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Nav1.7和Nav1.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凯 陈前 +2 位作者 袁慧伦 程连芝 江爱娟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42-47,共6页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足三里”针刺治疗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背根神经节Nav1.7和Nav1.8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养联合单次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通...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足三里”针刺治疗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背根神经节Nav1.7和Nav1.8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养联合单次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检测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缩足反应时间判断DNP模型是否复制成功。将DNP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结合组。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针刺组针刺“足三里”20 min,中药组予以益气活血通络方(9 g/kg)灌胃,针药结合组予以针刺“足三里”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方灌胃,另设空白组。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4周。治疗结束后取大鼠L_(4)—L_(6)背根神经节,Western blot法检测Nav1.7和Nav1.8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法检测Nav1.7、Nav1.8 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中Nav1.7、Nav1.8的荧光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结合组大鼠机械痛阈显著升高(P<0.05),热缩足反应时间显著延长(P<0.05),背根神经节中Nav1.7、Nav1.8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针刺组、中药组比较,针药结合组大鼠机械痛阈显著升高(P<0.05),热缩足反应时间显著延长(P<0.05),背根神经节中Nav1.7、Nav1.8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DNP的效果优于单一疗法,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背根神经节中Nav1.7、Nav1.8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 益气活血通络方 针刺 背根神经节 nav1.7 nav1.8
下载PDF
Nav1.7、Nav1.8和交感芽生在大鼠SNI模型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笑笑 陈涵 +3 位作者 李妍妍 朱玉静 张谭 唐俊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 探讨部分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致神经病理性疼痛过程中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内Nav1.7、Nav1.8以及交感神经芽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n=18)和手术组(SNI组,n=18),于... 目的 探讨部分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致神经病理性疼痛过程中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内Nav1.7、Nav1.8以及交感神经芽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n=18)和手术组(SNI组,n=18),于术后第3、7、14、21天测机械痛阈(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于术后7天和21天取术侧腰段DRG,分别检测Nav1.7、Nav1.8、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并且进行荧光染色。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NI组MWT降低,且呈时间依赖性。SNI术后7天DRG中Nav1.7、Nav1.8、GAP43和TH的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同步增加。免疫荧光半定量发现Nav1.7、Nav1.8、GAP43在SNI术后21天中大直径神经元异常表达增多。TH与Nav1.7、Nav1.8阳性神经元周围形成篮状结构。结论 坐骨神经损伤后DRG内中、大型神经元的交感神经芽生及篮状结构与其Nav1.7、Nav1.8同步增加有关。这一现象可能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异常形成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芽生 nav1.7 nav1.8 神经病理性疼痛 背根神经节
下载PDF
抑制Nav1.6表达对奥沙利铂诱导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3
作者 潘桢婕 李攀阳 +3 位作者 李磊 冀建伟 白倩 李志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5-320,共6页
