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3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O_(2)对WC/Ni复合熔覆层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杨贵荣 宋文明 +1 位作者 许可 马颖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12-218,共7页
本工作采用真空熔覆技术制备了不同CeO_(2)含量的WC/Ni复合熔覆层,通过SEM、XRD、EDS及显微硬度计对复合熔覆层的微观组织、成分及硬度分布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的复合熔覆层组织致密,复合熔覆层由厚度2~3 mm且具... 本工作采用真空熔覆技术制备了不同CeO_(2)含量的WC/Ni复合熔覆层,通过SEM、XRD、EDS及显微硬度计对复合熔覆层的微观组织、成分及硬度分布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的复合熔覆层组织致密,复合熔覆层由厚度2~3 mm且具有网状结构特征的复合层区与约300μm的过渡层区组成,根据熔合程度过渡区又分为冶金熔合区、扩散熔合区及扩散区;随着CeO_(2)含量的增加,复合熔覆层的晶粒逐渐细化、熔合质量提高,特别是过渡熔合区出现鱼骨状的析出相;复合区的网孔部位主要组成相为γ-(Ni,Fe)固溶体、FeNi_(3)、Cr_(7)C_(3)、Cr_(23)C_(6)、Ni_(3)Si和NiB,网线区主要组成相为WC、WC_(2)、γ-(Ni,Fe)固溶体、共晶组织等;复合熔覆层的显微硬度由表面至基体逐渐降低,且随着CeO_(2)含量的增加硬度逐渐升高,CeO_(2)含量为1.5%时,达到最大值,其平均显微硬度比基体提高5~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ni复合熔覆层 CeO_(2) 微观组织细化 显微硬度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Ni60/WC涂层表面织构皮秒分束工艺参数预测研究
2
作者 钟林 伍小龙 +8 位作者 王国荣 罗敏敏 王紫萱 魏刚 王杰 冷晓栋 曾秦涛 张文超 敬佳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7-179,共13页
目的实现六分束激光在Ni60/WC涂层表面烧蚀目标织构激光加工工艺参数的精确选择。方法基于CCD响应面法,设计在不同的激光工艺参数下对Ni60/WC涂层表面进行织构烧蚀试验,以激光频率、扫描次数、扫描速度为影响因素,以圆凹坑织构直径、深... 目的实现六分束激光在Ni60/WC涂层表面烧蚀目标织构激光加工工艺参数的精确选择。方法基于CCD响应面法,设计在不同的激光工艺参数下对Ni60/WC涂层表面进行织构烧蚀试验,以激光频率、扫描次数、扫描速度为影响因素,以圆凹坑织构直径、深度及由其直径和深度综合加权所得的综合目标为响应目标,建立目标织构所需激光工艺参数的预测模型,以织构直径、深度及综合目标作为优化条件,对预测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扫描次数对织构直径的影响最显著,单个脉冲光斑上所聚集的能量大小是影响织构直径误差的关键因素。对织构深度影响最显著为扫描次数和频率,织构深度与扫描次数、频率呈正相关,不同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是影响织构加工结果的关键。通过对预测模型所优选的参数进行实验验证发现,以织构直径和深度、综合目标建立的预测模型优选工艺参数所加工圆凹坑织构的质量评价指标与其预测指标的误差率分别为19.37%、3.57%。功率为6 W时,六分束激光加工最优工艺参数为速度5500 mm/s、频率400 kHz、扫描2次。结论通过综合目标建立的Ni60/WC涂层表面圆凹坑织构六分束激光加工参数优选预测模型精确程度较高,能够实现Ni60/WC涂层表面加工所需织构激光参数的准确预测,为涂层表面织构加工激光参数精确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秒激光 分束激光加工 ni60/wc 圆凹坑织构 CCD响应面法 参数预测
下载PDF
WC-Ni基硬质合金微观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能调控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立 崔焱茗 +4 位作者 聂仁鑫 徐涛 张维 龙坚战 刘向中 《硬质合金》 CAS 2024年第4期276-286,共11页
WC-Ni基硬质合金用作磁性材料成形模具、核主泵机械密封关键部件以及磨蚀性服役工况耐磨零件独具优势。由于材料体系的本征特性,与WC-Co合金相比,在黏结金属含量相同和合金晶粒度相近条件下,WC-Ni基合金强度、硬度和韧性均明显较低,高... WC-Ni基硬质合金用作磁性材料成形模具、核主泵机械密封关键部件以及磨蚀性服役工况耐磨零件独具优势。由于材料体系的本征特性,与WC-Co合金相比,在黏结金属含量相同和合金晶粒度相近条件下,WC-Ni基合金强度、硬度和韧性均明显较低,高性能化面临挑战。本文对WC-Ni三元合金和含其它合金组元WC-Ni基合金的微观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能调控,以及含Ti板状晶WC-Ni基合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奠定高性能WC-Ni基硬质合金新材料高效开发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ni基硬质合金 微观组织结构 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 合金添加剂 制备工艺
