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haracteristics of exudative and non-exudative treatmentnaive pachychoroid neovasculopathy
1
作者 Chun Yang Zu-Hua Sun +3 位作者 Ting-Ye Zhou Wei-Wei Zheng Xiao-Ling Liu Bing L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3年第12期2027-2033,共7页
AIM:To describe th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characteristics of exudative and nonexudative treatment-naïve pachychoroid neovasculopathy(PNV).METHODS:Thirty-five patients with exudative treatm... AIM:To describe th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characteristics of exudative and nonexudative treatment-naïve pachychoroid neovasculopathy(PNV).METHODS:Thirty-five patients with exudative treatmentnaïve PNV and 13 with non-exudative treatment-naïve PNV between March 2020 and December 2021 were included.All patients underwent ophthalmologic examination,including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A),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spectral-domain OCT,and OCTA.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The study included 51 eyes from 46 patients,of whom 33(71.7%)were male.The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in the exudative PNV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exudative PNV group(383.97±132.16μm vs 213.13±51.63μm;P<0.001).The maximum height of flat irregular 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s(FIPED)was 45.40±11.86μm in the non-exudative PNV group,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71.58±20.91μm(P<0.001)in the exudative PNV group.The area of PNV of the non-exudative PNV group was,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exudative PNV group(1.06±0.84 mm2 vs 0.63±0.80 mm2,P=0.016).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NV morphology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01).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maximum height of FIPED(OR=1.156,95%CI:1.019-1.312;P=0.024)and microvascular branches(OR=69.412,95%CI:3.538-1361.844;P=0.005)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PNV activity.CONCLUSION:The OCTA imaging finds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MT,maximum height of FIPED,PNV area,and morphology of exudative PNV and non-exudative PNV groups.OCTA can accurately identify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features of exudative and nonexudative treatment-naïve PNV,and distinguish PNV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pachychoroid neovasculopathy type 1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下载PDF
Prevalence of focal lamina cribrosa defects in eyes with pachychoroid disease spectrum
2
作者 Hae Min Kang Na Eun Lee +2 位作者 Jeong Hoon Choi Hyoung Jun Koh Sung Chul Le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2年第1期77-82,共6页
AIM: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focal lamina cribrosa(LC)defect among patients with pachychoroid disease spectrum(PDS)in the absence of peripapillary retinoschisis.METHODS:This retrospective,cross-sectional study c... AIM: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focal lamina cribrosa(LC)defect among patients with pachychoroid disease spectrum(PDS)in the absence of peripapillary retinoschisis.METHODS:This retrospective,cross-sectional study comprised of 180 patients with PDS,including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and pachychoroidal neovasculopathy.Medical records and optic ner ve head evaluations conducted using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with enhanced depth imaging were reviewed.As a control group,236 patients who underwent ophthalmologic evaluation for vitreous floaters,without obvious ocular disease,were also included.RESULTS:The mean age of the PDS group,which included 118 male patients(65.6%),was 57.4±11.1 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age(P=0.710)or sex(P=0.248).Six patients(3.3%)in the PDS group and none in the control group showed focal LC defect(P=0.318).Among the six patients with focal LC defect in the PDS group,four eyes had PCV,one eye was the fellow eye of a PCV eye,and one eye had pachychoroidal neovasculopathy.CONCLUSION:Focal LC defect can be defected in patients with PDS in the absence of peripapillar y retinoschisis.However,the prevalence of focal LC defect was not different significantly between PDS patients and those who did not have P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lamina cribrosa pachychoroid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下载PDF
