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3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弛豫时间定量成像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亚型的价值
1
作者 朱刚明 董永德 +5 位作者 朱瑞婷 谭源满 陶娟 刘晓 陈德成 杨概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770-775,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弛豫时间定量成像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分子亚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对79例IDC患者行MRI常规扫描及弛豫时间定量成像,根据病灶免疫组化结果分为不同的免疫组化指标组、分子亚型组,比较各组病灶MRI征象、T_(1)值、T_(2)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弛豫时间定量成像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分子亚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对79例IDC患者行MRI常规扫描及弛豫时间定量成像,根据病灶免疫组化结果分为不同的免疫组化指标组、分子亚型组,比较各组病灶MRI征象、T_(1)值、T_(2)值差异,并采用受检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单独使用T_(1)、T_(2)值及二者联用对IDC分子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79例患者共82个病灶中,Luminal A型16个(19.51%)、Luminal B1型11个(13.41%)、Luminal B2型27个(32.93%)、酪氨酸激酶受体-2过度表达型(Erb-B2过表达型)14个(17.07%)、三阴型(TNBC)14个(17.07%)。各分子亚型患者年龄、病灶分布、最大径、形态、边缘、强化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指标中仅Ki-67阳性组T_(1)值高于阴性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Ki-67阳性病灶T_(1)值临界值为2145 ms,约登指数为0.368,敏感度为53.47%,特异度为83.33%,曲线下面积(AUC)为0.640(95%CI:0.527~0.744)。Luminal A、Luminal B1、Luminal B2、Erb-B2过表达型、TNBC分子亚型间T_(1)、T_(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uminal型病灶T_(1)、T_(2)值均低于TNBC型(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T_(1)、T_(2)值鉴别Luminal型/TNBC型的效能优于单独使用T_(1)、T_(2)值。结论T_(1)mapping可作为预测IDC肿瘤Ki-67高低表达程度的方法之一,联合使用T_(1)、T_(2)值可提高预测Luminal型/TNBC型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 乳腺 磁共振成像 弛豫时间定量成像 分子亚型
下载PDF
页岩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与孔径分布量化关系及应用
2
作者 吴连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常用于表征页岩的全孔径分布特征。为确定T2谱与页岩孔径的量化关系,选取济阳坳陷沙河街组7块页岩样品进行低温氮吸附、核磁共振实验。利用T2几何平均值和孔隙比表面积、孔隙体积之间的关系式,获得T2谱计算孔... 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常用于表征页岩的全孔径分布特征。为确定T2谱与页岩孔径的量化关系,选取济阳坳陷沙河街组7块页岩样品进行低温氮吸附、核磁共振实验。利用T2几何平均值和孔隙比表面积、孔隙体积之间的关系式,获得T2谱计算孔径分布的关键参数——表面弛豫率。7块页岩样品的表面弛豫率为1.52~3.06 nm/ms,平均值为2.53 nm/ms。由表面弛豫率计算的孔径分布结果与低温氮吸附的NLDFT模型计算结果相似度高,证实了页岩表面弛豫率确定方法和取值的合理性。利用上述方法确定了济阳坳陷典型页岩薄层的孔径分布,结合储层物性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认为页岩中泥质薄层主要起到生-储作用,而纤维状方解石薄层、粉晶方解石薄层和长英质薄层则可以作为储-渗通道。在研究页岩油微观富集、流动机制及评价页岩油“甜点”时,需细化分析不同薄层的孔径分布特征及其生-储-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 表面弛豫 孔径分布 孔渗结构 济阳坳陷