下载PDF
WC-Ni基硬质合金的基础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立 崔焱茗 +4 位作者 聂仁鑫 徐涛 张维 龙坚战 刘向中 《硬质合金》 CAS 2024年第3期237-251,共15页
WC-Ni基硬质合金可应用在磁性材料成形模具和核主泵机械密封关键部件等极端工况领域。由于材料体系的本征特性,WC-Ni基硬质合金的高性能化和质量稳定性控制一直面临挑战。两相区碳窗口、固液转变温度、液相烧结过程中的润湿行为,以及合... WC-Ni基硬质合金可应用在磁性材料成形模具和核主泵机械密封关键部件等极端工况领域。由于材料体系的本征特性,WC-Ni基硬质合金的高性能化和质量稳定性控制一直面临挑战。两相区碳窗口、固液转变温度、液相烧结过程中的润湿行为,以及合金组元在黏结相中的固溶特性,是硬质复合材料成分及其制备工艺设计的关键参数。本文以制备工艺体系最完善的WC-Co基硬质合金为参比对象,从上述4个方面对WC-Ni基硬质合金的本征特性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强化对WC-Ni基硬质合金本征特性的理解,为高性能WC-Ni基硬质合金新材料高效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ni基硬质合金 材料设计 工艺设计 相图 润湿行为 黏结相固溶特性
下载PDF
Mo添加对WC-Ni硬质合金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徐涛 管一琦 +4 位作者 汤梅芳 龙坚战 曾瑞霖 崔焱茗 成祥 《硬质合金》 CAS 2024年第3期196-205,共10页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性能检测等方法研究了不同Mo添加量对WC-Ni-Mo硬质合金的WC粒度、硬度、摩擦磨损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成分范围内(w(Mo)=1.5%~2.0%),WC的平均晶粒尺寸基本不随Mo添加量的变...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性能检测等方法研究了不同Mo添加量对WC-Ni-Mo硬质合金的WC粒度、硬度、摩擦磨损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成分范围内(w(Mo)=1.5%~2.0%),WC的平均晶粒尺寸基本不随Mo添加量的变化而变化;随Mo添加量的增加,WC-Ni-Mo硬质合金的硬度略微有所下降,而摩擦磨损性能得到提升。Mo质量分数为2%的WC-Ni-Mo硬质合金在酸性溶液中的耐腐蚀能力要高于Mo质量分数为1.5%的合金,并且具有更好的电化学稳定性。总体来看,WC-8.0%Ni-2.0%Mo合金的综合性能优于WC-8.5%Ni-1.5%Mo硬质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ni 硬质合金 Mo添加量 晶粒度分布 摩擦磨损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表面机械研磨法制备Ni+WC复合涂层的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港 刘静 +1 位作者 杨峰 陈丽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63-170,共8页
为强化TA1钛合金的组织结构并提高其耐磨损性能,采用行星式机械球磨装置,在Ni与WC 2种粉末配比分别为1∶1、2∶1、3∶1、4∶1及5∶1的5种混合型增强介质下对TA1合金进行表面机械复合强化处理,在0.05 MPa氮气气氛下,设定转速为350 r/min... 为强化TA1钛合金的组织结构并提高其耐磨损性能,采用行星式机械球磨装置,在Ni与WC 2种粉末配比分别为1∶1、2∶1、3∶1、4∶1及5∶1的5种混合型增强介质下对TA1合金进行表面机械复合强化处理,在0.05 MPa氮气气氛下,设定转速为350 r/min,时间为8 h,对TA1钛合金进行表面机械变形+固相涂层复合强化处理,这种一步法表面复合强化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能耗少、涂层选材灵活等优势。结果显示:TA1钛合金表面形成由Ni+WC涂层+形变细晶区组成的复合强化层,涂层区厚度在40μm以上,其中Ni∶WC为3∶1时所得复合涂层内部缺陷最少,且连续均匀。在5 N、10 N载荷下Ni∶WC为3∶1摩擦系数相较于其他比例低,摩擦区间更加稳定且持续时间更长。2种载荷下磨损量均较TA1原样少,其中Ni∶WC为3∶1的强化样磨痕深度、磨损量均优异于其他4种配比,因此减摩效果最为优异。此种Ni、WC混合增强介质下表层机械复合强化工艺可大幅提升TA1钛合金表层耐磨损性。混合增强颗粒涂层具有较强的减摩效果,其磨损机制主要是磨粒磨损与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机械研磨 ni+wc复合涂层 形变细晶 耐磨损性能
下载PDF
激光熔覆Ni/WC梯度复合涂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盛永琦 危亚城 +3 位作者 尚大智 夏琨 申屠成望 冯爱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52-162,共11页