CSC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研究进展
3
作者 孙承阳(综述) 李彤 孙晓东(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3-767,共5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类以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CSC可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造成视力预后不良。近年来研究表明,病程是CSC继发CNV主要的危险因素,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涉...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类以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CSC可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造成视力预后不良。近年来研究表明,病程是CSC继发CNV主要的危险因素,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涉及脉络膜局部缺血缺氧及视网膜屏障功能受损等多种病理机制。多模态影像技术有助于诊断CSC继发的CNV,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示高反射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需要高度警惕继发CNV的可能。虽然尚未有统一标准的治疗方案,大量研究提示光动力疗法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可改善此类患者视力预后。本文综述了CSC继发CNV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多模态影像诊断模式、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诊断 治疗 多模态影像 光学相干视网膜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肥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
下载PDF
视盘周围脉络膜增厚综合征的概念及特征
4
作者 王雯钰 苏钰 陈长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2-466,共5页
视盘周围脉络膜增厚综合征(PPS)是以视盘附近区域脉络膜增厚为特征的厚脉络膜谱系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男性,部分患眼具有远视眼和短眼轴的特点。PPS的诊断和鉴别主要依靠其影像学特点。PP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表现为黄斑鼻侧脉络膜大血... 视盘周围脉络膜增厚综合征(PPS)是以视盘附近区域脉络膜增厚为特征的厚脉络膜谱系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男性,部分患眼具有远视眼和短眼轴的特点。PPS的诊断和鉴别主要依靠其影像学特点。PP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表现为黄斑鼻侧脉络膜大血管显著扩张,对应位置出现视网膜内积液等改变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改变等,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可见视盘周围大血管扩张伴通透性增强。PPS需与葡萄膜渗漏综合征、中心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和肥厚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变等疾病相鉴别。光动力治疗或可改善PPS患者的视网膜积液。目前PPS的相关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其是否可作为一独立疾病仍有争议,治疗有效性需经前瞻性对照研究验证。本文就PPS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和展望,未来需进一步的研究为PPS的定义、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提供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周围脉络膜增厚综合征 厚脉络膜谱系疾病 综述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治疗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宇 刘渊 +2 位作者 侯静文 詹添 王爱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02-1906,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治疗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02/2022-10于我院确诊为PNV的患者33例35眼,根据玻璃体腔注射药物分为康柏西普组14例14眼,阿柏西普... 目的:观察比较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治疗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02/2022-10于我院确诊为PNV的患者33例35眼,根据玻璃体腔注射药物分为康柏西普组14例14眼,阿柏西普组19例21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注药次数及临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后1、3、6mo,两组患者的BCVA、CMT、SFCT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在整个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次数分别为2(2,3)、2(1.5,2)次,未见明显差异(P=0.423);在应用康柏西普及阿柏西普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及阿柏西普均能治疗PNV,在提高视力的同时改善解剖结构,两种药物疗效相似,均能达到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阿柏西普 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与脉络膜、涡静脉、巩膜改变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熊晓媚 林振强(综述) +3 位作者 蔡晨希 王强 崔金利 林英(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693-699,共7页
