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0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杉松岗钴镍铜矿床Ni-Co超常富集成矿过程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慧宁 刘福来 +2 位作者 王舫 田忠华 刘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71-2987,共17页
镍和钴是我国紧缺关键金属矿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现有镍、钴资源储量匮乏,对外依存度极高。因此,立足国内,加强镍-钴成矿规律研究与找矿战略行动迫在眉睫。吉林省临江市杉松岗变沉积岩容矿型钴镍铜矿床位于辽... 镍和钴是我国紧缺关键金属矿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现有镍、钴资源储量匮乏,对外依存度极高。因此,立足国内,加强镍-钴成矿规律研究与找矿战略行动迫在眉睫。吉林省临江市杉松岗变沉积岩容矿型钴镍铜矿床位于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东北段。有关该矿床Ni-Co的赋存状态、富集成矿期次与成矿规律等研究十分薄弱。本文通过对杉松岗钴镍铜矿床Ni-Co矿石和赋矿围岩开展显微结构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矿物原位硫同位素分析和电子探针测试等系统研究,发现该矿床Ni-Co的富集成矿经历了多期多阶段复杂的变质变形和热液作用的叠加改造过程。其中,变质变形阶段以辉砷钴矿和黄铜矿等呈微细粒包体赋存于变质矿物中为特点;而热液阶段又可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热液作用以大量镍钴矿物(辉砷钴矿、硫镍矿和镍黄铁矿)伴生滑石化、白云石化和硅化蚀变为标志,为Ni-Co超常富集成矿的主成矿期,其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分布范围集中(10.92‰~13.67‰),且与珍珠门组白云石大理岩内硫化物的δ^(34) S值接近,推断Ni、Co主要来自深部岩浆热液,即含矿流体向上迁移过程中强烈淋滤并萃取珍珠门组地层内的硫,最终在大栗子组地层发生硫化物沉淀并富集成矿。晚期热液作用主要沉淀铜铁硫化物(黄铜矿、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和极少量钴镍黄铁矿、硫镍钴矿和镍黄铁矿,伴生方解石化、硅化和绿泥石化蚀变,硫化物的δ^(34) S值(6.53‰~8.59‰)与侏罗纪花岗岩体及同期的金等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一致,表明晚期岩浆热液可能与古太平洋俯冲事件有关。杉松岗钴镍铜矿床Ni主要以硫镍矿和镍黄铁矿的形式赋存,次为钴镍黄铁矿和硫镍钴矿。Co主要以辉砷钴矿形式赋存,次为硫镍矿、镍黄铁矿、钴镍黄铁矿和硫镍钴矿。有关该矿未来Ni-Co找矿勘查设想,建议以滑石化和白云石化为主要找矿标志。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提出杉松岗钴镍铜矿床为沉积-变质变形-多期热液叠加改造的复合造山型钴镍铜矿床,原始的沉积和成岩作用为钴矿的初始预富集提供了重要的成矿条件与背景,古元古代碰撞造山与区域变质变形事件对Co的初始活化-迁移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富Ni-Co的深部岩浆热液作用主导了Ni-Co的超常富集与成矿;而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热液作用对Ni-Co富集矿段起到了肢解作用,故不利于Ni-Co的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松岗钴镍铜矿床 ni-co的赋存状态 变质-热液作用 蚀变类型 找矿标志
下载PDF
电沉积制备Ni-Co-Ce复合镀层及其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胡越 梁智鹏 +3 位作者 李继东 路金林 陈东旭 金森虎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4,共7页
Ni-Co合金镀层具有较好的耐蚀性,多用于金属防腐,添加Ce可细化该合金镀层晶粒,提高组织致密性及耐蚀性。以船用钢EH40为基体,采用复合电沉积工艺在其表面制备Ni-Co-Ce合金镀层,并在3.5%NaCl溶液中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镀层进行动电位... Ni-Co合金镀层具有较好的耐蚀性,多用于金属防腐,添加Ce可细化该合金镀层晶粒,提高组织致密性及耐蚀性。以船用钢EH40为基体,采用复合电沉积工艺在其表面制备Ni-Co-Ce合金镀层,并在3.5%NaCl溶液中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镀层进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和电化学阻抗测试,评价其耐腐蚀性能。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镀层最佳电沉积工艺条件为硫酸铈浓度0.6 g/L,电流密度0.04 A/cm^(2),电沉积温度50℃;此条件下获得的镀层表面平整,自腐蚀电流和电位(绝对值)均最低,分别为3.694 5×10^(-6) A/cm^(2)和-0.534 V,电荷转移电阻最大,为889.81Ω·cm^(2),耐蚀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钢 ni-co-Ce镀层 电沉积 电化学分析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Cu-Ni-Co-Si合金固溶处理晶粒尺寸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闫碧霄 朱雪彤 +1 位作者 吴钢 陈慧琴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18-22,共5页
