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个柞蚕品种蚁蚕耐饥饿能力的比较
1
作者 徐亮 吴艳 +5 位作者 焦阳 钟亮 姜晓旭 戚俐 左佳翊 陈俊山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饥饿是影响柞蚕生长发育、防病害能力和繁殖习性的重要因子。为探索柞蚕的耐饥饿能力,以柞蚕品种辽蚕527、9906、抗大和吉青为试验材料,对蚁蚕采取低温(6℃)饥饿的方法进行耐饥饿能力测试。结果表明,辽蚕527蚁蚕耐饥饿能力最强,其次是吉... 饥饿是影响柞蚕生长发育、防病害能力和繁殖习性的重要因子。为探索柞蚕的耐饥饿能力,以柞蚕品种辽蚕527、9906、抗大和吉青为试验材料,对蚁蚕采取低温(6℃)饥饿的方法进行耐饥饿能力测试。结果表明,辽蚕527蚁蚕耐饥饿能力最强,其次是吉青,耐饥饿能力最差的品种是9906和抗大;辽蚕527蚁蚕耐饥饿平均时长为10.26 d,总时长达18 d,分别比抗大长1.93 d、6 d;辽蚕527蚁蚕平均饥饿死亡率为9.51%,比抗大低3.59百分点,差异达显著水平;辽蚕527蚁蚕饥饿死亡率最高峰出现的时间最晚(第10天),分别比吉青、抗大和9906晚1 d、2 d和3 d,并且最高峰的死亡率也最低;辽蚕527蚁蚕的LT_(50)和LT_(95)分别为9.22 d和15.43 d,均极显著长于其他3个品种;同时,相关分析表明柞蚕蚁蚕的耐饥饿能力与卵重无关。综上表明,辽蚕527蚁蚕具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可通过低温饥饿手段筛选耐饥饿能力强的蚁蚕个体,为抗逆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品种 蚁蚕 饥饿胁迫
下载PDF
Biological Effects of Low Energy Ar^+Ion Bombardment on Silkworm Eggs:a Novel Animal Model
2
作者 徐家萍 吴跃进 +2 位作者 刘雪兰 袁航 余增亮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59-363,共5页
In this study, we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silkworm eggs were able to survive in vacuum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Subsequently, 10w energy Ar+ ions with different energies and fluences were used to bombard silk... In this study, we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silkworm eggs were able to survive in vacuum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Subsequently, 10w energy Ar+ ions with different energies and fluences were used to bombard silkworm eggs so as to explore the resulting biological effects. Results showed that (i) the exposure of silkworm eggs to vacuum within 10 rain did not caus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hatching rates, while the irradiation of silkworm eggs by Ar+ ions of 25 keV or 30 keV with fiuences ranging from 2.6×2.6× 10^15 ion/cm2 to 8×2.6 × 10^15 ion/cm2 cause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hatching rates, and the hatching rate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fluence and energy level; (ii) the irradiation of silkworm eggs by Ar+ ions of 30 keV with a fluence of 8×2.6 × 10^15 ion/cm2 or 9×2.6 × 10^15 ion/cm2 resulted in a noticeable etching on the egg shell surface which could be observed by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iii) the irradiation of silkworm eggs by Ar+ ions of generated several mutant phenotypes which were 30 keV with a fiuence of 9×2.6× 10^15 ion/cm2 observed in the 5th instar silkworms and a mo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energy Ar+ ion silkworm egg etching effect hatching rate MUTATION
