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ping as a Mechanism Linking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Adolescents 被引量:16
1
作者 MENG Xiu Hong TAO Fang Biao +2 位作者 WAN Yu Hui HU Yan WANG Ren Xi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49-655,共7页
Objective Although stressful life events represent an etiologic factor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adolescents, 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address mechanisms linking the stress-psychopathology relation. The p... Objective Although stressful life events represent an etiologic factor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adolescents, 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address mechanisms linking the stress-psychopathology relation.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coping as a mediate factor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Methods The participants were 13 512 students from eight cities of China, who participated in a school-based survey. Data were collected by a questionnaire comprising coping,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xie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s a model, a series of regression equations were used to examine whether coping medi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Results Each dimension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show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anxiety, depression and coping (all P〈0.001). In the model to analyze mediate effects, all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β) were significant (all P〈0.01), indicating marked mediator effects. Furthermore, negative coping might account for more mediate effects than positive coping on this relationship. Conclusion Coping partia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mental health during adolescence. This study highlighted an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priority for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targeting stress-related psychopathology, and for further promoting adolescents' mental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ING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XIETY depression Adolescents
下载PDF
应激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风险预警阈值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爱楼 张阔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69-277,共9页
目的:抑郁是青少年最常见的情绪问题。其中,近期应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的关键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本研究探索这两个关键因素与大学生抑郁关系中可能存在的阈值效应,以期为提升抑郁风险预测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以及发展抑郁... 目的:抑郁是青少年最常见的情绪问题。其中,近期应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的关键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本研究探索这两个关键因素与大学生抑郁关系中可能存在的阈值效应,以期为提升抑郁风险预测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以及发展抑郁风险预警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我国中部H省3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2018-2022年入学的14043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并采用R3.5.2进行分段回归模型(PRM)探索应激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的预测阈值。结果:①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与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的两两相关,其中,社会支持与应激生活事件、抑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应激生活事件与抑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②应激生活事件的阈值达到42.055后,应激生活事件对抑郁水平的诱发作用愈发显著。而社会支持水平的阈值达到18.318后,社会支持对抑郁水平的抑制作用受到削弱;③根据应激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对抑郁的阈值效应可将大学生群体分为4组,高应激生活事件低社会支持组和高应激生活事件高社会支持组的大学生抑郁水平显著高于低应激生活事件低社会支持组和低应激生活事件高社会支持组(P<0.05),且高应激生活事件低社会支持组学生的抑郁水平又显著高于高应激生活事件高社会支持组学生(P<0.05);④4个组别的大学生在性别上的分布也存在显著差异(χ^(2)=129.014,P<0.001),高应激生活事件低社会支持组的男生占比(43.7%)明显高于总体样本中男生的比例(30.1%)。结论: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之间存在阈值效应,根据阈值效应分类的高应激生活事件低社会支持组大学生的抑郁水平更为严重;应激生活事件低于42.055阈值水平,社会支持高于18.318的阈值时,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会得到明显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应激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阈值 分段回归 大学生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及自杀意念与父母教养方式及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关联研究
3