Cu-Ni-Co-Si合金在固溶处理后的晶粒尺寸会影响其服役性能。采用3种不同的机器学习方法——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长短期记忆网络,分别建立了Cu-Ni-Co-Si合金固溶温度和固溶时间对固溶后晶粒尺寸影响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对比分析3种... Cu-Ni-Co-Si合金在固溶处理后的晶粒尺寸会影响其服役性能。采用3种不同的机器学习方法——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长短期记忆网络,分别建立了Cu-Ni-Co-Si合金固溶温度和固溶时间对固溶后晶粒尺寸影响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对比分析3种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精度,发现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其平均相对误差为8.55%。随后采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结果表明,所建立的BPGA模型平均相对误差比BP神经网络模型降低了6.47个百分点,其平均相对误差为2.08%,能够有效地为Cu-Ni-Co-Si合金固溶处理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co-Si合金 固溶处理 工艺参数 晶粒尺寸 机器学习
下载PDF
超声波电沉积制备Fe-Ni-Co合金箔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颖 余瑜 +2 位作者 王子铭 钟怡玮 郭占成 《江西冶金》 2024年第2期128-135,共8页
Fe-Ni-Co合金箔是过渡金属合金的一种重要类型,在储氢和磁性材料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在氨基磺酸盐-氯化物电镀液体系中,采用电沉积法在纯钛基底上制备出铁基Fe-Ni-Co合金箔,考察pH值、温度、电流密度、超声波功率对Fe-Ni-Co... Fe-Ni-Co合金箔是过渡金属合金的一种重要类型,在储氢和磁性材料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在氨基磺酸盐-氯化物电镀液体系中,采用电沉积法在纯钛基底上制备出铁基Fe-Ni-Co合金箔,考察pH值、温度、电流密度、超声波功率对Fe-Ni-Co合金箔的形貌、化学成分、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2.0、温度为60℃、电流密度为50 mA/cm^(2)、超声波功率为45 W时,合金箔表面平整且气孔较少,杂质元素含量低,截面成分分布较均匀;合金是以Ni为溶剂、Fe和Co为溶质的置换型固溶体,为面心立方的γ-(Fe, Ni)相,硬度及耐腐蚀性能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超声波 Fe-ni-co合金箔
下载PDF
非平衡Al-Ni-Co合金中十次准晶的结构分析与表征
5
作者 罗颖 张月颖 +2 位作者 刘翠秀 刘林林 孙威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2,共9页
本文主要利用原子分辨的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HAADF-STEM)成像技术与选区电子衍射(SAED)技术,对非平衡Al-Ni-Co合金中十次准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基本结构单元除了包含平衡态Al-Ni-Co十次准晶超结构变体中的五次对称原子... 本文主要利用原子分辨的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HAADF-STEM)成像技术与选区电子衍射(SAED)技术,对非平衡Al-Ni-Co合金中十次准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基本结构单元除了包含平衡态Al-Ni-Co十次准晶超结构变体中的五次对称原子团,还具有非平衡Al-Ni-Co十次准晶中独有的对称性破缺原子团,是一种新的Al-Ni-Co十次准晶超结构变体。通过用不同的拼砌来描述该准晶结构,发现在急冷状态下对称性破缺原子团的存在导致了相子缺陷的产生,从而破坏了该准晶的长程有序性。通过安曼线和特征相子分析发现,该观察区域内安曼线分布无明显差异,特征相子分布无明显变化,反映出该区域准晶相的线性相子应变是单一的,这与平衡状态下十次准晶相结构特征完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i-co 非平衡 拼砌结构 长程生长结构 HAADF-STEM
下载PDF
Ni-Co过渡金属化合物在超级电容器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何宇平 苏钰 +3 位作者 姚常娟 李军 吴涛涛 唐建国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8期24-26,共3页
Ni-Co过渡金属化合物相对于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更高的导电率和电化学反应活性位点,作为电极材料展现出了良好的速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Ni-Co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较大的比电容,但导电率较低,速率性能较差,所以在Ni-Co过渡金属的基础... Ni-Co过渡金属化合物相对于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更高的导电率和电化学反应活性位点,作为电极材料展现出了良好的速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Ni-Co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较大的比电容,但导电率较低,速率性能较差,所以在Ni-Co过渡金属的基础上掺杂S元素或碳材料,有利于增加电化学反应位点和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稳定性。本文以Ni-Co过渡金属为主,对其三元氧化物、三元硫化物、三元氧化物与碳材料复合改性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Ni-Co过渡金属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ni-co 过渡金属 超级电容器 电极材料
下载PDF
