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江平原双季稻周年品种筛选与搭配
1
作者 陈良宏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筛选出适宜沿江平原区域的双季稻品种搭配组合,为早稻、双季晚稻生产主推品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选用10个早籼常规稻和8个晚粳稻品种开展人工栽插品种比较试验,通过考察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等标准,并从合... [目的]筛选出适宜沿江平原区域的双季稻品种搭配组合,为早稻、双季晚稻生产主推品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选用10个早籼常规稻和8个晚粳稻品种开展人工栽插品种比较试验,通过考察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等标准,并从合理利用温光资源、双季协调搭配的角度,筛选出适宜庐江县种植的早稻和双季晚稻品种。[结果]早稻季中组100、早籼617、中组18和中佳早18在产量、抗性等方面表现好,浙1613、中早39产量虽高,但总体生育期偏迟,不利于晚稻接茬;双晚季常香粳1813、当粳8号和镇稻18在产量、抗性等方面表现好,苏秀1717虽产量高,但生育期偏迟,有不能安全齐穗的风险。[结论]早稻季中组100、早籼617、中组18、中佳早18,双晚季常香粳1813、当粳8号、镇稻18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可以自由搭配组合,实现周年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江平原 双季稻 品种筛选 搭配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刘增兵 束爱萍 +4 位作者 刘光荣 李祖章 张文学 袁福生 胡启锋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35-39,共5页
通过商品有机肥不同比例替代化肥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稻产量、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早稻、晚稻的稻谷产量分别在有机肥替代比例0.69、0.79下取得最高理论值;有机肥长期高比例替代化肥能有效提升土壤... 通过商品有机肥不同比例替代化肥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稻产量、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早稻、晚稻的稻谷产量分别在有机肥替代比例0.69、0.79下取得最高理论值;有机肥长期高比例替代化肥能有效提升土壤中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在全量化学肥料的施用条件下增施部分有机肥能够提升土壤养分供应能力;随有机肥配施比例的提高,各土壤酶活性及酶活性综合指数均呈现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配施 双季稻 产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利用与渗漏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玉平 刘强 +5 位作者 荣湘民 谢桂先 彭建伟 宋海星 张振华 李先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27,32,共7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稻草、猪粪、猪粪堆肥或沼渣沼液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利用与渗漏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有利于提高稻田土壤中N、P、K养分和有机质含量,降低稻田渗漏液中TN、TP、NH4+-N、NO3--N浓度,促...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稻草、猪粪、猪粪堆肥或沼渣沼液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利用与渗漏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有利于提高稻田土壤中N、P、K养分和有机质含量,降低稻田渗漏液中TN、TP、NH4+-N、NO3--N浓度,促进水稻养分吸收与利用。其中,以20%的猪粪堆肥氮与化肥配施效果较好,与施纯化肥相比,1年后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59%,0.87%,0.15%和21.45%,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3.31%,3.22%和12.24%;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5.22%,0.55%,3.50%;水稻地上部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分别提高7.83,0.33,3.14g/kg;水稻生长期稻田渗漏液中TN、TP、NH4+-N、NO3--N浓度明显降低;早稻增产19.65%,晚稻无明显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猪粪堆肥 双季稻 肥料利用率 渗漏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徐一兰 唐海明 +5 位作者 程爱武 李益锋 李永 何炜 胡赛晶 王跃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2-197,共6页
