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二阶链式子区的金属拉伸试验DIC辅助测试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得睿 周焕新 程斌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7-246,共10页
为提高金属材性试验的测量精度和测试效率,在传统拉伸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技术,提出相应形变测量理论及方法。基于拉伸试件的颈缩变形特征,提出链式形变测量理论,该理论通过一种跟随表面... 为提高金属材性试验的测量精度和测试效率,在传统拉伸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技术,提出相应形变测量理论及方法。基于拉伸试件的颈缩变形特征,提出链式形变测量理论,该理论通过一种跟随表面形状变化而自由变形的柔性链条来表征各阶段的试件形变。进一步通过设置多个连续且等尺寸的DIC二阶链式子区,采用DIC亚像素算法得到任意变形时刻的链式子区角点坐标,并进一步得到沿试件长度方向的柔性离散链形变结果,实现对试件各处应变、颈缩极值点等的求解,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金属拉伸试验DIC辅助测试方法。开展了多个标准金属试件的拉伸试验,通过与引伸仪、靶标图像测量等传统方法对比,验证了该文方法对颈缩效应、弹性模量、极限伸长率、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等金属材性指标具备较高测量精度及有效性,同时该文方法能够实现高度自动化测量,可在金属拉伸试验领域进行工业化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拉伸试验 数字图像相关 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颈缩效应 二阶形函数
下载PDF
延性铜合金颈缩后力学响应工程修正方法
2
作者 张凭 李斌 +3 位作者 高玉闪 王振 姜薇 霍世慧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液体火箭发动机中大量采用延性铜合金,严苛载荷导致其普遍工作于大塑性变形状态。由于无法有效处理拉伸试验颈缩后数据,传统工程强度分析所用材料本构无法充分反映出材料的真实承载能力。针对某延性铜合金开展常温单轴拉伸试验,并从工... 液体火箭发动机中大量采用延性铜合金,严苛载荷导致其普遍工作于大塑性变形状态。由于无法有效处理拉伸试验颈缩后数据,传统工程强度分析所用材料本构无法充分反映出材料的真实承载能力。针对某延性铜合金开展常温单轴拉伸试验,并从工程强度分析的角度提出通用修正函数与参数拟合原则,随后通过有限元颈缩仿真拟合得到加权因子w=0.75和指数修正因子n=2.4。研究表明,有限元颈缩仿真的载荷-位移响应对模型参数和网格具有收敛性,指数修正方法可更好地描述铜合金试件颈缩后响应,选取n=2.4可得到偏保守的材料性能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合金 延性 颈缩 应力-应变曲线 单轴拉伸 修正方法
下载PDF
多层金属复合材料的应变局部化延迟和抗断裂失稳机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宝玺 郑士建 +1 位作者 林曾孟 殷福星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5,11,共12页
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汽车、船舶、核能电力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传统单一金属,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具有超高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断裂韧性。综述了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应变局域化延迟和抗断裂失稳的特征... 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汽车、船舶、核能电力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传统单一金属,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具有超高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断裂韧性。综述了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应变局域化延迟和抗断裂失稳的特征和机理,归纳出周期性颈缩、脱层断裂、隧道裂纹、弥散剪切带对抑制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塑性失稳的作用机理,并阐明脱层断裂、裂纹分叉、隧道裂纹对多层金属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和对韧脆转变行为的作用规律,可为金属材料强韧化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金属复合材料 应变退局域化 强韧化 周期性颈缩 隧道裂纹 脱层断裂
下载PDF
Necking of Q&P Steel during Uniaxial Tensile Test with the Aid of DIC Technique 被引量:11
4
作者 DING Lei LIN Jianping +2 位作者 MIN Junying PANG Zheng YE You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48-453,共6页