Al_(2)O_(3)浓度对柔性摩擦辅助电镀Ni-Co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史晓彤 张伟强 +4 位作者 吕镖 陶绍虎 刘贺 柳泉 郭策安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1156-1159,共4页
利用柔性摩擦辅助电沉积在炮钢表面制备n-Al_(2)O_(3)/Ni-Co复合镀层,研究镀液中Al_(2)O_(3)浓度对Ni-Co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Al_(2)O_(3)为5 g·L^(-1)时,镀层平均晶粒尺寸最小(9.6 nm),显微硬度最大(573.28 ... 利用柔性摩擦辅助电沉积在炮钢表面制备n-Al_(2)O_(3)/Ni-Co复合镀层,研究镀液中Al_(2)O_(3)浓度对Ni-Co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Al_(2)O_(3)为5 g·L^(-1)时,镀层平均晶粒尺寸最小(9.6 nm),显微硬度最大(573.28 HV);腐蚀电化学研究表明,此时镀层自腐蚀电位正移至-0.304 V,自腐蚀电流较小(1.313μA·cm^(-2)),耐腐蚀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浓度 ni-co复合镀层 晶粒尺寸 显微硬度 耐腐蚀性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电镀Ni-Co-P镀层的性能影响
8
作者 丁耀 沈岳军 +1 位作者 付定国 刘定富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29,共5页
热处理是常用的一种提高镀层性能的方法。本文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电镀Ni-Co-P配方在黄铜片上制备了镀层,然后将制得的镀层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维氏硬度计和电化学工作站对镀层表面形貌、组织结构、... 热处理是常用的一种提高镀层性能的方法。本文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电镀Ni-Co-P配方在黄铜片上制备了镀层,然后将制得的镀层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维氏硬度计和电化学工作站对镀层表面形貌、组织结构、硬度及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使镀层逐渐由非晶态转化为晶态镀层,当热处理温度为400℃时,镀层的表面平整、致密,无明显缺陷,镀层硬度从475.4 HV增加到最大值662.5 HV,腐蚀电位为-0.222 V,腐蚀电流密度为2.44×10^(-8) A·cm^(-2),镀层性能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ni-co-P镀层 硬度 耐蚀性
下载PDF
占空比对脉冲电镀Ni-Co-Al_(2)O_(3)-WS_(2)复合镀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赵朗 金浩 +3 位作者 陶绍虎 吕镖 柳泉 郭策安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993-996,共4页
为提高CrNi3MoVA钢的耐磨性能,用脉冲电沉积法在CrNi3MoVA钢表面制备了Ni-Co-Al_(2)O_(3)-WS_(2)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物相结构,用纳米压痕仪和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镀层的纳米力学性... 为提高CrNi3MoVA钢的耐磨性能,用脉冲电沉积法在CrNi3MoVA钢表面制备了Ni-Co-Al_(2)O_(3)-WS_(2)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物相结构,用纳米压痕仪和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镀层的纳米力学性能与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Ni-Co-Al_(2)O_(3)-WS_(2)复合镀层表面呈结节状凸起,随着占空比的增加,镀层表面结节密度减少,(111)晶面择优取向更加明显。占空比为0.1的复合镀层拥有最高的硬度7.24GPa,最低的平均摩擦系数0.38和体积磨损率1.52×10^(-4) mm^(3)·(N·m)^(-1)。镀层中的n-Al_(2)O_(3)颗粒会支撑在摩擦面上减少摩擦副间的接触面积,同时与n-WS_(2)颗粒与在剪切作用下脱落形成润滑膜,发挥协同减磨作用提高镀层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Al_(2)O_(3)-WS_(2)复合镀层 脉冲电沉积 占空比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电沉积法制备Cu(OH)_(2)/Ni-Co-S复合电极及储能特性研究
10
作者 张志文 王润生 +1 位作者 刘泽仪 吕卅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本文采用两步电沉积技术,以泡沫铜为基底,原位制备了Cu(OH)_(2)/镍钴双金属硫化物(Ni-Co-S)复合电极材料。先采用恒电流沉积技术将泡沫铜表面氧化,得到Cu(OH)_(2),泡沫铜同时作为电极基底和铜的唯一来源,再通过恒电位沉积,将Ni-Co-S均... 本文采用两步电沉积技术,以泡沫铜为基底,原位制备了Cu(OH)_(2)/镍钴双金属硫化物(Ni-Co-S)复合电极材料。先采用恒电流沉积技术将泡沫铜表面氧化,得到Cu(OH)_(2),泡沫铜同时作为电极基底和铜的唯一来源,再通过恒电位沉积,将Ni-Co-S均匀覆盖在Cu(OH)_(2)表面。Cu(OH)_(2)一方面作为活性电极组分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作为底层材料,为顶层Ni-Co-S的沉积提供较大的沉积空间,进而形成了更丰富的电化学活性位。基于这种原位电沉积技术以及Cu(OH)_(2)与Ni-Co-S组分的协同作用,Cu(OH)_(2)/Ni-Co-S复合电极表现出增强的赝电容特性,在2mA·cm^(-2)的放电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为4.88 F·cm^(-2),库伦效率为88.12%,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容量保持在初始值的86.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极 电沉积 Cu(OH)_(2) ni-co-S
