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1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f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y employed by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Zhanjiang City: A comparison of students from urban and rural areas
1
作者 袁卓喜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5期21-25,29,共6页
After a review of learning strategy research in China and abroad, this paper made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differences in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 reported by urban and rural students from four middle schools in Zhan... After a review of learning strategy research in China and abroad, this paper made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differences in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 reported by urban and rural students from four middle schools in Zhanjiang city. The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urban students employ cognitive and social strategies more frequently than rural students; urban students reported a wider range of strategies compared with their rural peers; urban students of intermediate achievements employ more social strategies than their rural peers, while rural students use affective strategy significantly more often; urban and rural students reported different patterns of gender diffe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 urban and rural difference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下载PDF
Report on Childhood Obesity in China (4) Prevalence and Trend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ese Urban School-ag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1985-2000 被引量:28
2
作者 CHENG-YE JI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10,共10页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nationwide prevalence of childhood overweight/obesity, and their group variations and trends over the past 20 years in the Chinese urban population. Methods Data sets of boys and girls at the...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nationwide prevalence of childhood overweight/obesity, and their group variations and trends over the past 20 years in the Chinese urban population. Methods Data sets of boys and girls at the age of 7-18 years collected from the series of Chinese national surveillance on students' constitution and health (CNSSCH) between 1985 and 2000 were divided into five socio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groups, while BMI classification reference proposed by Working Group on Obesity in China (WGOC) was used as screening reference to calculate the prevalence and trends of overweight/obesity in these groups. Results In 2000,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overweight in boys aged 7-18 years was 11.3% and 6.5% in Beijing, 13.2% and 4.9% in Shanghai, 9.9% and 4.5% in coastal big cities, and 5.8% and 2.0% in coastal medium/small-sized cities, respectively, while the prevalence of of obesity and overweight in girls of the same age group was 8.2% and 3.7% in Beijing, 7.3% and 2.6% in Shanghai, 5.9% and 2.8% in coastal big cities, and 4.8% and 1.7% in coastal medium/small-sized cities, respectively.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was low in most of the inland cities at an early stage of epidemic overweight. The epidemic manifested a gradient distribution in groups, 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status (SES) of the study population. However, a dramatic and steady increasing trend was witnessed among all sex-age subgroups in the five urban groups, and such a trend was stronger in boys than in girls, and much stronger in children than in adolescents. Conclusion Although China is at an early stage of epidemic obesity by and large,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in her urban population, particularly in coastal big cities has reached the average