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ar shore seismic movements induced by seaquakes using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1
作者 Alejandro Rodríguez-Castellanos Manuel Carbajal-Romero +2 位作者 Norberto Flores-Guzmán J.Efraín Rodríguez-Sánchez Andriy Kryvko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7年第3期571-585,共15页
This study quantifies seismic amplifications in near-shore arising from seaquakes. Within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oundary elements are used to irradiate waves and force densities obtained for each element. Huyg... This study quantifies seismic amplifications in near-shore arising from seaquakes. Within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oundary elements are used to irradiate waves and force densities obtained for each element. Huygens′ Principle is implemented since the diffracted waves are constructed at the boundary from which they are radiated, which is equivalent to Somigliana′s theorem. Application of boundary conditions leads to a system of integral equations of the Fredholm type of second kind and zero order. Several numerical configurations are analyzed: The first is used to verify the present formulation with ideal sea floor configurations to estimate seismic amplifications. With the formulation verified, simple slope configurations are studied to estimate spectra of seismic motions. It is found that P-waves can produce seismic amplifications from 1.2 to 3.9 times the amplitude of the incident wave. SV-waves can generate seismic amplifications up to 4.5 times the incident wave. Another relevant finding is that the highest amplifications are at the shore compared to the ones at the sea flo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amplifications seaquake EARTHQUAKE elastic waves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near shore cities
下载PDF
Predictors associated with inappropriate transport of near shore spinal injuries
2
作者 Tucker Lurie Timothy Traynor +1 位作者 Maira Sher Bano Quincy K.Tran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21年第5期286-290,共5页
Purpose:Spinal injuries resulting in neurological damage cause significant morbidity.Swift neurosurgical intervention can mitigate negative outcomes.However,variable mechanisms of injury may be associated with inappro... Purpose:Spinal injuries resulting in neurological damage cause significant morbidity.Swift neurosurgical intervention can mitigate negative outcomes.However,variable mechanisms of injury may be associated with inappropriate transport(IAT),which may delay necessary surgical interventions.Patients with near shore spinal injuries(NSSI)presented with unique mechanisms,so we investigate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AT in patients with NSSI.Methods:We performed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of all adult patients transported from a beach resort to 3 hospitals for suspected NSSI between 2006-2017.We excluded patients transferred to other facilities,and those not injured in the water.Primary outcome was IAT,defined as patients with NSSI requiring transfer to another trauma center.To avoid heterogeneity in our analysis,we further excluded patients without NSSI who were inappropriately transported to a level I trauma center.We used 