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ython的古风音乐数据量化分析
1
作者 卢心陶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2-77,共6页
为深度挖掘古风音乐的内在特质与市场潜力,利用Python爬虫技术,结合数据处理、可视化与情感分析等手段,从播放数量、评论、歌词与地区分布等多角度对古风音乐相关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探讨古风音乐的特点、受众群体、喜好与地域分布,并提... 为深度挖掘古风音乐的内在特质与市场潜力,利用Python爬虫技术,结合数据处理、可视化与情感分析等手段,从播放数量、评论、歌词与地区分布等多角度对古风音乐相关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探讨古风音乐的特点、受众群体、喜好与地域分布,并提出相应建议,为促进古风音乐的创作推广与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风音乐 数据分析 PYTHON 情感分析
下载PDF
迷笛音乐节中循环新部落的联结与交往特质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少峰 戴光全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84,共11页
新部落理论由Maffesoli提出,他认为新部落有共享的审美、价值和生活方式。以往新部落研究缺乏对音乐节事中群体性现象的关注,文章使用新部落为理论框架,以迷笛音乐节中的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网络民族志,采取参与式观察与深度... 新部落理论由Maffesoli提出,他认为新部落有共享的审美、价值和生活方式。以往新部落研究缺乏对音乐节事中群体性现象的关注,文章使用新部落为理论框架,以迷笛音乐节中的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网络民族志,采取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法,探讨该音乐节中循环新部落在周期性持续互动中呈现的联结和交往特质。研究发现:乐迷以组织和大旗的形式从线上网络到线下音乐节演变中形成了循环新部落。循环过程中该部落在线上网络中呈现出消费与兴趣的结合,审美与情感的需求;自发性和组织性,隐喻的权力;在线下部落中呈现出非匿名性,声誉和归属感,统一的实用性,认同感。同时,线上线下的循环也带来可重复性,持久的联系等特质。新部落理论为认知节事活动中周期性的群聚现象打开了新视角;而音乐节中循环新部落特征的探索,也丰富了新部落在节事研究中的微观案例和理论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部落 音乐节 联结交往特质 线上线下 质性研究
下载PDF
无形的变化,有限的更新——关于《曲式学》或《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内容的扩展与选择 被引量:11
3
作者 彭志敏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0-86,63,共8页
文章根据传统《曲式学》或《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基本属性、教学目的与任务以及分析选材的一般范围,结合这门课程的内容、性质及其在我国高等音乐院校本科教学实践中所发生的某些变化,特别是参照人们对20世纪新音乐“所持有”和“应... 文章根据传统《曲式学》或《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基本属性、教学目的与任务以及分析选材的一般范围,结合这门课程的内容、性质及其在我国高等音乐院校本科教学实践中所发生的某些变化,特别是参照人们对20世纪新音乐“所持有”和“应持有”的不同态度的分析,指出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在已有的“无形的变化”基础上,在尊重这门课程自身规律的前提下,结合课程自身完善的需要与可能,对20世纪新音乐作品进行“有限的选择”,以此实现课程内容的扩展与更新。为此,文章初步描述了这门课程内容在本科教学实践中已经发生的“无形变化”之情况种种,相应提出对20世纪新音乐作品如何进行“有限选择”、以及如何把所选内容纳入教学的方法或建议种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式 作品分析 新音乐 本科教学改革
下载PDF
什么是音乐学分析:一种研究方法的探求 被引量:48
4
作者 姚亚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4,共7页
从根本上说"音乐学分析"是一种特定的研究方法。文章从目的、特征、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在当代学术思潮中的地位对这种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音乐学分析"既符合于中国的学术研究传统,又同当代学术思潮中的一... 从根本上说"音乐学分析"是一种特定的研究方法。文章从目的、特征、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在当代学术思潮中的地位对这种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音乐学分析"既符合于中国的学术研究传统,又同当代学术思潮中的一些重要倾向吻合,我们应该对此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中国人研究西方音乐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学分析 西方音乐 阐释 新音乐学
下载PDF
中国大陆传统音乐在马来西亚的传播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静怡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60,共8页
