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Neisseria meningitidis Isolated during an Outbreak in a Jail: Association with the Spread and Distribution of ST-4821 Complex Serogroup C Clone in China 被引量:5
1
作者 ZHANG Ji ZHOU Hai Jian +5 位作者 XU Li HU Guang Chun ZHANG Xue Hua XU Sheng Ping LIU Zun Yu SHAO Zhu Ju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31-337,共7页
Objective To characterize the meningococcal strains isolated from cases and close contacts with meningococcal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an outbreak in a jail in May 2010 by investigating the national distribution of hyp... Objective To characterize the meningococcal strains isolated from cases and close contacts with meningococcal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an outbreak in a jail in May 2010 by investigating the national distribution of hyperinvasive ST-4821 serogroup C clone associated with this outbreak. Methods The cases were described based on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laboratory results. Pharyngeal swabs were cultured for N. meningitidis from men in the jail. Meningococcal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by serogrouping,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 and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 respectively. Four hundred and sixteen serogroup C N. meningitidis strains were collected from 27 provinces between 2003 and 2010 for a nationwide survey and analyzed by PFGE and MLST. Results Three persons in a jail system were infected with invasive N. meningitidis serogroup C. All isolates tested had matching PFGE patterns and belonged to the multilocus sequence type (ST) 4821 clonal complex. All 47 N. meningitidis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pharyngeal swabs of 166 peoples in the jail, and 26 of them belonged to ST-4821 serogroup C clone, and 90.14% (375/416) serogroup C strains identified in the nationwide survey belonged to the ST-4821 complex. The ST-4821 serogroup C clone was spread nationwide, distributed in 24 provinces, especially in eastern provinces between 2003 and 2010. Conclusion Endemic transmission and carriage rate of ST-4821 serogroup C clone are high in this jail system. The ST-4821 serogroup C clone is spreading in China and nationwide distributed despite the existence of some effective vacc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neisseria meningitidis ST-4821 serogroup C
下载PDF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s of serogroup B Neisseria meningitidis strains circulating in Beijing 被引量:2
2
作者 ZHANG Tie-gang CHEN Chao +6 位作者 HE Jing-guo WU Jiang CHEN Li-juan PANG Xing-huo YANG Jie SHAO Zhu-jun HUANG Ying-chu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84-587,共4页
Neisseria meningitidis (N. meningitidis) is classified into 13 serogroups based on the immunological reactivity of the capsular polysaccharide.Serogourp-s A,B and C are responsible for over 90% of meningococcal dise... Neisseria meningitidis (N. meningitidis) is classified into 13 serogroups based on the immunological reactivity of the capsular polysaccharide.Serogourp-s A,B and C are responsible for over 90% of meningococcal disease.2 In developed countries, endemic disease is generally caused by serogroups B and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isseria meningitidis outer membrane protein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serogroup b
