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间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与谵妄的影响比较
1
作者 刘景铠 谢东进 陈晓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与谵妄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将2022年7月—2023年6月福州市第二医院麻醉科收治的10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时间不同分成A组与B组,A组50例于...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与谵妄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将2022年7月—2023年6月福州市第二医院麻醉科收治的10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时间不同分成A组与B组,A组50例于气管插管后手术切皮前(术前)行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B组50例于手术缝合结束即刻(术后)行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两组其余麻醉方法相同。观察两组麻醉效果、术后疼痛程度、认知功能、术后谵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神经阻滞镇痛持续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苏醒时间早于B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6、12、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 d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A组术后1、3 d的MMSE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与术后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相比,能够延长神经阻滞镇痛持续时间,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减少麻醉维持用药量,减轻术后疼痛及认知功能损伤,降低术后谵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 胫腓骨骨折 术后疼痛 谵妄
下载PDF
连续坐骨神经阻滞镇痛时B超联合刺激导管放置技术与罗哌卡因应用浓度 被引量:9
2
作者 伊军 许莉 林惠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连续刺激导管和B超联合用于连续坐骨神经阻滞时的放置技术及其最适罗哌卡因浓度。方法:择期行跟骨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0.1%(质量分数)罗哌卡因组(A组),0.125%(质量分数)罗哌卡因组(B组),0.15%(质量分数)罗哌...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连续刺激导管和B超联合用于连续坐骨神经阻滞时的放置技术及其最适罗哌卡因浓度。方法:择期行跟骨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0.1%(质量分数)罗哌卡因组(A组),0.125%(质量分数)罗哌卡因组(B组),0.15%(质量分数)罗哌卡因组(C组)3组,每组20例,均以神经刺激仪联合超声引导定位行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并放置外周神经连续刺激导管用于术后镇痛。术后第6、12、24和48小时观察患者VAS评分,记录是否有肢体麻木和运动阻滞等不良反应发生,进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3组VAS评分在第6和12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VAS评分明显高于B、C组(P<0.05);C组运动阻滞和肢体麻木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3组辅助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结论:外周神经连续刺激导管和B超联合用于连续腘窝部坐骨神经阻滞时可以降低罗哌卡因浓度,0.125%(质量分数)为罗哌卡因最适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导管插入术 罗哌卡因 疼痛 手术后 坐骨神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一针两点注射下肢神经阻滞用于小儿马蹄足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陶岩 赵尧平 +2 位作者 张伟 周雁 王庚 《医学综述》 2019年第23期4621-462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一针两点注射(SPDI)下肢神经阻滞用于小儿马蹄足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择期小儿马蹄足手术患儿40例,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小儿马蹄足手术治疗,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SPD...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一针两点注射(SPDI)下肢神经阻滞用于小儿马蹄足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择期小儿马蹄足手术患儿40例,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小儿马蹄足手术治疗,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SPDI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均使用0.3%罗哌卡因行局部麻醉,SPDI组采用SPDI内收肌管阻滞(ACB)+前路坐骨神经阻滞(SNB),对照组采用ACB+腘窝入路SNB。记录两组阻滞操作时间、术后恢复室患者改良面部表情评分(FLACC)、拔管后恶心呕吐及辅助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SPDI组的阻滞操作时间较对照组短[(188±75)s比(296±120)s](P<0.05)。SPDI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3例(15.0%),对照组2例(10.0%),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12、24 h的FLACC评分呈升高趋势,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24 h内均未使用辅助镇痛药物。结论超声引导下SPDI的ACB和前路SNB的操作时间短,可达到良好的术后早期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收肌管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罗哌卡因 超声
下载PDF
坐骨神经阻滞镇痛控制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韩玉龙 李彦平 王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760-762,共3页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阻滞对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下肢动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伴下肢疼痛患者39例,随机分为氨酚羟考酮组(n=19)和神经阻滞组(n=20)。氨酚羟考酮组口服氨酚羟考酮(每片含325 mg对乙酰氨基酚+5 mg羟可...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阻滞对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下肢动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伴下肢疼痛患者39例,随机分为氨酚羟考酮组(n=19)和神经阻滞组(n=20)。氨酚羟考酮组口服氨酚羟考酮(每片含325 mg对乙酰氨基酚+5 mg羟可酮),每日3次,每次1片,并根据疼痛缓解情况调整药物用量,每日最大剂量为8片/天。