中国大陆是马来西亚华人音乐的主要来源地,大陆传去的音乐是马来西亚华人音乐最早和最大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早期传入的闽、粤、潮、琼、客传统音乐文化,还是后来的中国新民乐,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为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发展... 中国大陆是马来西亚华人音乐的主要来源地,大陆传去的音乐是马来西亚华人音乐最早和最大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早期传入的闽、粤、潮、琼、客传统音乐文化,还是后来的中国新民乐,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为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发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人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 新民乐 传播
下载PDF
近代文化嬗变中“新音乐”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2
6
作者 常晓静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5-110,共6页
中国近代史上的新音乐运动 ,起步于依声 (外国曲调 )填词的学堂乐歌 ,发展于五四以后“新国民乐派”的声乐、器乐和歌舞形式 ,而成熟于抗战时期的全民歌咏运动。在此历程中 ,新音乐逐渐找到“乐”的时代脉搏和民族本根 。
关键词 新音乐 唯美主义 救亡歌咏 音乐传播
下载PDF
作为新音乐批评家的萧友梅 被引量:2
7
作者 明言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9-74,共6页
在音乐理论界,人们一般都是把萧友梅先生视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奠基人、新音乐教育家、新音乐作曲家、新音乐活动家,而从没有人把他作为一位新音乐批评家来审视。本文试图以此为切入点,以历史史料为基本依据,对萧先生在新音乐批评方面的建... 在音乐理论界,人们一般都是把萧友梅先生视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奠基人、新音乐教育家、新音乐作曲家、新音乐活动家,而从没有人把他作为一位新音乐批评家来审视。本文试图以此为切入点,以历史史料为基本依据,对萧先生在新音乐批评方面的建树做出初步的梳理与归纳,以利于音乐学界对历史人物的全面评价,也利于史学界对中国现代新音乐批(评历史的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友梅 新音乐批评家 国传统音乐 西方现代音乐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音乐落后说
下载PDF
回归自然与精神的乐土——听刘健教授新作《天门》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涓涓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55,共3页
刘健教授的新作《天门》,仍然保持作曲家本人一贯的“新民族根源音乐”风格,从现代人的视角出发,描绘出一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土,也寓意对精神家园的期待与向往。专辑融合了管弦乐队与电子音响、东方与西方以及传统与现代等诸多领域... 刘健教授的新作《天门》,仍然保持作曲家本人一贯的“新民族根源音乐”风格,从现代人的视角出发,描绘出一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土,也寓意对精神家园的期待与向往。专辑融合了管弦乐队与电子音响、东方与西方以及传统与现代等诸多领域的对置,体现出“后现代主义”观念中信仰多元、打破界限以及融合一切的特征。结构处理类型多样又富有逻辑,音乐简洁而动人。新专辑既反映出作曲家在电子音乐技术观念上的更新,也反映出他的音乐创作思想更加成熟。长期致力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掘保存和对自然及人文双重“环境问题”的关注,折射出刘健作为一位作曲家对于音乐和社会文化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 新民族根源音乐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传统语境下民族音乐发展的契机与抵牾——以云南大理剑川白族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胡晓东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4期72-81,共10页
社会主义新传统语境是指20世纪以来,在中国革命与改革开放历史背景下建构起来的全新国家话语体系。它客观上形塑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义涵与功能,推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化、合法化的演进历程,为其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同时又在遭遇诸多现代... 社会主义新传统语境是指20世纪以来,在中国革命与改革开放历史背景下建构起来的全新国家话语体系。它客观上形塑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义涵与功能,推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化、合法化的演进历程,为其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同时又在遭遇诸多现代文明因素的冲突后呈现出相互抵牾的窘境。通过对云南大理剑川白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田野调查,廓清白族民族音乐及其生境——国家在场之间的深层联系,把握社会主义新传统语境下白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国家属性与内涵,推进白族音乐文化保护与发展。同时,也愈加清晰地呈现国家话语这只"无形之手"深沉而巨大的文化感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新传统 语境 民族音乐 契机 抵牾
下载PDF
论汤显祖唯情文学观的复古倾向——以《牡丹亭》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盛志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51,共9页