原文传递
A first meningococcal meningitis case caused by serogroup X Neisseria meningitidis strains in China 被引量:13
3
作者 CHEN Chao ZHANG Tie-gang +7 位作者 HE Jing-guo WU Jiang CHEN Li-juan LIU Jun-feng PANG Xing-huo YANG Jie SHAO Zhu-jun HUANG Ying-chu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7期664-666,共3页
Neisseria meningitidis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bacterial meningitis and classified into 13serogroups based on the immunological reactivity of the capsular polysaccharide.1 Serogroups A, B, C, W135 and Y are the most c... Neisseria meningitidis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bacterial meningitis and classified into 13serogroups based on the immunological reactivity of the capsular polysaccharide.1 Serogroups A, B, C, W135 and Y are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meningitis.2 Among them, serogroup A and C are the major causes of epidemics in Africa and Asia.2 Most of the epidemic outbreaks of meningococcal meningitis are caused by serogroup A Neisseria meningitidis strain from the 1950s to the 1980s in China.3 During the years 2003 and 2005, a new sequence type (ST-4821) of serogroup C was identified in the Anhui and 11 other provinces of China.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neisseria meningitidis serogroup X
原文传递
Chi-CpG NP的制备及其对rNMB0315蛋白的免疫效果
4
作者 王雁 李振宇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制备黏膜免疫佐剂Chi-CpG NP,并检测其对重组B群脑膜炎奈瑟菌0315蛋白(rNMB0315)的免疫效果。方法用壳聚糖纳米颗粒(Chi NP)包裹免疫刺激分子(CpG-ODN)合成Chi-CpG NP,随后检测其理化性质和安全性。将不同黏膜免疫佐剂与rNMB0315充... 目的制备黏膜免疫佐剂Chi-CpG NP,并检测其对重组B群脑膜炎奈瑟菌0315蛋白(rNMB0315)的免疫效果。方法用壳聚糖纳米颗粒(Chi NP)包裹免疫刺激分子(CpG-ODN)合成Chi-CpG NP,随后检测其理化性质和安全性。将不同黏膜免疫佐剂与rNMB0315充分混合、吸附,滴鼻免疫雌性BALB/c小鼠,检测PBS组、rNMB0315组、rNMB0315+CpG组、rNMB0315+Chi NP组、rNMB0315+Chi-CpG NP组小鼠免疫42天后的体液免疫(IgG、IgG1、IgG2a、sIgA)、细胞免疫水平[白细胞介素(IL)-4、γ干扰素(IFN-γ)、IL-17A]、免疫保护效果以及血清体外杀菌活性。结果成功制备的Chi-CpG NP呈球形,大小均一,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良好的安全性。小鼠免疫42天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rNMB0315+Chi-NP组、rNMB0315+Chi-CpG NP组高于rNMB0315组(P<0.05);rNMB0315+Chi-CpG NP组高于rNMB0315+CpG组和rNMB0315+Chi-NP组(P<0.05)。致死剂量B群脑膜炎奈瑟菌攻击各组小鼠后,rNMB0315+Chi-CpG NP组小鼠存活率最高;血清体外杀菌抗体滴度为1∶4。结论成功制备了Chi-CpG NP。Chi-CpG NP能增强rNMB0315蛋白的免疫效果,提高小鼠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CpG NP b群脑膜炎奈瑟菌 rNMb0315蛋白 免疫佐剂
下载PDF
PCR结合酶切-序列比对法鉴定B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英英 罗树权 +7 位作者 于旭博 乔瑞洁 冯宜扬 刘方蕾 吴兵 谭小梅 赵志强 谢贵林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7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用PCR结合酶切-序列比对法对B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进行鉴定。方法用玻片凝集法对不同来源的15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进行初步检定,再用PCR结合酶切-序列比对法对上述15株菌株进行进一步鉴定,即用PCR结合酶切法扩增菌株的唾液酸转移酶... 目的用PCR结合酶切-序列比对法对B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进行鉴定。方法用玻片凝集法对不同来源的15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进行初步检定,再用PCR结合酶切-序列比对法对上述15株菌株进行进一步鉴定,即用PCR结合酶切法扩增菌株的唾液酸转移酶sia D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后,用BLAST软件将PCR产物测序结果与Gene Bank中原始sia D序列比对。结果 15株菌株玻片凝集结果均为阳性;15株菌株的PCR产物片段大小均为460 bp;TaqⅠ酶切后,13株菌株的酶切产物片段大小仍为460 bp,其PCR产物测序比对结果与B群脑膜炎奈瑟菌原始sia D序列同源性均达到99%;其余2株酶切产物片段大小约200 bp,与C群脑膜炎奈瑟菌sia D原始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和99%。结论 15株菌株经PCR结合酶切-序列比对法鉴定,13株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2株为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该方法可准确鉴定B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群脑膜炎奈瑟菌 菌种鉴定 唾液酸转移酶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应用单克隆抗体和免疫斑点试验对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脂寡糖分型 被引量:3
