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of the Conditions for Using Sewage to Cultivate Navicula tenera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夏芫 李环 韦萍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1期68-73,共6页
[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improve the biomass of Navicula tenera, and thu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chieving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Navicula tenera. [Method]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sewage to cultivate Na... [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improve the biomass of Navicula tenera, and thu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chieving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Navicula tenera. [Method]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sewage to cultivate Navicula tenera was preliminari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 series of culture conditions including the nutrient source of nitrogen(N), phosphorus(P), iron(Fe), silicon( Si ) and the salinity in medium for culturing Navicula tenera, were optimized by single factor test and orthogonal design.[Result]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for cultivating Navicula tenera using sewage are as follows: the water from Xiaoerlou Artificial Lak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basic solvent; 360 mg/L urea; 150 mg/L N2HPO4 · 12H2O; 50 mg/L ferric citrate; 2 000 mg/L Na2SiO3 · 9H2O; 2.0 mol/L salinity. Navicula tenera was strongly adaptive to sewage and could well uptake the nutrient sources in the sewage.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the culture cost decreased, and meanwhile the biomass of Navicula tenera reached 4. 766 g/L which is 3.57 multiples over original medium and 1.9 multiples over optimized medium No. 1.[ Conclusion] This study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combination of culturing Navicula tenera in large scale and sewage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vicula tenera SEWAGE Culture condition Nutrient source Orthogonal design
下载PDF
航天搭载与非搭载舟形藻(Navicula tenera)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素珍 张小平 +1 位作者 郑维发 李加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3-37,共5页
通过单因子和正交实验探讨了培养液中不同浓度KNO3、Na2HPO4、FeC l3和Na2S iO3对通过“神舟5号”飞船搭载与非搭载舟形藻(Navicula tenera)生长的影响,确立了适合搭载与非搭载舟形藻生长的最佳培养基组合。结果表明,经搭载后舟形藻生... 通过单因子和正交实验探讨了培养液中不同浓度KNO3、Na2HPO4、FeC l3和Na2S iO3对通过“神舟5号”飞船搭载与非搭载舟形藻(Navicula tenera)生长的影响,确立了适合搭载与非搭载舟形藻生长的最佳培养基组合。结果表明,经搭载后舟形藻生长所需的营养盐组合发生了变化。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适合搭载舟形藻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含300 mg.L-1KNO3、60 mg.L-1Na2HPO4.12H2O、24 mg.L-1FeC l3和700 mg.L-1Na2S iO3.9H2O的F/2培养基;适合非搭载舟形藻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含600 mg.L-1KNO3、60 mg.L-1Na2HPO4.12H2O、12mg.L-1FeC l3和700 mg.L-1Na2S iO3.9H2O的F/2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形藻 营养盐 航天搭载 生长 正交实验
下载PDF
舟形藻生长、品质特性及转化筛选标记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谭小力 赵东华 +3 位作者 马忠岩 李环 贾红华 韦萍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1-4,共4页
