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Cr-W基高温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研究
1
作者 景艳 张亚玮 +3 位作者 马雄 张魁宝 郝艳 桂业伟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2-29,共8页
研究了一种Ni-Cr-W基高温合金在700~1200℃的高温氧化行为。采用XRD,SEM/EDS,拉曼光谱和维氏硬度等表征手段对氧化膜中物相、微区成分分布及合金表面硬度等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温度增加,合金中的Ni和Cr最先被氧化形... 研究了一种Ni-Cr-W基高温合金在700~1200℃的高温氧化行为。采用XRD,SEM/EDS,拉曼光谱和维氏硬度等表征手段对氧化膜中物相、微区成分分布及合金表面硬度等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温度增加,合金中的Ni和Cr最先被氧化形成Cr_(2)O_(3)和NiO,其中的Cr_(2)O_(3)是致密的氧化层;当温度高于1050℃时,有少量的SiO_(2)生成;实验范围内合金的氧化动力学曲线符合指数增长规律,氧化增重量都小于1 mg/cm^(2),说明合金是抗氧化级;合金在1200℃下循环氧化后,氧化层厚度和增厚量都明显增加,其抗氧化性能明显变差;在1100℃下氧化后合金的维氏硬度基本不变,而经过1200℃循环氧化后氧化层会出现起皮剥落,导致合金表面硬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w基高温合金 高温氧化 物相 表面硬度
下载PDF
含碳量对Ni-Cr-W-Mo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侯智鹏 鞠泉 《上海金属》 CAS 2023年第2期43-47,共5页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与电渣重熔相结合的工艺冶炼,随后锻造和热挤压制备了外径320 mm、内径280 mm,碳质量分数分别为0.04%、0.08%和0.12%的Ni-Cr-W-Mo合金管。对合金管进行了1 160~1 250℃保温20 min水冷的固溶处理。检测了热挤压态和固溶...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与电渣重熔相结合的工艺冶炼,随后锻造和热挤压制备了外径320 mm、内径280 mm,碳质量分数分别为0.04%、0.08%和0.12%的Ni-Cr-W-Mo合金管。对合金管进行了1 160~1 250℃保温20 min水冷的固溶处理。检测了热挤压态和固溶处理态合金管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及固溶处理态合金管的高温持久性能。结果表明:热挤压态合金管晶粒细小且晶内有大量孪晶,碳化物弥散分布;随着含碳量的增加,相同温度固溶处理的合金管晶粒尺寸减小;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含碳量相同的合金管晶粒尺寸增大;合金管中碳化物主要为M6C和M23C6,弥散分布于晶内和晶界;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合金管中碳化物数量增多,经1 220℃保温20 min水冷固溶处理的合金管的室温强度先降低后升高,断后伸长率降低,以及在927℃、80 MPa应力条件下的持久寿命和断后伸长率均先升高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量 ni-cr-w-Mo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固溶处理对Ni-Cr-W合金碳化物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1
3
作者 唐增武 李金山 +2 位作者 胡锐 刘毅 柏广海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57-1161,共5页
采用SEM、TEM和XRD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一种Ni-Cr-W合金经不同温度(1230~1300℃)和不同时间(10~120min)固溶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经过固溶处理后,合金的析出相为富W的面心立方M6C和富Cr面心立方的M23C6。随着固溶温度升高和保温... 采用SEM、TEM和XRD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一种Ni-Cr-W合金经不同温度(1230~1300℃)和不同时间(10~120min)固溶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经过固溶处理后,合金的析出相为富W的面心立方M6C和富Cr面心立方的M23C6。随着固溶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碳化物体积分数降低。在1270℃,120min时,大部分的碳化物溶解进入基体,孪晶处的碳化物首先发生溶解。M6C与基体不存在任何位向关系,晶界上析出的M23C6(220)晶面与基体(131)晶面的夹角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w合金 固溶处理 显微组织 碳化物
下载PDF
Ni-Cr-W基高温合金熔盐环境中的热腐蚀行为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健 李辰昊 +2 位作者 张铁邦 李金山 张平祥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29,共4页
