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Near-nature Management Theor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cenic Forest——With Shenzhen City as a Study Case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旭 周光益 +1 位作者 李家湘 邱治军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0年第7期7-10,共4页
With the present unceasing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society,ecological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forest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This study with Shenzhen City as an example through elaborating the concep... With the present unceasing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society,ecological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forest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This study with Shenzhen City as an example through elaborating the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scenic forest and near-nature management,and combining with the present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cenic forest in Shenzhen City,specifically stated the requirements,principles and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different aspects involv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cenic forest in Shenzhen,such as site classification,tree species selection,logging operation,community construction,tending management and benefit monitoring,and further expounded the application of near-nature management theories in this field.It was also stressed that the nature should be utilized and respected,artificial forest should be reformed into near-nature scenic forest with richer and more stable structure as well as higher protective eco-functions,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cenic forest and enhance its positive role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Shenzh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nature management ecological scenic forest nature ecology
下载PDF
Have some landscapes in the eastern Canadian boreal forest moved beyond their natural range of variability?
2
作者 Pierre Grondin Sylvie Gauthier +3 位作者 Veronique Poirier Patrice Tardif Yan Boucher Yves Bergeron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18年第4期412-428,共17页
Background: In the contxt of ecosystem management,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compare the natural and the present-day forested landscapes of a large territory in Quebec(Canada). Using contemporary and long-term fire cy... Background: In the contxt of ecosystem management,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compare the natural and the present-day forested landscapes of a large territory in Quebec(Canada). Using contemporary and long-term fire cycles, each natural forst landscape is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variability of its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and compared to the present-day landscape. This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addres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human activities have moved these ecosystems outside the range of natural landscape variability.Methods: The study encompassed a forested area of 175 000 km2 divided into 14 landscapes. Using a framework that integrates fire cycles, age structure and forest dynamics, we characterized the forest composition and age structures that resulted from three historical fire cycles(110,140, and 180 years) representative of the boreal forest of eastern Canada. The modeled natural landscapes were compared with present-day landscapes in regard to the proportion of old-growth forests(landscape level) and the proportion of late-successional forest stands(landscape level and potential vegetation type).Results: Four landscapes(39%) remain within their natural range of variability. In contrast, nine landscapes(54%)show a large gap between natural and present-day landscapes. These nine are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ortion of the study area, and are mainly associated with Abies-Betula vegetation where human activities have contributed to a strong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Populus tremuloides stands(early-successional stages) and a decrease of oldgrowth forest stands(more than 100 years old). A single landscape(7%), substantially changed from its potential natural state, is a candidate for adaptive-based management.Conclusion: Comparison of corresponding natural(reference conditions) and present-day landscapes showed that ten landscapes reflecting an important shift in forest composition and age structure could be considered beyond the range of their natural