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ary modifications of Astyanax larval prey capture (LPC) in a dark environment
1
作者 Luis Espinasa Ruth Diamant +1 位作者 Ehud Vinepinsky Monika Espinasa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750-760,共11页
Feeding strategies of an organism depend on the multimodal sensory processing that most efficiently integrates available visual,chemosensory,and/or mechanoreceptive cues as part of their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The b... Feeding strategies of an organism depend on the multimodal sensory processing that most efficiently integrates available visual,chemosensory,and/or mechanoreceptive cues as part of their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The blind cavefish morph of Astyanax mexicanus has developed sensory-dependent behaviors to find food more efficiently than their eyed,surface-morph counterparts while in darkness.In the absence of light,adult cavefish have evolved enhanced behaviors,such as vibration attraction behavior(VAB),and changes in feeding angle.Here,we identified evolved differences in cavefish larval prey capture(LPC)behavior.In the dark,LPC is more efficient in cavefish than in surface fish.Furthermore,different cave populations express laterality in their LPC and strike towards prey preferentially located on their left or right sides.This suggests the occurrence,to some extent,of divergent LPC evolution among cave populations.While LPC can be triggered exclusively by a vibration stimulus in both surface and cavefish,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LPC is,at least partially,a multimodal sensory process different from adult VAB.We also found that a lack of food may exacerbate the laterality of LPC.Thus,we proposed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explaining laterality based on a balance between:(1)enlarged range of foraging field(behavioral or perceptive)due to asymmetry,(2)food abundance,and(3)disadvantages caused by laterality(unequal lateral hydrodynamic resistance when swimming,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r the brain and receptors,and predator esc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YANAX CAVE Troglobite neuromast PREY Asymmetry
下载PDF
Sdf1-Cxcr4信号在斑马鱼后侧线系统发育中的作用
2
作者 周董华 王承昊 范纯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9-86,共8页
为了探究Sdf1-Cxcr4信号在斑马鱼(Danio rerio)后侧线系统(Posterior lateral line system,PLLs)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首先通过原位杂交发现斑马鱼cxcr4b在迁移的侧线原基-Ⅰ和原基-Ⅱ中表达,sdf1a在原基迁移路径上表达。进一步构建了由... 为了探究Sdf1-Cxcr4信号在斑马鱼(Danio rerio)后侧线系统(Posterior lateral line system,PLLs)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首先通过原位杂交发现斑马鱼cxcr4b在迁移的侧线原基-Ⅰ和原基-Ⅱ中表达,sdf1a在原基迁移路径上表达。进一步构建了由热激启动子控制的cxcr7b过表达转基因斑马鱼,在不同时间点过表达cxcr7b抑制Sdf1-Cxcr4信号。结果表明:相较于野生型斑马鱼,过表达cxcr7b的斑马鱼的原基-Ⅰ和原基-Ⅱ的迁移明显减慢。但体侧中线神经丘的腹部迁移、间生和针脚神经丘的形成不受过表达cxcr7b的影响。本研究为理解鱼类侧线系统发育调控和多样性产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侧线系统 神经丘 Sdf1-Cxcr4信号 cxcr7b基因
