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uron-glial antigen 2 overexpress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edicts poor prognosis 被引量:2
1
作者 Le-Le Lu Jing Sun +3 位作者 Jie-Juan Lai Yan Jiang Lian-Hua Bai Lei-Da Zh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21期6649-6659,共11页
AIM:To investigate whether neuron-glial antigen 2(NG2) could be an effective prognostic marker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METHODS:NG2 expression was semi-quantitatively scored from the immunohistochemistry(IHC) ... AIM:To investigate whether neuron-glial antigen 2(NG2) could be an effective prognostic marker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METHODS:NG2 expression was semi-quantitatively scored from the immunohistochemistry(IHC) data based on the number of positive cells and the staining intensity.A total of 132 HCC specimens and 96 adjacent noncancerous tissue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IHC for NG2 protein expression.To confirm the NG2 expression levels observed by IHC,we measured NG2 expression in 30 randomly selected tumor and adjacent noncancerous tissue samples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Western blot.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NG2 protein expression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HCC patient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χ2 test.To assess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NG2 for HCC,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G2 expression and survival was analyzed using the KaplanMeier method with the log-rank test.To further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NG2 expression,a Cox multivariate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all the variables to derive risk estimates related to disease-free and overall survival and to control for confounders.RESULTS:High NG2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in significantly more primary tumor samples(63.6%; 84/132) compared with the adjacent noncancerous tissue samples(28.1%; 27/96)(P < 0.0001).Moreover,high NG2 protein expression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umor differentiation(χ2 = 9.436,P = 0.0089),recurrence(χ2 = 5.769,P = 0.0163),tumor-nodemetastasis(TNM) stage(χ2 = 8.976,P = 0.0027),and invasion(χ2 = 5.476,P = 0.0193).However,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as observed between NG2 protein expression in HCC and other parameters,such as age,sex,tumor size,serum alpha fetoprotein(AFP),tumor number,or tumor capsule.The log-rank test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verall survival of HCC patients with high NG2 expression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low NG2 expression(29.2% vs 9.5%,P < 0.001).Moreover,NG2 expression in HCC tissu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disease-free survival(15.2% vs 6.7%,P < 0.001).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NG2 expression(HR = 2.035,P = 0.002),serum AFP(HR = 1.903,P = 0.003),TNM stage(HR = 2.039,P = 0.001),and portal vein invasion(HR = 1.938,P = 0.002)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indicators for OS in HCC patients.Furthermore,NG2 expression(HR = 1.974,P = 0.003),serum AFP(HR = 1.767,P = 0.008),TNM stage(HR = 2.078,P = 0.001),tumor capsule(HR = 0.652,P = 0.045),and portal vein invasion(HR = 1.941,P = 0.002)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indicators for DFS in HCC patients.CONCLUSION:The up-regulation of NG2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HCC.Therefore,NG2 could be useful as an additional prognostic marker to increase the resolution of traditional appro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n-glial ANTIGEN 2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Survival analysis POOR prognosis Prognosticmarker
下载PDF
Modulation of CNS excitability by water movement. the D<sub>2</sub>O effects on the non-linear neuron-glial dynamics 被引量:1
2
作者 Vera Maura Fernandes de Lima Wolfgang Hanke 《Journal of Biophysical Chemistry》 2011年第3期353-360,共8页
