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gration Fractionation of Neutral Nitrogen Compounds of Crude Oils from Tabei Oilfield in the Tarim Basin,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敏 张俊 +1 位作者 赵红静 冯敏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4年第1期89-93,共5页
The absolute amounts and relative distributions of neutral nitrogen compounds in the Tabei oilfield (e.g. blocks Ln1-Ln11) showed remarkable migration fractionation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From Ordovician reservoir... The absolute amounts and relative distributions of neutral nitrogen compounds in the Tabei oilfield (e.g. blocks Ln1-Ln11) showed remarkable migration fractionation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From Ordovician reservoirs (O) to oil legs T-Ⅲ and T-Ⅰ of Triassic reservoirs in blocks LN1-LN11, the concentrations of + decreased from {1.59}μg/g, {0.49}μg/g to {0.17}μg/g (oil). The ratios of various alkylcarbazole isomers, such as 1,8-dimethylcarbazole/nitrogen-partially shielded isomers and 1,8-dimethylcarbazole/nitrogen-exposed isomers, were adopted as the indicators of petroleum migration. The ratios increased from {0.13}, {0.20} to {0.67} and from {0.42}, {0.87} to {3.30}, corresponding to those of Ordovician oil leg and oil legs T-Ⅲ and T-Ⅰ. In going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of the Tabei oilfield, the absolute concentrations of neutral nitrogen compounds decreased drastically, and the nitrogen-shielded isomers were enriched relative to nitrogen-exposed isomers and nitrogen-partially shielded isomers. Crude oils in the Tabei oilfield migrated laterally from the Jilake structure to the Sangtamu fault uplift and Lunnan fault uplift, and crude oils in the same fault uplift migrated and remigrated vertically from Ordovician reservoirs, to oil legs T-Ⅲ to T-Ⅰ of Triassic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化合物 石油 分馏 地层学
下载PDF
塔北地区三叠系油藏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和烷基苯酚的运移分馏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敏 龙长河 +2 位作者 张俊 张春明 胡伯良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0-155,共6页
塔北地区三叠系油藏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和烷基苯酚自南向北存在着运移分馏作用 ,表现为中性含氮化合物的绝对浓度由高变低 ,屏蔽型化合物相对富集而部分屏蔽型化合物和裸露型化合物相对贫瘠 ,1,8 DMCA/1,7 DM CA ,1,8 DMCA/2 ,7 DMCA ,1... 塔北地区三叠系油藏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和烷基苯酚自南向北存在着运移分馏作用 ,表现为中性含氮化合物的绝对浓度由高变低 ,屏蔽型化合物相对富集而部分屏蔽型化合物和裸露型化合物相对贫瘠 ,1,8 DMCA/1,7 DM CA ,1,8 DMCA/2 ,7 DMCA ,1,8 DMCA/部分屏蔽化合物 ,1,8 DMCA/裸露化合物的比值由小变大 ,而 [a]/[c]的比值则由大变小 ,烷基苯酚化合物 2 MPH/3 MPH和 2 ,6 DMPH/2 ,3 DMPH的比值亦由小变大。此外同一构造带中原油自西向东 ,从下而上中性含氮化合物同样存在着运移分馏效应。研究还表明塔北地区三叠系原油横向上自南向北 ,从吉拉克地区向桑塔木断垒和轮南断垒带方向运移 ,而侧向上原油从下而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含氮化合物 烷基苯酚 运移分馏作用 原油 塔北地区 三叠系 油藏
下载PDF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双台河口地区油源及运聚机理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韩霞 田世澄 +1 位作者 张占文 黄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6-39,42,共5页
在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河口地区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剖析及油源对比研究基础上,依据平面上不同井原油成熟度参数变化趋势,油藏剖面上不同原油含氮化合物绝对浓度及不同极性烷基咔唑类化合物异构体比值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 在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河口地区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剖析及油源对比研究基础上,依据平面上不同井原油成熟度参数变化趋势,油藏剖面上不同原油含氮化合物绝对浓度及不同极性烷基咔唑类化合物异构体比值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研究了本地区主力油源区、油气运移方向和有利油气聚集区带。结果表明,油气从双201井向双110-1井方向运移,油源区位于东南部位双201井下倾一侧的沉积凹陷沙三段源岩层,在该凹陷的上倾方向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断陷 西部凹陷 芳烃成熟度 中性氮化合物 油气运聚 双台河口
