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渤海湾盆地区大震发震构造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杰 周本刚 +3 位作者 计凤桔 高战武 陈国光 孙建宝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8-636,共19页
发震构造是地震地质研究的核心内容。渤海湾盆地是华北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记载有7级以上大震6次。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后,许多研究者认为该区大震的发震构造是新生代发育的正断裂及其控制的断陷盆地,但1986年有人提出断陷盆地之下的高... 发震构造是地震地质研究的核心内容。渤海湾盆地是华北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记载有7级以上大震6次。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后,许多研究者认为该区大震的发震构造是新生代发育的正断裂及其控制的断陷盆地,但1986年有人提出断陷盆地之下的高角度深断裂是发震构造的新看法。根据多年来盆地构造和地震构造研究的大量成果,通过对渤海湾盆地古近纪断陷与中新世中期(12~10MaBP)以来新构造发育2个阶段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和构造属性,以及其动力条件的对比分析,並结合大震区构造的剖析,较系统地阐述发震构造。其中最根本的是,渤海湾盆地不同构造阶段具有不同的动力条件,形成不同体制的构造系统。断陷阶段盆地区受NW-SE向拉张作用,在地壳上部形成由大量缓倾正断裂及其控制的断陷盆地组成的伸展构造系统;新构造阶段在NEE至近EW向水平挤压作用下,正在发育1套由NE向右旋平移和NW向左旋平移的断裂组成的地壳共轭剪切破裂系统。前者是作为先存构造而存在的,后者对于前者既有叠加、改造,也有不受其控制,具有继承和新生的二重性,是控制地震孕育和发生的主要地质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新生断裂带 大震发震构造 华北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新疆主要造山带地壳发展的五阶段模式及成矿系列 被引量:99
2
作者 何国琦 刘德权 +2 位作者 李茂松 唐延龄 周汝洪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2期99-176,178-196,共97页
按汉尼克(1981)提出的简单剪切模式,大陆解离是沿一条缓倾斜的拆离带发生移离。随着拆离的发展,上地慢软流圈隆起追随拆离面下降的一侧迁移,而始终处于解离大陆一侧边缘的下方(而不是在拉伸洋盆的中线上)。因此,在有上地幔... 按汉尼克(1981)提出的简单剪切模式,大陆解离是沿一条缓倾斜的拆离带发生移离。随着拆离的发展,上地慢软流圈隆起追随拆离面下降的一侧迁移,而始终处于解离大陆一侧边缘的下方(而不是在拉伸洋盆的中线上)。因此,在有上地幔软流圈隆起对应的陆缘一侧,会产生大量火山—深成岩浆作用(主要是上地幔物质的渗入),称为“岩浆型被动陆缘”(旧称“火山型被动陆缘”);而另一侧,则仅表现为地壳表层的构造破坏和陆源碎屑堆积作用,即经典意义上的大西洋型被动陆缘,称为“非岩浆型被动陆缘”。裂谷一般地可看成是上述解离过程初期阶段的产物。上述过程的几种构造环境下的地壳,都具有厚度减小、地壳渗透性增加、成熟度降低的特点,称为“拉张型过渡壳”。拉张型过渡壳阶段是陆同型造山带地壳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阶段。它的标志性建造是双峰式火山岩建造(岩浆型被动陆缘)和巨厚陆源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建造(非岩浆型被动陆缘),建造序列由稳定性类型向非稳定性类型演化,地球化学表现出成熟度不断降低的趋势。当基底陆壳拉伸减薄至零时,出现洋壳,洋壳阶段的产物为蛇绿岩建造。当扩张终止,洋盆开始消减,两侧陆缘演化即进入“汇聚型过渡壳阶段”。在汇聚阶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造山带 地壳演化 地壳成熟度 拉张型过渡壳 洋壳 汇聚型过渡壳 新陆壳 岩浆型被动陆缘 非岩浆型被动陆缘 成矿系列
下载PDF
新能源集中接入配电网可拓层次评估仿真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聪 何平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9-53,共5页
针对配电网新能源的影响指标分析中,采用的多指标评估中出现指标不相容现象,导致评估精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可拓层次分析的新能源集中接入配电网综合评估方法。根据标度法建立可拓区间判断矩阵,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求解,确定综... 针对配电网新能源的影响指标分析中,采用的多指标评估中出现指标不相容现象,导致评估精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可拓层次分析的新能源集中接入配电网综合评估方法。根据标度法建立可拓区间判断矩阵,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求解,确定综合评估权重值。通过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的设备运行、电能质量、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指标五个方面的分析,设立新能源集中接入配电网的整体评判标准。为验证上述评估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仿真,结果可知所提方法的评估准确率较多,指标评估准确率高19.1%,符合实际应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配电网 可拓层次分析 综合评估 可拓区间