A lot of research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necking process during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of sheet metals, but the localized necking is rarely distinguished form diffused necking by experiments, due to the limit of mea... A lot of research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necking process during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of sheet metals, but the localized necking is rarely distinguished form diffused necking by experiments, due to the limit of measurement equipment and method. 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 (Q&P) steel is a 3rd generation 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 (AHSS). Its good combination of high strength and ductility ensure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automobile industry. Uniaxial tensile tests of QP980 steel sheet at five strain rates a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necking process and the effect of strain rate on necking behavior of Q&P steel.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 method is applied during tensile tests, and evolutions of major strain, minor strain and normal strain distributions along gauge section of the tensile specimens are obtained. The diffused and localized necking strains a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SWIFT necking theory and HILL necking theory respectively.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train rate in the investigated range, the diffused necking strain decreases from 0.152 to 0.120 and localized necking strain decreases from 0.245 to 0.137. Meanwhile, the difference of the two strains decreases form 0.096 to 0.017. Thu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strain rate has an influence on both necking strains during the deformation of QP980 steel sheet. Diffused and localized necking strains are determined by uniaxial tensile tests with the aid of DIC technique and the effect of strain rate on necking strains is evalu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steel strain rate DIC SWIFT necking theory HILL necking theory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MOIRE INTERFEROMETRY IN THE MEASUREMENT OF DISPLACEMENT FIELD AND STRAIN FIELD AT NOTCH-TIP AND CRACK-TIP
5
作者 韩金虎 毛天祥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76-382,共7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pplication of Moire interferometry in measuring the displacement and strain field at notch-tip and crack-tip before and after crack propagation.The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 using a three poi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pplication of Moire interferometry in measuring the displacement and strain field at notch-tip and crack-tip before and after crack propagation.The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 using a three point bending beam with a notch.The N_x and N_y fringe patterns representing displacement field,and the ΔN_x/Δx and ΔN_y/Δy fringe patterns representing the strain field are obtained.The sensitivity of the meas- ured displacement is 0.417μm per fringe order.The displacement and strain distribution along the section x=0 have been worked out according to N_x and N_y fringe 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ire interferometry displacement field strain field necking zone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两种固定方式的力学研究
