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形塑造、躯体化与崇高客体:新中国初期革命角色的表演路径
1
作者 邓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139,I0002,共7页
世界革命题材的革命历史剧引导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剧场艺术风向。在处理相关角色时,演员动用了两种表演技术:外形塑造与躯体化。外形塑造,来自演员对无法内摄的角色(客体)的外部“投射”;躯体化则关涉原始“心理创伤”的回忆及“客体关... 世界革命题材的革命历史剧引导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剧场艺术风向。在处理相关角色时,演员动用了两种表演技术:外形塑造与躯体化。外形塑造,来自演员对无法内摄的角色(客体)的外部“投射”;躯体化则关涉原始“心理创伤”的回忆及“客体关系”失衡中的“心位转移”。这两类表演技术与成熟的斯坦尼演剧法存在落差:外形塑造只注重表象,而没有生成情感逻辑,缺乏深度;躯体化的相关操作与斯坦尼强调从行动逻辑激发情感逻辑的教诲相悖,难以复制。除了演技本身的问题,革命历史剧角色的特殊性,也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剧本中的革命者角色对大多数普通演员来说都是难以消化的崇高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表演 斯坦尼体系 革命历史剧 躯体化
下载PDF
偏至与畸形的戏剧——新中国27年戏剧发展论略
2
作者 王晓初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66-68,共3页
新中国 2 7年 ( 194 9— 1976 )的戏剧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也走过了一道从颂歌走向畸形的轨迹。在现实题材剧禁忌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 ,一些有个性的艺术家转入对历史题材的探索 ,从而在 50年代末至 6 0年代初掀起了一个以老舍的《茶馆》... 新中国 2 7年 ( 194 9— 1976 )的戏剧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也走过了一道从颂歌走向畸形的轨迹。在现实题材剧禁忌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 ,一些有个性的艺术家转入对历史题材的探索 ,从而在 50年代末至 6 0年代初掀起了一个以老舍的《茶馆》和田汉的《关汉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戏剧 发展 1949-1976年 历史题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