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Mo/MgO催化剂催化蓖麻油制备碳纳米管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德世 任甜甜 +1 位作者 彭瑞民 宋荣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72,77,共5页
以蓖麻油为碳源,Ni-Mo/MgO为催化剂,在氮气保护下采用高温热解碳化法制备碳纳米管。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制备的碳纳米管的微观形貌及结构、相结构、石墨化程度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i-M... 以蓖麻油为碳源,Ni-Mo/MgO为催化剂,在氮气保护下采用高温热解碳化法制备碳纳米管。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制备的碳纳米管的微观形貌及结构、相结构、石墨化程度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i-Mo/MgO催化剂能有效催化蓖麻油制备碳纳米管;生成的碳纳米管外径在12nm左右,长度在几百纳米到几微米的范围内。随着催化剂中Ni含量的增加,碳产率逐渐降低,石墨化程度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蓖麻油 ni-mo/mgo催化剂
下载PDF
基于γ-Al_(2)O_(3)载体的高孔隙率Ni-Mo催化剂制备及催化特超稠油降黏效果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袁成东 刘磊 +4 位作者 IL’YASOV Il’dar R 丁保东 曹畅 周晓冬 VARFOLOMEEV Mikhail A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3-508,共6页
塔河油田特超稠油在井筒掺稀降黏开采过程中掺稀比高、频繁上返异常,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开采。针对塔河特超稠油高沥青质含量的特点,以1,3-丙二醇、仲钼酸铵和硝酸镍为原料,研发了一种基于γ-Al_(2)O_(3)载体的高孔隙度Ni-Mo催化剂,评价... 塔河油田特超稠油在井筒掺稀降黏开采过程中掺稀比高、频繁上返异常,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开采。针对塔河特超稠油高沥青质含量的特点,以1,3-丙二醇、仲钼酸铵和硝酸镍为原料,研发了一种基于γ-Al_(2)O_(3)载体的高孔隙度Ni-Mo催化剂,评价了其地面改质降黏效果。结果表明,三叶形γ-Al_(2)O_(3)催化剂载体具有圆柱形孔隙结构,孔隙直径以5~11 nm为主。Ni-Mo催化剂可以将特超稠油的黏度(50℃)从28 200 mPa·s降至298 mPa·s,降黏率为98.94%,密度从1.0070 g/mL降至0.8724 g/mL;同时,饱和烃的含量显著增加,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大幅降低。地面催化改质降黏与改质稀油回掺相结合的开采技术能有效降低特超稠油黏度,地面催化改质效果良好,可有效节约掺稀油用量,提升开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超稠油 氧化铝 ni-mo催化剂 催化改质 降黏
下载PDF
废润滑油加氢催化剂失活机理研究
3
作者 王成 吴伟 +3 位作者 奚亮 李海明 王福江 张鹏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4,27,共7页
目的研究废润滑油加氢催化剂失活机理。方法以NiMo/γ-Al_(2)O_(3)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对加氢前后的催化剂和油品进行表征分析,从而找出催化剂失活的原因。结果该催化剂的初始加氢活性很好,对硫(S)、氮(N)及氯(Cl)3种杂元素的脱除率可分... 目的研究废润滑油加氢催化剂失活机理。方法以NiMo/γ-Al_(2)O_(3)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对加氢前后的催化剂和油品进行表征分析,从而找出催化剂失活的原因。结果该催化剂的初始加氢活性很好,对硫(S)、氮(N)及氯(Cl)3种杂元素的脱除率可分别达到83.6%、81.7%和99.7%。但随着反应的进行,从第4周起,催化剂活性下降严重。对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发现,反应后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容大幅下降,且反应后催化剂成分中硅含量显著增多。结论造成催化剂活性下降的原因并不是活性金属纳米颗粒的流失,也不是催化剂微观结构的破损,而是随着加氢反应的进行,一方面,油品中的硅加氢后沉积在催化剂表面,致使活性位点被覆盖而无法与反应物接触;另一方面,在固定床管路中堆积的硅限制了传质传热效率,降低了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润滑油 加氢 失活 硅中毒 ni-mo催化剂
下载PDF
炭黑协效Ni-Mo/MgO催化剂对PE/PLA催化碳化及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彦娜 宋荣君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38,共5页
