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食纪录电影《舌尖上的新年》多模态话语协同意义建构
1
作者 燕京 许雅雯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7,共6页
多模态话语研究以超越单一语言模态话语的方法特性在影视艺术研究领域彰显其重要价值。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运用多模态分析软件ELAN6.7对美食纪录电影《舌尖上的新年》从话语语境、话语表达和话语意义三个层次进行实证分析,探... 多模态话语研究以超越单一语言模态话语的方法特性在影视艺术研究领域彰显其重要价值。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运用多模态分析软件ELAN6.7对美食纪录电影《舌尖上的新年》从话语语境、话语表达和话语意义三个层次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作为美食纪录电影的视觉文本、语言文本和音乐文本的表达特点及其背后隐含的思想观念,揭示美食纪录电影中多模态语言的相互协同建构主题意义的机制,旨在为美食纪录电影的创作和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影视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食传播 《舌尖上的新年》 多模态话语 美食纪录电影
下载PDF
新中国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宣传画的图像叙事研究
2
作者 张爱坤 《艺术生活》 2023年第4期11-17,共7页
作为电影作品的宣传附属,新中国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宣传画的生产遵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以情节化的视觉元素安排和民族化的视觉符号呈现,形成了一套较为统一的图像叙事模式。这种统一的图像叙事模式适应了新中国刚刚... 作为电影作品的宣传附属,新中国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宣传画的生产遵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以情节化的视觉元素安排和民族化的视觉符号呈现,形成了一套较为统一的图像叙事模式。这种统一的图像叙事模式适应了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政治诉求,也体现了“民族解放”“民族团结”“民族建设”的时代主题。以“典型化”“情节化”和“符号化”为显著特征,电影宣传画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提炼与重组,将影像文本重新编码为政治宣传画属性的图像,是政治化美学原则的视觉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十七年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电影宣传画 图像叙事
下载PDF
商品还是艺术:当下贺岁电影质疑 被引量:4
3
作者 史可扬 周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0-95,共6页
近年来,贺岁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最关注的问题,它对中国电影创作和电影市场具有积极意义,但我们应该警惕其商品化倾向。对现实的关注和对艺术的真诚,是电影艺术家的应有品格;电影作为文化产品,应该有精神和审美品性,避免媚俗。
关键词 电影艺术 艺术创作 贺岁电影 商业化 媚俗 文化品性
下载PDF
大陆贺岁片的研究现状与拓展方向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红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8-91,共4页
目前关于大陆贺岁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贺岁片的概念界定、操作模式和电影文本分析等三个领域,并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成果。但如果着眼于贺岁片的品牌塑造和产业发展,仍需更新思路从四个方面加强并拓展相关研究:其一,进一步加强有关贺岁片的... 目前关于大陆贺岁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贺岁片的概念界定、操作模式和电影文本分析等三个领域,并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成果。但如果着眼于贺岁片的品牌塑造和产业发展,仍需更新思路从四个方面加强并拓展相关研究:其一,进一步加强有关贺岁片的基础理论研究,为贺岁片寻求准确定位,形成统一认识;其二,拓展贺岁电影大众接受环节的实证研究;其三,增强研究的批判性和指导性;其四,着眼于品牌价值的维护和提升,探求贺岁片未来发展的规律和路径。加强贺岁片的研究有助于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宏观改革与拓展提供新鲜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岁片 冯小刚 文化品牌
下载PDF
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国产贺岁片 被引量:3
5
作者 贺滟波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90-92,共3页
在当今消费文化语境中,贺岁片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贺岁片的成功有方方面面的原因,其中,影像因素是贺岁片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同时,贺岁片在中国大陆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主要呈现为两种类型的矛盾:贺岁片的既定价值定位和... 在当今消费文化语境中,贺岁片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贺岁片的成功有方方面面的原因,其中,影像因素是贺岁片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同时,贺岁片在中国大陆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主要呈现为两种类型的矛盾:贺岁片的既定价值定位和消费文化中多元价值观的矛盾,贺岁片生成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实际质量的匮乏。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是否应该取消"贺岁片"这一概念?在贺岁片品牌价值的厘定中,如何构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互动平台,寻找两种文化的契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国产贺岁片 悖谬 未来走向
下载PDF
新中国戏剧与影视学学科70年发展纵览 被引量:6
6