研究了舟形藻(Navicula tenera)细胞表型和积累模式,利用索式抽提法和气质联用(GC-MS)方法对其进行总油脂含量和脂肪酸组分的分析,并研究了舟形藻对氨苄青霉素(Amp)、卡那霉素(Kan)、草胺膦(PPT)、庆大霉素(Gen)、链霉素(Str)、遗传霉素... 研究了舟形藻(Navicula tenera)细胞表型和积累模式,利用索式抽提法和气质联用(GC-MS)方法对其进行总油脂含量和脂肪酸组分的分析,并研究了舟形藻对氨苄青霉素(Amp)、卡那霉素(Kan)、草胺膦(PPT)、庆大霉素(Gen)、链霉素(Str)、遗传霉素(G418)、潮霉素(Hyg)以及氯霉素(Cm)这8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舟形藻细胞以沉积底部的生长模式积累;其总油脂含量占其干物质重量的8.31%,脂肪酸种类主要有C16∶0,C16∶3(n-4)和C20∶5(n-3)(EPA),分别占总脂肪酸的64.13%、15.87%和19.62%;舟形藻对Cm和G418非常敏感,对Hyg较敏感,而对不同浓度的Amp、Kan、Gen、Str以及PPT极不敏感。为舟形藻基因工程筛选标记的确立,进而建立其遗传转化系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形藻 油脂 脂肪酸 抗生素 筛选标记
下载PDF
舟形藻的污水培养及条件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夏芫 李环 韦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414-3417,共4页
[目的]提高舟形藻培养的生物量,为实现该藻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地域特点对利用污水培养舟形藻的可行性进行初探,并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一系列主要培养条件(N、P、Fe、Si营养源和培养基盐度)对该藻生长的影响。[结果... [目的]提高舟形藻培养的生物量,为实现该藻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地域特点对利用污水培养舟形藻的可行性进行初探,并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一系列主要培养条件(N、P、Fe、Si营养源和培养基盐度)对该藻生长的影响。[结果]适合舟形藻生长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以南京工业大学小二楼人工湖水为培养基基础溶剂、尿素360 mg/L、Na2HPO4.12H2O 150 mg/L、柠檬酸铁50 mg/L、Na2SiO3.9H2O 2 000 mg/L、盐度2.0 mol/L;舟形藻适应污水能力较强,并且能够很好地利用污水中的营养源,通过培养条件的优化,既降低了培养成本,也使该藻最高生物量干重达4.766 g/L,是原始培养基的3.57倍和优化培养基1号的1.90倍。[结论]该研究为舟形藻的室外大规模培养与污水治理相结合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形藻 污水 培养条件 营养源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海洋细菌和舟形底栖硅藻在辣椒素防污涂层上的附着行为与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强 张占平 +2 位作者 齐育红 孙晓峰 李占明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针对目前含辣椒素防污涂层抑菌、抑藻试验主要集中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特定菌种的情况,为了考察含辣椒素防污涂层对海洋微生物的影响,选取大连黄海海域的天然海洋细菌和舟形底栖硅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添加辣椒素海水饱和溶液(60 mg/L... 针对目前含辣椒素防污涂层抑菌、抑藻试验主要集中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特定菌种的情况,为了考察含辣椒素防污涂层对海洋微生物的影响,选取大连黄海海域的天然海洋细菌和舟形底栖硅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添加辣椒素海水饱和溶液(60 mg/L)的天然新鲜海水和舟形底栖硅藻进行培养,研究了辣椒素对海洋细菌和底栖硅藻生长活性的影响。通过海洋细菌附着试验、海洋细菌的分层取样试验和底栖硅藻的叶绿素a值测定,研究了辣椒素及辣椒素涂层对海洋细菌和舟形底栖硅藻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海水饱和溶液浓度的辣椒素并不会对海洋细菌和舟形底栖硅藻的生长活性造成影响;含辣椒素防污涂层能够通过辣椒素的驱避作用有效地抑制海洋细菌在涂层表面附着;而辣椒素对舟形底栖硅藻在涂层上的附着无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防污涂层 海洋细菌 舟形底栖硅藻 生长活性
下载PDF
有机硅低表面能防污涂层的性能对海洋舟形底栖硅藻附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麒安 张占平 +1 位作者 高强 齐育红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875-881,共7页
以4种有机硅低表面能防污面漆配合环氧防腐底漆、环氧中间漆和有机硅连接漆,制备了4种防污涂层,对比研究了不同面漆的弹性模量及其复合涂层的表面性质(包括涂层在空气中的水接触角和二碘甲烷接触角,表面自由能及其极性和色散分量)对舟... 以4种有机硅低表面能防污面漆配合环氧防腐底漆、环氧中间漆和有机硅连接漆,制备了4种防污涂层,对比研究了不同面漆的弹性模量及其复合涂层的表面性质(包括涂层在空气中的水接触角和二碘甲烷接触角,表面自由能及其极性和色散分量)对舟形底栖硅藻的附着与脱除的影响,并考察了各涂层在海水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舟形底栖硅藻在有机硅低表面能防污涂层中的脱除率随着面漆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大。硅藻的附着量与复合涂层在海水中的稳定性有关,复合涂层在海水中的表面自由能极性分量变化率越小,涂层越稳定,硅藻越不易附着。其中,以双组分耐磨铝粉纯环氧底漆Intershield 300+三组分弹性不沾污连接漆Intersleek 737+三组分含氟有机硅聚合物不沾污面漆Intersleek 1100SR制成的复合涂层具有最好的抗舟形底栖硅藻附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污涂层 有机硅 面漆 表面自由能 接触角 弹性模量 舟形底栖硅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