variability. The description of a landscape's natural variability at the scale of several millennia can be considered a moving benchmark that can be re-evaluated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Focusing on regional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and long-term natural variability of vegetation and forest age structure represents a step forward in methodology for defining reference conditions and following shifts in landscape over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ystem management Reference conditions natural variability RESILIENCE Fire cycle Age structure forest dynamics Potential vegetation type Landscape ecology Theoretical natural landscape Present-day landscape
下载PDF
原始森林的概念、生态功能及研究进展
3
作者 龚金玉 马致远 +2 位作者 胡琛 李田 雷静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3-182,共10页
原始森林是指由乡土树种自然演替而成,没有明显人为干扰痕迹,生态过程没有受到明显影响的森林,其具有复杂的结构和生态功能,是自然界最稳定的碳储库和资源库,对全球气候调节及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研究领域内明确、规范原始森... 原始森林是指由乡土树种自然演替而成,没有明显人为干扰痕迹,生态过程没有受到明显影响的森林,其具有复杂的结构和生态功能,是自然界最稳定的碳储库和资源库,对全球气候调节及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研究领域内明确、规范原始森林的概念和监测方法,有利于世界原始森林资源的清查、保护及监测。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原始森林概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原始森林特征,分析了国内外原始森林资源清查和监测的现状,综述了原始森林的重要生态功能:1)原始森林固碳能力存在的碳中性、碳源及碳库假说;2)原始森林具有优于其他森林的水文调节功能;3)原始森林是物种基因库,具有突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基于目前对原始森林概念和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建议:在森林资源清查中将原始森林单独分类;加大对原始森林生态功能研究,开展原始森林固碳潜力、土壤呼吸的研究;增加原始森林水文调节能力研究,探索原始森林在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探究原始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减少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森林 天然林 概念 生态功能 可持续经营
下载PDF
Success factors for high-quality oak forest(Quercus robur, Q. petraea) regeneration
4
作者 Andreas M?lder Holger Sennhenn-Reulen +4 位作者 Christoph Fischer Hendrik Rumpf Egbert Sch?nfelder Johannes Stockmann Ralf-Volker Nagel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19年第4期367-383,共17页
Backgroun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lose-to-nature forestry, oak forest(Quercus robur, Q. petraea) regeneration techniques that consider both silvicultural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demands have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Backgroun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lose-to-nature forestry, oak forest(Quercus robur, Q. petraea) regeneration techniques that consider both silvicultural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demands have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issue.While there are many experimental and local studies that aim at disentangl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and silvicultural factors and the success of oak regeneration, systematic supra-regional studies at the greater landscape level are missing so far.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e first objective(a) of this study was to present an efficient and sufficiently accurate sampling scheme for supra-regional forest regrowth inventories, which we applied to young oaks stands. The second, and major, objective(b) was to identify the crucial success factors for high-quality oak forest regeneration in northwest Germany.Results: Objective(a): Factors that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potentially crucial for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oak regeneration were either included in a field inventory procedure or extracted from forest inventory databases. We found that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suitable to be analyzed in a three-step success model, which was aimed at identifying the crucial success factors for high-quality oak forest regeneration.Objective(b): Our modeling procedure, which included a Bayesian estimation approach with spike-and-slab priors,revealed that competitive pressure from the secondary tree species was the most decisive success factor;no competition, or low competition by secondary tree species appeared to be particularly beneficial for the success of high-quality oak regeneration. Also fencing and the absence of competitive vegetation(weeds, grass, bracken)seemed to be beneficial factors for the success of oak regeneration.Conclusions: Trusting in biological automation was found to be mostly useless regarding economically viable oak forest regeneration. To efficiently organize oak regeneration planning and silvicultural decision-making within a forest enterprise, it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initially evaluate the annual financial and personnel capacities for carrying out young growth tending or pre-commercial thinning and only then to decide on the extent of regenerated oak stands. Careful and adaptive regeneration planning is also indispensable to secure the long-term ecological continuity in oak forests. Oak regeneration should therefore preferably take place within the close vicinity of old oak stands or directly in them. The retention of habitat trees is urgently advi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se-to-nature forestry COMPETITION ecological continuity forest inventory forest management Plantplant interactions Quercus robur Quercus petraea REGENERATION SILVICULTURE