Macroscopic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rising in grey matter may explai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several functional neurological syndromes (migraine aura, epilepsies). Detailed descriptions of these patterns in c... Macroscopic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rising in grey matter may explai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several functional neurological syndromes (migraine aura, epilepsies). Detailed descriptions of these patterns in central grey matter and their physicochemical or pharmacological manipulations can be useful in many scientific fields ranging from drug design to functional brain imaging. These evanescent dynamic structures are electrochemical in nature and show macroscopic tissue polarization due to coupled and macroscopic flow of ions and water across, along and between neuronal and glial membranes. So far the importance of the water flow in the CNS functional syndromes has been examined by manipulations of water channels aquaporines (AQP). In this paper we show the result of substituting H2O for D2O in retinal spreading depression experiments. This inverts the present logic by changing the flow in the water channels in intact tissue and observing the evolution of electrochemical patterns and recording the optical profiles of excitation waves in isolated chick retinas. D2O flow through AQPs is ~20% slower than that of H2O. The slower flux disturbs the tight coupling between ion and water flows across membranes and slowdown the Na-KATPase rate of change with metabolic consequences for the tissue. The whole tissue excitability shifts in a non-stationary manner toward a non-excitable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inal Spreading Depression D2O neuron-glial-Dynamics
下载PDF
血清HIF-1α、NSE、GFAP及相关临床特征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风险的关系分析
3
作者 李晶晶 卢志华 +2 位作者 王可可 吴超君 李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相关临床特征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5例HIE患儿作为HIE... 目的探讨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相关临床特征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5例HIE患儿作为HIE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出生的12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并检测新生儿出生后3 d血清HIF-1α、NSE、GFA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IF-1α、NSE、GFAP水平预测新生儿HIE发病的价值;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生儿HIE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IE组宫内窘迫、脐带异常、羊水污染、1 min Apgar评分≤7分的患儿比例较高(P<0.05),并且血清HIF-1α、NSE、GFAP水平较高(P<0.05);两组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胎龄、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产次、剖宫产、胎膜早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IF-1α、NSE、GFAP及三者联合预测新生儿HIE发病的敏感性分别为82.7%(95%CI:0.795,0.862)、78.7%(95%CI:0.705,0.849)、84.0%(95%CI:0.803,0.891)、85.3%(95%CI:0.788,0.922),特异性分别为85.3%(95%CI:0.816,0.907)、74.7%(95%CI:0.715,0.796)、72.0%(95%CI:0.692,0.771)、90.5%(95%CI:0.825,0.956),AUC分别为0.907(95%CI:0.884,0.930)、0.850(95%CI:0.816,0.884)、0.893(95%CI:0.827,0.959)、0.936(95%CI:0.905,0.967);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内窘迫[O^R=3.592(95%CI:2.017,6.397)]、脐带异常[O^R=4.905(95%CI:2.862,8.406)]、羊水污染[O^R=7.262(95%CI:3.603,14.637)]、1 min Apgar评分≤7分[O^R=3.139(95%CI:1.954,5.043)]、HIF-1α≥0.463 ng/mL[O^R=2.916(95%CI:1.422,5.980)]、NSE≥12.395μg/L[O^R=3.714(95%CI:1.955,7.056)]、GFAP≥3.962 ng/mL[O^R=3.556(95%CI:2.039,6.202)]均是新生儿HIE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内窘迫、脐带异常、羊水污染、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低及血清HIF-1α、NSE、GFAP水平高是新生儿HIE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通过检测血清HIF-1α、NSE、GFAP水平可为临床筛查HIE提供帮助,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临床特征 低氧诱导因子-1Α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下载PDF
神经元-胶质细胞缝隙连接与神经环路的相互作用
4
作者 王宏彬 姚娇 +6 位作者 王惠芹 田志锋 艾启迪 林美妤 杨岩涛 阳松威 陈乃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0-1214,共5页
间隙连接(gap junction,GJ)也称为缝隙连接,广泛存在于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之间,能够连接相邻细胞并介导相邻细胞间电信号的传递。而这种存在于神经元间,能够介导胞间电信号传递的GJ通道,亦可称为电突触。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s,Cxs)是构... 间隙连接(gap junction,GJ)也称为缝隙连接,广泛存在于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之间,能够连接相邻细胞并介导相邻细胞间电信号的传递。而这种存在于神经元间,能够介导胞间电信号传递的GJ通道,亦可称为电突触。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s,Cxs)是构成GJ的分子基础,在不同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表达。GJ的存在能够介导神经元以及神经胶质细胞间的不同功能建立,进一步去影响各类成熟神经环路的建立,其对于研究神经精神类疾病发病机制有一定意义。该篇综述联系有关于GJ以及不同Cxs对神经元和不同神经胶质细胞作用的影响,去讨论GJ与神经环路之间的关系,为治疗神经精神疾患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胶质细胞 缝隙连接 电突触 神经环路 连接蛋白36 连接蛋白43