下载PDF
家蚕春制越年种延期冷藏的孵化率
3
作者 欧阳桂 郭会朵 +1 位作者 刘明珠 钱荷英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75-84,共10页
【目的】探明家蚕春制越年种延期冷藏的孵化率,为蚕种过剩时合理制定家蚕的保种及饲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春制种370个,常规冷藏至2021年6月22日出库催青,探究其越年种延期冷藏的孵化率。【结果】370份蚕种最高孵化率... 【目的】探明家蚕春制越年种延期冷藏的孵化率,为蚕种过剩时合理制定家蚕的保种及饲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春制种370个,常规冷藏至2021年6月22日出库催青,探究其越年种延期冷藏的孵化率。【结果】370份蚕种最高孵化率为88.00%,最低孵化率为0,平均孵化率仅30.30%;其中,孵化率<10.00%的品种数最多,为100个,占总数的27.03%;孵化率大于60.00%的品种仅有28个,占总数的7.57%。从品种类别看,7个各类别的平均孵化率依次为欧系一化种(45.03%)>中系二化种(29.07%)>地方一化种(28.71%)>日系二化种(28.38%)>地方二化种(26.03%)>中系一化种(25.61%)>日系一化种(24.10%);变异系数依次为欧系一化种(61.16%)<日系二化种(73.23%)<地方一化种(75.04%)<中系二化种(77.21%)<日系一化种(85.08%)<中系一化种(88.06%)<地方二化种(89.33%)。从实用价值看,春制越后平均孵化率依次为一化四眠种>二化四眠种>三眠蚕。【结论】不同类别蚕种以欧系一化种的孵化率最高,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春制越年种采用单式冷藏法冷藏至6月下旬后整体孵化率大幅降低,孵化率大于60.00%的品种仅占总数的7.57%,蚕种最好在春季使用,单式冷藏的春制越年种不宜延迟至夏季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种质资源 越年种 延期冷藏 孵化率 储藏
下载PDF
星斑川鲽胚胎发育的形态观察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波 刘振华 +3 位作者 孙丕喜 王宗灵 刘萍 滕照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0-136,共7页
为了掌握星斑川鲽早期发育的规律,2006年4月在实验室利用显微镜和显微数码摄像系统,通过电脑活体观察测量拍摄星斑川鲽受精卵胚胎发育和初孵仔鱼的形态特征,详细描述记录其发育过程和时间。星斑川鲽为游离的半浮性卵,无油球,卵径平均924... 为了掌握星斑川鲽早期发育的规律,2006年4月在实验室利用显微镜和显微数码摄像系统,通过电脑活体观察测量拍摄星斑川鲽受精卵胚胎发育和初孵仔鱼的形态特征,详细描述记录其发育过程和时间。星斑川鲽为游离的半浮性卵,无油球,卵径平均924μm。在水温11.0-12.6℃孵化,大约受精后1 h 30 min胚盘形成,9 h 30 min进入囊胚期,11 h后进入原肠胚,35 h左右进入胚体器官分化期,62 h左右尾部游离,70 h后心跳开始,胚体搐动,89 h孵出。实验表明,星斑川鲽受精卵的孵化进度与水温相关。孵化时间(Ht)与水温T(℃)关系方程为Ht=1 044.3T^-0.971 2(R2=0.978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斑川鲽 胚胎发育 初孵仔鱼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小蚕期个体形体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钟伯雄 李建营 +7 位作者 陶涛 杨元杰 蔡玉根 张庆芳 姚新弟 洪波 蒋继峰 徐锞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9-441,448,共4页
鉴别家蚕品种的真实性及检验蚕种杂交率是蚕桑生产的重要工作,但目前生产上还没有一种理想实用的方法。研究发现,采用体视显微镜(解剖镜)放大观察蚁蚕或1、2龄小蚕,不同蚕品种具有不同的蚕体颜色、斑纹、斑纹颜色和形状、体型等形体特征... 鉴别家蚕品种的真实性及检验蚕种杂交率是蚕桑生产的重要工作,但目前生产上还没有一种理想实用的方法。研究发现,采用体视显微镜(解剖镜)放大观察蚁蚕或1、2龄小蚕,不同蚕品种具有不同的蚕体颜色、斑纹、斑纹颜色和形状、体型等形体特征,这种形体特征与4、5龄大蚕的形体特征不同,据此可研究建立根据小蚕期形体特征鉴别家蚕品种及检验蚕种杂交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形体特征 杂交率检验 蚁蚕 小蚕
下载PDF
大西洋牙鲆胚胎发育的形态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波 张朝晖 +3 位作者 谭萌 孙丕喜 薛江华 赵明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1-199,共9页
