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hetorical Devices of The Sutra of Hui Neng
1
作者 TIAN Xinto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9年第10期426-431,共6页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ree main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by the The Sutra of Hui Neng in terms of metaphor,pun,and parody.The Sutra of Hui Neng records the zen thoughts rather than the language.I...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ree main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by the The Sutra of Hui Neng in terms of metaphor,pun,and parody.The Sutra of Hui Neng records the zen thoughts rather than the language.In the process of explaining the sutra,Hui Neng applied rhetorical devices in a flexible way to make the disciples fully comprehend the zen thoughts,so that Buddhist sutra can be vividly and fully expressed through langu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utra of HUI neng METAPHOR PUN PARODY
下载PDF
助动词“能”和“可以”用法考辨 被引量:2
2
作者 武荣强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73-75,共3页
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语用以及句法功能等角度对助动词"能"和"可以"的用法进行全面考察,比较二者异同,指出它们各自宾语与语义关系的区别,逻辑平面和话语平面上的"能"、"可以"在语用、... 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语用以及句法功能等角度对助动词"能"和"可以"的用法进行全面考察,比较二者异同,指出它们各自宾语与语义关系的区别,逻辑平面和话语平面上的"能"、"可以"在语用、语义、句法角度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在考察分析的基础上对上述助动词的教学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动词 可以 考辨
下载PDF
主观极性程度量构式“还能再A点吗”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甄珍 丁崇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8,共9页
"还能再A点吗"是现代汉语口语中一个新兴的高频构式,表达说话人对某一主体某一方面的性状特征做出已达到自身心理预期和可接受度极值的主观极量评价。构式中的变项成分A以单双音节贬义形容词为主,是一个典型陈述性构式。多数... "还能再A点吗"是现代汉语口语中一个新兴的高频构式,表达说话人对某一主体某一方面的性状特征做出已达到自身心理预期和可接受度极值的主观极量评价。构式中的变项成分A以单双音节贬义形容词为主,是一个典型陈述性构式。多数构式用例带有强负面评价语义。由一般疑问句用法发展到主观极量构式,中间经历了语用修辞并固化的过程。构式的使用者以年轻群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能再A点吗” 构式语法 主观程度量 负面评价 群体特征
下载PDF
万安方言中的“阿”字疑问句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建锋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71-74,共4页
万安县城话中"阿"字疑问句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问句形式,包括"阿P"、"阿是P"、"阿能P"三种类型。"阿P"问句一般用于未然时体,提问者持中立态度,"阿"字用于提示疑问焦点。&qu... 万安县城话中"阿"字疑问句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问句形式,包括"阿P"、"阿是P"、"阿能P"三种类型。"阿P"问句一般用于未然时体,提问者持中立态度,"阿"字用于提示疑问焦点。"阿是P"问句用于未然或已然时体,提问者有主观预设。"阿能P"问句用于已然时体。"阿"字疑问句和县境内客家话的"格"字疑问句用法一致,表明县城赣方言受到客家话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P"问句 "阿是P"问句 "阿能P"问句 方言接触
下载PDF
情态动词“能”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丽梅 《现代语文》 2018年第8期4-8,共5页
本文在认知语法情境植入理论视野下探讨情态动词"能"的情境植入功能和结构"NP能VP"的语义建构过程。在认知语言学情境植入理论框架下,情态动词"能"充当一种情境植入成分,和"VP"形成的"能V... 本文在认知语法情境植入理论视野下探讨情态动词"能"的情境植入功能和结构"NP能VP"的语义建构过程。在认知语言学情境植入理论框架下,情态动词"能"充当一种情境植入成分,和"VP"形成的"能VP"结构则为被植入情境的结构。"能"在不同语境中分别赋予"NP能VP"结构植入潜在能力、道义力和认识判断力,从而使得"NP能VP"结构的语义凸显为非现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动词 “能” 认知语法 情境植入
下载PDF
《左传》“不能推车而及”考辨
6
作者 吴春生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134-137,共4页
先秦文献中动词"及"的分布表明,"及"均不表受动,故《左传·成公二年》"不能推车而及"之"及"释为"被(韩厥)赶上"不妥;考逢丑父之遭遇,知其不能算是碰上灾祸,故赶上祸患说亦不妥;... 先秦文献中动词"及"的分布表明,"及"均不表受动,故《左传·成公二年》"不能推车而及"之"及"释为"被(韩厥)赶上"不妥;考逢丑父之遭遇,知其不能算是碰上灾祸,故赶上祸患说亦不妥;结合文意,此句"及"当为"不能推车而及华泉"的省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不能推车而及 省略
下载PDF
影响“能”情态意义解读的因素探讨
7