6
作者 高立慧 胡绪敬 徐兵 《疾病监测》 CAS 1995年第1期5-7,共3页
本研究使用4种抗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脂寡糖的单克隆抗体(McAb)和免疫斑点试验(dot-blotting)首次对我国不同年代和地区收集的91株B群Nm进行了脂寡糖(Lipooli-go-saccharide,... 本研究使用4种抗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脂寡糖的单克隆抗体(McAb)和免疫斑点试验(dot-blotting)首次对我国不同年代和地区收集的91株B群Nm进行了脂寡糖(Lipooli-go-saccharide,LOS)分型,总分型率为90.11%,其中L3.7.9复合型最多,占63.74%,其次为L1.3.7.9复合型,占12.09%。该结果为确定我国引起流脑发病的B群Nm主要LOS型提供了依据,为筛选本国的B群Nm菌苗菌株及其作为菌苗成分的LOS抗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 脑膜炎奈瑟氏菌 脂寡糖分型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候选抗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应上云 刘君杰 胡四海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8-441,共4页
B群脑膜炎球菌(MenB)的荚膜多糖结构与人体胚胎组织和神经组织结构类似,以MenB荚膜多糖作为疫苗抗原可能会引起人类的自身免疫病。因此,寻找非荚膜多糖抗原成为研制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的新选择。目前,可作为B群流脑疫苗的候选抗原包括:... B群脑膜炎球菌(MenB)的荚膜多糖结构与人体胚胎组织和神经组织结构类似,以MenB荚膜多糖作为疫苗抗原可能会引起人类的自身免疫病。因此,寻找非荚膜多糖抗原成为研制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的新选择。目前,可作为B群流脑疫苗的候选抗原包括:外膜囊泡和外膜蛋白、新型重组蛋白抗原NspA、fHBP、NadA、NhhA、GNA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球菌 b血清群 疫苗 候选抗原
下载PDF
B群脑膜炎球菌多组分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开铭 彭杰 +1 位作者 钟美珍 胡四海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4年第2期46-49,共4页
目前获准上市的流脑疫苗主要有A群、A+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及A,C,W-135及Y群的四价脑膜炎球菌疫苗,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尚未研制成功。近年来,研究人员以疫苗外膜蛋白为基础,应用反向疫苗学技术对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进行了大量研究,现重点对... 目前获准上市的流脑疫苗主要有A群、A+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及A,C,W-135及Y群的四价脑膜炎球菌疫苗,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尚未研制成功。近年来,研究人员以疫苗外膜蛋白为基础,应用反向疫苗学技术对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进行了大量研究,现重点对B群脑膜炎球菌多组分疫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菌 b血清群 多组分 疫苗
下载PDF
2017-2019年济宁市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流行病学和基因组学分析
9
作者 王珊 杜照中 +5 位作者 尹强 韩淑琪 赵剑 江亚娟 王胜男 温红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79-886,共8页
目的了解济宁市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流行情况及其基因组特征。方法采集2017-2019年流行前期、流行期、流行后期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菌株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凝集试验,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基因测序,利用PubMLST数据... 目的了解济宁市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流行情况及其基因组特征。方法采集2017-2019年流行前期、流行期、流行后期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菌株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凝集试验,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基因测序,利用PubMLST数据库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疫苗抗原分析,利用IQ-TREE和Splits Tree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2017-2019年共检测1086份健康人群咽拭子标本,分离出21株脑膜炎奈瑟菌,健康人群平均带菌率为1.93%。其中流行前期带菌率为0.93%,流行期带菌率为2.30%,流行后期带菌率为1.83%。17~19岁人群带菌率较高,3~5岁儿童及≥20岁成人中未检出阳性菌株。检出的21株菌株中,B群15株,C群1株,不可分群5株。通过基因组分析,主要的ST型为ST-12301和ST-14655,ST-17464、ST-17465、ST-17466、ST-17467和ST-17468为本研究新发现的ST型。进行基因测序的19株菌株中,有8株属于4821克隆群,其余菌株不属于确定的克隆群,有3株血清型为不可分群的菌株但其基因型为B型。结论济宁市2017-2019年健康人群中脑膜炎奈瑟菌血清群以B群为主。本研究新发现5种MLST序列型,提示近几年菌株基因组存在微进化。MLST序列型的变迁有可能导致流行模式发生改变,有必要开展持续监测。17~20岁人群带菌率高,应密切关注菌株在人群中的扩散传播,以防引起流脑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菌 健康人群 血清群 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 系统发育树 4821克隆群
