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徐淮地区新元古代叠层石组合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钱迈平
袁训来
徐学思
胡杰
厉建华
-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
出处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3-418,共16页
-
基金
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G2 0 0 0 0 7770 0 )
科技部基础工作专项基金项目 (2 0 0 1DEB2 0 0 5 6)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开放研究实验室项目 (0 13 118)
中国地调局综合研究项目 (2 0 0 113 0 0 0 0 5 3和 2 0 0 113 90 0 0 0 72
-
文摘
徐淮地区新元古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广泛 ,其中由微生物生命活动形成的叠层石十分发育 ,构成了各种形态及规模的礁体。文内拟就该区地层序列中叠层石组合及其演变过程 ,讨论其环境的变迁及区域地层对比。根据徐淮地区叠层石组合的层位分布特点 ,可划分为 3个亚组合 ,自下而上分别为 :亚组合Ⅰ ,星散分布于贾园组、赵圩组及九里桥组 ,以Baicalia ,Jurusania ,Inzeria ,Crassphloem ,Gymnosolen及Stratifera为特征 ,形成小型点礁和生物丘。亚组合Ⅱ ,广泛分布于倪园组、九顶山组、张渠组、魏集组、史家组、望山组及四顶山组 ,包括Conophyton ,Jacutophyton ,Acaciella ,Baicalia ,Jurusania ,Linella ,Tungussia ,Anabaria ,Minjaria ,Katavia ,Gymnosolen ,Colonnella及Stratifera等多种类型 ,建造起巨大而复杂的堡礁、堤礁、斑礁、环礁及生物丘 /层。亚组合Ⅲ ,仅见于金山寨组 ,以Boxonia ,Xiehiella及Anabaria为主 ,构成中型的点礁及生物丘。这套叠层石组合面貌、造礁规模及多样化程度说明 ,它们显然形成于新元古代大冰期之前的叠层石繁盛期 ,其层位大致可与我国华北及东北青白口系上部、俄罗斯上里菲系及澳大利亚苦泉组的叠层石组合对比。
-
关键词
徐淮地区
新元古代
叠层石组合
-
Keywords
neoproterozoic, stromatolites, xuzhou huainan region
-
分类号
Q914.8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