文摘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能谱分析等手段,从合金成分、热处理组织形貌、界面分布等方面研究了Ni-20Cr-18W基高温合金在900℃温度下25%Na Cl+75%Na2SO4混合熔融盐中的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Ni-20Cr-18W基高温合金的腐蚀行为是... 文摘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能谱分析等手段,从合金成分、热处理组织形貌、界面分布等方面研究了Ni-20Cr-18W基高温合金在900℃温度下25%Na Cl+75%Na2SO4混合熔融盐中的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Ni-20Cr-18W基高温合金的腐蚀行为是酸碱熔融机理。腐蚀层呈平面向合金基体推进,无明显择优腐蚀现象发生,主要腐蚀产物为疏松多孔的Ni O和Ni3S2腐蚀产物,导致合金表面失去保护性氧化层,增加了腐蚀速度。合金抗热腐蚀性能的降低是因高含量W元素在SO42-作用下腐蚀加剧及第二相粒子与基体的相间腐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w 高温合金 熔盐 热腐蚀
下载PDF
硫对Ni-Cr-W-Al高温合金热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周峰 高明 +2 位作者 涂赣峰 刘奎 彭可武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2,共3页
研究了硫对Ni-Cr-W-Al高温合金热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硫含量(质量分数)为0.0004%时,在950~1250℃时,合金的热塑性很好,面缩值都在55%以上;随着硫含量的增加,热塑性不断降低,当硫含量达到0.0116%时,在950~1250℃时面缩值都在50%以... 研究了硫对Ni-Cr-W-Al高温合金热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硫含量(质量分数)为0.0004%时,在950~1250℃时,合金的热塑性很好,面缩值都在55%以上;随着硫含量的增加,热塑性不断降低,当硫含量达到0.0116%时,在950~1250℃时面缩值都在50%以下。随着硫含量的增加,高温拉伸断口趋于沿晶断裂,并在高硫含量的晶界处出现硫的富集。这表明,硫是导致合金热脆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热塑性 硫含量 ni-cr-w-Al合金
下载PDF
B_4C加入量对氩弧熔覆Ni-Cr-W合金涂层组织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任鑫 王丞 +1 位作者 吴双全 张翀翊 《材料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7-60,共4页
为改善Ni基合金涂层的组织及耐蚀性,采用氩弧熔覆技术在40Cr钢基体表面制备Ni-Cr-W基/B_4C复合涂层,主要研究了B_4C加入量对涂层显微组织、显微硬度以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涂层显微组织由平面晶、柱状晶和树枝状晶等组成;当B... 为改善Ni基合金涂层的组织及耐蚀性,采用氩弧熔覆技术在40Cr钢基体表面制备Ni-Cr-W基/B_4C复合涂层,主要研究了B_4C加入量对涂层显微组织、显微硬度以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涂层显微组织由平面晶、柱状晶和树枝状晶等组成;当B_4C含量为5%时,涂层熔覆层的组织明显发生细化;当B_4C含量超过5%时,熔覆涂层表面出现气孔和裂纹等缺陷,内部夹杂增多,涂层质量下降;B_4C的加入提高了合金涂层的硬度,当B_4C含量达到5%时表面硬度较高,达到1 027.4 HV_(0.5N),B_4C含量继续升高,硬度变化不大;B_4C的加入降低了熔覆层耐蚀性,当B_4C含量为5%时耐蚀性相比未加B_4C时的下降不多,耐蚀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弧熔覆 ni-cr-w基/B4C复合涂层 40CR钢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耐蚀性能
下载PDF
Ni-Cr-W-RE合金粉末喷熔层的显微组织与耐磨性能
7
作者 苏义祥 黄仲佳 +1 位作者 王智平 路阳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69,共3页
对Ni Cr W RE合金粉末喷熔层的微观组织与耐磨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喷熔层中的析出相主要有硼化物和碳化物;这些硬质相分布均匀、细小、边缘圆滑,耐磨性能很好;Ni Cr固溶体基体对耐磨相有很好的支持力度;喷熔层与基体之间有少... 对Ni Cr W RE合金粉末喷熔层的微观组织与耐磨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喷熔层中的析出相主要有硼化物和碳化物;这些硬质相分布均匀、细小、边缘圆滑,耐磨性能很好;Ni Cr固溶体基体对耐磨相有很好的支持力度;喷熔层与基体之间有少量的元素相互扩散,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结合界面呈现细条白亮带;耐磨性能是高碳高铬铸铁的6倍,是ZGCr5Mo耐磨钢的1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w-RE合金粉末 喷熔层 显微组织 耐磨性能
下载PDF
