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t-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in the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s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correlations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 Yunyan SUN Xiaoxia ZHUN Mingliang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05-316,共12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net-phytoplankton biomass, species composition, the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net-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and mesoscale structure that wer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net-phytoplankton biomass, species composition, the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net-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and mesoscale structure that were derived from the net samples taken from the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s during summer, 2014. A total of 199 phytoplankton species belonging to 61 genera in four phyla were identified. The dominant species included C limacodium frauenfeldianum, Thalassiothrix longissima, Rhizosolenia styliformis var. styliformis, Pyrocystis noctiluca, Ceratium trichoceros, and Trichodesmium thiebautii. Four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were divided by cluster analysis and the clusters were mainly associated with the North Equatorial Counter Current(NECC), the North Equatorial Current(NEC), the Subtropical Counter Current(STCC), and the Luzon Current(LC), respectively. The lowest phytoplankton cell abundance and the highest T richodesmium filament abundance were recorded in the STCC region.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T. thiebautii preferred warm and nutrient poor water. There was also an increase in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and biomass near 5°N in the NECC region, where they benefit from upwellings and ed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Westem Boundary Currents UPWELLING EDDIES fronts
下载PDF
浮游植物生物量研究Ⅱ.胶州湾网采浮游植物细胞体积转换生物量 被引量:18
2
作者 孙军 刘东艳 钱树本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2-109,共8页
基于浮游植物细胞体积转换法获得的胶州湾浮游植物细胞生物量,计算了胶州湾水体中同采浮游植物生物量,并与浮游植物细胞计数结果进行了周年变化的比较和优势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内,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出现两次高峰(主峰1月... 基于浮游植物细胞体积转换法获得的胶州湾浮游植物细胞生物量,计算了胶州湾水体中同采浮游植物生物量,并与浮游植物细胞计数结果进行了周年变化的比较和优势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内,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出现两次高峰(主峰1月份,次峰9月份),转换生物量仅出现一次高峰(8月份);优势种分析表明,上述峰值期的不同,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不同种群细胞的个体大小密切相关.浮游植物细胞体积转换生物量不仅能较客观地反映浮游植物现存量,又能从群落、种群结构角度解释能量分布及不同种群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各自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胶州湾 网采 生物量 细胞体积
下载PDF
2013年春季南沙海域不同水团中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戴明 巩秀玉 +3 位作者 刘华雪 廖秀丽 齐占会 黄洪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46,共9页