下载PDF
对MIS结构热弛豫时间的分析计算
3
作者 程骏骥 朱麒瑾 +2 位作者 徐子逸 王俊凯 杨洪强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37-140,共4页
对MIS(金属-绝缘层-半导体)结构从深耗尽过渡至强反型状态所需的热弛豫时间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较教科书更精确的模型,对热弛豫时间τth与深耗尽时耗尽区宽度x d0、强反型时耗尽区最大宽度x dm、耗尽区内少子净产生率G和掺杂浓度N D等... 对MIS(金属-绝缘层-半导体)结构从深耗尽过渡至强反型状态所需的热弛豫时间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较教科书更精确的模型,对热弛豫时间τth与深耗尽时耗尽区宽度x d0、强反型时耗尽区最大宽度x dm、耗尽区内少子净产生率G和掺杂浓度N D等关键物理量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推导,并基于MEDICI平台对推导结果完成了仿真验证,从而加强了学生对半导体表面效应的理解,也利于他们未来从事半导体方面的创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物理 MIS结构 弛豫时间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弛豫时间实现加权像和压脂技术
4
作者 尹朝阳 孙骏力 姚红英 《大学物理》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磁共振成像是根据生物磁性核在磁场中表现的共振特性进行成像的新技术,其中弛豫时间是实现和控制成像的重要物理量.本文使用磁共振成像实验仪,对相关样品的纵向弛豫时间T 1、横向弛豫时间T 2进行测量,并且基于不同弛豫时间采用自旋回波... 磁共振成像是根据生物磁性核在磁场中表现的共振特性进行成像的新技术,其中弛豫时间是实现和控制成像的重要物理量.本文使用磁共振成像实验仪,对相关样品的纵向弛豫时间T 1、横向弛豫时间T 2进行测量,并且基于不同弛豫时间采用自旋回波序列实现T 1、T 2加权像,用反转恢复成像序列实现磁共振成像对脂肪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MRI) 弛豫时间 加权像 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
下载PDF
基于弛豫时间分布函数的油纸绝缘老化状态研究
5
作者 张荣伦 吴佳穗 +3 位作者 管紫璇 吴坤和 王强 郭涛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91,共10页
为减小基于扩展Debye模型的老化状态评估方法对描述套管油纸绝缘劣化过程和解释老化机理时存在的误差,本文测试分析了不同老化程度油纸绝缘样品的极化-去极化(PDC)曲线,建立了考虑弛豫支路呈概率分布的分布式Debye模型,并通过正则化方... 为减小基于扩展Debye模型的老化状态评估方法对描述套管油纸绝缘劣化过程和解释老化机理时存在的误差,本文测试分析了不同老化程度油纸绝缘样品的极化-去极化(PDC)曲线,建立了考虑弛豫支路呈概率分布的分布式Debye模型,并通过正则化方法进行求解,最终提出了油纸绝缘套管老化状态的精确评估方法。结果表明:随老化程度的增加,极化电流整体向去极化电流增大、弛豫时间减小的方向移动,曲线达到稳定值的时间缩短;分布式Debye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老化油纸绝缘样品的多弛豫过程,正则化方法则能够较好地解决求解病态线性方程组时遇到的系统不适定问题;随着老化程度的增加,样品弛豫主峰所对应的弛豫时间分布函数概率密度增大,最可几弛豫时间常数逐渐减小;本文构建的老化状态评估模型具有较高的评估精度,误差均小于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油纸绝缘 时域介电谱 老化 弛豫时间分布
下载PDF
基于弛豫时间下的折射机制
6
作者 杨发城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20期21-26,共6页