作者 吴元贞 罗杰 +1 位作者 郑毅 何凡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研究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及自杀意念与父母教养方式、压力性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10 510名6~16岁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包括一般社会资料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目的:研究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及自杀意念与父母教养方式、压力性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10 510名6~16岁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包括一般社会资料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分析青少年抑郁情绪及自杀意念与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压力性生活事件之间的关联。结果:10 510名受试者中有5.4%存在抑郁情绪,与父亲的惩罚、过度干涉、拒绝否定和母亲的过度干涉和惩罚、人际关系压力呈明显正相关,与母亲的情感温柔以及父亲的关爱呈明显负相关。11.33%存在自杀意念,与父亲的惩罚、过度干涉和母亲的过度干涉和拒绝否定、人际关系压力呈明显正相关,与父亲的保护呈负相关。结论:积极教养方式是青少年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消极养育方式和人际关系压力可增加青少年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情绪 自杀意念 父母教养方式 压力性生活事件 青少年
下载PDF
Path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among personality, perceived stress, coping, soci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outcomes 被引量:5
4
作者 Hamidreza Roohafza Awat Feizi +4 位作者 Hamid Afshar Mina Mazaheri Omid Behnamfar Ammar Hassanzadeh-Keshteli Peyman Adibi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16年第2期248-256,共9页
AIM: To provide a structural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perceived stress, coping strategies, soci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outcome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METHODS: This is a cross sec... AIM: To provide a structural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perceived stress, coping strategies, soci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outcome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METHODS: This is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in which the study group was selected using multistage cluster and convenience sampling among a population of 4 million. For data collection, a total of 4763 individuals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 questionnaire on demographics, personality traits, life events, coping with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outcomes such a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To evaluate the comprehens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bles, a path model was fitted.RESULTS: The standard electronic modules showed that personality traits and perceived stress ar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psychological outcomes.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strategies were demonstrated to reduce the increasing cumulative positive effects of neuroticism and perceived stress on the psychological outcomes and enhanc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extraversion through decreasing the positive effect of perceived stress on the psychological outcomes. CONCLUSION: Personal resourc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tion and prevention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it is necessary to train and reinforce the adaptive coping strategies and social support, and thus, to moderate negative personality tra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EQUATIONS model PERSONALITY TRAITS stressful life events Social support COPING strategie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下载PDF
阴虚质与初中生抑郁情绪的关系: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入睡时长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余新连 代欣月 +1 位作者 赵习存 徐莹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4159-4166,共8页
背景初中阶段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该时期心智不够成熟以及身心发展不平衡,使得初中生对抑郁情绪的易感性增加。既往研究表明,阴虚质是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发现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入睡时长都能对青少年的... 背景初中阶段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该时期心智不够成熟以及身心发展不平衡,使得初中生对抑郁情绪的易感性增加。既往研究表明,阴虚质是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发现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入睡时长都能对青少年的抑郁情绪造成影响,但对于四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尚缺乏系统性探讨。目的探究阴虚质和初中生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以及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入睡时长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2022年3月通过方便抽样选取四川省眉山市1所中学的在校初中生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性别、民族、生源地、年级),运用7-14岁中医体质量表中的阴虚质亚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慕尼黑睡眠时型问卷中描述入睡时长的条目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初中生进行测评。