下载PDF
49株脑膜炎奈瑟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马超 徐丽 +5 位作者 黄鑫 高源 李艺星 尹尊栋 李军宏 邵祝军 《疾病监测》 CAS 2008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了解2005-2006年中国脑膜奈瑟菌分离株(Neisseria meningitides,Nm)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变化趋势,为选择抗菌药物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患者进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s)方法、药敏纸片扩散(K-B)法和E... 目的了解2005-2006年中国脑膜奈瑟菌分离株(Neisseria meningitides,Nm)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变化趋势,为选择抗菌药物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患者进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s)方法、药敏纸片扩散(K-B)法和E-test试纸条检测方法对本实验室收集的49株(16株A群、33株C群)2005-2006年分离的患者Nm菌株进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16株A群Nm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左氧氟沙星、萘啶酸4种抗菌药物耐药,对环丙沙星耐药或中度敏感。33株C群Nm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耐药,31株(93.9%)C群菌株对萘啶酸耐药,20株(60.6%)C群菌株对左氧氟沙星耐药,17株(51.5%)C群菌株对环丙沙星耐药。分别发现对青霉素不敏感的4株A群和1株C群Nm菌株。结论2005-2006年,中国的A群和C群Nm菌株对磺胺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普遍耐药,此两类药物不适合中国流脑的临床用药及人群预防性给药。K-B药敏纸片和肉汤稀释MICs及E-test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菌 药敏 MICS K-b E-TEST
下载PDF
江西省2005-2015年脑膜炎奈瑟菌血清分型和分子分型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梦 周海健 +4 位作者 徐晓倩 熊长辉 王鹏 刘晓青 袁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96-1000,共5页
目的对江西省2005-2015年分离的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meningitidis,Nm)进行血清分型和分子分型研究,揭示菌群特征和变迁情况。方法对2005-2015年分离的200株脑膜炎奈瑟菌采用血清凝集的方法鉴定血清群,对引起流脑流行的血清群进行脉... 目的对江西省2005-2015年分离的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meningitidis,Nm)进行血清分型和分子分型研究,揭示菌群特征和变迁情况。方法对2005-2015年分离的200株脑膜炎奈瑟菌采用血清凝集的方法鉴定血清群,对引起流脑流行的血清群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使用BioNumerics软件构建最小生成树。分析不同来源、不同年份分离株的血清型和分子型别以及变迁情况。结果 200株脑膜炎奈瑟菌中,有168株可鉴定为已知血清群,包括C群(101株)、B群(50株)、A群(12株)、W135群(2株)、Y群(2株)和X群(1株),另外32株为不可分群菌株。临床病人、密切接触者和健康人群分离株中分别有100%、86.0%和28.9%的菌株为C群。针对健康人群分离株,2005年、2007年、2008年、2012年分离的菌株中,C群分别占1.9%、58.8%、81.5%和0%。95株C群菌株分为14个PFGE型,其中NMNh.JX0001和NMNh.JX0002为优势带型,分别包含46和30株菌。NMNh.JX0001型菌株在2005-2006年、2007-2008年、2013-2014年3个时间段在C群菌株中所占比例分别为97.2%、28.6%、10.0%;而NMNh.JX0002型菌株在2005-2006年、2007-2008年、2013-2014年3个时间段在C群菌株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8%、57.1%、90.0%。挑选优势带型以及相似带型的33株菌株进行MLST分型,均为ST-4821型。结论江西省2005-2015年的流脑病例均为C群菌株引起。在健康人群中存在C群脑膜炎奈瑟菌。虽然近10年流行的C群菌株MLST序列型未发生改变,但是PFGE型别发生了变迁,提示菌株基因组存在微进化。PFGE型别的变迁有可能导致流行模式发生改变,所以有必要开展持续监测,密切关注新型菌株在人群中的传播扩散以及引起的流脑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 血清群 分子分型技术 多位点序列分型
下载PDF