作者 孙月芳 崔靖靖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75-277,286,共4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体标记、谓语动词、主语名词、主语人称代词和句式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能"情态意义的解读。通过分析这些因素,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情态动词可以跨属不同的类别,而且依据语境的不同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态意义。这就... 本文主要讨论了体标记、谓语动词、主语名词、主语人称代词和句式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能"情态意义的解读。通过分析这些因素,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情态动词可以跨属不同的类别,而且依据语境的不同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态意义。这就需要在研究情态动词时注意联系句中其他相关成分,上下文语境,句式等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情态动词及其在句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 认知情态 道义情态 动力情态
下载PDF
多义情态动词“能”的历时演变 被引量:2
8
作者 贾成南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2期121-124,128,共5页
语境、句法、语义等手段可以分化多义“情态”动词的语义。上古时期的情态动词“能”在双重否定和反问句中可以表达道义情态[许可]义,已演化出道义情态义。这一时期的“能”还发展出了动力情态[能力][意愿]义和认识情态[可能]义。情态... 语境、句法、语义等手段可以分化多义“情态”动词的语义。上古时期的情态动词“能”在双重否定和反问句中可以表达道义情态[许可]义,已演化出道义情态义。这一时期的“能”还发展出了动力情态[能力][意愿]义和认识情态[可能]义。情态动词“能”的这些用法一直沿用至现代汉语。通过隐喻和转喻,“能”经历了从“动物>能力/才能>有能力的/能够做某事>意愿/能力>许可/可能”的语义演变过程。类推是“能”语法化的主要机制,而“高频使用”是它语法化的主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动词 多义 历时研究 语义演变路径
下载PDF
杨伯峻《孟子译注》考证一则
9
作者 荣姗姗 王长红 《济宁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4-18,共5页
杨伯峻先生在其著作《孟子译注·告子上》第一章中将"杞柳"翻译成"柜柳",将"柸棬"翻译成"杯盘",将"能"翻译为"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工具书,可以发现杨伯峻先生译... 杨伯峻先生在其著作《孟子译注·告子上》第一章中将"杞柳"翻译成"柜柳",将"柸棬"翻译成"杯盘",将"能"翻译为"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工具书,可以发现杨伯峻先生译文中有两处值得商榷,在于柜柳制成杯盘尚有可疑之处,"能"翻译成"是"也不尽准确,进而可以将原文改译为"您能顺着杞柳的本性制作成杯盘吗,(不能)那么要毁伤杞柳的本性硬把它做成杯盘的样子吗";这便于重新审视孟子在当时语境下反驳告子的原始用意与理路思辨,从而更好地把握孟子对人性与仁义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伯峻 孟子译注 杞柳 柸棬
下载PDF
焦点算子“也”与情态动词的相对语序限制
10
作者 修俊俊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也”与情态词的相对语序,在陈述句与问句中存在前后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也”作为焦点敏感算子对所关联对象有信息量的要求。在陈述句中,情态词所辖命题为确定信息,“也”的辖域包含情态词及其所辖的命题,此时“也”可以... “也”与情态词的相对语序,在陈述句与问句中存在前后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也”作为焦点敏感算子对所关联对象有信息量的要求。在陈述句中,情态词所辖命题为确定信息,“也”的辖域包含情态词及其所辖的命题,此时“也”可以出现于情态词之前;在问句中,以情态词构成的正反问无法提供足量信息,“也”的辖域为情态词之后的确定性信息,此时“也”则只能出现于情态词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也” “能不能” 焦点 情态
下载PDF
从助动词“可”“能”“可能”的形成看词义的演变
11
作者 梁清 《现代语文》 2019年第11期38-43,共6页
作为动词的“可”“能”和“可能”都可表“许可”义,以这三者发展为助动词的过程为例,探讨词义演变的途径和结果。发现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词义演变的过程以及虚化的结果不一定相同;双音节词的词义演变不是单个语素意义演变的简单相加... 作为动词的“可”“能”和“可能”都可表“许可”义,以这三者发展为助动词的过程为例,探讨词义演变的途径和结果。发现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词义演变的过程以及虚化的结果不一定相同;双音节词的词义演变不是单个语素意义演变的简单相加;词义的演变往往是语法化、主观化、隐喻、推理、句法位置、句式、语境等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 “能” “可能” 助动词 词义演变
下载PDF
《论语》札记二则
12
作者 李亚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9-90,共2页
本文对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把“吾斯之未能信”的“信”解释为“信心”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认为“信”是“伸”的假借字 ;考察了历史上对“敏于事而慎于言”的“敏”的解释 ,认为“敏”应该训为“勉” ,是“努力、尽力”的意思。
关键词 《论语》 “吾斯之未能信” 注解 “敏于事而慎于言”
下载PDF
“柔远能迩”解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立勇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0-132,共3页
"柔远能迩"一词不仅见于《尚书·尧典》、《诗·民劳》、《左传·昭公二十年》等传世文献,还出现在金文《大克鼎》和《番生簋》中,刚刚公布的清华简《説命下》也有它。可见此语是先秦古人很常用的成语。历代学者... "柔远能迩"一词不仅见于《尚书·尧典》、《诗·民劳》、《左传·昭公二十年》等传世文献,还出现在金文《大克鼎》和《番生簋》中,刚刚公布的清华简《説命下》也有它。可见此语是先秦古人很常用的成语。历代学者对"柔远能迩"多有解释,其中"柔"训安,"迩"训近,皆是常训,见于《诗》传笺及《书》传,所以解释"柔远能迩"的关键是"能"字应如何理解。目前学者对它的解释多达五种,但都有问题。从研究的结论看,"柔远能迩"应该读作"柔远暱迩",意思是安抚远者,亲昵近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远能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