本文以光子、光波及惠更斯理论,探究了光的折射、双折射的物理机制。光的折射,是入射光跟透明体界面质点发生作用时存在一个很短的弛豫时间,在这个短暂时间里,光波在该点停滞不前,直至质点(原子)向低能态跃迁时才向外辐射,所产生的子波... 本文以光子、光波及惠更斯理论,探究了光的折射、双折射的物理机制。光的折射,是入射光跟透明体界面质点发生作用时存在一个很短的弛豫时间,在这个短暂时间里,光波在该点停滞不前,直至质点(原子)向低能态跃迁时才向外辐射,所产生的子波同时到达某位置形成新的包络面(包迹),新的包络面不再平行原来的入射波面,从而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光的双折现象,是物质分子(CaCO_(3))在凝聚过程中分子晶体排列结构有了特殊性,对入射光来说具有了两个不同“界面”,因而呈现双折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束 球面波 包络面 双折射 弛豫时间
下载PDF
随钻核磁共振测井横向弛豫时间截止值计算方法与应用
7
作者 张冲 孙康 +3 位作者 康楠 张占松 唐磊 何伟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1-29,共9页
横向弛豫时间(T2)截止值(T2cutoff)是核磁共振测井评价束缚水饱和度、渗透率的关键参数,由于随钻核磁共振与电缆、岩心核磁共振的测量在仪器参数、测量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岩心核磁实验确定的T2cutoff评价模型在随钻核磁共振测... 横向弛豫时间(T2)截止值(T2cutoff)是核磁共振测井评价束缚水饱和度、渗透率的关键参数,由于随钻核磁共振与电缆、岩心核磁共振的测量在仪器参数、测量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岩心核磁实验确定的T2cutoff评价模型在随钻核磁共振测井资料中难以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依据含泥砂岩T2cutoff的影响因素,建立基于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变T2cutoff评价模型;同时以岩石孔隙半径为中间参数,建立随钻核磁横向弛豫时间校正模型,消除岩心与随钻的刻度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含泥砂岩T2cutoff主要受岩石微小孔隙及大孔隙发育程度的影响,微小孔隙越发育,T2cutoff越小;相同孔隙半径下,岩心核磁与随钻核磁横向弛豫时间呈乘幂变换关系,校正系数与随钻核磁小孔隙分量、孔隙分量中值、随钻核磁孔隙度具有高相关性。将建立的横向弛豫时间校正模型、变T2cutoff评价模型应用到渤海A油田的束缚水饱和度评价中,结果显示,束缚水饱和度计算的平均绝对误差由校正前的11.51%降低为4.62%,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随钻核磁共振测井评价储层束缚水饱和度的精度,也为随钻核磁共振测井T2cutoff的确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弛豫时间截止值(T2cutoff) 随钻核磁共振测井 横向弛豫时间校正 束缚水饱和度
下载PDF
弛豫时间分布阻抗分析PEMFC气体扩散层传质现象 被引量:1
8
作者 姜珮 陈泽凯 +2 位作者 叶东浩 潘牧 郭伟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3-497,共5页
电化学阻抗谱是电化学中常用的技术,而传统方法在分析EIS数据时不够准确直观,为此,弛豫时间分布法可以更有效地解决该问题。基于弛豫时间分布法在处理电化学阻抗数据的直观有效性上,对燃料电池的气体扩散层在不同压缩率与不同操作条件... 电化学阻抗谱是电化学中常用的技术,而传统方法在分析EIS数据时不够准确直观,为此,弛豫时间分布法可以更有效地解决该问题。基于弛豫时间分布法在处理电化学阻抗数据的直观有效性上,对燃料电池的气体扩散层在不同压缩率与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传质情况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低压缩率的电池接触电阻较大,高压缩率的电池存在被压塌的可能,10%与20%表现较好。低电流密度下,不同压缩率的性能与阻抗无明显差别,电流密度逐渐升高时,传质阻力影响最大,电荷传输次之。改变操作条件,背压的改变会影响水传质的效果;在性能相近的不同压缩率下,过量系数会改善气体传输阻力;而加湿度变低,会增大传质,峰值的位置也会产生偏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弛豫时间分布 电化学阻抗谱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气体扩散层
下载PDF