下载PDF
中国大鲵机械感受器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国华 程红 +2 位作者 付宏兰 马淑芳 白焕红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7-592,T001,共7页
首次以透射电镜研究了大鲵成体 (实验材料共两条 )皮肤侧线器官中机械感受器即表面神经丘和陷器官的超微结构 ,并在这两种感受器官之间进行了比较。它们都由三种细胞组成 :周围的套细胞 ,底部的支持细胞以及中央的感觉细胞 ;且感觉细胞... 首次以透射电镜研究了大鲵成体 (实验材料共两条 )皮肤侧线器官中机械感受器即表面神经丘和陷器官的超微结构 ,并在这两种感受器官之间进行了比较。它们都由三种细胞组成 :周围的套细胞 ,底部的支持细胞以及中央的感觉细胞 ;且感觉细胞的游离面均有一根动纤毛和几十根静纤毛。但这两种器官在大小、各种细胞的数量、形状和排列上不同 ,尤其是表面神经丘感觉细胞游离面纤毛具有双向极性 ,而陷器官体现为多向极性 ;表面神经丘的突触球集中分布于一个特殊的感觉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鲵 侧线 神经丘 纤毛 突触球 机械感受器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仔鱼侧线系统的发育 被引量:6
4
作者 宋炜 宋佳坤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鲟鱼属软骨硬鳞鱼,在电感受器的进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该文以光镜和扫描电镜手段研究了西伯利亚鲟侧线系统早期发育,包括侧线基板发育及感觉嵴的形成、侧线感受器的发育和侧线管道的形成。1日龄,听囊前后外胚层增厚区域出现6对... 鲟鱼属软骨硬鳞鱼,在电感受器的进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该文以光镜和扫描电镜手段研究了西伯利亚鲟侧线系统早期发育,包括侧线基板发育及感觉嵴的形成、侧线感受器的发育和侧线管道的形成。1日龄,听囊前后外胚层增厚区域出现6对侧线基板;除后侧线基板细胞向躯干侧面迁移外,其他侧线基板均形成感觉嵴结构;每一侧线基板中均有神经丘原基形成。7日龄,壶腹器官在吻部腹面两侧出现,壶腹器官的发育比神经丘晚一周左右。9日龄,神经丘下的表皮略有凹陷,侧线管道开始形成。29日龄,在吻部腹面两侧可见少数个别的壶腹器官表皮细胞覆盖壶腹器官中央区域留下3~4个小的开口;壶腹管内可见大量的微绒毛存在,在其他鲟形目鱼类、软骨鱼类中也存在类似的结构。57日龄,躯干侧线管道已完全埋于侧骨板中;壶腹器官主要分布在吻部腹面,3~4个聚集在一起,呈"梅花状",分布紧密,并且该部分皮肤表面凹陷,形成花朵状凹穴;侧线系统发育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神经丘 壶腹器官 电感受器 侧线基板
下载PDF
六种鲽形目鱼类无眼侧头部皮肤形态特征与功能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商晓梅 马爱军 +3 位作者 王新安 周洲 孙志宾 夏丹丹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9-197,共9页
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方法首次对半滑舌鳎、大菱鲆等6种鲽形目鱼类无眼侧头部皮肤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比较,以期获得与摄食行为等生态习性相关的新发现。结果显示,半滑舌鳎和塞内加尔鳎的无眼侧头部皮肤存在大量游离神经丘,但其形态特征存在... 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方法首次对半滑舌鳎、大菱鲆等6种鲽形目鱼类无眼侧头部皮肤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比较,以期获得与摄食行为等生态习性相关的新发现。结果显示,半滑舌鳎和塞内加尔鳎的无眼侧头部皮肤存在大量游离神经丘,但其形态特征存在差异。半滑舌鳎皮肤表面的游离神经丘类似于乳头状突起,突起上有表皮细胞形成的微脊,多个为一簇,很少单独存在,呈无规则排列;而塞内加尔鳎的游离神经丘直接裸露在皮肤表面,呈线性排列在肉芽状皮肤突起的下方。星突江鲽的头部无眼侧皮肤表面零散分布着多个为一簇的游离神经丘,形状类似于半滑舌鳎的乳头状游离神经丘。大菱鲆、黄盖鲽和条斑星鲽的头部无眼侧皮肤表面未发现游离神经丘等特殊结构,但其表面均凹凸不平。研究推测鲽形目鱼类头部无眼侧皮肤形态特征与其摄食习性密切相关;其头部无眼侧游离神经丘的分布特征与种群分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为物种的分类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鲽形目 无眼侧皮肤 游离神经丘 扫描电镜 形态特征
下载PDF
版纳鱼螈侧线系统的结构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桂芬 许崇任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6-353,共8页
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是我国无足目的仅有代表,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版纳鱼螈的侧线系统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的研究表明:版纳鱼螈幼体表皮中的侧线器官有接受机械刺激的神经丘和电接受壶腹器官两种,神经丘包括表面神经丘... 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是我国无足目的仅有代表,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版纳鱼螈的侧线系统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的研究表明:版纳鱼螈幼体表皮中的侧线器官有接受机械刺激的神经丘和电接受壶腹器官两种,神经丘包括表面神经丘和陷神经丘。侧线分布主要包括:头部的鼻侧线、眶上线、眶下线、眶后线、口侧线、下颌线、咽侧线、鳃孔上线和身体上的背侧线。侧线器官的分布密度、大小和凹陷深度明显与周围表皮的厚度和不同部位有关。幼体的侧线器官退化与鳃孔的退化同步,亚成体以后不保留侧线系统。版纳鱼螈的侧线分布和器官结构与其它无足类的大致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鱼螈 侧线系统 表面神经丘 陷神经丘 壶腹器官
