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0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nPb钎料与Au/Ni/Cu焊盘反应过程中Au的分布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福泉 王春青 +1 位作者 杜淼 孔令超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6,共4页
采用熔融的共晶锡铅钎料熔滴与Au/N i/Cu焊盘瞬时接触液固反应形成钎料凸点,随后进行再流焊及老化。对这一过程中的钎料/焊盘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组织的演化,尤其是Au-Sn化合物的形成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钎料熔滴与焊盘液固反应形... 采用熔融的共晶锡铅钎料熔滴与Au/N i/Cu焊盘瞬时接触液固反应形成钎料凸点,随后进行再流焊及老化。对这一过程中的钎料/焊盘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组织的演化,尤其是Au-Sn化合物的形成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钎料熔滴与焊盘液固反应形成了Au-Sn界面化合物,铜层未完全反应。在随后的再流焊过程中,界面处的铜层完全消耗掉,镍层与钎料反应形成N i3Sn4界面组织;针状的AuSn4化合物分布于钎料基体中。老化条件下分布于钎料基体中的AuSn4重新在界面沉积,在N i3Sn4层上形成(AuxN i1-x)Sn4层。(AuxN i1-x)Sn4在界面的沉积遵循分解扩散机制,并促进富铅相的形成。钎料与焊盘反应过程中Au-Sn化合物的演化及分布直接影响钎料与焊盘的连接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料凸点 Au/ni/cu 再流焊 老化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激光加热条件下SnPb共晶钎料与Au/Ni/Cu焊盘界面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3
2
作者 田艳红 王春青 张晓东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6-139,共4页
激光重熔在电子封装领域中SnPb共晶钎料凸点制作方面存在极大的优势.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激光加热条件下SnPb共晶钎料与Au/Ni/Cu焊盘之间的界面反应,探讨了钎料与Au/Ni/Cu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机理,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 激光重熔在电子封装领域中SnPb共晶钎料凸点制作方面存在极大的优势.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激光加热条件下SnPb共晶钎料与Au/Ni/Cu焊盘之间的界面反应,探讨了钎料与Au/Ni/Cu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机理,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Au镀层在激光加热过程中向钎料中的溶解与扩散动力学.结果表明:SnPb共晶钎料在激光加热瞬间与Au/Ni/Cu焊盘中的Au发生反应,生成Au-Sn金属间化合物,其形貌和分布与激光输入能量密切相关;随着激光输入能量的增加,Au-Sn化合物由连续层状转变为针状,最后以细小颗粒弥散分布在钎料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激光重溶 SnPb共晶钎料 Au/ni/cu焊盘 界面反应 扩散 溶解 锡铅合金
下载PDF
东昆仑夏日哈木超大型铜镍钴矿床Ni/Cu比值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宋谢炎 易俊年 +1 位作者 陈列锰 郑文勤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31-,共1页
<正>夏日哈木超大型铜镍钴硫化物矿床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以西120 km处,东昆仑中带内。探明的金属镍储量已经超过100万吨,平均品位为镍~0.65wt%,铜~0.14wt%,钴~0.013wt%(青海五院内部资料),成为仅次于金川超大型铜镍(铂族元素)矿... <正>夏日哈木超大型铜镍钴硫化物矿床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以西120 km处,东昆仑中带内。探明的金属镍储量已经超过100万吨,平均品位为镍~0.65wt%,铜~0.14wt%,钴~0.013wt%(青海五院内部资料),成为仅次于金川超大型铜镍(铂族元素)矿床的我国第二大岩浆硫化物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日哈 ni/cu 硫化物矿床 青海省格尔木 钴矿床 内部资料 铂族元素 铜镍 金属镍
下载PDF
化学共沉积法制备纳米级Ni/Cu复合粉 被引量:3
4
作者 柴立元 钟海云 闵小波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70-473,共4页
研究了一种制备超细Ni/Cu包覆型复合粉的新工艺。以硫酸铜和硫酸镍为原料、酒石酸铵为络合剂、NaOH调节pH值、水合肼还原的化学共沉积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50nm的纳米级镍包铜(Ni/Cu)复合粉末。并从电化学、结晶学的角度阐述了制备粒度... 研究了一种制备超细Ni/Cu包覆型复合粉的新工艺。以硫酸铜和硫酸镍为原料、酒石酸铵为络合剂、NaOH调节pH值、水合肼还原的化学共沉积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50nm的纳米级镍包铜(Ni/Cu)复合粉末。并从电化学、结晶学的角度阐述了制备粒度微细、包覆均匀的Ni/Cu复合粉末的基本原理。该方法利用液-液均相置换反应,采用温和的反应条件,直接制备纳米级复合粉末材料,具有方法简单、粉末粒度均匀、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反应 共沉积 ni/cu复合粉 钠米级复合粉
下载PDF