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pachychoroid disease spectrum,PCD)包括肥厚型脉络膜色素上皮病变(pachychoroid pigment epitheliopathy,PPE)、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肥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 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pachychoroid disease spectrum,PCD)包括肥厚型脉络膜色素上皮病变(pachychoroid pigment epitheliopathy,PPE)、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肥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achychoroid neovasculopathy,PNV)、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局灶性脉络膜凹陷(focal choroidal excavation,FCE)和盘周肥厚型脉络膜综合征(peripapillary pachychoroid syndrome,PPS)。有学者将PCD看作脉络膜功能障碍引发的一系列连续疾病过程,但关于PCD的发病机制、形态改变尚未明确。该文对PCD的脉络膜、涡静脉及巩膜相关改变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 脉络膜 涡静脉 巩膜 综述
下载PDF
盘周厚脉络膜综合征:厚脉络膜疾病谱的新病种
7
作者 惠延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共3页
盘周厚脉络膜综合征(PPS)是2017年上线报告的、厚脉络膜疾病谱(PDS)中的新病种。PPS眼的鼻侧黄斑脉络膜要比颞侧黄斑脉络膜更厚,不像PDS眼的颞侧黄斑脉络膜较厚。盘周视网膜内和/或视网膜下的液体常覆盖于扩张的Haller层血管(厚血管)之... 盘周厚脉络膜综合征(PPS)是2017年上线报告的、厚脉络膜疾病谱(PDS)中的新病种。PPS眼的鼻侧黄斑脉络膜要比颞侧黄斑脉络膜更厚,不像PDS眼的颞侧黄斑脉络膜较厚。盘周视网膜内和/或视网膜下的液体常覆盖于扩张的Haller层血管(厚血管)之上。多数PPS眼显示出其他PDS眼的表现,包括视网膜色素上皮改变、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及外层视网膜萎缩。视盘通常拥挤,一些眼伴有视盘水肿和轻度的晚期荧光渗漏。患者多为老年,短眼轴和远视常见。有些患者视力有下降,但总体上视力结果相对较好。虽然应用了抗VEGF和光动力疗法,但优化的处理尚不明确。识别PPS对鉴别后葡萄膜炎和神经眼科等有重叠特征的疾病是重要的。已提出PDS是涡静脉慢性瘀滞的后果。而脉络膜静脉超负荷的假说为此类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提供了统一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周厚脉络膜综合征 厚脉络膜疾病谱 相干光断层扫描
下载PDF
视盘周围脉络膜肥厚综合征研究进展
8
作者 林诗群 尹心恺 +1 位作者 陈有信 戴荣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7-420,共4页
视盘周围脉络膜肥厚综合征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描述了一类以视盘周围脉络膜增厚及脉络膜大血管层扩张为特点的视网膜脉络膜疾病,其特征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脉络膜增厚、脉络膜最厚区域位于视盘周围、视盘周围视网膜层间积液... 视盘周围脉络膜肥厚综合征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描述了一类以视盘周围脉络膜增厚及脉络膜大血管层扩张为特点的视网膜脉络膜疾病,其特征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脉络膜增厚、脉络膜最厚区域位于视盘周围、视盘周围视网膜层间积液、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合并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本文对视盘周围脉络膜肥厚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周围脉络膜肥厚综合征 临床特征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影像特征研究进展
9
作者 黄琳 黄涵 马红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03-2011,共9页
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PSD)是近年来被定义的一组具有相似脉络膜解剖学特点及相同病理过程的一组疾病,包括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等。其主要特征是脉络膜各血管层厚度改变和血管通透性增强。随... 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PSD)是近年来被定义的一组具有相似脉络膜解剖学特点及相同病理过程的一组疾病,包括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等。其主要特征是脉络膜各血管层厚度改变和血管通透性增强。随着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为代表的现代眼科影像技术不断发展,使这类疾病脉络膜各血管层的变化得以更直观地呈现,从而对该谱系疾病发病机制研究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对健康人及PSD的共同临床特点进行归纳,对各种PSD的最新影像学发现进行综述。从遗传背景及解剖学结构等不同角度,讨论各型PSD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表型还是类似特征的不同疾病。以期为该类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临床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脉络膜疾病 影像特征 发病机制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转换为PCV和PNV的多模式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青山 赵霞 +1 位作者 李志 程晓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转换为息肉样脉络膜血管性病变(PCV)和增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暨南大学深圳眼科医院初诊为CSC且经微脉冲激光光凝或半剂量光动力疗法(PDT...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转换为息肉样脉络膜血管性病变(PCV)和增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暨南大学深圳眼科医院初诊为CSC且经微脉冲激光光凝或半剂量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的79例91眼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眼均经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其中治疗后仍存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脱离或复发的CSC者行FFA、OCT、ICGA、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对16例20眼CSC确诊转归为PCV和PNV眼进行分析并行增强深度成像OCT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结果治疗的91眼CSC中9例11眼转换为PNV,FFA显示黄斑区多发性斑点状高荧光,ICGA显示黄斑区异常脉络膜毛细血管团状扩张,OCT显示RPE波浪状浅脱离伴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OCTA分层显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团状新生血管位于RPE与Bruch膜之间。