下载PDF
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管理并轨的底层逻辑及深化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书学 王玉和 +1 位作者 李柱 董路梅 《林草政策研究》 2023年第3期16-24,共9页
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管理并轨可使森林分类经营和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有助于解决新时代新形势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是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创新。文中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森林分类经营政策的演变过程,从... 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管理并轨可使森林分类经营和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有助于解决新时代新形势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是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创新。文中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森林分类经营政策的演变过程,从统一基础数据、统一财政政策、统一管护体系3个方面探究实现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管理并轨的底层逻辑,从法律法规、产权制度、财税制度、技术标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5个方面总结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并从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调整生态林产权制度改革方向、进一步深化财税制度改革、整合修订相关技术标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5个方面提出了深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 公益林管理 并轨 生态林 森林分类经营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下载PDF
杂草管理方式对李园及其邻近天然林土壤真菌生态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罗昌国 袁启凤 +1 位作者 陈守一 田晓慧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69-2378,共10页
【目的】探索李园杂草管理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为土壤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自然生草、人工生草、除草剂除草李园及邻近天然槲栎次生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提取土壤真菌DNA,对其ITS基因进行扩增和高通量测序... 【目的】探索李园杂草管理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为土壤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自然生草、人工生草、除草剂除草李园及邻近天然槲栎次生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提取土壤真菌DNA,对其ITS基因进行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分析真菌种类的构成、相对丰度、多样性、生态功能类别等。【结果】不同杂草管理李园和天然林土壤的可操作分类单元(OTU)在420~1039个,真菌种类共计14门、51纲、127目、260科、492属,天然槲栎次生林土壤的OTU数量不到李园土壤的一半。4个处理土壤均主要以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主;与天然林相比,李园土壤的担子菌门减少,子囊菌门增加,其中人工生草李园土壤的变化幅度较小、分别为36.79%和32.85%。天然林土壤的红菇属(Russula)占据绝对优势,相对丰度达54.44%。李园不同类型土壤的第一优势属为沙蜥属(Saitozyma),相对丰度为14.54%~38.11%,其中人工生草李园优势较为明显。此外,人工生草李园土壤中梳霉门(Kickxellomycota)和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的相对丰度较其他类型高。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天然林与其他李园土壤间α多样性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不同杂草管理方式中,人工生草与自然生草的Simpson指数差异极显著。FUNGuild分析显示,天然林土壤以外生菌根真菌占绝对优势,而李园土壤以腐生真菌和未知真菌为主。【结论】李园人工生草(光叶紫花苕)有利于优势属沙蜥属及低丰度的梳霉门和球囊菌门菌群建立。不同杂草管理方式的李园仅有少量丛枝菌根真菌(球囊菌门),缺少占绝对优势的有益真菌,有益真菌在李树的运用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优势种类的结构导致不同处理真菌群在生态功能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管理方式 土壤微生物 生态功能菌群 天然林 菌根真菌
下载PDF
林区鼢鼠的综合管理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韩崇选 杨学军 +2 位作者 王明春 胡忠朗 杨清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3-57,共5页
以林区鼢鼠种群生态学为基础 ,提出了林区鼢鼠的综合管理策略和方案。鼢鼠管理是多战术的策略 ,管理必须以生态平衡为中心 ,充分强调自然生态控制因素的调节作用。生态调控措施在林区鼢鼠综合管理中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措施都无法比拟和取... 以林区鼢鼠种群生态学为基础 ,提出了林区鼢鼠的综合管理策略和方案。鼢鼠管理是多战术的策略 ,管理必须以生态平衡为中心 ,充分强调自然生态控制因素的调节作用。生态调控措施在林区鼢鼠综合管理中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措施都无法比拟和取代的 ;林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控制措施是对自然生态措施的有利补充 ,可以相互协调 ;化学药剂防治和人工机械防治 ,只是在鼠口密度高于经济阈值 ,而其它措施又不能完全控制鼢鼠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鼢鼠 综合管理 管理策略 自然生态控制 林区害鼠
下载PDF
天然次生林林内景观评价模型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俊英 闫红伟 +1 位作者 唐强 祝跃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3-927,共5页