6
作者 胡文洁 马之遥 +1 位作者 吴振兴 黄秀玲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3年第2期87-89,93,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方式的力学性能。方法:搭建一个可进行压缩与扭转实验的平台,填加光学测量系统用于应变测量。将样品分为倒三角平行固定和倒三角分散固定两组。对样品进行静态抗扭转和抗压测试同时,进行应变测量。并... 目的:比较两种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方式的力学性能。方法:搭建一个可进行压缩与扭转实验的平台,填加光学测量系统用于应变测量。将样品分为倒三角平行固定和倒三角分散固定两组。对样品进行静态抗扭转和抗压测试同时,进行应变测量。并比较两组的扭转刚度、压缩刚度及压缩应变。结论:倒三角分散固定的扭转刚度和压缩刚度均显著优于倒三角平行固定,且股骨颈处具有明显的应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生物力学 内固定 应变
下载PDF
雷帕霉素靶蛋白调节自噬在理筋手法改善静力性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7
作者 孙文静 马惠昇 +4 位作者 穆静 袁兰英 宋斐 杨楠 魏晓歌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859-866,共8页
目的通过观察理筋手法对兔颈后肌静力性损伤的干预,观察家兔一般状况、组织形态学、超微结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及自噬相关蛋白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cl-2-adenoirus E1B 19-Kda in... 目的通过观察理筋手法对兔颈后肌静力性损伤的干预,观察家兔一般状况、组织形态学、超微结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及自噬相关蛋白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cl-2-adenoirus E1B 19-Kda 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light chain 3,LC3)、核孔蛋白62(nucleoporin 62,P62)的变化,探索mTOR分子抑制骨骼肌过度自噬的相关机制。方法选择日本大耳兔40只,按随机数字表选取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均采用颈椎前屈位45°固定,每日5小时,建立颈部慢性静力性损伤模型。60天后随机选取5只与空白组对照,通过一般行为学和组织形态学验证造模是否成功。剩余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手法治疗组,每组各15只,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治疗组每日予以松筋、拨筋、顺筋三种手法治疗,力量控制为2 kg,频率100次/分钟,持续5分钟,分别在第10天、20天、30天各处死5只进行颈后肌取材。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TOR及自噬相关因子LC3、BNIP3、P62的蛋白表达变化,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BNIP3、P62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家兔造模结束后出现精神萎靡不振,但触及颈部时反应敏捷易躲闪,颈部可触及条索状物。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E染色见肌纤维排列紊乱,扭曲变形,大量炎性物质浸润,10天、20天、30天时肌纤维扭曲程度逐渐减轻,排列较整齐,炎性细胞逐渐减少,且治疗组效果优于模型组。透射电镜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可见肌丝严重扭曲变形,肌节模糊,线粒体肿胀散乱分布。10天、20天、30天时肌丝扭曲程度逐渐减轻,肌节逐步完整,线粒体形态趋于正常,数量逐渐增多,且各治疗组效果优于模型组。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mTOR、BNIP3和LC3Ⅱ/Ⅰ的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P62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同一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P-mTOR表达量升高(P<0.05),BNIP3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治疗10天组和治疗20天组P62表达量均升高(P<0.05),LC3Ⅱ/Ⅰ表达量均下降(P<0.05)。实时荧光定量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NIP3 mRNA水平升高(P<0.05),P62 mRNA水平降低(P﹤0.05);与同一时间点模型组相比,治疗组BNIP3 mRNA水平下降(P<0.05)。结论家兔颈部前屈造成颈后肌静力性损伤后,自噬被激活,理筋手法干预后自噬水平逐渐下降,可能与理筋手法作用于mTOR信号通路调节自噬有关,从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态,促进肌肉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性损伤 颈肌劳损 理筋手法 骨骼肌修复 雷帕霉素靶蛋白 过度自噬