合成MRI技术研究基于弛豫时间的脑恶性肿瘤异质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姚婷语 李建婷 +2 位作者 武文奇 张润梅 牛金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与脑恶性肿瘤常规MRI成像相比,分析合成MRI(SyMRI)技术对病灶的显示及评价基于弛豫时间肿瘤异质性的价值。方法收集确诊的高级别胶质瘤(HGG)和脑转移瘤(BM)患者51例,行头颅SyMRI和常规序列平扫及增强扫描,重建SyMRI序列对比加权像,... 目的与脑恶性肿瘤常规MRI成像相比,分析合成MRI(SyMRI)技术对病灶的显示及评价基于弛豫时间肿瘤异质性的价值。方法收集确诊的高级别胶质瘤(HGG)和脑转移瘤(BM)患者51例,行头颅SyMRI和常规序列平扫及增强扫描,重建SyMRI序列对比加权像,比较两种序列病灶信号与周围组织信号强度对比度。在SyMRI定量参数图测量并比较HGG和BM肿瘤实质及瘤周组织的平扫T1、T2、PD值及增强T1值。结果平扫SyMRI-T2FLAIR及增强T1FLAIR肿瘤-瘤周对比度高于相应常规MRI加权像,HGG肿瘤实质平扫T1值、增强前、后T1值变化百分比大于BM,增强T1值小于BM,瘤周组织平扫T1值小于BM(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实质增强T1值是区别HGG和BM的独立因素。结论平扫SyMRI-T2FLAIR及增强T1FLAIR在显示恶性脑肿瘤方面优于常规MRI加权像。SyMRI定量参数能够借助弛豫时间的差异评估脑恶性肿瘤的异质性,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予以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磁共振成像 肿瘤异质性 弛豫时间 高级别胶质瘤 脑转移瘤
下载PDF
基于暗态扫频法的Rb-Xe自旋交换体系弛豫时间测量方法
10
作者 钱天予 郑锦韬 +2 位作者 熊志强 罗晖 汪之国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4-152,共9页
在87Rb-129Xe自旋交换体系中,87Rb和129Xe弛豫时间的准确测量对于磁共振陀螺及磁力仪相关应用非常重要。针对该需求,分析了泵浦光与激励磁场对87Rb弛豫时间的影响以及暗态下的87Rb和129Xe自旋交换过程,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暗态扫... 在87Rb-129Xe自旋交换体系中,87Rb和129Xe弛豫时间的准确测量对于磁共振陀螺及磁力仪相关应用非常重要。针对该需求,分析了泵浦光与激励磁场对87Rb弛豫时间的影响以及暗态下的87Rb和129Xe自旋交换过程,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暗态扫频测量方法。实现了对87Rb以及129Xe的纵向弛豫时间的测量。使用本方法测得了87Rb的横向弛豫时间和纵向弛豫时间分别为1.36和5.18 ms,129Xe的纵向弛豫时间为519 s,其拟合R2=0.9999,具有极高的拟合优度。相较于以往的测量方法,暗态扫频法可以彻底消除泵浦光造成的磁场梯度的影响,具有高准确度的优点且操作简便。研究对磁共振陀螺及磁力仪的性能分析与标定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铷氙自旋交换体系 暗态扫频法 弛豫时间 磁场梯度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磁共振肝脏T1弛豫时间与肝静脉压力梯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莹 陈启龙 +1 位作者 吕金纯 蒋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探讨MRI肝脏T1弛豫时间在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中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接治的9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以HVPG值划分为高压组和对照组。其中以HVPG>5 mmHg为高压组(n=60),以HVPG<5 mmHg为... 目的 探讨MRI肝脏T1弛豫时间在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中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接治的9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以HVPG值划分为高压组和对照组。其中以HVPG>5 mmHg为高压组(n=60),以HVPG<5 mmHg为对照组(n=32)。分析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肝脏T1弛豫时间、肝脏硬度检测(LSM)及增强肝纤维化(ELF)评分,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脏T1弛豫时间与HVPG的关系。结果 高压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肝脏T1弛豫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高压组患者LSM、ELF评分及HVP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组肝脏T1弛豫时间与HVPG均呈正相关(r=0.533,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脏T1弛豫时间联合其他指标可代替HVPG,用于无创检测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 磁共振成像 T1弛豫时间 肝静脉压力梯度
