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放疗后骨盆不全骨折误诊分析
1
作者 张燚 张建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9期28-33,共6页
目的 探讨宫颈癌放疗后骨盆不全骨折(PIF)的诊治措施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误诊为骨转移癌的宫颈癌放疗后PIF 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例均因宫颈癌放疗后出现腰骶部疼痛就诊,MRI和SPET/C... 目的 探讨宫颈癌放疗后骨盆不全骨折(PIF)的诊治措施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误诊为骨转移癌的宫颈癌放疗后PIF 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例均因宫颈癌放疗后出现腰骶部疼痛就诊,MRI和SPET/CT等影像学检查提示骨转移癌,建议行局部放疗,1例1个月后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PIF,经相应治疗症状缓解;2例经对症治疗症状缓解,随访1年影像学复查未见进展诊断为PIF。结论 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和接诊医生诊断经验不足是导致宫颈癌放疗后PIF误诊的主要原因。对宫颈癌放疗后出现骨盆疼痛患者需综合临床表现及多种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特别要注意与骨转移癌鉴别,以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骨折 骨盆 误诊 骨转移癌 影像学 病理
下载PDF
X线平片、CT、ECT诊断骨转移瘤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胡荫崧 林拓 +6 位作者 陈振松 陈光信 温必辉 吴小平 郭文忠 高良辉 扶步松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X线平片、CT、发射计算体层摄影(ECT)诊断骨转移瘤。材料与方法:50例骨转移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先后作了X线摄影, CT及ECT全身骨扫描。所用仪器为东芝500mA X线机,东芝L3000 ... 目的:比较分析X线平片、CT、发射计算体层摄影(ECT)诊断骨转移瘤。材料与方法:50例骨转移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先后作了X线摄影, CT及ECT全身骨扫描。所用仪器为东芝500mA X线机,东芝L3000 CT扫描机及法国Sopha公司SDX型发射计算体层摄影仪。结果: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灵敏度: ECT(97.2%)高于CT(69.7%)、X线平片(58.3%);精确度: ECT(88.0%)亦高于CT(78.0%)、X线平片(68.0%);假阴性率: ECT比X线平片、CT均低的多;特异性:ECT(64.3%)明显低于CT(94.1%)及X线平片(92. 9%);假阳性率:ECT均比CT及X线平片高。ECT的阴性预测值较高,而X线平片及CT扫描的阳性预测值较高。结论:ECT能更早显示出病灶,是骨转移瘤较好的筛选方法。X线平片、CT检查特异性较强是骨转移瘤最基本的检查方法,三种方法具有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肿瘤转移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CT 诊断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限性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 被引量:8
3
作者 韩守云 夏火生 +2 位作者 李苹 刘志晨 张玉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5-267,共3页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局限性骨转移癌的止痛作用方法:全组52例,年龄48~75岁。非小细胞肺癌17例、乳腺癌15例、前列腺癌和肾癌各6例,直肠癌5例和3例为甲状腺癌转移。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根据CT显示病变范围设定临床靶区,设5...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局限性骨转移癌的止痛作用方法:全组52例,年龄48~75岁。非小细胞肺癌17例、乳腺癌15例、前列腺癌和肾癌各6例,直肠癌5例和3例为甲状腺癌转移。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根据CT显示病变范围设定临床靶区,设5~6个共面照射野,根据剂量分布决定每个照射野的权重。中位剂量40Gy/8次,(平均35Gy-45Gy/7—10次)。治疗期间配合适量激素。结果:止痛效果明显,总有效率达100%。截止2007年2月,有随访结果的38例,其中18例生存1年,9例存活2年,6例存活3年,有5例存活4年健在。结论:三维适形照射技术对局限性骨转移癌不仅有肯定的止痛效果,而且对控制病变的发展同样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转移癌 放射治疗/适形
下载PDF
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献华 田浩 +2 位作者 刘蓓蒂 黄健 朱纪吾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08-711,共4页
