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mmature Revolt of Henry Fielding toward Neo-Classicism
1
作者 李倩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3期178-180,共3页
Henry Fielding,incontrovertibly praised as " the father of English novels,deserves another recognition,much more significantly,the first theorist on the obit of English novel with the theory of " comic epic ... Henry Fielding,incontrovertibly praised as " the father of English novels,deserves another recognition,much more significantly,the first theorist on the obit of English novel with the theory of " comic epic poem in prose" as an attempt to revolt against new-classicism.This attempt,despite its revolutionary and bold flavor,is immature and incomplete,which is bound to be attributed to the general context of neo-classicism against which Fielding vigorously averted but inevitably lea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classicism COMIC epic poem PROSE Tom Jones
下载PDF
理学与经学相交融:晚明思想的新动向——以黄道周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蔡杰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9-48,共10页
晚明时期的思想家,普遍对阳明后学展开批判与反思,由此出现了理学与经学相交融的思想新动向。黄道周即是这一学术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治学特点就是理学与经学思想相交融,主张以六经治世的同时,又不舍弃以理学治心的传统。从黄... 晚明时期的思想家,普遍对阳明后学展开批判与反思,由此出现了理学与经学相交融的思想新动向。黄道周即是这一学术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治学特点就是理学与经学思想相交融,主张以六经治世的同时,又不舍弃以理学治心的传统。从黄道周的学术生平来看,理学类的问业著述与经学类的著述是交迭出现的,说明在其一生治学中,对理学与经学始终是兼顾的。即便是在《榕坛问业》这样一部以理学为主的问答录中,也常常涉及经学内容。从工夫论角度看,黄道周理学与经学思想的交融体现为一种回环互补与融合统一的模式,他认为工夫不是节节往上、一劳永逸的,而是前后兼顾、回环往复的整体形态,换言之,治世与治心是并举的,都是本体上的工夫事业,并由“敬”贯穿始终,使治世与治心融为一体、相互成就,由此保证至善的状态长久维持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周 理学 经学 治世 治心 交融
下载PDF
书院讲学与晚明理学传播——以“东林书院网络”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黄漫远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5-109,共5页
晚明是理学传播较活跃的时期,书院是理学传播的重要场域之一。晚明书院学人秉承修正儒脉的立说宗旨,思考理学传播中淑世精神的传递,通过讲会、结社等方式在书院或书院之外弘扬己说,构建传播网络,形成了以东林书院为代表的多个波及全国... 晚明是理学传播较活跃的时期,书院是理学传播的重要场域之一。晚明书院学人秉承修正儒脉的立说宗旨,思考理学传播中淑世精神的传递,通过讲会、结社等方式在书院或书院之外弘扬己说,构建传播网络,形成了以东林书院为代表的多个波及全国、影响社会深层结构的学派群体,对晚明清初学统构建和学术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书院 理学传播 东林书院
下载PDF
孔氏家学及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下)
4
作者 冀玉珍 霍俊国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5-20,共6页
作为孔子之道的鲜明标志,孔氏家学对儒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首先,孔氏家学对儒学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自孔子时代至北宋初年,孔子之学始终是儒学的基石,孔安国、孔颖达等后代学者更是承袭孔子之道,致力于阐释其学说,为儒学发展提供了... 作为孔子之道的鲜明标志,孔氏家学对儒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首先,孔氏家学对儒学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自孔子时代至北宋初年,孔子之学始终是儒学的基石,孔安国、孔颖达等后代学者更是承袭孔子之道,致力于阐释其学说,为儒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其次,孔氏家学中的经史子集著作及其人文思想,为儒学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丰富了儒学的内涵。最后,孔氏家学在南北朝、唐宋及其之后的不同历史时期均恪守传统,修正异数,确保儒学不偏离孔子之道的轨道。清代经学的复兴,正是得益于孔氏家学数百年的坚持与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氏家学 儒学 经学 理学
下载PDF
论“五经”在朱子理学建构中的地位
5
