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 temperature X-ray diffraction study of the formation of Na_(2)Ti_(3)O_(7) from a mixture of sodium carbonate and titanium oxide 被引量:1
1
作者 Caroline Piffet Bénédicte Vertruyen +3 位作者 Frédéric Hatert Rudi Cloots Frédéric Boschini Abdelfattah Mahmoud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10-218,共9页
Na2Ti3O7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anode materials for Na-ion batteries thanks to its non-toxicity and very low working potential of 0.3 V vs Na0/Na+.Building a clearer picture of its formation from... Na2Ti3O7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anode materials for Na-ion batteries thanks to its non-toxicity and very low working potential of 0.3 V vs Na0/Na+.Building a clearer picture of its formation from cheap Na_(2)CO_(3) and TiO_(2) starting materials is therefore of obvious interest.Here,we report new insights from an in-situ high temperature X-ray diffraction study conducted from room temperature to 800°C,complemented by ex-situ characterizations.We were thereby able to position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Na_(4)Ti_(5)O_(12) and Na_(2)Ti_(6)O_(13) intermediate phases in a reaction scheme involving three successive steps and temperature ranges.Shifts and/or broadening of a subset of the Na_(2)Ti_(6)O_(13) reflections suggested a combination of intra-layer disorder with the well-established ordering of successive layers.This in-situ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reproducible mixtures of Na_(2)CO_(3) and TiO_(2) in 1:3 molar ratio prepared by spraydrying of mixed aqueous suspensions.Single-phase Na_(2)Ti_(3)O_(7) was obtained after only 8 h at 800°C in air,instead of a minimum of 20 h for a conventional solid-state route using the same precursors.Microstructure analysis revealed~15 mm diameter granules made up from rectangular rods of a fewmm length presenting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in line with expectations.In the absence of grinding or formation of intimate composites with conductive carbon,the specific capacity of 137 m Ah/g at C/5 decreased at higher 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ation mechanism high temperature XRD Na_(2)Ti_(3)O_(7) Spray-drying synthesis Na-ion batteries
下载PDF
高功率电池枝晶穿透的研究
2
作者 徐兴泽 胡华军 +2 位作者 徐涛 董升 刘畅 《蓄电池》 CAS 2024年第5期212-216,共5页
由于采用薄极板、薄隔板的高功率电池的板间距小,装配压力大,而且内化成的工艺路线长,电池加酸后,大部分铅膏发生硫酸盐化反应,生成硫酸铅,释放大量热,导致电池内部温度快速上升,同时引起硫酸电解液密度下降,加剧了硫酸铅的溶解,在电池... 由于采用薄极板、薄隔板的高功率电池的板间距小,装配压力大,而且内化成的工艺路线长,电池加酸后,大部分铅膏发生硫酸盐化反应,生成硫酸铅,释放大量热,导致电池内部温度快速上升,同时引起硫酸电解液密度下降,加剧了硫酸铅的溶解,在电池充电后表现为枝晶穿透,致使电池失效。为解决上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在组装前先将极板浸酸,且在极板干燥后再组装电池的工艺路线,以及电池化成充电过程控制化成温度的方法,有效降低了电池枝晶短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电池 高倍率放电 枝晶穿透 极板浸酸 化成温度 隔板 内化成 装配压力 硫酸铅
下载PDF
MH-Ni电池化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谢德明 程惠三 《电池工业》 CAS 2001年第1期7-10,共4页
详细探讨了MH -Ni电池化成的若干原理 :(1)Co在化成中的作用 ,设计电池的负、正极容量比应考虑放电预留量、充电预留量 ,负、正极容量比为1.40可满足高活性物质利用率、长寿命的要求。(2)自放电化成制度与常规化成制度相比具有 :大电流... 详细探讨了MH -Ni电池化成的若干原理 :(1)Co在化成中的作用 ,设计电池的负、正极容量比应考虑放电预留量、充电预留量 ,负、正极容量比为1.40可满足高活性物质利用率、长寿命的要求。(2)自放电化成制度与常规化成制度相比具有 :大电流放电性能好 ,省时(不考虑放电间歇时间)、省电、对充放电台腐蚀小 ,有利于组合电池分类。(3)高温化成(预充电)大电流放电性能及循环寿命优于常规化成 ,充电电压及电池内压也明显下降。消除了不预充可能发生的微短路。(4)放电平台特性与容量特性相比更能充分地评价化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Hi电池 化成 自放电 高温 电极 电解液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高温化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魏文飞 钟宽 蒋世用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5期908-912,共5页
为缩短锂电池生产工艺时间、节约成本,高温压力化成受到工艺人员的关注,本文以钴酸锂-石墨体系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温压力化成工艺中温度对化成效果的影响。在某一压力作用下,采用不同化成温度,分析了不同化成温度对... 为缩短锂电池生产工艺时间、节约成本,高温压力化成受到工艺人员的关注,本文以钴酸锂-石墨体系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温压力化成工艺中温度对化成效果的影响。在某一压力作用下,采用不同化成温度,分析了不同化成温度对应的实际化成时间、化成电压、电压降以及电池倍率放电与高温处理的性能,结果显示化成温度越高,化成时间越长;在不同的温度下化成,对电池的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温化成 倍率放电
下载PDF
两种不同化成工艺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沿江 武行兵 +2 位作者 臧强 王双双 姜雨恒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66-1368,共3页
采用磷酸铁锂-石墨作为正负极材料,分析两种不同化成工艺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主要从负极极片SEM图,极片电阻率及其内阻大小,电池循环性能及高温搁置性能等方面比较了两种不同化成工艺对电池相关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当减小化成... 采用磷酸铁锂-石墨作为正负极材料,分析两种不同化成工艺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主要从负极极片SEM图,极片电阻率及其内阻大小,电池循环性能及高温搁置性能等方面比较了两种不同化成工艺对电池相关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当减小化成时间,有利于负极表面SEI膜的形成,并且形成的负极极片表面光滑,制备的电池具有更好的循环性能和高温搁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化成工艺 循环性能 高温搁置
下载PDF
4BS添加剂对铅酸蓄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艾宝山 马基华 赵磊 《蓄电池》 2018年第4期157-162,188,共7页
将4BS晶种作为添加剂引入到正极原料中,且当添加量为1%时,4BS晶种能引发极板中生成细致、均匀的4BS颗粒,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极板性能的一致性。配合75℃高温固化工艺,生极板中4BS含量可提高到75%,游离铅氧化效率更高。4BS晶种的引入... 将4BS晶种作为添加剂引入到正极原料中,且当添加量为1%时,4BS晶种能引发极板中生成细致、均匀的4BS颗粒,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极板性能的一致性。配合75℃高温固化工艺,生极板中4BS含量可提高到75%,游离铅氧化效率更高。4BS晶种的引入还可将铅膏的孔率提高到46.6%,有利于氧气进入到铅膏内部,使得固化更易于进行,极板活性物质间的结合力增强。通过优化化成工艺,4BS晶种能提高熟极板中α-PbO_2含量,使活性物质结晶细致。实验表明,4BS晶体的引入能够缩短生产时间,提高了极板的化成效率和一致性,最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BS晶种 蓄电池 铅膏 生极板 高温固化 游离铅 α-PbO2 化成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