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to assess 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such as demographic,environmental,and clinical factors)with outcome.Results:We analyzed 278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NSSI,and found 14(5.0%)had IAT.Compared to appropriately transported patients,diving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percentages of IAT(28.6%vs.3.9%,p=0.014)and more were transported by air(50.0%vs.20.6%,p=0.01).In multivariable regression,patients'oxygenation saturation(odds ratio[OR]=0.8,95%confidence intervals[Cl]:077-0.98)and diving(OR=7.5,95%Cl:1.2-46)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AT.Conclusion:Rate of IAT for patients with NSSI was low.However,first responders and emergency medicine providers should be aware that diving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likelihood of I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PORT Spinal injury near shore spinal injury Wave riding Shallow water diving
原文传递
美国“去风险”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影响及应对 被引量:12
3
作者 蔡宏波 郑涵茜 余天赐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3,共11页
在大国竞争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和乌克兰危机持续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叠加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进入重要的重塑阶段。与此同时,美国先后提出对华“脱钩”“去风险”,以减少其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依赖,这严重影响了全球产... 在大国竞争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和乌克兰危机持续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叠加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进入重要的重塑阶段。与此同时,美国先后提出对华“脱钩”“去风险”,以减少其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依赖,这严重影响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首先,本文界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范畴主要包括主体要素安全和结构要素安全。其次,辨析美国“脱钩”“去风险”政策意图的异同,并就现阶段美国“去风险”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主要影响和中国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行论述。分析发现,美国“去风险”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主要影响包括:一是美国通过控制核心技术、中间品出口和关键资源危及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主体要素安全。二是通过制造业回流、“近岸外包”“友岸外包”重塑全球产业空间布局,威胁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结构要素安全。三是通过友好国家网络拉拢盟友,增加中国产业链供应链被排除风险。最后,本文据此提出中国如何在美国“去风险”背景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主体要素安全 结构要素安全 近岸外包 友岸外包
下载PDF
基于CAM-YOLOX的大场景SAR图像近岸场景舰船目标检测
4
作者 张慧敏 李锋 +1 位作者 黄炜嘉 彭珊珊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93,共8页
针对大场景SAR图像近岸场景舰船目标检测中遇到的陆地目标虚警和岸边目标漏检等问题,基于YOLOX设计了一种轻量化的改进模型CAM-YOLOX。首先,在骨干部分嵌入CAM,增强舰船特征提取以保持较高的检测性能;其次,在特征金字塔网络结构中增加... 针对大场景SAR图像近岸场景舰船目标检测中遇到的陆地目标虚警和岸边目标漏检等问题,基于YOLOX设计了一种轻量化的改进模型CAM-YOLOX。首先,在骨干部分嵌入CAM,增强舰船特征提取以保持较高的检测性能;其次,在特征金字塔网络结构中增加一个浅层分支,以增强对小目标特征的提取能力;最后,在特征融合网络中用Shuffle unit替换CSPLayer中的CBS和堆叠的Bottleneck结构,实现了模型压缩。在LS-SSDD-v1.0遥感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改进算法相较于原始算法在近岸场景舰船检测的精确率P提高了5.51%,召回率R提高了3.68%,模型参数量减小了16.33%。本文算法能在不增加模型参数量的情况下,有效抑制近岸场景中陆地上的虚警和减少岸边舰船漏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场景 SAR图像 舰船检测 注意力机制 Shuffle unit
下载PDF