下载PDF
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丙二醛、GFAP、NSE表达水平及对脑损伤的预测价值研究
5
作者 马占强 李喆 +1 位作者 李昭辉 李彩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983-987,共5页
目的探究复杂性热性惊厥(CFS)患儿丙二醛、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水平及其对脑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治疗的热性惊厥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目的探究复杂性热性惊厥(CFS)患儿丙二醛、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水平及其对脑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治疗的热性惊厥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FS患儿45例纳入观察组,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55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进行6个月的随访,根据患儿是否发生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将其分为预后良好患儿34例和预后不良患儿11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不同预后CFS患儿的血清丙二醛、GFAP、NSE水平、惊厥次数及惊厥持续时间,同时分析丙二醛、NSE、GFAP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FS患儿脑损伤的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丙二醛、GFAP、NSE水平预测CFS患儿脑损伤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丙二醛、GFAP、NSE水平分别为(5.66±1.43)ng/mL、(47.32±11.34)μmol/L、(22.47±5.14)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2±0.61)ng/mL、(27.42±8.29)μmol/L、(14.16±3.79)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惊厥次数为(2.79±0.86)次,多于对照组[(1.33±0.22)次],惊厥持续时间为(14.21±3.67)min,长于对照组[(4.32±1.3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组患儿血清丙二醛、GFAP、NSE水平与惊厥次数和惊厥持续时间均呈正相关(P<0.05)。预后良好患儿血清丙二醛、GFAP、NSE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丙二醛、GFAP、NSE表达均为影响CFS患儿发生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丙二醛、GFAP、NSE水平表达和三者联合对CFS患儿发生脑损伤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的预测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83、0.785、0.845、0.959。结论丙二醛、GFAP、NSE表达水平的升高参与CFS患儿的发病过程,且与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三者联合预测发病后脑损伤效能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二醛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复杂性热性惊厥 小儿 脑损伤
下载PDF
前额叶皮层在社交行为中的作用
6
作者 魏赣江 王玲 +5 位作者 朱菁楠 王笑 臧禹然 郑晨光 杨佳佳 明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3,共12页
社交行为对于个体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都极其重要。社交行为障碍已成为多种精神类疾病的典型临床表征,对个体的发展有严重不良影响。前额叶皮层作为调节社交行为的关键脑区之一,参与了社交、情绪、决策等高级功能,其内部神经元、神经胶... 社交行为对于个体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都极其重要。社交行为障碍已成为多种精神类疾病的典型临床表征,对个体的发展有严重不良影响。前额叶皮层作为调节社交行为的关键脑区之一,参与了社交、情绪、决策等高级功能,其内部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活动变化及相互作用对调节社交行为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前额叶皮层与其他脑区之间的协作也会影响不同的社会行为。本文回顾了前额叶皮层中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以及脑区投射与社交行为关系的最新研究,系统综述了前额叶皮层在社交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期为社交障碍的神经机制和有效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额叶皮层 社交行为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下载PDF
自噬对面神经损伤大鼠面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段坤岭 费静 李雷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4378-4382,共5页
背景:周围性面神经损伤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可发挥面神经元保护作用,有研究发现,GDNF可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调控自噬水平,面神经损伤后其是否能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Un... 背景:周围性面神经损伤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可发挥面神经元保护作用,有研究发现,GDNF可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调控自噬水平,面神经损伤后其是否能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Unc-51样激酶1(AMPK/ULK1)信号通路调控面神经元尚不清楚。目的:建立SD大鼠面神经损伤模型,探讨自噬在面神经再生中的作用及GDNF/AMPK/ULK1信号通路促进面神经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及3-甲基腺嘌呤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仅暴露面神经主干,其余2组制作面神经干压榨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予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甲基腺嘌呤组腹腔注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15 mg/kg,1次/d,连续7 d。术后1,4,7,14,21,28 d进行行为学评分,术后7,14,21,28 d进行尼氏染色观察面神经元细胞形态及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面神经元组织p-AMPK、p-ULK1、Beclin1、G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行为学评分显示:3-甲基腺嘌呤组面瘫症状改善较模型组差且晚(P<0.05);②尼氏染色显示,3-甲基腺嘌呤组面神经元尼氏体的形态及数量较模型组恢复差且少(P<0.05);③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模型组Beclin1及p-AMPK蛋白表达高于3-甲基腺嘌呤组和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p-ULK1蛋白表达低于3-甲基腺嘌呤组和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和模型组GDNF蛋白表达高于3-甲基腺嘌呤组(P<0.05);④结果表明,自噬抑制剂延缓面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可能与下调GDNF表达,使AMPK失活,磷酸化ULK1,进而抑制神经元自噬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周围性面瘫 自噬 面神经元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AMPK ULK1 BECLIN1 尼氏体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儿的效果比较