下载PDF
Ni-Co LDH/板钛矿TiO2二维/一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环丙沙星研究
11
作者 胡炳文 姜敏俊 程刚 《材料科学》 2024年第9期1309-1318,共10页
通过在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Ni-Co LDH)的合成体系中引入胺修饰板钛矿TiO2得到了Ni-Co LDH/TiO2复合光催化材料,并对其光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抗生素的活性进行了研究。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Ni-Co LDH将棒状的板钛矿TiO2完全包裹,增... 通过在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Ni-Co LDH)的合成体系中引入胺修饰板钛矿TiO2得到了Ni-Co LDH/TiO2复合光催化材料,并对其光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抗生素的活性进行了研究。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Ni-Co LDH将棒状的板钛矿TiO2完全包裹,增大了材料与环丙沙星分子的接触面积。当TiO2与LDH的摩尔比为1:4时,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且Ni-Co LDH/TiO2(1:4)在四次循环实验后仍未出现明显的活性下降,说明其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光电化学结果证明这种结构为光催化环丙沙星降解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其优异的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和传输效率是其具有最佳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Ni-Co LDH/brookite TiO2 composite is prepared by adding amine-modified TiO2 into the fabrication system of Ni-Co layered bimetallic hydroxide (Ni-Co LDH), and its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ciprofloxacin (CIP) antibiotic is studi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mages show that Ni-Co LDH wrapped on the brookite TiO2 increases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catalyst and ciprofloxacin molecules. 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mole ratio of TiO2 to Ni-Co LDH is 1:4, the composite exhibits the best catalytic activity, and the activity of Ni-Co LDH/TiO2(1:4) has no decrease significantly after four cycles tests, indicating that it has excellent stability. The photochem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structure provides more active sites for photocatalytic ciprofloxacin degradation, and its excellent separation and transfer efficiency of photogenerated electrons and holes are the main reason for its optimal catalytic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板钛矿TiO2 ni-co LDH 抗生素降解 电荷分离
下载PDF
镀液中金属离子浓度比对化学镀Ni-Co-P薄膜的形貌及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静 袁瑞 +1 位作者 冯涛 毛多鹭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3,共7页
采用化学镀法在硅基底上直接施镀了Ni-Co-P磁性薄膜,通过调整镀液中金属盐浓度比控制镀层中镍、钴含量,优化薄膜软磁性能。采用SEM、EDAX、XRD和VSM研究了镀液中不同的镍、钴浓度比对薄膜形貌、成分、厚度、镀速、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采用化学镀法在硅基底上直接施镀了Ni-Co-P磁性薄膜,通过调整镀液中金属盐浓度比控制镀层中镍、钴含量,优化薄膜软磁性能。采用SEM、EDAX、XRD和VSM研究了镀液中不同的镍、钴浓度比对薄膜形貌、成分、厚度、镀速、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镀Ni-Co-P薄膜由瘤状Ni-Co颗粒组成,镀态的Ni-Co-P镀层由非晶相构成。随着镀液中Co^(2+)浓度的增加,镀层中Co元素的含量增多,Ni元素的含量降低,但镀层的镀速减缓,当镀液中Co^(2+)含量过高时,施镀非常困难,而镀液中金属盐浓度比对镀层中非金属元素P的沉积量影响不大。Ni-Co-P合金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随着镀层中Co元素含量的增加有上升趋势,矫顽力同时呈现下降趋势。当镀液中c(Ni^(2+))∶c(Co^(2+))=2∶3时,制备的Ni-Co-P镀层软磁性能最好,其饱和磁化强度达到820 emu/cc,矫顽力仅为4 O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ni-co-P涂层 形貌 晶体结构 软磁性能
