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Cr-Fe合金耐乏燃料萃取剂腐蚀研究
1
作者 李心砚 王四芳 《一重技术》 2023年第2期19-22,共4页
核工业乏燃料后处理产生的废萃取剂危害大,需妥善处置。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可以有效处理乏燃料废萃取剂,但在亚临界流体段严重的腐蚀问题限制其应用。对此,在亚临界条件下,以Ni-Cr-Fe合金试样在乏燃料废萃取剂的模拟超临界水氧化反... 核工业乏燃料后处理产生的废萃取剂危害大,需妥善处置。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可以有效处理乏燃料废萃取剂,但在亚临界流体段严重的腐蚀问题限制其应用。对此,在亚临界条件下,以Ni-Cr-Fe合金试样在乏燃料废萃取剂的模拟超临界水氧化反应流出物中进行腐蚀试验,对腐蚀后的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iCr-Fe合金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可以作为处理乏燃料废萃取剂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fe 磷腐蚀 亚临界腐蚀 超临界水氧化TBP
下载PDF
Ni-Cr-Fe多孔材料的制备及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肖逸锋 刘艳 +4 位作者 汤智 吴靓 许艳飞 钱锦文 贺跃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5-304,共10页
采用元素粉末反应合成法,利用固相偏扩散的原理进行固相烧结制备Ni-Cr-Fe多孔材料。通过表征多孔材料在不同烧结温度下的膨胀率、孔结构变化及物相组成研究材料的成孔过程,探讨造孔机理;并研究Ni-Cr-Fe多孔材料在1000℃下的高温抗氧化... 采用元素粉末反应合成法,利用固相偏扩散的原理进行固相烧结制备Ni-Cr-Fe多孔材料。通过表征多孔材料在不同烧结温度下的膨胀率、孔结构变化及物相组成研究材料的成孔过程,探讨造孔机理;并研究Ni-Cr-Fe多孔材料在1000℃下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Ni-Cr-Fe在1380℃下达到最大膨胀,最大径向膨胀率达7%,开孔隙率为32.5%;最大孔径与透气度分别为90μm和990 m^3/(m^2·k Pa·h)。Cr、Fe元素向Ni元素的偏扩散形成大量丰富孔隙。在氧化实验中,在1000℃高温下氧化560 h后多孔Ni-Cr-Fe最大孔径及透气度变化不大,而同等条件下氧化的Ni-Fe、Ni-Cr多孔材料孔结构变化较明显,表明Ni-Cr-Fe多孔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fe多孔材料 造孔机理 反应合成法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用于过滤膜的梯度孔径Ni-Cr-Fe多孔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吴靓 汤智 +5 位作者 杨格 刘艳 许艳飞 钱锦文 肖逸锋 贺跃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76-1382,共7页
本工作采用元素粉末反应合成法,利用固相偏扩散的原理进行固相烧结制备Ni-Cr-Fe多孔材料支撑体,再利用人工刷涂的方法将同配比且较细的Ni、Cr、Fe元素粉末悬浮浆料刷涂于多孔支撑体表面,经过真空烧结,制备得到梯度孔径Ni-Cr-Fe多孔材料... 本工作采用元素粉末反应合成法,利用固相偏扩散的原理进行固相烧结制备Ni-Cr-Fe多孔材料支撑体,再利用人工刷涂的方法将同配比且较细的Ni、Cr、Fe元素粉末悬浮浆料刷涂于多孔支撑体表面,经过真空烧结,制备得到梯度孔径Ni-Cr-Fe多孔材料。通过XRD、SEM、能谱等测试手段表征烧结后的梯度孔径Ni-Cr-Fe多孔材料的物相及孔结构性能。结果表明,同质的梯度孔径Ni-Cr-Fe多孔材料膜层完整,结合强度较好,以冶金桥接的方式结合。随着膜层厚度的增加,透气度将减小,当过渡层的厚度为80μm,表面膜层厚度为30μm时,最大孔径为6μm,透气度为936 m^3·m^(-2)·h^(-1)·kPa^(-1),透气度下降22. 64%。在膜层等厚且过滤精度达到要求时,二阶梯度孔径Ni-Cr-Fe多孔材料透气度的下降率比一阶梯度孔径NiCr-Fe多孔材料透气度的下降率小。过渡膜层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实现了在较高过滤精度的基础上具有较大的过滤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fe多孔材料 梯度孔径多孔材料 粉末冶金