为了掌握大西洋牙鲆早期发育的规律,2005年2月在实验室利用显微镜和显微数码摄像显示系统观察测量拍摄大西洋牙鲆受精卵胚胎发育和初孵仔鱼的形态特征,描述并记录其发育过程和时间。大西洋牙鲆的卵为球形游离的浮性卵,卵径平均977μ... 为了掌握大西洋牙鲆早期发育的规律,2005年2月在实验室利用显微镜和显微数码摄像显示系统观察测量拍摄大西洋牙鲆受精卵胚胎发育和初孵仔鱼的形态特征,描述并记录其发育过程和时间。大西洋牙鲆的卵为球形游离的浮性卵,卵径平均977μm,单油球,偶见2或3油球,油球径180μm。在水温19420.8℃时孵化,大约受精后50min胚盘形成,5 h30min进入囊胚期,8h后进入原肠胚期,21h左右进入胚体器官分化期,40h后尾部游离,心跳开始,胚体搐动,51~52h孵出。实验表明,大西洋牙鲆受精卵的孵化进度与水温相关。孵化时间(Ht)与水温(t/℃)关系方程为Ht=3154.8t^-1.3336(R^2=0.92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牙鲆 初孵仔鱼 胚胎发育 形态
下载PDF
温敏性品种雌雄蚁蚕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差异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徐秋云 林健荣 +4 位作者 毛立明 孔庆明 钟杨生 王叶元 林碧敏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7-338,共12页
为探讨温敏性品种限伴雌雄蚁体蛋白组分的差异,对刚孵出的雌(黑色)、雄(赤色)蚁体蛋白用双向电泳的技术和方法进行蛋白组分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易溶蛋白中,雄蚁和雌蚁分别检测到269和250个蛋白点,能相互匹配的蛋白点占86.71%,特异... 为探讨温敏性品种限伴雌雄蚁体蛋白组分的差异,对刚孵出的雌(黑色)、雄(赤色)蚁体蛋白用双向电泳的技术和方法进行蛋白组分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易溶蛋白中,雄蚁和雌蚁分别检测到269和250个蛋白点,能相互匹配的蛋白点占86.71%,特异蛋白雄蚁有43个,雌蚁有25个。在难溶蛋白中,雄蚁和雌蚁分别检测到370和427个蛋白点,能互相匹配的占80.10%,雄、雌蚁的特异蛋白分别为52个和106个。结果表明雌雄蚁体的蛋白组成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蚁体 蛋白组分 双向电泳 差异分析
下载PDF
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勇 马绍赛 +2 位作者 曲克明 陈聚法 徐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37,共6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悬浮物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nther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的孵化时间影响不明显,悬浮物浓度≤200mg/L时,胚胎孵化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悬浮物浓度≥80... 研究了不同浓度悬浮物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nther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的孵化时间影响不明显,悬浮物浓度≤200mg/L时,胚胎孵化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悬浮物浓度≥800mg/L时,其胚胎孵化率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悬浮物浓度≥200mg/L时,初孵仔鱼畸形率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通过Bliss法计算,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的起始半致死浓度(95%可信限)为1974.8mg/L(1375.4~2835.5mg/L),安全浓度(SC)为197.5mg/L;对初孵仔鱼的48和96hLC50(95%可信限)分别为226.9mg/L(204.6~251.7mg/L)和202.9mg/L(182.3~225.9mg/L),SC为20.29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物 半滑舌鳎 胚胎 初孵仔鱼 毒性效应
下载PDF
卵形鲳鲹的早期胚胎发育 被引量:50
9
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6-789,共4页