8
作者 王东勤 张高利 刘雪玲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8期155-157,170,共4页
目的:比较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上蔡重阳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癫痫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丙戊酸钠片治疗,观察组口服左乙拉西... 目的:比较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上蔡重阳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癫痫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丙戊酸钠片治疗,观察组口服左乙拉西坦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脑损伤指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生命质量[儿童生活质量普通适用核心量表4.0(PedsQL4.0)]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癫痫发作频率及血清IGF-1、GFAP和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edsQL4.0评分高于对照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4/40),低于对照组的32.50%(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癫痫发作频率,缩短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减轻神经损伤,改善生命质量,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丙戊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癫痫 丙戊酸钠 左乙拉西坦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下载PDF
经皮内固定系统对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应激反应以及血清NSE、GFAP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廉辉 沈决心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固定系统对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及应激反应、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2月~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84... 目的探讨经皮内固定系统对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及应激反应、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2月~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84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按不同术式分组:40例传统入路,44例经皮内固定,分别设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手术、随访、应激反应相关指标以及血清NSE、GFA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数据显著更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周、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Cobb角明显下降,伤椎前缘高度比明显增加,术后1周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各时期影像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1周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显著高于术前,血清NSE、GFAP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术后1 d、1周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能获得与传统手术入路一致的效果,但前者早期疼痛更轻,能减轻术后早期应激反应以及脊髓、神经微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固定系统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 应激反应 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Exosomes as mediators of neuron-glia communication in neuroinflammation 被引量:14
10
作者 María Pascual Francesc Ibánez Consuelo Guerr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5期796-801,共6页
In recent years,a type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named exosomes has emerged tha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under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These nanovesicles (30–150 nm) co... In recent years,a type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named exosomes has emerged tha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under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These nanovesicles (30–150 nm) contain proteins,RNAs and lipids,and their internalization by bystander cells could alter their normal functions.This review focuses on recent knowledge about exosomes as messengers of neuron-glia communication and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function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Special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role of exosomes under toxic or pathological stimuli within the brain,in which the glial exosomes containing inflammatory molecules are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neurons and contribute to the pathogenesis of neuroinflammation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Given