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New Urbanization and Urban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被引量:1
1
作者 Lin Siyu Ma Zhong Shi Le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5年第7期31-34,40,共5页
Tak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 urbanization and urban ecological security protection as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pressure -status - response model, taking Gaochun (Gucheng Lake basin) and Zhangjiakou (Guantin... Tak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 urbanization and urban ecological security protection as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pressure -status - response model, taking Gaochun (Gucheng Lake basin) and Zhangjiakou (Guanting Reservoir basin) as the examples, basin ecological security in its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was evaluat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omprehensiveness, representativeness and data availability, evaluation indexes were selected, and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Mathematical fun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es was established, and security index of each evaluation indicator in index layer was determined. Using weighted average method, ecological security indexes in the two areas were obtained. On the basis of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it is proposed that we must deal with urban ecological security problem in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reby truly achieving ultimate value orienta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oriented by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urbanization Urban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Gaochun Zhangjiakou China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Farmers' Working Quality in Jilin Province on the Basis of AHP
2
作者 YANG Gu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6期75-79,共5页
In terms of the working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working quality of non-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working quality of farmers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integrated fuzz... In terms of the working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working quality of non-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working quality of farmers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integrated fuzzy method based on AHP, we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and establish membership matrix of thi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aking Jili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e select developed regions, underdeveloped regions and comparatively developed regions respectively to conduct survey. By using the data from survey,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e conduct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working quality of farm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orking quality of farmers in the developed regions is relatively high, the working quality of farmers in the comparatively developed regions is ordinary, and the working quality of farmers in the underdeveloped regions is relatively low; the physical quality, educational quality and technological quality of farmers in the developed regions are high; the operation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farmers in the underdeveloped regions is high; the operation quality of non-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farmers in the comparatively developed regions is high; the working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farmers in the comparatively developed regions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s is higher than the working quality of non-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farmers in the comparatively developed regions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s; the working quality of non-agricultural industries of farmers in the developed regions is higher than the working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urgent priority of constructing new village is to coordinate urban-rural development, and to offer preferential policies and capital for the villages with backwar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working quality of farmer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HP jilin province China
下载PDF
河南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3
作者 鲁春阳 张传系 +2 位作者 文枫 胡涛 申振阔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28-132,共5页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路径。通过构建人口发展质量指数、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公共服务质量指数、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社会治理绩效的五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路径。通过构建人口发展质量指数、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公共服务质量指数、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社会治理绩效的五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求和法对2012—2021年河南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显示:(1)河南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2)河南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经历了准备、起步、初步实现及基本实现四个阶段,但仍未达到完全实现的高水平阶段。(3)人口发展、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及生态环境等4项质量指数均呈现增长态势,但增幅各异,社会治理绩效略有下降。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河南需强化城市间协同效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以人为核心 河南省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绩效管理的现状分析
4
作者 刘小溪 徐欣慧 +3 位作者 胡璐璐 白洋 来则鸣 王欣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第2期71-75,共5页
本文以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绩效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对吉林省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深入剖析了目前项目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吉林省科技项目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议主张。
关键词 吉林省 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绩效管理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济南市北跨新城区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5