Ni/Cu复合多层膜电爆炸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特性及飞片推动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爽 孙秀娟 +1 位作者 王万军 付秋菠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6-464,I0004,共10页
为探索复合多层膜爆炸箔电爆炸的作用机理,开展了Ni/Cu复合多层膜爆炸箔性能研究。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相同厚度的Ni/Cu复合多层膜(调制周期分别为200nm/300nm和300nm/400nm)及纯Cu、Ni金属膜,通过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特性测试分析,... 为探索复合多层膜爆炸箔电爆炸的作用机理,开展了Ni/Cu复合多层膜爆炸箔性能研究。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相同厚度的Ni/Cu复合多层膜(调制周期分别为200nm/300nm和300nm/400nm)及纯Cu、Ni金属膜,通过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特性测试分析,计算获得了不同放电电流条件下不同结构的Ni/Cu复合多层膜、纯Cu、Ni金属膜电爆炸等离子体电子温度。通过匹配加速膛、飞片进行了爆炸箔推动飞片的PDV速度测试和分析,获得了不同放电电流条件下Ni/Cu复合多层膜、纯Cu、Ni金属膜爆炸箔推动飞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电流为2.5kA时,(Ni200Cu300)8和(Ni300Cu400)5Ni300电爆炸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强度以及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均高于纯Cu和纯Ni,说明Ni/Cu复合材料在相同条件下电爆炸储能密度更高;在电流为2.5kA时,Ni/Cu复合材料中的Ni开始对等离子体推动飞片起促进作用,(Ni200Cu300)8和(Ni300Cu400)5Ni300爆炸箔推动飞片的加速时间更长,最终速度均高于纯Cu爆炸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复合多层膜 电爆炸等离子体 发射光谱 飞片
下载PDF
Ni/Cu双金属纳米线非模板法制备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虎 廖立 +2 位作者 黎明 谢克难 陈光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4136-24139,共4页
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制备出Ni纳米线,再以Ni纳米线为载体,利用Ni置换溶液中的Cu2+制备出Ni/Cu双金属纳米线,并进行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能谱(EDS)等表征。结果显示样品线性较好、尺寸均匀,约为200 nm,组成为Ni... 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制备出Ni纳米线,再以Ni纳米线为载体,利用Ni置换溶液中的Cu2+制备出Ni/Cu双金属纳米线,并进行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能谱(EDS)等表征。结果显示样品线性较好、尺寸均匀,约为200 nm,组成为Ni单质和Cu单质,均为面心立方结构,其含量分别为62.34%与36.37%(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双金属纳米线 非模板法 制备
下载PDF
Zn/Ni/Cu-BTC强化吸附刚果红性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周溢甜 徐璐奕 +1 位作者 徐黎蔚 代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21-2027,共7页
运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种新型三金属单配体多孔材料Zn/Ni/Cu-BTC,运用氮气吸脱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常温常压条件下(25℃,1atm)静态吸附刚果红的性能.结果表明,由于三金属不饱和配位点的协同效应导致刚... 运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种新型三金属单配体多孔材料Zn/Ni/Cu-BTC,运用氮气吸脱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常温常压条件下(25℃,1atm)静态吸附刚果红的性能.结果表明,由于三金属不饱和配位点的协同效应导致刚果红在Zn/Ni/Cu-BTC多孔材料上的吸附容量从630mg/g增加到1250mg/g,增加了98.4%.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模型较好地描述了Zn/Ni/Cu-BTC对刚果红的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金属单配体 刚果红 吸附 Zn/ni/cu-BTC
下载PDF
Ni/Cu共掺CrBN涂层的韧性评价及压痕有限元仿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明玲 王谦之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5-21,共7页