以往学界在研究汤显祖的思想时,多认为他的"至情论"核心是"以情抗理","有情人"杜丽娘就是他的代言人。在《牡丹亭》中,生前的杜丽娘固然可以视之为觉醒的青春形象(这些性格因素恰是作者继承素材而来的),... 以往学界在研究汤显祖的思想时,多认为他的"至情论"核心是"以情抗理","有情人"杜丽娘就是他的代言人。在《牡丹亭》中,生前的杜丽娘固然可以视之为觉醒的青春形象(这些性格因素恰是作者继承素材而来的),但她的回生之路却是一步步走向传统,回归礼教。杜丽娘由人而鬼,再由鬼而人,始于情,终于礼,最后重新融入到了现实秩序之中。可以说,杜丽娘的形象内涵虽然有心学挑战传统礼教的激进因素,但更多的体现了作者"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的追求与倡导礼乐教化的苦心,这恰恰体现了他对心学的回拨态度,其复古倾向是非常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情 礼乐 心学 传统 回拨
下载PDF
嵇康《声无哀乐论》的主体意识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光照 倪永强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15,共4页
嵇康《声无哀乐论》不但是音乐的,而且是哲学的,隐含了嵇康对生命哲学中人的主体性的觉醒与价值认同,代表了魏晋士人探索主体性价值的成就。其中所展现的生命意识和主体性认识的新的理论趣味,既奠定了嵇康音乐新解的历史价值,也建构起... 嵇康《声无哀乐论》不但是音乐的,而且是哲学的,隐含了嵇康对生命哲学中人的主体性的觉醒与价值认同,代表了魏晋士人探索主体性价值的成就。其中所展现的生命意识和主体性认识的新的理论趣味,既奠定了嵇康音乐新解的历史价值,也建构起他所主张的个性自由和逍遥的理想"音乐"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 生命意识 主体性 音乐人格 魏晋玄学
下载PDF
中国白鹿洞书院与韩国绍修书院环境营造与园林意匠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任勤红 安得洙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7-122,共6页
书院作为儒家文化的一种载体,在中国和韩国教育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韩国绍修书院模仿中国白鹿洞书院的建筑与规制而建,两者有着较为密切的传承关系。以白鹿洞书院与绍修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建立背景、选址、建筑布局以及园... 书院作为儒家文化的一种载体,在中国和韩国教育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韩国绍修书院模仿中国白鹿洞书院的建筑与规制而建,两者有着较为密切的传承关系。以白鹿洞书院与绍修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建立背景、选址、建筑布局以及园林意匠对两书院的物质构建和精神构建层面比较中韩古代书院园林的"异质"因子。研究表明中韩古代书院都是根据儒家思想的礼乐文化而建造,在选址和建筑布局方面有明显的传承关系,同时又表现出自身的特点,白鹿洞书院的建筑采取轴线式的规整式布局,绍修书院的建筑则采取自然式布局,但2座书院在空间上都体现了以祭祀建筑为尊的儒家伦理精神的美学观。园林意匠的营造方面两书院通过赋予亭、石刻、水池与植物等园林要素深刻寓意,营造出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白鹿洞书院强调"礼宜乐和"的儒家伦理哲学理念;绍修书院蕴含理学思想,将"持敬""格物穷理"逐渐达到与"理"合一的人生目标融入园林景观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白鹿洞书院 绍修书院 礼乐文化 理学
下载PDF
为了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写在《现代音乐作曲技术理论丛书》出版之际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志敏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共7页
本文旨在介绍由童忠良、赵德义、彭志敏主编,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新出的《现代作曲技术理论丛书》,它是文化部主持的“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01BD31)和湖北省教育厅主持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1Z077)结题成果之一,该丛书无论是在整... 本文旨在介绍由童忠良、赵德义、彭志敏主编,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新出的《现代作曲技术理论丛书》,它是文化部主持的“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01BD31)和湖北省教育厅主持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1Z077)结题成果之一,该丛书无论是在整体构想、编撰原则还是对音乐学科的建设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同时强调了对20世纪新音乐的研究、及把新音乐和现代作曲技术理论纳入到专业教学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音乐作曲技术理论丛书》 现代音乐 新音乐 作曲技术理论
下载PDF
温文尔雅舒胸臆——对苏聪的音乐史学研究
14
作者 明言 《音乐探索》 CSSCI 2010年第3期27-31,共5页
该文是对活跃在当今世界乐坛上的新音乐作曲家苏聪进行音乐史学初步研究的文稿。苏聪的新音乐作品总体上具有细腻的旋法、敏锐的情感、文雅的风格,作品在娓娓诉说的同时,又不失洒脱、大度。这或许就是苏聪新音乐创作与传播的"致胜... 该文是对活跃在当今世界乐坛上的新音乐作曲家苏聪进行音乐史学初步研究的文稿。苏聪的新音乐作品总体上具有细腻的旋法、敏锐的情感、文雅的风格,作品在娓娓诉说的同时,又不失洒脱、大度。这或许就是苏聪新音乐创作与传播的"致胜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聪 新音乐创作 音乐史学 研究 作曲家
下载PDF
儒家道统的回归与礼乐思想的承续——唐代儒学兴起及其在表演艺术思想中的承继和发展
15
作者 陈友峰 《文化艺术研究》 2014年第4期53-64,共12页