下载PDF
斑马鱼侧线神经丘毛细胞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雯 何英姿 +2 位作者 孙珊 于慧前 李华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 研究斑马鱼后部侧线系统神经丘细胞早期迁移及增殖分化过程。方法 选取不同发育阶段的野生型斑马鱼胚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斑马鱼后部侧线原基的迁徙以及神经丘的沉积过程,Brd U 标记原基增殖细胞,观察原基... 目的 研究斑马鱼后部侧线系统神经丘细胞早期迁移及增殖分化过程。方法 选取不同发育阶段的野生型斑马鱼胚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斑马鱼后部侧线原基的迁徙以及神经丘的沉积过程,Brd U 标记原基增殖细胞,观察原基细胞团的增殖情况;选择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基因斑马鱼(Brn3c :mGFP )胚胎,统计绿色荧光蛋白(GFP )阳性表达的神经丘毛细胞数目;采用活细胞染料F M1 43FX标记神经丘中的功能性毛细胞并进行统计计数,Brd U 标记神经丘增殖细胞,观察神经丘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受精后20 小时的斑马鱼侧线器基板沿水平肌隔开始向后迁移并形成后部侧线神经丘,迁徙速度约为1 .7 肌节/小时;受精后48 小时,初级后部侧线系统基本发育完全,包括躯干部的5~6 组神经丘细胞团,尾部的2~3 组神经丘细胞团;受精后3 5、7、天时的斑马鱼神经丘毛细胞数量分别为5 .68±1 .46、10 .10±0 .99、12 .45±1 .32 个;F M1 43FX阳性毛细胞数量分别为3 .68±1 .11、8 .18±1 .86、10 .22±1 .24 个。结论 受精后3~7 天是斑马鱼侧线神经丘毛细胞发育的活跃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模型 侧线神经丘 毛细胞 发育
下载PDF
中国大鲵侧线器官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程红 黄世强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35-242,共8页
本文以光镜和扫描电镜手段研究了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幼体、亚成体及成体头部及躯干部表皮中的侧线器官,即电接受壶腹器官、机械接受的表面神经丘和陷器官的分布、形态和发展变化。壶腹器官仅存于幼体头... 本文以光镜和扫描电镜手段研究了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幼体、亚成体及成体头部及躯干部表皮中的侧线器官,即电接受壶腹器官、机械接受的表面神经丘和陷器官的分布、形态和发展变化。壶腹器官仅存于幼体头部,变态结束后消失。后两种终生存在,但前者按一定路线和方向排列,后者仅存于头部,陷在表皮中。文章探讨了壶腹器官的原始性,其消失与生活习性以及由水登陆进化的关系;对三种器官的形态及其它有尾类的侧线器官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中国大鲵 侧线器官
下载PDF
新月鱼体表的类穴位结构及其类经络分布(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继伟 晋志高 +1 位作者 张璐 蒋瑾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8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新月鱼是否存在类穴位与类经络结构。方法:将成年新月鱼放入30μM DiA水溶液中3小时,再放入自来水中20分钟,然后经10%乙醚水溶液麻醉,在荧光显微镜下用B-2A组合滤光镜观察荧光标记。结果:在显微镜下标记物呈亮圆点状,大多标记... 目的:探讨新月鱼是否存在类穴位与类经络结构。方法:将成年新月鱼放入30μM DiA水溶液中3小时,再放入自来水中20分钟,然后经10%乙醚水溶液麻醉,在荧光显微镜下用B-2A组合滤光镜观察荧光标记。结果:在显微镜下标记物呈亮圆点状,大多标记物单个分布,部分标记物成簇(2—5个/簇)分布,规律地分布于身体各部。标记物在头部的分布围绕眼眶呈环状分布,在眼周后、下3/4象限呈两条弧线排列,至前上1/4象限汇合称一条弧线;在躯体部,可观察到标记物从背部到腹部沿躯干纵轴形成六条线,分别位于鱼背侧起第2、4、6、7、8、9排鱼鳞上,每条线上标记物最多可达22簇,少则7簇,每簇标记物1—5个。标记物在尾部呈3—4条排列。结论:1)新月鱼存在类穴位与类经络结构。2)动物皮肤感觉器官并不是均匀地分布于全身,而是若干感觉器官聚集成簇,若干簇又有规律的沿躯体长轴排列成线,类似于传统经络与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鱼 经络研究 穴位研究 神经丘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侧线神经丘发育过程的观察
10
作者 程千千 施志仪 +2 位作者 陈晓武 宋佳坤 轩兴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5-121,共7页
