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emo时听红歌”:现象、本质与启示
1
作者 闫旭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4年第1期67-72,99,共7页
当前网络空间中越来越多的青年采用听红歌的方式来抵抗“emo”情绪,并逐渐形成了“emo时听红歌”的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发现“emo时听红歌”现象呈现出了多平台交叉的传播轨迹、“星星之火”的传播样态和内容情感积极正向的话语表征;“... 当前网络空间中越来越多的青年采用听红歌的方式来抵抗“emo”情绪,并逐渐形成了“emo时听红歌”的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发现“emo时听红歌”现象呈现出了多平台交叉的传播轨迹、“星星之火”的传播样态和内容情感积极正向的话语表征;“emo时听红歌”现象的本质是当代青年的情绪自我疗愈,是其对红歌情感价值和精神价值的主动找寻,客观上兼具与消极音乐文化对抗的效果;“emo时听红歌”的功能机理主要源于“磁场论”下的行为自洽、情绪调节下的音乐疗愈和情感体验下的精神鼓舞;“emo时听红歌”圈群面临着组织聚合度不足、群体认同感不足和亚文化产出不足的发展困境。面对“emo时听红歌”现象,应当重视当代青年的情绪需求,不断增强青年对红歌的文化自信,推进红歌文化的守正创新,发挥红色主流音乐文化提升新时代青年精气神的重要功能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歌 “emo” “拒绝emo” 网络圈群 青年亚文化
下载PDF
网络圈层化对青年价值观教育的挑战及应对
2
作者 王玉洁 李前进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5-100,共6页
网络圈层化主要是指青年群体在网络平台上基于共同的兴趣、价值观或生活方式而组成具有特定文化或社交特征的圈层,并选择自己所认同的圈层进行信息交流和社会交往的一种现象。作为当代青年获取信息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渠道,网络圈层的“信... 网络圈层化主要是指青年群体在网络平台上基于共同的兴趣、价值观或生活方式而组成具有特定文化或社交特征的圈层,并选择自己所认同的圈层进行信息交流和社会交往的一种现象。作为当代青年获取信息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渠道,网络圈层的“信息茧房”效应、“回音室”效应、内容泛娱乐化、身份多元化导致青年价值观教育面临认知窄化、情感极化、意志弱化、生态复杂化等风险。为此,需要打破网络圈层,发挥主流意识形态作用,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圈层化 青年群体 价值观教育
下载PDF
青年网络话语表达:显著特征、生成机理与引导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婷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29-335,共7页
网络空间已然成为青年话语表达的主要场域。青年网络话语表达是青年网民在创造、使用、传播网络话语以进行网络表达的相对稳定的过程,具有表达方式更加隐喻化、碎片化和符号化,内容结构更加浮夸化、标签化和浅薄化等特征。研究青年网络... 网络空间已然成为青年话语表达的主要场域。青年网络话语表达是青年网民在创造、使用、传播网络话语以进行网络表达的相对稳定的过程,具有表达方式更加隐喻化、碎片化和符号化,内容结构更加浮夸化、标签化和浅薄化等特征。研究青年网络话语表达的显著特征与生成机理,加强青年网络话语表达的引导转化,应该甄别话语,掌握青年网络话语性质和动态;治理话语,加快净化网络话语生态环境;融入话语,贴近青年网络话语表达范式,从这三方面引导青年网络话语创新,推动青年网络话语和主流话语实现共通共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话语 主流话语 话语生态
下载PDF
从网络热梗探讨网络语言规范问题
4
作者 罗玮 徐健青 《老区建设》 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热梗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成为网络空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网络热梗的使用增添了人际交往的趣味性和便利性;另一方面,网络热梗的奇特表达形式打破了现代汉语的传统规范,造成网络语言失范。针...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热梗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成为网络空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网络热梗的使用增添了人际交往的趣味性和便利性;另一方面,网络热梗的奇特表达形式打破了现代汉语的传统规范,造成网络语言失范。针对网络热梗在使用中存在不规范、泛娱乐化、低俗化等问题,可通过政府监管、精准治理,增加平台评议机制,完善追究制度,主流媒体引领等措施,构建良好的网络语言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热梗 网络语言 亚文化 青年群体 网络规范
下载PDF
青年奋斗视域下“丧系”网络亚文化的审思与应对
5
作者 李雅楠 《合肥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99-106,共8页
一直以来,中国的青年都继承了永久奋斗的革命传统,奋斗始终是青春的重要底色。但近年来,部分带有“丧系”内核的网络亚文化,例如“佛系”“躺平”“摆烂”等亚文化极大地影响了青年奋斗认知、奋斗情感、奋斗意志、奋斗行为,不利于青年... 一直以来,中国的青年都继承了永久奋斗的革命传统,奋斗始终是青春的重要底色。但近年来,部分带有“丧系”内核的网络亚文化,例如“佛系”“躺平”“摆烂”等亚文化极大地影响了青年奋斗认知、奋斗情感、奋斗意志、奋斗行为,不利于青年奋斗观的培育。基于此,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应对:规范亚文化体系,澄清青年奋斗认知;宣扬主流意识,激发青年奋斗情感;审思自我价值,觉醒青年奋斗意志;完善保障机制,促成青年奋斗行为,塑造青年主流奋斗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系”网络亚文化 青年群体 奋斗精神 应对策略