为了研究金属Ni和Cu共掺对CrBN涂层韧性的影响,采用闭场式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不同Ni/Cu比例的Ni-Cu-CrBN涂层。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涂层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明涂层是由CrN晶体和非晶基质组成的纳米复合结构。随着Ni含量的减... 为了研究金属Ni和Cu共掺对CrBN涂层韧性的影响,采用闭场式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不同Ni/Cu比例的Ni-Cu-CrBN涂层。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涂层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明涂层是由CrN晶体和非晶基质组成的纳米复合结构。随着Ni含量的减少以及Cu含量的增加,CrBN涂层的硬度(H)从24.6 GPa下降到12.1 GPa,但塑性变形能力(D_(p))以及抗环形裂纹能力有所增强。结合有限元模拟(FEM)分析,涂层抗环形裂纹能力的提高有3个原因:第1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涂层和基体之间的性能差异减小,压痕下沉程度减弱;第2个原因是拉应力的分布逐渐均匀;第3个原因是随着Cu含量的不断增加提高了涂层的塑性变形能力。以上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间的力学性能相近,可以更加有效地抵抗环形裂纹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BN涂层 ni/cu共掺 磁控溅射 有限元模拟 塑性 韧性
下载PDF
Ni/Cu电极MLCC烧成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赖永雄 唐浩 李基森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1-24,共4页
通过各项工艺对比实验,研究了烧成工艺参数对成品性能的影响。给出了最佳工艺参数:烧结温度为1280~1300℃,保温2h,用N2/H2/H2O的混合气控制P(O2)为10–8~10–10MPa,回火温度900~1100℃,保温2~5h,回火气氛氧含量(5~50)×10–6;1... 通过各项工艺对比实验,研究了烧成工艺参数对成品性能的影响。给出了最佳工艺参数:烧结温度为1280~1300℃,保温2h,用N2/H2/H2O的混合气控制P(O2)为10–8~10–10MPa,回火温度900~1100℃,保温2~5h,回火气氛氧含量(5~50)×10–6;1000℃以上的升降温速率控制在2~4℃/min。在此工艺条件下,选用合适的烧炉,可以得到性能合格的Ni/Cu电极ML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技术 MLCC ni/cu电极 烧成工艺 气氛保护
下载PDF
Influence of interfacial reaction between molten SnAgCu solder droplet and Au/Ni/Cu pad on IMC evolution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福泉 王春青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2006年第1期18-22,共5页
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 formed at Sn-Ag-Cu solder droplet/pad interface during wetting re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IMC evolution during reflow and aging were also conducted. The results... 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 formed at Sn-Ag-Cu solder droplet/pad interface during wetting re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IMC evolution during reflow and aging were also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tting reaction between molten solder droplet and pad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Au-Sn compound at interface, but Au element is not fully consumed during wetting reaction. After reflow, all Au layer disappears from the interface, Au element is dissolved into solder and Au-Sn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are precipitated in the bulk. Reaction between Ni layer and Sn-Ag-Cu solder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CuxNi1-x)6Sn5 layer at interface during reflow. According to the thermodynamic-kinetic of interfacial reaction, the wetting reaction at solder droplet/pad interface influences the phase selectivity of IMC evolution during reflow and ag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Au/ni/cu SNAGcu 软焊料 界面反应
下载PDF
Improvement of Joint Strength of SiCp/Al Metal Matrix Composite in Transient Liquid Phase Bonding Using Cu/Ni/Cu Film Interlayer 被引量:1
11
作者 Rongfa CHEN Dunwen ZUO Min W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91-294,共4页