研究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胚后幼鱼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同时利用荧光染料DiA[4-(4-Diethylaminostyryl)-1-methylpyridinium iodide]对侧线管中侧线神经丘毛细胞特异性标记的特点,示踪了西伯利亚鲟胚后仔鱼各个时期侧线神... 研究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胚后幼鱼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同时利用荧光染料DiA[4-(4-Diethylaminostyryl)-1-methylpyridinium iodide]对侧线管中侧线神经丘毛细胞特异性标记的特点,示踪了西伯利亚鲟胚后仔鱼各个时期侧线神经丘分化发育的过程。结果显示,西伯利亚鲟侧线管内侧线神经丘毛细胞如纤毛状,呈竖立紧密排列。出膜3d仔鱼眼眶后神经基板发育分化活动剧烈,出膜10d的仔鱼眼眶后方的神经基板分化出眼眶上下侧线神经丘的两个分支,同时眼眶后神经基板进一步向后分化发育在眼眶后部形成躯干侧线神经丘,但整个侧线神经丘还未完全发育完成,待出膜15d时,眼眶上下和躯干侧线神经丘已基本发育完全,出膜22d的仔鱼侧线神经丘发育基本完成。研究为今后深入研究西伯利亚鲟侧线发育过程中的神经分化发育、细胞迁移奠定了初步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侧线神经 毛细胞 发育
下载PDF
养殖与野外捕获大黄鱼躯干侧线系统的初步比较
11
作者 刘鑫 张东 林听听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6-743,共8页
为探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侧线系统的发育生态学,对大黄鱼的侧线器官和躯干侧线系统的分布模式开展了初步研究。比较了养殖和野外捕获大黄鱼躯干侧线系统的分布模式及侧线器官数目的异同。结果显示,大黄鱼的侧线系统由管道神... 为探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侧线系统的发育生态学,对大黄鱼的侧线器官和躯干侧线系统的分布模式开展了初步研究。比较了养殖和野外捕获大黄鱼躯干侧线系统的分布模式及侧线器官数目的异同。结果显示,大黄鱼的侧线系统由管道神经丘和表面神经丘两类感受器组成。管道神经丘位于侧线管道腔内的皮肤表面,感觉斑多为椭圆形,其长轴与鱼体的体轴垂直。表面神经丘多具有圆形或近圆形的底座。毛细胞着生于神经丘的顶端,由一根较长的动纤毛和十多根静纤毛组成。养殖大黄鱼与野外捕获大黄鱼躯干侧线分布情况相似,管道神经丘的数目相近,野外捕获大黄鱼单个鳞片上具有更少的表面神经丘。推测两种生境大黄鱼的表面神经丘数目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在养殖和野外生存环境中,大黄鱼的侧线系统面临不同的选择压力所导致,后期将对引起侧线系统产生差异的因素做更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躯干侧线 表面神经丘 管道神经丘
下载PDF
Isol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TRPV4 in half-smooth tongue sole Cynoglossus semilaevis
12
作者 SHANG Xiaomei MA Aijun +2 位作者 WANG Xin’an XIA Dandan ZHUANG Jiao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294-305,共12页
The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4(TRPV4),another Ca^2+entry channel,belongs to the vanilloid subfamily and responds to a number of different physical and chemical stimuli and exists widely in mammals.Howeve... The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4(TRPV4),another Ca^2+entry channel,belongs to the vanilloid subfamily and responds to a number of different physical and chemical stimuli and exists widely in mammals.However,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RPV4 in fish remains poor.Therefore,we studied the TRPV4 gene from Cynoglossus semilaevis,named CsTRPV4 that encodes a putative protein of 870 amino acids common in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 of mammalian TRPV4,including the domains of ANK repeats,six TM,TRP domain,and CaMBD.The CsTRPV4 was expressed ubiquitously in examined tissues:higher expression in the heart,spleen,testis,and eye,but lower expression in kidney and liver.Surprisingly,the expression of CsTRPV4 in lateral lin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many other tissues as the CsTRPV4 was expres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free neuromasts.In addition,CsTRPV4 in the free neuromast from the larval fish was significantly expressed in the hair cells of the free neuromasts.Therefore,the free neuromasts can act as a mechano-sensor to the mechanical stimulation in molecular level in C.semilaevis,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free neuroma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4 (TRPV4) Cynoglossus SEMILAEVIS gene expression free neuromastS in SITU hybridization