作者 毛朝晖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7-126,共10页
“四书”在朱子理学的建构中居于核心地位。有的学者认为通过朱子的努力,“四书”在后世凌驾于“五经”之上。这样一来,“四书”与“五经”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仿佛出现了截然的翻转。然而,这并不是朱子的初衷,也不符合朱子学的实际情况... “四书”在朱子理学的建构中居于核心地位。有的学者认为通过朱子的努力,“四书”在后世凌驾于“五经”之上。这样一来,“四书”与“五经”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仿佛出现了截然的翻转。然而,这并不是朱子的初衷,也不符合朱子学的实际情况。当代朱子学研究有必要对作为理学的朱子学和作为经学的朱子学进行区分。就作为经学的朱子学而言,朱子主要通过“五经”诠释回应了其他学派的挑战并完成了对汉唐经学与北宋理学的融合;就作为理学的朱子学而言,《易经》构成其重要的经学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单纯建立在“四书”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经” “四书” 朱子 理学 经学
下载PDF
“侯外庐学派”的经学研究
6
作者 唐陈鹏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2,共10页
近八十年来,“侯外庐学派”的经学研究经历了批判总结、积极探索与全面发展三个阶段,并在长期的耕耘中产生了《中国经学思想史》《中国经学史》等在当代经学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力作。“侯外庐学派”经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主要... 近八十年来,“侯外庐学派”的经学研究经历了批判总结、积极探索与全面发展三个阶段,并在长期的耕耘中产生了《中国经学思想史》《中国经学史》等在当代经学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力作。“侯外庐学派”经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第一,思想史研究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横通”与“纵通”并重;第二,讲求“实事求是”、重视考证辨伪;第三,追求“独立自得”、注重阐微决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学派 经学 价值观 方法论 新经学
下载PDF
理学与史学之间:宋代义理史学的生成逻辑与内在结构
7
作者 刘依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1,共14页
宋代理学家基于“体用一源”“理事体用”的理学观念,创成了义理史学,明确了“经经史纬,故分体用;经史不离,是为一源”的经史关系,彰显出“由体贯用,以理统事,义理为先,不废史传”的内在精神。按照理学“即天视人”和“即人视天”两种... 宋代理学家基于“体用一源”“理事体用”的理学观念,创成了义理史学,明确了“经经史纬,故分体用;经史不离,是为一源”的经史关系,彰显出“由体贯用,以理统事,义理为先,不废史传”的内在精神。按照理学“即天视人”和“即人视天”两种理论模式,义理史学形成了两种著作类型。一种是以胡宏《皇王大纪》为代表的叙述型史学,运用理学中的宇宙发生论和天道运行论,采取“化经为史”的方式,建构出整体性的上古三代史。另一种是以胡寅《读史管见》为代表的评骘型史学,依据理学中的心性工夫论和政治社会论,采取“以经断史”的方式,对战国以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合理性作出评价。湖湘学派的主要学术贡献之一,就是推动宋代义理史学真正发展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史学 义理史学 经史关系 湖湘学派
下载PDF
当代诗歌批评中的“古典性”与“现代性”之辨
8
作者 杨雅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0-76,116,共8页
关于汉语新诗之“古典性”与“现代性”问题的讨论,自新文学初期就已开始。“古典”即意味落后,“古典性”与“现代性”相对立等论调,随着新诗获得普遍认可后便逐渐销声匿迹。但对这两个命题的讨论,却一直延续到当代诗歌批评中,并逐渐... 关于汉语新诗之“古典性”与“现代性”问题的讨论,自新文学初期就已开始。“古典”即意味落后,“古典性”与“现代性”相对立等论调,随着新诗获得普遍认可后便逐渐销声匿迹。但对这两个命题的讨论,却一直延续到当代诗歌批评中,并逐渐成为较核心的诗学问题。虽然诗论者们对“古典性”与“现代性”的定义及延展各个不同,但也往往会将其并举,认为两者原是摆脱“平庸”的不同法门,而很少会在两者间建立严格对立的关系。自1980年代末以来,批评界秉承着推动诗歌创作发展的宗旨,热衷于讨论在古典诗词中发掘现代性以及在现代诗中激活、重续与转化古典资源的可能性,据此提出了“新古典主义”“古典现代性”等力图熔铸古今、打通中西的诗学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歌批评 古典性 现代性 新古典主义 古典现代性
下载PDF
经学即理学:顾炎武对宋明理学的批判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可真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5-96,共22页
顾炎武对理学的批判,主要是对明代及清初之“伪理学”即阳明心学及其末流的批判,其主要论点是心学为经学之害、心学清谈误国、心学“不自知堕于禅学”和“外仁、外礼、外事以言心”。这些批判也附带着一些对于程朱之学的负面评价,不过... 顾炎武对理学的批判,主要是对明代及清初之“伪理学”即阳明心学及其末流的批判,其主要论点是心学为经学之害、心学清谈误国、心学“不自知堕于禅学”和“外仁、外礼、外事以言心”。这些批判也附带着一些对于程朱之学的负面评价,不过这些负面评价,主要是认为《二程语录》《朱子语类》之类的语录在客观上给脱离经典而空言性与天道的心学之兴盛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同时也认为程、朱的某些言论有涉禅之嫌和导向心学之可能,这反映出顾炎武的儒学发展思路不同于宋明理学家融合儒、释、道的儒学发展思路,而是主张在保持儒家文化的纯正性前提下来发展儒学和体现儒学的经世实用之功效,但在总体上顾炎武充分肯定了程朱理学“据经论理”的经学本性,并否认宋代理学与明代心学之间有必然联系。然而,在以“仁”为核心价值的儒家文化价值观上,顾炎武通过对儒家“性善”理念的重新诠释,又表达了其不同于以程、朱、陆、王为代表的理学家主张“存仁灭私”“存义灭利”的价值观:以“仁爱寓于私情”的观点为主要标识、反映明清之际时代要求的新仁学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经学 理学