目的 探讨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成软骨细胞瘤 15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所有病例均作X线平片检查 ,9例同时行CT扫描。结果 肱骨 5例 ,股骨 6例 ,胫骨、锁骨、髂骨和腰椎各 1例 ;病灶呈... 目的 探讨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成软骨细胞瘤 15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所有病例均作X线平片检查 ,9例同时行CT扫描。结果 肱骨 5例 ,股骨 6例 ,胫骨、锁骨、髂骨和腰椎各 1例 ;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坏 ,部分呈膨胀、偏心性生长 ,管状骨病变多起源于骨骺 ,可累及干骺端 ;病灶内常有钙化 ,周围见硬化带 ,骨皮质破裂 ,软组织肿块 ,少数有骨膜反应。X线平片正确诊断 8例 ,未定性 3例 ,误诊 4例 ,诊断准确率 5 3.3% ;CT正确诊断 6例 ,误诊 3例 ,诊断准确率 6 6 .7%。结论 多数成软骨细胞瘤有典型的影像特征 ,影像学检查对其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X线平片仍是基本检查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软骨细胞瘤 影像学表现 诊断 X线平片
下载PDF
^(153)Sm-EDTMP 治疗肺癌骨转移 被引量:8
5
作者 邓候富 谭天秩 +9 位作者 张锡英 匡安仁 梁正路 李林 李云春 王全林 柴力 杨小川 田蓉 胡疏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86-190,共5页
目的 探讨1 53Sm EDTMP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  1 1 0例肺癌伴骨转移的患者接受该治疗。采用两次给药法 ,第一次先注射示踪剂量 ,分别计算尿排谢率、骨摄取率、骨累积活性、红骨髓的吸收剂量、总用药量以后 ,再注射第二次剂... 目的 探讨1 53Sm EDTMP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  1 1 0例肺癌伴骨转移的患者接受该治疗。采用两次给药法 ,第一次先注射示踪剂量 ,分别计算尿排谢率、骨摄取率、骨累积活性、红骨髓的吸收剂量、总用药量以后 ,再注射第二次剂量。结果 疼痛完全缓解者 38例 ,中度缓解者 6 0例 ,总止痛有效率为 89.1 % (98/1 1 0 )。患者疼痛缓解出现的时间为 3h~ 4周 (7.5d± 6 .3d) ,疼痛完全缓解维持的时间范围为 2~ 4周。 1 1 0例中有 1 2例病灶消失 (CR) ,Karnofsky评分上升 2 0分左右 ,减少或取消止痛药 ;2 0例患者转移病灶数量减少、病灶缩小 (PR) ,Karnofsky评分上升 1 0~ 1 5分。转移灶治疗总有效率为 2 9.1 % (32 /1 1 0 )。 35例患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比较 ,有明显减少 ,1~ 3月后恢复到治疗前水平。结论 1 53Sm EDTMP治疗肺癌骨转移是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3SM-EDTMP 肺肿瘤 骨转移 示踪剂
下载PDF
SPECT/CT骨显像对脊柱单发阳性病灶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乐乐 吴文芳 +4 位作者 刘任从 杨瑞 王晓雯 王峰 王自正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4年第5期503-506,共4页
目的评价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骨断层显像对脊柱单发阳性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921例99Tcm-MDP全身骨显像提示脊柱单发阳性病灶的患者,行SPECT/CT局部断层显像,得到局部SPECT、CT及融合影像。阅片由两位有经验... 目的评价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骨断层显像对脊柱单发阳性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921例99Tcm-MDP全身骨显像提示脊柱单发阳性病灶的患者,行SPECT/CT局部断层显像,得到局部SPECT、CT及融合影像。阅片由两位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分别独立进行,所有病灶均以病理学结果及6个月以上的影像随访为"金标准"。结果在921例患者中,161例诊断为肿瘤骨转移(17.5%),4例诊断为原发骨肿瘤(0.4%),2例诊断为骨髓瘤(0.2%),5例诊断为骨结核(0.5%),689例诊断为良性病变(74.8%),59例诊断为外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6.4%),1例诊断为许莫氏结节(0.1%)。肿瘤骨转移病例共161例,其中颈椎9例(5.6%),胸椎46例(28.6%),腰椎82例(50.9%),骶椎24例(14.9%)。按部位分类,颈椎病变共30例,肿瘤骨转移9例(30%);胸椎病变共224例,肿瘤骨转移46例(20.5%);腰椎病变共606例,肿瘤骨转移82例(13.5%);骶椎病变共61例,肿瘤骨转移24例(39.3%)。结论99Tcm-MDP SPECT/CT同机融合骨显像,对常规全身骨显像单发阳性病灶提供了准确的定位,同时显示了该病灶的形态及周围软组织影像特征,显著降低了骨显像中椎体单发阳性病灶的假阳性率,在脊柱单发阳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中较常规全身骨显像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 X-CT 99TCM-MDP 骨显像 骨肿瘤 骨转移瘤
下载PDF
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附16例报告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长勤 付建斌 +1 位作者 孙庆举 谢元忠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781-783,共3页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6例骨旁骨肉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16例患者中,男9例,女7例。年龄16~55岁,平均年龄31岁,中位年龄33.5岁。发病部位以股骨下端后方最多见(10/16)。平片显示多数病例为附着于干骺端骨皮质表面的宽基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6例骨旁骨肉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16例患者中,男9例,女7例。年龄16~55岁,平均年龄31岁,中位年龄33.5岁。发病部位以股骨下端后方最多见(10/16)。平片显示多数病例为附着于干骺端骨皮质表面的宽基底蘑菇状致密肿块影。4例CT显示于肿块和其下骨皮质间出现狭窄的透亮隙,MRI证实4例骨髓受累及。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骨旁骨肉瘤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CT及MRI能很好地显示骨髓受累程度。本病应与骨化性肌炎和骨软骨瘤等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放射摄影术 骨肉瘤/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51例肩胛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杰 陈勇 +2 位作者 于宝海 史云恒 吴文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14-418,共5页