下载PDF
原油中烷基苯酚和中性含氮化合物的快速分离与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包建平 马安来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共5页
选用C18固相萃取柱,从原油中同时分离出了烷基苯酚和中性含氮化合物,并在适合的GCMS条件下,首次实现了一次进样同时检测出这两类化合物。这一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经济的特点,适合于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中批量样品分析的需要。
关键词 原油 烷基苯酚 氮化合物 分离 分析
下载PDF
本源微生物降解辽河原油的非烃分子结构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向廷生 王慧敏 +1 位作者 陶文 马立安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67-575,共9页
利用高效本源降解菌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对辽河油样进行了微生物降解模拟实验,以研究不同降解程度原油分子结构的变化规律。微生物作用前后原油样品做族组分分离及进一步的中性氮化合物和酸性化合物分离,然后对其不同组分进行色谱质谱分析... 利用高效本源降解菌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对辽河油样进行了微生物降解模拟实验,以研究不同降解程度原油分子结构的变化规律。微生物作用前后原油样品做族组分分离及进一步的中性氮化合物和酸性化合物分离,然后对其不同组分进行色谱质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辽河油样中的非烃化合物经微生物作用以后,正构一元酸含量随降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变化幅度逐渐增大;五环三萜类羧酸中C28组分和莫烷酸系列随着降解时间的增加含量上升;轻度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对咔唑、甲基咔唑、二甲基咔唑等化合物没有明显影响,中等强度降解具有一定的影响;从胶质、沥青质红外光谱图看出,微生物能够降解该原油胶质、沥青质。侧链长度随降解程度增加而变短;芳香环结构抗微生物降解能力强,缩合程度变化不大;而取代基上的烷烃易被微生物氧化,氧化程度随降解程度增加而增加,产生酸类、醚类物质。探讨原油微生物降解中非烃化合物结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对石油勘探开发都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降解 酸性化合物 中性含氮化合物 胶质 沥青质
下载PDF
辽河双南油田原油中性氮化合物的分布与运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包建平 马安来 朱翠山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利用含氮化合物定量分离分析技术,研究了双南油田原油中中性氮化合物的分布、组成与浓度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原油中烷基咔唑系列呈现富和贫C-1位烷基取代2种模式,这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中烷基咔唑系列较好的可比性。依据原... 利用含氮化合物定量分离分析技术,研究了双南油田原油中中性氮化合物的分布、组成与浓度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原油中烷基咔唑系列呈现富和贫C-1位烷基取代2种模式,这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中烷基咔唑系列较好的可比性。依据原油甾萜烷成熟度参数、含氮化合物浓度和运移参数的变化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清水凹陷是双南油田的主要油源区。油气的运移方向是从双201井向双110-1井和双202井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油气运移 中性氮化合物 烷基咔唑 辽河盆地 双南油田
下载PDF
应用芳烃、中性氮馏分研究油藏原油注入史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光辉 王培荣 +1 位作者 杨坚强 董汉平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23,共6页
油藏中原油的成分经常是非均质性的,这种现象在低渗透油田更为明显。它可起因于原油的充注效应和运移过程,亦可源于原油在油藏中的次生化学变化。准噶尔盆地M油田为一低渗透油田,原油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随着原油密度由东向西增加... 油藏中原油的成分经常是非均质性的,这种现象在低渗透油田更为明显。它可起因于原油的充注效应和运移过程,亦可源于原油在油藏中的次生化学变化。准噶尔盆地M油田为一低渗透油田,原油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随着原油密度由东向西增加,原油芳烃馏分的成熟度参数以及与成熟度有关的三芳甾烷浓度等均表现为较好的协同变化关系。芳烃馏分和中性含氮化合物运移参数的分布表明,该油藏原油是自东而西注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芳香烃 中性氮化合物 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区奥陶系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特征与运移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邵志兵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6-501,共6页