运用美景度评估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对辽宁沈阳天柱山天然次生林进行了林内景观美学质量评价,同时结合对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调查,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将景观美学质量和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各项指标联系起来,得到天然次生... 运用美景度评估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对辽宁沈阳天柱山天然次生林进行了林内景观美学质量评价,同时结合对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调查,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将景观美学质量和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各项指标联系起来,得到天然次生林林内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模型:z(景观美景度)=1.691+3.807x1(乔木树种比例)+0.781x2(草本盖度)+0.563x3(针叶树种比例)+0.080x4(平均胸径),为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管理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天然次生林 美学质量 群落结构 景观评价
下载PDF
近自然经营理论在生态风景林的应用——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旭 周光益 +1 位作者 李家湘 邱治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5293-15295,共3页
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在科学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已逐渐得到了重视。研究以深圳为例,通过对生态风景林和近自然经营概念与原则的表述,结合深圳生态风景林构建的实际情况,具体阐述了深圳生态风景林构建中的立地划分、树种选择、采... 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在科学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已逐渐得到了重视。研究以深圳为例,通过对生态风景林和近自然经营概念与原则的表述,结合深圳生态风景林构建的实际情况,具体阐述了深圳生态风景林构建中的立地划分、树种选择、采伐作业、群落构建、抚育管理、效益监测等各方面的要求、原则以及实施办法,对近自然经营理论在生态风景林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强调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利用自然,尊重自然,将人工林改造为结构丰富稳定和生态防护功能更高的近自然状态风景林。以期为生态风景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促使生态风景林在深圳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经营 生态风景林 自然 生态
下载PDF
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 被引量:49
10
作者 梁军 张星耀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8-176,共9页
从森林生物灾害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森林病虫害防治历史、社会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以及森林经营目标的需求出发,系统化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策略———生态控制;定义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分析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特点、理论基... 从森林生物灾害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森林病虫害防治历史、社会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以及森林经营目标的需求出发,系统化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策略———生态控制;定义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分析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特点、理论基础以及技术基石;认为自然控制论和自组织理论是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理论基础,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技术基石是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对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遵循的原则进行讨论,包括生态系统原则、协调性原则、生态平衡原则、生态位原则、环境保护原则、协同进化原则、林副产品安全原则、生态系统稳定性原则、生态系统的高功能原则(生产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灾害的可持续控制原则;对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及其适用条件进行评价。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与森林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相比具有多项优点,是未来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的主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 有害生物 生态控制 生态系统管理 自然控制论 自组织理论
下载PDF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孔洋阳 韩海荣 +1 位作者 康峰峰 王清春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62,共8页
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目前正受到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严重影响。为衡量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程度,以吉林省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实地调查及文献... 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目前正受到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严重影响。为衡量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程度,以吉林省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实地调查及文献资料分析,从保护区内社会经济活动程度、湿地环境状况、保护对象状况3个方面的12个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该保护区保护对象水鸟的状况良好,湿地状况受气候影响较大,并受到石油开采影响程度正逐渐减小,而畜牧业及种植业对其影响逐渐显现。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最终结果等级为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学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层次分析法 生态评价
下载PDF
福建天然林资源保护的生态经济管理系统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余建辉 刘燕娜 +1 位作者 陈秋华 谢志忠 《林业经济问题》 2002年第3期134-137,150,共5页
本文总结了福建天然林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展开分析 ,认为实现生态环境管理和经济管理的有机统一是福建天然林资源保护的现实选择 。
关键词 福建 天然林 资源保护 生态经济管理
下载PDF
森林有害生物的生态控制技术与措施 被引量:30
13
作者 梁军 张星耀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8,共8页