为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湖南宁乡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应用常规试验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定位长达31年5种施肥处理(化肥、秸秆还田+化肥、30%有机肥+70%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和无肥)对双季稻田土壤养... 为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湖南宁乡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应用常规试验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定位长达31年5种施肥处理(化肥、秸秆还田+化肥、30%有机肥+70%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和无肥)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均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明显增加了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以60%有机肥处理增加效果为最高;30%和60%有机肥处理均有利于增加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化肥和无肥处理均达显著差异(P<0.05);不同处理间土壤全钾含量和p H值均无显著性差异。有机无机肥连续配施有利于增加水稻产量;早稻产量以60%和30%有机肥处理为最高,分别比无肥处理增加97.67%和95.01%;晚稻产量以秸秆还田和30%有机肥处理为最高,分别比无肥处理增加103.64%和93.9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r=0.993**,0.971**,0.950**,0.950**),与土壤速效钾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802*)。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有利于培肥土壤和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田 长期施肥 有机无机肥配施 土壤养分 水稻产量
下载PDF
大麦-双季稻轮作体系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对大麦资源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帆 杨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22-2531,共10页
大麦(Hordaum vulgar L.)-双季稻轮作是长江中游典型的三熟种植制度。以开展34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大麦-双季稻轮作模式里不同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对冬季作物大麦光热水资源利用率、氮磷钾养分资源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资... 大麦(Hordaum vulgar L.)-双季稻轮作是长江中游典型的三熟种植制度。以开展34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大麦-双季稻轮作模式里不同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对冬季作物大麦光热水资源利用率、氮磷钾养分资源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资源高效利用与大麦稳产增效的大麦-双季稻轮作模式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有机肥氮替代60%化学氮处理(NPK+HOM)的光能生产效率、积温生产效率、水分生产效率比化肥氮磷钾+水稻秸秆处理(NPK+straw)分别提高了0.04 g MJ^(-1)、0.28 kg℃^(-1)d^(-1)hm^(-2)、0.08 kg m^(-3),增幅分别为10.5%、9.4%、9.6%(P<0.05);(2)有机肥氮替代30%化学氮处理(NPK+LOM)N、P、K养分偏生产力比NPK+straw处理分别提高了22.5%、23.4%、23.5%(P<0.05),K素收获指数较NPK+straw处理提高了36.7%(P<0.05),而NPK+LOM和NPK+HOM处理的NPK养分偏生产力和N素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3)大麦产量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分析表明,NPK+straw处理有利于大麦稳产;(4)NPK+HOM处理能提高土壤肥力。综合来看,NPK+HOM处理在大麦光热水资源利用率和土壤培肥上优于其他施肥结构;NPK+LOM处理在大麦NPK养分资源利用率上优于其他施肥结构;NPK+LOM和NPK+HOM处理均能提高大麦产量。对大麦-双季稻轮作模式,秸秆还田结合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调控大麦资源利用率与产量的协同提高是今后重要研究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大麦-双季稻轮作 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 资源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双季晚稻新组合新两优106黄山市示范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云虎 申广勒 +4 位作者 周桂香 严志 张从合 方玉 庞战士 《园艺与种苗》 CAS 2012年第11期41-43,47,共4页
在阐述高产优质抗倒杂交稻新组合新两优106在安徽黄山大面积示范表现的基础上,从播种育秧、栽植、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新两优106实现高产、稳产、抗倒的栽培关键技术,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参考。
关键词 双季晚稻 新两优106 示范 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适宜双季稻稻草还田的多功能联合作业装置 被引量:2
7
作者 廖育林 鲁艳红 +3 位作者 高雅洁 王宇 曹卫东 聂军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69-71,共3页