分析不同特征初中生阴虚质得分、ASLEC得分、入睡时长、CES-D得分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各变量间的相关性;构建多重中介效应模型以检验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入睡时长在阴虚质及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使用Bootstrap方法对链式中介效应显著性进行检验。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620份,回收有效问卷2570份,有效回收率98.1%,抑郁情绪检出率为32.8%(844/2570)。女初中生的阴虚质得分、ASLEC得分、CES-D得分高于男初中生;初二、初三年级学生的阴虚质得分、ASLEC得分和CES-D得分均高于初一年级;非汉族初中生的ASLEC得分高于汉族初中生,汉族初中生的入睡时长高于非汉族初中生,农村生源地初中生的阴虚质得分、ASLEC得分、CES-D得分均高于城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生阴虚质得分为25.0(15.0,40.0)分,应激性生活事件得分为36.0(30.0,44.0)分,入睡时长为15.0(8.6,25.7)min,抑郁情绪得分为11.0(6.0,18.0)分。初中生阴虚质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入睡时长以及抑郁情绪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s=0.538、0.151、0.470,P<0.05);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入睡时长、抑郁情绪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s=0.224、0.684,P<0.05);入睡时长与抑郁情绪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s=0.289,P<0.05)。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结果显示,阴虚质正向预测抑郁情绪(β=0.465,P<0.001);阴虚质正向预测应激性生活事件水平(β=0.511,P<0.001)和入睡时长(β=0.066,P=0.004);应激性生活事件水平正向预测入睡时长(β=0.228,P<0.001)和抑郁情绪(β=0.591,P<0.001);入睡时长正向预测抑郁情绪(β=0.139,P<0.001)。Bootstrap法检验最终结果显示,阴虚质→应激性生活事件→入睡时长→抑郁情绪路径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0.009,95%CI(0.006,0.012),P<0.001],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入睡时长在阴虚质和抑郁情绪的链式中介效应成立。结论阴虚质不但可以直接预测初中生的抑郁情绪,还可以通过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入睡时长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应激性生活事件-入睡时长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初中生的抑郁情绪。可通过改善阴虚体质、提高对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缩短入睡时长,降低初中生抑郁情绪的发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初中生 阴虚质 抑郁情绪 应激性生活事件 入睡时长 链式中介作用
下载PDF
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恒芬 贾福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SIA)对有负性生活事件诱因的抑郁症患者 2 3例、无诱因的抑郁症患者 2 9例和 2 9名正常人的血清白介素 2 (IL 2 )、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 目的 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SIA)对有负性生活事件诱因的抑郁症患者 2 3例、无诱因的抑郁症患者 2 9例和 2 9名正常人的血清白介素 2 (IL 2 )、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白介素 10 (IL 10 )和白介素 12 (IL 12 )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3组间IL 2、sIL 2R及IL 12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IL 10则 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有负性生活事件诱因组IL 2及sIL 2R水平明显低于无诱因组和对照组 (P <0 0 1) ;有诱因组其负性生活事件对患者心理活动影响的严重程度与IL 2和sIL 2R水平呈负相关(P <0 0 5 )。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症患者的细胞免疫激活系统有抑制作用 ,IL 2可能是起主要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负性生活事件 白细胞介素-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2
下载PDF
女性抑郁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生活事件、防御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12
7
作者 仇剑崟 谢斌 王祖承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60-462,共3页
目的研究女性抑郁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生活事件、防御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入组52例未经药物治疗的女性抑郁症患者,进行生活事件量表(LES)、防御方式问卷(DSQ)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临床评定。用酶联吸附反应方法对... 目的研究女性抑郁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生活事件、防御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入组52例未经药物治疗的女性抑郁症患者,进行生活事件量表(LES)、防御方式问卷(DSQ)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临床评定。用酶联吸附反应方法对其中的40例患者进行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检测,并与36名正常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血清INF-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不成熟的防御方式与抑郁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0.05)。生活事件应激量和血清IL-6水平显著正相关(P<0.05),防御方式退缩和IL-6、INF-γ、TNF-α水平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女性抑郁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下降,防御方式对应激中的免疫应答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生活事件 防御方式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老年抑郁症病人免疫功能及其心理状况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吕永良 吴爱勤 +1 位作者 李鸣 刘建农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3年第6期634-635,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免疫功能变化及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 2 4例 6 0岁以上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 (抑郁组 ) ,2 6名健康老年人 (对照组 ) ,作细胞因子测定 ,并以HAMD、HAMA、EPQ和LES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 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免疫功能变化及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 