对人工繁殖的卵形鲳鳆(Trachinotus ovatus)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受精卵由人工养殖的性成熟亲鱼,经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获得。卵形鲳鲮的成熟卵呈圆形,平均卵径为967.8μm。受精卵在水温18~21℃、盐度31的条... 对人工繁殖的卵形鲳鳆(Trachinotus ovatus)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受精卵由人工养殖的性成熟亲鱼,经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获得。卵形鲳鲮的成熟卵呈圆形,平均卵径为967.8μm。受精卵在水温18~21℃、盐度31的条件下,胚胎发育历时41h27min后孵出仔鱼。胚胎发育为盘状卵裂,胚体后期的发育速度较快;仔鱼脱膜孵化的速度非常快,基本上在1min内就可以完成。初孵仔鱼平均全长为1.548mm,卵黄囊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鳆 胚胎发育 初孵仔鱼
下载PDF
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的胚胎发育及初孵仔鱼的形态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猛猛 骆剑 +4 位作者 陈国华 文鑫 吴光灿 李文深 韩玉龙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44,共7页
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是世界著名的濒危礁栖鱼类,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本研究对波纹唇鱼的胚胎发育及初孵仔鱼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将其全过程划分为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孵化6个阶段... 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是世界著名的濒危礁栖鱼类,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本研究对波纹唇鱼的胚胎发育及初孵仔鱼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将其全过程划分为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孵化6个阶段,共26个发育时期。波纹唇鱼的受精卵为无色透明的浮性卵,圆球形,卵径为(635.6±50.0)μm,具油球1个,其卵径显著小于多数海水鱼类。在水温27.7–29.0℃、盐度30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5 h 30 min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为(1305.5±50.0)μm,卵黄囊前部长于仔鱼头部,且油球位于卵黄囊的最前端。结果显示,波纹唇鱼卵子较小,胚胎发育较快,其较快的胚胎发育与较小的初孵仔鱼可能是导致胚后发育阶段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唇鱼 胚胎发育 卵径 神经板 初孵仔鱼
下载PDF
家蚕转基因技术中若干因素对转基因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马三垣 徐汉福 +3 位作者 段建平 赵爱春 张美蓉 夏庆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5-603,共9页
建立高效、稳定的家蚕Bombyx mori转基因技术对于推进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解决蚕丝产业重大问题以及向非绢丝产业拓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建立的基于piggyBac的家蚕转基因技术基础上,探索了多个影响转基因效率的因素。结果显示:以... 建立高效、稳定的家蚕Bombyx mori转基因技术对于推进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解决蚕丝产业重大问题以及向非绢丝产业拓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建立的基于piggyBac的家蚕转基因技术基础上,探索了多个影响转基因效率的因素。结果显示:以家蚕品种大造(P50)为供试材料、pBac[GOI]为供体质粒、pHA4PIG为辅助质粒,以眼睛和神经组织特异启动子3×p3启动的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为报告基因,在蚕卵产下后2~3h进行注射,综合效果最佳,孵化率和转化率分别达到62.7%和34.8%;荧光筛选的最佳时期在胚胎发育第5到第8天;在2000~8000bp之间时,外源片段的长度对转化率并无太大影响。本研究建立的技术体系,有望为家蚕功能基因研究、品种分子改良和家蚕生物反应器的开发奠定基础,并为其他鳞翅目昆虫转基因技术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PIGGYBAC 转基因技术 孵化率 转化率 蚕品种 供体质粒 辅助质粒 显微注射 荧光筛选 荧光标记
下载PDF
