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30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 within one year after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1
作者 Shi-Ping Liu Jia-Xin Yang +1 位作者 Dong-Yan Cao Keng Shen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27-231,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currence sites, 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of'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of the cervix within one year after undergoing concurrent chemorad...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currence sites, 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of'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of the cervix within one year after undergoing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CCRT).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30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CC of the cervix within one year after CCRT between July 2006 and July 2011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se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35 SCC cases with no signs of recurrence after complete remission. These 35 patients were treated during the same period (between 2,006 and Z011) and selected randomly. Results: Among these 30 patients, 25 exhibited distant metastases of which 14 were observed within 6 months after CCRT.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higher incidence of pelvic or para-aortic lymphadenectasis and SCC-ag 〉 10 ng/mL in the group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disease before treatment (P〈0.01). Multivariate analysis by logistic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the pre-therapeutic pelvic or para-aortic lymph node enlargement and SCC-ag 〉 10 ng/mL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Palliative chemotherapy was the main treatment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disease. The 2-year survival rate was 21.7%, and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17 months.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CC of the cervix after CCRT exhibited a high rate of distant metastasis with poor prognosis. The pre-therapeutic pelvic or para-aortic lymph node enlargement and SCC-ag 〉10 ng/mL were identified a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CC within i year after CC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cinoma squamous cell cervix uteri CHEMORADIOTHERAPY neoplasm recurrence local risk factors prognosis
下载PDF
鳞状细胞癌抗原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6
2
作者 熊樱 梁立治 +2 位作者 郑敏 魏梅 沈扬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滴度与宫颈鳞状细胞癌(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作为预测预后的因素的意义。方法选择114例治疗前检测过血清 SCCAg 并经治疗后长期随访的Ⅰ b1~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结合临床资料对 SCCAg ...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滴度与宫颈鳞状细胞癌(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作为预测预后的因素的意义。方法选择114例治疗前检测过血清 SCCAg 并经治疗后长期随访的Ⅰ b1~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结合临床资料对 SCCAg 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 SCCAg 滴度升高(正常值≤1.5mg/L)与肿瘤直径、深肌层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CCAg 滴度升高与深肌层浸润(P=0.029)、盆腔淋巴结转移(P=0.049)相关。114例患者的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78.6%,总复发率为27.2%。单因素分析显示,SCCAg 滴度升高、盆腔淋巴结转移与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及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 SCCAg 滴度升高(P=0.030)和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3),影响复发的显著相关因素为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6)。盆腔淋巴结转移且 SCCAg 滴度正常者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且 SCCAg 滴度升高者,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0%、50.9%)、复发率[分别为60.0%(6/10)、47.1%(8/17)]、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8、20.0%(3/15)]和远处复发率[分别为1/8、20.0%(3/15)]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淋巴结无转移且 SCCAg 滴度正常者与盆腔淋巴结无转移且 SCCAg 滴度升高者,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8.0%、71.8%,P=0.003)、复发率[分别为9.8%(5/51)、33.3%(12/36),P=0.006]、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1/47)、26.5%(9/34),P=0.001]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前血清 SCCAg 滴度升高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Ⅰb1~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治疗前血清 SCCAg 滴度升高且盆腔淋巴结无转移患者的局部复发风险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 抗原 肿瘤 预后 肿瘤复发 局部
原文传递
子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复发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熊樱 粱立治 +3 位作者 郑敏 王銮红 邓鹏飞 刘继红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复发规律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994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标准其临床分期为Ⅰb1~Ⅱa期的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共124例,结合临... 目的探讨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复发规律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994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标准其临床分期为Ⅰb1~Ⅱa期的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共124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对其复发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3%、61.4%;总复发率为39.5%(49/124),其中复发部位明确的41例患者(盆腔内、盆腔外和盆腔内外同时复发患者分别为25、13和3例)中盆腔内复发率(61.0%,25/41)显著高于盆腔外复发率(31.7%,13/41;P=0.008)。多因素分析显示,髂总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0.035)。根据这一因素,将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分为低危组(髂总淋巴结无转移,104例)和高危组(髂总淋巴结转移,20例),其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4%和2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低危组盆腔内复发率为22.1%(23/104),高危组为25.0%(5/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盆腔外复发率为7.7%(8/104),高危组为40.0%(8/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以盆腔内复发为主,而其中髂总淋巴结转移者以盆腔外复发为主。髂总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淋巴转移 肿瘤复发 局部 预后