双季稻稻草还田难是南方双季稻区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双季稻生产具有季节性紧、稻草还田量大、耕作难的特点,尤其早稻收获、晚稻整地和晚稻插秧3大作业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采用传统机械作业时,水稻收获和稻草还田需分... 双季稻稻草还田难是南方双季稻区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双季稻生产具有季节性紧、稻草还田量大、耕作难的特点,尤其早稻收获、晚稻整地和晚稻插秧3大作业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采用传统机械作业时,水稻收获和稻草还田需分开进行,费时费力。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改进和加装配套装置,改进的联合作业装置具有一次完成水稻收获、稻草粉碎、稻草全田均匀抛散、腐秆剂或根瘤菌喷洒、绿肥种子撒播或肥料撒施的多种功能,通过早晚稻不同的利用方式,有效解决了双季稻稻草还田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稻草还田 收割机改型 水稻收获 联合作业装置
下载PDF
冬季种养结合对双季稻生长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浪 周玲红 +5 位作者 魏甲彬 成小琳 徐华勤 肖志祥 唐启源 唐剑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6-236,共11页
【目的】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休闲稻田为研究对象,研究冬季种养制度对后季稻田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南方稻田生态保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紫云英养鸡(milk vetch+chicken,MC)、黑麦草养鸡(ryegrass+chicken,RC)、单... 【目的】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休闲稻田为研究对象,研究冬季种养制度对后季稻田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南方稻田生态保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紫云英养鸡(milk vetch+chicken,MC)、黑麦草养鸡(ryegrass+chicken,RC)、单种紫云英(milk vetch,M)、单种黑麦草(ryegrass,R)及冬闲(winter fallow,WF)5个处理。【结果】冬季种养期间,MC和RC两处理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MC处理增产效果最佳。MC和RC两处理能显著提高双季稻田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冬闲相比分别提高了17.36%和22.95%、73.73%和250.48%、76.36%和85.11%、67.89%和70.05%;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以M处理最高;各处理对全钾含量影响不大。相关分析表明,水稻理论产量与成熟期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全氮、有机质含量显著相关(P<0.05),冬季种养主要通过提高有效穗数影响水稻产量。【结论】与冬闲和单种绿肥相比,绿肥过腹还田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的提高;与单种绿肥相比,绿肥过腹还田更有利于水稻分蘖数、叶面积系数和干物质量与稻谷产量的形成,且紫云英养鸡处理效果最显著。冬季种养结合模式下,有机质、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利于增源扩库,促进水稻增产。因此,冬闲田种养结合可满足后季水稻生长的养分需求,在稻田生态保育的基础上促进水稻增产,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田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种养 过腹还田 双季稻 土壤肥力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类型新型肥料对双季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周雯雯 贾浩然 +3 位作者 张月 李卫 李保同 汤丽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7-668,共12页
【目的】新型肥料是提高氮肥利用率和保护土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研究不同类型新型肥料的适宜施肥方法,以实现南方早稻和晚稻同步达到高产高效。【方法】连续2年田间试验供试水稻品种为‘隆香优华占’(早稻)和‘陵两优7717’(晚... 【目的】新型肥料是提高氮肥利用率和保护土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研究不同类型新型肥料的适宜施肥方法,以实现南方早稻和晚稻同步达到高产高效。【方法】连续2年田间试验供试水稻品种为‘隆香优华占’(早稻)和‘陵两优7717’(晚稻),以不施肥为对照(CK),其余处理施氮肥总量均为N 189 kg/hm2,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肥料类型,包括复混肥(CK1)、稳定性肥(T1)、两种木质素缓释肥(T2、T3)、生根型缓释肥(T4)、有机硅水溶缓释肥(T5)、控释肥(T6),共6种肥料。副区为5个施用方法处理,依次为基肥∶分蘖肥∶保花肥∶促花肥为4∶2∶2∶2;基肥∶保花肥为6.5∶3.5;基肥∶保花肥为5.5∶4.5;基肥∶保花肥为7∶3;基肥∶保花肥为6∶4。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新型肥料对土壤肥力(内梅罗指数法)、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两年双季稻对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提升作用以T3(基肥∶保花肥为5.5∶4.5)最大,其次为T2(基肥∶保花肥为5.5∶4.5)和T5(基肥∶保花肥为6.5∶3.5)处理。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肥力评价结果与土壤的实际生产力基本一致,较高的土壤肥力能够表征作物的高产。