level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increasing trend has been rapid since early 1990s, and the increments in obesity and overweight are exceptionally high. The prospect of epidemic obesity in China is in no way optimistic. Therefore, preventive program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balance between caloric intake and energy expenditure, and interventions aimed at changing children's life sty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SITY OVERWEIGHT PREVALENCE Epidemic changes Chinese urban areas school-ag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下载PDF
Study on the stress level and coping channels of Chinese urban and rural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on-campus after their return to school during the post-COVID-19 pandemic period
3
作者 Ming-Yuan Wu Xin-Yi Qin +4 位作者 Xiao-Min Luo Ye-Huan Yang Shu-Lan Wu Jing Ma Rui-Min Zheng 《Psychosomatic Medicine Research》 2022年第3期18-23,共6页
Objective:The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perceived stress 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the urban and rural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hina and their channels of coping with the stress,when the... Objective:The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perceived stress 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the urban and rural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hina and their channels of coping with the stress,when they shifted from home-based online learning to on-campus learning after their return to school during the post-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pandemic period.Methods:From January to March 2021,the 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SSCPs-14)and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for the online survey among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six secondary schools(three from cities and three from counties)in three provinces of China(Shandong,Shanghai and Sichuan)who were selected by convenient sampling.Descriptive analysis,t-test,χ^(2)test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Results:A total of 1,462 respond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of which 41.66%were urban students and 58.34%were rural ones.Their overall average score of CPSS-14 was 21.69±7.65.The respondents reported the follow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erceived stress,including"Change of their learning and sleep schedule(OR=1.426,95%CI:1.056~1.927,P=0.021),"Communication with their family members(OR=2.820,95%CI:1.971~4.034,P<0.001)and"The family’s financial status"(OR=1.675,95%CI:1.181~2.376,P=0.004).Their coping strategies when facing with the stress were ranked from high to low frequency as follows:"Talk to friends(34.63%)","Talk to parents(26.88%)","Seek help from teachers(14.53%)","Deal with it on my own(13.21%)","Seek help from a psychological counsellor(7.95%),"Others(1.42%)"and"Ignore the problem(1.39%)".Rural students with three and more than three coping channels(44%)were more than urban students(36%),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χ^(2)=10.878,P=0.012).A higher proportion of respondents(49.4%)with fewer coping channels reported high level of perceived stress,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multiple coping channels(33.4%).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55.956,P<0.001).Conclusion: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faced with the stress brought about by the shift from the on-line learning to on-campus learning after their return to school during the post-COVID-19 pandemic period.The change of their learning and sleeping schedule,communication with family and their family’s financial status we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stress after their return to school.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more coping channels had lower level of stress.Therefore,it is suggested that stress relief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mote the mental health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post-COVID-19 pandemic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urban and rural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tress Psychology