下载PDF
Ni-Co-Mn-Sn-Gd磁性形状记忆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丽 胡少辉 +3 位作者 辛向阳 廖华玉 刘紫莉 徐阳睿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119,共9页
Ni-Mn-Sn合金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制冷工质、传感器、驱动器材料之一,但由于金属间化合物的本征脆性很大程度阻碍了其实际应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电子万能力学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系统研究了Ni_(45)Co_(5... Ni-Mn-Sn合金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制冷工质、传感器、驱动器材料之一,但由于金属间化合物的本征脆性很大程度阻碍了其实际应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电子万能力学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系统研究了Ni_(45)Co_(5)Mn_(38)Sn_(12-x)Gd_(x)(x=0.3,0.6,1,1.5,原子分数/%,下同)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微观组织、马氏体相变、力学性能和耐海水腐蚀性。结果发现,稀土元素Gd含量为0.3%时,出现了斑状析出相,同时在斑状析出相周围还发现一种颗粒状析出相,随着Gd掺杂量的不断增加,两种析出相逐渐增多并连接在一起呈网状分布。Gd的掺杂使合金基体价电子浓度升高,进而使得合金相变温度升高。同时,Gd含量增多会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Gd含量为1.5%时,合金的压缩断裂强度可达1258 MPa,压缩断裂应变可达13.7%。此外,Ni-Co-Mn-Sn-Gd合金的耐海水腐蚀性能优于304不锈钢,而且随着Gd含量的增加,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也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 马氏体相变 耐腐蚀性能 ni-co-Mn-Sn-Gd磁性形状记忆合金
下载PDF
挤压Mg-Y-Ni-Co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14
作者 毕广利 满宏生 +3 位作者 姜静 李元东 蒋春宏 陈体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1-1023,共13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万能试验机,研究了挤压Mg-2.19Y-0.66Ni-0.76Co(摩尔分数,%)合金板材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铸态合金主要由α-Mg基体、晶内14H-LPSO相、...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万能试验机,研究了挤压Mg-2.19Y-0.66Ni-0.76Co(摩尔分数,%)合金板材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铸态合金主要由α-Mg基体、晶内14H-LPSO相、分布在晶界的18R-LPSO、Mg Y(Co,Ni)_(4)及少量弥散的富Y相组成。均匀化过程中合金发生由晶界的18R-LPSO相向晶内的14H-LPSO相的相转变。挤压后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晶粒显著细化,并形成弱的基面织构,第二相碎化并沿挤压方向分布。拉伸测试结果显示,挤压合金表现出优异的强塑性匹配,其室温的屈服强度(σ_(TYS))、极限抗拉强度(σ_(UTS))和断裂伸长率(ε)分别为277.2 MPa、199.3 MPa和32.77%。该合金表现出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平衡(采用极限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的乘积值表达塑性:σ_(UTS)×ε=9.08 GPa·%),其室温下高的拉伸强度主要是由于晶粒细化和LPSO相强化,而良好的延展性主要归因于晶粒细化和织构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Mg-Y-ni-co合金 LPSO相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科教融合理念的材料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以电镀Ni-Co-GO为例
15
作者 高吉成 魏艺涵 +2 位作者 冯思清 李大玉 靳惠明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1-107,共7页
以科学研究项目为切入点,设计了Ni-Co-GO复合镀层的制备与表征综合实验项目,研究了复合镀层的相结构、微观组织与表面硬度。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对镀层制备、XRD(X-ray diffraction)检测、微观组织分析及显微硬度测试等多个环节的设计,能... 以科学研究项目为切入点,设计了Ni-Co-GO复合镀层的制备与表征综合实验项目,研究了复合镀层的相结构、微观组织与表面硬度。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对镀层制备、XRD(X-ray diffraction)检测、微观组织分析及显微硬度测试等多个环节的设计,能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电化学沉积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技术,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测试分析仪器与工程工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 ni-co-GO镀层 实验设计 科教融合