根据2013年春季调查资料研究了南沙海域不同水团中网采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共鉴定网采浮游植物4门62属222种,其中硅藻门和甲藻门种类数分别占67.1%和31.1%。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16 655±36 570)个·m-3,硅藻门平均丰度占93.6%... 根据2013年春季调查资料研究了南沙海域不同水团中网采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共鉴定网采浮游植物4门62属222种,其中硅藻门和甲藻门种类数分别占67.1%和31.1%。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16 655±36 570)个·m-3,硅藻门平均丰度占93.6%。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平均分别为4.43和0.85。巴拉巴克海峡西侧混合水受苏禄海表层入侵水及冷涡影响,跃层浅,营养盐浓度高,浮游植物种类数和丰度均最高。巽他陆架北缘沿岸混合水受局部上升流的影响,浮游植物丰度次之。中南半岛沿岸混合水中无机氮(DIN)浓度最低,浮游植物种类数和丰度均低,而固氮蓝藻的丰度比例却最高。南沙中央表层水受陆源物质影响小,跃层深且薄,75 m以浅水层硅酸盐浓度最低,浮游植物丰度较低,但甲藻门丰度比例最高,J'最高,浮游植物丰度最低值出现在暖涡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海域 网采浮游植物 水团 冗余分析
下载PDF
1991/1992年夏季南极普里兹湾邻近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朱根海 宁修仁 +1 位作者 陈忠元 刘子琳 《南极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38-44,共7页
本文报道了1991/1992年南极夏季在普里兹湾邻近海域浮游植物调查的研究结果。经鉴定共有浮游植物3门26属78种;其平均细胞丰度为120±174×105个/m3,密集区分布在62°S、78°~103&... 本文报道了1991/1992年南极夏季在普里兹湾邻近海域浮游植物调查的研究结果。经鉴定共有浮游植物3门26属78种;其平均细胞丰度为120±174×105个/m3,密集区分布在62°S、78°~103°E,这一海域其细胞丰度在110×105~864×105个/m3之间。根据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细胞丰度百分比的聚类分析,测区浮游植物群落中可划分为四个聚合类群:菱形藻(Nitzschia)与赖氏针杆藻(Synedrareinboldi)、长环毛藻(Corethroncriophilum)与翼根管藻(Rhizosoleniaala-ta)和翼根管藻与赖氏针杆藻占优势的聚合类群及由海冰习性的菱形藻与近岸性角刺藻(Chaetoceros)占优势组成的中山站近岸单一生态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网采浮游植物 聚类分析 浮游植物 藻类
下载PDF
三倍体白鲫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兴棋 陈敏容 +1 位作者 俞小牧 陈宏溪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6-163,共8页
由人工诱导的异源四倍体白鲫雄鱼与正常的二倍体白鲫雌鱼交配获得的异源三倍体白鲫,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同二倍体白鲫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三倍体白鲫具有体形较大、相对体高和相对尾柄高较高、侧线上下鳞数目较多的形态特征,仍保留着二倍... 由人工诱导的异源四倍体白鲫雄鱼与正常的二倍体白鲫雌鱼交配获得的异源三倍体白鲫,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同二倍体白鲫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三倍体白鲫具有体形较大、相对体高和相对尾柄高较高、侧线上下鳞数目较多的形态特征,仍保留着二倍体白鲫以浮游植物为主的植食性营养方式,雌雄均不育,比二倍体生长快,网箱养殖112天后,体重比二倍体平均增加32.38%。试验证实三倍体白鲫是一个具有养殖生产前景的新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鲫 三倍体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龙羊峡水库网箱养殖区浮游植物调查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燕琴 《青海农林科技》 2015年第2期24-28,81,共6页
于2014年冬季(1月)、春季(3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对龙羊峡水库网箱养殖区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浮游植物共7门58种(属),以硅藻门最多,23种(属),占39.6%,其次是绿藻门20种(属),占34.5%,蓝藻门8种(属),占13.8%,甲藻门3种(属),占种类... 于2014年冬季(1月)、春季(3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对龙羊峡水库网箱养殖区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浮游植物共7门58种(属),以硅藻门最多,23种(属),占39.6%,其次是绿藻门20种(属),占34.5%,蓝藻门8种(属),占13.8%,甲藻门3种(属),占种类数的5.2%;金藻门2种(属),占种类数的3.5%;隐藻门和裸藻门各1种(属),分别占种类数的1.7%。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20.36×104cells/L,年平均生物量0.1931mg/L,综合水质、浮游植物生物量评价结果显示,龙羊峡水库网箱养殖区处于贫营养水平,水域生态环境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羊峡水库 网箱养殖区 浮游植物 调查
下载PDF
2006年夏季珠江口5大口门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的调查 被引量:8
7
作者 戴娟 王超 +2 位作者 赖子尼 罗建仁 李新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66,共4页
于2006年8月记录了珠江入海口5个大面站位的网采浮游植物。经初步鉴定共计5门54属119种(包括6个变种,不包括若干未定名种)。此次网采浮游植物以淡水硅藻和绿藻为主,硅藻64种,约占总种数的53.78%,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属有菱形藻(Nitzschia... 于2006年8月记录了珠江入海口5个大面站位的网采浮游植物。经初步鉴定共计5门54属119种(包括6个变种,不包括若干未定名种)。此次网采浮游植物以淡水硅藻和绿藻为主,硅藻64种,约占总种数的53.78%,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属有菱形藻(Nitzschia)、小环藻(Cyclotella)、针杆藻(Synedra)等;绿藻门次之37种,常见属有栅藻(Scenedesmus)、盘星藻(Pediastrum)和新月藻(Closterium)。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2.085×105~2.40×106ind./m3,平均值为1.0443×106ind./m3,其中S2水域的细胞密度最高,S1次之、S3至S5依次减少。对多项群落特征参数如多样性和相似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生物多样性及物种丰富度都较高;其群落结构除S2外,各站位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站位之间群落组成的相似性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珠江口 细胞丰度 多样性指数 相似性系数