The compact oxide on the surface of SiCp/Al metal matrix composite (SiCp/Al MMC) greatly depends on the property of the joint. Inlaid sputtering target was applied to etch the oxide completely on the bonding surface... The compact oxide on the surface of SiCp/Al metal matrix composite (SiCp/Al MMC) greatly depends on the property of the joint. Inlaid sputtering target was applied to etch the oxide completely on the bonding surface of SiCp/Al MMC by plasma erosion. Cu/Ni/Cu film of 5μm in thickness was prepar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method on the clean bonding surface in the same vacuum chamber, which was acted as an interlayer in transient liquid phase (TLP) bonding process. Compared with the same thickness of single Cu foil and Ni foil interlayer, the shear strength of 200 MPa was obtained using Cu/Ni/Cu film interlayer during TLP bonding, which was 89.7% that of base metal. In addition, homogenization of the bonding region and no particle segregation in interfacial region were found by analysis of the joint microstructur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micrograph of the joint interfa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a homogenous microstructure of joint was achieved, which is similar with that of based met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l MMC Magnetron sputtering cu/ni/cu film Transient liquid-phase(TLP) bonding
下载PDF
Diffusion Bonding of Ti-6Al-4V to QAl 10-3-1.5 with Ni/Cu Interlayers
12
作者 Wei GUO Xihua ZHAO +2 位作者 Minxia SONG Jicai FENG Biao Y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6期817-820,共4页
Ti-6Al-4V and QAl 10-3-1.5 diffusion bonding has been carried out with Ni/Cu interlayers. The diffusionbonded joints are evalu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and mi... Ti-6Al-4V and QAl 10-3-1.5 diffusion bonding has been carried out with Ni/Cu interlayers. The diffusionbonded joints are evalu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and microhardness test.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at the interface zone are detect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Interracial microstructure of TiNi+CuTi3+α-Ti forms at the Ni/Ti-6Al-4V transition zone and Cu (ss. Ni) solid solution forms between Ni/Cu interlayers. The thickness of reaction layer (TiNi) increases with bonding time by a parabolic law: y^2=Koexp(-150000/RT)t, and K0=2.g×10^-7 m^2/s is figured out from the experiment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usion bonding MICROSTRUCTURE INTERFACE ni/cu interlayers
下载PDF
影响Ni/Cu电极Y5V MLCC耐焊接热失效的原因
13
作者 齐坤 赖永雄 李基森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0-62,共3页
研究了铜电极端浆以及不同的烧端工艺对MLCC耐焊接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粒径小且均匀的片状铜粉,可提高MLCC端头的致密性,提升其耐焊接热能力;选用Zn-B-Si作为玻璃体系,对片容的耐焊接热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端头不被氧化的前提下,... 研究了铜电极端浆以及不同的烧端工艺对MLCC耐焊接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粒径小且均匀的片状铜粉,可提高MLCC端头的致密性,提升其耐焊接热能力;选用Zn-B-Si作为玻璃体系,对片容的耐焊接热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端头不被氧化的前提下,烧端工序充足的氧含量对改善耐焊接热具有积极作用。通过以上改进,在实际生产中RSH失效率已由改进前的100×10–6以上降到了5×10–6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技术 ni/cu MLCC 铜端浆 粒径 耐焊接热
下载PDF
Magnetic Studies of Spin Wave Excitations in Ni/Cu Multilayers
14