下载PDF
P92耐热钢表面电火花沉积Ni-Cr-Fe涂层及其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建斌 李建 张雷雷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共5页
在P92耐热钢表面沉积Ni-Cr-Fe合金涂层,研究其在750℃下的抗氧化性能.采用显微硬度仪、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涂层和基体材料的硬度、氧化后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工艺可获得连续... 在P92耐热钢表面沉积Ni-Cr-Fe合金涂层,研究其在750℃下的抗氧化性能.采用显微硬度仪、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涂层和基体材料的硬度、氧化后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工艺可获得连续、致密、无裂纹和孔洞的涂层.涂层在750℃下循环氧化100 h后未发生剥落,氧化增重符合抛物线规律,氧化膜主要由Cr2O3、NiCr2O4相组成.基体材料前8 h氧化增重符合直线规律,后期符合抛物线规律,氧化速率常数是涂层的2.6倍.涂层相比于基体材料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耐热钢 ni-cr-fe合金涂层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一种新型Ni-Cr-Fe基合金的成分设计、冶金及强韧化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玉碧 汤安 +2 位作者 徐巍巍 刘海定 杨晓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180-11187,共8页
利用增Ni、Al降Cr、Ti含量及CALPHAD方法对Ni-Cr-Fe合金进行了低成本设计;采用发射光谱仪、红外碳硫分析仪、差热扫描量热法、真空感应熔炼和电渣重熔双联冶金、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合金成分、冶金工艺、热加工工艺、热处理制度进行了系... 利用增Ni、Al降Cr、Ti含量及CALPHAD方法对Ni-Cr-Fe合金进行了低成本设计;采用发射光谱仪、红外碳硫分析仪、差热扫描量热法、真空感应熔炼和电渣重熔双联冶金、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合金成分、冶金工艺、热加工工艺、热处理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双联冶金工艺成功实现了对设计成分的有效控制,经锻造和轧制热加工,获得均匀洁净的轧制组织;再经900~980℃保温30min固溶,继以720℃保温8h后炉冷至620℃保温8h空冷时效强化热处理,合金力学性能达到Incoloy 925水平。其中轧态组织经直接时效可以获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合金轧制时效组织为单一奥氏体细晶组织;固溶时效态组织以奥氏体γ相为主,沿晶或晶内弥散析出MC型一次碳化物。研究结果对于我国新型高强韧Ni-Cr-Fe合金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fe基合金 成分设计 冶金工艺 固溶时效热处理
下载PDF
Ni-Cr-Fe系高温合金的渗氮工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若凡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40,共3页
对Inconel 718、GH4145、R26三种不同成分的高温合金进行了渗氮处理,采用金相法和硬度梯度法研究了不同化学成分和不同工艺对气体渗氮层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合金中镍含量的增加,渗氮层深度减小,减少幅度达到50%~100%.