下载PDF
曹妃甸近岸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梁淼 孙丽艳 +3 位作者 姜倩 陈兆林 李德鹏 路波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2-265,共14页
为了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于2014年6月和9月在曹妃甸海域布设了14个调查站位,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细胞丰度及群落多样性等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对曹妃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做区... 为了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于2014年6月和9月在曹妃甸海域布设了14个调查站位,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细胞丰度及群落多样性等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对曹妃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做区域划分,通过冗余分析(RDA)研究了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曹妃甸海域6月和9月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28属62种,硅藻为主,生态类型以温带近岸广温广盐性种为主。6月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值为111. 31×10~4cells/m^3,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s); 9月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值为163. 01×10~4cells/m^3,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和细弱圆筛藻(Coscinodiscus subtilis)。站位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表明,曹妃甸浮游植物种类地区划分主要分为3个区域,分别为填海东侧和西侧海域、曹妃甸填海区附近海域以及曹妃甸中部远离填海区域,且6月和9月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差异不显著(R=-0. 997,p=0. 998,n=14)。RDA结果显示6月的盐度、溶解氧(C_(DO))、温度(T)和pH值及9月的C_(DO)、活性磷酸盐(C_(PO_4^(3-)-P))、无机氮浓度(C_(DIN))和T是依次影响各自月份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曹妃甸
下载PDF
夏季渤海网采浮游植物群落和叶绿素a分布特征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毅波 孙延瑜 +1 位作者 王彩霞 胡晓珂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51,共10页
本研究基于2015年夏季(6、8月)渤海网采浮游植物和叶绿素a调查数据,对渤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多样性以及优势类群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通过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渤海浮游植物群落具有以下变化趋势:叶绿素a浓度近年来未发生... 本研究基于2015年夏季(6、8月)渤海网采浮游植物和叶绿素a调查数据,对渤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多样性以及优势类群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通过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渤海浮游植物群落具有以下变化趋势:叶绿素a浓度近年来未发生明显变化,但较20世纪80、90年代明显升高,且低值区(<1.0 μg/L)较20年前明显缩小;就优势类群而言,6月角毛藻属(Chaetoceros)和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的优势较往年有所减弱,以往在渤海具有突出优势地位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在2015年夏季6、8月均未检测到,甲藻(6月: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8月:三角角藻Ceratium tripos)、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继续占优,而短柄曲壳藻(Achnanthes brevipes)、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的优势地位较以往明显上升。浮游植物多样性(Shannon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均匀度)与往年相比处于适中的水平。渤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由渤海营养盐结构改变引起的,这一变化趋势可能会对渤海食物链结构以及对具有浮游植物食性的经济鱼虾[如斑(Konosirus punctatus)、鱼(Liza haematocheila)、毛虾(Acetes chinensis)]的生长繁殖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渤海渔业资源产量以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网采浮游植物 叶绿素A 渔业资源 分布 变化趋势
下载PDF
2014年秋季渤海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雪 王俊 +3 位作者 马武 王宏 高燕 刘克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9-100,共12页