从森林生物灾害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森林病虫害防治历史、社会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的需求出发 ,论述了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的新策略———生态控制 ,定义了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 ,分析了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对... 从森林生物灾害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森林病虫害防治历史、社会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的需求出发 ,论述了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的新策略———生态控制 ,定义了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 ,分析了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对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及其措施进行了讨论 ,包括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途径———森林生态系统分析与设计 ,森林生态系统建立 ,森林生态系统维护 (监测、风险分析、预测、决策、维护方案的编制与实施 ) ,森林生态系统更新与重建 ;生态控制措施———立地调控措施 ,林分经营管理措施 ,寄主抗性利用和开发措施 ,生物控制措施 (生物 (源 )农药、生物肥料、天敌利用包括病原微生物和天敌昆虫 ) ,信息素控制措施 ,应急调控措施 (以环境协调性农药控制为主 ,兼用低毒高效化学农药 )等。最后对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及其适用条件进行了评价 ,认为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是未来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的主要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森林病虫害 有害生物 生态控制 生态系统管理 自然控制论 自组织理论
下载PDF
试论天然林保护工程 被引量:35
14
作者 张佩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4-131,共8页
本文回顾了40年来我国天然林经营保护有关科学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及20年前科学家就森林破坏后的严重生态后果的科学预见,结合我国当前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分析了我国林业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并对... 本文回顾了40年来我国天然林经营保护有关科学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及20年前科学家就森林破坏后的严重生态后果的科学预见,结合我国当前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分析了我国林业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并对工程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天然林保护 可持续经营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对西藏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思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敏 李应强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7-350,共4页
西藏近几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其具体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范围扩大、气候异常等 ,因此在西藏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十分迫切。本文结合西藏实际情况 ,提出了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加大森工企业的改革等措施 。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分类经营 西藏 天然林保护工程
下载PDF
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研究综述 被引量:35
16
作者 黄清麟 李元红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89-192,共4页
本文对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生态功能和经营技术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依据.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生态功能明显优于人工林,但破坏严重、经营粗放.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天然阔叶林 生态功能 经营技术 资源调查技术 更新技术 政策保障
下载PDF
世界森林生态采伐理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赵秀海 吴榜华 史济彦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204-210,共7页
本文综述了世界森林生态采伐理论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新林业理论、“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多效益理论、林业分工论、森林多功能论、效益协同论、“船迹”理论、森林效益永续论、木材培育论、法正林理论,同时也探讨了中国森林经营模式。
关键词 生态采伐 新林业理论 接近自然林业 森林经营
下载PDF
运用近自然林业经营思想构建上海城市森林体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沈烈英 韩玉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3-97,共5页
以生态为主要功能的上海城市森林,需要营造“近自然”森林体系,使其健康生长并达到自身的平衡,实现生态功能的最大化。笔者介绍了近自然林业的概念及特点,上海的立地条件特点,可借鉴的近自然森林群落以及近自然林营造的实例,探讨了近自... 以生态为主要功能的上海城市森林,需要营造“近自然”森林体系,使其健康生长并达到自身的平衡,实现生态功能的最大化。笔者介绍了近自然林业的概念及特点,上海的立地条件特点,可借鉴的近自然森林群落以及近自然林营造的实例,探讨了近自然林经营模式,最后提出上海营建近自然林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近自然林业 经营 城市森林体系 生态城市
下载PDF
国外森林可持续经营经济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敏元 朱洪革 《中国林业经济》 2006年第3期5-8,19,共5页
森林经营范式从木材持续收获经营转向森林可持续经营,并且森林可持续经营成为林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这要求林业经济学拓展其研究领域,并召唤森林可持续经营经济学。主流经济学中涌现出各种新的理论形成了众多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们... 森林经营范式从木材持续收获经营转向森林可持续经营,并且森林可持续经营成为林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这要求林业经济学拓展其研究领域,并召唤森林可持续经营经济学。主流经济学中涌现出各种新的理论形成了众多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们在解决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践问题的同时,也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经济学提供了理论来源。其中,生态经济学对森林可持续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森林可持续经营经济学对传统林业经济学理论模型的批判与修正也需要生态经济学的自然资本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可持续经营 林业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 自然资本理论
下载PDF
城市森林近自然化经营技术与对策研究——以樟树市城市森林建设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见 《四川林业科技》 2014年第2期74-78,共5页
城市森林是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建设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合理高效地进行城市森林近自然化经营,对城市森林的创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城市森林近自然化经营的概念、意义、... 城市森林是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建设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合理高效地进行城市森林近自然化经营,对城市森林的创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城市森林近自然化经营的概念、意义、指导理论与原则、技术范围、内容、步骤和措施,并着重讨论了樟树市城市森林近自然化经营中的目标、措施及经营对策,旨在运用先进理念经营城市森林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近自然化 森林生态系统 经营技术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