下载PDF
青年网络趣缘群体聚众行为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范士龙 孙莹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7年第6期69-74,共6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这给我国网民尤其是青年网民在虚拟网络世界的交流方式带来了由"引导者中心"到"个人中心"的变革,从而产生了链式、轮式和全通道式等多种聚合行为。由于青年... 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这给我国网民尤其是青年网民在虚拟网络世界的交流方式带来了由"引导者中心"到"个人中心"的变革,从而产生了链式、轮式和全通道式等多种聚合行为。由于青年网络趣缘群体的价值选择的差异导致了他们行为的转向:由"以传者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由"线性传播"转向群体成员间的"交互传播";由"一对一"的交流方式转向"多用户间"的交流;由关注"交互结果"转向"交互过程"。与之相对应,对青年网络趣缘群体的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网络 趣缘群体 聚众行为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高校学习型团组织的网络特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郑秋实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4-21,26,共9页
在对社会网络和高校学习型团组织发展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某高校团校的网络平台为例,分析了该平台中组织成员的地位、网络的聚集性、群体的分布及成员的学习态度等,发现社交网络中学习型团组织平台中成员的角色与... 在对社会网络和高校学习型团组织发展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某高校团校的网络平台为例,分析了该平台中组织成员的地位、网络的聚集性、群体的分布及成员的学习态度等,发现社交网络中学习型团组织平台中成员的角色与地位与实际人际关系有着密切联系,网络聚集程度高,且存在大量群体,群体成员的学习态度也有较大的差别,对待不同任务的态度也有较大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理论 高校学习型团组织 网络特性 群体分析
下载PDF
青年网络圈层化的样态、生成逻辑及引导进路 被引量:5
8
作者 马晓娜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5-98,共4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青年网络圈层化成为了显著的群体现象。内容小众、表达方式多样;圈内粘性高、圈圈相区隔,圈层化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网络样态。青年网民在精准化推送、个性化定制的网络生态中,在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迎来了现实的隐...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青年网络圈层化成为了显著的群体现象。内容小众、表达方式多样;圈内粘性高、圈圈相区隔,圈层化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网络样态。青年网民在精准化推送、个性化定制的网络生态中,在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迎来了现实的隐忧。“群体性孤独”“群体极化”等现象影响着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成长,需要通过恰当指挥、因势利导、挖掘优秀内容资源等措施进行优化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网络圈层化 网络样态 群体极化 群体性孤独 粘性
下载PDF
从“引导者中心”到“个体中心”——论青年网络趣缘群体聚众行为价值选择
9
作者 范士龙 王桂芬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76-80,共5页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促使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的网络趣缘群体的出现和形成,青年网络趣缘群体以“同辈群体”为特征,从四种主要交流工具中体现出青年群体形成的聚众中心由“引导者中心”向“个体中心”的交流方式变革。青年趣缘群体能够带给...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促使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的网络趣缘群体的出现和形成,青年网络趣缘群体以“同辈群体”为特征,从四种主要交流工具中体现出青年群体形成的聚众中心由“引导者中心”向“个体中心”的交流方式变革。青年趣缘群体能够带给个体一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然而由“认同群体”构建的主体交互模式会影响主体间的聚合活动。聚合活动以链式聚合行为、轮式聚合行为和全通道式聚合行为作为主要交流形式。在以个体为中心的交互中,易出现价值选择异化,因此青年在交互过程中需要保持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网络趣缘群体 个体中心 价值 选择
