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ve” as the Key Word: New Sexual Morality and New Literature in the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Years(1900-1920)
1
作者 杨联芬 Chen S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4年第4期65-82,共18页
Courtesy of translation, the word "love" (lian "ai 恋爱) entered the modem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leading to changes in the mode, experience, meaning and evaluation of "feelings between men ... Courtesy of translation, the word "love" (lian "ai 恋爱) entered the modem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leading to changes in the mode, experience, meaning and evaluation of "feelings between men and women" by virtue of this new nomenclature. The word entered public discourse and became the point of entry for new Chinese ethical construction, spawning a series of new moral propositions from the late Qing to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together with corresponding works of new literature. The "free marriage" advocated in the late Qing confirmed the modem consciousness of marriage premised on love and determined primarily by the will of the parties themselves, initiating a new style of civilized marriage. In the early Republican period, the word "love" was temporarily stigmatized in the course of sinicization, with the result that it was generally avoided in romance fiction. However, the widespread cult of the "spiritual character of love" in novels of tragic love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mergence of"the sanctity of love" in the May Fourth period. The theory of love constructed at this tim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theories made a subtl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freedom of love" and "free love," reflecting the ideological divergence within the New Culture community. In terms of spatial imagery and descriptions of love, the pioneering creation of romantic literature during the May Fourth period deconstructed the patriarchal authority that suppressed individual freedom, undermining traditional morality and opening up new fields for literary expression. But since the one-dimensional pursuit of individual freedom also led to weaknesses such as superficial emotionalism, May Fourth romantic literature could not take the experiences and expression of love to a deeper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VE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period new word new morality new literature
原文传递
Review on Polysystem Theory in Translation Studies
2
作者 Liang Zhenhui Chen Weiguo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0-256,共7页
This article gives an adequat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polysystem theory,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school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put forward by Itamar Even - Zohar and developed by Gideon Toury,and discusses it... This article gives an adequat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polysystem theory,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school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put forward by Itamar Even - Zohar and developed by Gideon Toury,and discusses its application to Chinese translation phenomena in certain historical peri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理论 翻译 英语 语言学
下载PDF
清末基层治理模式的嬗变——以城镇乡地方自治选举问题为中心
3
作者 朱淑君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8-25,共8页