唐代表演艺术思想的形成,伴随着儒家道统的回归和对儒家礼乐思想的承继。以孔颖达、王通、韩愈和李翱等为主的儒家学说剥离了汉代以来儒家学说与谶纬的关系,否定了董仲舒等汉代儒者"以谶解经"的合法性,使儒家学说重新回到孔... 唐代表演艺术思想的形成,伴随着儒家道统的回归和对儒家礼乐思想的承继。以孔颖达、王通、韩愈和李翱等为主的儒家学说剥离了汉代以来儒家学说与谶纬的关系,否定了董仲舒等汉代儒者"以谶解经"的合法性,使儒家学说重新回到孔孟学说的基本教义上来,实现了汉魏以来儒家学说的初步转型,为宋明道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隋唐时期表演艺术思想在这一社会思想基础和哲学背景上,呈现出向儒家文艺思想的回归,使唐代表演艺术思想不仅重新强调乐的化育功能,突出乐在化育功能中的情感作用,而且从多种角度和多重层面探索了以乐为范畴的诸多表演艺术的哲学根源,初步形成了以音乐、歌舞等表演艺术为核心的艺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思想 儒家道统 礼乐精神 乐舞艺术
下载PDF
明清以降白鹿洞书院与嵩阳书院比较研究
16
作者 陈静 李钰婷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46-50,共5页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传播学术思想的主要载体,有着丰富的空间文化。选取明清以降复建的白鹿洞书院和嵩阳书院为研究对象,从发展脉络、书院选址、空间布局、建筑规制4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剖析书院建筑群空间形成背后的内在逻辑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 书院 选址 空间布局 建筑规制 程朱理学 礼乐文化
下载PDF
论《乐记》对宋代理学家乐论的塑形 被引量:1
17
作者 康勤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7-185,327,共9页
音乐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乐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它对宋代理学家的乐论影响巨大。宋代理学家的主要乐论带有明显照搬《乐记》的痕迹,《乐记》对其具有"塑形"之功。这种影响除表现在基本母题、美学... 音乐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乐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它对宋代理学家的乐论影响巨大。宋代理学家的主要乐论带有明显照搬《乐记》的痕迹,《乐记》对其具有"塑形"之功。这种影响除表现在基本母题、美学范畴、指导思想等方面的一致性之外,在音乐接受心理层面亦有明显的表现。与此同时,宋代理学家乐论又对《乐记》思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归纳和提升,使其经过理学化的定型之后,对宋代以后的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音乐 理学 乐论 塑形
下载PDF
唐君毅论儒家“三祭”的宗教精神与价值
18
作者 董甲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62-66,共5页
儒家三祭指祭祖先、祭圣贤及祭天地。唐君毅认为儒家的三祭可在现实中彻通幽明,打通生死之道。他看到当时恢复儒家的三祭礼可能性小,因此着重阐发了三祭的新宗教精神及宗教价值,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辩驳。从儒家的三祭礼谈其... 儒家三祭指祭祖先、祭圣贤及祭天地。唐君毅认为儒家的三祭可在现实中彻通幽明,打通生死之道。他看到当时恢复儒家的三祭礼可能性小,因此着重阐发了三祭的新宗教精神及宗教价值,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辩驳。从儒家的三祭礼谈其宗教精神,这实际上涉及儒家的宗教性。唐君毅认为儒家的确有宗教性质与功能,因此在今日中国文化发展中,不能只有儒家哲学,还应当有儒教。而要发展儒教,不仅需做思想上的工作,还要重建新的礼乐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新儒家 儒教 三祭礼 宗教精神 礼乐文化
下载PDF
浅议传统民乐与新民乐的可融合性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金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6年第4期37-41,共5页
本文围绕新民乐应以怎样的方式继承保护与弘扬经历了历史积淀与融合而传承下来的传统民乐,试图探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之路,认为传统民乐与新民乐不是相互取代,而是彼此相依共存的关系。
关键词 传统民乐 新民乐 融合性
下载PDF
论新里曼分析法在音乐分析中的实践意义——以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一乐章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天然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107,166,共14页
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许多热衷于发展新里曼分析理论的学者不断搭建、完善了这一理论体系。但是,在目前的新里曼研究中,音乐例证多用于理论体系建构,而鲜见使用该理论分析一整首作品的成果。文章尝试运用该理论方法,完整分析勃拉姆斯《... 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许多热衷于发展新里曼分析理论的学者不断搭建、完善了这一理论体系。但是,在目前的新里曼研究中,音乐例证多用于理论体系建构,而鲜见使用该理论分析一整首作品的成果。文章尝试运用该理论方法,完整分析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一乐章,将这一成果从理论返回实践,讨论和解决在研究整首作品时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过程,寻找认识音乐的新视角,促进对新里曼在音乐分析中所起功能作用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拉姆斯 新里曼 和声 音乐几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