目的减少涂层内部缺陷,提高Cr12MoV模具钢表面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方法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Cr12MoV钢上逐层制备Ni60-Ni60/25%WC(Ni/WC)梯度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显微硬度计、摩擦试验... 目的减少涂层内部缺陷,提高Cr12MoV模具钢表面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方法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Cr12MoV钢上逐层制备Ni60-Ni60/25%WC(Ni/WC)梯度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显微硬度计、摩擦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研究梯度复合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显微硬度、耐磨性与冲击韧性。结果在Cr12MoV的基体上制备Ni/WC梯度复合涂层,Ni60层与Ni60/25%WC冶金结合理想。Ni/WC梯度复合涂层的表面主要物相为γ-(Fe,Ni)、FeNi_(3)、CrB、Cr_(7)C_(3)、Cr_(23)C_(6),从Ni60层底部到顶部依次为胞状晶、柱状晶、细小的等轴枝晶。Ni/WC梯度复合涂层硬度呈梯度分布,涂层的平均硬度达到698.5HV,相较于基体提高了约55.2%。与基体相比,Ni/WC梯度复合涂层表现出更好的耐磨性能,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分别下降了40.92%和28.6%,其中基体表现为黏着磨损,然而涂层整体表现为磨粒磨损。但较基体而言,Ni/WC梯度复合涂层的冲击韧性值降低了32.48%,复合涂层区域表现为脆性断裂。结论Ni/WC梯度复合涂层冶金结合良好,同时与基体相比,Ni/WC梯度复合涂层可以有效提高硬度及耐磨性,但冲击韧性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ni/wc 梯度复合涂层 硬度 耐磨性 冲击韧性
下载PDF
WC-Ni基硬质合金的光固化增材制造
8
作者 刘展赫 陈子航 +5 位作者 王日初 彭超群 时凯华 周科朝 马格达西·什洛莫 王小锋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8,共13页
采用光固化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制备WC-Ni基硬质合金,研究了浆料配比和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对浆料流变性能和固化性能的影响以及WC-Ni基硬质合金的性能。结果表明:当浆料固含量为40%(体积分数)、分散剂为ZN-1344且加入量为粉体质量的2%时,... 采用光固化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制备WC-Ni基硬质合金,研究了浆料配比和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对浆料流变性能和固化性能的影响以及WC-Ni基硬质合金的性能。结果表明:当浆料固含量为40%(体积分数)、分散剂为ZN-1344且加入量为粉体质量的2%时,WC-Ni浆料的流变性能满足增材制造工艺需求,当剪切速率为100 s^(-1)时,浆料黏度为2.718 Pa·s;该浆料的最大单层固化厚度可达144μm,对应工艺参数为0.01 mm线间距、90%激光功率和2 000 mm/s扫描速度;采用响应曲面法拟合数据获得的浆料单层固化厚度计算模型,计算值与实际值误差为3.4%,可起理论预测作用;光固化增材制造WC-15%Ni硬质合金的密度和相对密度最高,分别为13.51 g/cm^(3)和96.5%,加入1%晶粒长大抑制剂Cr_(3)C_(2)后,硬质合金维氏硬度显著提高,达到945 HV_(30),接近同等Ni含量但不含有Cr_(3)C_(2)的传统硬质合金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ni基硬质合金 光固化增材制造 3D打印 响应曲面法 晶粒长大抑制剂 复杂结构
下载PDF
氧气/燃料比对超音速火焰喷涂WC-Ni涂层抗冲击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张书姣 朱小鹏 +2 位作者 苑菁茹 奚恒恒 雷明凯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93-200,222,共9页
目的研究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参数对WC-12Ni硬质合金涂层抗冲击性能的影响。方法依据氧气/燃料比(λO/F)调节工艺参数,以λO/F=1.1为基准点,分别固定氧气流量811 L/min、降低煤油流量,或者固定煤油流量22.7 L/h、增大氧气流量,均使λO/F... 目的研究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参数对WC-12Ni硬质合金涂层抗冲击性能的影响。方法依据氧气/燃料比(λO/F)调节工艺参数,以λO/F=1.1为基准点,分别固定氧气流量811 L/min、降低煤油流量,或者固定煤油流量22.7 L/h、增大氧气流量,均使λO/F增至1.2和1.3,制备了5组涂层,分析涂层组织及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研究柱-面接触大载荷冲击下的涂层抗冲击行为。结果λO/F对涂层组织及力学性质的影响并非已报道的单调变化规律。固定氧气流量、降低煤油流量使λO/F由1.1增至1.3时,涂层孔隙率由0.91%增至1.24%,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由10.1、344.0 GPa降至8.6、313.9 GPa;冲击坑体积由2.1×10^(-3)增至3.3×10^(-3)mm^(3),且损伤微观特征由WC颗粒剥落向涂层开裂发展。