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肌间沟置管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振威 廖荣宗 +3 位作者 区锦燕 罗富荣 刘晓捷 张诚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肌间沟置管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的前臂、腕部或手部手术60例,随机等分成两组,Ⅰ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探异感法定位和普通静脉留置针穿刺并置入硬外导管行连... 目的:研究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肌间沟置管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的前臂、腕部或手部手术60例,随机等分成两组,Ⅰ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探异感法定位和普通静脉留置针穿刺并置入硬外导管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Ⅱ组为实验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和特制导管装置经肌间沟置管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结果:Ⅱ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感觉运动阻滞完善时间较Ⅰ组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30例全部阻滞成功,Ⅰ组有3例尺侧阻滞不全,失败率10%;两组都取得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但Ⅱ组效果更佳,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出现导管穿刺处渗漏3例、导管部分脱出2例;Ⅱ组术中镇静药用量、术后镇痛局麻药用量较Ⅰ组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30例均无出现并发症,Ⅰ组出现误穿血管并形成血肿4例、发生神经损伤4例。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肌间沟置管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成功率高、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器 留置导管 臂丛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喙突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前臂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马钧阳 杨纲华 +2 位作者 钟梅英 卢增停 叶燕红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1180-1182,共3页
目的:比较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两种不同入路用于前臂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脱管的发生率,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ASAI-Ⅱ级前臂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置管,术后行连续臂丛神经... 目的:比较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两种不同入路用于前臂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脱管的发生率,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ASAI-Ⅱ级前臂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置管,术后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Ⅱ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置管,术后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观察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脱管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组术后多个时间点(8,12,16,24,36h)镇痛评分均优于Ⅱ组(P<0.05),Ⅱ组术后脱管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喙突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对前臂手术术后镇痛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臂丛阻滞 术后镇痛 喙突旁 前臂手术 神经刺激仪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引导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剑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2期165-166,共2页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经斜角肌间沟留置导管用于持续臂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ASA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套管针组(A组)和留置导管组(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用20G静脉穿刺套管针行常规...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经斜角肌间沟留置导管用于持续臂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ASA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套管针组(A组)和留置导管组(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用20G静脉穿刺套管针行常规方法臂丛神经阻滞留置,B组患者在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穿刺置入专用的柔软导管,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均连接一电子镇痛泵行持续术后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结果 术中需辅助用药患者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镇痛失败率达23.3%,B组无镇痛失败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剔除A组镇痛失败患者后,两组患者术后48h内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和PCA按压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周围神经刺激器精确引导下经斜角肌间沟留置导管行臂丛神经阻滞和持续术后镇痛是一种可行性好、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器 留置导管 臂丛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下载PDF
罗哌卡因不同注药速度对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香效明 杨智学 +1 位作者 林有梅 周小敏 《医学信息》 2020年第18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0.375%罗哌卡因不同注药速度对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20年5月择期行单侧上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速组(L组)和高速组(H组),各50例... 目的探讨0.375%罗哌卡因不同注药速度对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20年5月择期行单侧上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速组(L组)和高速组(H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注射0.375%罗哌卡因30 ml,L组注药速度为20 ml/h,H组注药速度为40 ml/h。比较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麻醉效果、术后2、4、6、12、24、48 h VAS评分;记录两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 h舒芬太尼使用量、镇痛泵按压总次数、镇痛满意度、臂丛神经阻滞并发症和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H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于L组(P<0.05),且H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长于L组(P<0.05);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术后12 h VAS评分低于L组(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术后48 h舒芬太尼使用量、镇痛泵按压总次数低于L组(P<0.05),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长于L组(P<0.05);两组患者镇痛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臂丛神经阻滞及镇痛相关并发症。结论0.375%罗哌卡因注药速度是影响双重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的因素之一,与20 ml/min注药速度相比,40 ml/min注药速度起效时间更短,维持时间更长,术后镇痛效果更佳,持续时间更长,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少,且不会增加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注药速度 超声 神经刺激仪引导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