PE/PLA共混材料因具有生物降解性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存在易燃性限制可降解材料在多个领域的应用。通过采取1种催化碳化的策略对PE/PLA共混材料进行阻燃。催化剂采用MgO负载Ni-Mo双金属催化剂(Ni-Mo/MgO),协效剂采用商业化的炭黑。结果... PE/PLA共混材料因具有生物降解性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存在易燃性限制可降解材料在多个领域的应用。通过采取1种催化碳化的策略对PE/PLA共混材料进行阻燃。催化剂采用MgO负载Ni-Mo双金属催化剂(Ni-Mo/MgO),协效剂采用商业化的炭黑。结果表明:在适合的比例下Ni-Mo/MgO和炭黑可有效催化PE/PLA共混材料碳化实现阻燃。当PE/PLA为60∶30,Ni-Mo/MgO和炭黑添加量分别为5%,材料在900℃碳化率可达到50.7%,材料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总热释放量(THR)、总烟释放量(TSR)均大幅度下降。CB和Ni-Mo/MgO的加入,使PE/PLA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断裂强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mgo催化剂 炭黑 催化碳化 阻燃性能
原文传递
固体碱催化剂Na_(2)SiO_(3)/MgO催化大豆油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艺珊 龙小柱 时光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2-56,共5页
以MgO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固体碱催化剂Na_(2)SiO_(3)/MgO。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别对催化剂和产物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Na_(2)SiO_... 以MgO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固体碱催化剂Na_(2)SiO_(3)/MgO。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别对催化剂和产物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Na_(2)SiO_(3)/MgO中的Na_(2)SiO_(3)负载量为20%(以MgO质量计)、醇油摩尔比为10∶1、催化剂用量4%(以大豆油质量计)、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3h时,生物柴油的产率可以达到98.77%。XRD表征结果表明,当Na_(2)SiO_(3)的负载量为20%时,Na_(2)SiO_(3)以单层分散的形式附着在载体MgO表面,且没有形成新的晶体。FT-IR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产物分子的官能团结构与目的产物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2)SiO_(3)/mgo 酯交换反应 生物柴油 固体碱催化剂
下载PDF
以MCM-14为载体担载Ni-Mo硫化物制备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瑶 王安杰 +2 位作者 陈永英 李翔 姚平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41,共6页
用全硅MCM-41担载Ni-Mo双金属活性组分制备了高活性加氢脱硫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对二苯并噻吩(DBT)、4-甲基二苯并噻吩(4-MDBT)、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和高硫直馏柴油加氢脱硫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催化剂对DBT、4-MDB... 用全硅MCM-41担载Ni-Mo双金属活性组分制备了高活性加氢脱硫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对二苯并噻吩(DBT)、4-甲基二苯并噻吩(4-MDBT)、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和高硫直馏柴油加氢脱硫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催化剂对DBT、4-MDBT、4,6-DMDBT和高硫直馏柴油(w_S=2.83%)均具有很高的加氢脱硫活性。该系列催化剂的最佳Ni/Mo原子比为0.75,高于以γ-Al_2O_3作载体的传统Ni-Mo催化剂的最佳原子比。在DBT的加氢脱硫反应中,双组分催化剂低温下(<300℃)生成环己烷基苯(CHB)的选择性高于联苯(BP),与MoO_3/MCM-41的产物分布不同。随着温度的升高,CHB的选择性显著下降,而生成苯和环己烷的选择性显著提高,说明裂解产物主要由CHB分解而得。由TPR谱图可知,Mo和Ni活性组分在表面存在相互作用,从而使得氢耗特征温度发生变化。在Ni/Mo原子比为0.75时,TPR谱上出现4个特征峰,说明Mo和Ni的配伍性和协同作用对于提高催化剂活性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M-41 ni-mo 制备 柴油 加氢脱硫催化剂 硫化物
下载PDF
用于液化气脱硫醇过程的MgO/Al_2O_3固体碱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梅华 胡敏 +1 位作者 沈健 姚虎卿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20,共7页