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是近代国家基层治理变革的重要内容,这场制度变革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基层治理模式和政治生态。选举制度是城镇乡地方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移植而来的西式票选制度对当时中国基层政治生态产生的冲击和影响... 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是近代国家基层治理变革的重要内容,这场制度变革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基层治理模式和政治生态。选举制度是城镇乡地方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移植而来的西式票选制度对当时中国基层政治生态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不容低估。“居民”等地缘主义视角的治理概念取代了传统“臣民”等身份视角的旧政治话语。“选民”观念确立的背后则是西式选举制度的移植,基层治理中的权力来源和权力结构也因此发生了很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基层治理 城镇乡地方自治 选举制度
下载PDF
清末新政与中国警政近代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玉家 马学春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91-93,共3页
20世纪初 ,内外交困的晚清政府进行了具有自救意义的新政改革。编练巡警是其新政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其根本目的在于建立一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准军事力量。清政府警政改革的措施客观上也推进了中国警政的近代化 。
关键词 清末新政 警政 近代化
下载PDF
清末新政时期的袁世凯与实业教育 被引量:4
5
作者 彭干梓 夏金星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1-85,共5页
晚清新政之时,袁世凯力废科举,大兴学堂,为清末的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他主张"崇实学、增实科、开民智",领导学部于各府厅州县设立劝学所,为新式教育发展提供保障,使教育体系更为完善;要求农务局在各地劝... 晚清新政之时,袁世凯力废科举,大兴学堂,为清末的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他主张"崇实学、增实科、开民智",领导学部于各府厅州县设立劝学所,为新式教育发展提供保障,使教育体系更为完善;要求农务局在各地劝办农会,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发行农学刊物,翻译农学教科书,举办农产品评审会,初步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农业推广体系;倡导"自谋其生"的教育观,将"实科"、"实学"、"实益"落实在"谋生"理念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袁世凯 废科举 自谋其生 实业教育
下载PDF
晚清新政时期中央与各省关系初探 被引量:6
6
作者 刘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49,共10页
晚清新政,包括洋务新政、甲午新政、20世纪初年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四个互相联系而又逐步递进的过程。在晚清新政的过程中,清政府最初以下放给督抚事权的方式推进改革,最后又力图通过集权来加强中央权威。所以,晚清新政的历史,就是中央与... 晚清新政,包括洋务新政、甲午新政、20世纪初年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四个互相联系而又逐步递进的过程。在晚清新政的过程中,清政府最初以下放给督抚事权的方式推进改革,最后又力图通过集权来加强中央权威。所以,晚清新政的历史,就是中央与各省不断调整关系的历史,也是中央权力与各省权力此消彼长的历史,还是晚清中央集权体制不断衰弱的历史。总结这一历史,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将是十分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新政 中央 各省 关系
下载PDF
论清末农业政策的近代化趋向 被引量:9
7
作者 赵泉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47,共7页
新政期间 ,清政府推出了“振兴农务”的新政策 ,并出台了一系列政令或措施 ,如农务行政机构专门化、引进近代农业生产要素的制度安排、放垦及奖励公司等。这些作为来自于政府方面的制度供给 ,显示了政府在政策制定的目标和视野上的根本... 新政期间 ,清政府推出了“振兴农务”的新政策 ,并出台了一系列政令或措施 ,如农务行政机构专门化、引进近代农业生产要素的制度安排、放垦及奖励公司等。这些作为来自于政府方面的制度供给 ,显示了政府在政策制定的目标和视野上的根本性转变。这一方面标志着国家干预经济方式的改变 ;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国家在组织和发挥农业生产方面职能的进化 ,是国家对农业管理的开端 ,符合时代之需要 ,因而构成了中国农业经济近代化及农业经济制度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供给 晚清新政 农业政策 社会绩效
下载PDF
近代重庆书院改制述评——纪念书院改制115周年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洪成 王培培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06-113,共8页
近代重庆书院改制是一种必然趋势,是整个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剧变背景下书院制度自身演变的结果,同时也带有重庆地域社会文化的个性特点。近代重庆书院改制作为中国内陆典型区域样本的教育改革事件,经历了思想宣传、戊戌改制与新政改... 近代重庆书院改制是一种必然趋势,是整个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剧变背景下书院制度自身演变的结果,同时也带有重庆地域社会文化的个性特点。近代重庆书院改制作为中国内陆典型区域样本的教育改革事件,经历了思想宣传、戊戌改制与新政改制三个时段。重庆书院改制的结果是有效地将传统教育资源转化为新教育的部分力量,并对区域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书院改制115周年之际,回顾这一重大教育事件,对其中的部分历史事实加以考辨,对当代的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近代重庆 书院教育 书院改制 新教育制度
下载PDF
清末官绅推行切音字的努力与成效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东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55,共20页