共有7例9眼转换为PCV,FFA显示浆液或浆液血性色素上皮脱离(PED)及黄斑多灶性斑点高荧光,ICGA显示异常扩张脉络膜血管网(BVN)伴典型息肉样病灶,OCT示拇指状PED与双层征并伴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OCTAen-face分层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BVN与细小息肉样表现。PCV组和PNV组基线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视力)分别为0.282±0.220和0.413±0.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37,P<0.05)。CSC组、PCV组和PNV组SFCT分别为(373.61±65.11)、(296.22±30.24)和(328.63±76.18)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8,P<0.05)。与PCV比较,PNV患者SFCT显著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5)。结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具有脉络膜增厚特征CSC可转换为PNV,具有浆液性或出血性PED的PNV可转换为PCV。多模式影像检查有助于CSC转换为PNV和PCV眼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增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 眼底多模式影像
下载PDF
关注黄斑区肥厚型脉络膜疾病谱的概念及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新媛 赖旭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5-390,共6页
肥厚型脉络膜疾病谱是近年来随着眼科诊疗技术的进步而提出的新概念。眼底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巨大进步,特别是扫频源OCT在扫描速度、深度、扫描模式以及扫描软件方面的突破,克服了以往眼底成像技术的局限性,使得深达脉络膜,甚至巩膜... 肥厚型脉络膜疾病谱是近年来随着眼科诊疗技术的进步而提出的新概念。眼底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巨大进步,特别是扫频源OCT在扫描速度、深度、扫描模式以及扫描软件方面的突破,克服了以往眼底成像技术的局限性,使得深达脉络膜,甚至巩膜的结构得以清晰成像,为视网膜脉络膜疾病的诊断、分型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有用信息和依据。近年来正是基于OCT对脉络膜越来越精细的成像特点提出了肥厚型脉络膜疾病谱的概念,国外学者将与慢性持续性脉络膜增厚相关的具有临床表型及发病机制相似的黄斑疾病进行归类并加以病名,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疗及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眼科医师应该关注这些新的进展和相关的研究工作。本文就其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型做一简要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脉络膜疾病谱 扫频源OCT 发病机制 影像学眼底成像技术
下载PDF
肥厚型玻璃膜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莲 张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6-78,共3页
肥厚型玻璃膜疣见于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肥厚型脉络膜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PPE)、肥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等肥厚型脉络膜病变患眼内。这类疾病的共同特征是脉络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 肥厚型玻璃膜疣见于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肥厚型脉络膜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PPE)、肥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等肥厚型脉络膜病变患眼内。这类疾病的共同特征是脉络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伴脉络膜厚度增加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异常。本文概括了肥厚型玻璃膜疣这一新近命名的玻璃膜疣类型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遗传学及组织病理学研究,以期为肥厚型玻璃膜疣的诊断和相关疾病的治疗进展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玻璃膜疣 肥厚型脉络膜病 临床表现
下载PDF
正常人脉络膜厚度分布特征及肥厚型脉络膜诊断界线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新媛 邱冰洁 +3 位作者 王艳红 李志清 曾依云 陈晓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8-555,共8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脉络膜厚度的分布情况并界定肥厚型脉络膜的诊断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招募的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PCD)以及正常人研究队列中正常者230人446眼进行脉络膜厚度分布分析,并选... 目的探讨正常人脉络膜厚度的分布情况并界定肥厚型脉络膜的诊断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招募的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PCD)以及正常人研究队列中正常者230人446眼进行脉络膜厚度分布分析,并选取其中屈光度、年龄及性别与PCD组匹配者199人382眼进行似然比分析。纳入PCD患者274例314眼作为PCD组,包括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133例149眼、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81例95眼、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60例70眼进行肥厚型脉络膜的诊断界值研究。所有受试者接受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扩瞳眼底检查和彩色眼底照相;采用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采集黄斑区9 mm×9 mm范围B扫描图像,用仪器自带TABS软件获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干预研究分区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值;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SFCT与年龄和屈光度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SFCT的影响因素;采用似然比检验界定校正年龄及屈光度后肥厚型脉络膜的诊断值。