作者 胡智锋 何昶成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34-140,共7页
文章将新中国70年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发展划分为起步探索(1949—1977)、延伸发展(1978—2000)、全面推进(2001至今)三个阶段。起步探索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苏联为师,按工种领域进行专业设置,初步搭建了新中国戏剧与影视的教育体系,为行业... 文章将新中国70年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发展划分为起步探索(1949—1977)、延伸发展(1978—2000)、全面推进(2001至今)三个阶段。起步探索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苏联为师,按工种领域进行专业设置,初步搭建了新中国戏剧与影视的教育体系,为行业培养了专业的人才,但也存在着功能较为单一、体系较为狭窄、成果较为浅表等问题;延伸发展阶段主要是向欧美学习,体现出开放的特点,学科整体规模和层次都得到了提升,引进大量西方的理论学说,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但也出现了如师资队伍结构相对封闭,学术研究过于依赖西方理论,专业理论与行业实践出现某些脱节的情况;全面推进阶段整体上开启了学科本土化建设的新探索,建构了新的学科体系,形成了新的教育格局,并积极推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开展新学术的研究,学科的新功能责任担当也随之彰显,但学科设置还不尽规范统一,师资队伍整体的质量偏低,学术水平与文化创新也还有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戏剧与影视学学科 70年
下载PDF
解构与建构——冯小刚贺岁片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查玮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75-78,共4页
在商业经济大潮下,男性电影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多半沦为欲望的代码,跳不出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然而,冯小刚导演近十年创作的多部贺岁片展示了新的女性形象塑造趋势,一方面,影片对以往的女性形象进行解构,并弱化了传统的两性关系;另一方面... 在商业经济大潮下,男性电影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多半沦为欲望的代码,跳不出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然而,冯小刚导演近十年创作的多部贺岁片展示了新的女性形象塑造趋势,一方面,影片对以往的女性形象进行解构,并弱化了传统的两性关系;另一方面,影片也着力建构崭新的女性形象,展示了更加多元化的女性社会角色。尽管受到其商业属性的束缚,影片中的女性仍然未能完全逃脱"女人被讲述和被窥看"的模式,也未完全突破传统男权话语,但影片依然展示了女性谋求独立生活、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岁片 女性形象 解构 建构
下载PDF
“中国梦”:想像和建构新的认同——再思六十年中国电影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颐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7,共13页
新中国已经建立了六十年。六十年间,中国电影和这个国家一齐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转折。电影当然是一种娱乐和休闲的形式,但它也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想像,是一个民族国家的重要的文化形态。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时刻,回顾电影发展的六... 新中国已经建立了六十年。六十年间,中国电影和这个国家一齐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转折。电影当然是一种娱乐和休闲的形式,但它也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想像,是一个民族国家的重要的文化形态。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时刻,回顾电影发展的六十年是对于中国在20世纪后半叶到21世纪的"大历史"进程的反思和探讨的一部分,也是对于中国的认同建构重要部分的重新认知。从"公民身份"建构的角度对中国电影六十年发展历程进行简单回顾,可以提供一个新的理论思考的角度和空间,而通过对电影发展六十年的轨迹的分析可以发现和思考"中国梦"的轨迹。六十年来中国电影的道路正是中国发展道路的一部分,在中国认同的创造中,电影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影直接参与了"新中国"的认同的创造,也直接参与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电影的发展之间相互扣连及相互依存的关系和它与"中国梦"展开的过程的关系是异常紧密的。中国电影六十年的历程有一个贯穿其中的主题,就是中国的公民身份的建构和转变的历程,也就是确立"公民"和"消费者"的同一,"英雄"与"凡人"的同一的进程,这也是一个"中国梦"展开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六十年 中国梦 公民身份建构 新中国电影发展史
下载PDF
论融合仪式电影理论视角下冯小刚电影的四组影像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凤成 《保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0-95,共6页
运用托马斯·沙茨提出的融合仪式电影理论对冯小刚电影创作进行关照。通过对人物身份与主题、矛盾冲突与解决、背景音乐与主题歌(曲)、场景与"类公路片"四组影像关系的分析和论述,剖析了冯小刚电影作品在当代中国影像生... 运用托马斯·沙茨提出的融合仪式电影理论对冯小刚电影创作进行关照。通过对人物身份与主题、矛盾冲突与解决、背景音乐与主题歌(曲)、场景与"类公路片"四组影像关系的分析和论述,剖析了冯小刚电影作品在当代中国影像生态里呈现出的明显的融合色彩。冯小刚的贺岁电影是一种运用了融合仪式型叙事策略的类型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贺岁电影 融合仪式 叙事策略 影像关系
下载PDF
网络口碑对电影票房的影响——以2016年贺岁档电影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杭 黄敏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8-76,共9页