作者 Abdeslam Tizliouine Hayat Salhi +1 位作者 Hassan Lassri Naima Addou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1年第11期1285-1289,共5页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Ni/Cu multilayers, prepared by the electron beam evaporation method under ultra high vacuum conditions,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y magnetic measurements.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Ni/Cu multilayers, prepared by the electron beam evaporation method under ultra high vacuum conditions,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y magnetic measurements.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spontaneous magnetization M (T) is well described by a T3/2 law. A spin wave theory has been used to explain the magnetization versus temperature. Based on this theory, the approximate values for the exchange interactions have been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 MULTILAYER MAGNETIZATION SPIN Wave EXCITATIONS Exchange INTERACTIONS
下载PDF
晶粒尺寸对界面含Cr-O-C防黏层Cu/Ni复合体拉伸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杨光 胡正晨 +1 位作者 惠越 陈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9-1610,共12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含Cr-O-C防黏层的具有不同晶粒尺寸的Cu/Ni复合体的拉伸变形。结果表明:当Cu/Ni复合体的晶粒尺寸大于12 nm时,不论界面不含Cr、O和C原子或含有定量Cr、O和C原子,复合体的屈服强度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呈现增大趋势...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含Cr-O-C防黏层的具有不同晶粒尺寸的Cu/Ni复合体的拉伸变形。结果表明:当Cu/Ni复合体的晶粒尺寸大于12 nm时,不论界面不含Cr、O和C原子或含有定量Cr、O和C原子,复合体的屈服强度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呈现增大趋势,符合细晶强化规律,晶粒塑性变形主要受晶体内部的位错滑移控制,最大应力增加9.52%;当晶粒尺寸小于12 nm时,由于晶界所占比例的增加,拉伸过程的塑性变形更多受晶界变形控制,屈服强度下降。Cr-O-C界面弱化了Cu/Ni复合体的强度,随着界面上Cr、O和C原子数量的增加,Cu/Ni复合体的抗拉强度随之降低,最大应力下降56.40%,Cu/Ni复合体内部的位错数量也随之降低,转移到Ni表面的Cu原子数量随之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晶粒尺寸 cu/ni复合体 Cr-O-C防黏层 拉伸性能
下载PDF
M2052阻尼合金化学镀Ni-Cu-P后摩擦磨损和冲刷腐蚀性能研究
16
作者 覃炳朝 刘雨杨 +1 位作者 王均 窦靖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7,共6页
在M2052阻尼合金上化学镀Ni-Cu-P镀层,1 h后获得了厚度为9.2μm的非晶镀层。随后分析了镀层的表面和截面形貌、元素组成和相结构。对比了施镀前后样品的表面能、摩擦磨损性能和耐冲刷腐蚀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化学镀Ni-Cu-P之后,M205... 在M2052阻尼合金上化学镀Ni-Cu-P镀层,1 h后获得了厚度为9.2μm的非晶镀层。随后分析了镀层的表面和截面形貌、元素组成和相结构。对比了施镀前后样品的表面能、摩擦磨损性能和耐冲刷腐蚀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化学镀Ni-Cu-P之后,M2052合金的耐蚀性能提高,与基体相比,施镀后样品的耐磨性能和耐冲刷腐蚀性能有极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052阻尼合金 ni-cu-P镀层 耐蚀性 摩擦磨损 冲刷腐蚀
下载PDF
铸态Cu-1.16Ni-0.36Cr合金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
17
作者 孙文明 李韶林 +3 位作者 宋克兴 王强松 丁宗业 朱莹莹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7,共8页
利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Cu-1.16Ni-0.36Cr合金在变形量为50%、变形温度为750~950℃、变形速率为0.01~10 s^(-1)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建立该合金热变形的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结果表明:Cu-1.16Ni-0.36Cr合金在700~900℃的... 利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Cu-1.16Ni-0.36Cr合金在变形量为50%、变形温度为750~950℃、变形速率为0.01~10 s^(-1)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建立该合金热变形的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结果表明:Cu-1.16Ni-0.36Cr合金在700~900℃的变形温度下以动态回复为主,在950℃下发生完全的动态再结晶。通过真应力应变曲线得到了该合金热变形的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根据应变对流变应力的影响对本构方程进行修正,通过修正后的回归方程对流变应力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热加工图表明,该合金适宜的热变形工艺参数为900~950℃和0.1~1 s^(-1),其中950℃和1 s^(-1)变形条件下组织状态最佳,为晶粒细小均匀的等轴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Cr合金 热压缩变形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动态再结晶