当固定煤油流量、增加氧气流量使λO/F由1.1增至1.3时,孔隙率降至0.85%,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增至10.8、382.5 GPa,冲击坑体积增至2.6×10^(-3)mm^(3),直到λO/F=1.3时涂层表面开始出现裂纹。结合涂层硬度和弹性模量分析结果可知,在H3/E2≤8.4 MPa时,涂层发生开裂损伤,裂纹长度随着H3/E2的增加而减小。在H3/E2>8.4 MPa时,涂层损伤以WC颗粒剥落为主,且随着H3/E2的增加而减轻。高H3/E2可提高涂层的抗冲击性能,当H3/E2由6.4 MPa增至8.7 MPa时,坑体积和WC剥落程度分别降低了36%、35%。结论超音速火焰喷涂WC-Ni涂层的H3/E2定量表征了其抵抗塑性变形和开裂的能力,决定了涂层的抗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氧气/燃料比 wc-ni涂层 力学性能 抗冲击性能
下载PDF
火焰喷焊制备风机叶片Ni基WC涂层的耐磨耐蚀性研究
10
作者 王旭东 周友龙 +2 位作者 陈昊宇 刘佳文 刘俣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27-34,共8页
燃煤火力发电厂的风机叶片在服役期间不仅会受到脱硫脱硝不彻底而出现的SOx和NOx的侵蚀,还可能会受到沿海盐雾的腐蚀。除此之外,风机叶片在高温的烟气氛围中,与燃烧环境中存在的高灰分腐蚀性颗粒发生碰撞后会加速其磨蚀。为了提高风机... 燃煤火力发电厂的风机叶片在服役期间不仅会受到脱硫脱硝不彻底而出现的SOx和NOx的侵蚀,还可能会受到沿海盐雾的腐蚀。除此之外,风机叶片在高温的烟气氛围中,与燃烧环境中存在的高灰分腐蚀性颗粒发生碰撞后会加速其磨蚀。为了提高风机叶片的耐腐蚀性和磨蚀性,采用“二步法”氧-乙炔火焰喷焊技术在Q355D低合金结构钢基体表面制备Ni60A+WC喷焊层,通过磨损试验和电化学试验探究了不同质量分数WC硬质相的喷焊层的耐磨性以及其在3种不同腐蚀溶液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Ni60A+WC喷焊层可以显著提高风机叶片的耐磨性和耐蚀性,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且当配比为65%Ni60A+35%WC时,喷焊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能相对最好,且其耐Cl-的腐蚀性能最好,而对硫化物和氮化物的耐蚀性较差。高速粒子造成裂纹的萌生与扩展形成疲劳源是喷焊层磨损失效的主要机理。硬质相和碳化物与基体间的电偶腐蚀是喷焊层的主要腐蚀机理,喷焊层的腐蚀失效形式为选择性腐蚀。本工作对进一步延长火电厂风机叶片的使用寿命与节约成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厂 风机叶片 火焰喷焊 ni60A+wc 耐磨耐蚀性
下载PDF
激光熔覆Ni-WC陶瓷颗粒增强高熵合金涂层组织与性能
11
作者 陈忠权 辛炜峰 +5 位作者 王寒阳 刘润泽 张思涵 杨子恒 魏新龙 张超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33-41,共9页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0Cr13Ni5Mo不锈钢表面制备Ni-WC陶瓷颗粒增强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与显微硬度计分析表征复合涂层微观组织、物相和显微硬度,应用摩擦磨损试验和电化学腐蚀试验研究Ni-WC陶瓷颗粒含量对...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0Cr13Ni5Mo不锈钢表面制备Ni-WC陶瓷颗粒增强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与显微硬度计分析表征复合涂层微观组织、物相和显微硬度,应用摩擦磨损试验和电化学腐蚀试验研究Ni-WC陶瓷颗粒含量对磨损和腐蚀性能的影响。以显微硬度和稀释率为指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单道最佳熔覆工艺为:激光功率1600 W、扫描速度6 mm·s^(-1)、送粉速度1.4 r·min^(-1);使用该最佳工艺,选择50%搭接率,分别制备不同质量分数Ni-WC颗粒增强AlCoCrFeNi高熵合金复合涂层;对样品涂层进行组织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涂层均为体心立方晶格相;随着Ni-WC质量分数增加,涂层显微硬度增加,当Ni-WC质量分数为5%时,涂层平均显微硬度值为587 HV 0.3,约为基体的1.69倍;随着Ni-WC质量分数增加,涂层的耐磨损和耐腐蚀性能先增后减,当Ni-WC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涂层磨损率最低,为5.7×10^(-5) mm^(3)·N^(-1)·m^(-1),同时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小,为1.22×10^(-6) A·cm^(-2),呈现出优异的耐磨损和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高熵合金 ni-wc 耐磨损性能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Ni-coated WC powder and highly impact resistant and corrosion resistant WC-Ni cemented carbides 被引量:5
12