下载PDF
Ni/Co质量比对Cu-Ni-Co-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君 王明飞 +1 位作者 接金川 李廷举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15-3228,共14页
采用SEM、XRD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手段研究了Ni/Co质量比对Cu-Ni-Co-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尤其是通过研究织构对Ni/Co质量比与弯曲成形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较小的Ni/Co质量比能够促进合金发生回复和再结晶转变,并且可以细... 采用SEM、XRD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手段研究了Ni/Co质量比对Cu-Ni-Co-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尤其是通过研究织构对Ni/Co质量比与弯曲成形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较小的Ni/Co质量比能够促进合金发生回复和再结晶转变,并且可以细化铸态和峰时效态合金的晶粒。在RD方向上,Ni/Co质量比为1时合金再结晶织构的取向密度最小,主要含有R{124}〈211〉和Copper{112}〈111〉织构。在TD方向上,Ni/Co质量比为1.5时合金再结晶织构的取向密度最小,主要含有Copper{112}〈111〉、S{123}〈634〉和R{124}〈211〉织构。此外,Ni/Co质量比为1时合金具有最高的硬度、电导率和伸长率以及相对高的强度。通过理论计算发现,Ni/Co质量比为1时合金在RD方向上最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弯折试验结果表明,Ni/Co质量比为1时合金具有最好的纵向(GW)弯曲成形性能,最小弯曲比为2.1,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co-Si合金 时效处理 弯曲成形性能 织构
下载PDF
强磁场下Ni-Co-Mn-Sn合金近平衡凝固的组织调控 被引量:1
17
作者 翟强 卜凡 +4 位作者 马昌尧 刘子瑜 贺一轩 王军 李金山 《铸造技术》 CAS 2023年第5期426-433,共8页
利用先进材料处理技术持续优化Ni-Mn-Co-Sn记忆合金(Heusler合金)性能是智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其磁控记忆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协同提升强烈依赖于合金凝固得到的微观结构。本文探究了磁场强度对Ni42Co8Mn39Sn11合金近平衡条件下凝固组织... 利用先进材料处理技术持续优化Ni-Mn-Co-Sn记忆合金(Heusler合金)性能是智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其磁控记忆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协同提升强烈依赖于合金凝固得到的微观结构。本文探究了磁场强度对Ni42Co8Mn39Sn11合金近平衡条件下凝固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无磁场条件下,合金凝固组织主要由D03型粗大枝晶及L21枝晶间Heusler相组成,在枝晶间上还析出蠕虫状γ相,其中γ相富Co贫Sn,D03相富Sn贫Co,L21相的成分接近名义配比;D03结构由L21结构产生的成分偏析区域形成,析出γ相并非低温下L21相的固态反应得到。施加10 T强磁场后,合金的相组成、成分及其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各相间由于热流作用大于磁场引起的取向排列作用而未产生明显择优分布特征,但因偏析产生的D03相含量减少,L21相含量增加,这与强磁场促进Heusler相元素分布均匀化,减少偏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磁场 ni-co-Mn-Sn合金 近平衡凝固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新型Ni-Co基高温合金的显微组织特点和析出相热力学计算
18
作者 庄辛鹏 谭毅 +4 位作者 赵龙海 崔传勇 崔弘阳 游小刚 李鹏廷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新型Ni-Co基高温合金的铸态组织,采用JMatPro软件在平衡和非平衡凝固条件下对该合金进行热力学计算,研究了合金的相析出特点。结果表明:试验合金呈现枝晶形貌,偏析严重,主要组织为γ'相、η相、γ/γ&#...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新型Ni-Co基高温合金的铸态组织,采用JMatPro软件在平衡和非平衡凝固条件下对该合金进行热力学计算,研究了合金的相析出特点。结果表明:试验合金呈现枝晶形貌,偏析严重,主要组织为γ'相、η相、γ/γ'共晶组织以及MC碳化物。平衡凝固条件下,试验合金的主要析出相为γ'、η、μ、σ、碳化物以及硼化物;钛和铝含量增加导致γ'相析出量增加,析出温度升高;η相析出温度和析出量随钛含量增加呈线性增加。在非平衡凝固过程中,钛、钼元素富集在液相中,而铝、铬、钴和钨元素在液相中贫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ni-co基高温合金 热力学计算 平衡析出相 析出温度
下载PDF
桐油覆膜Ni-Co-SiO2纳米复合涂层的制备及防腐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敏 张胜健 曹秋菊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5,共8页
