苏洁 陈素红 +3 位作者 吕圭源 黄敏聪 方慧 牟秀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3期70-73,82,共5页
目的观察菊花不同提取部位对肺阴虚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菊花"甘、凉,入肺经"药性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G1-正常对照组、G2-肺阴虚组、G3-菊花水部位组(菊水组)、G4-菊花乙醚部位组(菊乙组)、G5-... 目的观察菊花不同提取部位对肺阴虚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菊花"甘、凉,入肺经"药性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G1-正常对照组、G2-肺阴虚组、G3-菊花水部位组(菊水组)、G4-菊花乙醚部位组(菊乙组)、G5-菊花正丁醇部位组(菊正组)、G6-百合固金汤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灌服甲状腺片+烟熏制备肺阴虚大鼠模型。造模同时各组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共33天。试验期间,测量大鼠体质量、肛温、面温、抓力、面部及耳部微循环血流量;取血测定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阴虚组大鼠体质量、抓力明显减少,肛温、面温升高,面部及耳部微循环血流量增加,血清T3、T4、cAMP、TNF-α、IL-1含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肺阴虚组比较,菊正组大鼠体质量、抓力增加,肛温、面温、面耳部微循环血流量降低,血清TNF-α、IL-1、cAMP、T3及T4含量均减少;菊水组大鼠面温、肛温血清T3及T4含量减少;菊乙组耳部微循环血流量降低,血清IL-1及TNF-α含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较于百合固金汤组及菊正组,菊水组和菊乙组面温、面耳部血流量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药效作用次之。结论菊花能改善肺阴虚大鼠面温、面耳部血流量、抓力等证候指标,与其能调节甲状腺激素、炎症因子及环核苷酸等有关,可作为其甘凉、入肺经药性现代科学内涵的组成部分;正丁醇部位药效作用强于乙醚及水部位,为认识菊花甘凉、入肺经共同药效物质群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肺阴虚 归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