结果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正常眼SFCT与年龄呈负相关(r=-0.34,P<0.001),男性及女性正常人SFCT与年龄均呈负相关(r=-0.43,P<0.001;r=-0.38,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近视度数与SFCT呈弱正相关(r s=0.19,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屈光度是正常人SFCT的影响因素(均P<0.001)。20~39岁组、40~59岁组、60~79岁组、≥80岁组正常人肥厚型脉络膜的临界诊断值分别为320~330、330~340、250~275、200~225μm。正常人20~39岁、40~59岁和≥60岁组中肥厚型脉络膜的占比分别为14.71%(10/68)、24.48%(47/192)和28.89%(55/1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0,P=0.046;LR=6.579,P=0.037),其中≥60岁组占比明显高于20~3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2,P=0.014;LR=6.479,P=0.011)。结论正常人不同年龄中肥厚型脉络膜的分布特点不同,年龄和屈光度是SFCT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脉络膜疾病 脉络膜厚度 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似然比检验 正常人 诊断界线值
下载PDF
肥厚型脉络膜疾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14
作者 尹心恺(综述) 戴荣平(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83,共6页
肥厚型脉络膜疾病是近年提出的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描述了一类以病理情况下脉络膜慢性增厚及脉络膜血管扩张为特点的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谱,其特征性表现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容量衰减、脉络膜血管扩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脉络膜增厚、进行性... 肥厚型脉络膜疾病是近年提出的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描述了一类以病理情况下脉络膜慢性增厚及脉络膜血管扩张为特点的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谱,其特征性表现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容量衰减、脉络膜血管扩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脉络膜增厚、进行性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障碍及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生成。如今对于肥厚型脉络膜疾病的定义,已从既往强调单纯的脉络膜异常增厚逐渐转变为对复杂的病理状态(肥厚型脉络膜疾病)的形态学描述。肥厚型脉络膜疾病谱包括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SC)、肥厚型脉络膜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PPE)、肥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PNV)、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局灶性脉络膜凹陷(FCE)、视盘周围脉络膜增厚综合征(PPS)。这些疾病都表现出各自的特征性脉络膜病变。本文对肥厚型脉络膜疾病的分类、特征、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脉络膜疾病 特征 综述
下载PDF
值得关注的肥厚型脉络膜病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海燕 王雨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1-205,共5页
近年来,随着眼科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脉络膜的特征及其在眼底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的了解不断加深,提出了“肥厚型脉络膜病变”的概念,拓宽了视野。然而目前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明晰和探索,如肥厚脉络膜和肥厚血管的概念、多种... 近年来,随着眼科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脉络膜的特征及其在眼底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的了解不断加深,提出了“肥厚型脉络膜病变”的概念,拓宽了视野。然而目前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明晰和探索,如肥厚脉络膜和肥厚血管的概念、多种影像检查时疾病的表现特征、此类疾病之间的关系和转归以及对治疗的反应等。关注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提高对此类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脉络膜病变 肥厚血管 肥厚脉络膜新生血管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眼底影像检查
下载PDF
使用OCT评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Ragai Magdy Hatata Mohamed Abdelhamid Nassif Sherin Hassan Sadek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3-588,共6页
目的:使用光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D-OCT)技术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3mo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共纳入60眼,20眼(平均年龄:33.65±5.24岁)典型急性单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以及对侧正常... 目的:使用光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D-OCT)技术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3mo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共纳入60眼,20眼(平均年龄:33.65±5.24岁)典型急性单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以及对侧正常眼,20眼为健康对照组。进行荧光素血管造影和OCT检查。测量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到中央凹和视网膜下液1000μm处颞部和鼻部。结果:在三个不同的位置,三组间的SF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372.40±34.39μm)在基线和随访3mo后均显著大于对侧正常眼(302.10±8.9μm)和对照组眼(279.80±14.49μm)。CSCR眼平均CMT为317±141.86μm,并且SFCT与CM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部位脉络膜厚度的增加,以及被称为“厚脉络膜”的过度扩张和高渗透血管,似乎在包括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在内的广泛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厚度 厚脉络膜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转化为新生血管性肥厚型脉络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娟娟 唐文建 +2 位作者 沈策英 赵宏 陈梦平 《医药论坛杂志》 2023年第13期51-55,59,共6页