目的:探讨抑制Nav1.6表达对奥沙利铂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①PC12细胞分3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00、0.02和0.05μmol/L的奥沙利铂,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Nav1.6表达水平。②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奥沙利铂组、SCN8A... 目的:探讨抑制Nav1.6表达对奥沙利铂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①PC12细胞分3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00、0.02和0.05μmol/L的奥沙利铂,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Nav1.6表达水平。②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奥沙利铂组、SCN8A-siRNA-1组、SCN8A-siRNA-2组、SCN8A-siRNA-3组。对照组是正常培养的PC12细胞,奥沙利铂组为含终浓度0.05μmol/L奥沙利铂的PC12细胞,SCN8A-siRNA-1、SCN8A-siRNA-2、SCN8A-siRNA-3组分别为SCN8A-siRNA-1、SCN8A-siRNA-2、SCN8A-siRNA-3转染的含终浓度0.05μmol/L奥沙利铂的PC12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Nav1.6的表达水平。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染料DiBAC4(3)作用后各组PC12膜电位荧光强度的变化。③SD大鼠24只分为对照组、2 mg/kg奥沙利铂组和4 mg/kg奥沙利铂组,每组8只。奥沙利铂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浓度奥沙利铂腹腔注射,每2 d注射1次,共6次。检测给药后第0、7、15、21天机械痛缩足阈值及冷痛阈值的变化。④SD大鼠24只分为对照组、奥沙利铂组、SCN8A-siRNA-3组,每组8只。奥沙利铂组给予4 mg/kg奥沙利铂腹腔注射,每2 d注射1次,共6次。SCN8A-siRNA-3组在奥沙利铂注射后第7天背根神经节显微注射SCN8A-siRNA-3。检测第0、3、7、11、15、18、21天机械痛缩足阈值及冷痛阈值的变化。结果:①奥沙利铂增加PC12细胞Nav1.6的表达(P<0.05)。②SCN8A-siRNA转染抑制了奥沙利铂处理的PC12细胞Nav1.6的表达,SCN8A-siRNA-3的抑制效果最好(P<0.05)。抑制Nav1.6的表达后,各组PC12细胞膜电位荧光强度变化均减慢。③奥沙利铂可降低大鼠的机械痛缩足阈值及冷痛阈值(P<0.05)。④与奥沙利铂组相比,siRNA注射后第18和21天,SCN8A-siRNA-3组大鼠机械痛缩足阈值及冷痛阈值均升高(P<0.05)。结论:抑制Nav1.6表达可缓解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v1.6 奥沙利铂 神经病理性疼痛 膜电位 大鼠
下载PDF
1-甲基海因对慢性疼痛大鼠钠离子通道蛋白Nav1.8的干预作用
4
作者 梁雾滢 刘镇 +3 位作者 曾玉淇 吕俊瑾 莫睿文 远立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312-5317,共6页
旨在研究1-甲基海因(1-methylhydantoin,MH)对钠离子通道(Nav channels,Navs)1.8的干预作用,为临床科学治疗疼痛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疼痛最小化”终极目标拓宽途径。选取60只SPF级SD大鼠通过随机分组设计,各组分别使用1-甲基海因(MH组... 旨在研究1-甲基海因(1-methylhydantoin,MH)对钠离子通道(Nav channels,Navs)1.8的干预作用,为临床科学治疗疼痛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疼痛最小化”终极目标拓宽途径。选取60只SPF级SD大鼠通过随机分组设计,各组分别使用1-甲基海因(MH组)、利多卡因(L组)、氨溴索(A组)处理,第21和28天使用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大鼠L4~L6段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Nav1.8的蛋白表达,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MH作用下的Nav1.8通道峰电流。结果表明,与M组相比,MH能使Nav1.8表达显著下降(P<0.05)。MH对Nav1.8通道峰电流具有一定抑制作用,10和100μmol·L^(-1)MH对Nav1.8的电流抑制率分别为6.34%±3.13%和14.6%±1.52%,具有量效关系。提示MH能够下调慢性疼痛大鼠DRG中Nav1.8的表达,同时抑制Nav1.8电流,进而产生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海因 大鼠 慢性疼痛 nav1.8 膜片钳技术
下载PDF
Nav1.3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杨彬彬 王冬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0-126,共7页
Nav1.3是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亚型之一,由SCN3A基因编码,对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敏感。Nav1.3通道电流具有快速激活、快速失活和快速由失活状态恢复维持高频放电的特征,可在慢斜坡去极化期间被激活并产生持续钠电流,放大神经元兴奋... Nav1.3是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亚型之一,由SCN3A基因编码,对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敏感。Nav1.3通道电流具有快速激活、快速失活和快速由失活状态恢复维持高频放电的特征,可在慢斜坡去极化期间被激活并产生持续钠电流,放大神经元兴奋性,在神经电信号的产生及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Nav1.3的错义突变与部分神经损伤引起的电流变化具有共性,通过多种方式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参与并调控痛觉过敏的发生。本文对Nav1.3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有关机制进行综述,探讨神经部位Nav1.3的表达变化与痛敏表型之间的关系、各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调控Nav1.3的上下游信号及不同病理性疼痛变化差异的比较等,分析Nav1.3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Nav1.3成为镇痛靶点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型 nav1.3 神经病理性疼痛 镇痛
