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兴海县赛什塘铜矿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辉 丰成友 +4 位作者 李大新 丁天柱 王洪庆 刘建楠 周建厚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3-322,共10页
赛什塘铜矿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端的鄂拉山地区,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矽卡岩型铜矿之一。矽卡岩形成于印支期石英闪长岩与中—下三叠统地层T1-2^b2岩性段的接触带,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外接触带矽卡岩中。T1-2^b2岩性段由中性火山岩... 赛什塘铜矿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端的鄂拉山地区,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矽卡岩型铜矿之一。矽卡岩形成于印支期石英闪长岩与中—下三叠统地层T1-2^b2岩性段的接触带,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外接触带矽卡岩中。T1-2^b2岩性段由中性火山岩、大理岩及变质粉砂岩构成,其中变安山质凝灰岩及安山岩与铜矿化有着密切的空间关系。岩相学研究表明,含铜矽卡岩的形成经历了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及石英-碳酸盐阶段。矽卡岩阶段形成石榴子石、辉石及硅灰石,退化蚀变阶段则形成绿帘石、角闪石及磁铁矿,石英-硫化物阶段大量金属硫化物发生沉淀。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石榴子石与辉石矿物组分分别为Gro0.00~91.00And7.02~100.00(Pyr+Alm+Spe)0.00~4.27与Di12.80~98.08Hd2.41~79.80(Jo+Jd+Opx)0.00~13.47,表明其属于典型的钙矽卡岩类。空间上,靠近石英闪长岩与安山岩接触带处,钙铝榴石和绿帘石更富集,而向大理岩的一侧以钙铁榴石为主,并常见硅灰石及含Mn的钙铁辉石。矿物学特征及矿物成分的变化显示:从矽卡岩阶段到石英-硫化物阶段,流体性质呈幕式的变化,成矿流体至少经历了2次氧化还原性质的转变,这种变化可能与成矿流体中大气降水的不断加入有关。赛什塘铜矿属于矽卡岩型矿床,以石英闪长岩为主的岩浆活动携带了大量的热量及流体,侵入到中—下三叠统地层中,与围岩地层发生物质交换的同时,引起了大理岩、变质粉砂岩与中性火山岩之间的双交代作用,是导致矽卡岩和矿体形成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矿床 矿物学 成矿机制 赛什塘铜矿 鄂拉山 青海
下载PDF
青海鄂拉山北段牦牛沟铜金矿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永福 张栋 +5 位作者 路英川 刘鹏 王晓军 傅扬 李文良 郭晓东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8,共10页
鄂拉山是中央造山带西段之东昆仑和西秦岭的结合部位,由于研究程度不高而影响着大家对其区域印支期成矿作用、成矿地质背景及地球动力学过程的认识。因此,本文从特定矿床类型时空分布特征反演成矿地质背景和地球动力学过程的方法入手,... 鄂拉山是中央造山带西段之东昆仑和西秦岭的结合部位,由于研究程度不高而影响着大家对其区域印支期成矿作用、成矿地质背景及地球动力学过程的认识。因此,本文从特定矿床类型时空分布特征反演成矿地质背景和地球动力学过程的方法入手,以鄂拉山北段的牦牛沟铜金矿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其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年代学,将其与区域东昆仑典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进行时空对比研究,并结合传统区域大地构造研究和成岩证据,试图探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动力学过程以及鄂拉山的归属问题。结果表明,牦牛沟铜金成矿为小型矽卡岩矿床,成矿与木勒儿花岗闪长岩关系密切。与铜金成矿有关的矿化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黄铜矿化和黄铁矿化。矿床矿石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以及辉钼矿等。首次获得有意义的辉钼矿Re-Os加权平均年龄为(238.7±1.4)Ma。同时,三叠纪鄂拉山与东昆仑具有相似的地质演化特征,属于东昆仑南北向挤压构造背景下的成矿事件。东昆仑三叠纪成矿可能有两个相对峰期:约237 Ma以矽卡岩矿床为主的铁铜成矿期和约222 Ma的以斑岩为主的铜金成矿期,前者可能和俯冲碰撞转换期的板块断离有关,后者则与后碰撞拆沉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RE-OS年龄 牦牛沟 鄂拉山 东昆仑