下载PDF
The Use of Sandplay Therapy in Urban Elementary Schools as a Crisis Response to the World Trade Center Attacks
4
作者 Christine J. Yeh Sara M. Asian Violeta E. Mendoza Mio Tsukamoto 《Psychology Research》 2015年第7期413-427,共15页
关键词 世界贸易中心 游戏 沙盘 小学 治疗 城市 测试数据 世贸中心
下载PDF
如何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丹 范先佐 郭清扬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2,共10页
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优化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更是确保乡村儿童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但现实中,小规模学校布局仍存在诸多问题:布局分散程度高;决策中缺少科学的程序和技术;布局规划中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弱势学生... 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优化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更是确保乡村儿童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但现实中,小规模学校布局仍存在诸多问题:布局分散程度高;决策中缺少科学的程序和技术;布局规划中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弱势学生入学机会不均等;校际空间隔离,跨校资源共享难以稳定持续等。因此,应进一步明确小规模学校布局优化的逻辑理路:以教育规划理论引领布局优化的教育功能发挥;以“公平、效率、质量”框架重构布局规划目标;以“集中+分散”布局结构为乡村振兴奠定教育服务基础;以“入学可达性提升”促进乡村儿童入学机会均等;以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同时,围绕“空间可达、服务范围、学校规模、校际发展优质均衡程度、能否促进学校传承乡土文化”等维度因地制宜设置学校布局标准,并提供支持性策略,主要包括:综合区位因素,构建小规模学校布局与乡村振兴规划融合系统;以参与式GIS技术为基础,优化学校布局规划程序;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妥善处理好布局规划中的伴生问题;共享教育资源,促进小规模学校与县镇学校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教育一体化 乡村小规模学校 布局优化 优质均衡
下载PDF
我国城市中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生成与维持机制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邓林园 唐逸文 +1 位作者 王婧怡 李蓓蕾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73,共15页
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策略分析了20位城市中小学生家长的访谈资料,构建了我国城市中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生成与维持的机制模型。研究表明教育焦虑的产生是一个动态过程,影响我国城市中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的因素包括认知因素(期望评估与... 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策略分析了20位城市中小学生家长的访谈资料,构建了我国城市中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生成与维持的机制模型。研究表明教育焦虑的产生是一个动态过程,影响我国城市中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的因素包括认知因素(期望评估与教育效能感)、环境因素(教育体制、社会环境、同辈影响、学校环境、家庭氛围)、历时因素(个人经历与社会变迁)与行为反馈因素(积极反馈与消极反馈)。其中认知、环境与行为反馈因素对家长教育焦虑有直接影响,环境、历时与行为反馈因素会通过影响家长个体的认知因素影响其焦虑程度,而认知因素又调节了环境和行为反馈因素对教育焦虑的影响。因此,建议从改变家长认知、创设良好教育氛围和制度环境等方面缓解家长过高的教育焦虑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小学生 家长教育焦虑 生成与维持机制 质性研究
下载PDF
我国城乡高中一、二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状况的调查研究
7
作者 景涛 戴永梅 +8 位作者 罗健英 曹彦俊 罗维 彭驰 季烨林凡 张翠军 黄玉 郑清 沈鹤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43-2252,共10页
背景目前有关高中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研究以各省、市内局部地区较为多见,多中心大样本量的全域研究甚少。各类学校在普遍开展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时,势必延长了高中生本已较长的静坐时间。这种趋势是否对高中生的体质健康产生一定的... 背景目前有关高中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研究以各省、市内局部地区较为多见,多中心大样本量的全域研究甚少。各类学校在普遍开展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时,势必延长了高中生本已较长的静坐时间。这种趋势是否对高中生的体质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亟待开展全域范围的调查研究。目的调查并分析我国七大地区城乡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探索出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均衡提升的赋能路径。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1—3月在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七大地区(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北、西南、东北)高中学校按照市区县与乡镇村进行分层抽样,然后随机整群分别选取市区县高中学校和乡镇村高中学校各1所,共62所学校42523名在读的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研,同时收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数据(BMI反映身体发育水平,肺活量反映身体功能,坐位体前屈反映躯体柔韧度,引体向上、50 m跑、立定跳远反映上下肢爆发力量水平,1 min仰卧起坐反映躯体核心力量水平,800 m跑、1000 m跑反映心肺耐力水平),并运用非参数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42523名高中生的中位年龄为16.0(16.0,17.0)岁;男生20074名(47.2%)、女生22449名(52.8%),市县区21725名(51.1%)、镇乡村20798名(48.9%)。