下载PDF
Navβ1亚基对KCNQ通道电流特性的调控
6
作者 姜鸣 刘思佳 +2 位作者 岳杰 刘霞 白占涛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76-80,共5页
Navβ1亚基是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辅助亚基之一,调控通道的门控特性,以及通道的激活和失活。而Navβ1亚基对KCNQ通道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晰。文章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了Navβ1亚基对异源表达的KCNQ通道及其亚型的电流调控特征。实验... Navβ1亚基是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辅助亚基之一,调控通道的门控特性,以及通道的激活和失活。而Navβ1亚基对KCNQ通道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晰。文章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了Navβ1亚基对异源表达的KCNQ通道及其亚型的电流调控特征。实验结果发现,Navβ1亚基可以差异性调控KCNQ通道的电流特性,抑制KCNQ1和KCNQ2通道的活性,而激活KCNQ3和KCNQ4通道,延缓KCNQ1通道的激活,易化KCNQ3和KCNQ4通道的激活。研究首次发现了Navβ1亚基对KCNQ通道的差异性调控作用,为解析KCNQ通道的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NQ navβ1亚基 离子通道调控 电流特性
下载PDF
一种来源于蜘蛛毒液的新型Nav1.7多肽抑制剂的发现与鉴定
7
作者 罗森 杨坤 +4 位作者 李闽 肖文萱 雷伟 张紫萱 陈敏芝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39-145,共7页
Nav1.7特异性地表达在外周伤害性感觉神经元。临床遗传学、动物模型和药理学研究表明,Nav1.7是一个重要的镇痛药物开发靶点。本研究以沟纹硬皮地蛛(Calommata signata Karsch)毒液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刺激采集毒液、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Nav1.7特异性地表达在外周伤害性感觉神经元。临床遗传学、动物模型和药理学研究表明,Nav1.7是一个重要的镇痛药物开发靶点。本研究以沟纹硬皮地蛛(Calommata signata Karsch)毒液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刺激采集毒液、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质谱鉴定、蛋白质测序以及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等方法,筛选并鉴定到一种对Nav1.7有抑制作用的新型多肽毒素,命名为APTX-1。质谱鉴定该多肽毒素的分子质量为7815.2 Da;其N端前10位氨基酸序列为ASCKQVGEEC。APTX-1抑制Nav1.7电流具有浓度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为(0.46±0.08)μmol/L。通道动力学分析显示,APTX-1并不影响Nav1.7的翻转电位、电压依赖性稳态激活曲线和失活曲线,表明该多肽毒素并不影响Nav1.7的离子选择性和电压依赖性。综上所述,本研究获得了一个新型Nav1.7调制剂,并探究了其对Nav1.7的作用特点,为靶向Nav1.7的镇痛药物研发提供了潜在先导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纹硬皮地蛛 多肽毒素 nav1.7 APTX-1 疼痛
下载PDF
两次更新NAV防止信道抢占攻击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磊 易平 《信息网络安全》 2011年第12期31-35,共5页
文章根据IEEE802.11的规定,为了避免信号干扰,采用一种基于NAV的虚拟介质监听技术。协议中要求节点在探测到RTS/CTS数据包之后利用其中的Duration域设置自己的NAV时间,然后开始倒计时直到NAV内时间耗尽。在NAV内时间还未结束之前,节点... 文章根据IEEE802.11的规定,为了避免信号干扰,采用一种基于NAV的虚拟介质监听技术。协议中要求节点在探测到RTS/CTS数据包之后利用其中的Duration域设置自己的NAV时间,然后开始倒计时直到NAV内时间耗尽。在NAV内时间还未结束之前,节点认为信道处于忙碌状态,既不会向网络中别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也不会尝试去监听信道。基于上述理论,可以伪造Duration域的数值,使其长于正常数据包需要占用信道的时间,以此影响网络的质量和性能。IEEE802.11中同时规定,接收节点在收到Data数据包后,需要发送ACK数据包给发送节点作为数据包成功发送的标志。在此过程中,设计接收节点在发送Data数据包之后再次更新一跳范围内的所有节点NAV为正常值,发送节点在收到ACK数据包后,也更新一跳范围内的所有节点NAV为正常值。以此来防止恶意占用信道的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802.11 RTS/CTS nav AD-HOC 占用信道 两次更新nav
下载PDF