the small siz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xosomes,they can cross the blood-brain barrier and be used as biomarkers and diagnosis for brain disorders and neuropathologies.Finally,although the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exosome is still limited,current studies indicate that exosomes represent a promising strategy to gain pathogenic information to identify therapeutically targets and biomarkers fo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neuroinflam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rkers EXOSOMES glial cells NEUROINFLAMMATION neuron-glia commuication neurons NEUROPATHOLOGY therapy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过程中的细胞微环境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正桓 邹红军 +1 位作者 宋志文 刘锦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20,共7页
背景:以往的研究显示单一改变脊髓损伤区域某一基因表达或者某一细胞的状态,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无显著影响,而大量证据表明调控脊髓损伤后紊乱的细胞微环境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目的:对脊髓损伤前后细胞微环境的生物学特性,包... 背景:以往的研究显示单一改变脊髓损伤区域某一基因表达或者某一细胞的状态,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无显著影响,而大量证据表明调控脊髓损伤后紊乱的细胞微环境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目的:对脊髓损伤前后细胞微环境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多种细胞之间的相互调控以及细胞外组分对损伤神经修复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y,glial cell,neuron,immune cell,neural stem cell,extracellular matrix,cytokine,extracellular vesicle,regeneration”。文献检索的时间范围为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最终筛选出64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后,在细胞微环境的细胞组分中,占比最高的胶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神经元的相互调控作用最为关键。②在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外组分中,利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水凝胶模仿天然细胞外基质,可有效模拟和重建损伤区域内的细胞微环境,促进轴突伸长。③在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外调节因子中,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等加剧了细胞微环境的炎症反应,应用受体抑制剂或阻断相关通路抑制上述促炎因子的表达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在脊髓微环境中增加白细胞介素10等抗炎因子的表达,抑制损伤区域炎症发展的研究也陆续出现。④最近被重视起来的细胞外囊泡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在细胞微环境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⑤文章揭示了脊髓损伤后细胞微环境中的包括细胞组分和细胞外组分之间的多组相互调控关系,证实了细胞微环境中各组分之间所发挥的神经修复作用并不是孤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细胞微环境 胶质细胞 神经元 免疫细胞 细胞外基质 细胞外囊泡 神经修复
下载PDF
梓醇对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闫凤丽 黄世敬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90-94,共5页
梓醇是中药地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有着广泛应用价值。作者搜集了近年来关于梓醇对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作用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综述。该文主要从神经元、脑微血管和胶质细胞3个方面分别论述梓醇的不同作用机制,证... 梓醇是中药地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有着广泛应用价值。作者搜集了近年来关于梓醇对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作用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综述。该文主要从神经元、脑微血管和胶质细胞3个方面分别论述梓醇的不同作用机制,证明梓醇作为脑保护剂的巨大潜力。希望能够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和中药地黄的开发提供一些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神经血管单元 神经元 脑微血管 神经胶质细胞
下载PDF
脑缺血后突触可塑性与神经胶质细胞相互调控在神经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雪琴 兰瑞 +4 位作者 邹旭欢 鲍汉中 王玮玮 王漫漫 张勇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234-236,240,共4页
脑卒中是具有较高病死率和致残率的疾病,呈现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严重危害健康。缺血性卒中主要是由于缺血和缺氧造成神经细胞的损伤,最终导致大脑功能的丧失,且治疗选择有限。目前认为突触可塑性是局灶性缺血后神经恢复的重要过程,... 脑卒中是具有较高病死率和致残率的疾病,呈现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严重危害健康。缺血性卒中主要是由于缺血和缺氧造成神经细胞的损伤,最终导致大脑功能的丧失,且治疗选择有限。目前认为突触可塑性是局灶性缺血后神经恢复的重要过程,神经胶质细胞与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若能深入了解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作用、神经胶质细胞与突触可塑性相互调控机制,则可能对脑缺血后功能恢复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就突触可塑性、神经胶质细胞与突触可塑性相互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神经元 突触 突触可塑性 胶质细胞
下载PDF
神经胶质抗原2胶质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贺嫣琪 王东钰 +3 位作者 张凯 姜媛 程智刚 王云姣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3期5341-5346,共6页