产量分析表明,早稻穗粒数和晚稻结实率与相应的水稻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因此,早晚稻的高产栽培策略应在保持适宜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基础上主攻每穗粒数。2017和2018年度各施肥处理产量均高于CK处理,其中T3处理水稻年产量高达16.69和16.67 t/hm2,与CK比,产量分别提高了26.05%和27.15%;同时促进了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提升,IFI指数从施肥前的1.68(Ⅱ级)升至1.97(Ⅰ级)。与CK1相比,2018年T3处理水稻年产量提高9.23%,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237.36%(P<0.01),氮肥偏生产力提高28.28%(P<0.01),经济效益增加51.6%。【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木质素缓释肥(基肥∶保花肥为5.5∶4.5)可促进水稻获得高产和高收益,并且提高了土壤肥力和氮肥利用率,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新型肥料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 内梅罗指数法 氮肥利用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双季杂交稻高产技术经验分析
10
作者 王时芬 朱金庆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2-25,共4页
作者总结各地高产经验认为,穗数和粒数是杂交水稻高产的关键。为了增穗增粒必须培育带大蘖的壮秧,使本田前期分蘖早发,以建立中、后期的合理群体结构和良好的冠层结构。品种搭配上双杂能显著高产,应突破杂交早稻。
关键词 杂交稻 高产 栽培
下载PDF
“甬优9号”特征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乐云 郑永敏 《现代农业科学》 2008年第3期12-12,14,共2页
连作晚稻新品种甬优9号抗性优良,久耐风雨,生育期连遭3次强台风和强暴雨的侵袭,在严重影响结实率等的情况下,仍产量良好,表现出优良的品种形状及其良好的抗逆性,比对照品种协优9308增产18.4%,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连作晚稻的良好选择。
关键词 连作晚稻 新品种“甬优9号” 高产稳产
下载PDF
不同新型肥料作基肥对机插双晚常规粳稻分蘖和主要性状的影响
12
作者 汪向东 张长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期169-171,221,共4页
以复合-秸混肥、缓释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为供试新型肥料,以镇稻18为供试品种,设置同田对比试验,研究新型肥料在机插双季晚粳生产中作基肥后不再追施穗肥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新型肥料作基肥后的秧苗分蘖动态存在差异,对生育性状... 以复合-秸混肥、缓释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为供试新型肥料,以镇稻18为供试品种,设置同田对比试验,研究新型肥料在机插双季晚粳生产中作基肥后不再追施穗肥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新型肥料作基肥后的秧苗分蘖动态存在差异,对生育性状影响较小,对经济产量有影响但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F=4.69,F_(0.05)=6.94)。在试验用量下,复合-秸混肥处理和缓释肥处理在水稻生长后期未表现脱肥特征,结实率、千粒重和收获指数较高,可以作为不施穗肥的基肥使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在水稻生长后期表现较明显的脱肥特征,结实率、千粒重和收获指数偏低,在提倡化肥减量政策下,不宜作为不施穗肥的基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肥料 基肥 机插 双季晚粳稻 分蘖 性状
下载PDF
低氮密植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志长 沈涛 +5 位作者 罗卓 彭芝 胡宇倩 资涛 熊廷浩 宋海星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81,共11页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株两优819和中嘉早17为早稻材料,泰优390和湘晚籼13为晚稻材料,设置不施氮常密(CK0)、不施氮高密(CK1)、常氮常密(D0N0)、低氮高密(D1N1)4种氮肥密度组合,研究低氮密植对机插早、晚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株两优819和中嘉早17为早稻材料,泰优390和湘晚籼13为晚稻材料,设置不施氮常密(CK0)、不施氮高密(CK1)、常氮常密(D0N0)、低氮高密(D1N1)4种氮肥密度组合,研究低氮密植对机插早、晚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0N0相比,D1N1更有利于构建水稻优良群体结构,提高群体分蘖数和主要生育期干物质含量,且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群体生长率等群体指标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D1N1协调穗数与粒数的矛盾,提高群体总颖花量,维持结实率和千粒重,保持产量稳定;D1N1还可提高氮素偏生产力、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吸收利用率,但对氮收获指数影响较小。低氮密植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因品种、稻季和地点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有一定的减收风险。综合考虑,低氮密植可兼顾水稻产量的稳定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且氮肥投入的减少有利于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双季稻 低氮密植 产量形成 氮肥利用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