卷积神经网络在近岸表层海温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翁少佳 蔡锦海 +1 位作者 庞运禧 罗荣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针对数值预报和人工经验预报在近岸定点表层海温(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预报中预报准确度不高,将近岸台站定点SST预报转换为多元时间序列预测任务,应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构建近岸台站定点SST时间... 针对数值预报和人工经验预报在近岸定点表层海温(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预报中预报准确度不高,将近岸台站定点SST预报转换为多元时间序列预测任务,应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构建近岸台站定点SST时间序列变化模型,对近岸台站每日最高海温、最低海温、平均海温进行预报,并与人工经验方法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memory,LSTM)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测试数据中相比人工经验预报,CNN方法全年日最高海温预报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0.36℃,平均下降0.14℃,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为0.49℃,平均下降0.21℃,日最低海温预报MAE为0.36℃,平均下降0.17℃,RMSE为0.63℃,平均下降0.24℃,日平均海温预报MAE为0.30℃,RMSE为0.47℃,预报性能和LSTM模型预报性能相当。研究表明CNN应用于近岸SST预报具有可行性,能够有效地提高SST预报准确度,并且预报效果可以媲美LST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海温 近岸台站 多元时间序列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特征解耦和实例分割的遥感影像近岸舰船检测
6
作者 袁思佳 王悦行 +1 位作者 吴思路 田金文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4年第7期2161-2166,2182,共7页
针对光学遥感图像中近岸舰船目标检测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解耦和实例分割的深度学习舰船检测方法。通过自适应特征金字塔自动学习融合多尺度上下文,增强网络提取特征能力;采用边界特征解耦网络,引入边界先验知识,减少舰船紧密排... 针对光学遥感图像中近岸舰船目标检测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解耦和实例分割的深度学习舰船检测方法。通过自适应特征金字塔自动学习融合多尺度上下文,增强网络提取特征能力;采用边界特征解耦网络,引入边界先验知识,减少舰船紧密排布带来的漏检问题和港口与舰船相似带来的虚警问题,提升了网络检测性能;通过中心点预测对网络结果做进一步分割,进一步提高了舰船检测的精确度。在自建遥感近岸舰船检测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论文方法优于传统的锚框方法,具有更好的检测性能。论文算法有效提高了近岸舰船目标检测的精确度,对复杂背景下近岸舰船的检测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遥感图像 近岸舰船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实例分割 特征解耦
下载PDF
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技术及质控措施研究
7
作者 靳松望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2期75-77,共3页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逐渐恶化,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保证近岸海域的水质保护与管理的有效性,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水质监测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质控措施。基...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逐渐恶化,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保证近岸海域的水质保护与管理的有效性,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水质监测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质控措施。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技术及质控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水质 监测技术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浙江沿海经济鱼类体内重金属的残留水平 被引量:42
8
作者 孙维萍 刘小涯 +1 位作者 潘建明 翁焕新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38-344,共7页
2006年秋季采集浙江沿海主要经济鱼类6种,分析检测了鱼肉组织中重金属铜、铅、锌、镉、铬、汞、砷的质量分数.研究发现6种鱼类样品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具有锌>铜>砷>铅、汞>铬>镉的分布特征.聚类分析显示,重金属质量分数综... 2006年秋季采集浙江沿海主要经济鱼类6种,分析检测了鱼肉组织中重金属铜、铅、锌、镉、铬、汞、砷的质量分数.研究发现6种鱼类样品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具有锌>铜>砷>铅、汞>铬>镉的分布特征.聚类分析显示,重金属质量分数综合水平为弹涂鱼>鲻鱼>白姑鱼>凤鲚>龙头鱼>菊黄东方鲀.鱼类体内重金属质量分数与海水和沉积物中的质量分数相关,但是在环境中重金属质量分数低的情况下,其自身的生理特性及摄食途径是决定性影响因子.鱼类体内的汞质量分数与水层密切相关,表现为底层>中下层>中上层的分布趋势.通过不同时空的比较,发现鱼体内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差别总体不超过2个数量级,且质量分数水平有上限,说明鱼类具有主动调节组织器官中重金属质量分数的机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6种经济鱼类体内重金属残留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鱼类体内砷污染较为严重,其他重金属元素的残留情况基本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重金属 浙江沿海
下载PDF