塔河油区具多期成藏的特点,重质油与轻质油并存。重质油中,无论是中性含氮化合物的绝对浓度或是其比值指标都降低,严重影响了原油运移途径的判别。轻质油中,中性含氮化合物指示原油具有自南向北、自东向西的运移特点,其咔唑(CA)绝对浓... 塔河油区具多期成藏的特点,重质油与轻质油并存。重质油中,无论是中性含氮化合物的绝对浓度或是其比值指标都降低,严重影响了原油运移途径的判别。轻质油中,中性含氮化合物指示原油具有自南向北、自东向西的运移特点,其咔唑(CA)绝对浓度由高变低,甲基咔唑系列(MCA)与二甲基咔唑系列(DMCA)比值逐渐增大,苯并咔唑系列的[a]/([a]+[c])比值则随运移距离增加而降低。在塔河3区断裂带附近,咔唑(CA)绝对浓度较高,甲基咔唑系列(MCA)与二甲基咔唑系列(DMCA)比值较低,苯并咔唑系列的[a]/([a]+[c])比值较大,显示断裂沟通了源岩及主力油气输导层,油气运移距离短,晚期油气活跃,油质总体优于塔河4、6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含氮化合物 油气运移 奥陶系 重质油 轻质油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的运移分馏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敏 张俊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共4页
塔里木盆地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的绝对浓度和相对比值,揭示出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垂向上从奥陶系油藏到TI油藏存在着明显的运移分馏效应。表现为绝对浓度由大变小,屏蔽型化合物相对富集而部分屏蔽型化合物和裸露型化合物含量相对贫瘠,苯并... 塔里木盆地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的绝对浓度和相对比值,揭示出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垂向上从奥陶系油藏到TI油藏存在着明显的运移分馏效应。表现为绝对浓度由大变小,屏蔽型化合物相对富集而部分屏蔽型化合物和裸露型化合物含量相对贫瘠,苯并[a]咔唑/苯并[c]咔唑的比值则由高变低。LN14井油藏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的分布特征,不仅反映了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在单井中的运移分馏效应十分明显,而且当来源于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的原油中混合石炭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时,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的分布模式将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中性含氮化合物 运移分馏作用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石炭系油气运移和聚集特征——以对塔中4号构造原油非烃地球化学研究说明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章武 张敏 +1 位作者 张俊 冯敏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80-483,共4页
塔中地区是塔里木盆地的油气主要富集带。通过原油的中性含氮化合物的绝对浓度和相对比值,探讨了塔中4号构造C 油组和C 油组原油在垂向上和横向上的运移聚集特征。在垂向剖面上,从下亚油组到中亚油组和上亚油组,C 油组原油二甲基咔唑异... 塔中地区是塔里木盆地的油气主要富集带。通过原油的中性含氮化合物的绝对浓度和相对比值,探讨了塔中4号构造C 油组和C 油组原油在垂向上和横向上的运移聚集特征。在垂向剖面上,从下亚油组到中亚油组和上亚油组,C 油组原油二甲基咔唑异构体之间的相对比值均由小变大,呈现出明显的运移分馏效应;但是同一口井的C 油组原油的运移参数却低于C 油组,表明C 油组原油不是C 油组原油直接垂向运移所致。在横向上,根据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不同异构体之间的运移分馏效应,发现自塔中411井向塔中421井和402井方向存在着油气注入和分配现象,这就是说,在塔中4号构造C 油藏中存在着一个自东南向西北的油气注入方向;此外,在塔中4井可能还存在着另一个次要的运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中性含氮化合物 运移分馏作用 原油 塔中地区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13断裂构造带油气二次运移优势通道与充注史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施和生 吴建耀 +3 位作者 朱俊章 谢泰俊 舒誉 蓝倩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5期30-35,共6页
为了进一步分析陆丰13断裂构造带石油潜在资源,根据该区地质背景,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分析了该构造带上各油田和含油构造上原油的油源;运用有效通道厚度和运移强度分析了该构造带油气二次运移优势通道、一般运移通道和非运移通道;借... 为了进一步分析陆丰13断裂构造带石油潜在资源,根据该区地质背景,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分析了该构造带上各油田和含油构造上原油的油源;运用有效通道厚度和运移强度分析了该构造带油气二次运移优势通道、一般运移通道和非运移通道;借助原油热演化分子参数及运移示踪剂讨论了该构造带油气运移方向;根据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和埋藏史探讨了该构造带上油气充注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陆丰13断裂构造带 二次运移优势通道 油气充注史 生物标志化合物 有效通道厚度 中性含氮化合物 包裹体
下载PDF
Reservoir geochemistry of the Tazhong Oilfield in the Tarim Basin, China, Part II. Migration, accumulation and mixing of crude oils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敏 黄光辉 胡国艺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7年第2期157-162,共6页