原文传递
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和残留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5
4
作者 夏良平 曾宗渊 +3 位作者 陈直华 郭朱明 郭翔 张诠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和复发者的4种清扫方式的疗效,希望能为临床提供更多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鼻咽癌患者资料,分析总体疗效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手术并发症;比较全颈清扫、改良性、择区性颈清扫术...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和复发者的4种清扫方式的疗效,希望能为临床提供更多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鼻咽癌患者资料,分析总体疗效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手术并发症;比较全颈清扫、改良性、择区性颈清扫术和颈淋巴结切除术4种手术方式的生存率、复发率;比较术后颈部放疗与否者的生存率、复发率。结果采用生命表法统计88例鼻咽癌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428%,颈淋巴结复发率为227%。Ⅱ期、Ⅲ期、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生命表法)分别为567%、361%、324%。全颈清扫术、改良性颈清扫术、择区性颈清扫术和颈淋巴结切除术组5年累积生存率(KaplanMeier法)分别为398%、600%、379%和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统计值=10,P=08011),颈淋巴结复发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470,P=0493)。颈清扫术后颈部给予与未给予术后放疗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KaplanMeier法)分别为391%和4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统计值=006,P=08138),颈淋巴结复发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593,P=0441)。结论只要合理选择病例,配合必要的术后局部和浅表的放疗,4种清扫方式都能有效和安全地控制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颈淋巴结 复发 肿瘤残留 清扫方式 颈淋巴结清扫术
原文传递
子宫颈癌复发后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晓春 张雪艳 +2 位作者 刘爱红 王红 史绍山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611-613,共3页
本研究分析了194例宫颈癌盆腔复发患者初治时临床期别、初治方法、复发部位、复发时间及复发后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手术后复发患者中位生存期(24个月)明显长于手术加放疗后复发患者(12个月)和放疗后复发患者(10... 本研究分析了194例宫颈癌盆腔复发患者初治时临床期别、初治方法、复发部位、复发时间及复发后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手术后复发患者中位生存期(24个月)明显长于手术加放疗后复发患者(12个月)和放疗后复发患者(10个月)。初治2年以后复发患者中位生存期(18个月)明显长于初治2年以内复发患者(10个月)。再次行放疗和化疗的复发患者中位生存期(21个月)明显长于单行放疗(14个月)和单行化疗者(11个月)。提示:对手术后复发患者首选放疗为主的治疗,效果较好;对有放疗史的复发患者行化疗和(或)放疗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复发 子宫颈肿瘤 预后 药物疗法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复发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监测的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绍康 吴令英 +2 位作者 孙阳春 李斌 张宏图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监测宫颈鳞癌患者复发中的意义。方法对1999-2005年收治的72例宫颈鳞癌复发患者血清SCCAg水平与诊断、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72例复发患者中,术后复发30例、放化疗后复发42例...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监测宫颈鳞癌患者复发中的意义。方法对1999-2005年收治的72例宫颈鳞癌复发患者血清SCCAg水平与诊断、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72例复发患者中,术后复发30例、放化疗后复发42例,其中血清SCCAg水平升高者61例(占85%)。此61例患者中,20例在随诊中首先出现血清SCCAg水平升高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肿瘤,血清SCCAg水平提前升高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平均4.6个月(1~13个月)。72例复发患者中,45例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仅因血清SCCAg水平升高或常规随诊发现复发;27例患者有症状,其中单侧下肢水肿或疼痛15例,阴道不规则流血7例,出现远处转移相关症状5例。细胞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复发者33例;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结合血清SCCAg水平诊断复发者39例,其中29例仅依靠血清SCCAg水平升高及影像学检查即诊断复发。72例复发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23个月(2~62个月),总的3年生存率为25%,5年生存率为19%。单因素分析发现,初治前患者血清SCCAg水平、病理分级、复发部位、复发后治疗方式以及复发时、复发后治疗中、治疗后血清SCCAg水平对患者的3年生存率有明显影响(P〈0.01);但20例血清SCCAg水平提前出现升高的患者与52例血清SCCAg水平未提前升高的患者相比,3年生存率分别为2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61)。多因素分析发现,复发患者仅病理分级、复发后的治疗方式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而复发部位及各种血清SCCAg状态不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SCCAg水平监测在宫颈鳞癌复发患者中的诊断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 肿瘤复发 局部 抗原 肿瘤 舍平类 预后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在复发宫颈癌疗效评价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丹丹 吴湖炳 +4 位作者 王全师 韩彦江 周文兰 李洪生 田颖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8-172,共5页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复发宫颈癌疗效评价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4年12月45例宫颈癌复发患者的治疗前、后18F-FDG PET/CT显像结果,根据实体瘤治疗疗效PET评价标准(PERCIST)将疗效分为完全代谢反应(...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复发宫颈癌疗效评价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4年12月45例宫颈癌复发患者的治疗前、后18F-FDG PET/CT显像结果,根据实体瘤治疗疗效PET评价标准(PERCIST)将疗效分为完全代谢反应(CMR)、部分代谢反应(PMR)、代谢无变化(SMD)及代谢进展(PMD).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x2检验比较PMD者及无PMD者PFS的差异,以及不同治疗前SUVmax组患者的PFS差异.结果 经治疗,22.2%(10/45)的宫颈癌复发患者18F-FDG PET/CT显像评价为CMR,22.2% (10/45)为PMR,4.4% (2/45)为SMD,51.1%(23/45)为PMD.45例患者中32例有长期随访(6~64个月)结果,其PFS为1~6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个月.PET/CT评价为无PMD者和PMD者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与4.2个月,x2=7.223,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宫颈癌复发病灶SUVmax<7.5组和SUVmax ≥7.5组的PFS分别为16.3个月和5.9个月(x2=5.415,P<0.05).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用于评价复发宫颈癌治疗疗效,并有助干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肿瘤复发 局部 预后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