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of Neurovascular Structures in the Posterior Cranial Fossa: A Potential Concept for Microsurgical Considerations in Aneursyms
1
作者 Levent Tanrikulu Peter Hastreiter +1 位作者 Michael Buchfelder Ramin Naraghi 《Open Journal of Modern Neurosurgery》 2016年第1期51-54,共4页
3D visualization was established for noninvasive evaluation of 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 syndromes. MR-CISS (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in the steady state) is the most potent image source to depict neurovascular detai... 3D visualization was established for noninvasive evaluation of 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 syndromes. MR-CISS (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in the steady state) is the most potent image source to depict neurovascular detail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he conceptual view over the established technique of 3D visualization in the topography of aneurysms in the posterior circulation in relation to surrounding cranial nerves and the brain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Visualization High-Resolution Mri neurovascular relationships Intracranial Aneurysm
下载PDF
舌下神经根池段的动脉供应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福 张奎启 +2 位作者 裘罡 金鑫 卢云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研究舌下神经池段的行程、动脉供应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方法]在2 5例脑干标本上原位观察舌下神经根丝的数目、长度、排列方式,舌下神经池段的动脉供应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结果]舌下神经从延髓橄榄前沟出脑,舌下神经根丝... [目的]研究舌下神经池段的行程、动脉供应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方法]在2 5例脑干标本上原位观察舌下神经根丝的数目、长度、排列方式,舌下神经池段的动脉供应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结果]舌下神经从延髓橄榄前沟出脑,舌下神经根丝一般有5条左右,长约10mm ,神经根丝聚集成上、下二束(71.8% )、三束(9.4 % )或扇形(18.8% )。舌下神经池段主要由延髓前外侧动脉、延髓外侧动脉和脑桥外侧动脉发支供应,这些动脉可起自椎动脉、脊髓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和基底动脉或它们发出的穿动脉。椎动脉的90 %行于舌下神经根的腹面,偶尔椎动脉穿舌下神经根上下两束之间或行于舌下神经根丝的背面。小脑下后动脉的5 0 %向后穿舌下神经根丝之间,然后行于舌下神经根的背面。舌下神经与椎动脉发生接触的占74 % ,形成压迫的占18% ,小脑下后动脉与舌下神经发生接触的占2 0 %。[结论]舌下神经池段有数条动脉供应,这些动脉主要起于椎动脉或它的分支,舌下神经多与椎动脉接触或被椎动脉压迫,这种接触和压迫可能不是舌下神经麻痹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应 神经根 血管 小脑下后动脉 舌下神经麻痹 脊髓前动脉 椎动脉压迫 原位观察 排列方式 延髓外侧 基底动脉 干标本 穿动脉
下载PDF
展神经池段的动脉供应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福 张奎启 +1 位作者 张元鑫 陈洪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研究展神经池段的动脉供应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方法:选取18例脑干,观测展神经根池段的滋养动脉来源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结果:从展神经根腹面跨过的有小脑下前动脉、脑桥下外侧动脉、小脑下后动脉、迷路动脉、小脑下后和小脑... 目的:研究展神经池段的动脉供应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方法:选取18例脑干,观测展神经根池段的滋养动脉来源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结果:从展神经根腹面跨过的有小脑下前动脉、脑桥下外侧动脉、小脑下后动脉、迷路动脉、小脑下后和小脑下前动脉总干、椎动脉;从展神经背面跨过的血管有小脑下前动脉、脑桥下外侧动脉等。展神经的滋养动脉主要来自脑桥前外侧穿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和脑桥下外侧动脉。接触和压迫展神经根的血管主要是小脑下前动脉和移位的基底动脉或椎动脉,占16.7%。结论:展神经的滋养动脉损伤和血管压迫可导致展神经麻痹,了解展神经的动脉供应及其邻近血管关系对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神经根 动脉供应 解剖 神经血管关系
下载PDF
运用Slicer 3D重建技术实现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关系术前可视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丹枫 陈吉钢 +1 位作者 韩凯伟 侯立军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12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Slicer软件和3D重建技术在术前明确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神经血管关系(NVR)中是否比稳态捕获快速MRI成像(MRI FIESTA)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方法研究纳入40例行术前MRI FIESTA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患者。术前使用3D Slicer软件重... 目的探讨Slicer软件和3D重建技术在术前明确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神经血管关系(NVR)中是否比稳态捕获快速MRI成像(MRI FIESTA)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方法研究纳入40例行术前MRI FIESTA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患者。术前使用3D Slicer软件重建和MRI分别确定神经血管关系和责任血管,结果与术中发现进行比较。结果在明确NVR方面,MRI FIESTA与术中发现的一致性(kappa值k=0.232),而3D重建与术中发现一致性(k=0.633)。两种方法一致性无显著差别(c2=8.09,P=0.088)。在明确责任血管方面,MRI FIESTA与术中发现的一致性(k=0.373),而3D重建与术中发现的一致性(k=0.922),两种方法一致性有显著差异(c2=82.01,P=0.000)。在明确NVR方面,MRI FIEST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7.2%和100%;3D重建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为100%。结论在术前明确NVR和责任血管中,3D重建技术比MRI FIESTA具有更高的准确性。3D重建技术与术中发现一致,对术前决策和制定手术计划更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三维重建 稳态捕获快速MRI成像 3DSlicer 神经血管关系 责任血管
下载PDF