作者 Fan-lu MIN Song-bai YU +4 位作者 Sheng WANG Zhan-hu YAO Jacques Guillaume NOUDEM Si-jin LIU Jian-feng ZHA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935-1947,共13页
WC powders were uniformly coated by Ni nanoparticles through a combined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and subsequent high temperature hydrogen reduction strategy(abbreviated as CM-WCN),and then were consolidated by vacuum... WC powders were uniformly coated by Ni nanoparticles through a combined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and subsequent high temperature hydrogen reduction strategy(abbreviated as CM-WCN),and then were consolidated by vacuum sintering at 1450°C for 1 h to obtain WC−Ni cemented carbides.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as-consolidated CM-WCN were investigated.The average grain size of WC in the consolidated CM-WCN was calculated to be in the range of 3.0−3.8μm and only few pores were observed.A relative density of 99.6%,hardness of HRA 86.5 and bending strength of 1860 MPa were obtained for the CM-WCN−10wt.%Ni,and the highest impact toughness of 6.17 J/cm^(2 )was obtained for the CM-WCN−12wt.%Ni,surpassing those of the hand mixed WC−Ni(HM-WCN)cemented carbides examin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other similar materials in the literature.CM-WCN cemented carbides possess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due to their highly uniform structure and low porosity that could be ascribed to the intergranular-dominated fracture mode accompanied by a large number of plastic deformation tears of the bonding phase.In addition,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CM-WCN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HM-WCN at the Ni content of 6−12 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ni cemented carbides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 high temperature hydrogen reduction strategy ni content microstructure impact toughness corrosion resistance
下载PDF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of a Ni3Al-based intermetallic alloy with tailored microstructure and superior mechanical performance 被引量:1
13
作者 Mingyu Liu Jiang Wang +6 位作者 Tao Hu Songzhe Xu Sansan Shuai Weidong Xuan Shuo Yin Chaoyue Chen Zhongming Ren 《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 2024年第1期90-101,共12页