关键词 气体渗氮 钝化膜 ni-cr-fe系高温合金
下载PDF
Ni-Cr-Fe合金薄膜电极的制备及析氢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胡洋东 贺跃辉 +3 位作者 李喜德 陈杰 刘羽祚 杨军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4074-24079,共6页
以废旧马口铁为基体,Ni粉、Cr粉为覆膜材料,通过活化反应烧结法制备了Ni-Cr-Fe三元薄膜合金电极。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对电极的物相、形貌结构、元素分布进... 以废旧马口铁为基体,Ni粉、Cr粉为覆膜材料,通过活化反应烧结法制备了Ni-Cr-Fe三元薄膜合金电极。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对电极的物相、形貌结构、元素分布进行表征,并研究了电极材料的析氢机理,通过循环伏安曲线(CV)、线性极化曲线(LSV)、电化学交流阻抗(EIS)等方法测试了电极材料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在室温条件下,Ni-Fe二元合金电极材料在6 mol/L KOH溶液中的析氢过电位为-0.59 V,交换电流密度为20.6 mA/cm^2,Tafel斜率为121.3 mV/dec。同样条件下,调节Cr含量可提高析氢催化活性,Ni-30%Cr-Fe(质量分数,下同)三元薄膜合金电极材料的析氢催化活性最强,其析氢过电位仅有-0.39 V,交换电流密度为30.9 mA/cm 2,Tafel斜率为78.1 mV/dec,经28160 s开路电位测试,电极材料的开路电位(η)从-0.87 V变化为-0.69 V,仅增加18 mV,表明析氢电极的化学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口铁 电化学 ni-cr-fe 析氢过电位 薄膜电极
下载PDF
氧分压对Ni-Cr-Fe合金氧化成膜特性影响的研究
8
作者 李厚敏 初蕾 +1 位作者 刘英才 梁丹维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67-271,共5页
以铸态Ni-Cr-Fe合金为试样,于1 050℃湿氢气氛下恒温氧化20 h。通过氧化增重、SEM/EDS以及薄膜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氧分压对该合金在弱氧化性气氛下氧化成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氧化膜从外到内氧化物组成依次为:MnCr2O4、Cr2O... 以铸态Ni-Cr-Fe合金为试样,于1 050℃湿氢气氛下恒温氧化20 h。通过氧化增重、SEM/EDS以及薄膜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氧分压对该合金在弱氧化性气氛下氧化成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氧化膜从外到内氧化物组成依次为:MnCr2O4、Cr2O3以及SiO2。氧化膜的厚度、组成及形貌与体系的氧分压密切相关,中等氧分压(15.9×10-18atm)有利于表面尖晶石的形成;较低氧分压有利于形成厚而多孔的氧化膜,而高氧分压则趋向于形成薄而致密的氧化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fe合金 氧分压 氧化膜 微观结构
下载PDF
Ni-Cr-Fe-Mo-Co-W合金中宏观“黑斑”缺陷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雅晶 谢锡善 +2 位作者 董建新 李玉清 John H.Tundermann 《上海金属》 CAS 2000年第1期31-37,共7页
将晶界萃取碳复型技术同其它实验技术相配合 ,研究了Ni-Cr-Fe-Mo-Co -W合金宏观“黑斑”缺陷特征的形成原因 ,认为“黑斑”缺陷主要是由晶界易腐蚀引起的。在“黑斑”区不均匀富集的钨、钼元素主要以数量较多、尺寸较大的富含钼、钨的M6... 将晶界萃取碳复型技术同其它实验技术相配合 ,研究了Ni-Cr-Fe-Mo-Co -W合金宏观“黑斑”缺陷特征的形成原因 ,认为“黑斑”缺陷主要是由晶界易腐蚀引起的。在“黑斑”区不均匀富集的钨、钼元素主要以数量较多、尺寸较大的富含钼、钨的M6C形式存在于晶界上 ,使“黑斑”区的晶界易受腐蚀。该合金中的“黑斑”缺陷具有元素的宏观偏聚和微观偏聚相结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镍合金 偏析 黑斑缺陷
下载PDF
Ni-Cr-Fe-V-Ga系合金的X射线衍射和热机械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亮维 黄炳醒 +1 位作者 宋泓清 刘雄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5年第5期233-235,共3页