下载PDF
基于弹性网正则化的电化学阻抗谱弛豫时间分布重构方法的研究
12
作者 郑群 魏旭钊 +2 位作者 董乐贤 张纪豪 雷励斌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979-4987,共9页
电化学阻抗谱(EIS)在燃料电池和二次电池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弛豫时间分布(DRT)是一种新型和高效的EIS解析技术,其具有不依赖于先验知识和分辨率高等优点。但DRT函数的重构过程是一个反问题求解过程,并存在不适定问题。针对上述难题,提... 电化学阻抗谱(EIS)在燃料电池和二次电池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弛豫时间分布(DRT)是一种新型和高效的EIS解析技术,其具有不依赖于先验知识和分辨率高等优点。但DRT函数的重构过程是一个反问题求解过程,并存在不适定问题。针对上述难题,提出一种结合弹性网正则化和量子粒子群算法的DRT函数重构方法,其中弹性网正则化可有效解决不适定问题,而量子粒子群算法可以合理选择弹性网正则化的参数(正则化因子和混合系数),避免了人工选择参数的问题。分别采用等效电路的EIS、包含噪声的等效电路EIS和实验测量的EIS,考察所开发DRT重构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开发的DRT重构方法在上述三种情况下均可以重构出高质量DRT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阻抗谱 弛豫时间分布 燃料电池 弹性网正则化 量子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岩石激发极化弛豫时间谱与孔隙结构、渗透率的关系 被引量:24
13
作者 童茂松 李莉 +5 位作者 王伟男 范清华 姜亦忠 张加举 丁柱 崔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10-716,共7页
激发极化衰减曲线包含丰富的地层信息,且由多个指数衰减叠加而成.本文采用奇异值分解法对泥质砂岩的激发极化衰减谱进行多指数反演,得到光滑连续的激发极化弛豫时间谱,合适的弛豫时间分布点数为32~6 4 .激发极化弛豫时间谱能够表征饱和... 激发极化衰减曲线包含丰富的地层信息,且由多个指数衰减叠加而成.本文采用奇异值分解法对泥质砂岩的激发极化衰减谱进行多指数反演,得到光滑连续的激发极化弛豫时间谱,合适的弛豫时间分布点数为32~6 4 .激发极化弛豫时间谱能够表征饱和NaCl溶液的岩石孔隙结构.结合孔隙度和弛豫时间几何平均值,能够显著提高渗透率的求取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砂岩 激发极化 多指数反演 弛豫时间 孔径分布 渗透率
下载PDF
可激发气体振动弛豫时间的两频点声测量重建算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克声 朱明 +2 位作者 唐文勇 欧卫华 蒋学勤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72-180,共9页
振动弛豫时间是可激发气体分子内外自由度能量转移速率的宏观体现,它决定了声吸收谱峰值点对应的弛豫频率.本文给出了等温、绝热定压和绝热定容三种不同热力学过程下振动弛豫时间的相互关系;基于Petculescu和Lueptow[2005 Phys.Rev.Lett... 振动弛豫时间是可激发气体分子内外自由度能量转移速率的宏观体现,它决定了声吸收谱峰值点对应的弛豫频率.本文给出了等温、绝热定压和绝热定容三种不同热力学过程下振动弛豫时间的相互关系;基于Petculescu和Lueptow[2005 Phys.Rev.Lett.94 238301]的弛豫过程合成算法,推导了单一压强下两频点声测量值的弛豫时间重建算法.该算法可应用于等温、绝热定压、绝热定容弛豫时间和弛豫频率的重建测量,并避免了弛豫时间传统声测量方法需要不断改变气体腔体压强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室温下CO_2,CH_4,Cl_2,N_2和O_2组成的多种气体,重建的弛豫时间和弛豫频率与实验数据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弛豫时间 弛豫吸收 弛豫过程 弛豫频率