蚁蚕期个体形体特征在蚕种杂交率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慧真 李建营 +7 位作者 蔡玉根 张庆芳 陶涛 杨元杰 姚新弟 苏松坤 徐海圣 钟伯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097-2102,共6页
【目的】检验蚕种杂交率是蚕桑生产的重要工作,但生产上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方法】采用体视显微镜(解剖镜)放大观察蚁蚕。【结果】不同蚕品种具有不同的蚕体颜色、斑纹、斑纹颜色和形状、体型等形体特征,这种形体特征与4、5龄大蚕... 【目的】检验蚕种杂交率是蚕桑生产的重要工作,但生产上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方法】采用体视显微镜(解剖镜)放大观察蚁蚕。【结果】不同蚕品种具有不同的蚕体颜色、斑纹、斑纹颜色和形状、体型等形体特征,这种形体特征与4、5龄大蚕的形体特征不同,据此发明了一种根据蚁蚕期形体特征检验蚕种杂交率的方法。该方法是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摄影设备首先建立每一个家蚕品种蚁蚕期个体形体特征的图文数据库;然后将待鉴别家蚕品种的形体特征与数据库中已知品种的形体特征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分析,按照概率分布理论和抽样推断方法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推断;为了同时减少将不合格蚕种误判为合格蚕种及将合格蚕种误判为不合格蚕种的鉴定风险,拟采用2次抽样检验方法,2个样本组成都为1000个个体,当第一检和第二检检出纯种数分别小于等于38和79时判为合格蚕种。【结论】本方法可达到简便、正确、快速、低成本、早时期的检验蚕种杂交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杂交率 蚁蚕 形体特征 二次抽样
下载PDF
催青过程中温、湿度对蚕卵孵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仁华 冯江 +1 位作者 黄小云 郑克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7期8517-8518,8535,共3页
为了提高蚕卵的孵化率。将蚕卵放置在不同温度、湿度的环境中进行催青,通过对比研究温、湿度对蚕卵孵化率的影响。室温催青经过10 d完成,孵化率90.0%以上,温度大于30.0℃的催青时间是8 d,孵化率只有60.0%-70.0%。在其他催青标准相同条件... 为了提高蚕卵的孵化率。将蚕卵放置在不同温度、湿度的环境中进行催青,通过对比研究温、湿度对蚕卵孵化率的影响。室温催青经过10 d完成,孵化率90.0%以上,温度大于30.0℃的催青时间是8 d,孵化率只有60.0%-70.0%。在其他催青标准相同条件下,空气湿度在70.0%-80.0%的孵化率比湿度在90.0%以上的要高。室温19.9-24.5℃,1日孵化率高,催青效果好;在相同温度下,湿度在70.0%-80.0%1日孵化率较高。蚕卵催青过程中温度设置在19.9-24.5℃,湿度保持在70.0%-80.0%,蚕卵孵化率最高,达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湿度 蚕卵 孵化率
下载PDF
早期饲喂与禁食对新生肉雏消化系统和免疫器官发育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红波 盛清凯 +1 位作者 王星凌 谢幼梅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5-359,共5页
选择160只刚出壳且卵黄吸收良好的AA肉仔鸡,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一组为早期饲喂组,另一组为早期禁食组。分别在雏鸡出壳和1、2、3、5、7日龄时,从各重复组任取2只鸡,称重后解剖。取胰腺测定胰腺淀粉酶、蛋白酶和脂... 选择160只刚出壳且卵黄吸收良好的AA肉仔鸡,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一组为早期饲喂组,另一组为早期禁食组。分别在雏鸡出壳和1、2、3、5、7日龄时,从各重复组任取2只鸡,称重后解剖。取胰腺测定胰腺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取空肠测定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取脾脏和法氏囊,称重,计算各免疫器官指数;摘取卵黄囊,称重,测卵黄囊液中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结果表明:(1)体重。早期饲喂组鸡的体重显著大于早期禁食组的鸡(p<0.05)。早期禁食组的鸡在禁食期间体重逐日下降,至48h龄时体重下降了4.1g,开始饲喂后体重才回升。而早期饲喂组鸡的体重则逐日增加。(2)免疫器官。早期饲喂组鸡的法氏囊指数和脾脏指数与早期禁食组的鸡比较差异显著(p<0.05),早期饲喂能促进免疫器官内部淋巴细胞的分化与增殖,并能提高卵黄囊中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组间差异显著(p<0.05)。(3)酶活性。早期饲喂组鸡的胰腺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的活性和空肠淀粉酶的活性都高于早期禁食组的鸡(p<0.05),空肠蛋白酶的活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早期禁食组的鸡在禁食期间,未测到空肠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4)卵黄囊。早期饲喂组的鸡与早期禁食组的鸡比较,卵黄囊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仔鸡 体重 酶活性 免疫器官 卵黄囊
