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荆芥乙醇提取物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泽仁拉姆 袁瑞瑛 +5 位作者 李鑫宇 范成德 黄山 卓玛东智 王聚乐 普珍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32-1639,共8页
目的研究藏荆芥乙醇提取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体内外炎症模型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模型组、阳性药地塞米松(0.000 5 g·kg^(-1))组及藏荆芥乙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0.500、1.000、2.000 g... 目的研究藏荆芥乙醇提取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体内外炎症模型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模型组、阳性药地塞米松(0.000 5 g·kg^(-1))组及藏荆芥乙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0.500、1.000、2.000 g·kg^(-1)),每组10只。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0.001 g·kg^(-1))建立小鼠急性腹膜炎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腹腔灌洗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另外,通过脂多糖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将RAW264.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模型组及不同浓度藏荆芥乙醇提取物组(25、50、100、200、400μg·mL^(-1)),检测细胞存活率以筛选给药浓度;ELISA法检测藏荆芥乙醇提取物对促炎因子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的抑制作用;蛋白电泳法检测促炎介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水平,并采用蛋白电泳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NF-κB通路相关蛋白(p65、p-IκBα、IκBα)的表达水平。结果体内实验中,与脂多糖模型组比,藏荆芥乙醇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均不同程度降低了小鼠腹腔中TNF-α、IL-6、IL-1β的表达水平(P<0.05,P<0.01)。在体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400μg·mL^(-1)的藏荆芥乙醇提取物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P<0.01),而25~200μg·mL^(-1)的藏荆芥乙醇提取物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05),用于进一步实验;与脂多糖模型组比,藏荆芥组NO、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蛋白电泳结果显示,与脂多糖模型组比,不同浓度(150、200μg·mL^(-1))的藏荆芥组明显抑制p65、p-IκBα的表达,逆转了IκBα的表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脂多糖模型组比,藏荆芥乙醇提取物明显抑制了细胞核中的p65的表达。结论藏荆芥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活化而改善体内、外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荆芥 乙醇提取物 巨噬细胞RAW264.7 小鼠 炎症 NF-ΚB
下载PDF
藏荆芥不同萃取部位抗炎、镇痛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孟宁 黄山 +3 位作者 王聚乐 胡丹丹 袁瑞瑛 李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74-1877,共4页
目的:比较藏荆芥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分离得藏荆芥乙醇提取物的不同萃取部位,并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增加试验、醋酸致小鼠扭... 目的:比较藏荆芥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分离得藏荆芥乙醇提取物的不同萃取部位,并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增加试验、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和小鼠热板试验筛选其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藏荆芥醇提物的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明显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P〈0.01),明显减轻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P〈0.01),显著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P〈0.05),显著延长热板小鼠的痛阈值(P〈0.01、0.05)。结论:藏荆芥抗炎镇痛的有效部位主要集中在石油醚、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荆芥 萃取部位 抗炎 镇痛
下载PDF
藏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孟宁 黄山 +3 位作者 胡丹丹 徐艳丽 王跃飞 王聚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6-980,共5页
目的研究藏荆芥Nepeta angustifolia C.Y.Wu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HPLC色谱柱,对藏荆芥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 目的研究藏荆芥Nepeta angustifolia C.Y.Wu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HPLC色谱柱,对藏荆芥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白桦酸(2)、熊果酸(3)、β-谷甾醇(4)、异香柠檬烯(5)、补骨脂酚(6)、布卢门醇C葡糖苷(7)、补骨脂素(8)、迷迭香酸甲酯(9)、橙皮苷(10)。结论化合物5~8为首次从荆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荆芥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藏药甘青青兰与藏荆芥的生药鉴别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周雪杉 曹雨虹 +1 位作者 宋良科 谭睿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3年第3期17-19,共3页
目的对藏药甘青青兰与混淆品藏荆芥进行比较,为区别用药和进一步研究甘青青兰奠定基础。方法比较甘青青兰与藏荆芥的基源植物、药材形状、细胞组织解剖学特征并进行TLC和紫外光谱定性分析。结果甘青青兰叶为羽状全裂、裂片线状,藏荆芥... 目的对藏药甘青青兰与混淆品藏荆芥进行比较,为区别用药和进一步研究甘青青兰奠定基础。方法比较甘青青兰与藏荆芥的基源植物、药材形状、细胞组织解剖学特征并进行TLC和紫外光谱定性分析。结果甘青青兰叶为羽状全裂、裂片线状,藏荆芥叶为线状披针形、全缘;甘青青兰叶中栅栏组织为两列重叠排列,藏荆芥为一列;对甘青青兰和藏荆芥进行TLC分析,以石油醚-丙酮(7:3)为展开剂,甘青青兰与藏荆芥的斑点数均为7个;甘青青兰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202 nm,藏荆芥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213 nm。结论甘青青兰和藏荆芥为藏医常用药物,两者在药材形状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可以从叶的形状、栅栏细胞的特征及TLC的斑点数和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加以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青兰 藏荆芥 鉴别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