神经阻滞组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行患侧坐骨神经臀点穿刺,穿刺成功后置管,做皮下隧道,固定导管,并连接自控镇痛(PCA)泵。100 ml药盒内配制0.15%罗哌卡因溶液,电子泵设定参数:单纯自控镇痛(PCA)模式,8 ml/PCA,间隔时间30 min,每小时限量16 ml。治疗时间为两周。观察指标:①应用VAS镇痛评分评估镇痛效果。②采用Ramsay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③下肢皮温的变化。④头晕、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给药每日剂量均在药物安全适用范围,并氨酚羟考酮组高剂量组病例数占本组的52.6%;②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但在VAS≤3分组对比中,神经阻滞组所占比率明显高于氨酚羟可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前、后镇静评分比较显示,神经阻滞组治疗后均达到正常的镇静状态,而氨酚羟考酮组近30%患者处于浅睡眠状态,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④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循环改善情况比较,神经阻滞组治疗后皮温有显著性增高(P<0.05),而氨酚羟可酮组治疗后皮温无明显升高。⑤氨酚羟考酮组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神经阻滞组(P<0.05)。结论坐骨神经阻滞治疗下肢动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伴下肢疼痛患者神经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发生率低,在安全性和对下肢循环影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疼痛 坐骨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氨酚羟考酮
下载PDF
截肢前阻断疼痛刺激对大鼠截肢后疼痛及中枢神经系统NMDA受体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崎 连洋洋 +2 位作者 肖红 冯爱敏 刘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观察截肢前阻断疼痛刺激对大鼠截肢后痛行为学及中枢神经系统NR2B受体的影响,探讨截肢前阻断疼痛刺激对截肢术后疼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截肢前不致痛组(NA组,n=12)、致痛后假阻滞组(PA组,n=12)... 目的:观察截肢前阻断疼痛刺激对大鼠截肢后痛行为学及中枢神经系统NR2B受体的影响,探讨截肢前阻断疼痛刺激对截肢术后疼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截肢前不致痛组(NA组,n=12)、致痛后假阻滞组(PA组,n=12)及致痛后阻滞组(PAB组,n=12)。测量基础值后PA组和PAB组在左后足底皮下注射完全福氏佐剂(complete freund adjuvant,CFA)100μL,NA组在左后足底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0μL。PAB组大鼠于注射后5 d行左坐骨神经阻滞,NA组、PA组大鼠行左坐骨神经假阻滞,阻滞/假阻滞3 d后行左后肢膝上截肢手术。记录注射前、注射生理盐水/CFA后、坐骨神经假阻滞/阻滞后,截肢当天及截肢术后1,3,5,7 d左后足底/左残端的热缩腿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截肢后7 d检测大鼠大脑前扣带回皮质(ACC)及脊髓NR2B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PA组和PAB组大鼠注射CFA后左后足底TWL值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截肢前,注射CFA后PA组各时点左后足底TWL值均低于NA组(P<0.05),PAB组阻滞后各时点左后足底的TWL显著高于其致痛后和基础值(P<0.05),并高于NA组和PA组(P<0.05)。与截肢当天残端的TWL值比较,NA组和PAB组于截肢术后第3天开始残端TWL值增高,PA组截肢后各时点残端TWL值与截肢当天的残端TWL值比较,无明显变化。截肢后7 d大脑前扣带回皮质及脊髓NR2B受体阳性细胞:PA组与NA组、PAB组比较显著增多(P<0.05);PAB组与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患肢的持续性疼痛导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NR2B受体的激活,截肢前阻断疼痛刺激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NR2B受体的激活,阻止术后迁延性疼痛的发生,因而对截肢手术前患肢的疼痛进行合理的镇痛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肢前疼痛阻断 坐骨神经阻滞 术后疼痛 NR2B受体
下载PDF
硫酸镁复合罗哌卡因坐骨神经阻滞对单纯外踝骨折患者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密周 艾登斌 +2 位作者 孙常荣 王庚 杨庆国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18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观察硫酸镁对罗哌卡因单次坐骨神经阻滞镇痛的影响。方法将2017-03/2017-06期间行单纯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采用单次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镇痛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复合罗哌卡因组(M)和单纯罗哌卡因组(C),每组30例(n=30)。... 目的观察硫酸镁对罗哌卡因单次坐骨神经阻滞镇痛的影响。方法将2017-03/2017-06期间行单纯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采用单次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镇痛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复合罗哌卡因组(M)和单纯罗哌卡因组(C),每组30例(n=30)。M组患者阻滞药物配方为0.25%罗哌卡因复合0.15%硫酸镁的混合液20 mL;C组患者阻滞药物配方为0.25%罗哌卡因20 mL。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患者的疼痛评分,记录患者补充镇痛的吗啡使用率和吗啡的累计用量,观察患者镇痛的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12、24 h VAS评分无明显差异。与C组比较,M组患者术后36 h VAS评分降低,术后24 h、36 h吗啡使用率和累计吗啡用量减少(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镇痛相关并发症。结论硫酸镁能延长罗哌卡因坐骨神经阻滞镇痛的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吗啡的用量,且不增加相关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罗哌卡因 坐骨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右旋美托咪啶对罗哌卡因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秦新刚 夏峰军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4期185-188,共4页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罗哌卡因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右旋美托咪啶对罗哌卡因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麻醉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旋美托咪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50 mL含0.5%罗哌...