编码脑组织Nav1.5钠通道新外显子的克隆、鉴定和分布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军 宗志红 +4 位作者 欧绍武 王运杰 任成涛 林毅 孟晓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5-259,共5页
Nav1.5电压-门控钠通道(VGSC)被认为是心肌的特异性通道,但最近的研究发现,该通道在脑组织尤其是边缘系统中亦广泛分布.此前,在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钠通道的基因克隆中,发现Nav1.5/SCN5A基因的第6A外显子参与编码该通道.采用人及鼠脑组... Nav1.5电压-门控钠通道(VGSC)被认为是心肌的特异性通道,但最近的研究发现,该通道在脑组织尤其是边缘系统中亦广泛分布.此前,在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钠通道的基因克隆中,发现Nav1.5/SCN5A基因的第6A外显子参与编码该通道.采用人及鼠脑组织,通过RT-PCR法对Nav1.5钠通道基因进行克隆发现:Nav1.5/SCN5A基因中的第6A外显子参与编码了该通道,而心肌等其他组织却是第6外显子参与编码该通道.人Nav1.5/SCN5A基因的第6A和第6外显子都定位于3号染色体,共有92个碱基,都可以编码产生30个氨基酸,但却有7个氨基酸不同.人和鼠脑组织Nav1.5/SCN5A基因的第6A外显子仅有一个碱基不同,却产生相同的氨基酸序列.RT-PCR法证实第6A外显子在鼠脑的不同部位表达不同,第6外显子在大鼠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也不同,这为深入研究不同系统中Nav1.5钠通道的功能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6A外显子 第6外显子 基因克隆 nav1.5钠通道 脑组织
下载PDF
干扰NaV1.9对RAW264.7细胞增殖、吞噬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悦晨 周欣 +4 位作者 姬文婕 孙海英 卢芮伊 姜铁民 李玉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中电压门控性钠通道(VGSCs/NaVs)α亚单位NaV1.9基因,建立稳定干扰细胞株,并观察其对细胞增殖活性、吞噬能力和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将短发夹RNA(shRNA)干扰质粒转...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中电压门控性钠通道(VGSCs/NaVs)α亚单位NaV1.9基因,建立稳定干扰细胞株,并观察其对细胞增殖活性、吞噬能力和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将短发夹RNA(shRNA)干扰质粒转染至RAW264.7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细胞株。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干扰效率,CCK-8法测定稳定细胞株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吞噬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功能。结果成功建立稳定干扰NaV1.9的细胞株,RT-PCR法鉴定干扰效率达80%。CCK-8法及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降低NaV1.9的表达使细胞增殖活性下降(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抑制NaV1.9的表达使细胞吞噬能力降低(P<0.05);Transwell小室法结果显示,干扰NaV1.9的表达使细胞迁移能力减弱(P<0.05)。结论建立了稳定干扰NaV1.9的RAW264.7细胞株,下调NaV1.9的表达使巨噬细胞增殖活性、吞噬能力和迁移功能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v1 9 RAW264 7 增殖 吞噬能力 迁移能力
下载PDF
钠通道Nav1.7与疼痛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梁晓南 俞纲 +1 位作者 郑志兵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7-301,共5页
电压门控型钠离子通道(NaV1.1~NaV1.9)在细胞兴奋的产生和维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NaV1.7亚型主要分布于外周初级感觉神经元和交感神经节神经元。编码NaV1.7的SCN9A基因功能增强导致先天性神经痛,而功能缺失则导致无痛症,但并不... 电压门控型钠离子通道(NaV1.1~NaV1.9)在细胞兴奋的产生和维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NaV1.7亚型主要分布于外周初级感觉神经元和交感神经节神经元。编码NaV1.7的SCN9A基因功能增强导致先天性神经痛,而功能缺失则导致无痛症,但并不影响运动、认知和心跳。NaV1.7与一些疼痛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关,选择性NaV1.7阻断剂具有镇痛作用。因此,NaV1.7已成为疼痛治疗的潜在靶标。本文就NaV1.7与疼痛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 nav1.7 疼痛 镇痛
下载PDF