下载PDF
一种仿侧线神经丘的MEMS矢量水听器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小勇 沈倪鑫 +2 位作者 尚珍珍 纪松祥 张国军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35-541,共7页
基于仿生学原理,设计了一种仿侧线神经丘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矢量水听器。该水听器采用环形纤毛模拟鱼类侧线神经丘中的纤毛束与胶质顶,通过4个十字梁与集成在梁上的压敏电阻将声信号转换为电阻变化量,由电阻构成Wheatstone电桥将电... 基于仿生学原理,设计了一种仿侧线神经丘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矢量水听器。该水听器采用环形纤毛模拟鱼类侧线神经丘中的纤毛束与胶质顶,通过4个十字梁与集成在梁上的压敏电阻将声信号转换为电阻变化量,由电阻构成Wheatstone电桥将电阻变化量转换为电压信号。使用ANSYS软件对水听器结构进行了仿真,得到环形纤毛的结构参数。制作了水听器样机,通过比较校准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水听器带宽为20~1 000 Hz,灵敏度达到了-179.81 dB@1 kHz,在带宽内较单个十字梁与纤毛结构的纤毛式矢量水听器平均提高了15.55 dB,测试结果与仿真结论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水听器 仿生学 灵敏度 纤毛结构 神经丘
下载PDF
转基因斑马鱼侧线系统的形成及其对新霉素的抗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邵贝丽 严继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5,共5页
利用转基因斑马鱼(Danio rerio)189b动态观察侧线系统形成及其对新霉素处理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转基因斑马鱼荧光细胞出现、迁移和定居与侧线神经丘的形成走向和发育时间基本吻合。随着发育时间的推移,荧光点的形态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利用转基因斑马鱼(Danio rerio)189b动态观察侧线系统形成及其对新霉素处理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转基因斑马鱼荧光细胞出现、迁移和定居与侧线神经丘的形成走向和发育时间基本吻合。随着发育时间的推移,荧光点的形态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由最初的比较模糊的聚集在一起的荧光团,逐渐变成颗颗分明的荧光点,大小也由大变小。将受精后24 h和6 d带有荧光的细胞暴露于150μmol/L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新霉素)中,并不影响荧光细胞的数量和分布。结果说明荧光标记细胞对新霉素处理不敏感,不是毛细胞,可能是神经丘形成的先祖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DANIO rerio) 侧线系统 神经丘 毛细胞 新霉素
下载PDF
鳜颅部侧线系统的胚后发育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瑞祺 赵金良 +1 位作者 郝月月 宋银都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66,共10页
该研究利用神经丘荧光染色、扫描电镜对鳜(Siniperca chuatsi)颅侧线系统的胚后发育过程与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鳜颅部侧线系统胚后发育中,受精后第4天(4 dpf,day post fertilization)前体管道神经丘(Presumptive canal neurom... 该研究利用神经丘荧光染色、扫描电镜对鳜(Siniperca chuatsi)颅侧线系统的胚后发育过程与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鳜颅部侧线系统胚后发育中,受精后第4天(4 dpf,day post fertilization)前体管道神经丘(Presumptive canal neuromast,PCN)出现,至30 dpf数量趋于稳定,表面神经丘(Superficial neuromast,SN)在16 dpf出现,之后在颅顶部大量分布,前鳃盖表面少量分布,下颌未见;颅部侧线管道建立始于19~22 dpf,于37 dpf完成,主要为上眶线、下眶线、下颌线和前鳃盖线,同时耳后线将上下眶线与前鳃盖线连通,颞上线起始于前鳃盖线背侧末端与上眶线旁线向颅顶部延伸;背侧管道神经丘发育速度快于腹侧,颅顶部管道系统相对密集,SN分布较集中。研究表明,鳜颅部侧线系统是其侧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颅部侧线管道属于简易分支型,颅顶部管道系统相对密集和SN相对集中构成了鳜颅顶部完善的侧线系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部侧线系统 侧线管道 神经丘 发育
下载PDF