下载PDF
网络群体事件中青年群体的角色扮演研究
10
作者 郁涛 蒋琳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30-32,共3页
青年群体是网络群体事件中参与积极性和热情程度最高的群体,并且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某种程度上引导着网络群体事件的舆论走势。应从彰显公平正义的"绿林好汉"、无原则倾向弱者的"罗宾汉"、寻求社会帮助的"... 青年群体是网络群体事件中参与积极性和热情程度最高的群体,并且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某种程度上引导着网络群体事件的舆论走势。应从彰显公平正义的"绿林好汉"、无原则倾向弱者的"罗宾汉"、寻求社会帮助的"窦娥冤"、煽动网民情绪的"推销员"、为他人所利用的"助推器"等角色扮演的行为中,研究青年群体的心理动机,以期有效降低网络群体事件产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网络群体事件 角色扮演
下载PDF
网络青年亚文化对红色文化的影响与应对路径
11
作者 陶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2期195-198,共4页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迅速发展影响着当代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生态。为了助力红色文化在网络时代和亚文化的包围中赢得最广大的受众,该文从辩证的角度分析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特征,指出其凭借自身特点促进了红色文化与青年群体的交流互动...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迅速发展影响着当代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生态。为了助力红色文化在网络时代和亚文化的包围中赢得最广大的受众,该文从辩证的角度分析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特征,指出其凭借自身特点促进了红色文化与青年群体的交流互动,提升了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效率,为红色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与此同时,又因其过度娱乐化、非理性对抗情绪强烈、冲击主流文化中心地位等问题给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一系列阻碍。为此红色文化应转变观念、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吸收网络青年亚文化风格为己所用,与时俱进改进传播技巧,以期进一步丰富自身文化内涵,提升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青年亚文化 红色文化 青年群体 特征 影响 路径
下载PDF
网络青年群体崇高价值感的失落与弥合 被引量:1
12
作者 连晓龙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104-109,共6页
网络信息时代,虚拟生存成为网络青年群体的日常生活样态。这种特殊的虚拟生存维度从技术意义、话语意义、形象意义上消解着现实社会的崇高价值,表现为网络青年群体整体性意义感的弱化,价值取向的技艺性特征和对崇高价值的"虚伪性拒... 网络信息时代,虚拟生存成为网络青年群体的日常生活样态。这种特殊的虚拟生存维度从技术意义、话语意义、形象意义上消解着现实社会的崇高价值,表现为网络青年群体整体性意义感的弱化,价值取向的技艺性特征和对崇高价值的"虚伪性拒绝",乃至于衍生出现实社会问题。纾解网络青年群体崇高价值感失落的问题,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黏合网络圈层的多元化价值标准,为网络青年群体塑立和维护崇高价值的目标客体,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话语之中,对网络青年群体的崇高价值感进行话语性弥合,唤醒网络青年群体对崇高价值的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青年群体 崇高价值感 失落 弥合
下载PDF
全媒体时代网络素养培育的交互式生态模型构建——基于杭州市青年群体的抽样调查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宁宁 陈卓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5-40,共6页
网络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综合素质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及新的媒体发展形势的改变对网络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网络素养的概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对杭州市青年网络素养现状调查进行了分析,并基于调... 网络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综合素质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及新的媒体发展形势的改变对网络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网络素养的概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对杭州市青年网络素养现状调查进行了分析,并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交互式网络素养培育的生态系统模型,以期有效帮助青年人提高信息判断解读能力、网络交流和交际能力,使他们成为健康网络文化的塑造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网络素养 交互式生态模型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亚文化新现象及其群体心态 被引量:17