大鼠骨癌痛模型的制备及电压依赖性钠通道Nav1.8在其背根神经节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艳红 张宏 徐龙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骨癌痛模型并观察电压依赖性钠通道Nav1.8在其背根神经节(DRG)的表达,以探讨Nav1.8在癌症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在雌性SD大鼠左胫骨内注射Walker256细胞(103/μl、104/μl、105/μl)后1、3、5、7、10、14天观察机械痛敏阈值... 目的建立大鼠骨癌痛模型并观察电压依赖性钠通道Nav1.8在其背根神经节(DRG)的表达,以探讨Nav1.8在癌症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在雌性SD大鼠左胫骨内注射Walker256细胞(103/μl、104/μl、105/μl)后1、3、5、7、10、14天观察机械痛敏阈值和CO2激光热痛敏阈值的变化,与对照组大鼠进行比较,分析癌痛组大鼠出现痛阈降低的时间。于接种细胞后14天取双侧胫骨做病理切片观察肿瘤生长情况。RT-PCR检测癌痛组及对照组大鼠L5~L6DRGNav1.8基因的表达。结果所有接种Walker256细胞的大鼠均可见胫骨内实质性肿瘤的膨胀性生长和严重的骨质重构。各癌痛组大鼠分别于第7~14天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疼痛行为学改变,其左侧(癌痛侧)DRGNav1.8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对侧的表达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胫骨内注射Walker256细胞的大鼠在产生浸润性生长的骨肿瘤同时,可伴进行性的痛觉过敏,是骨转移瘤相关疼痛研究可靠的动物模型。Nav1.8基因在骨癌痛模型大鼠DRG中的表达水平上调,提示该通道可能参与骨癌痛的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钠通道 nav1.8 神经节 电压依赖性钠通道
下载PDF
Nav1.5/SCN5A基因新的变构体编码人脑组织Nav1.5 Na^+通道 被引量:6
13
作者 欧绍武 宗志红 +1 位作者 王军 王运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35-944,共10页
河豚毒-抵抗性(TTX-R)Nav1.5 Na+通道是心肌的特异性Na+通道,虽然研究发现神经元中也存在河豚毒-抵抗性Na+电流及Nav1.5/SCN5A mRNA的表达,但其确切的cDNA序列尚不清楚.采用RT-PCR法对人脑组织Nav1.5/SCN5A基因cDNA进行克隆发现:人脑组... 河豚毒-抵抗性(TTX-R)Nav1.5 Na+通道是心肌的特异性Na+通道,虽然研究发现神经元中也存在河豚毒-抵抗性Na+电流及Nav1.5/SCN5A mRNA的表达,但其确切的cDNA序列尚不清楚.采用RT-PCR法对人脑组织Nav1.5/SCN5A基因cDNA进行克隆发现:人脑组织Nav1.5/SCN5A基因cDNA有2种变构体,hB1和hB2(accession number EF629346,EF629347),其中hB1全长6201个碱基,其开放读码框架(ORF)参与编码2016个氨基酸,和人心肌Nav1.5 Na+通道氨基酸序列相同率高达98%,共有28个不同的氨基酸,其中7个集中位于第6A外显子与第6外显子编码区.与人心肌Nav1.5/SCN5A基因cDNA不同的是,在对人脑组织Nav1.5/SCN5A基因cDNA的克隆中未发现该基因第18外显子的选择性剪接,但却发现其第24外显子的选择性剪接,2种选择性剪接体(hB1和hB2)在脑组织中基本同时表达,表达比率接近1∶1,但在心脏中二者的表达比率却与年龄有关.人Nav1.5/SCN5A基因的第24外显子定位于染色体3P21区,共有54个碱基,参与编码18个氨基酸.RT-PCR法证实第24外显子的选择性剪接也可发生在大鼠心脑之外的其他组织中,竞争性PCR法证明,不同组织中2种选择性剪接体的表达比率不同,且随着周龄的增加,2种选择性剪接体在各组织中表达的变化趋势不同.此外,RT-PCR法还发现Wistar大鼠全身16种组织中均可检测到Nav1.5/SCN5A mRNA的表达.上述实验结果说明,Nav1.5 Na+通道在全身组织中分布广泛,但编码人脑组织Nav1.5 Na+通道与心肌组织该离子通道的cDNA序列不同,是Nav1.5/SCN5A基因的2种变构体,这为深入研究不同组织中Nav1.5 Na+通道的功能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v1.5/SCN5A基因 基因克隆 选择性剪接 脑组织
下载PDF
治伤巴布剂的镇痛作用及对大鼠炎性疼痛模型背根神经节Nav1.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前 邵先舫 +4 位作者 刘志军 陈绍军 贺渊哲 严望 王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87-1791,共5页
目的:研究治伤巴布剂对大鼠炎性疼痛是否有镇痛作用,探讨治伤巴布剂对福尔马林足底炎性疼痛大鼠模型背根神经节中Nav1.7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 目的:研究治伤巴布剂对大鼠炎性疼痛是否有镇痛作用,探讨治伤巴布剂对福尔马林足底炎性疼痛大鼠模型背根神经节中Nav1.7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左后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0.1 mL,治疗组大鼠造模前1天于左后足外敷治伤巴布剂,后左后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0.1 mL,观察造模后大鼠疼痛行为学反应,并以Dubuisson评分方法进行记录比较。各组大鼠在指定时间点取出L3-6节段背根神经节,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蛋白质印迹检测Nav1.7在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大鼠疼痛反应积分低于模型组(P<0.05﹚;实时荧光定量结果示,模型组Nav1.7mRNA相对表达量大于治疗组,治疗组Nav1.7mRNA相对表达量大于空白组,3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3组组内3个时相点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蛋白质印迹法灰度扫描示模型组Nav1.7相对表达量大于治疗组,治疗组Nav1.7相对表达量大于空白组,3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3组组内3个时相点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伤巴布剂能缓解大鼠炎性疼痛反应,对大鼠炎性疼痛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并对福尔马林足底炎性疼痛大鼠模型背根神经节中Nav1.7的表达水平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伤巴布剂 福尔马林炎性疼痛 nav1 7 背根神经节 nav1 7
下载PDF