下载PDF
Neo-realistic Features in Snow Child
10
作者 夏静林 《海外英语》 2013年第3X期214-215,共2页
This essay illustrates neo-realistic features in Snow Child.This short story inherits and develops"the typical character in the typical environment"and the traditional linear time order in realistic works.At... This essay illustrates neo-realistic features in Snow Child.This short story inherits and develops"the typical character in the typical environment"and the traditional linear time order in realistic works.At the same time,it has some changes and transcendent.It uses real brands,events and goods in reality to create a-true to-life picture of the contemporary world.It explores deeper in character's psychology and creates a circular narration with three flashba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realism INHERITANCE transcendent CHAOS contemp
下载PDF
新古典“结构-功能”论:从冰雪文化遗产到冰雪产业的转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继焦 侯晓晨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90-101,共12页
基于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的理论视角和“资源-文化-产业”的研究线索,以哈尔滨冰雪产业为例,分析冰雪作为资源、文化、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功能”变化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转化方式,呈现出从冰雪“冷资源”到经济“热产... 基于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的理论视角和“资源-文化-产业”的研究线索,以哈尔滨冰雪产业为例,分析冰雪作为资源、文化、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功能”变化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转化方式,呈现出从冰雪“冷资源”到经济“热产业”这一动态过程。自然状态下的冰雪是寒冷地区的居民取用最便利的资源,在早期冰雪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冰雪文化得以产生;冰雪文化遗产属于结构性遗产,具有配置资源的“结构-功能”;冰雪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不仅能够促进冰雪产业的转型,而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推动哈尔滨当地形成以冰雪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内源性竞争优势,既有利于冰雪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也有利于冰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古典“结构-功能”论 冰雪资源 冰雪文化 冰雪文化遗产 冰雪产业
下载PDF
平屋顶VS薄壳屋顶——20世纪初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的两条路径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之反思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亦师 《世界建筑》 2023年第6期4-10,共7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出现、成熟及其应用是19世纪以来现代建筑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20世纪以后,从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出两种基本的屋顶形式——平屋顶和薄壳屋顶。当前建筑史著述常聚焦于前者,对薄壳屋顶的缘起、发展以及二者的关联关注不...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出现、成熟及其应用是19世纪以来现代建筑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20世纪以后,从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出两种基本的屋顶形式——平屋顶和薄壳屋顶。当前建筑史著述常聚焦于前者,对薄壳屋顶的缘起、发展以及二者的关联关注不多。本文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历程分为20世纪之前由法国推动、模仿新古典主义的初始期,和20世纪后尤其是德意志制造联盟成立后由德国建筑师领导的成熟期,后一时期的突出标志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与工业化过程相结合、包豪斯学派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现代主义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以及钢筋混凝土薄壳体系的创立及完善。1920年代以降,随着平屋顶崛起为现代主义建筑的象征之一以及薄壳结构体系逐渐成熟,现代主义运动也发展壮大,形成世界性影响。本文梳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这两条发展路径及其相互关联,并在此视角下反思现代主义的若干核心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 新古典主义 现代主义 平屋顶 薄壳屋顶 德国学派