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罗哌卡因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右旋美托咪啶对罗哌卡因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麻醉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旋美托咪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50 mL含0.5%罗哌卡因麻醉液,右旋美托咪啶组患者采用50 mL含0.5%罗哌卡因+1μg/mL右旋美托咪定麻醉液。观察两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起始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低血压、心动过缓、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始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右旋美托咪啶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镇痛药物用量高于右旋美托咪啶组(P<0.05)。术后右旋美托咪啶组未使用镇痛药的患者数多于对照组(P<0.05),右旋美托咪啶组使用2次镇痛药的患者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使用过1次镇痛药的患者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低血压、心动过缓、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50μg(1μg/mL)右旋美托咪啶作为0.5%罗哌卡因行单侧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的辅助用药,能够延长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需求,且不增加低血压、心动过缓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咪啶 罗哌卡因 腰丛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疼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踝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在足趾畸形矫正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晨 陶岩 +3 位作者 王庚 周雁 张伟 赵尧平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踝周围神经阻滞和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足趾畸形矫正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80例拟行足趾畸形矫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踝周围神经阻滞组(A组)和腘窝入路坐...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踝周围神经阻滞和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足趾畸形矫正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80例拟行足趾畸形矫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踝周围神经阻滞组(A组)和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组(P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神经阻滞时均使用0.5%罗哌卡因,A组患者依次阻滞隐神经、胫后神经、腓深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每一根目标神经周围注射0.5%罗哌卡因3ml。P组患者腘窝坐骨神经周围注射0.5%罗哌卡因15ml。观察并记录神经阻滞的操作时间、术后2h、6h、12h、24h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4个时间段足部背屈趾屈出现的例数(2~6h、>6~12h、>12~24h、>24h)。结果A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显著长于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足部背屈趾屈运动功能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足部背屈趾屈运动功能影响小于P组患者,且运动恢复快于P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踝周围神经阻滞和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均能为足趾畸形矫正患者提供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前者操作时间较长,但是对患者足部运动功能影响小,在保留患者足部背屈和跖屈的运动方面有优势,而且运动恢复快,便于患者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坐骨神经阻滞 踝阻滞 术后镇痛 罗哌卡因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对胫腓骨骨折术后镇痛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高旭琴 范俊柏 +2 位作者 赵小雨 张晴 秦文艳 《西部医学》 2019年第11期1704-1708,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和腘窝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在胫腓骨骨折双切口内固定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12月~2018年5月拟行胫腓骨骨折双切口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和腘窝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在胫腓骨骨折双切口内固定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12月~2018年5月拟行胫腓骨骨折双切口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联合阻滞组(B组)与对照组(C组),各30例。A组和B组在脊麻前用0.33%罗哌卡因分别进行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隐神经阻滞。20min后,神经阻滞起效后用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3ml行脊麻。当患者VAS评分≥4分,由专人负责开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简称PCIA泵)作为镇痛效果不佳时的补救措施。PCIA泵由吗啡2mg/kg,加生理盐水至100ml组成。观察术后1h、3h、6h、12h的动、静VAS评分,Ramsay评分,BCS评分和肌力分级。观察PCIA开启的时间、术后12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12h后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两组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均大于C组(P<0.05),且B组大于A组(P<0.05),A组与B组运动阻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最早加用PCIA泵辅助镇痛,A组次之,B组最晚(吗啡的消耗量最少),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内动、静VAS评分、BCS评分及PCIA有效按压次数,A组和B组均显著优于C组(P<0.05),且B组优于A组(P<0.01)。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对镇痛治疗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镇痛满意度为优的最高,且A组优于C组。C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最高,A组次之,B组最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可为胫腓骨骨折双切口内固定术患者提供更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坐骨神经阻滞 隐神经阻滞 术后疼痛
下载PDF