下载PDF
Five-Stage Model of the Palaeozoic Crustal Evolution in Xinjiang 被引量:1
4
作者 LIU Dequan TANG Yanling ZHOU Ruh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39-349,共11页
Abstract: 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 Palaeozoic orogenic belts of Central Asia are of the intercontinental type, whose evolution always follows a five-stage model, i.e. the basal continental crust-extensional transitio... Abstract: 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 Palaeozoic orogenic belts of Central Asia are of the intercontinental type, whose evolution always follows a five-stage model, i.e. the basal continental crust-extensional transitional crust-oceanic crust-convergent transitional crust-new continental crust model. The stage for the extensional transitional crust is a pretty long, independent and inevitable phase. The dismembering mechanism of the basal continental crust becoming an extensional continental crust is delineated by the simple shear model put forward by Wernike (1981). The continental margins on the sides of a gently dipping detachment zone and moving along it are asymmetric: one side is of the nonmagmatic type and the other of the magmatic type with a typical bimodal volcanic formation. In the latter case, however, they were often confused with island arc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ive-stage process of the crustal evolution of some typical orogenic belts in Xinji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ustal evolution extensional transitional crust oceanic crust new continental crust five-stage model XINJIANG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顺德凹陷深水古近系石油勘探突破及其意义
5
作者 吴克强 尤丽 +6 位作者 龚宇 庹雷 高梦天 窦婧瑛 向远高 李珊珊 郑飞 《石油学报》 EI CAS 2024年第9期1336-1348,共13页
珠江口盆地是南海北部油气勘探的主战场之一。顺德凹陷位于珠二坳陷西侧,早期勘探程度低、凹陷内无钻井。基于顺德凹陷新采集的三维地震及周边钻井资料,开展了区域石油地质研究。通过系统分析顺德凹陷的构造演化与断裂特征,研究了构造... 珠江口盆地是南海北部油气勘探的主战场之一。顺德凹陷位于珠二坳陷西侧,早期勘探程度低、凹陷内无钻井。基于顺德凹陷新采集的三维地震及周边钻井资料,开展了区域石油地质研究。通过系统分析顺德凹陷的构造演化与断裂特征,研究了构造作用对烃源岩、储-盖组合、圈闭特征和运聚条件的控制并建立了成藏模式,提出了油气的优势运聚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顺德北凹断陷期的强烈伸展作用控制了凹陷结构和半深湖亚相烃源岩沿凹陷带—斜坡带分布,发育东、西2个主力烃源灶;②断坳期的伸展-走滑作用控制了沿断裂带分布的大型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储集体及断鼻-断块圈闭群;③伸展-走滑作用形成的正向构造与长期活动断裂,共同控制了油气运移与聚集;④建立了伸展-走滑作用控藏模式,提出顺德北凹的近凹鼻状构造带、南斜坡带、凹中地垒带是油气的优势运聚方向。顺德北凹的凹中地垒带钻探的W36a井揭示厚度超过45 m的油层,测试获得产油量超过100 m3/d的高产工业油流,实现了南海北部深水区新凹陷、新领域石油勘探的重大突破,证实顺德北凹在强断陷期发育优质厚层半深湖亚相烃源岩,对顺德凹陷乃至南海北部石油勘探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展现顺德凹陷及其边缘凹陷具有发育亿吨级油田群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新凹陷 石油领域突破 顺德凹陷 伸展-走滑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