3D-Slicer软件评估面肌痉挛神经血管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银占 钱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409-412,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3D-FIESTA联合3D-TOF MRA序列与3D-Slicer软件评估面肌痉挛神经血管关系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FIESTA和3D-TOF MRA序列检查,并应用3D-Slicer软件进行三... 目的对比分析3D-FIESTA联合3D-TOF MRA序列与3D-Slicer软件评估面肌痉挛神经血管关系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FIESTA和3D-TOF MRA序列检查,并应用3D-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评估神经血管关系,并预测责任血管,然后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评估神经血管关系时,3D-FIESTA联合3D-TOF MRA序列与术中所见一致性的K值为0.263,三维重建与术中所见一致性的K值为0.633,二者无统计学差异(χ~2=9.363,P=0.053);预测责任血管时,3D-FIESTA联合3D-TOF MRA序列与术中所见一致性的K值为0.643,三维重建与术中所见一致性的K值为0.921,二者有统计学差异(χ~2=188.408,P=0.000)。3D-FIESTA联合3D-TOF MRA序列评估神经血管关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和100%,而三维重建均为100%。结论使用3D-Slicer软件术前评估面肌痉挛病人神经血管关系及预测责任血管,比3D-FIESTA联合3D-TOF MRA序列更准确,与术中所见更接近,对术前制定手术计划更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单侧痉挛 神经血管关系 3D-Slicer软件 三维重建
下载PDF
iPlan Stereotaxy软件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6
作者 苗兴路 赵长地 +3 位作者 姜山 于明圣 李钊 王增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85-2089,共5页
目的探讨具有多模态影像融合三维重建功能的iPlan Stereotaxy软件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显微血管减压(MVD)术前评估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从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MVD治疗的PTN患者共5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颅... 目的探讨具有多模态影像融合三维重建功能的iPlan Stereotaxy软件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显微血管减压(MVD)术前评估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从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MVD治疗的PTN患者共5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颅脑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和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扫描,将扫描数据导入iPlan Stereotaxy软件进行影像配准融合并重建出患者的血管、三叉神经和脑干三维立体影像,根据重建的三维立体影像,对责任血管类型和神经血管关系进行术前评估。最后,以术中对责任血管类型和神经血管关系的探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Kappa检验判断术前评估结果与术中探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iPlan Stereotaxy软件重建的三维立体影像在术前评估责任血管类别以及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的接触位置、接触方向和接触程度方面,与术中探查结果比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是0.923、0.878、0.946和0.841,P均<0.01。结论术前应用iPlan Stereotaxy软件进行MVD术前评估的结果与术中探查结果高度一致,可用于制定手术计划和指导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计算机辅助三维成像 神经血管关系
原文传递
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前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的神经血管关系与术中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焦迎斌 薄勇力 +5 位作者 段峰 王俊红 马俊伟 林强 闫志勇 孟庆海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21-1225,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前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图像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神经血管关系与术中所见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MVD治疗的50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前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图像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神经血管关系与术中所见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MVD治疗的50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和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FIESTA),之后利用3D-slicer软件进行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分别对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图像和手术录像进行分析,判断责任血管、责任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方向、压迫位置及压迫程度。采用计算Kappa系数的方法判断两者的一致性。结果以MVD中所见为标准,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图像判断责任血管、责任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方向、压迫位置及压迫程度的准确率分别为92.0%(46/50)、92.0%(46/50)、96.0%(48/50)、58.0%(29/50)。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图像和MVD术中所见在判断责任血管、责任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方向及压迫位置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系数分别为0.729、0.903、0.955,均P<0.001),而在判断责任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程度方面一致性较差(Kappa系数=0.227,P=0.002)。MVD中所见的压迫程度高于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图像所示(分别为2.57级、1.58级,Z=-4.499,P<0.001)。结论术前通过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图像可较准确地判断PTN有无责任血管及责任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方向和压迫位置,与MVD中所见具有高度一致性;初步推测可作为术前诊断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多模态图像融合 显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血管关系 计算机辅助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