广东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菌群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美真 柯昌文 +5 位作者 张万里 陆喜颜 柯碧霞 李柏生 陈经雕 谭海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8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研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菌群的变迁趋势。方法对广东省1966—2009年分离的656株流脑菌株的血清群构成进行分析。结果656株流脑菌株中,A群占24%、B群占47%、C群占9%,其它群占20%。1966—2001年的447株流脑菌株中,A... 目的研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菌群的变迁趋势。方法对广东省1966—2009年分离的656株流脑菌株的血清群构成进行分析。结果656株流脑菌株中,A群占24%、B群占47%、C群占9%,其它群占20%。1966—2001年的447株流脑菌株中,A群占22%、B群占46%、C群占6%,其它群占26%;2002—2009年的209株流脑菌株中,A群占28%、B群占53%、c群占13%,其它群占6%。A群流脑病人来源菌株比例由85%下降至47%,B群流脑病人来源菌株比例由15%上升至28%,c群流脑病人来源菌株比例由0%上升至22%。健康人群鼻咽部携带C群流脑菌株的比例由7%上升至11%,A群由9%上升至24%,B群由53%上升至58%。结论广东省流脑病人及健康人群携带菌株中,C群、B群流脑菌株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流脑流行菌群正在发生从A群到C群、B群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菌群 变化
下载PDF
梅州市首次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聚集性病例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志青 刘美真 +3 位作者 蔡芳华 曾丽珍 古汉福 肖胜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3期1662-1663,共2页
目的对梅州市首次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聚集性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对梅州市首次C群流脑聚集性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菌株分离、鉴定、血清学分群及药物敏感性检测,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结果梅州市首次从... 目的对梅州市首次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聚集性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对梅州市首次C群流脑聚集性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菌株分离、鉴定、血清学分群及药物敏感性检测,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结果梅州市首次从2例流脑病例中分离到2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Nm),第2例病例脑脊液标本PCR检测出C群siaD基因阳性。第2例及17例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均未检出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对环丙沙星、萘啶酸、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耐药,但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美罗培南、阿奇霉素、咪诺霉素、氯霉素、利福平、青霉素、氨苄西林敏感。首例患者分离菌株MLST分型为ST-4821型。结论此为近年梅州市首次报告的C群流脑聚集性疫情,提示应加强对C群奈瑟菌的监测,密切关注C群流脑的发病及流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脑膜炎球菌性 聚合酶链反应 奈瑟球菌 脑膜炎 血清C群
下载PDF
2003年成都市流脑免疫状况调查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军 张晓春 王杰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了解成都市2岁以上人群流脑免疫状况,2~15岁人群对A+C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方法对成都市2~5、6~9、12~15、20~40岁4个年龄组,每组随机抽取不少于30人,采集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人群及免疫者血清中的A群和C群流脑抗体... 目的了解成都市2岁以上人群流脑免疫状况,2~15岁人群对A+C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方法对成都市2~5、6~9、12~15、20~40岁4个年龄组,每组随机抽取不少于30人,采集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人群及免疫者血清中的A群和C群流脑抗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群抗体GMT及阳性率为1∶5.76、69.05%,C群抗体GMT及阳性率为1∶1.94、25.36%。A+C群流脑多糖疫苗免疫后1个月,A群抗体GMT及阳性率上升为1∶15.10、100.00%,免疫成功率为52.78%,C群抗体GMT及阳性率上升为1∶18.57、97.92%。C群免疫成功率为79.86%。结论成都市健康人群的A群抗体水平高于C群,A+C群流脑多糖疫苗的C群免疫抗体水平增长幅度高于A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脑 免疫 A+C群脑膜炎多糖疫苗
下载PDF
宁波市A群脑膜炎奈瑟菌药物敏感性监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春光 徐景野 +1 位作者 杨元斌 石优章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401-402,共2页
目的了解宁波市A群脑膜炎奈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test法和KB法,对宁波市2004—2005年分离9株A群脑膜炎奈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9株A群脑膜炎奈瑟菌对6种治疗药物青霉... 目的了解宁波市A群脑膜炎奈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test法和KB法,对宁波市2004—2005年分离9株A群脑膜炎奈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9株A群脑膜炎奈瑟菌对6种治疗药物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美洛培南,氯霉素均敏感,6种预防用药阿奇霉素,米诺环素,萘啶酸、环丙沙星,复方SMZ和利福平中,阿奇霉素敏感,88、9%米诺环素敏感,66.7%利福平敏感,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复方SMZ均耐药。结论宁波市2004—2005年分离的流脑菌株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复方SMZ已产生耐药性,在当前防治流脑时应慎重使用。提示应加强脑膜炎奈瑟菌监测,合理选择抗生素,为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A群脑膜炎萘瑟菌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2000-2022年北京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年龄分布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