采用恒电位法在瓦特型电镀液中于碳钢表面制备了Ni-Co-SiO2纳米复合涂层,通过浸渍桐油处理制备桐油覆膜Ni-Co-SiO2涂层。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仪、三维视频显微镜等表征涂层的形貌、元素组成、结构和粗糙度... 采用恒电位法在瓦特型电镀液中于碳钢表面制备了Ni-Co-SiO2纳米复合涂层,通过浸渍桐油处理制备桐油覆膜Ni-Co-SiO2涂层。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仪、三维视频显微镜等表征涂层的形貌、元素组成、结构和粗糙度。采用Tafel动态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测试比较覆膜涂层和未处理涂层的耐蚀性。通过浸泡试验,对桐油覆膜涂层进行防腐蚀性评价。结果表明:桐油处理后涂层明显被一层薄膜涂覆,其表面粗糙度降低,但涂层前后的微观结构不变。桐油覆膜Ni-Co-SiO2涂层具有较低的腐蚀电流密度,较大的容抗弧和较高的阻抗模量。此外,长期浸泡试验表明,涂层低频阻抗模值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高于10~6Ω/cm~2,表明桐油覆膜Ni-Co-SiO2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油 ni-co/SiO2 复合涂层 耐腐蚀性
下载PDF
Bimetallic Ni-Co MOF@PAN modified electrospun separator enhances high-performanc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被引量:1
20
作者 Xiaolong Leng Jie Zeng +7 位作者 Mingdai Yang Changping Li S.V.Prabhakar Vattikuti Jielin Chen Shuang Li Jaesool Shim Tong Guo Tae Jo Ko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484-496,I0010,共14页
Lithium-sulfur(Li-S)batteries with high energy density are considered promising energy storage device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Nevertheless,the shuttle effect and the passive layer between the separator and the electr... Lithium-sulfur(Li-S)batteries with high energy density are considered promising energy storage device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Nevertheless,the shuttle effect and the passive layer between the separator and the electrodes st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cycle stability and life.Herein,a bimetallic Ni-Co 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with adsorption and catalytic synergism for polysulfides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as an electrospinning separator sandwich for Li-S batteries.Introducing porous Ni-Co MOF coatings into the separator provides more adsorption catalytic sites for polysulfides,prevents their diffusion to the anode,and enhances sulfur utilization.Consequently,the improved Li-S batteries with a Ni-Co MOF@PAN(NCMP)electrospun separator delivered excellent rate performance and outstanding cycle stability,yielding an ultra-high initial capacity of 1560 mA h g^(-1)at 0.1 C.Notably,remarkable Li-S battery performance with a discharge capacity of 794 mA h g^(-1)(84.1%capacity retention)was obtained after500 cycles,while delivering a low capacity decay rate of 0.032%during long-term cycling(up to 500cycles)at 1 C.Surprisingly,even 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2 C,the capacity attenuation rate of 2000 cycles is only 0.034%per cycle.In addition,compared with the Celgard separator,the NCMP separator also had high thermal stability(keeping the separator outline at 200℃)that ensured battery safety and excellent electrolyte wettability(73%porosity and 535%electrolyte absorption)and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ionic conductivity and Li^(+) transfer number,and protected the surface integrity of the an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 batteries ni-co MOF Adsorption catalysis Synergistic effe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