Ni3Al-based alloys are excellent candidates for the structural materials used for turbine engines due to their excellent high-temperature properties.This study aims at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and post-hot isostatic pr... Ni3Al-based alloys are excellent candidates for the structural materials used for turbine engines due to their excellent high-temperature properties.This study aims at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and post-hot isostatic pressing(HIP)treatment of Ni3Al-based IC^(-2)21 M alloy with a highγ0 volume fraction.The as-built samples exhibits unavoidable solidification cracking and ductility dip cracking,and the laser parameter optimization can reduce the crack density to 1.34 mm/mm^(2).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analysis reveals ultra-fine nanoscaleγ0 phases in the as-built samples due to the high cooling rate during rapid solidification.After HIP treatment,a fully dense structure without cracking defects is achieved,which exhibits an equiaxed structure with grain size~120-180μm and irregularly shapedγ0 precipitates~1-3μm with a prominently high fraction of 86%.The room-temperature tensile test of as-built samples shows a high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σUTS)of 1039.7 MPa and low fracture elongation of 6.4%.After HIP treatment,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ductility(15.7%)and a slight loss of strength(σUTS of 831.7 MPa)are obtained by eliminating the crack defects.Both the as-built and HIP samples exhibit retained highσUTS values of 589.8 MPa and 786.2 MPa,respectively,at 900C.The HIP samples exhibita slight decrease in ductility to~12.9%,indicating excellent high-temperature mechanical performance.Moreover,the abnormal increase in strength and decrease in ductility suggest the critical role of a highγ0 fraction in cracking formation.The intrinsic heat treatment during repeating thermal cycles can induce brittleness and trigger cracking initiation in the heat-affected zone with notable deteriorating ductilit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LPBF and HIP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rack density and enhanc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i_(3)Al-based alloy,making it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high-temperature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ni3Al-Based alloy Hot isostatic pressing Solidification cracking High-temperature tensile performance
下载PDF
Ni-WS_(2)/MoS_(2)包覆WC-12Ni粉体对HVOF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刘妍君 姜淑文 闫佳伟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74-280,共7页