清季切音字运动从观念的传播到付诸实践,经过了20年时间,一度呈现蓬勃趋势,随着简易识字学塾政策的推行而趋于式微。透过切音字的推广可以看到,其时地方政府和朝廷在某些问题上的取向有异,且二者内部也有不同意见,难以简单地用"官... 清季切音字运动从观念的传播到付诸实践,经过了20年时间,一度呈现蓬勃趋势,随着简易识字学塾政策的推行而趋于式微。透过切音字的推广可以看到,其时地方政府和朝廷在某些问题上的取向有异,且二者内部也有不同意见,难以简单地用"官方"的概念笼罩一切;其次,清季思想界确有越来越注意"国民"的趋势,但致力于"启蒙"的人们目光仍多向"上"看,且所谓"民间社会"同样存在"有权"和"没权"的差别。这一时期,士绅阶层在基层社会的号召力没有减弱,他们的诸多作为和在传统社会中存在着很强的延续性,这正是在社会阢陧不安的情况下,"下层社会启蒙运动"仍可办得有声有色的一个主因。不过,此时民间社会越来越多地向官场以外寻找可能,而近代报刊的造势功能也成为社会运动的资源。最后,从受教的对象和人数、受学者投入的各种成本和切音字的实际运用等情况来看,实际效应并不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改革 清末新政 官方 民间社会
下载PDF
清末民初白话报刊的兴起、发展及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棉 李新亮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44-50,共7页
清末民初白话报刊的兴起与发展是20世纪社会变革的产物,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变革。甲午战败之后,白话报刊兴起,至维新运动时期,白话报刊掀起第一次高潮。百日维新的失败使白话报刊的发展陷入低谷。清末新政以后,清政府推行兴学堂、办报... 清末民初白话报刊的兴起与发展是20世纪社会变革的产物,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变革。甲午战败之后,白话报刊兴起,至维新运动时期,白话报刊掀起第一次高潮。百日维新的失败使白话报刊的发展陷入低谷。清末新政以后,清政府推行兴学堂、办报馆等措施,推动了白话报刊的发展。其间,以留日学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革命派知识分子和其他人士担任了一些重要报刊的主编和主笔,他们借助白话报刊这一平台,传播革命思想和先进文化,不仅将白话报刊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潮,促进了辛亥革命,也因为自身的白话报刊编撰实践,为此后的五四文学革命做了必要的人才储备和语言文学变革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清末新政 留学生 白话报刊
下载PDF
有关清末财政问题的两点思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全有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8,共8页
对于清末财政问题,学界有两种趋向,之一是强调其中的现代性,其实,清末财政投向新政中的现代性固然应该为我们所关注,而时效性方才是评判的根本标准,毕竟史学需要站在当时的情境中予以"理解之同情";之二是学界较为普遍地认为... 对于清末财政问题,学界有两种趋向,之一是强调其中的现代性,其实,清末财政投向新政中的现代性固然应该为我们所关注,而时效性方才是评判的根本标准,毕竟史学需要站在当时的情境中予以"理解之同情";之二是学界较为普遍地认为清末财政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事实上清末财政并非山穷水尽、无药可救,其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了成功逆转的可能,建立在政治史范式之上的否定认知,既不符合史实,也是智慧的缺失,难以为现实提供资鉴,只能使史学日趋边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财政危机 现代性 新政 政治史范式
下载PDF
从晚清汉学区域之发展看汉宋调和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惠荣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30,共6页
汉宋调和是晚清儒学内部重要的学术思潮,对其时学术格局的转化亦发生重要作用。这一思潮由微趋盛,从学术自身的发展过程来看,与汉学新兴区域在晚清的迅速扩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关系。汉学在晚清的发展不再以苏、皖、京师为限,浙江、广东等... 汉宋调和是晚清儒学内部重要的学术思潮,对其时学术格局的转化亦发生重要作用。这一思潮由微趋盛,从学术自身的发展过程来看,与汉学新兴区域在晚清的迅速扩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关系。汉学在晚清的发展不再以苏、皖、京师为限,浙江、广东等省成为新的学术重镇。这些汉学新兴发展区域由于特定的学术背景与学术渊源,学者们基本上都提倡汉宋调和,从而对晚清汉宋调和思潮的盛行起了极大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汉学新兴区域 汉宋调和
下载PDF
清末新政失败原因新解——以路径依赖为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成虎 张晓红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18-124,共7页
清末新政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后一次封建王朝的自救运动,它在军事、教育、经济改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政治上主张革除专制主义制度的弊病,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由于不完全的政治市场的存在、政治制度具有自我强化的机制,以及收益递增使... 清末新政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后一次封建王朝的自救运动,它在军事、教育、经济改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政治上主张革除专制主义制度的弊病,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由于不完全的政治市场的存在、政治制度具有自我强化的机制,以及收益递增使专制主义制度陷入了某种路径依赖,并使它处于毫无效率的"路径锁定"状态。清末新政因为在政制创新上毫无建树,不能打破专制主义的制度均衡,难以突破专制主义制度的"路径锁定",最终以失败收场。因此,从制度属性的特征分析,路径依赖是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路径锁定 报酬递增 自我强化
下载PDF
作为知识的“报刊”:清末民初新式教科书中的报刊叙述(1902-1922)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润泽 邓洁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7-105,共9页