下载PDF
由1990年共和7.0级地震震后垂直形变求得的地球介质有效弛豫时间和粘滞系数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庆良 巩守文 +1 位作者 张希 祝意青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80-486,共7页
1990年4月26日青海共和7.0级地震的震后垂直形变速率具有典型的指数型衰减特征.本文根据Okada弹性位错地表垂直位移表达式,利用对应原理导出了其标准线性固体粘弹性解.通过引入“地球有效弛豫时间和有效粘度”的概念... 1990年4月26日青海共和7.0级地震的震后垂直形变速率具有典型的指数型衰减特征.本文根据Okada弹性位错地表垂直位移表达式,利用对应原理导出了其标准线性固体粘弹性解.通过引入“地球有效弛豫时间和有效粘度”的概念,进一步导出了由震后垂直形变求地球有效弛豫时间和粘度的简单公式,该公式与发震断层的位错参数无关.反演结果表明,共和震区地球介质的有效弛豫时间τ=η/μ为2.6a,有效粘滞系数η为约1018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波变 地震 地球介质 弛豫时间 粘滞系数
下载PDF
高分辨MR T2弛豫时间在骨质疏松跟骨检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6
作者 嵇鸣 叶春涛 +2 位作者 苗华栋 朱震方 臧雪如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52-1755,共4页
目的探讨T2弛豫时间在高分辨MR跟骨扫描中的价值。方法受检者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29~75岁,平均60.4岁。经DAX测定,按骨密度修订标准分为4组:正常男性组10例、正常女性组12例、异常男性组10例、异常女性组18例。高分辨磁共振... 目的探讨T2弛豫时间在高分辨MR跟骨扫描中的价值。方法受检者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29~75岁,平均60.4岁。经DAX测定,按骨密度修订标准分为4组:正常男性组10例、正常女性组12例、异常男性组10例、异常女性组18例。高分辨磁共振对50例左跟骨(非优势足)进行T2弛豫时间测定扫描。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层厚4mm,TR/TE-2000ms/16ms、98ms。选定跟骨5个感兴趣区对各组进行测定;对12名正常女性跟骨小梁密集部位(跟骨后部)与空虚部位(跟骨前部)的T2^*测定数据。所有结果采用非配对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异常女性组-正常女性组、异常男性组-正常男性组的T2弛豫时间有显著性差异,正常组在94.7~113.8ms之间,异常组在119.4~127.4ms之间(P〈0.05)。两组年龄与T2弛豫时间呈明显正相关,骨密度与T2弛豫时间呈明显负相关。12名正常女性跟骨小梁密集部位(跟骨后部)与空虚部位(跟骨前部)的T2^*测定,密集部位的T2^*值较空虚部位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7)。结论高分辨MRT2弛豫时间测定在骨质疏松研究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可作为骨质疏松的信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弛豫时间 磁共振成像 骨质疏松症 跟骨
下载PDF
正常胎儿脑形态和髓鞘形成的MRI以及弛豫时间测量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林 高育璈 +1 位作者 高元桂 梁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 :评价胎脑形态学和髓鞘形成过程的MR成像 ,对胎脑弛豫时间进行测量。材料和方法 :正常胎脑标本 3 2例 ,胎龄 16~ 3 9周。对胎脑形态以及 8个解剖区的信号强度进行了评价 ;对脑灰、白质的T1和T2弛豫时间进行了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 目的 :评价胎脑形态学和髓鞘形成过程的MR成像 ,对胎脑弛豫时间进行测量。材料和方法 :正常胎脑标本 3 2例 ,胎龄 16~ 3 9周。对胎脑形态以及 8个解剖区的信号强度进行了评价 ;对脑灰、白质的T1和T2弛豫时间进行了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R成像能很好地显示某些脑裂、脑沟及脑回按时间依次出现的过程 ;髓鞘形成过程发生较早 ,呈现为向头端有序的变化方式 ;胎儿脑白质的T1和T2弛豫时间明显长于灰质的T1和T2弛豫时间。结论 :MR成像可用于评价胎脑形态及髓鞘形成 ;胎脑含水量持续高于成人脑含水量 ,水在胎脑灰、白质中的分布与成人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髓鞘 MRI 弛豫时间 脑发育 形态学