目的:探讨肩胛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间经病理证实的肩胛骨病变51例,分析其发病情况及影像学特点。结果:肩胛骨病变共51例,占同期全身骨肿瘤的2.15%,涉及15种病变。其中良性肿瘤22例... 目的:探讨肩胛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间经病理证实的肩胛骨病变51例,分析其发病情况及影像学特点。结果:肩胛骨病变共51例,占同期全身骨肿瘤的2.15%,涉及15种病变。其中良性肿瘤22例(43.1%),肿瘤样病变6例(11.8%),恶性肿瘤23例(45.1%)。良性肿瘤以骨软骨瘤最为多见(17例,占肩胛骨良性肿瘤的77.3%),其次是软骨瘤2例;肿瘤样病变主要为嗜酸性肉芽肿和邻关节骨囊肿,各2例;恶性肿瘤主要为转移瘤(14例,占肩胛骨恶性肿瘤的60.9%),其次是软骨肉瘤4例(占肩胛骨原发恶性肿瘤的44.4%)。除1例软骨母细胞瘤涉及盂部外,余软骨类肿瘤均位于体部和骨突部。肩胛骨骨突部的病变种类分布与体部相似。体部中心区多为恶性肿瘤,边缘区多为软骨类良性肿瘤;盂部主要为转移瘤,良性病变中邻关节骨囊肿是该处较具特征性病变。肩胛骨恶性肿瘤具有边界不清、骨皮质破坏、软组织内蔓延征象,除软骨肉瘤可见肿瘤软骨钙化征象,余恶性肿瘤缺乏影像特征性。肩胛骨良性病变多边界清楚,常伴有硬化边。结论:肩胛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相对少见,以软骨类肿瘤及转移瘤为主。病变分布有一定规律,与相应病变在长骨的分布有一定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肩胛骨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与骨转移瘤的X线及CT鉴别诊断 被引量:5
9
作者 傅元芳 李启权 +1 位作者 陈双 周全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12-116,共5页
目的:为了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 M M) 和骨转移瘤的影像学( X 线、 C T) 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骨髓涂片或局部病灶活检病理证实的 M M44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原发肿瘤并骨质破坏者71 例;骨破坏灶穿刺病理为... 目的:为了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 M M) 和骨转移瘤的影像学( X 线、 C T) 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骨髓涂片或局部病灶活检病理证实的 M M44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原发肿瘤并骨质破坏者71 例;骨破坏灶穿刺病理为骨转移瘤5 例。将上述两组病例的 X 线及 C T 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颅骨病变发生率 M M 为85 % ,骨转移瘤为2143 % ,两者比较 P< 0005 ;下颌骨破坏 M M 为50 % ,骨转移瘤为714 % ,两者比较 P< 001 。脊柱附件骨质破坏部位两病不同, M M 仅破坏椎弓,转移瘤不仅破坏椎弓,还破坏椎弓以外附件。膨胀性骨破坏的 C T 表现, M M 骨破坏部位为密度均匀边缘清楚的软组织影替代,残留骨壳排列规则,对邻近软组织仅为压迫性改变。骨转移瘤骨膨胀性改变轻,对邻近软组织为浸润性改变,在病变内见分布不规则高密度的斑点状残留骨或肿瘤骨。结论:颅骨破坏且为多发病灶及下颌骨破坏,对诊断 M M 有重要价值。脊椎骨质破坏灶累及椎弓及椎弓以外附件及病灶范围内见斑点状高密影者,首先考虑为骨转移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转移瘤 CT 鉴别诊断 X射线
下载PDF
骨内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1
10
作者 於志华 王云华 +2 位作者 许竞雄 张联合 顾东华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讨论骨内脂肪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影像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骨内脂肪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1例均行X线、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平片表现边界清晰的不规则形透亮区,可伴硬化缘。CT... 目的讨论骨内脂肪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影像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骨内脂肪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1例均行X线、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平片表现边界清晰的不规则形透亮区,可伴硬化缘。CT上病灶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脂肪密度区,CT值-55^-120HU,病灶边界不规则,伴有厚薄不一的硬化缘,5个病灶中心可见结节状钙化灶。