下载PDF
真德秀读书思想及其对当代经典阅读的启示
13
作者 朱原谅 《图书馆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5,共10页
真德秀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理学家,对理学的传承和复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长期的读书、写作、授徒的过程中,真德秀坚守理学,并形成了自己的读书思想。通过对《西山读书记》《文章正宗》《大学衍义》等真德秀的传世之作进行研究,发... 真德秀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理学家,对理学的传承和复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长期的读书、写作、授徒的过程中,真德秀坚守理学,并形成了自己的读书思想。通过对《西山读书记》《文章正宗》《大学衍义》等真德秀的传世之作进行研究,发现他在读书次序、读书方法和读书内容等方面,传承了“北宋四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以及朱熹的阅读思想,并创新了一种牢固的读书体系。这种读书体系对于解决目前经典阅读的诸多困境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德秀 理学 读书思想 经典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治哲学的产生和历史演进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畅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20,共20页
中国政治哲学经过长达6000年以上的悠久孕育过程,到春秋时期由老子和孔子分别创立,此后的演进历史大致经历了理论化、经学化、理学化、现代化四个阶段。中国政治哲学理论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各具个性的政治哲学体系,但它们都深切关注时代问... 中国政治哲学经过长达6000年以上的悠久孕育过程,到春秋时期由老子和孔子分别创立,此后的演进历史大致经历了理论化、经学化、理学化、现代化四个阶段。中国政治哲学理论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各具个性的政治哲学体系,但它们都深切关注时代问题,积极擘画替代现实社会的理想社会,苦苦寻求济世救民的政治良方,深入探讨理想社会方案的本体论根基。中国政治哲学经学化是中国政治哲学从多元走向一元的政治化、官方化、意识形态化的过程,导致了政治文化专制主义、政治哲学停滞不前、政治哲学思维教条主义化等消极后果。中国政治哲学理学化是宋儒为振兴传统儒家政治哲学作出的最后努力,但它不可能克服先秦儒家尤其是汉儒的局限,更不可能改变皇权专制政治,相反把汉儒所确立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伦理纲常推向了极端。中国政治哲学现代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这是一种本质上不同于西方现代政治哲学的中国特色现代政治哲学,其理论基础不是社会契约论,而是唯物史观,其终极追求不是理性王国,而是共产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哲学 道德论 经学化 理学化 唯物史观
下载PDF
韩尚义电影美术风格中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之融合
15
作者 崔岑 吴春彦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3-118,共6页
电影作为植根于真实生活的艺术形式,在创作、欣赏及品鉴的全过程中不可或缺地会对现实主义展开探讨。而电影美术对真实生活场景的提炼表现,则要求设计师经由美学思想指导具体布景,继而召唤浪漫主义情怀。韩尚义的电影美术风格便是将现... 电影作为植根于真实生活的艺术形式,在创作、欣赏及品鉴的全过程中不可或缺地会对现实主义展开探讨。而电影美术对真实生活场景的提炼表现,则要求设计师经由美学思想指导具体布景,继而召唤浪漫主义情怀。韩尚义的电影美术风格便是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合一表达,其在人物造型设计中主张观物取象的现实主义表达,在布景造型设计中倡导象外之境的意蕴找寻,在总体造型构想中强调缘境尽情的情愫体现,在声画造型融合中提倡超情感韵的浪漫主义召唤,以此敦促中国电影美术与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相映照,完成电影布景的同时,实现电影创作的民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美术设计 韩尚义 中国古典美学 现实主义
下载PDF
沈阳万福麟公馆的建筑特征研究
16
作者 冯恺悦 吕海平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6期27-30,共4页