"互联网+"一词近年来热度不减,电影行业与互联网的联结也愈发紧密。电影网络口碑的两个维度为电影评分和电影评论,网络口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购买决策产生作用。基于2016年贺岁档影片的整体情况,选择其中六部电影,运用数据分... "互联网+"一词近年来热度不减,电影行业与互联网的联结也愈发紧密。电影网络口碑的两个维度为电影评分和电影评论,网络口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购买决策产生作用。基于2016年贺岁档影片的整体情况,选择其中六部电影,运用数据分析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网络口碑和电影票房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试从电影上映的不同阶段和影片的不同类型,总结网络口碑和电影票房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可以改变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口碑 电影票房 2016贺岁档
下载PDF
冯小刚贺岁片浅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正军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8-41,共4页
冯小刚的三部贺岁片,从观众接受经验角度看,适合新年贺岁的市场需求;冯小刚贺岁片因平民化的取材视角使之贴近生活;三部贺岁片也因其俗中求雅的美学追求,使之既获得商业性成功,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品质。
关键词 冯小刚 贺岁片 平民化视角
下载PDF
冯小刚贺岁电影中黑色幽默的语境美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静怡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2-54,共3页
冯小刚贺岁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极富表现力。其电影语言的特性表现在人物对白的诙谐性和调侃性上,幽默中带有生活哲理的思考,形成了黑色幽默的语言风格。综观其作品,语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于语境和用词、语体、语音、修辞、意内言外诸要素... 冯小刚贺岁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极富表现力。其电影语言的特性表现在人物对白的诙谐性和调侃性上,幽默中带有生活哲理的思考,形成了黑色幽默的语言风格。综观其作品,语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于语境和用词、语体、语音、修辞、意内言外诸要素的关系中。正是由于黑色幽默和语境的有机结合,才让我们在黑色幽默的语言中感受语境美,在语言的语境美中品味黑色幽默,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 贺岁电影 黑色幽默 语境美
下载PDF
论冯小刚贺岁电影中的城市影像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扬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7-52,共6页
冯小刚的贺岁电影是贺岁电影中的典范之作,其中表现城市人的故事是他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城市文明的审视和书写,冯小刚的贺岁电影记录了城市的变迁,让我们意识到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社会矛盾,包括追求物质化所带来的人... 冯小刚的贺岁电影是贺岁电影中的典范之作,其中表现城市人的故事是他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城市文明的审视和书写,冯小刚的贺岁电影记录了城市的变迁,让我们意识到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社会矛盾,包括追求物质化所带来的人性的迷失与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 贺岁电影 城市影像
下载PDF
贺岁片的品牌策略研究——以“冯氏贺岁片”为例
14
作者 王晓青 邓云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7期87-88,共2页
在好莱坞大片的屡屡冲击下,中国电影确实经历了一个低迷期,但随着具有市民品味的贺岁电影的推出,不仅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档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好莱坞模式的垄断。贺岁片主题的贴近性、悲情元素正剧因素对喜剧的注入、以及长期以来... 在好莱坞大片的屡屡冲击下,中国电影确实经历了一个低迷期,但随着具有市民品味的贺岁电影的推出,不仅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档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好莱坞模式的垄断。贺岁片主题的贴近性、悲情元素正剧因素对喜剧的注入、以及长期以来符合观众消费的期待心理、明星与故事角色的契合性使得这样一个平民化的电影模式在竞争的夹缝中顽强的生存了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岁片 冯小刚 品牌
下载PDF
世纪末的狂欢——解析“贺岁片”
15
作者 葛文治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14-116,共3页
“贺岁片”作为特定时期上演的极度张扬大众文化指向的商业电影形态 ,登上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舞台 ,根植于传统文化心理需求的“贺岁片”这个名词也就诞生了。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相交融而衍生的词汇 ,“贺岁片”的兴起为... “贺岁片”作为特定时期上演的极度张扬大众文化指向的商业电影形态 ,登上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舞台 ,根植于传统文化心理需求的“贺岁片”这个名词也就诞生了。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相交融而衍生的词汇 ,“贺岁片”的兴起为中国人世纪末的狂欢创造了影像的新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纪末 贺岁片 商业电影 大众文化
下载PDF
浅析冯小刚贺岁电影下的中国电影消费
16
作者 张斌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183-184,共2页
贺岁片的出现使中国电影生产和国际生产真正接上了轨。品牌领导着消费,进而也领导着市场。中国电影的繁荣,需要不同的电影品牌来支撑和推动。未来的中国电影,一定会在以贺岁品牌电影的推动下,培育出更多的品牌电影,从而开创自己的辉煌... 贺岁片的出现使中国电影生产和国际生产真正接上了轨。品牌领导着消费,进而也领导着市场。中国电影的繁荣,需要不同的电影品牌来支撑和推动。未来的中国电影,一定会在以贺岁品牌电影的推动下,培育出更多的品牌电影,从而开创自己的辉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岁喜剧 品牌 电影消费
下载PDF
现实社会中的狼与羊——对影片《天下无贼》的思考
17