2 4例 6 0岁以上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 (抑郁组 ) ,2 6名健康老年人 (对照组 ) ,作细胞因子测定 ,并以HAMD、HAMA、EPQ和LES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抑郁组细胞因子IL 1β和IL 6显著高于对照组 ,抑郁组HAMD ,HAMA总分及因子分EPQ的神经质分 ,负性生活事件总分和社交问题的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IL 6与HAMD总分、HAMA总分及认知障碍和躯体性焦虑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抑郁症病人存在免疫功能改变 ,心理健康状况较正常老年人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 生活事件 人格特征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重症抑郁障碍首发前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国兰 徐广焕 +6 位作者 马新英 杨杰 雷红敏 张晓明 张志坤 刘丹 刘柏林 《医学与哲学(B)》 2015年第4期74-76,共3页
探讨首发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应激生活事件(SLE)暴露的特征,对2009年-2013年261例首发抑郁障碍患者(15岁-79岁)进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全部261例患者过去12个月内SLE的发生率为71.6%;首发抑郁障碍患者最常见的5类生活事件分别为... 探讨首发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应激生活事件(SLE)暴露的特征,对2009年-2013年261例首发抑郁障碍患者(15岁-79岁)进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全部261例患者过去12个月内SLE的发生率为71.6%;首发抑郁障碍患者最常见的5类生活事件分别为:躯体疾病(19.8%)、社交/人际冲突(18.7%)、失业/工作学习(18.7%)、离异/婚恋问题(12.8%)、丧亲(9.6%);女性较男性暴露更多的社交/人际冲突和其他应激事件;不同年龄患者的SLE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躯体疾病、社交/人际冲突事件随着年龄增加显著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抑郁障碍 首次抑郁发作 应激生活事件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女性抑郁症心理应激和防御方式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仇剑崟 王祖承 《上海精神医学》 2008年第1期13-15,59,共4页
目的研究女性抑郁症心理应激和防御特征。方法入组87例女性抑郁症患者,进行一般资料调查、生活事件量表(LES)、防御方式问卷(DS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结果74例(87.12%)患者报告过去一年中发生... 目的研究女性抑郁症心理应激和防御特征。方法入组87例女性抑郁症患者,进行一般资料调查、生活事件量表(LES)、防御方式问卷(DS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结果74例(87.12%)患者报告过去一年中发生过明确的生活事件。女性抑郁患者较多采用幻想、退缩等防御方式,防御方式和临床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关联(P<0.05)。结论不良防御方式是女性对抑郁症的易感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应激 生活事件 防御方式
下载PDF
气郁体质对女性抑郁作用的纵向研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明矾 徐娅婷 +1 位作者 彭丹丹 武厚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2-478,共7页
目的:为了明确气郁体质对女性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纵向设计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了气郁体质和抑郁之间冗思的中介作用和生活应激事件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468名女大学生进行追踪,通过间隔一年两个时间点的纵向... 目的:为了明确气郁体质对女性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纵向设计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了气郁体质和抑郁之间冗思的中介作用和生活应激事件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468名女大学生进行追踪,通过间隔一年两个时间点的纵向设计,对女性的气郁体质、抑郁、冗思及生活应激事件进行调查。结果:交叉滞后模型结果显示,气郁体质可以显著预测女性一年后的抑郁水平;冗思在气郁体质对一年后抑郁的影响中起纵向中介作用;生活应激事件调节了气郁体质对一年后抑郁作用的直接路径和后半路径。结论:气郁体质与抑郁之间的纵向中介调节模型成立,这提示气郁体质的女性可以通过减少冗思,优化应对生活应激事件的方式来改善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郁体质 抑郁 冗思 生活应激事件
下载PDF
1764名军人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和调节效应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云波 罗亚莉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38-341,共4页
目的考察社会支持在军人群体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调节作用,分析社会支持、应激性生活事件、抑郁情绪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为军人群体抑郁情绪的预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中的生活事件... 目的考察社会支持在军人群体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调节作用,分析社会支持、应激性生活事件、抑郁情绪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为军人群体抑郁情绪的预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中的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764名军人进行调查。结果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间皆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社会支持总分、主观社会支持、客观社会支持及支持利用度的中介效应量分别为0.075、0.055、0.043、0.033,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32.46%、23.88%、18.77%、14.16%。社会支持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间调节作用显著。结论社会支持是影响应激和抑郁的重要中间变量,社会支持可以被视为应激影响抑郁的中介,并且会调节或改变应激和抑郁关联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人 应激性生活事件 抑郁 社会支持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下载PDF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应激——评价模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坚 杨雪龙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6-111,共6页