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颅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聪霞 孟庆友 +3 位作者 李华平 徐鹏 邴海龙 王亚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39-940,共2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30例幕上占位性病变拟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组(A组)和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组(B组)各15例。A组于切皮前选择耳颞神经、眶上神经、滑车上神经和...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30例幕上占位性病变拟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组(A组)和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组(B组)各15例。A组于切皮前选择耳颞神经、眶上神经、滑车上神经和枕大神经、枕小神经以0.75%罗哌卡因行神经阻滞;B组术后行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术后48h内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因镇痛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高浓度罗哌卡因神经阻滞操作简单,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颅脑手术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神经阻滞 颅脑手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麻醉与疼痛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小娇 张淑萍 黄浩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7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麻醉与疼痛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下肢骨折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均行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A组使用0.375%罗哌卡因,B组使用0.2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麻醉与疼痛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下肢骨折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均行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A组使用0.375%罗哌卡因,B组使用0.25%罗哌卡因,C组使用0.15%罗哌卡因,对比3组的各项苏醒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VAS疼痛评分、应激反应指标、不良反应。结果3组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等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组术后1 h、2 h、4 h、6 h的VAS疼痛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组术后24 h的CRP、TNF-α、IL-6、MDA、COR水平相比,均高于术前(P<0.05),但3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C组有2例呼吸乏力,A组及B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3组不良反应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0.375%、0.25%的罗哌卡因相比,0.15%罗哌卡因在麻醉与疼痛治疗中可获得同等的效果,对术后苏醒质量影响小,能抑制术后疼痛加重,不增加术后应激反应程度,且安全性高,临床可优先选择0.15%罗哌卡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麻醉 疼痛 下肢骨折 超声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应激反应 安全性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次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琴 马楠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2期20-24,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次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2月—2022年8月期间邳州东大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双盲法分为...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次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2月—2022年8月期间邳州东大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单次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评估两组术后(2、6、12、24、48 h)静息与活动状态时疼痛程度、肌力恢复、补救镇痛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6、12、24、48 h时间的静息状态、活动状态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6 h的肌力状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后两组肌力均恢复术前水平。观察组术后补救镇痛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观察组术后头晕发生率为3.33%(1/30),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33%(1/30)均低于对照组的40.00%(12/30)、30.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82、7.680,P<0.05)。结论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使用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次坐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对肌力状态的恢复影响小,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全膝关节置换 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 单次坐骨神经阻滞 术后疼痛 肌力状态