目的比较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转化为肥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achychoroid neovasculopathy,PNV)和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转化时间及转化... 目的比较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转化为肥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achychoroid neovasculopathy,PNV)和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转化时间及转化过程中的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的50例(50眼)CSC转化为PNV和PCV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A组为CSC转化为PNV组,共25例。B组为CSC转化为PCV组,共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结果B组患者较A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大(t=6.014,P=0.000),视力低(t=3.703,P=0.001)。A组患者转化病程为(5.54±3.14)年,B组患者转化病程(10.88±4.51)年,较A组患者长(t=4.862,P=0.000)。A组OCT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由小的或规则的圆顶状转变为不规则浅脱离,OCTA示有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B组OCT示由小的或规则的圆顶状转变为不规则浅脱离,OCTA示新生血管团及脉络膜息肉(polyp),FFA/ICGA示有polyp,伴或不伴脉络膜伞样的分支血管网(BVN)。结论CSC随着病程的进展,RPE脱离形态的变化,由小的或规则的圆顶状的脱离转化为不规则浅脱离,即可转化为肥厚型脉络膜疾病中的血管性疾病,PNV和PCV,并且转化为PCV的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视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肥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多模式影像 转化时间
原文传递
脉络膜增厚谱系疾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奕爽 苏钰 陈长征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53-256,共4页
脉络膜增厚谱系疾病包括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增厚性色素上皮病变、厚脉络膜性新生血管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该谱系疾病共同存在脉络膜增厚、脉络膜血管扩张且渗透性增高的特征,是由脉络膜血管渗透性增加、脉络膜... 脉络膜增厚谱系疾病包括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增厚性色素上皮病变、厚脉络膜性新生血管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该谱系疾病共同存在脉络膜增厚、脉络膜血管扩张且渗透性增高的特征,是由脉络膜血管渗透性增加、脉络膜增厚引发的疾病进展过程。对该谱系疾病发病机制及影像特征的探究可以有助于临床诊断,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增厚谱系疾病 厚脉络膜色素上皮病变 厚脉络膜新生血管
原文传递
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孤立息肉的2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19
作者 邵玲 沈策英 +1 位作者 杜敏 赵宏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815-820,共6页
目的:评价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孤立息肉的2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孤立息肉的2型PCV 33例(33只眼)的临床资料。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每月1次,共... 目的:评价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孤立息肉的2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孤立息肉的2型PCV 33例(33只眼)的临床资料。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每月1次,共6次。观察治疗后3、6及12个月的视力、中央视网膜厚度(CRT)、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脱离和息肉的变化。随访12个月。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视力均有提高(F=21.502,P<0.05),CRT均有减少(F=296.290,P<0.05)。术后11例(33.3%)RPE脱离逐渐降低。息肉消退率为100%(33/33)。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孤立息肉的2型PCV视力明显提高,CRT明显降低,息肉消退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变 脉络膜 息肉样 2型 雷珠单抗 玻璃体内注射 肥厚型脉络膜疾病
原文传递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中脉络膜异常改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素 蒋博 +1 位作者 张中宇 孙大卫 《国际眼科纵览》 2021年第2期98-102,共5页
脉络膜组织结构及功能的完整对视网膜功能正常发挥起重要作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类以异常分支状血管网和血管网末端息肉状膨大为特征的视网膜脉络膜疾病。其属于肥厚型脉络膜疾病谱,谱系... 脉络膜组织结构及功能的完整对视网膜功能正常发挥起重要作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类以异常分支状血管网和血管网末端息肉状膨大为特征的视网膜脉络膜疾病。其属于肥厚型脉络膜疾病谱,谱系疾病之间可以发生转化并且存在特征性脉络膜改变:局灶性或弥漫性脉络膜增厚、脉络膜大血管层厚度所占比值增加、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高、继发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障碍或新生血管形成。目前研究表明,脉络膜改变表现不同的PCV,在治疗反应和预后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脉络膜的角度重新认识PCV,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肥厚性脉络膜疾病 脉络膜厚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