基于2014年秋季在渤海进行的水文、化学和生物方面的综合大面调查,研究了渤海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结果显示:2014年渤海秋季共鉴定浮游植物3个门42属96种,其中以硅藻为主,... 基于2014年秋季在渤海进行的水文、化学和生物方面的综合大面调查,研究了渤海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结果显示:2014年渤海秋季共鉴定浮游植物3个门42属96种,其中以硅藻为主,为34属79种,占总物种的82%;甲藻门7属16种,占总物种的17%;金藻门1属1种。其中,角毛藻属的种类最多,共17种;其次为圆筛藻属,共13种。浮游植物总细胞丰度介于(0.71~72.15)×10~4 cells/m^3,平均为13.88×10~4 cells/m^3,硅藻与甲藻细胞丰度比值为2∶1,硅藻在莱州湾的细胞丰度极显著高于其他海区,甲藻在渤海中部海区的细胞丰度显著高于其他海区。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威氏圆筛藻(C. wailesii)、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梭状角藻(Ceratium fusus)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渤海秋季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水平分布不均,局部海域由于单一优势种过量繁殖多样性降低,低值区分布于辽东湾和渤海海峡海域。与历史同期资料对比,渤海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出现明显的物种演替现象,甲藻中的角藻逐渐兴起,其在渤海中部及辽东湾的优势地位已经超过角毛藻属和圆筛藻属,渤海秋季局部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已经由硅藻控制转为硅藻和甲藻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秋季 网采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赤潮
下载PDF
南黄海网采浮游植物碳含量及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洋 孙晓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4-962,共9页
根据2011—2012年4、6、8、10月和11月共5个航次的网采浮游植物样品,以细胞体积转换碳含量为基础,分析了南黄海海域网采浮游植物在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总碳含量及各类群碳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 根据2011—2012年4、6、8、10月和11月共5个航次的网采浮游植物样品,以细胞体积转换碳含量为基础,分析了南黄海海域网采浮游植物在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总碳含量及各类群碳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和秋季浮游植物在空间分布上纬度差异较小,呈现由近岸到外海降低的特点;夏季海域南部浮游植物生物量远远高于南黄海北部及中部区域。浮游植物总碳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为(4.62±11.79)×104μg C/m^3,最低值出现在秋季,在1000μg C/m^3以下。甲藻在浮游植物中所占比例在夏季8月最低,为14.05%,在初春和秋末较高,约为48%;甲藻的比重在南部海域明显较低。温度和盐度是影响南黄海浮游植物群落的重要环境因子,而浮游植物与营养盐的关系呈现不同的季节特点。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和角藻属(Ceratium)在各调查月份均为南黄海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种属。本文从浮游植物碳含量的角度为南黄海海域的生态状况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网采浮游植物 季节变化 碳含量
下载PDF
庙岛群岛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分布 被引量:5
12
作者 喻龙 王磊 +2 位作者 王文君 李峰 郝彦菊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4-413,共10页
于2015-05(春季)、2015-08(夏季)对北至北隍城岛、南至蓬莱近岸的庙岛群岛海域进行网采浮游植物调查。样品共鉴定出67种浮游植物物种,其中硅藻60种,甲藻5种,甲藻孢囊1种,金藻1种。该海区春季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 于2015-05(春季)、2015-08(夏季)对北至北隍城岛、南至蓬莱近岸的庙岛群岛海域进行网采浮游植物调查。样品共鉴定出67种浮游植物物种,其中硅藻60种,甲藻5种,甲藻孢囊1种,金藻1种。该海区春季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优势度0.384)、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优势度0.319)、冰河拟星杆藻(Asterionellopsis glacialis,优势度0.054)、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优势度0.021);夏季优势种为高齿状藻(Odontella regia,优势度0.787),庙岛海峡南部海区出现高齿状藻的密集分布区域。夏季浮游植物总丰度是春季的2.17倍。春、夏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较低,且其数量的时间、空间分布变化明显。春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主要优势种数量、多样性指数、种类丰富度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海区北部高,南部低;夏季与春季相反,为海区南部高,北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岛群岛海域 网采浮游植物 种类组成 优势种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两种孔径网具对大洋微(小)型浮游植物调查结果的影响——以西南印度洋海域第34次大洋春季航次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卓然 冷天泽 +1 位作者 陆斗定 戴鑫烽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7-644,共8页