中间层对Ni-Cr-W高温合金扩散连接界面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孟宪林 胡锐 +3 位作者 唐斌 王川云 寇宏超 李金山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48,共8页
为研究新型Ni-Cr-W合金的扩散连接界面组织特征,采用Cu、Ni、Cu/Ni/Cu箔作中间层,在950℃、30 MPa、45 min条件下利用真空扩散连接技术对此合金进行了焊接,并与直接扩散连接形成对比,分析了不同中间层材料对新型Ni基合金扩散连接界面显... 为研究新型Ni-Cr-W合金的扩散连接界面组织特征,采用Cu、Ni、Cu/Ni/Cu箔作中间层,在950℃、30 MPa、45 min条件下利用真空扩散连接技术对此合金进行了焊接,并与直接扩散连接形成对比,分析了不同中间层材料对新型Ni基合金扩散连接界面显微组织及元素扩散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扩散连接接头处存在明显的孔洞及二次碳化物M23C6,阻碍了元素的充分扩散,连接界面质量较差;采用Cu箔中间层时,界面连接良好且形成了厚度为1.3μm的反应层;以Ni箔作中间层时,扩散界面连接良好但无明显反应层存在;而以Cu/Ni/Cu作中间层时,Ni-Cr-W/Cu界面上有较薄反应层生成,Cu/Ni界面则形成厚度达9μm的无限固溶体层,对比分析表明,高温合金晶界处M23C6的大量析出严重阻碍了Cu原子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连接 ni-cr-w合金 中间层 界面 显微组织 M23C6
下载PDF
La对Ni-Cr-W-Mo耐热合金1173K恒温氧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宋秀 王磊 +2 位作者 赵卓 刘杨 马慧萍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5-282,共8页
研究了不同La含量Ni-Cr-W-Mo耐热合金的1173 K恒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La能明显提高合金的抗氧化能力。不同La含量合金的抗氧化性能从劣到优依次为:La含量为0%、0.048%、0.026%、0.087%。添加超过0.026%的合金由于析出La化合物,使La的... 研究了不同La含量Ni-Cr-W-Mo耐热合金的1173 K恒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La能明显提高合金的抗氧化能力。不同La含量合金的抗氧化性能从劣到优依次为:La含量为0%、0.048%、0.026%、0.087%。添加超过0.026%的合金由于析出La化合物,使La的固溶量未呈线性增加,而在0.048%处出现拐点。氧化中由于La化物不参与氧化,因此合金的抗氧化能力主要取决于La在合金中的实际固溶量,固溶的La形成LaCrO_3是La提高合金抗氧化能力的主要原因。LaCrO_3在氧化物晶界处的偏聚阻碍了Cr^(3+)的扩散,并可作为MnCr_2O_4异制形核的核心,促进细小的MnCr_2O_4生成并弥散分布于Cr_2O_3之间,形成混合氧化膜,提高了氧化膜的粘附性,亦成为提高抗氧化能力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Ni—Cr—W—Mo耐热合金 稀土元素LA 恒温氧化 固溶La
下载PDF
一种Ni-Cr-W高温合金的成分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增武 李金山 +1 位作者 胡锐 刘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7-50,共4页
综合d-电子理论及平均电子空位法2种合金设计理论的特点,开发了一种在1100℃条件下使用的固溶强化高温合金Ni-20Cr-18W-1.3Mo。对合金铸态组织和锻造开坯热处理后在室温、871℃、1093℃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 综合d-电子理论及平均电子空位法2种合金设计理论的特点,开发了一种在1100℃条件下使用的固溶强化高温合金Ni-20Cr-18W-1.3Mo。对合金铸态组织和锻造开坯热处理后在室温、871℃、1093℃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金的铸态组织呈典型的树枝状结构,组织由γ固溶体基体、分布在枝晶间的骨络状的碳化物以及在碳化物周围析出的白亮W、Cr块状固溶体组成。d-电子理论及平均电子空位数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合金成分设计,设计得到的合金基本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W 高温合金 成分设计
下载PDF
弯曲晶界在 Ni-Cr-W-Mo 合金蠕变断裂中的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向朝进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15-21,共7页
通过弯曲晶界与平直晶界的对比实验,对NiCrWMo合金的蠕变断裂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该合金获得弯曲晶界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其蠕变断裂寿命。
关键词 弯曲晶界 蠕变断裂 高温合金
下载PDF
Ni-Cr-W基高温合金二次M_(23)C_6析出行为 被引量:15
12