下载PDF
考虑应变梯度效应的低碳钢试样单向拉伸尺寸效应理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学滨 杨梅 潘一山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3-465,共3页
采用二阶应变梯度塑性理论 ,得出伸长率、峰值应力后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和真应力应变曲线的解析解 ,结果表明三者均具有尺寸效应。将低碳钢试样的单轴拉伸简化为轴向的一维问题。采用拉伸过程中体积不变假设及平衡条件 ,将应变梯度引入屈... 采用二阶应变梯度塑性理论 ,得出伸长率、峰值应力后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和真应力应变曲线的解析解 ,结果表明三者均具有尺寸效应。将低碳钢试样的单轴拉伸简化为轴向的一维问题。采用拉伸过程中体积不变假设及平衡条件 ,将应变梯度引入屈服函数 ,得到伸长率、平均应变及真应变的解析式。理论结果完全反映伸长率与标定长度呈反比的客观事实。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尺寸效应可以在数值结果中找到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梯度 低碳钢 尺寸效应 颈缩 应变局部化 伸长率 拉伸试验
下载PDF
考虑微小结构相互作用的钛及 Ti-6Al-4V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解析(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学滨 杨梅 赵扬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6-349,共4页
采用能描述非均质性的具有内部长度的梯度塑性理论推导了颈缩区域的非均匀的塑性拉伸应变。描述了颈缩区域的外形轮廓,并计算了当颈缩区域的体积保持不变时的颈缩区域的塑性伸长。由于外形轮廓已被确定,因而导出了真应力的表达式。目前... 采用能描述非均质性的具有内部长度的梯度塑性理论推导了颈缩区域的非均匀的塑性拉伸应变。描述了颈缩区域的外形轮廓,并计算了当颈缩区域的体积保持不变时的颈缩区域的塑性伸长。由于外形轮廓已被确定,因而导出了真应力的表达式。目前得到的关于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解析解的优越性在于:所需要的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如:采用软化模量描述脆性;采用弹性模量描述弹性;采用特征长度描述材料的非均质性;模型中含有标定长度可用于研究结构的尺寸效应等。将目前得到的解析解与前人通过实验得到的钛及Ti-6Al-4V 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本文考虑微小结构效应及局部化颈缩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的解析解。另外,还发现Ti-6Al-4V 的脆性及非均质性要高于商业纯钛。前人试验发现的局部化带在2 种材料内部的传播速度的差异可以通过它们具有不同的脆性得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微结构 TI-6AL-4V合金 尺寸效应 颈缩 应变局部化
下载PDF
等长收缩运动治疗单纯颈伸肌劳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才兴 郭燕梅 焦伟国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206-207,共2页
目的总结等长收缩运动治疗单纯颈伸肌劳损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6例单纯颈伸肌劳损分为两组,一组应用等长收缩运动进行治疗,另一组应用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为100%(P>0.05)。结论等长收缩运... 目的总结等长收缩运动治疗单纯颈伸肌劳损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6例单纯颈伸肌劳损分为两组,一组应用等长收缩运动进行治疗,另一组应用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为100%(P>0.05)。结论等长收缩运动治疗单纯颈伸肌劳损的疗效与手法治疗相近,但该法具有更安全、经济、且不受条件、时间限制,更有主动巩固疗效和积极预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长收缩 手法治疗 颈伸肌 劳损
下载PDF
低碳钢在恒速率变形条件下的应变硬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振 殷凤仕 +1 位作者 薛冰 田丽倩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44,共2页
研究了低碳钢在恒变形速率条件下的拉伸应变硬化行为。结果表明:在恒变形速率条件下,屈服后的应变硬化阶段并不满足Hollomon所建立的应力-应变关系(σ=Kεn),而满足关系式:σ=exp[Alnε+B2(lnε)2+C]。并依据此关系式推导出临界颈缩条... 研究了低碳钢在恒变形速率条件下的拉伸应变硬化行为。结果表明:在恒变形速率条件下,屈服后的应变硬化阶段并不满足Hollomon所建立的应力-应变关系(σ=Kεn),而满足关系式:σ=exp[Alnε+B2(lnε)2+C]。并依据此关系式推导出临界颈缩条件下真应变所满足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变形 颈缩 拉伸 应变硬化
下载PDF
聚合物拉伸过程中颈缩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小忠 柳和生 +1 位作者 赖家美 匡唐清 《塑料》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7-31,共5页