作者 李媛 《长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7-59,共3页
冯小刚导演拍摄的贺岁片在中国电影界具有标志性的地位。其幽默的语言,小品式情节的展现,以及对生活隐喻性的暗示是冯氏贺岁片得以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卖座的主要原因。《天下无贼》是冯小刚导演继《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大腕》等... 冯小刚导演拍摄的贺岁片在中国电影界具有标志性的地位。其幽默的语言,小品式情节的展现,以及对生活隐喻性的暗示是冯氏贺岁片得以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卖座的主要原因。《天下无贼》是冯小刚导演继《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大腕》等贺岁片之后的又一力作。影片延续着冯氏贺岁片的特质,但同时也添加了导演对生活更深层次的人文关照,狼与羊是对影片中小偷和被偷者的代名词,也是对生活中善与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无贼》 贺岁片 冯小刚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疆电影事业发展
18
作者 哈丽达·斯拉木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1期111-114,共4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疆电影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和国家高度重视新疆电影的创作与拍摄。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电影从无到有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景象,创作出一批展现新疆多民族共同生活的作品,谱写...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疆电影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和国家高度重视新疆电影的创作与拍摄。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电影从无到有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景象,创作出一批展现新疆多民族共同生活的作品,谱写了伟大祖国西部边陲各民族丰富多彩的影像画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像作品不仅反映了祖国西部边陲新疆的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写照,还成为了解新疆、宣传新疆、讲好新疆故事的重要窗口。在这70年的发展历程中、新疆题材电影在祖国边疆地区宣传党的政策、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始终担负着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新疆电影 发展
下载PDF
“疼痛记忆”:冯小刚电影的深层心理解读
19
作者 于东晔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37-41,共5页
疼痛这一概念除了指与肢体损伤有关的肉体疼痛,还包括了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成分的痛苦体验,即心理疼痛和社会疼痛,以及基于这些疼痛所产生的疼痛恐惧。疼痛会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顽固记忆,艺术家的疼痛记忆会深切影响其创作取材及诉... 疼痛这一概念除了指与肢体损伤有关的肉体疼痛,还包括了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成分的痛苦体验,即心理疼痛和社会疼痛,以及基于这些疼痛所产生的疼痛恐惧。疼痛会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顽固记忆,艺术家的疼痛记忆会深切影响其创作取材及诉求。到目前,冯小刚的电影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甲方乙方》《非诚勿扰》《非诚勿扰2》《私人订制》等为代表的典型的冯氏贺岁喜剧片;另一类是以《1942》《集结号》《芳华》等为代表的非贺岁喜剧片。第一类影片,是冯小刚对市场的尊重和迎合,以求取得票房成绩,获得在电影界的话语权。冯小刚拍第二类影片的最深层的心理动机,来自他成长和奋斗过程中的疼痛记忆,这些疼痛记忆,驱使他关注底层小人物,体谅和同情底层小人物的生存处境和诉求,而无法超越自身的疼痛恐惧,也影响到了冯小刚电影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 贺岁片 《芳华》 疼痛 疼痛恐惧 疼痛记忆 心理解读
下载PDF
动画影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创新探究——以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中玲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32-41,共10页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天津本土民族文化艺术,承载着民间习俗、文化、道德、教育等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颇有代表性。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伴随着人们信息获取方式的转变,基于动画影像的视觉设计与表...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天津本土民族文化艺术,承载着民间习俗、文化、道德、教育等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颇有代表性。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伴随着人们信息获取方式的转变,基于动画影像的视觉设计与表达越来越成为信息传输的主流。以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代表的传统静态表现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在此背景下,如何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保护与创新成为当下的研究重点。文章提出根据动画影像设计与开发的思路对杨柳青木版年画进行研究,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论述,总结出动画影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具有理论及现实参考价值,杨柳青木版年画想要顺应未来的发展需求,必须在传承发展的道路上进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影像 杨柳青木版年画 创新 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