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27
9
作者 李建忠 赵文智 +2 位作者 胡素云 杨涛 董大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9,共6页
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是指一组受岩相、岩性或地层变化影响而形成的成藏组合,控制了具有相似地质背景和成因类型的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以岩性地层油气藏为主要勘探对象,具有明确的勘探目的层系,对描... 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是指一组受岩相、岩性或地层变化影响而形成的成藏组合,控制了具有相似地质背景和成因类型的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以岩性地层油气藏为主要勘探对象,具有明确的勘探目的层系,对描述手段的要求更高。根据成因主控因素,将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划分为岩性变化带和地层变化带两大类,并进一步按照沉积相类型和地层接触关系划分为前缘带、近岸扇体、河道、超覆带、不整合带5种主要的区带类型。对不同类型区带的基本特征和控藏规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 岩性地层油气藏 前缘带 近岸扇体 河道 超覆带 不整合带
下载PDF
青岛近岸海域二甲基硫排放和大气中二甲基硫浓度变化 被引量:15
10
作者 马奇菊 胡敏 +2 位作者 田旭东 刘玲莉 朱彤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4,共5页
为研究我国受人为干扰严重的近岸海域DMS排放规律 ,利用固体吸附 解吸的富集采样方法和冷却预浓缩的分析方法 ,分别在 2 0 0 1年夏秋季和 2 0 0 2年春秋季 ,对青岛近岸海域海水和大气中的二甲基硫进行了采样和分析 .结果表明 ,海水中DM... 为研究我国受人为干扰严重的近岸海域DMS排放规律 ,利用固体吸附 解吸的富集采样方法和冷却预浓缩的分析方法 ,分别在 2 0 0 1年夏秋季和 2 0 0 2年春秋季 ,对青岛近岸海域海水和大气中的二甲基硫进行了采样和分析 .结果表明 ,海水中DMS浓度和海气排放通量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 .夏季 ,青岛近岸的海水DMS平均浓度最高 ,达 116 9 4 7ng·L-1;春季最低 ,只有 2 2 6 99ng·L-1.河口区、风景旅游区和奥运赛场区在夏季有显著的从高到低的浓度梯度变化 ,而春秋季不明显 .DMS海气排放通量主要由海水浓度决定 ,因此两者呈现一致的变化规律 .海洋大气中的DMS也呈现夏季较高 (2 5 6 4 4ng·m-3 ) ,秋季较低 (195 6 4ng·m-3 )的季节变化 .文中还初步探讨了大气DMS的日变化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近岸 二甲基硫 海气通量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渤海湾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黑碳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11
作者 姜晓华 陈颖军 +4 位作者 唐建辉 黄国培 刘东艳 李军 张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17-1621,共5页
在渤海湾西海岸潮间带、近海和主要河流采集了8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对黑碳(BC)的质量分数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BC与沉积物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渤海湾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BC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65±0.42)mg·g-1,... 在渤海湾西海岸潮间带、近海和主要河流采集了8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对黑碳(BC)的质量分数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BC与沉积物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渤海湾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BC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65±0.42)mg·g-1,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为16.8%±7.5%,均高于我国其它海岸带;(2)潮间带沉积物中BC的质量分数存在明显的南北分区差异(以天津港码头为界),北区(0.92mg·g-1)比南区(0.22mg·g-1)平均高4倍以上;近海和河流样品BC的质量分数也有一定程度的"北高南低"趋势,表明BC在海岸带运移扩散的继承性,河流输入可能是主要途径;(3)潮间带沉积物粒度表现为"北区细"(以粘土质粉砂主)而"南区粗"(以砂为主),反映两个区域的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不同,是造成BC质量分数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潮间带 近海 黑碳 沉积物粒度
下载PDF
塔南凹陷南屯组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及有利含油相带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苗长盛 刘招君 +4 位作者 方石 张革 张君龙 胡菲 孙晓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9,共6页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对塔南凹陷南屯组近岸水下扇的沉积特征、展布、演化及有利含油相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区近岸水下扇可识别出3种亚相、4种微相,不同相带间沉积特征差异显著;近岸水下扇集中发育于凹陷东部控盆断裂的...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对塔南凹陷南屯组近岸水下扇的沉积特征、展布、演化及有利含油相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区近岸水下扇可识别出3种亚相、4种微相,不同相带间沉积特征差异显著;近岸水下扇集中发育于凹陷东部控盆断裂的下降盘,在多期扇体叠置连片下,形成了东南、东北两套扇裙,其展布、演化具有'南北各自连片,扇裙先盛后衰'的特点,但受控盆断裂幕式活动和东南、东北物源供给差异的影响,东南扇群的发展和消亡均略早于东北扇群;中扇辫状沟道储层物性及含油气性最好,主要发育中低孔储层,但不同位置及埋深储层渗透率差异较大,很难形成大面积连片的优质储层,因此本区近岸水下扇沉积主要发育个体规模相对较小却数量众多的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南凹陷 南屯组 近岸水下扇 沉积特征 展布演化特征 有利含油相带