Measurements of 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concentrations of 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in crude oils from different reservoir strata (Ordovician, Silurian and Carboniferous) in the Tazhong region of the Tarim Basin... Measurements of 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concentrations of 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in crude oils from different reservoir strata (Ordovician, Silurian and Carboniferous) in the Tazhong region of the Tarim Basin, Xinjiang, China, showed that even though there are quite a number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al and com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neutral 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in crude oils, the distributional and com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rude oils whose source conditions are approximate to one another are influenced mainly by the migration and fractionation effects in the process of formation of oil reservoirs. In addition, crude oils in the Tazhong region show obvious migration-fractionation effects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Carboniferous crude oil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migration parameters and low compound concentrations, just in contrast to Ordovician crude oils. This indicates that crude oils from shallow-level oil reservoirs were derived from those of deep-level oil reservoirs via faults, unconformable contact or carrier beds. Crude oils from the Tazhong region show some migration-fractionation effects in the lateral direction, but mixing of crude oils derived from different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the process of formation of oil reservoirs made it more complicated th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crude oils, as well as the formation of oil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油田 储层地球化学 原油运移 原油积聚 混合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碱地肤的生物量及含氮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田浩然 杨傲 +3 位作者 刘航铄 何刘贵杰 赵航 麻莹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837-1842,共6页
为探讨盐碱胁迫下碱地肤(Kochia sieversiana)体内含氮化合物积累的差异,本研究对碱地肤幼苗进行盐胁迫或碱胁迫处理,监测碱地肤的生物量及各种含氮化合物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均抑制碱地肤生物量的积累,而碱... 为探讨盐碱胁迫下碱地肤(Kochia sieversiana)体内含氮化合物积累的差异,本研究对碱地肤幼苗进行盐胁迫或碱胁迫处理,监测碱地肤的生物量及各种含氮化合物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均抑制碱地肤生物量的积累,而碱胁迫抑制作用更为严重。随着盐、碱胁迫的延长,碱地肤体内硝态氮(NO3^–-N)、氨态氮(NH4^+-N)、脯氨酸、甜菜碱等含氮化合物含量均受到影响,且碱胁迫对其影响更大。可见,与盐胁迫相比,碱胁迫严重干扰碱地肤的氮代谢,碱地肤响应碱胁迫的氮代谢调节机制复杂,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牧草 碱地肤 盐碱胁迫 含氮化合物 生物量 中性盐 碱性盐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6
14
作者 商跃凤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4-266,共3页
在重庆地区 2种代表性中性紫色土上 ,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提高了水稻株高、剑叶面积及穗长 ,降低了空壳率 ,以 40 %发酵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的当季... 在重庆地区 2种代表性中性紫色土上 ,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提高了水稻株高、剑叶面积及穗长 ,降低了空壳率 ,以 40 %发酵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的当季水稻产量增加 2 .5 %~ 10 .1% ,为各处理最高 ,氮素利用率提高 17.6 5 % ,随有机N的比例增加水稻产量下降。连续两年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 ,土壤速效P和有效K均有明显提高 ,且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增加其增幅亦增加 ,土壤碱解N的变化不明显。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CEC)的变化与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混肥 氮素利用率 水稻 中性紫色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