中药复方益糖康对糖尿病大鼠NaV1.8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鹏 马贤德 石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6期1291-1292,I0012,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益糖康对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NaV1.8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益糖康组,其中,模型组和益糖康组采用STZ 55mg/k...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益糖康对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NaV1.8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益糖康组,其中,模型组和益糖康组采用STZ 55mg/kg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然后分别给予安慰剂和益糖康5mL.次-1.天-1灌胃,6周后,采集大鼠背根神经节(DRG)标本,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其NaV1.8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和益糖康组大鼠DRG中NaV1.8蛋白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02.19±10.62,134.04±6.56,mRNA表达积分吸光度比值分别为0.219±0.031,0.137±0.014。模型组大鼠DRG中NaV1.8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益糖康组较模型组NaV1.8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中药复方益糖康可能对NaV1.8通道有阻断作用,是其改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症状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痛性神经病 背根神经节 nav1.8
下载PDF
脉冲射频对保留性神经损伤大鼠Nav1.8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燕尧 张爱民 +2 位作者 蒋宗滨 吕时甲 何睿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903-907,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保留性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大鼠接受脉冲射频(pulsed Tadiofrequency,PRF)治疗后疼痛行为学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1.8(Nav1.8)m RNA的表达水平,探讨PRF治疗神经病... 目的:通过观察保留性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大鼠接受脉冲射频(pulsed Tadiofrequency,PRF)治疗后疼痛行为学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1.8(Nav1.8)m RNA的表达水平,探讨PRF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32只,随机均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C组)、模型组(SNI组)、假治疗组(Sham组)和治疗组(PRF组)。于制模前0天,制模后4、6、8、10天,PRF治疗后6、12、18、24、30、36、42天测定四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在PRF治疗6天后每组各处死2只大鼠,42天后每组处死剩余大鼠,取其腰4、5的背根神经节,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Nav1.8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SNI术后,SNI组、Sham组和PRF组大鼠的MWT较C组显著降低(P<0.01);PRF治疗后,PRF组大鼠的MWT及大鼠背根神经节Nav1.8 m 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SNI组和Sham组(P<0.01)。结论:PRF治疗对SNI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具有镇痛作用,Nav1.8可能是PRF发挥镇痛作用的一个关键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SNI模型 疼痛行为学 nav1.8
下载PDF
利鲁唑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Nav1.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苗蓓 殷悦 +2 位作者 周田田 邵翠杰 曹君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镇痛药利鲁唑(riluzole)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Nav1.7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27):对照组(C组)、模型组(DNP组)、10%溶剂DMSO组(DNP+DMSO... 目的:探讨镇痛药利鲁唑(riluzole)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Nav1.7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27):对照组(C组)、模型组(DNP组)、10%溶剂DMSO组(DNP+DMSO组)和利鲁唑组(DNP+riluzole组)。观察STZ注射前1 d及注射后3、7、10、14、21、28 d测定缩足反射机械刺激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缩足反射热辐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10%DMSO组和利鲁唑组于STZ注射15 d起分别腹腔注射10%DMSO或利鲁唑4 mg/kg,1次/日,连续7 d,于21、28 d测定PWMT和PWTL。