16
作者 潘静彬 卢莉 +4 位作者 王怡婷 赵丹 董梅 陈萌 索罗丹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 分析北京市2006年将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Group A and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MPSV-AC)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前后北京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及脑膜炎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血清群变迁变化趋势,... 目的 分析北京市2006年将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Group A and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MPSV-AC)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前后北京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及脑膜炎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血清群变迁变化趋势,评价加强免疫接种程序(第1剂3岁、第2剂9岁)疫苗控制疾病效果,为优化疫苗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0-2022年北京市流脑报告病例、2014-2020年国家监测点健康人群Nm带菌率调查数据,分析发病时间趋势、年龄分布特征及Nm血清群变迁情况。结果 将MPSV-AC纳入免疫规划后,发病率由2004年的1.49/10万下降至2007年的0.21/10万,2008-2010年由0.13/10万下降至0.06/10万,2011年以后为0~0.03/10万。MPSV-AC纳入免疫规划前6年高发年龄人群为1、0和15~<20岁年龄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08/10万、2.78/10万和1.66/10万。纳入免疫规划后5年全年龄组发病率显著下降,0、1~<6和6~<10岁年龄组较2000-2005年分别下降41.95%、 87.20%和79.98%, 10~<20、≥20岁年龄组下降幅度较1~<10岁人群略低,为76.10%、74.01%, 2011-2022年各年龄组发病率持续维持在低水平,年均发病率较2000-2005年下降幅度在95%以上。病原监测结果阳性40例,以C群、A群、B群和不可分群为主,分别为12例(30.00%)、11例(27.50%)、6例(15.00%)和6例(15.00%),2011年以来无A群报告,W群占比相对上升。2014-2020年健康人群总带菌率为2.29%(328/14 319),各年带菌率为0.68%~3.32%,维持在较低水平;不可分群、B群和W群分别为256例(78.05%)、 53例(16.16%)和9例(2.74%);2014年之后无C群检出,2015年后无A群检出。结论 北京市MPSV-AC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程序显著降低了<20岁人群全年龄组发病率;优势流行Nm血清群呈现由A群和C群向B群和W群转变趋势,应继续加强流脑监测,必要时考虑是否将MPSV-AC加强剂次调整为含W群成分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球菌 免疫程序 流行病学 血清群 监测
原文传递
2023年贵州省首例Y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调查
17
作者 芮莉萍 刘淳婷 +7 位作者 刘铭 赵玲璐 祝俊 冯磊 刘林 杨成香 潘春柳 雷世光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对贵州省首例Y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进行鉴定。方法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脑脊液以及密切接触者和相关健康人群咽拭子标本,开展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核酸检测或分离培养,鉴定Nm血清群。结果该病... 目的对贵州省首例Y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进行鉴定。方法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脑脊液以及密切接触者和相关健康人群咽拭子标本,开展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核酸检测或分离培养,鉴定Nm血清群。结果该病例9岁,2023年11月28日发病,未接种含Y群成分脑膜炎球菌疫苗,发病前无外出史,Y群Nm核酸检测阳性;在病例的46例家庭和小学师生密切接触者中1例Y群Nm核酸检测阳性,为病例的兄长,其所在中学师生Y群Nm核酸阳性率为20.55%(30/146)。病例所在县其他健康人群Y群Nm核酸阳性率为0.33%(1/305)。病例经住院治疗后康复,其他Y群Nm阳性者预防性服药3 d后均转为阴性。未发生续发病例。结论贵州省首例Y群流脑病例为本地Nm携带者传播所致,及时隔离治疗和预防性服药可遏制Nm传播。建议加强适龄儿童含Y群成分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 Y血清群 调查 处置
原文传递
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携带状况调查
18