教科书是一个独特的知识空间,也是一种典型性的传播媒介。清末民初新式教科书中的报刊叙述(1902-1922),为探讨近代中国新闻学学科酝酿时期的报刊知识生成方式、传播途径、内容水准、积累与演变过程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清末教科书以旧... 教科书是一个独特的知识空间,也是一种典型性的传播媒介。清末民初新式教科书中的报刊叙述(1902-1922),为探讨近代中国新闻学学科酝酿时期的报刊知识生成方式、传播途径、内容水准、积累与演变过程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清末教科书以旧识比附报刊,在进步思维中编织报刊叙述话语;民初教科书凸显报刊言论价值,引入新闻学,并将报人报业纳入叙述框架,一定程度开创了近代报刊素养教育的雏形。教科书中的报刊知识在社会建构过程中,也助推了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知识 清末民初 新式教科书 社会化
下载PDF
清末新政启动前慈禧心态的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黎俊祥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59-463,共5页
历经庚子之变,慈禧深切地感到自己的权力和地位面临着威胁,同时出于对造成庚子之变的愧疚心理,希望振兴国家以及迎合列强巩固政权等方面的原因,于是决定实行新政。慈禧心态的变化,成为清末新政启动的契机。
关键词 慈禧 清末新政 心态
下载PDF
清末新政时期自开商埠的设置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天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9-116,共8页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区别于条约口岸的口岸类型。 1898年首批自开商埠设置之后 ,清廷曾下令“展拓商埠” ,但除了广西南宁之外 ,应者寥寥。大量商埠的自开是 190 1年以后的事。此时 ,经过义和团运动的教训 ,在新政的有力推动下 ,自开商...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区别于条约口岸的口岸类型。 1898年首批自开商埠设置之后 ,清廷曾下令“展拓商埠” ,但除了广西南宁之外 ,应者寥寥。大量商埠的自开是 190 1年以后的事。此时 ,经过义和团运动的教训 ,在新政的有力推动下 ,自开商埠开始成批涌现。新政期间 ,中国主动开放的通商口岸不仅数量多 ,而且城市的规模等级也明显提高。自开商埠成批出现 ,不仅有利于抵制列强侵略 ,而且有利于所在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自开商埠 设置
下载PDF
清末农村新政激变中的官绅民及其互动——以1910年莱阳民变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珍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9-174,192,共6页
清末新政时期,绅权大张,原本作为乡村社会领袖的绅士进入国家政权,承办新政,不仅逐步失去了协调官民关系的原有功能,而且导致绅民关系恶化,绅民冲突不断。官府在处理绅民冲突的过程中往往偏袒绅士,弹压乡民,官民矛盾因此激化,新政激变... 清末新政时期,绅权大张,原本作为乡村社会领袖的绅士进入国家政权,承办新政,不仅逐步失去了协调官民关系的原有功能,而且导致绅民关系恶化,绅民冲突不断。官府在处理绅民冲突的过程中往往偏袒绅士,弹压乡民,官民矛盾因此激化,新政激变事件不断发生,甚至出现农民较大规模的反抗斗争。1910年山东莱阳民变的发生,就是新政中官绅民关系急剧变动的产物,是一起典型的新政激变案例。报刊媒体普遍同情农民的反抗斗争,抨击官绅恶行,并看到了逐步显现的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之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末新政不仅没有遂清朝巩固统治之愿,反而促使其统治的社会基础日益崩溃,沦为速亡之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激变 莱阳民变 官绅民 互动
下载PDF
清末新政与社会转型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永进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83-85,共3页
清末新政是我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清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改革促使这些因素不断地发生部分质变或量变。传统的政治机制、经济机构、文化体系等都发生解体和分化,现代的社会结构逐步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讲... 清末新政是我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清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改革促使这些因素不断地发生部分质变或量变。传统的政治机制、经济机构、文化体系等都发生解体和分化,现代的社会结构逐步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的新起点和加速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新政 社会 转型
下载PDF
清末新政与日本明治维新之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敏杰 韦林珍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73-76,共4页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清末新政都是在国际、国内背景十分相似的情况下发生的,变革的外在表象,看似如 出一辙,而实际上,在改革的内容、目的和历史作用方面还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关键词 清朝末期 新政 日本 明治维新 比较研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下载PDF
张人骏其人及其对新政的态度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细珠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1-5,共5页
清末新政时期,张人骏一直出任地方督抚大臣。张人骏对于新政的态度颇为复杂,尽管内心并不赞成,但因职责所在而实际上又不得不推行。尽管如此,张人骏在各处所办新政也并不纯属表面文章。事实上,无论是办学堂,派留学,练新军,还是筹办宪政... 清末新政时期,张人骏一直出任地方督抚大臣。张人骏对于新政的态度颇为复杂,尽管内心并不赞成,但因职责所在而实际上又不得不推行。尽管如此,张人骏在各处所办新政也并不纯属表面文章。事实上,无论是办学堂,派留学,练新军,还是筹办宪政,张人骏在各省督抚任上均按部就班进行。山东、河南、山西、广东与江苏宁属地区的新政,实际上并未因张人骏担任督抚而受阻。推行新政的地方督抚情形非常复杂,可见清末新政改革的艰难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人骏 清末新政 预备立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