MRI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稍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病灶信号受抑变低,边缘见长T1短T2信号,其内见线条状长T1短T2信号的纤维分隔及长T1长T2的液性囊腔。结论结合发病年龄、病变部位、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对本病可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活检和CT、MRI的重复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骨淋巴瘤综合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群林 林征宇 孙辉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表现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原发性骨淋巴瘤的X线、CT及MR影像资料。结果:15例中骨盆受累7例、脊柱受累6例、肩胛骨及股骨受累各2例,肋骨受累1例。X线平片或CT检查的病例中,...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表现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原发性骨淋巴瘤的X线、CT及MR影像资料。结果:15例中骨盆受累7例、脊柱受累6例、肩胛骨及股骨受累各2例,肋骨受累1例。X线平片或CT检查的病例中,骨质破坏主要为溶骨型和浸润型12例,囊状膨胀型及混合型各1例,12例骨质破坏的周边可见不同程度的软组织肿块。MRT1WI信号类似或稍高于肌肉9例(9/11),T2WI信号高于肌肉低于脂肪10例(10/11),MR信号不均匀6例。结论:轻微的骨质破坏伴明显软组织肿块表现可提示原发性骨淋巴瘤的诊断,但需结合临床和病理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骨肿瘤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X线平片和CT诊断骨样骨瘤的能力:64层CT后处理的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良洲 薛汉忠 +1 位作者 连祖胜 陈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43-1246,共4页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和CT表现,探讨64层CT对骨样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12~44岁,平均21.5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行CT检查者12例,其中行64层CT检查者4例。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和C...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和CT表现,探讨64层CT对骨样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12~44岁,平均21.5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行CT检查者12例,其中行64层CT检查者4例。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和CT表现,分析2种检查方法对瘤巢和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19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直径0.4~1.7cm(平均10.2cm),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5例周围软组织肿胀。19例中X线平片显示瘤巢14例,12例行CT检查者均清楚显示瘤巢,X线和CT对瘤巢的显示率分别为73.7%(14/19)和100%(12/12)。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64层CT结合其后处理技术对发现瘤巢和正确诊断骨样骨瘤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颌骨囊肿和肿瘤:X线、CT诊断方法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鹤 罗济程 余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626-629,共4页
目的:探讨颌骨囊肿、肿瘤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表现,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共40例(43个)经病理证实的颌骨囊肿和肿瘤的影像资料,40例同时做X线、CT检查。所有病例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均... 目的:探讨颌骨囊肿、肿瘤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表现,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共40例(43个)经病理证实的颌骨囊肿和肿瘤的影像资料,40例同时做X线、CT检查。所有病例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均被分析比较。结果:X线显示病变与牙齿关系较CT优越。CT显示病变边界、病变与骨密质、周围软组织关系较X线优越(P<0.01),显示病变与下颌神经管关系方面,与X线价值相当(P>0.05)。结论:X线对于显示病变范围和边界价值有限。病变与周围牙齿关系X线显示最佳。CT可清晰显示病变的范围、骨质破坏和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囊肿 骨肿瘤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股骨近端良性骨病的影像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程少容 王鹰 +4 位作者 孙志强 阳昱恒 沈桂萍 高松 佘小夫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2期1369-1373,共5页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特征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特征表现。