下载PDF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在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许军 段立新 孙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9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NGB)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在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行股骨头置换术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小剂量罗哌卡... 目的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NGB)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在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行股骨头置换术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观察组给予PNGB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比较2组手术时间、腰麻操作时间、体位摆放满意度,首次自控镇痛(PCA)泵按压时间、48 h内PCA泵按压次数、实施补救镇痛率,手术前(T0)、摆放体位前(T1)、摆放体位时(T2)、摆放体位后(T3)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腰麻操作时间缩短,体位摆放满意度升高,首次PCA泵按压时间显著延长,48 h内PCA泵按压次数减少,补救镇痛率降低(P<0.05,P<0.01)。2组T0时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T1~T3时点观察组VAS评分降低(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0%(9/40)低于对照组72.50%(29/40)(P<0.01)。结论PNGB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对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有显著麻醉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小剂量罗哌卡因 腰麻 股骨头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疼痛 手术后 不良反应 麻醉和镇痛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患者对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民 刘仁齐 +1 位作者 王芷怡 张茂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患者对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120例肥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患者对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120例肥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40例。三组均在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低浓度组、高浓度组分别注射0.25%、0.50%浓度罗哌卡因。比较三组手术前后的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游离甲状腺素(FT4)和C反应蛋白(CRP)]、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术后1 d,高浓度组E、Cor、FT4、CRP、FBG、2 h PBG、HbA_(1c)、TC和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低浓度组(均P<0.05);麻醉后15 min、术后2 h,高浓度组MAP、HR均高于对照组、低浓度组(均P<0.05);术后6、12、24 h,高浓度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低浓度组(均P<0.05);三组麻醉诱导期间气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给予患者0.50%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其术后镇痛作用较强,能较好地改善E、Cor、FT4和CRP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神经传导阻滞 胃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疼痛 手术后
原文传递
时间段和APP疼痛评分对腰丛神经阻滞术后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孜辉 汪小海 施锋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644-649,共6页
目的探讨日间不同时间段和移动应用程序(APP)疼痛评分对股骨骨折患者超声引导下前路腰丛神经阻滞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超声引导下前路腰丛阻滞的股骨骨折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术后疼痛评分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探讨日间不同时间段和移动应用程序(APP)疼痛评分对股骨骨折患者超声引导下前路腰丛神经阻滞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超声引导下前路腰丛阻滞的股骨骨折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术后疼痛评分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纸质疼痛评分方法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感,观察组通过APP评估。于7:00-19:00每2个小时划分患者实施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的时间段,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术后疼痛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1 d肌力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于07:00-09:00实施腰丛阻滞的观察组疼痛视觉评分表(VAS)评分更低,17:00-19: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07:00-09:00和17:00-19:00实施腰丛阻滞的观察组VAS评分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口述分级评分法(VRS)和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17:00-19:00实施腰丛阻滞的两组MAP和心率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而于07:00-09:00实施腰丛阻滞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更短,17:00-19:00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肌力评分均大于或等于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07:00-09:00和17:00-19:00行腰丛神经阻滞患者的MAP、心率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呈现明显的时间变化特点,APP疼痛评分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的时间段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因素 移动应用 股骨骨折 罗哌卡因 前路腰丛阻滞 疼痛 手术后 疼痛测定
下载PDF
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邓姗 陈学丽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观察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和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TKA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组(Ⅰ组)和静脉持续芬太尼组(Ⅱ组),每组20例。Ⅰ组患者通过连... 目的观察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和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TKA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组(Ⅰ组)和静脉持续芬太尼组(Ⅱ组),每组20例。Ⅰ组患者通过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导管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镇痛,Ⅱ组患者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镇痛,均持续镇痛50h。记录静息及功能锻炼时视觉摸拟评分(VAS)、肌力分级、镇静程度及副作用发生。结果Ⅰ组患者术后8、12、24、48h静息时和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Ⅱ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肌力均良好,无统计学差异。Ⅱ组患者镇静过度、恶心及镇痛不全发生率均较高。结论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嚣换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对肌力影响小,副作用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腰骶丛 神经传导阻滞 术后疼痛 镇痛