对Ni Cr Fe V Ga系合金进行了X射线衍射和热机械分析(TMA)。结果表明,在室温至940℃范围内,合金的晶格点阵参数逐渐增大,线胀系数为正;在940~1150℃范围内,合金的晶格点阵参数逐渐降低,线胀系数为负,进行了K效应转变。用热力学理论对... 对Ni Cr Fe V Ga系合金进行了X射线衍射和热机械分析(TMA)。结果表明,在室温至940℃范围内,合金的晶格点阵参数逐渐增大,线胀系数为正;在940~1150℃范围内,合金的晶格点阵参数逐渐降低,线胀系数为负,进行了K效应转变。用热力学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Fe-V-Ga系合金 X射线衍射 热机械分析 K效应
下载PDF
Ni-Cr-Fe-Si-B合金涂层及铝青铜基体熔合区组织的研究
11
作者 陈民芳 由臣 +1 位作者 孙永昌 孙家枢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9-21,共3页
采用钨极氩弧焊方法在铝青铜基体上施焊了Ni Cr Fe Si B合金涂层 ,并运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了喷涂层、熔合区及热影响区的组织形貌和成分分布。结果表明 ,喷焊时 ,在涂层与基体界面两侧各组元均发生了明显的扩散 ,Cu... 采用钨极氩弧焊方法在铝青铜基体上施焊了Ni Cr Fe Si B合金涂层 ,并运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了喷涂层、熔合区及热影响区的组织形貌和成分分布。结果表明 ,喷焊时 ,在涂层与基体界面两侧各组元均发生了明显的扩散 ,Cu、Ni组元间可相互取代 ,基体融合区组织的基本组成仍为α +(α +γ2 ) ,但同时也形成了Cu2 FeAl7、NiAl3等新相 ,且融合区组织细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Fe—Si—B合金 涂层 铝青铜 氩弧焊 熔合区
下载PDF
基于三维热加工图的新型Ni-Cr-Fe-Nb合金热变形行为研究
12
作者 李波 王文浩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29-133,139,共6页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了高温压缩试验,研究了新型Ni-Cr-Fe-Nb高温合金在变形温度为880-1030℃、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热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峰值流动应力在恒应变速率下随变形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在恒变形温度下随应...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了高温压缩试验,研究了新型Ni-Cr-Fe-Nb高温合金在变形温度为880-1030℃、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热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峰值流动应力在恒应变速率下随变形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在恒变形温度下随应变速率的增加逐渐升高。合金的平均热变形激活能为642.561k J/mol。在变形温度980℃和应变速率10 s^-1时,组织仍有大量的粗大变形晶粒,只有很少量的动态再结晶;当应变速率低至0.1s^-1时,晶粒内部出现大量动态再结晶。基于DMM构建合金三维热加工图,在变形温度较低且应变速率较高下功率耗散值较小;在低温、中高应变速率变形时,大部分区域有明显的失稳,在应变速率为0.13 s^-1时高温区域发生了失稳。结合其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确定合金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变形温度940-1000℃、应变速率0.01-0.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fe-Nb 热激活能 本构方程 三维热加工图
下载PDF
Ni-Cr-Fe金属载体表面预处理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王婧姝 郎集会 +3 位作者 张勇 陈潇潇 孙亚明 李季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4期69-71,74,共4页
通过物理喷砂法和化学腐蚀法分别对Ni-Cr-Fe金属载体进行了表面预处理,并将两种预处理方法所得到的金属载体表面进行了SEM表征.结果表明:经过化学处理的载体沿晶界腐蚀良好,比喷砂后的表面形貌更均匀.研究了不同腐蚀时间和煅烧温度条件... 通过物理喷砂法和化学腐蚀法分别对Ni-Cr-Fe金属载体进行了表面预处理,并将两种预处理方法所得到的金属载体表面进行了SEM表征.结果表明:经过化学处理的载体沿晶界腐蚀良好,比喷砂后的表面形貌更均匀.研究了不同腐蚀时间和煅烧温度条件下金属合金载体的表面形貌的变化,并确定了最佳的腐蚀时间和煅烧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尾气催化净化 ni-cr-fe合金 金属载体 表面预处理
下载PDF