下载PDF
浙江沿海贝类体内重金属元素含量水平与评价 被引量:30
13
作者 孙维萍 潘建明 +2 位作者 刘小涯 黄永祥 郑旻辉 《海洋学研究》 2010年第4期43-49,共7页
利用2006年秋季在浙江沿海潮间带采集的27个典型的双壳纲、腹足纲和头足纲类软体动物(贝类)样品,分析检测了其肌肉组织中锌、铜、镉、砷、铬、铅和汞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种类贝类肌肉组织中的含量是不同... 利用2006年秋季在浙江沿海潮间带采集的27个典型的双壳纲、腹足纲和头足纲类软体动物(贝类)样品,分析检测了其肌肉组织中锌、铜、镉、砷、铬、铅和汞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种类贝类肌肉组织中的含量是不同的,铜、锌元素的含量相对最高,铅、镉、铬和砷元素的含量次之,汞元素的含量最低;重金属元素在贝类体内吸收过程中可能存在拮抗作用,铅、铬、砷与铜、锌元素含量负相关性显著。(2)双壳纲贝类对重金属元素的生物累积最明显,其作为海洋环境监测的指标生物具有明显优势。(3)生物体质量评价表明,铜、锌元素在贝类体内的富集明显,具有潜在的生物累积危害,其他重金属元素在贝类体内的累积均没有超过"潜在危害"的阈值;牡蛎体内铜、锌元素的含量超过海洋生物Ⅲ级质量标准,并超过无公害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但是并没有明显的污染现象,其余贝类生物质量(重金属元素含量)状况基本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重金属 浙江沿海
下载PDF
地震沉积学在识别陆相湖泊浊积砂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4
作者 刘长利 朱筱敏 +2 位作者 胡有山 廖飞燕 王正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7-664,共8页
地震沉积学是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它以三维地震数据为基础,结合岩心、测井等资料,通过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对沉积微相进行精细研究。胜利油田滨682井区沙三中、下亚段以近岸水下扇、浊流和半深湖-深湖沉积为主,浊积砂是该层主要的产... 地震沉积学是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它以三维地震数据为基础,结合岩心、测井等资料,通过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对沉积微相进行精细研究。胜利油田滨682井区沙三中、下亚段以近岸水下扇、浊流和半深湖-深湖沉积为主,浊积砂是该层主要的产油砂体。为了分析该地区浊积砂的分布规律,在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运用90°相位调整技术和地层切片技术对滨682井区目的层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垂向上,滨682井区沙三下亚段的下部和上部以及沙三中亚段的下部和上部是浊积砂体发育的有利层段;在平面上,沙三下亚段沉积早期浊积砂体主要发育在研究区东南部,面积最大可达1.71 km2;沙三下亚段沉积晚期浊积砂体在东部、东南部和南部都有发育,南部浊积砂体面积较大,可达3.37 km2,东南部和东部浊积砂体面积较小,在1.61 km2左右;沙三中亚段沉积早期浊积砂体发育在研究区东北和东南,面积可达1.90 km2;沙三中亚段沉积晚期浊积砂体发育在研究区西部和东南部,面积都较小,一般为1.15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相位调整 地层切片 近岸水下扇 浊流
下载PDF
洪浩尔舒特凹陷下白垩统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星星 朱筱敏 +3 位作者 张明君 潘荣 吴陈冰洁 张久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8-577,共10页
通过对岩芯、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明确了洪浩尔舒特凹陷陡坡带下白垩统近岸水下扇的沉积序列、展布特征、演化规律及扇体发育的控制因素。本区近岸水下扇可被划分为内扇、中扇及外扇三个亚相,主要发育具块状层理、递变层... 通过对岩芯、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明确了洪浩尔舒特凹陷陡坡带下白垩统近岸水下扇的沉积序列、展布特征、演化规律及扇体发育的控制因素。本区近岸水下扇可被划分为内扇、中扇及外扇三个亚相,主要发育具块状层理、递变层理的碎屑支撑中、细砾岩,具鲍马序列的浊积岩以及具滑塌构造的滑塌岩,另可见到震积岩。扇体自早白垩世阿尔善组沉积晚期开始发育,至腾一段时期规模达到最大且向北东迁移3.5 km左右;腾二段时期构造活动减弱,湖盆开始萎缩,扇体规模随之缩小,且至腾二段末期扇体逐渐向扇三角洲沉积过渡。近岸水下扇的沉积特征及其分布演化规律主要受控于该区多期强烈的构造活动和潮湿炎热的古气候因素。陡坡带发育的板式边界断层,断面陡峭平直、活动剧烈,为近岸水下扇的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下扇 沉积特征 控制因素 下白垩统 洪浩尔舒特凹陷
下载PDF
围滩吹填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吴英海 朱维斌 +1 位作者 陈晓华 李一平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56,共4页
以江苏省苏州太仓港口开发为例,研究涉水工程所造成的水环境和生态问题,包括对水质、河势和水生群落的影响。泥沙测验结果表明,泥沙含量在局部地区偏高,而施工区附近距岸约80m处水域含沙量与工程所在江段平均含沙量为相同的数量级;采用... 以江苏省苏州太仓港口开发为例,研究涉水工程所造成的水环境和生态问题,包括对水质、河势和水生群落的影响。泥沙测验结果表明,泥沙含量在局部地区偏高,而施工区附近距岸约80m处水域含沙量与工程所在江段平均含沙量为相同的数量级;采用数学模型模拟了污染物的扩散,CODCr的最大影响污染带范围为排污口以下14m,石油类浓度增量值0 01mg/L的分布范围为排污口以下6m;采沙区附近局部区域流态有所变化,该江段的总体流态基本不发生变化;工程对水生生物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涉水工程 泥沙 悬浮物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的近岸数值海温预报释用技术 被引量:11