万福麟公馆是一座极为特殊的公馆建筑,它是沈阳近代奉系军阀公馆建筑中唯一一个抛弃了传统砖木混合结构和洋风建筑风格的公馆建筑。万公馆采用近代建筑技术如钢筋混凝土结构,且使用了二十世纪前半叶在沈阳极少采用的新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万福麟公馆是一座极为特殊的公馆建筑,它是沈阳近代奉系军阀公馆建筑中唯一一个抛弃了传统砖木混合结构和洋风建筑风格的公馆建筑。万公馆采用近代建筑技术如钢筋混凝土结构,且使用了二十世纪前半叶在沈阳极少采用的新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和局部新艺术运动风格。本文通过对万公馆的选址、功能分区、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和防寒保暖措施等诸方面研究,揭示万公馆的建筑特征。在日本铁路附属地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本文补充了沈阳人自主近代建筑发展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福麟公馆 新法国古典主义 新艺术运动 诺曼式桁架
下载PDF
1940年代后李健吾文学批评中“经典”标准的历史嬗变
17
作者 麻治金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7-52,共6页
20世纪30年代李健吾试图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标准建立在他对福楼拜艺术的理解之上,但随着民族战争的爆发以及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发展,这个“经典”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即如何从“接近民众”的认知角度去理解艺术作品的“经典”性,成... 20世纪30年代李健吾试图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标准建立在他对福楼拜艺术的理解之上,但随着民族战争的爆发以及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发展,这个“经典”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即如何从“接近民众”的认知角度去理解艺术作品的“经典”性,成为了李健吾文学批评的新课题。在对莫里哀戏剧的批评中,李健吾更强调莫里哀的道德意识,即对“广大芸芸众生”的爱。在接受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意识形态后,李健吾对莫里哀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赋予了其现实主义艺术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标准 “接近民众” 莫里哀 现实主义
下载PDF
宋明理学对孔子背盟的诠释
18
作者 只辉 陆畅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24-27,共4页
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哲人们对“经权之辩”有过深刻的批判性思考,直至宋明时期的理学家和心学家对此问题仍然有着激烈的讨论。通过“孔子背盟”这一历史事件可以看出,宋明理学家们对于经权关系的深刻把握,以及对于后世社会产生的深远... 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哲人们对“经权之辩”有过深刻的批判性思考,直至宋明时期的理学家和心学家对此问题仍然有着激烈的讨论。通过“孔子背盟”这一历史事件可以看出,宋明理学家们对于经权关系的深刻把握,以及对于后世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孔子背盟
下载PDF
《郑风·将仲子》古代解释史流变及其原因
19
作者 王子怡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3期13-17,共5页
自《诗序》到当代,《诗经·郑风·将仲子》在学术界的主流解释经历了巨大的变迁:由“美刺”的“谏书”,到“为戒”的“淫诗”,再到纯粹的爱情诗。它经历了由经学化过渡到理学化、最后回归文学化的漫长过程,是《诗经》爱情诗研... 自《诗序》到当代,《诗经·郑风·将仲子》在学术界的主流解释经历了巨大的变迁:由“美刺”的“谏书”,到“为戒”的“淫诗”,再到纯粹的爱情诗。它经历了由经学化过渡到理学化、最后回归文学化的漫长过程,是《诗经》爱情诗研究、《诗经》研究乃至中国学术思想史的一个缩影,极具代表性。该文围绕《将仲子》原文,重点梳理郑玄、孔颖达、朱熹、崔述、方玉润等古代学者对《将仲子》的解读,厘清其在各时代的变化和差异。在此基础上,该文分析了这种变化和差异反映出的政治背景、社会环境、主流价值观、“《诗》学”研究、文学审美与文学批评的演变。最后,该文得出结论,影响《将仲子》解读的因素有很多:政治需求与主流意识形态是最关键的因素;其次是《诗经》本身“经”的特殊性质;部分学者的创新和突破也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将仲子》 经学 理学 “淫诗”说 意识形态
下载PDF
熊十力礼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
作者 张珺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2期16-20,共5页
礼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熊十力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礼的阐发大多散见于对六经的论述之间。熊十力礼学思想融会儒佛、会通中西,在继承儒家以性情为礼之本源的基础上,强调“因时而变”... 礼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熊十力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礼的阐发大多散见于对六经的论述之间。熊十力礼学思想融会儒佛、会通中西,在继承儒家以性情为礼之本源的基础上,强调“因时而变”且“尽性中和”,指导了“礼”在个人与社会两方面的具体实践,以完成在个人与社会两个层次上的目标实现。熊十力礼学思想继承传统礼学并加以现代诠释,启示我们当下需要在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的基础上实现传统礼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要立足于传统礼学重拾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新儒家 性情 礼学 六经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