神经胶质抗原2(NG2)胶质细胞是兼具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特性的特殊细胞,其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NG2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NG2胶质细胞是脑内区别于神经元、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细胞亚群,广泛存在于发育和成年的哺乳... 神经胶质抗原2(NG2)胶质细胞是兼具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特性的特殊细胞,其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NG2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NG2胶质细胞是脑内区别于神经元、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细胞亚群,广泛存在于发育和成年的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参与调节CNS的重建、神经网络、轴突生长和多种CNS疾病。CNS失衡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研究NG2与CNS疾病的相关性,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多发性硬化症 帕金森病 神经胶质抗原2胶质细胞 髓鞘 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
下载PDF
海马结构在创伤性脑损伤后癫痫中的作用
15
作者 张珂峰 严贵忠 +1 位作者 侯博儒 任海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98-502,共5页
外伤后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是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海马结构对外伤后癫痫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创伤性脑损伤后海马结构的细胞群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包括海马神经元损伤丢失,突触重... 外伤后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是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海马结构对外伤后癫痫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创伤性脑损伤后海马结构的细胞群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包括海马神经元损伤丢失,突触重塑以及神经环路重组,小胶质细胞激活和胶质细胞增生,细胞外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失衡;另外,海马结构局部继发的炎症反应、离子浓度异常,免疫反应及一些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也参与了外伤后癫痫的形成。本文主要就海马结构在外伤后癫痫发生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结构 外伤后癫痫 神经元损伤 胶质细胞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菲 陈婷婷 +2 位作者 贺红侠 刘军武 胥磊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342-1345,1374,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对脑出血手术麻醉效果及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右美咪定麻醉)、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甲苯磺...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对脑出血手术麻醉效果及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右美咪定麻醉)、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麻醉)和丙泊酚组(丙泊酚麻醉),每组各40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入手术室时(T0)、气管插管即刻(T1)、血肿清除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周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各时点HR、SBP、DBP、C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各组患者血清NSE、GFAP、S100β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且右美托咪定组最高;术后1周血清NSE、GFAP、S100β水平低于术前,但右美托咪定组最高(P<0.05);术后1个月NIHS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且术后6个月进一步下降,但右美托咪定组最高(P<0.05);各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在脑出血手术中均可维持麻醉效果,但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与丙泊酚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丙泊酚 脑出血 麻醉效果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转移性脊髓压迫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17
作者 罗志勇 徐源 +1 位作者 秦舒 廖宗武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5期792-796,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转移性脊髓压迫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以提高针对性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02例转移性脊髓压迫症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分为A组(A-C级,n=32)与B组(D-E级,n=70),比较分析两组基线资料与神经元... 目的分析影响转移性脊髓压迫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以提高针对性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02例转移性脊髓压迫症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分为A组(A-C级,n=32)与B组(D-E级,n=70),比较分析两组基线资料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术后神经功能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KPS评分<80分、ECOG-PS评分为3~4分、受累椎体数量≥3个、脊柱压迫症状-手术治疗的间隔时间≥48 h、运动障碍进展时间≥7 d,是影响转移性脊髓压迫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KPS评分<80分、ECOG-PS评分3~4分、受累椎体数量≥3个、脊柱压迫症状-手术治疗的间隔时间≥48 h、运动障碍进展时间≥7 d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较差,可采用NSE、S100B、GFAP进行预测,在出现不可逆神经功能障碍之前可进行有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脊髓压迫症 神经功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B蛋白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清NSE、S100β和GFAP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预后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彩萍 姚洪锋 +1 位作者 郭瑜佳 何超 《浙江医学教育》 2023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S100钙化蛋白β(S100 calcifying proteinβ,S100β)、胶质神经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水平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S100钙化蛋白β(S100 calcifying proteinβ,S100β)、胶质神经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水平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动态监测及其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9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诸暨医院神经外科和重症监护室住院诊治的245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患者的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进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情况,将245例患者分为轻度(GCS 13~15分)、中度(GCS 9~12分)、重度(GCS≤8分)三组,其中轻度组118例患者,中度组80例患者,重度组47例患者;采用TBI发生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进行预后评价,将GOS≤3分者纳入预后不良亚组,GOS>3分者纳入预后良好亚组。