鳜(Siniperca chuatsi)后部侧线系统胚后发育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瑞祺 赵金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2-230,共9页
利用神经丘荧光染色、组织切片、扫描电镜对鳜(Siniperca chuatsi)后部侧线系统的胚后发育过程与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6-10 dpf期间躯干已出现前体管道神经丘(L1-L7),至58 dpf后部侧线系统主要结构发育完成,23-58 dpf后部侧... 利用神经丘荧光染色、组织切片、扫描电镜对鳜(Siniperca chuatsi)后部侧线系统的胚后发育过程与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6-10 dpf期间躯干已出现前体管道神经丘(L1-L7),至58 dpf后部侧线系统主要结构发育完成,23-58 dpf后部侧线系统神经丘结构变化、数量增长均较为明显,同时侧线管道也在这一时期建立完成;躯干上由水平、垂直方向敏感的表面神经丘交替排列,躯干侧线管道系统属于完整弓形结构,管道侧线与表面神经丘均集中排列于躯干背侧。研究结果表明,鳜侧线管道结构、神经丘结构发育与排布方式增强了其后部侧线系统对上层水体的感知能力,上述结构特征与鳜底栖生活习性相适应。本研究为解读鳜侧线系统结构提供了重要研究资料,也为鲈形目其他鱼类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具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侧线系统 发育 神经丘 侧线管道
下载PDF
Hedgehog参与西伯利亚鲟侧线机械和电感受器分化的初始证据
17
作者 唐智娇 范纯新 +1 位作者 王健 宋佳坤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3-370,共8页
为揭示Hedgehog(Hh)信号与神经丘和壶腹器官分化的关系,研究以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为模型,首先对再生过程中的神经丘和壶腹器官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Hh信号通路关键基因(Shh、Patched 1)在两类感受器中差异表达,... 为揭示Hedgehog(Hh)信号与神经丘和壶腹器官分化的关系,研究以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为模型,首先对再生过程中的神经丘和壶腹器官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Hh信号通路关键基因(Shh、Patched 1)在两类感受器中差异表达,且它们的表达在再生过程中呈现动态性。然后用环巴胺(Cyclopamine,Hh信号抑制剂)处理西伯利亚鲟胚胎(st29),用扫描电镜和FM1-43荧光染色对西伯利亚鲟仔鱼(st43-st44)分析发现环巴胺显著抑制了壶腹器官的发育。整体原位杂交表明,Shh、Patched1、Smoothened、Gli2在腹面侧线区域的表达受到了环巴胺的抑制。以上结果暗示Hh信号通路与神经丘和壶腹器官的发育有关,推测Hh信号在神经丘和壶腹器官的分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神经丘 壶腹器官 Hedgehog信号 环巴胺
下载PDF
斑马鱼侧线神经丘再生模型的构建
18
作者 李圆圆 张可 +1 位作者 黄四洲 张利娟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686-691,共6页
目的建立斑马鱼侧线神经丘再生模型。方法通过碱性磷酸酶催化底物氯化硝基四氮唑兰(NBT)及5-溴-4-氯-3-吲哚基-磷酸盐(BCIP)反应显色方法观察受精后2~5 d斑马鱼侧线神经丘的发育状态;运用新霉素或硫酸铜对受精后2~5 d斑马鱼侧线神经丘... 目的建立斑马鱼侧线神经丘再生模型。方法通过碱性磷酸酶催化底物氯化硝基四氮唑兰(NBT)及5-溴-4-氯-3-吲哚基-磷酸盐(BCIP)反应显色方法观察受精后2~5 d斑马鱼侧线神经丘的发育状态;运用新霉素或硫酸铜对受精后2~5 d斑马鱼侧线神经丘进行杀伤并用NBT/BCIP显色分析杀伤情况及再生情况。结果斑马鱼侧线神经丘在受精后2 d出现,受精后2~4 d斑马鱼头部和躯干部位神经丘不断增加及长大;受精后2~3 d,斑马鱼侧线神经丘对新霉素或硫酸铜处理不敏感。受精后4 d,新霉素或硫酸铜可对斑马鱼头部及躯干部位神经丘进行杀伤,但新霉素杀伤效果较好;在神经丘杀伤后再生过程中,斑马鱼侧线神经丘经125μmol/L新霉素处理24 h后可完全恢复,但经250、500μmol/L新霉素处理后恢复所需时间较长;而25、50μmol/L硫酸铜处理后斑马鱼侧线神经丘的再生均较慢。结论斑马鱼侧线神经丘再生模型在受精后4 d被成功构建,此时利用新霉素或硫酸铜可对神经丘进行有效杀伤,经125μmol/L新霉素杀伤后斑马鱼侧线神经丘可迅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神经丘 再生 碱性磷酸酶显色
下载PDF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peripheral innervation of the lateral line system in the Siberian sturgeon (Acipenser baerii) 被引量:2
19
作者 Wei SONG Jiakun SONG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12年第1期83-93,共11页