14
作者 江凌 强陆婷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46-51,71,共7页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青少年网络亚文化新现象不断涌现,如饭圈撕战、凡尔赛现象、陪伴经济、有尊严的摸鱼、黑界、祖安文化等。这些亚文化现象所折射出来的青少年心态主要有:青少年网络社区的去个体化与群体主义心态;情感的单极化与追...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青少年网络亚文化新现象不断涌现,如饭圈撕战、凡尔赛现象、陪伴经济、有尊严的摸鱼、黑界、祖安文化等。这些亚文化现象所折射出来的青少年心态主要有:青少年网络社区的去个体化与群体主义心态;情感的单极化与追求自我满足心理;流量明星崇拜与粉丝心态;心灵无处安放与自我寻找假想敌;内心孤独焦虑,对生活感到迷茫和困惑。针对当前青少年网络文化新现象中出现的问题,主要的应对策略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防范西方文化及其价值观渗透;弱化流量明星效应,规范演艺影视、娱乐游戏市场;强化心灵关爱、理解和教育引导,助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促进青少年用心学习、享受工作乐趣;加强网络空间综合治理,营造清朗的青少年网络文化环境;供给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对冲不良青少年网络亚文化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亚文化新现象 群体心态
下载PDF
网络文化生态圈青年群体极化现象的理论透视及其引导理路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威 郑采妮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3年第6期33-37,92,93,共7页
在“泛网络化”生存时代,网络空间已然成为社会舆论的虚拟生存空间,网络空间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舆论场域的新格局。清朗网络空间,治理群体极化,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具体实践,为研究网络意识形态问题和解决高校... 在“泛网络化”生存时代,网络空间已然成为社会舆论的虚拟生存空间,网络空间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舆论场域的新格局。清朗网络空间,治理群体极化,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具体实践,为研究网络意识形态问题和解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极易受到群体意志的裹挟而出现群体极化现象,导致网络暴力、圈层对抗、群体致盲、价值颠覆,危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深入剖析网络文化生态圈青年群体极化的样态表征、理论透视及其引导理路,为高校应对网络舆情现实性问题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理性问题,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化生态圈 青年群体极化 样态表征 理论透视 引导理路
下载PDF
网络圈群视阈下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亚会 郝倩 董宜祥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17-120,共4页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圈群日益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争夺的新场域,但因网络圈群开放性与封闭性并存、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共生的特质,给圈群中的青年群体带来了一系列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在分析网络圈群中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圈群日益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争夺的新场域,但因网络圈群开放性与封闭性并存、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共生的特质,给圈群中的青年群体带来了一系列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在分析网络圈群中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的基础上,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生成机制进行解析,探寻适合网络圈群背景下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建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圈群 青年 主流意识形态 建构路径
下载PDF
网络社会下公共空间去“附近”化研究——以大连软件园青年社区为例
17
作者 刘佳玉 刘代云 《城市建筑》 2023年第3期100-104,147,共6页