其中,轻度组中预后良好亚组106例患者,预后不良亚组12例患者;中度组中预后良好亚组57例患者,预后不良亚组23例患者;重度组中预后良好亚组21例患者,预后不良亚组26例患者。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1天、治疗后7天、出院时采集患者的血清,检测其NSE、S100β和GFAP水平。分析245例TBI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NSE、S100β和GFAP水平与GOS的相关性及其预后评估。结果入院时重度组患者血清NSE、S100β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患者(均P<0.001);治疗过程中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S100β和GFAP水平均持续降低,且预后良好亚组患者明显低于预后不良亚组患者(P<0.05)。入院时和出院时患者的NSE、S100β和GFAP水平均与TBI发生6个月后的GOS评分具有相关性,出院时患者S100β和GFAP水平可以作为TBI发生6个月后的GOS评分的危险因素。出院时患者GFAP水平在评估TBI发生6个月后的结局时有着最大的曲线下面积(AUC)(0.997,95%CI:0.974~0.999)。结论血清S100β和GFAP水平的动态变化对于判断TB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评估具有临床意义。血清GFAP水平可能是一种更好地反映TBI患者病情、预测结局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钙化蛋白β 胶质神经纤维酸性蛋白 预后评估
下载PDF
脊神经后根切断大鼠脊髓后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变化及白细胞介素1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国栋 郑美妍 +2 位作者 张鹏 王振超 金利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6-731,共6页
背景: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过度角质化对脊髓的修复再生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如何调控星形胶质细胞角质化到一个合适的程度,以使其充分发挥正作用是脊髓损伤的一个研究重点。目的:观察脊神经后根切断对大鼠脊髓后角神经元、星形... 背景: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过度角质化对脊髓的修复再生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如何调控星形胶质细胞角质化到一个合适的程度,以使其充分发挥正作用是脊髓损伤的一个研究重点。目的:观察脊神经后根切断对大鼠脊髓后角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白细胞介素1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3只成年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与实验组(n=30)。分离暴露实验组大鼠左右侧第3,4腰椎神经后根,切断左侧第3,4腰神经后根(实验组手术侧),右侧不做处理(实验组对照侧);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术后1,2,4周麻醉后处死大鼠,取第3,4腰脊髓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后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脊髓后角白细胞介素1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脊神经后根切断后1,2周,实验组手术侧感觉神经元的细胞核和胞浆均发生变化,术后4周神经元出现细胞凋亡;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细胞增多、胞体增大、突起增多,其数量于术后2周达峰值;实验组手术侧术后2,4周的感觉神经纤维数量少于实验组对照侧、对照组(P<0.05),术后1,2,4周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多于实验组对照侧、对照组(P<0.05);②免疫组化染色:脊神经后根切断后,实验组手术侧白细胞介素1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表达增强,于术后2周达峰值,实验组手术侧术后1,2,4周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白细胞介素1β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值均高于实验组对照侧、对照组(P<0.05);③结果表明,脊神经后根切断可引起脊髓后角感觉神经元数量减少、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殖,增强白细胞介素1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后根切断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白细胞介素1Β 星形胶质细胞 脊髓后角感觉神经元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郭健 徐国兴 +2 位作者 侯泽江 许建斌 黄丽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04-1407,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枸杞多糖的干预效果。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SD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枸杞多糖灌胃,观察血糖、体重变化和24周时的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糖尿病早期视网膜改变主要是神经元细胞... 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枸杞多糖的干预效果。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SD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枸杞多糖灌胃,观察血糖、体重变化和24周时的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糖尿病早期视网膜改变主要是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等神经组织的线粒体病变和细胞的变性、凋亡。枸杞多糖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体重和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视网膜超微结构病变明显减轻,且局限于内核层。结论枸杞多糖可以明显减轻线粒体的病理改变,阻止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并非通过降低血糖,控制糖尿病发挥作用,有望用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枸杞多糖 超微结构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