Ligh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were used to study the epidermal lateral line system of the Si-berian sturgeon(Acipenser baerii Brandt,1869).This system consists of mechanoreceptive neuromasts,ampul-lae and... Ligh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were used to study the epidermal lateral line system of the Si-berian sturgeon(Acipenser baerii Brandt,1869).This system consists of mechanoreceptive neuromasts,ampul-lae and the electroreceptive organ.The neuromasts are located in 5 pairs of cephalic and 1 pair of trunk canals and superficially in the middle and posterior pit lines that lie dorsomedially along the top of the skull immedi-ately adjacent to the otic ampullae field.Both canal neuromasts and pit organ superficial neuromasts have oppo-site polarized hair cells that are parallel along the axis of the canal and pit line,respectively.However,they dif-fer in both size and shape and in the density and length of the hair bundles.The ampullae are confined on the head,adjacent to the neuromast lines.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ampullae in the Siberian sturgeon is similar to the ampullae in elasmobranchs and other primitive fish.Nevertheless,it has a relatively large mucus-filled ampulla,and a shorter and narrower canal leading to a small opening to the outer epidermal surface.We also present new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peripheral innervation of lateral line receptors in sturgeons.The re-ceptors of the lateral line system are innervated by 2 pairs of cranial nerves:anterior and posterior lateral line nerves.The peripheral processes of the anterior lateral line nerve form superficial ophthalmic,buccal,otic and anteroventral rami.The peripheral processes of the posterior lateral line nerve form middle,supratemporal and lateral ra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al neuromasts electroreceptors lateral line nerves MECHANORECEPTORS pit organ superficial neuromasts STURGEON
原文传递
鱼类的侧线机械感受系统和仿生学等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超 王晓杰 宋佳坤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509-2519,共11页
鱼类和水生两栖类(或幼体),具有特殊的侧线机械感受系统,以感受和分析周围水流微小的时空动态变异,提供鱼体即时的位向和环境水动态信息,助其判断水流属性,完成摄食、避敌、生殖、集群、导航和通讯等复杂行为.侧线机械感受的外周感觉器... 鱼类和水生两栖类(或幼体),具有特殊的侧线机械感受系统,以感受和分析周围水流微小的时空动态变异,提供鱼体即时的位向和环境水动态信息,助其判断水流属性,完成摄食、避敌、生殖、集群、导航和通讯等复杂行为.侧线机械感受的外周感觉器官主要为两类"神经丘":感受流体加速度(或压力差)和平行于体轴的流向信息,一般是位于体表侧线管道中的"管道神经丘";感受流体速度和垂直于体轴的流向信息,位于鱼体表面的"表面神经丘".两者都由感觉毛细胞和包裹的胶质顶组成.当接触流体的振动波时,胶质顶带动其内部的纤毛束发生定向摆动和偏转,打开毛细胞膜的离子通道,改变细胞的内外电位差,将流体机械信息转换成神经电信号传入.两类神经丘的大小、形状和排列方位(互成90°)不同,并由各自的神经支配.神经丘数目繁多,以特定的模式遍布鱼表,全方位地收集各部位不同瞬间的水动力变化信息,并由专一的侧线传入神经分支至中枢神经各级侧线中心,系统地综合分析.侧线感受器结构的精致程度和侧线系统在鱼体分布空间模式的复杂性,是依鱼的种类(系统进化地位)、水流生境及特殊行为等多方面需求形成.该系统已吸引了科学家近百年的研究,在物种间表观形态和生态行为多样性等,尤其是功能形态和神经电生理学方面,颇有进展.近年来,运用数学、物理、计算科学和纳米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正起步开拓其仿生学应用.为进一步推动对侧线生物学和水动力机械感受器模式及其智能仿生学交叉研究领域的发展,本文以鱼类侧线研究的新发现和认识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有关侧线系统的研究文献,对侧线机械感受器的结构机理、发育模式、神经功能特性以及仿生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线系统 机械感受器 神经丘 人工侧线系统 智能仿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