作者 肖琳 孙伟 +2 位作者 李娜 杨丽娟 郭邦成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携带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宁夏5个市10个县选择健康人群采集咽拭子样本,检测Nm核酸并鉴定血清群,分析Nm核酸检测阳性率和血清群构成。结果调查对象N...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携带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宁夏5个市10个县选择健康人群采集咽拭子样本,检测Nm核酸并鉴定血清群,分析Nm核酸检测阳性率和血清群构成。结果调查对象Nm核酸检测总阳性率为3.53%(42/1190),其中0-6岁、7-13岁、14-19岁、20-39岁、≥40岁阳性率分别为3.91%、4.42%、5.21%、0.48%、3.70%,5个市阳性率在0.36%-9.72%之间。在42株Nm菌株中,B群、C群、Y群和W135群Nm分别占4.76%(2株)、35.71%(15株)、4.76%(2株)、54.76%(23株)。结论2023年宁夏调查地区健康人群Nm带菌率低,以中学生群体带菌为主,优势Nm血清群为W135群和C群。建议加强适龄人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优化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菌 血清群 携带 健康人群
原文传递
中国B群脑膜炎奈瑟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朱兵清 高婉迎 +2 位作者 徐丽 高源 邵祝军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分析中国B群脑膜炎奈瑟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485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为1968—2016年分离和收集于29个省份的菌株,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脑脊液或血液标本分离菌株100株,健康带菌者鼻咽部分离菌株385株。根据多位点序列分... 目的分析中国B群脑膜炎奈瑟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485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为1968—2016年分离和收集于29个省份的菌株,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脑脊液或血液标本分离菌株100株,健康带菌者鼻咽部分离菌株385株。根据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网站公布的方法,对菌株进行PorA外膜蛋白分型和MLST分型,采用Bionumerics软件分析序列型(ST型),构建最小生成树;针对B群脑膜炎奈瑟菌蛋白疫苗的主要成分FHbp、NadA和NHBA蛋白进行分子型别分布和序列特征分析。结果485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分为270种ST型,其中107种ST型(211株菌)可归入已知的10个克隆群,163种ST型(274株)不能归入任何克隆群;CC4821为主要流行的克隆群(28.7%,139株)。病例分离菌株的主要PorA型为P1.5-2,2-2(10.0%,10株)、P1.5-1,2-2(9.0%,9株)和P1.5-1,10-4(9.0%,株)。421株含有完整的FHbp氨基酸序列,其中变异1型(v1)、2型(v2)和3型(v3)菌株分别占12.8%(54株)、85.0%(358株)和2.2%(9株)。432株完成nadA基因测序,其中10株(2.3%)含有完整的nadA基因。172株完成nhba基因测序,均具有完整的nhba基因序列,其中170株的NHBA氨基酸序列共分为68个型,呈现出多态性特征。结论中国B群脑膜炎奈瑟菌优势克隆群为CC4821;其疫苗相关蛋白多态性较强。中国应该根据本国菌株的特征慎重选择B群流脑疫苗候选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瑟球菌 脑膜炎 血清b 疫苗抗原 H因子结合蛋白
原文传递
北京发现ST4821克隆群B群脑膜炎奈瑟菌 被引量:11
20
作者 董梅 赵剑虹 +3 位作者 王恒伟 曾阳 黄芳 吴疆 《疾病监测》 CAS 2014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对2013年1月北京市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死亡病例标本进行脑膜炎奈瑟菌检测,了解感染病原及分离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患者脑脊液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常规细菌学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脑膜炎奈瑟菌鉴定、实时荧光... 目的对2013年1月北京市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死亡病例标本进行脑膜炎奈瑟菌检测,了解感染病原及分离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患者脑脊液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常规细菌学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脑膜炎奈瑟菌鉴定、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方法检测患者脑脊液和抗凝血中脑膜炎奈瑟菌核酸,同时对鉴定的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外膜蛋白PorA分型和FetA分型,以及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患者脑脊液和抗凝血标本中均检测到脑膜炎奈瑟菌种特异基因ctrA和血清群B特异基因siaD。从患者脑脊液中分离到1株可疑阳性菌,经实验确诊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PorA为P1.20,23-9,FetA为F1-91;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显示基因型为ST10051,属于ST4821序列群。该菌株对复方新诺明为中等耐药,对环丙沙星和四环素耐药,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氯霉素、利福平等药物均敏感。从密切接触者咽拭子中未分离到脑膜炎奈瑟菌。结论该菌株经鉴定为B:P1.20,23-9:F1-91:ST10051(ST4821序列群)。北京地区人群中已经存在高致病性ST4821克隆群B群脑膜炎奈瑟菌,并引发死亡病例,提示应全面掌握本地区脑膜炎奈瑟菌健康人群携带情况及病例菌株分子流行病学资料,为流脑的预防控制提供实验室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群脑膜炎奈瑟菌 ST4821序列群 死亡病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