以化学共沉积Ni-WS_(2)/MoS_(2)包覆WC-12Ni粉体为原料,在17-4PH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涂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涂层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分别通过测定涂层的显微硬度、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并结合粉体特征及涂层... 以化学共沉积Ni-WS_(2)/MoS_(2)包覆WC-12Ni粉体为原料,在17-4PH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涂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涂层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分别通过测定涂层的显微硬度、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并结合粉体特征及涂层的孔隙结构分析来评价涂层摩擦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化学共沉积包覆喷涂粉体引入固体润滑剂,不仅能保证喷涂粉体的流动性,还能实现较均匀固体润滑剂掺杂,显著降低涂层孔隙率、提高致密化程度,获得低摩擦系数、低磨损率以及提高的涂层硬度和耐磨性。其中,由于WS_(2)与WC硬质合金有更好的成分相容性,WC-Ni-WS_(2)涂层的减摩耐磨性能要优于WC-Ni-MoS_(2)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粉体 wc-ni-WS_(2)/MoS_(2)涂层 超音速火焰喷涂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Mo对激光熔覆WC/Ni35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张杰 王永霞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5-203,共9页
针对高WC含量的WC/Ni35熔覆层容易出现裂纹的问题,在WC/Ni35熔覆层中添加2、5和8 mass%Mo元素,研究Mo对WC/Ni35熔覆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o元素含量的增加,WC/Ni35熔覆层组织更加致密细小,柱状晶减少,等轴晶增加。添加2和5... 针对高WC含量的WC/Ni35熔覆层容易出现裂纹的问题,在WC/Ni35熔覆层中添加2、5和8 mass%Mo元素,研究Mo对WC/Ni35熔覆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o元素含量的增加,WC/Ni35熔覆层组织更加致密细小,柱状晶减少,等轴晶增加。添加2和5 mass%Mo元素的熔覆层中,Ni _(17)W_(3)、Cr_(4)Ni_(15)W等新的硬质相数量增多,导致熔覆层平均硬度增大;添加8 mass%Mo元素的熔覆层中,物相较多以含Mo的韧性相存在,其平均硬度和添加5 mass%Mo元素的熔覆层持平。Mo元素含量增加到5 mass%时,熔覆层中产生新的W的化合物,减少W元素的偏析现象,同时Cr元素对钝化膜的修复作用,使熔覆层耐腐蚀性提高;添加8 mass%Mo元素的熔覆层由于Cr的析出导致出现贫Cr区,熔覆层的耐腐蚀性降低。添加8 mass%Mo元素的熔覆层没有产生裂纹。在高WC含量的WC/Ni35熔覆层中添加8 mass%Mo元素,可以获得无裂纹、组织致密的熔覆层,其硬度提高,耐腐蚀性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wc/ni35涂层 MO 裂纹 力学性能 耐腐蚀性
下载PDF
双硬质相材料Cr_(3)C_(2)-WC-NiCoCrMo热喷涂工艺研究
16
作者 周伍喜 史顺亮 +2 位作者 向新 黄维 雷勇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采用团聚-烧结法制备了双硬质相材料Cr_(3)C_(2)-WC-NiCoCrMo热喷涂粉末,并利用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技术制备了涂层,研究了粉末微观结构和热喷涂氧燃比(λ)对涂层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喷涂粉末的松装密度... 采用团聚-烧结法制备了双硬质相材料Cr_(3)C_(2)-WC-NiCoCrMo热喷涂粉末,并利用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技术制备了涂层,研究了粉末微观结构和热喷涂氧燃比(λ)对涂层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喷涂粉末的松装密度和流动性增加,微观结构趋于致密;在热喷涂氧燃比固定为1.09的条件下,当喷涂粉末的烧结温度为1 295℃时,制备的涂层综合性能较好,显微硬度为(1 135.8±40.7)HV_(0.3),孔隙率为1.1%±0.1%;在喷涂粉末的烧结温度固定为1 295℃的条件下,当热喷涂氧燃比为1.0时,制备的涂层综合性能最好,其显微硬度为(1 145.8±39.6)HV_(0.3),沉积效率为48.8%,孔隙率为1.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喷涂材料 Cr_(3)C_(2)-wc-niCoCrMo粉末 烧结温度 超音速火焰喷涂 氧燃比 显微硬度 孔隙率
下载PDF
激光熔覆WC颗粒增强Ni基合金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48
17
作者 戎磊 黄坚 +1 位作者 李铸国 李瑞峰 《中国表面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44,50,共6页
利用15 kW横流连续输出CO2激光器在CCS?B钢板上熔覆WC颗粒增强Ni基合金涂层,研究了不同WC颗粒含量下熔覆层组织形态和显微硬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激光熔覆Ni基合金与WC颗粒混合粉末的过程中,WC颗粒发生溶解并与周围元素相互作用形... 利用15 kW横流连续输出CO2激光器在CCS?B钢板上熔覆WC颗粒增强Ni基合金涂层,研究了不同WC颗粒含量下熔覆层组织形态和显微硬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激光熔覆Ni基合金与WC颗粒混合粉末的过程中,WC颗粒发生溶解并与周围元素相互作用形成低熔点共晶,析出后分别以树枝状、块状与粒状等形态存在;随着WC含量增加,熔覆层上部区域γ?Ni枝晶先粗化后变细,熔覆层下部区域枝晶组织持续增多且粗化。随WC含量增加,熔覆层平均硬度增加,WC质量分数为0%时,熔覆层平均硬度约为基体的3倍,当WC质量分数增加到30%时,熔覆层平均硬度可达到基体硬度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ni基合金 wc颗粒 微观组织 硬度
