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斯皮茨痣16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雷 杨励 +1 位作者 刘玉峰 高天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40-642,共3页
目的:分析斯皮茨痣(Spitznevus)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6例斯皮茨痣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例斯皮茨痣多发生于头面部和四肢,主要表现为黑色丘疹或斑疹,临床上容易误诊为色素痣。大部分斯皮... 目的:分析斯皮茨痣(Spitznevus)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6例斯皮茨痣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例斯皮茨痣多发生于头面部和四肢,主要表现为黑色丘疹或斑疹,临床上容易误诊为色素痣。大部分斯皮茨痣具有良性肿瘤的特点,少数斯皮茨痣结构呈不对称性或细胞具有异形性,组织病理改变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是诊断的关键。结论:表皮和附属器增生可作为斯皮茨痣与黑素瘤鉴别的依据之一,国人斯皮茨痣Kamino小体较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皮茨 梭形细胞 上皮样细胞
下载PDF
脾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秀茹 卢一艳 +2 位作者 郝彦勇 于国 陈桂秋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脾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道3例罕见的脾血管内皮细胞瘤,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35岁。患者因影像学... 目的探讨脾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道3例罕见的脾血管内皮细胞瘤,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35岁。患者因影像学检查示脾占位就诊。大体观察均为局限单个边界清楚肿物。镜下均可见大量血管内皮泡沫样细胞、血管增生及扩张。免疫组化:CD31和CD34(+),CD68局部(+),SMA(■),CK(-)。结论脾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具有细胞内血管腔的上皮样瘤细胞并呈血管内皮标记物阳性是该病病理诊断的两个重要特征。需同脾其他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梭形血管内皮细胞瘤 病理诊断
下载PDF
Spitz痣2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喻标 杨庆华 +4 位作者 赵强 冯义国 耿松梅 景海霞 陈少秀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第9期520-523,527,共5页
对2011-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25例Spitz痣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5例患者中男11例,女14例,其中<10岁患者16例。皮损位于面部12例,下肢5例,上肢4例,躯干3例,头皮1例。皮损主要表现为扁平隆起或半球形... 对2011-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25例Spitz痣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5例患者中男11例,女14例,其中<10岁患者16例。皮损位于面部12例,下肢5例,上肢4例,躯干3例,头皮1例。皮损主要表现为扁平隆起或半球形,多有色素增加。84%的Spitz痣具有良性肿瘤的特点,16%Spitz痣结构不对称或境界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TZ痣 梭形细胞 上皮样细胞
下载PDF
Spitz痣误诊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唐功芝 张观宇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1932-1933,共2页
目的:提高对Sp itz痣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对1例Sp itz痣的误诊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Sp itz痣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黑色素细胞瘤,常见于面部和四肢。结论:Sp itz痣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免... 目的:提高对Sp itz痣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对1例Sp itz痣的误诊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Sp itz痣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黑色素细胞瘤,常见于面部和四肢。结论:Sp itz痣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诊断 上皮样和梭形细胞/诊断 误诊
下载PDF
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痣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5
作者 黄艳 谭伟艳 湛浩强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53-355,i0010,共4页
目的分析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痣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痣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痣由梭形和上皮样细胞构成,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上皮样细胞排列成巢或... 目的分析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痣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痣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痣由梭形和上皮样细胞构成,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上皮样细胞排列成巢或单个细胞散在分布。免疫组化S-100和HMB45(+),CK(-)。结论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痣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黑色素细胞良性肿瘤,应注意与黑色素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痣 SPITZ痣 黑色素瘤
下载PDF
ALK、TRK及ROS1在Spitz肿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6
作者 张聪聪 邵雪宝 +9 位作者 张莹 宋昊 王小坡 张韡 徐秀莲 姜祎群 曾学思 孙建方 臧洁 陈浩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7-814,共8页