七大地区高中生性别、城乡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大地区高中男生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前三的地区如下:身高(华北>东北>华中)、体质量(东北>华北>华中)、BMI(华中>东北>华北)、肺活量(东北>华中>华南)、50 m跑(华南>华中>华东)、立定跳远(华南>华北>西北)、坐位体前屈(华南>西南>华中)、引体向上(华南>西南>西北)、1000 m跑(华南>华中>西南)。市县区高中男生的肺活量成绩高于镇乡村,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1000 m跑成绩低于镇乡村(P<0.001)。七大地区高中女生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前三的地区如下:身高(华北>东北>西北)、体质量(东北>华北>西北)、BMI(东北>华北>西北)、肺活量(东北>华南>华中)、50 m跑(华南>华中>华东)、立定跳远(华南>华北>华中)、坐位体前屈(东北>华中>华南)、1 min仰卧起坐(华北>华中>华东=西南)、800 m跑(东北>华中>华南)。市县区高中女生的身高、体质量、BMI成绩高于镇乡村,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 min仰卧起坐、800 m跑成绩低于镇乡村(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引体向上成绩与BMI、1000 m跑成绩呈负相关,与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成绩呈正相关(P<0.05),坐位体前屈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1000 m跑次之;1000 m跑成绩与BMI、肺活量、引体向上成绩呈负相关,与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成绩呈正相关(P<0.05),引体向上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坐位体前屈次之。女生1 min仰卧起坐成绩与BMI、肺活量、立定跳远、800 m跑成绩呈正相关,与50 m跑、坐位体前屈成绩呈负相关(P<0.05),BMI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坐位体前屈次之;800 m跑成绩与BMI、50 m跑、坐位体前屈成绩呈负相关,与立定跳远、1 min仰卧起坐成绩呈正相关(P<0.05),坐位体前屈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BMI次之。结论我国市县区高中一、二年级男生的身体发育水平与镇乡村相当,但市县区高中一、二年级女生的身体发育水平高于镇乡村女生。市县区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上下肢爆发力量、躯体核心力量、心肺耐力水平均显著低于镇乡村。除身体发育水平以外,华南地区的高中一、二年级男生的体质健康各项测试成绩水平的优势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体质健康测试 城乡 心肺耐力 爆发力 核心力
下载PDF
超级中学垄断与城市内顶尖大学入学机会区域差异——基于北京市的实证研究
8
作者 吴宇川 郭丛斌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114,共12页
超级中学的发展壮大可能加剧城市内部顶尖大学入学机会的区域差异,不利于大型城市引导人口向郊区流动。基于对某顶尖大学A北京生源调查数据(2001—2021年)的分析发现,顶尖大学入学机会在北京市存在着明显的城郊差异,位于城区的超级中学... 超级中学的发展壮大可能加剧城市内部顶尖大学入学机会的区域差异,不利于大型城市引导人口向郊区流动。基于对某顶尖大学A北京生源调查数据(2001—2021年)的分析发现,顶尖大学入学机会在北京市存在着明显的城郊差异,位于城区的超级中学与首位中学近年来分别垄断了A大学约40%与超过20%的生源;超级中学垄断降低了北京市一般高中学生的顶尖大学入学机会,但这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对郊区一般高中学生顶尖大学入学可能性、顶尖大学生源密度及相对录取排名的冲击,城区一般高中所受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应该增加郊区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强化市级政府的资源统筹力度,同时也需要扩大优质高中的资源覆盖、加强郊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高中学校规划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中学 顶尖大学 入学机会 城郊差异
下载PDF
基于住教平衡的西安城区小学学区空间评价
9
作者 王侠 吴培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共8页
城市小学学区空间服务水平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住教资源匹配性、通学时空可达性、教育资源可获性”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主城4区196个小学学区空间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多数学区的住教资源,如住... 城市小学学区空间服务水平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住教资源匹配性、通学时空可达性、教育资源可获性”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主城4区196个小学学区空间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多数学区的住教资源,如住教人口、通学范围以及生均用地指标等供需不匹配;主城4区小学学区通学可达性整体较好;学区之间优质教育资源空间不均衡,但是各区之间教育质量分异不显著,近一半学区学校建设水平和师资配置不达标。在空间上一环内小学学区空间整体服务水平相对较好。总结了8类学区空间特征,讨论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优化建议,以期为小学学区空间精准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区空间 空间评价 住教平衡 城区小学 西安市
下载PDF
“宁镇扬”文化都市圈场域创新:“金陵派文化”唱响与再建构
10
作者 张鸿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6-109,共14页
首次提出“金陵派文化”概念,旨在创造一种新的地域文化观和新的地域文化认同体系。在“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两大地域文化之间,建构与时代相适应的“金陵派文化”体系和范畴,从而为“宁镇扬”都市圈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 首次提出“金陵派文化”概念,旨在创造一种新的地域文化观和新的地域文化认同体系。在“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两大地域文化之间,建构与时代相适应的“金陵派文化”体系和范畴,从而为“宁镇扬”都市圈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创新走出一条新路。通过“文化场域”深化扩展,创新“宁镇扬”文化都市圈,加强“金陵派文化”的集聚力、向心力、扩散力和世界影响力。通过特定都市文化发展的案例,寻找城市群、都市圈经济与文化向心力的“文化动力因”,探求中国正在建设的不同层级城市群和都市圈及都市圈文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资本 金陵派文化 文化都市圈 “宁镇扬”文化