浮游植物拖网是海洋浮游植物调查的重要工具,不同网具可以导致不同的调查结果。为研究两种孔径网具对大洋浮游植物调查的影响,于2015年4~5月在西南印度洋分别用筛绢孔径为20和77μm的两种浮游生物网在多个站位进行浮游植物采样。对采集... 浮游植物拖网是海洋浮游植物调查的重要工具,不同网具可以导致不同的调查结果。为研究两种孔径网具对大洋浮游植物调查的影响,于2015年4~5月在西南印度洋分别用筛绢孔径为20和77μm的两种浮游生物网在多个站位进行浮游植物采样。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浮游植物鉴定,分析比较了两者浮游植物的物种数、细胞丰度、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种。结果表明,在相同采样站位,筛绢孔径为20μm网采样品鉴定得到的平均物种数、平均细胞丰度和平均物种丰富度分别是筛绢孔径为77μm网采样品的2.7、17和2倍,呈显著差异。但两种网采样品的平均多样性指数和平均均匀度指数都无显著差异。此外,筛绢孔径为20μm网采样品中有9种优势种,而筛绢孔径为77μm网采样品中有11种优势种,其中共同的优势种有6种。以上结果说明在寡.营养海域使用20μm孔径的网具可以获得更为全面的浮游植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径 网具 浮游植物 大洋调查
下载PDF
Assessing the uncertainties of phytoplankton absorption-based model estimates of marine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被引量:1
14
作者 TAO Zui MA Sheng +1 位作者 YANG Xiaofeng WANG Ya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12-121,共10页
Satellite-derived phytoplankton pigment absorption (aph) has been used as a key predictor of phytoplankton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to estimate global ocean 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 In this study, an aph-bas... Satellite-derived phytoplankton pigment absorption (aph) has been used as a key predictor of phytoplankton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to estimate global ocean 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 In this study, an aph-based NPP model (AbPM) with four input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photosynthetically available radiation (PAR), diffuse attenuation at 490 nm (Ka(490)), euphotic zone depth (Zeu) and the phytoplankton pigment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ph) is compared with the chlorophyll-based model and carbon-based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AbPM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on the ocean NPP estim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hlorophyll-based model and carbon- based model. For example, AbPM greatly outperformed the other two models at most monitoring sites and had the best accuracy, including the smallest values of RMSD and bias for the NPP estimate, and the bes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observations and the modeled NPP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robustness of the model, the uncertainty in NPP estimates of the AbPM was assessed using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t first, the frequency histograms of simple difference (fi), and logarithmic difference (~LOG) between model estimates and in situ data confirm that the two input parameters (Zeu and PAR) approximate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another two input parameters (aph and Ka(490)) approximate the logarithmic Normal Distribution. Second, the uncertainty in NPP estimates in the AbPM was assessed by using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Here both the PB (percentage bia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ANPP to the retrieved NPP, and the CV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 to the mean are used to indicate the uncertainty in the NPP brought by input parameter to AbPM model. The uncertainty related to magnitude is denoted by PB and the uncertainty related to scatter range is denoted by CV. Our investigations demonstrate that PB of NPP uncertainty brought by all parameters with an annual mean of 5.5% covered a range of -5%-15% for the global ocean. The PB uncertainty of AbPM