采用大学生自杀风险评估问卷—自杀意念分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分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2 32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应激生活事件既可以直接诱发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又可以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和抑郁两... 采用大学生自杀风险评估问卷—自杀意念分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分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2 32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应激生活事件既可以直接诱发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又可以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和抑郁两个中介变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间接影响;2.核心自我评价主要作为中介变量能缓解应激生活事件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从而阻止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生活事件 核心自我评价 抑郁情绪 自杀意念
下载PDF
NR3C1基因Bcl1多态性与青少年抑郁: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衍淼 林小楠 张文新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16-1523,共8页
迄今,有关抑郁的基因×环境交互研究多数基于"单胺缺陷假说",相对较少有研究以"HPA轴假说"为框架考察抑郁的遗传机制,且忽视了基因-环境相关的影响。本研究对1081名青少年进行追踪研究,考察NR3C1基因Bcl1多态... 迄今,有关抑郁的基因×环境交互研究多数基于"单胺缺陷假说",相对较少有研究以"HPA轴假说"为框架考察抑郁的遗传机制,且忽视了基因-环境相关的影响。本研究对1081名青少年进行追踪研究,考察NR3C1基因Bcl1多态性与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的影响。结果发现,经历较多压力性事件时,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GG纯合子携带者;经历较少压力性事件时,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抑郁水平无差异。此外,通过区分独立性压力性事件和预测早期抑郁进一步排除了基因-环境相关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抑郁 NR3C1基因Bcl1多态性 压力性生活事件 基因×环境
下载PDF
不同类别大学生心理压力研究探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小运 邓莎莎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4期254-258,共5页
目的探求不同类别大学生心理压力情况,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压力来源。方法以湖北武汉市和广东肇庆市的八所大学489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以及感情与社交孤独量表(ESLS)进行问卷调查。结... 目的探求不同类别大学生心理压力情况,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压力来源。方法以湖北武汉市和广东肇庆市的八所大学489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以及感情与社交孤独量表(ESL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在年级间有显著性差异(F=5.104,p<0.05)。(2)生源地在学习压力、孤独因素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F=10.374,4.686,p<0.05)。(3)生活事件与孤独和抑郁感之间都存在显著的相关(r=0.176,0.408,p<0.05)。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是"学习压力",其次是"人际关系"。不同地区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同,生活事件对抑郁感的影响大于孤独感。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地区差异能显著增加大学生抑郁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压力 生活事件 孤独感 抑郁感
下载PDF
新兵入伍军训前后抑郁症状躯体化与应激、安全感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付胡海 魏华 邹涛 《四川精神卫生》 2014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武警士兵抑郁症状躯体化与应激、安全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某武警部队新入伍士兵353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包括:抑郁情绪(DOA)、积极情绪(PA)、躯体症状与活... 目的探讨武警士兵抑郁症状躯体化与应激、安全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某武警部队新入伍士兵353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包括:抑郁情绪(DOA)、积极情绪(PA)、躯体症状与活动迟滞(SARA)、人际(I)4个分量表,安全感量表(SQ)在军训前后进行追踪测评。结果 CES-D高分组SARA评分高于低分组[(8.33±2.70)vs.(1.76±1.75)],军训后PSET、SARA、SQ得分高于军训前[(48.00±8.49)vs.(49.98±10.01)、(1.41±2.11)vs.(1.90±2.56)、(64.00±10.09)vs.(59.13±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武警士兵SARA-2得分与PSET-1、SARA-1、PSET-2得分之间呈正相关(r=0.276、0.378、0.679,P<0.01),与SQ-1、SQ-2得分呈负相关(r=-0.265、-0.503,P<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PSET-1、PSET-2、SQ-2得分对SARA-2预测的变异量为51.5%(F=80.309,P<0.05),PSET-1、PSET-2得分与SARA-2得分之间呈正相关(β=0.049、0.153,P<0.05);SQ-2得分与SARA-2得分之间呈负相关(β=-0.046,P<0.05)。结论抑郁症状躯体化情绪反应是武警士兵群体容易出现的个人情感反应倾向,并较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状 躯体化 安全感 应激 累积压力 当前压力 武警士兵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活事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抑郁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冯晔娇 林平 +1 位作者 赵振娟 王旖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9期3667-3674,共8页
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要由不稳定斑块形成及破裂所致。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可增加ACS的发生风险,然而生活事件是否可通过影响斑块稳定性导致ACS的发生,目前尚不清楚。同时研究证实,生活事件可引起个体抑郁的负性情绪,且抑郁与斑块稳... 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要由不稳定斑块形成及破裂所致。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可增加ACS的发生风险,然而生活事件是否可通过影响斑块稳定性导致ACS的发生,目前尚不清楚。同时研究证实,生活事件可引起个体抑郁的负性情绪,且抑郁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然而抑郁是否在生活事件与斑块稳定性间发挥中介作用尚未明确。目的探究ACS患者发病前1年内生活事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以及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4月于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首次确诊为ACS的患者31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其发病前1年内生活事件及抑郁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测量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OCT指标包括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CFA)(TCFA以纤维帽厚度、脂质核心角度衡量)、斑块破裂、富脂质斑块、血栓、巨噬细胞及胆固醇结晶。