Corrosion Behavior of the Ni-Cr-Fe Base Superalloy GH984G in a Synthetic Coal Ash and Flue Gas Environment 被引量:9
14
作者 Guang-Ming Liu Hua-Chun Yang +3 位作者 Qin Liang Xiao-Chuan Yang Shan-Ping Ren Jian-Hang Huang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863-868,共6页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the new Ni-Cr-Fe base superalloy GH984G in a synthetic coal ash and flue gas environments was studied at 700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osion rate was slow during the initial corrosi...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the new Ni-Cr-Fe base superalloy GH984G in a synthetic coal ash and flue gas environments was studied at 700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osion rate was slow during the initial corrosion stage, then followed by a stage of faster mass loss. During the corrosion test, the scale trended to spall slightly,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corrosion pits on the sample surfaces. The main corrosion products were identified as NiFeCrO4 and a small amount of Cr2O3. The scale microstructure involved the presence of three corrosion layers. The outer layer contained Cr, Ni, Fe, O and a small amount of S. Many micro-cracks were detected in the Cr-rich intermediate oxide layer. The inner corrosion layer was thin and rich in S. Internal sulfidation and internal oxidation occurred in the substrate. Because of its relatively high Cr content, the GH984G superalloy exhibited a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 under the test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e-Cr base superalloy Coal ash SO2 Corrosion
原文传递
空间滚动轴承MoS_(2)薄膜润滑分子动力学模拟
15
作者 董绍江 程伟伦 +1 位作者 汤宝平 胡小林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52,共10页
针对空间滚动轴承往复运动状态下二硫化钼薄膜润滑失效机理不明的难题,提出了采用分子动力学对薄膜润滑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单层二硫化钼薄膜摩擦原子模型,针对载荷和环境温度这2个空间滚动轴承的重要影响因素展开了二硫化钼薄... 针对空间滚动轴承往复运动状态下二硫化钼薄膜润滑失效机理不明的难题,提出了采用分子动力学对薄膜润滑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单层二硫化钼薄膜摩擦原子模型,针对载荷和环境温度这2个空间滚动轴承的重要影响因素展开了二硫化钼薄膜的往复摆动模拟,得到了摩擦过程中二硫化钼薄膜的摩擦力、粘附力和磨损情况。模拟结果表明:Fe-Ni-Cr合金探针在单层二硫化钼薄膜上的摩擦为黏滑运动,载荷在20~100 nN范围内探针的摩擦过程不会对薄膜造成磨损,但在往复运动过程中润滑性能有所提高;载荷从200 nN开始探针的摩擦过程会对薄膜造成磨损,往复运动过程中摩擦系数不断提高,润滑性能下降;400 nN为单层薄膜的载荷极限,在该载荷下探针会刺穿薄膜与基底接触此时薄膜迅速磨损失去润滑作用。环境温度在1 773.15 K以下对薄膜的润滑作用影响不明显,但达到该温度后薄膜边界处开始缓慢熔化,当环境温度达到二硫化钼熔点时薄膜的熔化速度加快并失去润滑作用。从这些发现得到如下结论:二硫化钼单层薄膜在接触载荷8 GPa以下拥有优异的耐磨性和润滑性;在薄膜未破损的条件下,反复摩擦过程提升了润滑性能;二维层状结构对单层二硫化钼薄膜润滑性能有重要的影响,高温和重载都会对薄膜层状结构造成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Fe-Ni-Cr合金 分子动力学仿真 微观摩擦 空间滚动轴承