下载PDF
青海鄂拉山兴海香加吾岗地区银铅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雍化常 杨怀超 +2 位作者 龙宇 葸德华 赖川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4期140-155,共16页
调查区位于青海省兴海县香加吾岗地区,属鄂拉山成矿带。笔者及其团队在该地区进行1∶5万地质填图过程中,新发现Ag、Pb、Zn矿点及矿化点5处,赋存地层为上三叠统鄂拉山组(T_3e)底部及下中三叠统洪水川组三段(T_(1-2)h^3),成矿类型为陆相... 调查区位于青海省兴海县香加吾岗地区,属鄂拉山成矿带。笔者及其团队在该地区进行1∶5万地质填图过程中,新发现Ag、Pb、Zn矿点及矿化点5处,赋存地层为上三叠统鄂拉山组(T_3e)底部及下中三叠统洪水川组三段(T_(1-2)h^3),成矿类型为陆相火山岩型,控矿构造主要为北东向断裂;通过1∶5万遥感异常提取及解译工作,圈出编号为YC-15、YC-16一级羟基异常2处;通过1∶5万高精度磁法测量,圈出编号为DC-2013-010的乙_2类磁异常1处;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编号为HS_(乙1)^(38)Ag(AuAsSnPbZn)、HS_(甲2)^(35)Pb(ZnCdAgAuMoCu)银铅异常2处。通过上述找矿工作,结合室内对比分析综合研究,显示青海鄂拉山兴海香加吾岗地区具有较好的银铅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拉山 银铅 陆相火山岩型 物探异常 化探异常
下载PDF
鄂拉山东北段都龙超单元地质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邢国忠 安勇胜 《青海地质》 1996年第2期11-20,42,共11页
都龙超单元是一个大型中酸性复式岩体,具成分和结构演化序列。根据同源岩浆演化的理论,结合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包体特征及各侵入体的接触关系等,将该岩体进行了系统的解体,圈定出23个大小不等的侵入体,进一步归并为5个单元和一个超单... 都龙超单元是一个大型中酸性复式岩体,具成分和结构演化序列。根据同源岩浆演化的理论,结合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包体特征及各侵入体的接触关系等,将该岩体进行了系统的解体,圈定出23个大小不等的侵入体,进一步归并为5个单元和一个超单元,建立了区内的岩石谱系单位。并对超单元的成因类型和就位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岩体是同一大地构造环境下同源岩浆多次脉(涌)动形成的超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单元 复式岩体 同源岩浆演化 酸性岩
下载PDF
物探成果在探讨青海鄂拉山活动断裂带控热控震的分段差异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斌 李百祥 李福城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5年第2期311-317,共7页
通过对鄂拉山断裂带上不同地段的两次地热物探勘查成果差异的对比,在区域重力场和地质构造分析的基础上,从研究现代构造应力场和构造变形入手,探讨了鄂拉山右行走滑活动断裂带控热、控震的分段差异性。在断裂南段呈NNW向,与青藏高原NE... 通过对鄂拉山断裂带上不同地段的两次地热物探勘查成果差异的对比,在区域重力场和地质构造分析的基础上,从研究现代构造应力场和构造变形入手,探讨了鄂拉山右行走滑活动断裂带控热、控震的分段差异性。在断裂南段呈NNW向,与青藏高原NE向应力呈锐角相交,剪切分力作用下以走滑为主,断裂带中不连续右行走滑羽列的右阶拉张区控制着温泉群呈串珠状分布,而无中强震发生。在断裂北段走向转为NW向,与应力方向趋近正交,在挤压应力作用下逆冲断裂易形成发震构造,却无温泉分布和地热形成条件,探讨其形成机制,着重论述温泉镇温泉具备良好地热地质条件,同时,也阐明了乌兰地段不具地热形成的地质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拉山活动断裂 控热控震构造特征 物探勘查成果 地热 重力场
下载PDF
鄂拉山岩浆带都龙超单元成因新认识
6
作者 安勇胜 索有贤 《青海地质》 1999年第1期19-22,共4页
通过对原1:5万区调中建立的鄂拉山岩浆带都龙超单元Ⅰ型花岗岩物质来源、包体、岩石化学、同位素等特征的综合分析,提出H型花岗岩的成因观点,并对其混合作用成因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鄂拉山 都龙超单元 H型花岗岩 岩浆带 花岗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