17
作者 匡晓迪 王兆毅 +2 位作者 张苗茵 何恩业 邓小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7-1115,共9页
为了提高近岸精细化海温预报精度,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分析了海温数值预报及观测数据在释用中的作用,研究了定点近岸海温影响因子的最优配置方案,建立了定点海温精细化数值预报释用模型,评估了释用模型性能。误差分析结果显示,数值海温产... 为了提高近岸精细化海温预报精度,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分析了海温数值预报及观测数据在释用中的作用,研究了定点近岸海温影响因子的最优配置方案,建立了定点海温精细化数值预报释用模型,评估了释用模型性能。误差分析结果显示,数值海温产品及其观测在建模中起到了降低和稳定模型误差的作用;释用模型将定点数值预报的误差从2.2°C减少至0.7°C;预报误差较调训误差略高,但考虑到预报误差的稳定性,数值释用与人工经验预报水平持平,因此,该方法具有十分广阔的拓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预报 释用 人工神经网络 近岸
下载PDF
某核电厂近岸海域放射性核素迁移特征探讨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韶伟 张琨 +3 位作者 陈海英 毛玉仙 张爱玲 谭成军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1-279,共9页
滨海核电厂运行时会有少量的放射性核素通过液态途径进入海洋环境中,在掌握其海域水动力环境的基础上,开展放射性核素迁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某核电站近岸海域的水下地形和水文条件,通过潮位、流速、流向的率定,构建水动力环境模型... 滨海核电厂运行时会有少量的放射性核素通过液态途径进入海洋环境中,在掌握其海域水动力环境的基础上,开展放射性核素迁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某核电站近岸海域的水下地形和水文条件,通过潮位、流速、流向的率定,构建水动力环境模型,模拟研究区的潮流运动过程和特征,为放射性核素迁移扩散提供基本流场背景。以核素131I为例,采用恒定速率1Bq/L活度浓度持续排放,用实测两个半月潮模拟核素迁移过程,分析放射性核素131I在该海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推移,核素逐渐向外海域扩散,但扩散速度较慢;随着距离增大,海域中核素活度浓度呈几何倍数快速下降;厂址东北方向岸边核素活度浓度较高,在一个月后逐步达到稳定,约比排放活度浓度低两个数量级。2)涨潮时核素活度浓度范围较小,落潮时核素活度浓度范围快速扩大,相同核素活度浓度面积为涨潮时的2~3倍。3)排放初期,各处核素活度浓度均随时间迅速增加,随后趋于稳定;不同位置的活度浓度随着潮汐交替涨落,不断波动,涨潮时活度浓度较低,落潮时活度浓度较高;不同位置的平均活度浓度随着潮汐交替涨落,不断波动,大潮期间活度浓度较高,小潮期间活度浓度快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近岸海域 核素迁移 131I
下载PDF
基于抛物型缓坡方程模拟近岸波流场 被引量:13
19
作者 沈永明 唐军 +1 位作者 郑永红 邱大洪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1-307,共7页
波浪向近岸传播的过程中由波浪破碎等效应所形成的近岸波流场是近岸缓坡区域重要的环境动力因素之一。本文基于近岸波浪传播的缓坡模型对近岸波浪场及近岸波浪斜向入射破碎后所产生的沿岸波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考虑到波浪向近岸传播中... 波浪向近岸传播的过程中由波浪破碎等效应所形成的近岸波流场是近岸缓坡区域重要的环境动力因素之一。本文基于近岸波浪传播的缓坡模型对近岸波浪场及近岸波浪斜向入射破碎后所产生的沿岸波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考虑到波浪向近岸传播中局部复杂区域波向不易确定,计算时直接从波浪辐射应力定义出发,采用抛物型缓坡方程所给出的辐射应力公式来计算波浪产生的辐射应力,在此基础上耦合近岸波流场数学模型对近岸波浪破碎形成的波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的数值模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物型缓坡方程 波浪破碎 辐射应力 近岸流
下载PDF
环球海洋大气气溶胶化学研究──Ⅲ:金属形态和入海通量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立奇 余群 杨绪林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15-223,共9页
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和环球科学考察,历经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南极半岛海域、南大西洋、北印度洋、以及沿途近岸海域,共收集58个气溶胶样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分析其中的水可溶态和酸可溶态的Mn、Fe、PhCu、Cd。气溶胶中金属表现... 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和环球科学考察,历经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南极半岛海域、南大西洋、北印度洋、以及沿途近岸海域,共收集58个气溶胶样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分析其中的水可溶态和酸可溶态的Mn、Fe、PhCu、Cd。气溶胶中金属表现明显陆源向大洋输送的浓度梯度,近岸海域上空金属含量大于大洋上空含量,北太平洋上空含量高于南太平洋和南极半岛海域。气溶胶中金属的水可溶程度,在近岸海域上空依次为Cd>Mu>Cu>Fe>Pb,百分比分量分别为39%,36%,23%,14%和5.3%在大洋上空依次为Cd>Mn>Fe>Cu>pb,百分比分量分别为62%,44%,11%,3.1%和2.5%。本文还计算和比较各观测海区上空金属从大气输入海水的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金属 海-气关系 入海通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