作者 郭加朋 袁春鸿 +3 位作者 石巍 石艳 焦丽香 岳庆杰 《华北地震科学》 202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在研究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构建了济南北跨新城区地质环境适宜性敏感因子—综合指数模型,选取黄河悬河稳定性作为敏感因子,从水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4个方面选取重要地表水源、地下水富水性、地下水位最小埋深、活动断... 在研究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构建了济南北跨新城区地质环境适宜性敏感因子—综合指数模型,选取黄河悬河稳定性作为敏感因子,从水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4个方面选取重要地表水源、地下水富水性、地下水位最小埋深、活动断裂、地基承载力、软土、液化土、采空塌陷等作为重要因子,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重要因子的权重,对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占总面积的72.37%,可满足新城区规划建设的需要。该评价结果可从地质环境的角度为新城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因子 综合指数 地质环境 适宜性评价 济南北跨新城区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研究——基于贵州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6
作者 宋帅 沈和斌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2期48-53,共6页
基于2015—2021年贵州省面板数据,本文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确定影响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系统指标。结果显示,2015—2021年,城镇化建设与生... 基于2015—2021年贵州省面板数据,本文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确定影响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系统指标。结果显示,2015—2021年,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协调,依次经历调和协调、初级协调、高级协调、优质协调、极度协调5个阶段;根据其与耦合协调度的关联程度,从高到低,新型城镇化子系统的指标依次为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指标依次为大气环境、生态环境承载、生态环境保护和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评价 面板数据 贵州省
下载PDF
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湖南省县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
7
作者 孙燕红 《国土资源导刊》 2024年第1期49-57,共9页
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立足新发展阶段,本文深入分析2020年湖南省县(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水平,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的各县(市)进行新型... 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立足新发展阶段,本文深入分析2020年湖南省县(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水平,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的各县(市)进行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科学分析现状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指导全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对促进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新型城镇化 县市 发展评价 湖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97
8
作者 刘静玉 刘玉振 +1 位作者 邵宁宁 郭海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3-147,共5页
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获得2001,2005,2010年河南省各省辖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并运用ArcGIS表达这3个年份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通过分... 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获得2001,2005,2010年河南省各省辖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并运用ArcGIS表达这3个年份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通过分析2001,2005,2010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得到其空间演变特征: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变化明显,高低值中心跃迁,市域间新型城镇化水平不平衡性加剧,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市域有向中部集中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空间格局 指标体系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的区际比较及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44
9
作者 刘静玉 孙方 +2 位作者 杨新新 崔祥 刘士锐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1-278,共8页
在剖析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选取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基础设施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和城乡一体化质量等六个方面的指标,建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省内区域差异和中部六省的区际差... 在剖析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选取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基础设施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和城乡一体化质量等六个方面的指标,建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省内区域差异和中部六省的区际差异,发现河南省各市城镇化质量普遍偏低且差异明显;中部六省中,城镇化质量河南省排名最后,城镇化质量相对中等偏下,与其他五省的差距较大.针对河南省城镇化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城镇化质量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质量 评价指标 河南省
下载PDF
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 被引量:152
10
作者 牛晓春 杜忠潮 李同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4-363,共10页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及其特征的考辩,建立由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发展诸因素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AHP),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及其特征的考辩,建立由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发展诸因素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AHP),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区分为5个等级类别:最高(西安)、较高(宝鸡、延安、铜川、榆林)、中等(咸阳)、较低(安康、汉中、渭南)和最低(商洛),区域差异呈现为陕北较高,陕南较低,关中(西安)突出的现象。不同城市新型城镇化评价因素之间、相同城市的各评价因素之间皆存在水平上的差异,发展不均衡。陕西省城镇化过程的主要推动因素是经济发展,而人口集聚及素质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与基础设施建设是主要表现,城乡统筹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城镇化综合发展并不同步,需要统筹城乡、兼顾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指标体系 AHP-熵值法 城乡统筹 陕西省
下载PDF
吉林省城市干旱缺水风险评价体系与模型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金冬梅 张继权 韩俊山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0-104,共5页
以吉林省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城市干旱缺水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脆弱性和防旱抗旱能力四个方面着手,利用自然灾害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城市干旱缺水风险评价模型,引用城市干旱缺水风险指数(UDR... 以吉林省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城市干旱缺水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脆弱性和防旱抗旱能力四个方面着手,利用自然灾害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城市干旱缺水风险评价模型,引用城市干旱缺水风险指数(UDR I),对城市干旱缺水风险程度进行了评价,并借助G IS技术绘制了吉林省城市干旱缺水风险分布图,以期为实现吉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改造战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干旱缺水 风险指数 风险评价 吉林省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冬年 盛静 王欢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6年第5期67-71,共5页
基于新型城镇化质量的视角,从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城乡统筹、公共服务质量等四个维度设计了20个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对2013年河北省11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极不平衡。在... 基于新型城镇化质量的视角,从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城乡统筹、公共服务质量等四个维度设计了20个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对2013年河北省11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极不平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升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应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城镇产业就业支撑,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纳入京津冀城市群大格局,优化城镇化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质量 评价指标 主成分分析 河北省
下载PDF
吉林西部地下水水质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杨威 卢文喜 +1 位作者 卞玉梅 于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45,共4页
