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场化、重工业化与“新东北现象”——基于东北37个地级市1989—2012年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智勇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102,127,128,共15页
"新东北现象"反映了东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持久性结构问题,突出表现为市场化程度低、重工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和行政主导的城镇化,其结果是经济增长的脆弱性高。本文基于东北37个地级市1989—2012年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回归... "新东北现象"反映了东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持久性结构问题,突出表现为市场化程度低、重工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和行政主导的城镇化,其结果是经济增长的脆弱性高。本文基于东北37个地级市1989—2012年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回归分析方法,得出结论: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长期依赖第二产业的相对扩张和增长,而第一和第三产业则相对萎缩;振兴东北系列专项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东北工业化的持续扩张,使经济增长更加依赖第二产业,增加了经济增长的脆弱性。东北重工业导向的产业发展战略阻碍了城镇化,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市场化和对外开放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机制,然而东北地区市场化程度低,难以根本改变产业结构。为了促进东北经济的发展,应充分发挥东北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以新技术和智能制造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并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此外,还应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融入国际市场,推动市场机制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东北现象 重工业化 市场化 城镇化 地级市面板数据
下载PDF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社会巨变和中国社会学的当代使命--《学习与探索》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培林先生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培林 张磊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175,共8页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变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快速增长,更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日常生活的变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社会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转型"...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变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快速增长,更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日常生活的变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社会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转型"成为中国社会学描述和解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巨变的核心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社会转型"是除市场之外"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中国的社会结构中,"社会网"能够成为资源分配的一项重要机制,在一些情况下,其效率甚至高于市场和政府。因此,理解了"社会转型"这一重要概念,就能够对中国日常生活变迁中诸如消费转型、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许多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特征,改革开放至今与前30年相比,很多方面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些根本性变化可以概括为"四大转折",包括城镇化发展的转折,就业和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转折,收入分配和职业结构的转折,老龄化过程的转折。为了应对新趋势、新挑战,我们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应对也应随之调整。在这种改革浪潮下,中国社会学不应当局限于"社会问题学",要有理论上的思考和建树,要有社会规律、变迁规则的发现,要有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学问要能够解释社会,有助于改造社会,唯有如此,才能够承担起中国社会学的当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社会转型 “社会网” 日常生活变迁 新的阶段性特征 中美经贸摩擦 “新东北现象”
下载PDF
东北再振兴背景下的东北地区县城宜居性研究
3
作者 桑秋 马天妹 +1 位作者 张云峰 荣玥芳 《小城镇建设》 2020年第2期25-30,共6页
本文针对东北地区县城宜居性较好与"新东北现象"①之间的矛盾,从县城宜居性构成、居民属性、人群特点三方面深入分析原因,研究认为东北地区县城的环境健康性、城市特色性、交通便捷性、市政支撑性发展较好,各组群居民追求也不... 本文针对东北地区县城宜居性较好与"新东北现象"①之间的矛盾,从县城宜居性构成、居民属性、人群特点三方面深入分析原因,研究认为东北地区县城的环境健康性、城市特色性、交通便捷性、市政支撑性发展较好,各组群居民追求也不高,对于当前的住房保障比较看重,但也存在进城务工组群和提前退休组群对住房保障、社会安全等不太满意的问题。进而,本文提出东北再振兴背景下的县城宜居性提升策略,包括完善住房保障、加强城市特色、引入高收入产业、提供体面工作、打造安全城市、鼓励外出打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再振兴 县城宜居性 新东北现象 个人属性 人群
下载PDF
东北经济问题解决的主要途径:人力资本重置 被引量:10
4
作者 安虎森 肖欢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9-116,共8页
浓厚计划经济情结下的思维模式和发展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发展环境,制约着东北的经济发展。目前促使东北经济不断下滑的内生力量相当稳定,很难在内部产生能够改变这种稳态的力量,因此要改变东北现有的经济运行,需要强大的外生冲击... 浓厚计划经济情结下的思维模式和发展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发展环境,制约着东北的经济发展。目前促使东北经济不断下滑的内生力量相当稳定,很难在内部产生能够改变这种稳态的力量,因此要改变东北现有的经济运行,需要强大的外生冲击,而这种强大的外生冲击主要来自人力资本重新配置。东北人力资本的重新配置主要是指鼓励和配置大量的具有浓厚市场经济情结的东南沿海地区的干部进入东北,担任领导职务与东北原有干部进行合作,共同改善东北市场经济发展环境。重新配置人力资本的基本思路是:东南沿海不同地区的副手进入东北得到扶正、进入东北的干部自己进行组阁、不同行政区域的第一把手都拥有一定的财政调配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东北现象 人力资本重新配置 十万干部挺进东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