全部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30例同时行CT检查,25例行MRI检查。结果:...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特征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特征表现。全部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30例同时行CT检查,25例行MRI检查。结果:骨囊肿15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1例,骨软骨瘤6例,动脉瘤样骨囊肿5例,骨巨细胞瘤5例,软骨母细胞瘤和骨母细胞瘤各3例,骨化性纤维瘤2例,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内生软骨瘤1例,韧带样纤维瘤1例,软骨粘液样纤维瘤1例,骨样骨瘤1例。所有病例在病变部位、数目、大小、边界、内部结构、软组织改变及病理性骨折方面具有一些共性及特性。结论:股骨近端良性骨病种类繁多,以骨纤维结构不良和骨囊肿为好发病种,多种影像学方法的联合使用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式及评判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肿瘤 X线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七例误诊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5
作者 邱平 唐明薇 +3 位作者 梅希 兰天 廖戮缪 黎瑶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8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HPT)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曾误诊的PHPT 7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HPT)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曾误诊的PHPT 7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iPTH)水平均明显增高,均合并重度骨质疏松,初次就诊均误诊,4例在骨科就诊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骨囊肿、转移性骨肿瘤及骨纤维结构不良各1例,1例在心血管内科就诊误诊为冠心病、高血压,1例在泌尿外科就诊长期误诊为单纯泌尿系统结石、慢性梗阻性肾病;1例首诊于某三甲医院内分泌专科误诊为肾小管疾病。误诊时间2个月~10年(4.74±2.94)年。6例行甲状旁腺肿瘤切除并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甲状旁腺瘤4例,多发甲状旁腺瘤及甲状旁腺癌各1例,其中5例术后随访1~11个月,血钙、iPTH降至正常;1例术后iPTH未降至正常,因败血症、全身衰竭死亡。1例经同步血钙及iPTH测定确诊PHPT,因年龄较大且合并冠心病、高钙危象,导致严重脱水诱发急性肾损伤、心肌梗死、意识障碍,确诊后2 d死亡。结论 PHPT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及忽略常规检测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 PTH)。提示临床遇及疑似PHPT患者应积极筛查血钙、PTH、骨密度,以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误诊 转移性骨肿瘤 骨囊肿 冠心病
下载PDF
长骨皮质型骨转移瘤的X线诊断(附7例报告)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军 张云燕 袁伟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646-647,共2页
目的 探讨长骨皮质型骨转移瘤的X线诊断。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长骨皮质型转移瘤的X线表现 ,男 5例 ,女 2例。年龄 5 0~ 70岁 ,平均 6 2岁。结果  6例表现为“挖凿”样皮质缺损 ,1例呈边缘不清的虫蚀样皮质... 目的 探讨长骨皮质型骨转移瘤的X线诊断。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长骨皮质型转移瘤的X线表现 ,男 5例 ,女 2例。年龄 5 0~ 70岁 ,平均 6 2岁。结果  6例表现为“挖凿”样皮质缺损 ,1例呈边缘不清的虫蚀样皮质破坏。3例伴有明显骨膜反应 ,其中 1例有Codman三角。结论 长骨皮质型转移瘤的典型X线表现是“挖凿”样皮质破坏 ,可伴有明显骨膜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皮质型骨转移瘤 X线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uNTX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志棣 王潍博 程绍云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 测定患者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水平,评价其与骨转移瘤病情发展和疗效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A、B、C三组。A组为正常成人组;B组为原发肿瘤组;C组为骨转移瘤组。分别检测3组uNTX水平及血清AKP活性和Ca^2+浓度。... 目的 测定患者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水平,评价其与骨转移瘤病情发展和疗效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A、B、C三组。A组为正常成人组;B组为原发肿瘤组;C组为骨转移瘤组。分别检测3组uNTX水平及血清AKP活性和Ca^2+浓度。C组治疗后10~12周进行uNTX的随访观察。结果 C组uNTX水平显著高于A、B两组,骨转移瘤患者治疗前后uNTX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uNTX水平与骨转移的发生呈正相关,uNTX敏感性高于血清AKP活性和Ca^2+浓度,在鉴别骨转移瘤和监测病变进程中有预测价值,也是评价骨转移瘤患者疗效反应的早期客观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 转移瘤 原发肿瘤