针对内梅罗综合评价法过于突出最大污染因子和未考虑权重因素的缺点对其进行了改进,并结合GIS软件,分别对吉林西部地下水1993年和2004年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划分了水质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潜水水质主要为Ⅳ级,承压水水质多为Ⅱ、... 针对内梅罗综合评价法过于突出最大污染因子和未考虑权重因素的缺点对其进行了改进,并结合GIS软件,分别对吉林西部地下水1993年和2004年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划分了水质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潜水水质主要为Ⅳ级,承压水水质多为Ⅱ、Ⅲ级;2004年水质与1993年相比有所恶化。区内对水质级别起决定作用的离子主要为NH4+和F-。以氮素为例,对污染因子进行了成因分析,并针对污染成因提出了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内梅罗法 GIS 水质评价 吉林西部
下载PDF
基于ANP-TOPSIS的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测度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杨建涛 王艳华 高建华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7,共6页
笔者基于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内涵,构建了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引入了基于ANP改进TOPSIS方法的评价模型,对我国2000年-2011年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模拟与测度。结果表明,ANP-TOPSIS的应用增强了多维度系统评价的合理性与可信度;我... 笔者基于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内涵,构建了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引入了基于ANP改进TOPSIS方法的评价模型,对我国2000年-2011年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模拟与测度。结果表明,ANP-TOPSIS的应用增强了多维度系统评价的合理性与可信度;我国当前城乡一体化整体处于探索期的中期阶段,中西部地区与东部、东北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差距明显,且表现为时间序列上的路径锁定;加快广大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与健全新型城乡关系应成为我国未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ANP-TOPSIS AHP 指标体系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基于20032014年31个省市的空间差异研究 被引量:112
15
作者 蓝庆新 刘昭洁 彭一然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126,共16页
文章从城镇自身发展质量、城镇化推进效率和城镇化协调程度三个方面,构建了包含34项指标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31个省市2003-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与效率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 文章从城镇自身发展质量、城镇化推进效率和城镇化协调程度三个方面,构建了包含34项指标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31个省市2003-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与效率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整体不高,省域之间城镇化质量差距明显,省域内部城镇化质量各要素发展不均衡;城镇化质量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依次递减的特征;城镇化率不能反映城镇化发展质量。根据测算结果,我国各省域整体城镇化率和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呈现"高—高"、"低—高"、"低—低"和"高—低"四种类型,其自身城镇化率和城镇化质量指数之间的协调程度分为质量滞后、协调和质量超前3种类型,这与区域间人口迁移流动规律密切相关。根据城镇化质量不均衡状况,文章提出"高—高"型区域关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低—高"型区域重点在体制机制创新、"低—低"型区域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高—低"型区域关注城镇化的社会、生态效应以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评价指标体系 空间差异
下载PDF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格局的空间演变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尹鹏 陈才 +1 位作者 梁振民 段佩利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0-117,共8页
运用空间自相关指数、平均增长指数和空间变差函数,分析吉林省新型城镇化格局的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离散特征明显,热点区相对稳定,中部长吉地区是热点,东西两端始终是冷点或次冷点的低值簇;新型城镇化增长的... 运用空间自相关指数、平均增长指数和空间变差函数,分析吉林省新型城镇化格局的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离散特征明显,热点区相对稳定,中部长吉地区是热点,东西两端始终是冷点或次冷点的低值簇;新型城镇化增长的空间自相关性突出,热点区跃迁幅度不大,1995 年~2003 年呈团块状聚集于吉林省西部地区,2003 年~2012 年呈现“双组团”结构;新型城镇化格局演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和延续性,空间自组织性增强,均质度有所提高,“中高周低”的极化现象愈发显著,大城市的辐射涓滴作用减弱.最后,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区域战略政策和经济产业基础探讨新型城镇化格局演化的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格局 空间演变 吉林省
下载PDF
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城市区位与区域均衡发展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林山 杨青山 +1 位作者 刘贺贺 马延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29,66,共6页
以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区位对区域均衡发展产生影响的角度,在构建城市区位测度指标及区域均衡性测度指标的基础上,对2000年以来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县级城市区位与县域间发展的均衡状况进行时空演变分析,探讨二者内在影响机... 以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区位对区域均衡发展产生影响的角度,在构建城市区位测度指标及区域均衡性测度指标的基础上,对2000年以来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县级城市区位与县域间发展的均衡状况进行时空演变分析,探讨二者内在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近年来,区域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均逐渐向长春靠近;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区位偏离度总体变小,城市区位趋优;城市群发展尚处于单中心极化阶段,区域经济与人口要素在首位城市集聚明显;广域范围趋于扩散,特别是2005年以后,县域经济、城乡人口数量差距反而减小;影响城市区位与区域均衡发展状况的内在原因是城市能级的此消彼长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区位 重心模型 经济重心 人口重心 地理集中指数 吉林省
下载PDF
河南省城镇化与水资源耦合协调发展状况 被引量:31
18
作者 焦士兴 王安周 +4 位作者 李青云 尹义星 李中轩 赵荣钦 张建伟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26,共6页
在构建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水资源系统不断优化;河南省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的耦合... 在构建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水资源系统不断优化;河南省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的耦合协调度整体较低,但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由极度失调向弱度耦合协调转变;河南省各市耦合协调等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存在地区差异,不间断从失调状态转化为耦合协调状态,且等级不断提升;中度、高度耦合主要集中在豫中、豫北,弱度、低度耦合则集中在豫南、豫西和豫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水资源系统 层次分析法 评价指标体系 耦合协调度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关中美 何艳冰 +1 位作者 马守臣 樊良新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4年第9期1037-1040,共4页
为了综合测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2005—2012年数据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程度、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 为了综合测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2005—2012年数据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程度、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态势良好,综合发展程度和发展度一直保持稳定的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协调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局部存在一定波动;持续度在研究期间内呈稳定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指标体系 熵值法
下载PDF
我国发达地区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及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33
20
作者 李红波 张小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64,共5页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机制,是衡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解读新型城市化的内涵,确立其测评体系,是研究新型城市...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机制,是衡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解读新型城市化的内涵,确立其测评体系,是研究新型城市化的核心。以我国发达地区——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内涵的基础上,对江苏省的新型城市化进行了测评,并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思路,以期对我国其他地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市化 内涵 测评体系 发达地区 江苏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