综述了聚合物拉伸过程中的颈缩行为,并从研究颈缩行为的一般内容、颈缩不稳定动力学以及本构理论等方面对颈缩行为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最后,探讨了聚合物拉伸过程中颈缩行为的抑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有益的见解。
关键词 聚合物 拉伸过程 颈缩行为 颈缩不稳定动力学 本构理论 冷拉伸 应变硬化
下载PDF
倾斜类管件单道次缩径旋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3
作者 夏琴香 梁佰祥 +1 位作者 程秀全 阮锋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5-121,共7页
为了研究非轴对称旋压的成形机理,并为以后的参数优化及工艺设计提供依据,采用有限元分析MSC.MARC软件,基于三维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倾斜类管件的旋压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单道次旋压成形时的金属流动特点... 为了研究非轴对称旋压的成形机理,并为以后的参数优化及工艺设计提供依据,采用有限元分析MSC.MARC软件,基于三维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倾斜类管件的旋压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单道次旋压成形时的金属流动特点及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并预测了成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及其区域.模拟和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倾斜使得旋压件的变形网格、应力场、应变场、壁厚分布都呈非轴对称分布,旋压件的三向主应力、应变在圆周方向大致呈正弦或余弦分布;成形时毛坯向0°域倾斜,该区域的起旋点附近具有较严重的壁厚减薄现象,是倾斜类管件旋压成形时较容易发生破裂缺陷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类管件 缩径旋压 应力 应变 数值模拟 MSC.MARC软件
下载PDF
颈肌劳损与交感型颈椎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建波 张英俊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027-1028,共2页
目的探讨颈肌劳损与交感型颈椎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6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20例年龄分布相当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颈肌劳损发生率为100%,对照组颈肌劳损发生率为10%。结论颈肌劳损是交感型颈椎病... 目的探讨颈肌劳损与交感型颈椎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6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20例年龄分布相当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颈肌劳损发生率为100%,对照组颈肌劳损发生率为10%。结论颈肌劳损是交感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肌肉 劳损 交感神经 颈椎病
下载PDF
股骨头钻孔减压孔径对股骨颈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国忠 庞清江 +2 位作者 陈先军 余霄 赵卫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观察经转子间股骨头减压钻孔的孔径对股骨颈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取新鲜尸体股骨标本24具,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单孔减压组(D=10 mm)、双孔减压组(D=7 mm)和3孔减压组(D=7 mm)。在股骨颈主张力侧、主压力侧和小转子处各选择1点作为... 目的观察经转子间股骨头减压钻孔的孔径对股骨颈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取新鲜尸体股骨标本24具,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单孔减压组(D=10 mm)、双孔减压组(D=7 mm)和3孔减压组(D=7 mm)。在股骨颈主张力侧、主压力侧和小转子处各选择1点作为应变测试点,检测4组标本在,0~1200 N分级载荷下各测点的应变。结果在股骨颈主张力侧和主压力侧的测试点中,单孔减压组、双孔减压组和3孔减压组的应变值均大于正常组,其中双孔减压组的应变值在三组钻孔组间最小,并且与其它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转子间股骨头钻孔减压明显影响股骨颈生物力学性能,与单纯大孔钻孔面积相同的2小孔钻孔减压对股骨颈生物力学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 钻孔减压 应变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真应力-应变曲线的一种图解求法——缩颈过程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秉余 崔建忠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8年第8期427-430,共4页