下载PDF
淬火温度对气瓶用Fe-Cr-Ni-Mo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潘雪新 胡小锋 +3 位作者 杨志荣 付鸿 姜海昌 张洋鹏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共8页
为了优化一种气瓶用Fe-Cr-Ni-Mo钢的淬火工艺,采用SEM,TEM,EBSD和拉伸、冲击等观察和检测手段,研究了淬火温度对一种气瓶用Fe-Cr-Ni-Mo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淬火温度处理后的合金钢,均呈现为板条马氏体组织,其碳... 为了优化一种气瓶用Fe-Cr-Ni-Mo钢的淬火工艺,采用SEM,TEM,EBSD和拉伸、冲击等观察和检测手段,研究了淬火温度对一种气瓶用Fe-Cr-Ni-Mo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淬火温度处理后的合金钢,均呈现为板条马氏体组织,其碳化物析出和板条亚结构基本保持不变,而原始奥氏体晶粒则随淬火温度的提高而出现明显的粗化,由800℃的4.3µm长大到930,1200℃的29.6,371.1µm,同时有效晶粒尺寸(EGS)也逐渐增加,800,930,1200℃的EGS分别为0.60,1.20,3.22µm。淬火温度对合金钢的室温抗拉、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影响较小,而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冲击吸收能量则出现了显著的下降,由800℃的119 J,下降到930,1200℃的68,38 J。EGS增大导致冲击断裂时出现解理断裂,是较高淬火温度合金钢冲击吸收能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淬火温度为800~860℃时,Fe-Cr-Ni-Mo钢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该研究结果对Fe-Cr-Ni-Mo钢制气瓶的工业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瓶 Fe-Cr-Ni-Mo钢 淬火温度 有效晶粒尺寸 力学性能
下载PDF
Al-Cr-Fe-Mn-Ni高熵合金中的L2_(1)相的相稳定性及其性能研究
17
作者 易慧 吴长军 +3 位作者 周琛 刘亚 陆晓旺 苏旭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6-204,共9页
为开发兼具良好强度与塑性的BCC基高熵合金,可引入与基体共格的B2或L2_(1)相。L2_(1)相具有更好的抗蠕变性能,有望在高温环境中得到应用。但是,目前对BCC型高熵合金中L2_(1)相的存在规律、相稳定性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的研... 为开发兼具良好强度与塑性的BCC基高熵合金,可引入与基体共格的B2或L2_(1)相。L2_(1)相具有更好的抗蠕变性能,有望在高温环境中得到应用。但是,目前对BCC型高熵合金中L2_(1)相的存在规律、相稳定性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为此,本工作研究了电弧熔炼制备的铸态Al_(0.5)Cr_(2.5-x)FeMn_(x)Ni(x=0.5~1.75)、Al_(0.75)Cr_(2.25-y)FeMn_(y)Ni(y=0.25~1.5)、AlCr_(2-z)FeMn_(z)Ni(z=0.5~1.5)高熵合金的相组成,及800℃或1000℃真空退火120 h对合金组织和相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这些合金中L2_(1)相的成分特征由40%~50%(原子分数)Ni和15%~20%(原子分数)Al、Mn组成。L2_(1)相只存在于Al含量为10%~15%(原子分数)的合金中,且多以BCC+L2_(1)两相共存,获得的组织为编织网状的调幅分解组织。当Al含量达到20%(原子分数)后,合金则由BCC+B2两相构成。L2_(1)相的存在会使BCC型XRD特征峰出现明显的峰分裂。经过800℃或1000℃退火后,合金中L2_(1)相仍能稳定存在,合金显微组织发生粗化并会形成σ或FCC相。铸态合金的硬度随Mn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含L2_(1)相的合金的硬度在463HV~558HV范围内。800℃退火会使含5%~15%(原子分数)Mn的合金硬度降低70HV~100HV,但由于硬质σ相的析出,含20%~30%(原子分数)Mn的合金硬度提高200HV以上;1000℃退火后,由于软质FCC相的形成,合金的硬度略有降低,这些结果将为BCC型高熵合金的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r-Fe-Mn-Ni 高熵合金 L2_(1)相 硬度 相稳定性