下载PDF
高性能Cu-Ni-Si系合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8
作者 刘军 曹祎程 +3 位作者 米绪军 解浩峰 米振莉 彭丽军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152-162,共11页
先进铜基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及良好的发展前景。相比于Cu-Be, Cu-Fe-P, Cu-Cr等合金而言,Cu-Ni-Si系合金具有高强度、较高的导电率、良好的抗高温软化、抗应力松弛性能及低廉的价格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 先进铜基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及良好的发展前景。相比于Cu-Be, Cu-Fe-P, Cu-Cr等合金而言,Cu-Ni-Si系合金具有高强度、较高的导电率、良好的抗高温软化、抗应力松弛性能及低廉的价格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子和电气工程等工业领域。本文首先介绍了Cu-Ni-Si系合金的发展现状,并从产品性能及产业化方面论述了国内外存在的差异。该合金发展趋势主要是朝着先进高强高导弹性铜合金方向发展,核心挑战是在提升强度的同时保持甚至提高导电性能,并且由于服役环境的复杂化及服役时间的延长,对于材料服役性能的可靠稳定性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最后从成分设计、加工及形变热处理工艺、时效析出行为、服役性能等方面综述了CuNi-Si系合金的研究现状,并针对目前该材料存在的不足,展望了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Si系合金 铜合金 高强高导 引线框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热处理对Cu-Ni-Cr-Si合金性能提升的机理研究
19
作者 夏小维 吴杰峰 沈旭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0,共6页
为了深入了解Cu-Ni-Cr-Si系列合金的综合性能,对比分析了Cu-Ni-Cr-Si合金热处理前后合金的显微硬度、拉伸性能以及显微组织等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热处理后的Cu-Ni-Cr-Si合金的拉伸性能明显提升,显微硬度也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Cu-Ni... 为了深入了解Cu-Ni-Cr-Si系列合金的综合性能,对比分析了Cu-Ni-Cr-Si合金热处理前后合金的显微硬度、拉伸性能以及显微组织等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热处理后的Cu-Ni-Cr-Si合金的拉伸性能明显提升,显微硬度也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Cu-Ni-Cr-Si合金是典型的沉淀时效强化合金,热处理过程中溶质原子扩散,从而形成析出相,细小、弥散的析出相分布在合金的晶界中会阻碍位错运动,从而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研究发现,热处理后晶粒的尺寸显著变大,与此同时热驱动力促使析出相生成,一般为Ni/Si相和Cr/Si相,析出相具有较高的硬度,合金的显微硬度在热处理之后也会有显著提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发现,热处理之后小角度晶界转变为大角度晶界,局域取向差降低,推断位错密度降低。除此之外,溶质原子Cr、Ni、Si从基体中析出,对基体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导电率由29.665%IACS提高到35.124%I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Cr-Si合金 热处理 析出相 力学性能 EBSD
下载PDF
行波磁场对Cu-Ni-Si-M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朱宇璇 彭博 +3 位作者 李国梁 王明飞 接金川 李廷举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研究了在凝固过程中行波磁场对Cu-Ni-Si-M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磁场电流强度的增加,在晶粒细化的同时,合金的组织形貌逐渐向等轴晶转变,树枝晶在磁场的作用下尺寸不断减小。磁场电流为90 A时晶粒细化效果最好,铸锭几乎... 研究了在凝固过程中行波磁场对Cu-Ni-Si-M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磁场电流强度的增加,在晶粒细化的同时,合金的组织形貌逐渐向等轴晶转变,树枝晶在磁场的作用下尺寸不断减小。磁场电流为90 A时晶粒细化效果最好,铸锭几乎全部由细小的等轴晶组成,晶粒尺寸降至(0.5±0.19) mm,相比于未加行波磁场的合金,晶粒细化了约94%。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并对衍射花样进行标定,发现晶界处的析出相为δ-Ni2Si。在磁场电流为60 A的条件下,合金的拉伸性能最好,与未施加磁场的样品相比,屈服强度提高了41.8%,抗拉强度提高了12.9%,但合金的硬度不受行波磁场影响。本文通过行波磁场细化晶粒,为提高时效强化型铜合金的强度提供了一种可规模化生产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Si-Mg合金 行波磁场 晶粒细化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