下载PDF
WC含量对激光熔覆Ni基WC复合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开明 雷永平 +4 位作者 魏世忠 符寒光 杨勇维 李玉龙 苏振清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2-179,共8页
利用6 kW光纤激光器在Q235钢表面激光熔覆Ni基WC复合涂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显微硬度计和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WC颗粒含量下熔覆层组织形态、成分、显微硬度和磨损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熔... 利用6 kW光纤激光器在Q235钢表面激光熔覆Ni基WC复合涂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显微硬度计和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WC颗粒含量下熔覆层组织形态、成分、显微硬度和磨损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熔覆层的稀释率随着WC含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当WC含量为20%时,稀释率最小。在光纤激光熔覆Ni基WC复合涂层的过程中,WC颗粒部分发生溶解并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形成共晶物,析出后分别以条状、块状和粒状等形态存在,随着WC含量的增加,熔覆层的组织出现细化现象。含WC的熔覆层组织中主要有γ-Ni、M_7C_3、M_(23)C_6、CrB、WC和W_2C等相存在。随着WC含量增加,熔覆层硬度增加,当WC质量分数达到40%时,熔覆层硬度可达到基体硬度的5倍以上。当WC的相对质量分数为20%时,熔覆层耐磨性能最好,耐磨性为Ni60A涂层的3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熔覆 niwc合金 显微组织 硬度 耐磨性
下载PDF
2738模具钢表面激光熔覆Ni基WC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3
19
作者 戴晟 左敦稳 +4 位作者 黎向锋 程虎 方志刚 王珉 缪宏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24-929,共6页
在2738模具钢表面通过CO2激光熔覆制备Ni基WC复合涂层。分别对2738钢基体和Ni-WC激光熔覆层进行干摩擦试验。用三维表面形貌仪测量磨损体积,用扫描电镜观察磨痕的表面形貌。试验结果表明,Ni-WC复合涂层试样的硬度显著提高,表面硬度超过1... 在2738模具钢表面通过CO2激光熔覆制备Ni基WC复合涂层。分别对2738钢基体和Ni-WC激光熔覆层进行干摩擦试验。用三维表面形貌仪测量磨损体积,用扫描电镜观察磨痕的表面形貌。试验结果表明,Ni-WC复合涂层试样的硬度显著提高,表面硬度超过1200HV,保证了Ni-WC熔覆层的耐磨性。熔覆层的平均摩擦因数约为0.24,与2738钢基体的摩擦因数0.43相比,降低了约44%。熔覆试样的比磨损率比基体试样的比磨损率下降了96.7%,WC硬质相提高了摩擦副表面的承载能力。磨粒磨损为Ni-WC复合涂层的主要磨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激光熔覆 niwc复合涂层 摩擦磨损性能 2738模具钢
下载PDF
送粉激光熔覆合成制备WC/Ni硬质合金涂层及其耐磨性 被引量:26
20
作者 张宇 钟敏霖 刘文今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共5页
借助同轴送粉法将W/C/Ni元素混合粉末送入熔池,利用激光熔池中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在优化材料成分和激光熔覆工艺参数条件下可以直接反应合成出WC颗粒,形成以WC/Ni为主的复合涂层.熔覆层中含有WC,CW3,α-W2C,W2C,Fe6W6C,FeW3C,W3O,C等相... 借助同轴送粉法将W/C/Ni元素混合粉末送入熔池,利用激光熔池中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在优化材料成分和激光熔覆工艺参数条件下可以直接反应合成出WC颗粒,形成以WC/Ni为主的复合涂层.熔覆层中含有WC,CW3,α-W2C,W2C,Fe6W6C,FeW3C,W3O,C等相.添加2wt%的Cr3C2可以细化涂层中的WC颗粒尺寸,颗粒平均尺寸为4~6μm,硬度值为85HRA左右.激光合成制备的WC/Ni硬质合金涂层的耐磨性尚不及YG8硬质合金的耐磨性,但比渗氮处理试块的耐磨性提高了7.9倍.激光直接合成硬质合金涂层的成本低,可在零件的任何部位原位合成,形状尺寸不受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ni 硬质合金复合涂层 激光熔覆合成 耐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