结果165例(53.1%)患者发病前1年内发生生活事件,67例(21.5%)患者存在抑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事件是TCFA〔OR=1.029,95%CI(1.016,1.043),P<0.001〕、斑块破裂〔OR=1.022,95%CI(1.010,1.034),P<0.001〕、富脂质斑块〔OR=1.018,95%CI(1.005,1.031),P=0.005〕、血栓〔OR=1.032,95%CI(1.014,1.050),P=0.001〕、胆固醇结晶〔OR=1.013,95%CI(1.002,1.024),P=0.025〕的独立影响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生活事件与SDS评分(rs=0.461,P<0.01)、脂质核心角度(rs=0.385,P<0.01)呈正相关,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s=-0.465,P<0.01);SDS评分与脂质核心角度呈正相关(rs=0.406,P<0.01),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s=-0.494,P<0.01)。路径分析及Bootstrap检验中介效应显示,抑郁在生活事件与斑块纤维帽厚度〔β=-0.117,95%C(I-0.157,-0.089),P<0.01〕及脂质核心角度〔β=0.114,95%C(I 0.070,0.173),P<0.01〕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发病前1年内生活事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且抑郁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因此,早期筛查经历生活事件及发生抑郁的个体,有助于识别斑块不稳定的高危人群,及时实施心理干预有利于减缓不稳定斑块的发生进程,将ACS的防治关口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生活事件 心理应激 抑郁 斑块稳定性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下载PDF
生活应激事件与希望感对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陆娟芝 凌宇 +1 位作者 黄磊 赵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第2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生活应激事件与希望感对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C)、儿童希望感量表(CHS)对1313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农村留守儿童在抑郁、希望感的动力因子、生... 目的:探讨生活应激事件与希望感对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C)、儿童希望感量表(CHS)对1313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农村留守儿童在抑郁、希望感的动力因子、生活事件的受惩罚因子和其它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t=1.99,4.82,6.11;P<0.05);2生活应激事件、抑郁和希望感之间两两显著相关(P<0.01);3希望感对抑郁水平的变化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097,P<0.01);生活应激事件中各因子对抑郁水平的变化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5);生活应激事件中的学习压力因子与希望感的交互作用对抑郁水平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828,P<0.001)。结论:希望感能够缓解学习压力给农村留守儿童抑郁带来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抑郁 生活应激事件 希望感
下载PDF
老年抑郁症状与日常烦心事和应对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殷怡 袁嘉祺 屈智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日常烦心事的累积、应对方式和与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四川省绵竹市农村老年人303例(男性164例,女性139例),采用老年人日常烦心事量表(HS)、老年特质应对问卷(WCC)、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评估日常烦心事、应对方... 目的:探讨日常烦心事的累积、应对方式和与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四川省绵竹市农村老年人303例(男性164例,女性139例),采用老年人日常烦心事量表(HS)、老年特质应对问卷(WCC)、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评估日常烦心事、应对方式和抑郁症状。结果:通径分析表明,HS总分在WCC淡化维度得分与CES-D总分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偏差校正后的95%CI:-0.48^-0.20)占总效应的57.9%。HS总分在WCC幻想维度得分与CES-D总分、WCC逃避维度得分与CES-D总分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日常烦心事在淡化式应对与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状的负相关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消极应对方式与其抑郁症状的正相关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烦心事 抑郁 应对 应激 生活事件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压力与研究生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9
20
作者 安德宝 朱洵 张澜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89-691,696,共4页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和抑郁在压力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2016年9月采用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社交焦虑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自杀意念量表测量了400名研究生。结果:(1)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社交焦虑、抑郁、自杀意念两两...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和抑郁在压力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2016年9月采用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社交焦虑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自杀意念量表测量了400名研究生。结果:(1)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社交焦虑、抑郁、自杀意念两两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1);(2)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分析表明,社交焦虑和抑郁在压力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95%置信区间为[0.022,0.054])。结论:社交焦虑和抑郁在压力与研究生自杀意念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表明社交焦虑和抑郁是影响研究生自杀意念的重要内因,所以既要重视压力对研究生自杀意念的直接影响,也应该重视压力通过社交焦虑和抑郁对研究生自杀意念的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生活事件 社交焦虑 抑郁 自杀意念 链式中介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