model was mainly caused by aph; the PB of NPP uncertainty brought by aph had an annual mean of 4.1% for the global ocean. The CV brought by all the parameters with an annual mean of 105% covered a range of 98%-134% for global ocean. For the coastal zone of Antarctica with higher productivity, the PB and CV of NPP uncertainty brought by all parameters had annual means of 7.1% and 121%, respectively, which ar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ose obtained in the global ocea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NPPs estimated by AbPM model are more accurate than others, but the magnitude and scatter range of NPP errors brought by input parameter to AbPM model could not be neglected, especially in the coastal area with high productivity. So the improving accuracy of satellite retrieval of input parameters should be necessary. The investigation also confirmed that the SST related correction is effective for improving the model accuracy in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net primary production phytoplankton pigment absorption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uncertainty analysis Monte Carlo simulation
下载PDF
2008—2017年夏季闽东沿岸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群落年际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非斐 《渔业研究》 2020年第4期314-323,共10页
根据2008—2017年夏季闽东沿岸海域浮游植物网采数据,对该海域近10年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年际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近10年共鉴定4门8属263种浮游植物,硅藻为第一大类群,甲藻次之,赤潮种类占鉴定种类的31.56%,存在赤潮发生的潜在风... 根据2008—2017年夏季闽东沿岸海域浮游植物网采数据,对该海域近10年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年际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近10年共鉴定4门8属263种浮游植物,硅藻为第一大类群,甲藻次之,赤潮种类占鉴定种类的31.56%,存在赤潮发生的潜在风险,生态类群以广温性种类为主。物种数的年际特征有着较大的变化,2017年种类数最高,2012年最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267.03~44379.31)×10^4 ind/m^3,硅藻细胞丰度大小决定了浮游植物群落细胞丰度大小。细胞丰度除2008年外,其余年份呈双峰型变化趋势,2008年细胞丰度最高,2013年最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常年保持湾外高于湾内、北部高于南部、近岸高于远岸的特征。调查海域常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和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水平变化幅度较大,表现为先升后急剧下降、再上升的特征,常年以来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整体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调查海域优势种的异常增殖导致了浮游群落多样性水平偏低、种间比例不均匀、优势种单一,同时群落出现小型化现象,反之可看出闽东沿岸海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东沿岸 网采浮游植物 群落变化 年际变化
下载PDF
2017年冬季海口湾网采浮游植物和赤潮生物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蒙健娇 刘红晨 +2 位作者 符俊优 曾广锐 吴瑞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第1期18-23,共6页
研究了2017年冬季覆盖海口湾15个站位的网采浮游植物物种及其群落特征,共发现浮游植物3门42属96种(包括变种),物种主要以硅藻为主。浮游植物数量较高,平均为55.80×104 cells/L。细胞丰度东部大于西部,近岸高于远岸。浮游植物优势... 研究了2017年冬季覆盖海口湾15个站位的网采浮游植物物种及其群落特征,共发现浮游植物3门42属96种(包括变种),物种主要以硅藻为主。浮游植物数量较高,平均为55.80×104 cells/L。细胞丰度东部大于西部,近岸高于远岸。浮游植物优势种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和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调查期间共发现赤潮生物37种,主要赤潮生物是中肋骨条藻、红海束毛藻和琼氏圆筛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采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赤潮生物 海口湾
下载PDF