作者 柏广海 胡锐 +3 位作者 李金山 钟宏 寇宏超 傅恒志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37-1741,共5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系统研究了Ni-Cr-W基高温合金二次M23C6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合金中二次M23C6的析出温度范围为648~1147℃,当温度高于1160℃时M23C6发生固溶;初生M6C在1349℃发生分解;合金在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系统研究了Ni-Cr-W基高温合金二次M23C6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合金中二次M23C6的析出温度范围为648~1147℃,当温度高于1160℃时M23C6发生固溶;初生M6C在1349℃发生分解;合金在1400℃时完全熔化。由于时效温度不同,合金中析出两种不同形貌的M23C6。在较低温度时(655~900℃)粗大片层状M23C6在晶界析出;在900℃以上M23C6的形貌由片层状转变为不连续颗粒状。降温速率对M23C6的析出形貌产生一定影响;同时,降温过程中晶界上不连续颗粒状M23C6的析出是导致弯曲晶界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w基高温合金 DSC M23C6 析出 弯曲晶界
原文传递
Ni-Cr-W系高温合金组织及高温拉伸变形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柏广海 李金山 +4 位作者 胡锐 薛祥义 马健 胡胜天 傅恒志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00-1304,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高温拉伸试验机系统地研究了固溶强化Ni-Cr-W系变形高温合金组织形貌及200~900℃范围合金的拉伸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固溶强化Ni-Cr-W系高温合金由奥氏体基体和M6C组成,组织中存在大量的堆垛层错。...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高温拉伸试验机系统地研究了固溶强化Ni-Cr-W系变形高温合金组织形貌及200~900℃范围合金的拉伸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固溶强化Ni-Cr-W系高温合金由奥氏体基体和M6C组成,组织中存在大量的堆垛层错。在650℃以下随温度的升高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缓慢减小,在650℃以上合金的抗拉强度迅速减小,屈服强度基本不变;在650℃以下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变化较小,在650℃以上则迅速增大。形变孪晶是导致在400~700℃范围内出现锯齿状应力-应变曲线的主要因素。合金断裂方式为韧性韧窝断裂,裂纹主要在γ/M6C结合界面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w系高温合金 组织 断口 形变孪晶 拉伸性能
原文传递
Ni-Cr-W高温合金渗铝涂层1100℃恒温氧化行为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健 张平祥 +2 位作者 胡锐 李金山 马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69-1172,共4页
系统地研究了Ni-Cr-W高温合金铝覆涂层在1100℃的恒温氧化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试样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铝覆涂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分为初期快速氧化阶段和中后期缓慢平稳氧化阶段。在整个氧化... 系统地研究了Ni-Cr-W高温合金铝覆涂层在1100℃的恒温氧化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试样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铝覆涂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分为初期快速氧化阶段和中后期缓慢平稳氧化阶段。在整个氧化过程中,铝覆涂层表面形成的氧化物经历了由晶须状的θ-A12O3→等轴的α-A12O3→α-A12O3→颗粒状α-A12O3→颗粒状团聚α-A12O3变化过程。碳化物在氧化初期可有效阻止由Ni和Al元素的互扩散所引起的涂层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w高温合金 铝覆涂层 氧化膜
原文传递
760℃长期时效对一种Ni-Cr-W-Fe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郝宪朝 张龙 +2 位作者 熊超 马颖澈 刘奎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07-814,共8页
采用OM,SEM和TEM研究了一种Ni-Cr-W-Fe合金在760℃长期时效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变化,测试了合金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对拉伸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00℃固溶后合金平均晶粒尺寸约为80 mm,晶内包含退火孪晶.760℃时效后合金中析出M23C6和... 采用OM,SEM和TEM研究了一种Ni-Cr-W-Fe合金在760℃长期时效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变化,测试了合金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对拉伸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00℃固溶后合金平均晶粒尺寸约为80 mm,晶内包含退火孪晶.760℃时效后合金中析出M23C6和g'相.g'相尺寸约为29 nm,体积分数约为19%.760℃长期时效后,g'颗粒平均尺寸与时间t满足Ostwald方程.固溶态合金具有优异的室温塑性,拉伸断口具有韧性断裂形貌.时效态合金室温屈服强度明显增加,塑性下降.随760℃保温时间延长,合金室温和高温屈服强度缓慢降低.与时效态合金相比,1000~3000 h时效后的合金室温塑性降低,高温塑性维持在15%左右,与时效态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w-Fe合金 长期时效 γ'相 拉伸性能