下载PDF
弛豫时间测量的数据拟合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保联 周建威 +1 位作者 李丽云 叶朝辉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6期671-676,共6页
介绍了计算弛豫时间的数据拟合原理、拟合误差估计及拟合优度的统计度量,在此基础上,用NDP一FORTRAN386语言自编了拟合程序SIMFIT,该程序能提供不同的拟合方法和多种拟合函数供使用,并能显示拟合曲线和拟合误差... 介绍了计算弛豫时间的数据拟合原理、拟合误差估计及拟合优度的统计度量,在此基础上,用NDP一FORTRAN386语言自编了拟合程序SIMFIT,该程序能提供不同的拟合方法和多种拟合函数供使用,并能显示拟合曲线和拟合误差,特别适用多指数弛豫的数据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弛豫时间 拟合 误差估计 NMR
下载PDF
基于-1H-NMR的胜利褐煤原位低温干燥过程中弛豫时间及孔结构变化 被引量:10
19
作者 滕英跃 廉士俊 +5 位作者 宋银敏 刘全生 余海燕 李阳 智科端 张永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25-2530,共6页
传统煤水分测定对煤样有破坏,同时BET法在煤孔结构测试中也遇到许多困难。利用1H-NMR研究褐煤低温干燥过程中水分赋存状态及孔结构变化,包括原位干燥过程中褐煤水分横向弛豫时间T2的动态发展及孔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空气自然干燥状... 传统煤水分测定对煤样有破坏,同时BET法在煤孔结构测试中也遇到许多困难。利用1H-NMR研究褐煤低温干燥过程中水分赋存状态及孔结构变化,包括原位干燥过程中褐煤水分横向弛豫时间T2的动态发展及孔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空气自然干燥状态下,胜利褐煤中不冻水和束缚水占绝大多数,其中束缚水结合力较弱。在50℃前,部分束缚水较易脱附;干燥后冷却样品中残余水的束缚性随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105℃干燥脱水后,微孔增加,中孔比例减少,大孔或裂隙增加,残余水分保留在10 nm以下孔隙中,为不冻水;此时含水孔隙仅占全部孔隙的19%,远小于原煤(58%)。1H-NMR可以在无损伤情况下连续监测煤中水分、孔结构的分布变化,更适用于煤水分及孔结构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1H-NMR) 褐煤 低温干燥 弛豫时间 孔结构
下载PDF
弛豫时间对1200 MPa级热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腾 吴润 +2 位作者 邓雨微 刘斌 梁文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2-87,共6页
基于合金减量化原则,采用以超快冷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TMCP技术制备了1200MPa级热轧双相钢,研究了弛豫时间对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弛豫时间增加,试验钢铁素体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均增加,屈服强度降低,伸长率均在10.0%以... 基于合金减量化原则,采用以超快冷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TMCP技术制备了1200MPa级热轧双相钢,研究了弛豫时间对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弛豫时间增加,试验钢铁素体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均增加,屈服强度降低,伸长率均在10.0%以上;组织中马氏体均以块状马氏体为主,并由块状向小岛状转变,其体积分数减少,抗拉强度降低,屈强比减小,n值增加。弛豫时间影响到铁素体和马氏体的体积分数及内部结构。弛豫9 s的试验钢,铁素体体积分数为44.2%,铁素体晶粒尺寸为3.4μm,组织中块状马氏体中板条束条宽细化至0.3μm及较多的小岛状马氏体有利于n值,抗拉强度达到1258 MPa,伸长率为12.0%,屈强比最低为0.55,n值高达0.13,其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双相钢 弛豫时间 显微组织 成型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