2017年春季海口湾网采浮游植物和赤潮生物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蒙健娇 符俊优 +2 位作者 曾广锐 刘红晨 吴瑞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研究了2017年春季覆盖海口湾15个站位的网采浮游植物物种及其群落特征,共发现浮游植物6门47属114种(包括变种),物种主要以硅藻为主。浮游植物数量较高,平均为1 112.46×10^(3)cells/L。浮游植物优势种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 研究了2017年春季覆盖海口湾15个站位的网采浮游植物物种及其群落特征,共发现浮游植物6门47属114种(包括变种),物种主要以硅藻为主。浮游植物数量较高,平均为1 112.46×10^(3)cells/L。浮游植物优势种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劳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和长菱形藻原变种Nitzschia longissima var. longissimi。调查期间,共发现赤潮生物43种,主要赤潮生物是中肋骨条藻和劳氏角毛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采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赤潮生物 海口湾
下载PDF
以浮游植物和MTSI综合评价网箱养殖草鱼和鲤鱼对鱼塘水质的污染和富营养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恒龙 闫华超 宋兴民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1期77-84,共8页
1994~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渔业高产开发研究基地之一,山东聊城嘉明有限公司水产养殖场,对网箱养殖草鱼、鲤鱼鱼塘的浮游植物进行了种群组成、数量、优势种、污染指示种、多样性指数、叶绿素含量和MTSI等参... 1994~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渔业高产开发研究基地之一,山东聊城嘉明有限公司水产养殖场,对网箱养殖草鱼、鲤鱼鱼塘的浮游植物进行了种群组成、数量、优势种、污染指示种、多样性指数、叶绿素含量和MTSI等参数的初步研究,并利用后六项参数对鱼塘水质污染程度和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价,浮游植物(包括植鞭毛虫)含量平2,44×10 ̄7个体/L,MTSI值四季分别为4.27、5.11、5.26、4.96.这表明水体已受到中度污染,达到中富和富营养水平,且表现出逐季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富营养化 水质 网箱养殖
下载PDF
2016年喀拉海和巴伦支海浮游植物水华的时空变化
19
作者 李海丽 柯长青 朱庆辉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1-371,共11页
利用美国雪冰中心(NSIDC)海冰密集度、NASA Ocean Color叶绿素a(Chl-a)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海水表面温度(SST)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光照时长等数据,分析了2016年喀拉海和巴伦支海开阔水... 利用美国雪冰中心(NSIDC)海冰密集度、NASA Ocean Color叶绿素a(Chl-a)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海水表面温度(SST)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光照时长等数据,分析了2016年喀拉海和巴伦支海开阔水域面积月变化特征,以及Chl-a浓度和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计算得出了浮游植物水华发生的时间与长度,探讨了水华与开阔水域面积、Chl-a浓度、SST、光照时长以及PAR的关系。结果表明,2016年喀拉海和巴伦支海始终存在开阔水域,其变化趋势与北极整体变化趋势一致。Chl-a浓度与NPP变化相似,均在5月、7月和10月达到极大值。2016年浮游植物水华发生了10次,共计持续185天。浮游植物水华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与开阔水域面积、Chl-a浓度、SST、PAR以及光照时长均为正相关关系。Chl-a与NPP几乎是同步关系,SST和开阔水域面积变化滞后NPP,而PAR和光照时长变化先行N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拉海和巴伦支海 开阔水域 浮游植物水华 叶绿素a(Chl-a) 净初级生产力(NPP)
下载PDF
福建北部海域浙闽沿岸流消亡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林更铭 杨清良 +1 位作者 王雨 林维含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1-420,共10页
根据2009年4月在福建北部海域(24°47’17.0"~26°48’02.9"N,119°29’36.0"~120°57’13.8"E)所获浮游植物网采样品和同步观测的理化参数,并结合2007年"908专项"春季航次相应范围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 根据2009年4月在福建北部海域(24°47’17.0"~26°48’02.9"N,119°29’36.0"~120°57’13.8"E)所获浮游植物网采样品和同步观测的理化参数,并结合2007年"908专项"春季航次相应范围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分布特点、年际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航次共记录浮游植物3个门类85种,其中硅藻75种、甲藻9种、蓝藻1种.物种组成以广温种为主(占47.06%),其次为暖水种(占36.47%),温带种仅占7.06%.调查区浮游植物丰度平均为137.89×104cells m-3,其平面分布呈现从近岸往外海、从北往南递增的态势.聚类分析显示本海区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个群落,群落Ⅰ主要由近岸低盐种组成,仅分布于受浙闽沿岸流影响较直接的闽江口以北的近岸测站;群落Ⅱ主要为外海高盐种和广温广盐种,广泛分布于受台湾暖流影响较大的闽江口以南及三沙湾外侧水域.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对本海区浮游植物的分布起主导作用的是温度和盐度,而与营养盐的关系不密切,反映调查期间浙闽沿岸流已基本退出本海区,浮游植物的分布主要受制于台湾暖流.浮游植物丰度的平面分布格局与以往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但其群落结构存在年际变化,"908专项"春季航次的优势种为近岸低盐种和广温广盐种,优势种突出,多样性指数低;而本次调查外海性广温种成为优势种之一,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均较高,这可能与考察期间受东北季风强度所左右的浙闽沿岸流强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北部海域 网采浮游植物 年际变化 多元分析 浙闽沿岸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