原文传递
低浓度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反弹痛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仲浩 朱江 +5 位作者 金伟华 赵凯 金炳荣 佘昶 单冰晨 覃琴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24-2227,共4页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FIC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反弹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单侧TKA患者90例,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0.1%罗哌卡因低浓度组(A组)和0.3%罗哌卡因高浓度组(B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全麻前分别行超...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FIC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反弹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单侧TKA患者90例,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0.1%罗哌卡因低浓度组(A组)和0.3%罗哌卡因高浓度组(B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全麻前分别行超声引导40 ml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单次FICB。记录术后反弹痛发生率和阻滞消退后NRS评分;术后48 h内补救性镇痛率和阿片药物用量;术后24、48 h静息与运动的NRS评分与肌力评分以及血清IL-6和TNF-α浓度(ELISA法)。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间距(IQR)表示。结果:术后A组反弹痛发生率低于B组[10.9%(5/45)比53.3%(24/45),χ^(2)=16.986,P<0.01],A组阻滞消退后疼痛程度低于比B组[2.0(1.0~3.5)分比7.0(4.0~7.5)分,Z=-4.110,P<0.01]。术后A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高于比B组[(252.2±80.8)min比(525.6±143.0)min,t=8.324,P<0.01];术后48 h内A组患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低于B组[(11.1±4.4)次比(16.2±6.3)次,t=3.332,P<0.01],A组补救性镇痛率低于B组[4.4%(2/45)比20.0%(9/35),χ^(2)=4.153,P<0.05];术后A组舒芬太尼消耗量低于B组[0~24 h:(18.7±8.0)μg比(32.6±15.5)μg,t=3.981,P<0.01;0~48 h:(33.4±13.1)μg比(48.6±18.8)μg,t=3.310,P<0.01];术后24 h A组的肌力高于B组[1.0(1.0~2.0)分比0(0~1.0)分,Z=-3.528,P<0.01],术后24 h A组运动NRS评分低于B组[(4.6±1.4)分比(7.3±2.2)分,t=7.823,P<0.01]。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FICB后患者反弹痛发生率低、术后肌力恢复早,更适合TKA后多模式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罗哌卡因 术后镇痛 神经阻滞 反弹痛
原文传递
胸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免疫功能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建 邢凡 +2 位作者 丰陈 章壮云 卞清明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671-1676,共6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行胸神经阻滞(PECS)对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女性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PECS组(DP组)、单纯罗哌卡因PECS组(P组...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行胸神经阻滞(PECS)对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女性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PECS组(DP组)、单纯罗哌卡因PECS组(P组)、空白对照组(C组),比例1∶1∶1,每组20例。麻醉诱导完成后,3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PECS,针尖进入胸小肌、前锯肌之间时,DP组给予1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20 mL,P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给予0.9%氯化钠20 mL;然后退针至胸大肌、胸小肌之间时,3组按照各自配方再给予10 mL。将麻醉诱导前30 min及术毕2、4、8、12、24、48 h分别为T_(0)、T_(1)、T_(2)、T_(3)、T_(4)、T_(5)、T_(6),于T_(0)、T_(1)、T_(5)、T_(6)时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水平;观察并记录T_(1)、T_(2)、T_(3)、T_(4)、T_(5)、T_(6)静息及运动状态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镇痛泵按压有效次数,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术毕初始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记录术中、术后严重不良事件。结果与T_(0)时比较,3组患者于T_(1)、T_(5)、T_(6)时CD3^(+)、CD4^(+)、NK细胞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C、P组于T_(1)、T_(5)时,DP组于T_(1)时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C组于T_(1)、T_(5)时,P、DP组于T_(1)时CD8^(+)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P、DP组于T_(1)、T_(5)时CD3^(+)、CD4^(+)细胞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P组于T_(5)时,DP组于T_(1)、T_(5)、T_(6)时NK细胞活性均较C组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P组于T_(2)、T_(3)、T_(4),DP组于T_(2)、T_(3)、T_(4)、T_(5)时点,运动状态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DP组术中麻醉药物用量、镇痛泵按压有效次数均明显低于C组(P<0.05)。P、DP组术毕初始下床时间均明显早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PECS对乳腺癌根治患者镇痛确切,免疫抑制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胸神经阻滞 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 术后疼痛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