下载PDF
^(60)Co-γ辐射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辉 刘朝良 +5 位作者 穆莉 陈仕才 李锋 邵引刚 汤良文 周炎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27-332,共6页
利用60Co-γ射线对家蚕卵进行照射,辐射剂量在10 Gy^30 Gy之间对蚕的生长发育等一系列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家蚕在1小时内的平均孵化率有极显著提高,对照区的平均孵化率为33.2%,而10 Gy、20 Gy和30 Gy区分别达到3... 利用60Co-γ射线对家蚕卵进行照射,辐射剂量在10 Gy^30 Gy之间对蚕的生长发育等一系列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家蚕在1小时内的平均孵化率有极显著提高,对照区的平均孵化率为33.2%,而10 Gy、20 Gy和30 Gy区分别达到34.44%、39.67%和51.11%。四龄第2天随机称量50头蚕,对照、10 Gy、20 Gy和30 Gy区每头蚕平均体重分别为1.174 g、1.116 g、0.975 g和0.862 g,体重随剂量增加明显减轻,其中20 Gy和30 Gy区对比对照和10 Gy区均有极显著差异;茧层率在10 Gy和20 Gy辐照区与对照区比较变化不大,即23.37%、23.54%对比24.25%,而30 Gy辐照区显著降低,为21.74%;单蛾产卵数先升高后降低,从对照区的529粒到10 Gy的540粒和30 Gy的392粒,这可能是辐照使蚕生长发育的机制发生了改变,引起膜损伤、破坏蛋白质的结构的原因,并且对蚕的消化功能也产生了影响。综合考虑在家蚕辐射育种方面10 Gy时的照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射线 家蚕卵 孵化率 茧层率 单蛾产卵数
下载PDF
鲈鲤的胚胎发育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永明 岳兴建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0-534,F0004,共6页
2011年4月,对人工授精的鲈鲤受精卵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鲈鲤胚胎发育分为7个阶段,32个发育期,成熟卵直径2.61mm±0.05mm,淡黄或金黄色,沉性,具弱粘性。卵膜遇水1h40min膨胀达最大,直径3.51mm±0.15mm。在水温15.7℃±0.7... 2011年4月,对人工授精的鲈鲤受精卵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鲈鲤胚胎发育分为7个阶段,32个发育期,成熟卵直径2.61mm±0.05mm,淡黄或金黄色,沉性,具弱粘性。卵膜遇水1h40min膨胀达最大,直径3.51mm±0.15mm。在水温15.7℃±0.7℃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64h孵出。初孵仔鱼全长10.05mm±0.39mm,肌节51对,胸鳍原基形成,血液循环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鲤 胚胎发育 初孵仔鱼
下载PDF
家蚕蚁蚕蛋白质组的质谱鉴定与数据库构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艳艳 池旭娟 +4 位作者 谈建中 方向明 阚雪芹 郑必平 平野久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6-683,共8页
为尝试构建基于质谱分析的家蚕蛋白质组数据库,采用一维电泳-液相色谱-质谱(1DE-LC-MS)技术对家蚕蚁蚕的蛋白质组进行了分析与鉴定。共检索到511个相匹配的候选蛋白质和92个多肽离子片段,鉴定获得了171个无冗余蛋白质组分,分别属于121... 为尝试构建基于质谱分析的家蚕蛋白质组数据库,采用一维电泳-液相色谱-质谱(1DE-LC-MS)技术对家蚕蚁蚕的蛋白质组进行了分析与鉴定。共检索到511个相匹配的候选蛋白质和92个多肽离子片段,鉴定获得了171个无冗余蛋白质组分,分别属于121种蛋白质或蛋白质亚基,其中有36种蛋白质或亚基尚未在家蚕及昆虫的基因与蛋白质数据库中报道;在171个被鉴定的蛋白质组分中,与细胞骨架和蛋白质代谢相关的组分多达64种。结果还表明,1DE-LC-MS技术也适用于从一维凝胶电泳的差异性条带及蛋白质混合样品中分离和鉴定特异蛋白质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蚁蚕 蛋白质组数据库 质谱分析 一维电泳-液相色谱-质谱技术
下载PDF