行为学测试完成后选择21 d大鼠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DRG中Nav1.7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DNP组大鼠PWMT降低,PWTL缩短,DRG中Nav1.7的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NP组比较,DNP+DMSO组大鼠在腹腔注射10%DMSO后,PWMT、PWTL和Nav 1.7的表达无明显改变,与DNP+DMSO组和DNP组比较,DNP+riluzole组大鼠在腹腔注射利鲁唑后,PWMT明显升高,PWTL明显延长,DRG中Nav 1.7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鲁唑可通过抑制DNP大鼠DRG中Nav 1.7表达,从而减轻大鼠D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鲁唑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 背根神经节 nav1 7
下载PDF
芬太尼超前镇痛对大鼠背根神经节Nav 1.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慧洁 罗超 +2 位作者 张阳 刘敬臣 蓝雨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30-533,共4页
目的:不同时间点鞘内注射芬太尼对急性炎性内脏痛大鼠进行超前镇痛,探讨急性炎性内脏痛对Nav 1.8表达的影响及超前镇痛时芬太尼对Nav 1.8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4组(n=6):正常对照组(NS组)、单纯乙酸组(AS... 目的:不同时间点鞘内注射芬太尼对急性炎性内脏痛大鼠进行超前镇痛,探讨急性炎性内脏痛对Nav 1.8表达的影响及超前镇痛时芬太尼对Nav 1.8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4组(n=6):正常对照组(NS组)、单纯乙酸组(AS组)、芬太尼术前组(FB组)、芬太尼术中组(FL组)。麻醉后L3~4鞘内置管。置管后第3 d,建立急性炎性内脏痛模型。对NS、AS组大鼠鞘内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5μl,5 min后NS组腹腔内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ml/kg,AS组腹腔内注射0.6%乙酸10 ml/kg;FB、FL组腹腔注射0.6%乙酸10 ml/kg,FB组5 min前鞘内注射芬太尼(0.05 mg/ml)25μl,FL组30 min后鞘内注射芬太尼25μl。行为学观察后处死大鼠,取L3~6DRG,测定DRG上Nav 1.8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1)行为学结果:与NS组相比,炎性痛各组扭体评分高;AS组扭体评分高于FB组、FL组(P<0.05);FL组高于FB组(P<0.05)。(2)RT-PCR及蛋白印迹结果:与NS组相比,炎性痛各组Nav 1.8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增加(P<0.05):FB组和FL组增多的程度低于AS组,FL组表达高于FB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芬太尼可明显减轻大鼠急性炎性内脏痛,对大鼠DRG上的Nav 1.8产生抑制作用;与急性炎性内脏痛产生后行大鼠鞘内注射芬太尼镇痛相比,鞘内行芬太尼超前镇痛有更好的镇痛效果,且对Nav 1.8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v 1 8 芬太尼 背根神经节 炎性内脏痛 超前镇痛
下载PDF
电压-门控Na^+通道α亚单位Nav1.5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军 欧绍武 +1 位作者 王运杰 宗志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7-294,共8页
Nav1·5α亚单位是电压-门控Nav1·5Na+通道发挥作用的核心亚单位,在心肌中首先被成功克隆,是心脏电生理活动最主要的Na+通道α亚单位.最新的研究发现,Nav1·5不仅可以在神经元等非心肌组织中表达,而且其表达的选择性剪接... Nav1·5α亚单位是电压-门控Nav1·5Na+通道发挥作用的核心亚单位,在心肌中首先被成功克隆,是心脏电生理活动最主要的Na+通道α亚单位.最新的研究发现,Nav1·5不仅可以在神经元等非心肌组织中表达,而且其表达的选择性剪接体的类型及电生理学特性与心肌Nav1·5亦不同.目前,不仅对Nav1·5发挥功能的调控机制及与心脏传导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发病关系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一些常见疾病,如肿瘤和癫痫等的发生也被认为可能和Nav1·5有关.本文结合国内外对Nav1·5的最新研究及本小组的工作,对Nav1·5的结构、选择性剪接、基因定位、电生理学活性及与疾病的关系作一详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v1.5α亚单位 电压-门控 选择性剪接 功能 疾病
下载PDF
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Nav1.7与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慧丽 李萍 李民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84-1487,共4页
电压门控性钠通道在疼痛的产生和发展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而编码Nav1.7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一系列遗传性疼痛相关疾病,提示其在疼痛产生机制中的独特作用,可能成为疼痛治疗新的药物靶点。
关键词 疼痛 nav1 7 离子通道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