下载PDF
利用褐铁矿型红土镍矿烧结矿制备Fe-Cr-Ni合金
18
作者 薛钰霄 朱德庆 +2 位作者 潘建 游志雄 吕学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494-1506,共13页
我国是不锈钢第一生产大国,但作为冶炼不锈钢主要原料的镍矿及铬铁矿资源贫乏,占红土镍矿资源总量60%以上的褐铁矿型红土镍矿与低品位铬铁矿愈发受到关注。同时,不锈钢冶炼通常需先分别生产铬铁和镍铁,工艺流程长,生产成本高。因此,本... 我国是不锈钢第一生产大国,但作为冶炼不锈钢主要原料的镍矿及铬铁矿资源贫乏,占红土镍矿资源总量60%以上的褐铁矿型红土镍矿与低品位铬铁矿愈发受到关注。同时,不锈钢冶炼通常需先分别生产铬铁和镍铁,工艺流程长,生产成本高。因此,本文基于烧结—高炉工艺,利用褐铁矿型红土镍矿烧结矿低成本地一步制备出了Fe-Cr-Ni合金。通过热力学分析及熔炼参数的优化,重点研究了不同Cr_(2)O_(3)含量的含镍烧结矿(S1:4.84 wt%;S3:7.72 wt%)的熔炼特性。在熔炼时间60 min(S1)/90 min (S3)、熔炼温度1600℃、焦粉用量20 wt%、炉渣碱度1.0的最佳条件下,成功制备出了铬品位5.6 wt%~9.3 wt%、镍品位1.55 wt%~1.70 wt%、铁品位84 wt%~88 wt%的Fe-Cr-Ni合金,其铬、镍和铁的回收率分别在90%、98%和96%以上。研究表明,含镍烧结矿Cr_(2)O_(3)含量的提高会造成熔炼时间的延长,这不利于焦比的降低与不锈钢产量的提高。在后续研究中,将开发出由含镍烧结矿与含铬球团矿构成的综合炉料结构,以更有效地实现高铬镍铁的冶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炼特性 褐铁矿型红土镍矿烧结矿 FE-CR-NI合金 渣铁分离
下载PDF
Fe-Cr-Ni-Al合金铸造过程的数值模拟及组织性能
19
作者 戴雷 申烁 方东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101-107,共7页
利用Procast软件模拟计算对Fe-Cr-Ni-Al合金的温度场和冷却速率进行分析,通过实验研究各冷却速率对铸态组织、枝晶间距以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阶梯状铸件能够较好地拟合Fe-Cr-Ni-Al合金铸件的温度场分布以及冷却速率的变化情... 利用Procast软件模拟计算对Fe-Cr-Ni-Al合金的温度场和冷却速率进行分析,通过实验研究各冷却速率对铸态组织、枝晶间距以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阶梯状铸件能够较好地拟合Fe-Cr-Ni-Al合金铸件的温度场分布以及冷却速率的变化情况.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奥氏体相占比减小,铁素体相占比增大,过冷度增加使合金组织一次枝晶间距减小,组织中存在σ相,铁素体相区与奥氏体相区显微硬度值随冷却速率增大都呈增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r-Ni-Al合金 数值模拟 微观组织 显微硬度 枝晶间距
下载PDF
Co-Ni-Fe-Cr系红外辐射材料自蔓延燃烧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健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9-293,共5页
采用溶液自蔓延燃烧合成法及煅烧法制备了Co-Ni-Fe-Cr系红外辐射粉体材料,对前驱体和煅烧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红外发射率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自蔓延燃烧得到的燃烧产物呈无定形态,显微结构为多孔薄片状。燃烧产物经800~100... 采用溶液自蔓延燃烧合成法及煅烧法制备了Co-Ni-Fe-Cr系红外辐射粉体材料,对前驱体和煅烧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红外发射率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自蔓延燃烧得到的燃烧产物呈无定形态,显微结构为多孔薄片状。燃烧产物经800~1000℃煅烧处理后转变为尖晶石相,随煅烧温度升高晶粒长大并趋近尖晶石相八面体形貌。1000℃煅烧得到的粉体团聚较少且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0.6μm)。获得的Co0.5Ni0.5(Fe0.375Cr0.625)2O4粉体全波段法向红外发射率为0.92,添加质量分数20%的Ca-Mg-Zr-Al-Si玻璃粉配制成丝网印刷浆料,经施釉、干燥和800℃釉烧在氧化铝黑瓷基板表面形成致密釉层,釉层红外发射率达到0.87,材料可用于氧化铝陶瓷基红外加热器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材料 红外加热器 Co-Ni-Fe-Cr尖晶石 自蔓延燃烧合成 红外发射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