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mprov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eo-Tuberosum Clones
1
作者 Wang Fengyi, Chen Yili, Tian Xingya, Lu Wenhe and Qin Xin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P R C)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1998年第2期111-116,共6页
Neo-tuberosum derived from S. tuberosum ssp. andigena is a very important genetic resource in potato breeding. In 1970′s, Neo-tuberosum clones were introduced into China and improving programs were started at that ti... Neo-tuberosum derived from S. tuberosum ssp. andigena is a very important genetic resource in potato breeding. In 1970′s, Neo-tuberosum clones were introduced into China and improving programs were started at that time. The improved clones of it were obtained through recurrent selection in different latitudes of China. According to obvious heterosis appeared in crossing with common potato varieties, Neo-tuberosum would be good parents for breeding and true potato seed (TPS) production. Dihaploid of Neo-tuberosum were obtained by parthenogenesis, and its male fertility was recovered by crossing with S. phureja as male parents. Using acceptable improved Neo-tuberosum clones as a parent, the tuber yield of TPS population was increased grea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tuberosum recurrent selection heterosis
全文增补中
玉米种质改良与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10
2
作者 张世煌 田清震 +2 位作者 李新海 李明顺 谢传晓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优质、抗逆、高配合力和适应性广的新种质匮乏,已成为影响玉米商业育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生产用种质的遗传脆弱性受到普遍关注,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成为作物育种研究最重要的发展方向。综述了CIMMYT和美国玉...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优质、抗逆、高配合力和适应性广的新种质匮乏,已成为影响玉米商业育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生产用种质的遗传脆弱性受到普遍关注,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成为作物育种研究最重要的发展方向。综述了CIMMYT和美国玉米遗传资源的搜集、评价、改良和利用情况,玉米遗传多样性的演变趋势与动力,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研究进展,群体改良理论和技术的新发展及对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探索。Hallauer于2003年提出的两个杂种优势列(heteroticalignment)的概念,把对玉米杂种优势模式的认识从温带种质扩展到所有生态类型,为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学基础。两个群体间的相互轮回选择改良技术,是把种质资源大规模推向杂交育种应用的关键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改良 杂种优势 相互轮回选择
下载PDF
美国玉米种质的利用与改良 被引量:18
3
作者 宋锡章 张宝石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4-48,共5页
新种质的普遍缺乏和遗传基础狭窄,已经成为玉米育种者所面临的难题。美国作为世界上玉米播种面积及总产量最高的国家,在玉米种质的理论及应用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本文回顾、总结了美国在种质利用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杂种优势理... 新种质的普遍缺乏和遗传基础狭窄,已经成为玉米育种者所面临的难题。美国作为世界上玉米播种面积及总产量最高的国家,在玉米种质的理论及应用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本文回顾、总结了美国在种质利用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杂种优势理论的发展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应用,以及通过群体改良、外来种质导入手段保持遗传多样性,改良、拓宽种质基础的理论发展及其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改良 轮回选择 杂种优势
下载PDF
矮败小麦创制与应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翟虎渠 刘秉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127-4131,共5页
阐明矮败小麦创制的过程和其在小麦育种上应用前景,提出矮败小麦育种应用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小麦雄性不育在杂种优势育种上应用的思路。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 矮败小麦 轮回选择 杂优利用
下载PDF