网络社会改变了人类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的组织方式,“附近消失”成为当下社会的典型特征。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大连软件园青年社区为实证案例,采用认知地图和传统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青年群体对“附近”空间的... 网络社会改变了人类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的组织方式,“附近消失”成为当下社会的典型特征。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大连软件园青年社区为实证案例,采用认知地图和传统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青年群体对“附近”空间的认知数据,并对空间识别水平的建成环境影响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阐明一定时空范畴内若公共空间识别完整度低,则“附近消失”问题显著;阐释影响“附近”空间识别水平的建成环境核心要素是步行舒适度、设施完善性、绿视率、空间私密性和POI密度,以期研究结果为网络社会背景下青年社区公共空间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附近 青年群体 公共空间
下载PDF
网络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偏离与矫治
18
作者 张爱军 马文帅 《泰山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95-102,共8页
意识形态的接受与认同影响着国家政策的实施和公众的社会实践,是公众认可国家合法性的前提,因此积极引导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是一个国家长期稳定的现实需要。随着人工智能和移动社交媒体时代的来临,意识形态建设的具体情境发生了改变,主... 意识形态的接受与认同影响着国家政策的实施和公众的社会实践,是公众认可国家合法性的前提,因此积极引导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是一个国家长期稳定的现实需要。随着人工智能和移动社交媒体时代的来临,意识形态建设的具体情境发生了改变,主战场由线下现实空间转移到了虚拟网络空间,而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青年群体凭借对网络环境的敏锐感知、对网络平台的熟练操作以及对智能技术的深入认识,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塑造的最大变量。在社会转型时期要密切关注青年的话语表达方式和利益诉求,青年群体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群体 意识形态 网络 宏观叙事
下载PDF
欲望游牧与策略消费、灰产与合法:社群羊毛党的“新穷人”悖论
19
作者 孙艺航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23期122-129,共8页
立足文化研究视角,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对网络社群羊毛党的平台机制、行为表征、生成缘由和多维影响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自我期待、群体互动和社会加速是催生社群羊毛党的主要因素,使得社群羊毛党成为一种具有独特互动模式和... 立足文化研究视角,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对网络社群羊毛党的平台机制、行为表征、生成缘由和多维影响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自我期待、群体互动和社会加速是催生社群羊毛党的主要因素,使得社群羊毛党成为一种具有独特互动模式和消费行为的网络消费群体。他们在“实用主义”和“俭而有质”新消费哲学的指引下进行着跨平台的欲望游牧和策略性消费,在推动理性消费思潮扩散的同时形塑着“新穷人”圈层。此外,社群羊毛党兼具渠道灰产与用户合法的矛盾属性,其消费实践呈现出三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党 网络社群 青年 消费观念
下载PDF
“熟人行为”与情感异化:一项基于青年网络助力行为的调查
20
作者 胡德庆 《前沿》 2023年第2期114-127,共14页
随着数字资本的兴起,人类情感异化问题渐为当前学界所重视,但基于青年网络助力行为视角探讨“熟人行为”与情感异化问题的成果不多,也缺乏可操作性策略。情感是支持青年成为可堪大任之才的催化剂。基于青年网络助力行为的田野调查发现,... 随着数字资本的兴起,人类情感异化问题渐为当前学界所重视,但基于青年网络助力行为视角探讨“熟人行为”与情感异化问题的成果不多,也缺乏可操作性策略。情感是支持青年成为可堪大任之才的催化剂。基于青年网络助力行为的田野调查发现,青年“熟人行为”主要分为五类,即主动型“熟人行为”、被迫型“熟人行为”、抗拒型“熟人行为”、互享型“熟人行为”和互斥型“熟人行为”。当下,资本运作模式之下的“利益旋涡”、数字技术扩展之下的“情感延伸”、全员媒体刺激之下的“中心自我”与网络伦理缺失之下的“人情贱卖”等,构成青年过度“熟人行为”模式的叠加动力,共同促使时下部分青年出现情感异化问题——更多不悦化的私人情感体验、愈加情绪化的负向情感表达、极具消极化的人际关系维护、日益冷漠化的社会情感进路。应从合理整治数字资本运作的“情感旋涡”、科学规范全员媒体的“交际法则”、有效优化大众网络的“情感空间”、积极培育青年网络“交往素养”等方面入手,为青年能在纷繁复杂的资本逻辑中理性交往、培育健康私人与社会情感提供帮助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行为 情感异化 青年群体 网络助力 人际交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