为求缩颈阶段的真应力,分析了试样缩颈过程。结果表明,最小缩颈截面运动的轨迹是一个锥面外凹的虚拟圆锥体,它与缩颈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应该用前者而非后者的截面积(半径)去求真应力。推导证明,缩颈半径点(缩颈最小横截面与缩颈最上... 为求缩颈阶段的真应力,分析了试样缩颈过程。结果表明,最小缩颈截面运动的轨迹是一个锥面外凹的虚拟圆锥体,它与缩颈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应该用前者而非后者的截面积(半径)去求真应力。推导证明,缩颈半径点(缩颈最小横截面与缩颈最上端母线的交点)的轨迹线是一条向上凹、严格单调减及导数逐渐减小的曲线,提出了一种轨迹线方程的图解求法。由此指出,计算缩颈阶段真应变时,应以参与缩颈的长度而非试样的标距为初始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应变 缩颈 应变强化
下载PDF
基于梯度塑性理论的单向拉伸低碳钢试样颈缩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学滨 杨梅 潘一山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5-57,共3页
采用非局部的梯度塑性理论 ,得到了断面收缩率及颈缩区内部不同位置直径的解析解。应变软化越严重 ,颈缩程度越大。在颈缩区域中部 ,半径最小。在颈缩区域内轴向拉应力分布是不均匀的 ,在颈缩区域中部 ,其值最大 ,而在颈缩区域边缘 ,其... 采用非局部的梯度塑性理论 ,得到了断面收缩率及颈缩区内部不同位置直径的解析解。应变软化越严重 ,颈缩程度越大。在颈缩区域中部 ,半径最小。在颈缩区域内轴向拉应力分布是不均匀的 ,在颈缩区域中部 ,其值最大 ,而在颈缩区域边缘 ,其值最小。随着流动拉应力的降低 ,颈缩区域中部的真应力持续增加。在应变软化过程中 ,断面收缩率持续增加 ,但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颈缩 梯度塑性理论 变形局部化 单向拉伸
下载PDF
爆炸与电磁加载下无氧铜环、柱壳的断裂模式转变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昭亮 范诚 +3 位作者 刘明涛 任国武 汤铁钢 刘仓理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2-1079,共8页
考虑断面收缩率、局域断裂应变以及平均断裂应变,并基于电磁膨胀环、爆炸膨胀环(柱壳)实验平台,研究了高纯无氧铜(TU1)环及柱壳在高应变率载荷下的膨胀断裂行为。采用高速摄影技术拍摄柱壳外壁的膨胀断裂形貌演化过程,用于确定柱壳平均... 考虑断面收缩率、局域断裂应变以及平均断裂应变,并基于电磁膨胀环、爆炸膨胀环(柱壳)实验平台,研究了高纯无氧铜(TU1)环及柱壳在高应变率载荷下的膨胀断裂行为。采用高速摄影技术拍摄柱壳外壁的膨胀断裂形貌演化过程,用于确定柱壳平均断裂应变;利用激光干涉测速技术获得样品径向膨胀速度历史,用于确定加载应变率;利用样品的全回收测量及微观表征,确定了无氧铜环、柱壳的局域断裂应变及断裂模式。实验表明,随着应变率的增加,TU1材料的平均断裂应变增加,断面的收缩程度加剧,并在应变率约为1.0×10~4s^(-1)附近会出现明显的断裂模式转变,断面收缩率出现量级上的跳跃,从10~0变化至约10~3,局域断裂应变呈现明显的分区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缩 断裂 膨胀环 高应变率 断裂应变
下载PDF
材料模型对1Cr18Ni9Ti管材拉伸有限元仿真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吉生 鄂大辛 张敬文 《精密成形工程》 2012年第4期10-12,80,共4页
为研究材料模型对有限元模拟1Cr18Ni9Ti管拉伸的影响,将管材单向拉伸试验获取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分别拟合成线性硬化和指数硬化材料模型,并用于有限元模拟。经对比分析认为,采用真实应力应变模型的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并能正确... 为研究材料模型对有限元模拟1Cr18Ni9Ti管拉伸的影响,将管材单向拉伸试验获取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分别拟合成线性硬化和指数硬化材料模型,并用于有限元模拟。经对比分析认为,采用真实应力应变模型的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并能正确显示出颈缩发生时刻和颈缩形状;采用指数硬化模型的有限元模拟结果接近真实应力应变模型,颈缩区应力应变分布略显分散;采用线性硬化模型的有限元模拟结果未能显示实际管拉伸后期的局部颈缩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材拉伸 材料模型 应力应变 颈缩
下载PDF
高导无氧铜杆高应变率拉伸下的颈缩与断裂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扬辉 贾存威 +3 位作者 陈大年 马东方 吴善幸 王焕然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6-780,共5页
采用Hopkinson拉伸实验装置和一种高速拉伸断裂实验新装置,对高导无氧铜(OFHC)杆件进行了一系列高应变率拉伸断裂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局部化的断裂应变随拉伸速度增大并不明显增大,其断裂位置有随机性。存在一种临界拉伸速度,当冲击拉... 采用Hopkinson拉伸实验装置和一种高速拉伸断裂实验新装置,对高导无氧铜(OFHC)杆件进行了一系列高应变率拉伸断裂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局部化的断裂应变随拉伸速度增大并不明显增大,其断裂位置有随机性。存在一种临界拉伸速度,当冲击拉伸速度大于此值时,断裂即发生在冲击拉伸端附近,杆的其它部分几乎无应变。采用典型的Johnson-Cook本构关系,使用LS-DYNA程序进行一系列数值模拟,提出颈缩处直径收缩率达极值的颈缩失效判据,由此计算所得的局部化颈缩应变及断裂位置与试验回收结果有一定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变率拉伸 颈缩断裂 数值模拟 OFHC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