不同开食时间对扬州鹅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小惠 杨海明 +1 位作者 孔祥玲 王志跃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21,共4页
本试验选用480只出壳时间集中在4h内的0日龄扬州鹅雏鹅,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开食时间分别设置为出壳后12、24、36h和48h,研究不同开食时间对雏鹅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0~4周龄A组鹅体重显著高于D组(P&... 本试验选用480只出壳时间集中在4h内的0日龄扬州鹅雏鹅,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开食时间分别设置为出壳后12、24、36h和48h,研究不同开食时间对雏鹅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0~4周龄A组鹅体重显著高于D组(P<0.05);从总体趋势看,A组和B组的饲料报酬高;D组消化器官和其他内脏器官(心脏、肝脏、胰腺)的重量均呈现出低于其余3组的趋势;免疫器官指数(脾脏指数和腔上囊指数)整体出现先上升到14日龄达到峰值后再下降的趋势,到28日龄时B组最大。因此建议雏鹅开食时间不宜晚于3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食时间 雏鹅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柞蚕3个重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亮 孟宪民 +3 位作者 戚利 刘凤云 宿桂梅 焦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8-622,共5页
配合力测定是柞蚕育种中选择优良亲本和组配优良杂交组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选用8821、8822、9906、抗大、黑翅和582共6个柞蚕品种为亲本,采用双列杂交(Griffing)方法分析了柞蚕产茧量、千粒茧质量及收蚁结茧率3个性状的配合力。结果... 配合力测定是柞蚕育种中选择优良亲本和组配优良杂交组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选用8821、8822、9906、抗大、黑翅和582共6个柞蚕品种为亲本,采用双列杂交(Griffing)方法分析了柞蚕产茧量、千粒茧质量及收蚁结茧率3个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除千粒茧质量外,产茧量和收蚁结茧率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显著地大于一般配合力(GCA)方差,说明在杂交后代这2个性状的非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而千粒茧质量则以加性效应为主。供试亲本间及各组合间的GCA和SCA差异较大,其中亲本材料582的产茧量、千粒茧质量及收蚁结茧率3个性状均表现出最高的GCA效应值;杂交组合582×抗大的产茧量和收蚁结茧率的育种值与SCA之和明显地优于其他组合,千粒茧质量的育种值与SCA之和最优的组合为582×99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产茧量 千粒茧质量 收蚁结茧率 配合力
下载PDF
家蚕卵的卫星搭载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史之祯 庄大恒 李丹丹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4年第A06期S022-S028,共7页
在中国第12颗返回式卫星的生物舱中进行了中国家蚕卵的搭载实验。目的是观察家蚕卵能否在太空环境中完成胚胎发育;观察飞行环境是否会对返回地面后家蚕的生长发育、蚕茧产量和丝质量及生化指标产生影响;探索利用太空环境诱变家蚕新... 在中国第12颗返回式卫星的生物舱中进行了中国家蚕卵的搭载实验。目的是观察家蚕卵能否在太空环境中完成胚胎发育;观察飞行环境是否会对返回地面后家蚕的生长发育、蚕茧产量和丝质量及生化指标产生影响;探索利用太空环境诱变家蚕新品种的可能性.搭载蚕卵有四个品种,包括滞育、杂交、原种,卫星飞行8d,飞行高度为209~309km,总辐射剂量0.59mGy。按蚕业常规方法记录了胚胎发育期、孵化率、消化吸收率、蚕茧产量、蚕丝质量、丝腺体GPT酶活性和中肠r-GT酶活性。结果指出,家蚕可以在飞行环境中完成正常胚胎发育,并比地面同步对照组提前2d孵化。飞行环境对杂交品种孵化率影响不大,但明显降低纯种蚕卵的孵化率。在飞行中孵化的蚕卵返回地面后发育也较快,与地面对照组比较幼虫期缩短7h,孵化期缩短1d。如果与胚胎发育时间缩短一并考虑,飞行组家蚕生命周期共缩短6.3%,飞行环境对家蚕幼虫体重无明显影响。但飞行组家蚕的消化吸收率、叶丝转化率、中肠的r-GT酶活性、丝腺的GPT酶活性有增加或者增加的趋势。蚕丝质量也有提高的趋势。没有观察到对滞育蚕的上述影响。各品种蚕卵经飞行后蚕茧产量变化不完全相同某些品种茧量增加、某些品种茧量降低。本实验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卵 返回式卫星 生物学实验 孵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