桂综3号和桂苏综玉米群体相互轮回选择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开健 莫润秀 +5 位作者 黄爱花 吴永升 韦新兴 谭华 邹成林 郑德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对两个玉米群体桂综3号和桂苏综进行两轮相互轮回选择改良后的遗传效益进行评估,为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早4、掖478、丹340、M0174个测验种作母本,以两个玉米群体桂综3号和桂苏综不同改良群体作父本,按NCⅡ遗传交... 【目的】对两个玉米群体桂综3号和桂苏综进行两轮相互轮回选择改良后的遗传效益进行评估,为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早4、掖478、丹340、M0174个测验种作母本,以两个玉米群体桂综3号和桂苏综不同改良群体作父本,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组配测交种,对各轮群体、群体间杂交组合和测交种进行田间鉴定,调查产量、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度、出籽率和千粒重并分析配合力等。【结果】桂综3号、桂苏综及其杂交组合产量平均每轮增益分别为83kg/ha(0.85%)、645kg/ha(12.45%)和390kg/ha(5.90%);群体间杂交组合超亲优势从5.7%提高到13.5%。桂综3号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从-5.32增加到-1.55,桂苏综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从0.10增加到6.55。桂综3号、桂苏综均与掖478、丹340的特殊配合力都得到一定提高。出籽率和千粒重朝逐轮增加方向发展,秃尖度呈逐轮减少趋势,其他性状变化不明显。【结论】桂综3号和桂苏综经两轮相互轮回选择后,群体间杂交组合产量和杂种优势都逐轮增加,易与掖478、丹340等Reid、旅大红骨种质形成杂种优势模式,可继续进行相互轮回选择改良,利于在玉米育种上改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桂综3号 桂苏综 群体 相互轮回选择 配合力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提高水稻杂种优势水平的可能途径 被引量:38
6
作者 武小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1-64,共4页
杂交水稻的单产处于徘徊状态。提高单产的可靠途径在于扩大双亲的遗传差异 ,进一步提高杂种优势水平。培育“杂交水稻超高产群体理想型”,应用分子标记辅助相互轮回选择法累加不同组群的优势基因和应用分子标记技术挖掘与利用野生稻中... 杂交水稻的单产处于徘徊状态。提高单产的可靠途径在于扩大双亲的遗传差异 ,进一步提高杂种优势水平。培育“杂交水稻超高产群体理想型”,应用分子标记辅助相互轮回选择法累加不同组群的优势基因和应用分子标记技术挖掘与利用野生稻中的远缘优势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 分子标记技术 杂种优势 轮回选择 水稻
下载PDF
作物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起源的探讨及应用途径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秉华 《大自然探索》 1991年第3期31-36,共6页
关键词 作物 雄性不育 显性基因 杂优利用
下载PDF
玉米Tuxpeno-Reid和Suwan-Lancaster合成群体相互轮回选择效果及杂种优势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泽辉 祝云芳 +3 位作者 王安贵 郭向阳 赵丽 胡兴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10,共6页
采用属Reid自交系和属Tuxpeno自交系形成墨瑞C0以及用属Suwan自交系、Mo17和78599形成苏兰C0。两个群体在4次遗传平衡后按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后分别形成改良一轮的墨瑞C1和苏兰C1。经多点产量比较,墨瑞C1×苏兰C1比墨瑞C0×苏... 采用属Reid自交系和属Tuxpeno自交系形成墨瑞C0以及用属Suwan自交系、Mo17和78599形成苏兰C0。两个群体在4次遗传平衡后按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后分别形成改良一轮的墨瑞C1和苏兰C1。经多点产量比较,墨瑞C1×苏兰C1比墨瑞C0×苏兰C0的产量提高7.84%,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两个群体本身的产量变化不显著。群体间的平均杂种优势也从改良前的9.86%提高到改良后的16.29%。根据SSR标记计算,相互轮回选择对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轮回选择 杂种优势
原文传递
两个热带玉米复合群体相互轮回选择遗传改良效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开健 莫润秀 +7 位作者 黄爱花 吴永升 韦新兴 谭华 邹成林 韦慧 蒋维萍 郑德波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0,共5页
利用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法对桂综3号和桂苏综两个热带复合群体进行两轮改良后,选用黄早四、掖478、丹340、Mo17等4个测验种作母本,各轮改良群体作父本,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组配测交种,对各轮群体、群体间杂交组合和测交种进行选择效果评... 利用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法对桂综3号和桂苏综两个热带复合群体进行两轮改良后,选用黄早四、掖478、丹340、Mo17等4个测验种作母本,各轮改良群体作父本,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组配测交种,对各轮群体、群体间杂交组合和测交种进行选择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桂综3号、桂苏综及其杂交组合产量平均每轮增效分别为53、645、390 kg/hm2;群体组合超亲优势由5.7%提高到13.5%。C2群体与C0相比,桂综3号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从-5.32增加到-1.55,桂苏综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从0.10增加到6.55。桂综3号、桂苏综与掖478、丹340的特殊配合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其他农艺性状随各轮对产量相互轮选择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出籽率和千粒重是随轮次改良向增加方向发展,秃尖长也随着减少,其他性状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群体 相互轮回选择 配合力 杂种优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