下载PDF
城市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路径研究——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1
作者 孙秀娟 方园 +1 位作者 邓蕴 杨莺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通过分析城市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针对目前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 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通过分析城市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针对目前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安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城市安全专业人才,推动城市安全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安全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建设
下载PDF
“双高计划”背景下“都市蔬菜生产”课程改革的实施路径
12
作者 刘继伟 王月英 王璐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9-76,共8页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探讨如何对专业群核心课程进行构建与实施,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都市蔬菜生产”课程从都市蔬菜就业岗位群出发,结合产业技术发展及企业需求,通过重构课程内容、修订课程标准、创建思政链条、完善课程...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探讨如何对专业群核心课程进行构建与实施,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都市蔬菜生产”课程从都市蔬菜就业岗位群出发,结合产业技术发展及企业需求,通过重构课程内容、修订课程标准、创建思政链条、完善课程资源、升级教学条件、改进评价方法等方面展开探索,构建了“2条主线,3多评价、4种能力、5个环节”为核心的“2345”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新时代“一懂两爱”的农业工作者,对涉农专业课程改革具有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高计划” 专业群建设 “都市蔬菜生产”课程
下载PDF
一战前俄国城市中等教育体系的建设及其作用探析
13
作者 邓沛勇 张恩祥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9-51,共13页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俄国城市中等教育体系逐步确立。在地方自治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双重推动下,城市普通中学及其学生的数量明显增加,课程设置日渐完善,女子中学也备受瞩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俄国城市中等教育体系逐步确立。在地方自治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双重推动下,城市普通中学及其学生的数量明显增加,课程设置日渐完善,女子中学也备受瞩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俄国政府开始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师范、铁路、商业和农业等职业学校纷纷建立,培育了大量应用型人才,解决了人才不足的困境。俄国城市中等教育体系的建立,不但提高了居民的文化水平,还直接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较之西欧国家,俄国城市中等教育机构数量、学校分布和教学水平等方面都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和落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城市中等教育体系 女子中学 职业教育
下载PDF
中学校门前道路小汽车通学出行停车怠速排放特征分析
14
作者 李佳贤 陈艳艳 +2 位作者 杨晓光 伍速锋 原野 《物流科技》 2024年第15期63-69,共7页
小汽车通学出行占道停车怠速是学校门前道路交通阻塞、交通秩序混乱和尾气排放量增加的致因之一。如何有效解析小汽车通学出行占道停车怠速特征及改善其危害已成为社会高度关切的痛点及难点问题。文章以典型的北京市八一学校(中学部)东... 小汽车通学出行占道停车怠速是学校门前道路交通阻塞、交通秩序混乱和尾气排放量增加的致因之一。如何有效解析小汽车通学出行占道停车怠速特征及改善其危害已成为社会高度关切的痛点及难点问题。文章以典型的北京市八一学校(中学部)东校门口苏州街小汽车通学出行车辆为研究对象,解析7:00-8:00时段小汽车通学出行停车怠速行为机理,建立怠速排放及怠速成本的计算模型,并基于调查数据定性和定量分析小汽车通学出行停车怠速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学校门前道路小汽车通学出行(即停即走)的停车怠速位置选择遵循就近原则等8种规律,平均停车怠速时长小于26s,累计停车怠速时长决定怠速排放量及怠速成本;7:00-7:30时段,学校门前一侧道路小汽车通学出行占道停车怠速导致交通阻塞。假设有效改善通学出行环境,以苏州街为例,小汽车通学出行平均停车怠速时长减少为15s,可减少41%以上的怠速排放量及怠速成本,从而有效地减少怠速排放量对学生们身体健康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及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通学出行 排放模型 停车延误 交通阻塞
下载PDF
学校体育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15
作者 王立军 季浏 +2 位作者 唐云豪 毛童爽 赵猛 《四川体育科学》 2024年第3期105-116,共12页
学校体育城乡一体化评价既是学校体育城乡一体化战略制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一体化进程中阶段性成果的反馈。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德尔菲法、聚类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3对一级指标、13对二级指标、32对三级指标构成... 学校体育城乡一体化评价既是学校体育城乡一体化战略制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一体化进程中阶段性成果的反馈。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德尔菲法、聚类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3对一级指标、13对二级指标、32对三级指标构成的学校体育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黑龙江省县域初级中学学校体育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实证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13个地市学校体育城乡一体化水平差异较大,依据计算得出的学校体育城乡一体化指数,通过自然间断法聚类分析把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城乡一体化水平分为4类地区,二级指标的差异状况可以深刻的反映出制约一体化发展的因素。综合评价结果认为,由于学校体育标准化进程和教育投入具有阶段性特征,学校体育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条目也需要适时地增减和调整。为准确把握学校体育城乡一体化进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逐步建立内在统一的学校体育监测体系和监测机制,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动态评价。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的学校体育城乡一体化社会支持系统,形成一体化发展内在动力,进而构建城乡学校体育帮扶机制、集团化办学机制、资源统筹共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城乡一体化 评价指标体系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农村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16