目的研究常见激酶蛋白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及C-ROS肉瘤致癌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在Spitz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 目的研究常见激酶蛋白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及C-ROS肉瘤致癌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在Spitz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病理科收集的Spitz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并随访,对病理组织进行ALK、pan-TRK及ROS1免疫组化染色,探讨各激酶蛋白与临床和组织病理的关系。结果Spitz肿瘤57例,女36例,男21例,其中ALK阳性30例(52.6%),ROS1阳性4例(7.0%),TRK阳性仅2例(3.5%),三者均阴性21例(36.8%)。ALK阳性30例,中位年龄9.5岁,21例(70.0%)为女性,15例(50.0%)皮损位于面部,皮损表现为丘疹或结节;组织学上,29例(96.7%)肿瘤外生性生长,色素较少,肿瘤细胞以大的长梭形细胞为主,呈长条索状、丛状或束状排列。ROS1阳性4例,女3例,男1例,表现为外生性丘疹或息肉;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多呈小巢状分布,细胞巢周裂隙不明显。TRK阳性2例分别为20岁及50岁男性患者,分别表现为褐色及肤色扁平丘疹;组织学上,肿瘤较表浅,基底较平,表皮内肿瘤细胞呈Paget样播散,部分细胞呈上皮样,可见小的细胞巢。染色均阴性的21例中,男9例,女12例,临床表现为斑疹、丘疹及息肉状;组织学上多数肿瘤较表浅,由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混合组成,异型性及核分裂象少见,2例出现轻度组织结构及细胞不典型。57例随访2~83.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9.2个月),除1例ALK染色阳性儿童病例出现1次复发外,其余无复发或淋巴结转移。结论本组Spitz肿瘤中,激酶蛋白ALK阳性表达率最高,TRK及ROS1染色阳性病例为散发。组织病理学上,ALK染色阳性Spitz肿瘤细胞多呈长梭形条索状或丛状生长模式,TRK及ROS1染色阳性病例肿瘤细胞可能更倾向出现小的细胞巢结构。激酶蛋白染色阳性与染色阴性Spitz肿瘤病例多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和梭形细胞 Spitz肿瘤 组织病理学 激酶融合基因 预后
原文传递
Spitz样肿瘤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聪聪 陈浩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3-467,共5页
Spitz痣、非典型Spitz肿瘤和Spitz样黑素瘤的临床及组织学特征有重叠,三者鉴别极具挑战。该文结合Spitz样肿瘤的临床和组织学特征,综述其免疫组化特点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在本组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上皮样和梭形细胞 SPITZ痣 非典型Spitz肿瘤 Spitz样黑素瘤
原文传递
Spitz样肿瘤320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芳 王江潮 +4 位作者 刘宇 王雷 付萌 高天文 刘玲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41,共9页
目的总结Spitz样肿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20年1月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320例Spitz样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320例患者中,男141例,女179例,年龄0~65(12.5±11.7)岁,病程1个月至30年;其中,Spitz痣307例... 目的总结Spitz样肿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20年1月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320例Spitz样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320例患者中,男141例,女179例,年龄0~65(12.5±11.7)岁,病程1个月至30年;其中,Spitz痣307例,不典型Spitz肿瘤(AST)8例,Spitz痣样黑素瘤(SM)5例。皮损多为单发,可见于头面部、躯干和四肢,边界均清楚。307例Spitz痣皮损以黑色(132例,43.0%)和红色(108例,35.1%)为主,多数色素均匀(262例,85.3%)且表面平滑(272例,88.6%)。Spitz痣存在特殊临床亚型,11例(3.6%)发生在斑痣上,11例(3.6%)呈簇发性,6例(2.0%)播散性,7例(2.3%)结节性,1例(0.3%)为瘢痕疙瘩样。Spitz痣特征性病理表现包括表皮内痣细胞呈Paget样扩散(123例,40.1%),真表皮交界处出现Kamino小体(74例,24.1%),痣细胞呈水平带状(177例,57.8%)及楔形分布(118例,38.4%),痣细胞巢周围出现裂隙(177例,57.8%),可见生理性核分裂象(117例,38.1%),核染色质均细腻。根据特殊组织病理表现,Spitz痣又分为色素性上皮样Spitz痣(9例,2.9%)、结缔组织增生性Spitz痣(13例,4.2%)、血管瘤样Spitz痣(8例,2.6%)、疣状Spitz痣(12例,3.9%)、黏液样Spitz痣(10例,3.3%)、晕痣样Spitz痣(4例,1.3%)等。4例AST皮损为黑色,7例色素均匀,3例皮损表面粗糙;特征病理表现包括细胞均有轻度至中度的异型性,均可见核分裂象(7例为2~6个/mm2),5例核染色质粗糙。3例SM皮损呈红色,4例色素不均匀,3例表面粗糙;特征病理表现包括黑素细胞呈Paget样扩散(3例),瘤细胞呈无极性浸润性生长且均未见成熟现象,均有明显异型性,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3例,>6个/mm2),核染色质均粗糙且核膜明显着色。结论Spitz样肿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具有特征性,Spitz痣的临床及病理亚型繁多,AST同时具有Spitz痣和黑素瘤的临床及组织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和梭形细胞 Spitz样肿瘤 SPITZ痣 不典型Spitz肿瘤 Spitz痣样黑素瘤
原文传递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在恶性黑素瘤及良性痣中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辛崇美 徐秀莲 +4 位作者 李阿梅 姜祎群 陈浩 曾学思 孙建方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67-470,共4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mRNA结合蛋白3(IMP3)在良性痣及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恶性黑素瘤进展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IMP3抗体对28例恶性黑素瘤、8例Spitz痣、6例发育不良性痣和25例良性痣患者的标本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mRNA结合蛋白3(IMP3)在良性痣及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恶性黑素瘤进展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IMP3抗体对28例恶性黑素瘤、8例Spitz痣、6例发育不良性痣和25例良性痣患者的标本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28例恶性黑素瘤组织标本中23例IMP3阳性,8例Spitz痣中4例阳性,6例发育不良性痣中2例阳性,25例良性痣均不表达.IMP3在黑素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Spitz痣及发育不良性痣(P〈0.05),侵袭性黑素瘤表达明显高于原位黑素瘤(P〈0.01).结论 IMP3可能是良性痣发展至恶性黑素瘤的一个生物学标志,在鉴别黑素瘤和良性痣之间存在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发育异常痣综合征 上皮样和梭形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3
原文传递
Spitz痣的病理特点及诊断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艳青 郭莹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8-312,共5页
Spitz痣的诊断主要依据病理改变。本文作者结合在Ackerman皮肤病理学院的学习体会,详细分析Spitz痣病理结构特征、细胞学特征以及机体对Spitz痣的反应,希望有助于临床医师对Spitz痣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关键词 上皮样和梭形细胞 痣和黑素瘤 病理过程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