原文传递
Ni-Cr-W三元系富Ni侧fcc相的互扩散及原子迁移率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翠萍 秦诗洋 +6 位作者 卢勇 魏振帮 于金鑫 邹宏伟 杨水源 韩佳甲 刘兴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1-446,共6页
利用电子探针微量分析与Whittle-Green方法确定了在1200℃下退火72 h的Ni-Cr-W三元合金体系的互扩散系数。通过DICTRA软件包对实验互扩散系数进行评估以确定原子迁移率。通过全面分析比较模型预测的扩散特性和实验数据的良好一致性验证... 利用电子探针微量分析与Whittle-Green方法确定了在1200℃下退火72 h的Ni-Cr-W三元合金体系的互扩散系数。通过DICTRA软件包对实验互扩散系数进行评估以确定原子迁移率。通过全面分析比较模型预测的扩散特性和实验数据的良好一致性验证了原子迁移率的合理性。Ni-Cr-W三元体系中的扩散现象,如扩散路径和浓度-距离曲线可以通过获得的原子迁移率合理地描述,进一步证明了本研究所获得的原子迁移率参数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w合金 原子迁移率 扩散偶 互扩散系数 DICTRA
原文传递
高Nb-TiAl合金/Ni-Cr-W高温合金扩散连接界面相演化(英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齐先胜 薛祥义 +3 位作者 唐斌 寇宏超 胡锐 李金山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75-1580,共6页
在1000℃-50 MPa-60 min条件下对高Nb-Ti Al和Ni-Cr-W高温合金进行了扩散连接,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扩散连接界面处显微组织及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未添加中间层时,高N... 在1000℃-50 MPa-60 min条件下对高Nb-Ti Al和Ni-Cr-W高温合金进行了扩散连接,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扩散连接界面处显微组织及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未添加中间层时,高Nb-Ti Al合金/Ni-Cr-W高温合金扩散连接接头处的相组成为γ-Ti Al、Ni2Al Ti、Ni3Ti、(Ni Cr)ss相、γ相。而高Nb-Ti Al合金/Ti/Cu/Ni-Cr-W高温合金扩散连接接头处的相组成为Ti3Al、Tiss、Ti2Ni、rich Cu-Ni Al Ti、α2-Wss、Ni2Al Ti、(Ni Cr)ss相、γ相。此外,由于Cr和W的扩散速度较慢,Cr和W原子主要偏聚在靠近Ni-Cr-W高温合金的区域。Ti/Cu箔的加入有利于界面处元素的扩散和反应,可以有效避免微裂纹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Nb-TiAl合金 ni-cr-w高温合金 扩散连接 相演化
原文传递
固溶冷却方式对Ni-Cr-W-Co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裴忠冶 马明生 +1 位作者 李兴杰 崔沐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5,共3页
研究了在真空感应熔炼条件下,不同的固溶处理冷却方式对Ni-Cr-W-Co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棒上涂覆1309D涂料后经非真空热处理炉1 210℃×4h+空冷,合金中γ′相较铸态时要细小,均匀性更佳,γ′相含量达73.3%。合... 研究了在真空感应熔炼条件下,不同的固溶处理冷却方式对Ni-Cr-W-Co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棒上涂覆1309D涂料后经非真空热处理炉1 210℃×4h+空冷,合金中γ′相较铸态时要细小,均匀性更佳,γ′相含量达73.3%。合金经非真空热处理炉1 210℃×4h+空冷处理后,枝晶干上γ′相棱角分明、立方化效果较好,尺寸的一致性、分布的均匀性也较好,γ′相含量约为74.2%,合金力学性能较之其他处理方式更好。试样经真空1 210℃×4h+炉冷处理后γ′相粗化并成球状,力学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合金 固溶处理 冷却方式 组织 性能
原文传递
长期时效对低碳Ni-Cr-W-Mo耐热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石富 马惠萍 +2 位作者 鞠泉 张北江 赵光普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51,共5页