作者 侯芳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9期96-98,共3页
在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农村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快速的调整与变革。随着城市化办学模式的引入,农村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以及个性化教学的实施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在吸收城市教学设计和理念的同时,深入探讨农村的教学路径和办学方... 在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农村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快速的调整与变革。随着城市化办学模式的引入,农村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以及个性化教学的实施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在吸收城市教学设计和理念的同时,深入探讨农村的教学路径和办学方向,制定出适应农村教育改革的方法,提升农村教育的整体质量,并为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农村教育 办学困境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过疏—偏僻地域义务教育社会政策调适研究——以日本教育振兴政策为例
17
作者 边清音 田毅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1-206,共16页
对于业已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达国家而言,其社会仍面临过疏—偏僻地域与过密城市之间均衡发展的矛盾与挑战。如何维系过疏—偏僻地域社会生产与生活,保障各项公共服务良性运转,是回应过疏—偏僻地域社会何以可能这一带有根本性意义追问... 对于业已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达国家而言,其社会仍面临过疏—偏僻地域与过密城市之间均衡发展的矛盾与挑战。如何维系过疏—偏僻地域社会生产与生活,保障各项公共服务良性运转,是回应过疏—偏僻地域社会何以可能这一带有根本性意义追问的关键环节。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出台了教育相关社会政策。一方面,基于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在推动教育城乡一体化的同时,对过疏—偏僻地域采取社会政策性倾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小规模学校优势,提升过疏—偏僻地域义务教育质量。日本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针对过疏—偏僻地域义务教育问题展开的政策调适,为后发国家探讨如何维系和改善公共服务,支撑过疏—偏僻地域社会良性运行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过疏化 偏僻地域 乡村义务教育 小规模学校
下载PDF
城市更新背景下既有中小学校园设计的整合策略——以西安三所小学校改扩建项目为例
18
作者 宋婕 李子萍 张鹏 《建筑创作》 2024年第3期161-169,共9页
校园更新不仅是对学校空间环境的重塑,更是对城市公共设施的重组。以既有中小学校园更新为支点带动城市建成区的存量发展,有助于整合空间资源、激发街区活力、营造社区文化。文章通过解析老城区、新城区及新城郊区既有校园三种类型的改... 校园更新不仅是对学校空间环境的重塑,更是对城市公共设施的重组。以既有中小学校园更新为支点带动城市建成区的存量发展,有助于整合空间资源、激发街区活力、营造社区文化。文章通过解析老城区、新城区及新城郊区既有校园三种类型的改造及提升需求,结合西安三所小学校改扩建项目实践,探讨校园更新的整合策略在功能重组、空间再造、场所重塑等方面的设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校 更新设计 整合策略 城市更新 案例分析
下载PDF
新时代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的成就、挑战与对策
19
作者 于翠翠 徐继存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100,共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建设城乡一体化学校成为缓解城乡教育不均衡的重要抓手。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城乡学校的一体化实践在城乡布局、管理架构、标准建设、机制保障、方式创新等方面已经取得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建设城乡一体化学校成为缓解城乡教育不均衡的重要抓手。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城乡学校的一体化实践在城乡布局、管理架构、标准建设、机制保障、方式创新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级政府统筹联动机制不协调,乡村学校资源转化的内生动力薄弱,城乡教师的流动悖论等挑战依然存在。新时代的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必须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进一步发挥市级政府的枢纽功能,提升省级统筹与以县为主的上下联动效力;立足自主和特色发展,促进乡村学校活力发展;聚焦教师“走网”建设,健全城乡师资弹性流动机制,才能适切回应城乡融合的时代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学校一体化 城乡学校共同体 城乡融合
下载PDF
基于儿童友好型城市理念的通学空间研究
20
作者 朱玲玲 吴星成 +2 位作者 贺婷婷 李佳依菲 李圆圆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3期122-124,共3页
通过实地调查与问卷分析,对通学路径的特点进行归因,探索以家长与儿童双视角解决校外儿童通学问题,建设儿童友好型通学空间。提出构建安全标准规范,确保通学空间的安全性;鼓励儿童参与城市设计,加强通学空间停留的趣味性;打造儿童友好... 通过实地调查与问卷分析,对通学路径的特点进行归因,探索以家长与儿童双视角解决校外儿童通学问题,建设儿童友好型通学空间。提出构建安全标准规范,确保通学空间的安全性;鼓励儿童参与城市设计,加强通学空间停留的趣味性;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生活圈,保证通学空间体系的连续性等策略,为儿童构建良好的通学环境,从而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儿童友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儿童友好型城市 通学空间 精细化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