下载PDF
肋骨转移瘤多种影像学检查价值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宏文 王志铭 牛玉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肋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组38例进行如下检查:X线平片17例;CR 21例;SCT胸部横断扫描并薄层重建7例;薄层横断扫描6例;薄层倾斜扫描7例;MSCT胸部横断扫描并薄层重建、二维多平面重建...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肋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组38例进行如下检查:X线平片17例;CR 21例;SCT胸部横断扫描并薄层重建7例;薄层横断扫描6例;薄层倾斜扫描7例;MSCT胸部横断扫描并薄层重建、二维多平面重建和三维容积成像、最大密度投影18例。结果:X线平片、CR图像利于定位,其诊断率分别为71.0%、74.3%,诊断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CT、MSCT利于显示病变,其诊断率分别为91.0%、92.6%,CT与前两者间诊断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CT扫描对肋骨转移瘤的诊断优于X线平片和CR图像。薄层CT病变诊断率均达100%,将之确定为诊断标准;2D重建可作为横断图像的补充;3D重建可立体显示骨性胸廓的全貌,利于病变的整体观察及定位。结论:CT扫描及其二维、三维重建对肋骨转移瘤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与X线平片或CR图像的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肿瘤转移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4DCE-MRA和DWI表现(附7例报告)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萍 潘碧涛 +3 位作者 胡美玉 黎规典 潘希敏 江波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0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分析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PB)的放射学表现特征,着重探讨MRI中4DCE-MRA及DWI的诊断意义。方法:对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PB患者的临床及放射学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重点分析4DCE-MRA、DWI的特征。结果:7例在X线片或CT上均呈溶骨性膨... 目的:分析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PB)的放射学表现特征,着重探讨MRI中4DCE-MRA及DWI的诊断意义。方法:对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PB患者的临床及放射学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重点分析4DCE-MRA、DWI的特征。结果:7例在X线片或CT上均呈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无骨膜反应,5例骨皮质明显变薄并部分中断,2例骨皮质变薄但仍连续。MRI所有病例均未见瘤周骨髓水肿,均可见软组织肿块,T1WI 5例略高信号、2例等信号,T2WI均以稍高信号为主,夹杂少许灶性高、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4DCE-MRA见肿瘤供血动脉显影及肿瘤染色,自动脉早期到静脉期瘤体染色信号逐渐增强;高b值DWI上病变呈高信号,ADC图上呈灰黑色较低信号,ADC均值(0.856±0.059)×10-3 mm2/s,肿块的ADC值低于正常肌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9.55,P<0.001)。结论:X线、CT和常规MRI反映SPB的恶性特性有限度,4DCE-MRA、DWI表现提示其恶性特征,对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瘤 骨肿瘤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国仪 周晓军 +2 位作者 马捷 孟奎 马恒辉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70-172,i010,共4页
目的 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和分析2例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结果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骨疼痛;X... 目的 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和分析2例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结果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骨疼痛;X线呈溶骨性骨破坏;肿瘤多呈分叶状,瘤细胞呈条索状、巢状或散在分布于透明变性的黏液基质中;CD34、CD31、CK和vimentin(+),EMA部分(+)。结论 原发于骨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需与转移癌、骨上皮样血管瘤和上皮样血管肉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文献复习 转移癌 鉴别诊断 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