研究了长期时效对低碳Ni-Cr-W-Mo耐热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时效后低碳Ni-Cr-W-Mo耐热合金存在3种析出相:M6C型初生碳化物相、二次M23C6型碳化物相和μ相;其中M6C型初生碳化物相存在于供应态和时效态。因为合金含碳量... 研究了长期时效对低碳Ni-Cr-W-Mo耐热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时效后低碳Ni-Cr-W-Mo耐热合金存在3种析出相:M6C型初生碳化物相、二次M23C6型碳化物相和μ相;其中M6C型初生碳化物相存在于供应态和时效态。因为合金含碳量低,所以合金在750℃时效超过200h和在900℃时效超过100h时,就析出μ相。合金在750℃时效至1 000h时,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合金硬度值不断增加;而合金在900℃时效至1 000h时,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合金硬度值首先增加至最大值,随后合金硬度值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这是因为二次M23C6型碳化物析出形态在时效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合金时效前后的室温拉伸性能数据证实微量μ相对合金室温拉伸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Ni—Cr-W—Mo耐热合金 Μ相 一次M6C型碳化物 二次M23C6型碳化物 硬度
原文传递
Effect of Solution Annealing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Ni-Cr-W-Fe Alloy 被引量:3
20
作者 Meiqiong Ou Yingche Ma +3 位作者 Xianchao Hao Baifang Wan Tian Liang Kui Liu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1300-1307,共8页
The effect of solution anneal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Ni-Cr-W-Fe alloy developed for advanced 700?C ultra-supercritical power plants was investigated. Test samples in this study were s... The effect of solution anneal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Ni-Cr-W-Fe alloy developed for advanced 700?C ultra-supercritical power plants was investigated. Test samples in this study were subjected to different solution treatments and the same aging treatment(at 760?C for 1 h).When solution annealing temperature was elevated from 1020?C to 1150?C, the stress-rupture life at750?C/320 MPa was increased from 60 h to 300 h, the stress-rupture elongation was enhanced from12% to 17%, and the elongation of the tensile at 750?C was improved from 11% to 24%. All tensile and stress-rupture samples displayed an intergranular dimple mixed fracture. Intergranular micro-cracks had a great relationship with the morphology of grain boundary carbides. Most carbides retained the morphology of globular shape and continuous thin plate. After tensile and stress-rupture tests, a few carbides were converted into lamella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tergranular micro-cracks were easier to form at continuous thin plate carbides than at globular shape carbides. Lamellar carbides hardly caused the nucleation of micro-cracks. Besides, grain boundaries sliding and elements diffusion during stressrupture tests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precipitate free zones, which accelerated the extension of microcracks and influenced the stress-rupture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w-Fe alloy Solution annealing Grain boundaries carbides Precipitate free zon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