讨论了Mg与Al摩尔比、磺化酞菁钴(CoPcS)负载量对MgO/Al2O3-CoPcS脱硫醇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在液化气(LPG)脱硫醇过程中的失活机理;并将MgO/Al2O3-CoPcS催化剂应用于工厂LPG侧线脱硫醇试验。结果表明具有较高的Mg与Al摩... 讨论了Mg与Al摩尔比、磺化酞菁钴(CoPcS)负载量对MgO/Al2O3-CoPcS脱硫醇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在液化气(LPG)脱硫醇过程中的失活机理;并将MgO/Al2O3-CoPcS催化剂应用于工厂LPG侧线脱硫醇试验。结果表明具有较高的Mg与Al摩尔比的MgO/Al2O3-CoPcS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表面碱量,在硫醇催化氧化反应中表现出相对高的催化活性;活性组分CoPcS负载量的增加有助于硫醇氧化反应速度的提高,但当负载量过大时,催化剂活性下降;在LPG脱硫醇过程中,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毒物(如酸性杂质硫化氢、重组分物质等)使得催化剂表面的碱中心中毒,此外重组分物质堵塞催化剂孔口,使得内表面利用率下降也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在工厂LPG侧线脱硫醇试验中,MgO/Al2O3-CoPcS催化剂显示出高的初活性和较好的稳定性,催化剂累计运行时间可达2000h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气 脱臭 固体碱 催化剂 再生 固体碱催化剂 脱硫醇催化剂 AL2O3 mgo 催化剂失活
下载PDF
不同MgO载体对合成低碳烯烃用铁锰基催化剂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周俊 储伟 +2 位作者 张辉 徐慧远 张涛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2-226,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硝酸盐热分解法制备的MgO和商品MgO为载体,使用共浸渍法制备了系列FeMn/MgO催化剂,以CO加氢合成低碳烯烃为模型反应,对小同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进行了考察,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N2物理吸附、X射线物相分析、程序升温... 采用共沉淀法、硝酸盐热分解法制备的MgO和商品MgO为载体,使用共浸渍法制备了系列FeMn/MgO催化剂,以CO加氢合成低碳烯烃为模型反应,对小同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进行了考察,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N2物理吸附、X射线物相分析、程序升温还原等表征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MgO载体比表面积最大,达到203.5m^2/g,以此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取得了最优的CO加氢合成低碳烯烃性能。在340℃、2.0MPa、1600h^-1的反应条件下,CO转化率达到91.36%,C2^=~C4^=选择性为58.48%。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大,活性组分分布均匀且在表面含量高及低温还原性能的明显改善是其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烯烃 FeMn/mgo催化剂 mgo载体 CO加氢
下载PDF
Cu/MgO催化剂CO加氢低温甲醇合成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建利 邵光涛 +3 位作者 马利海 沈玉芳 赵天生 李文怀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96,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MgO催化剂并经La和K修饰,研究了含CO2的CO原料气加氢低温甲醇合成性能.采用XRD,CO-TPD和CO2-TPD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和表面吸附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a的添加促进了Cu组分的分散,增强了CO和CO2低温吸附能...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MgO催化剂并经La和K修饰,研究了含CO2的CO原料气加氢低温甲醇合成性能.采用XRD,CO-TPD和CO2-TPD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和表面吸附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a的添加促进了Cu组分的分散,增强了CO和CO2低温吸附能力,CO2加氢活性提高;进一步经K修饰后,催化剂表面碱性明显增强,CO和CO2高温吸附能力增强,促使CO和CO2同步转化,催化活性和甲醇收率明显提高,但副产物甲酸乙酯含量增加;当n(Cu)∶n(K)为10∶1时,总碳转化率达29.7%,甲醇收率较高,且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mgo催化剂 低温甲醇合成 CO加氢
下载PDF
MgO/γ-Al_2O_3烷氧基化催化剂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蕊 李殿卿 +2 位作者 张法智 D.G.Evans 段雪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4-77,共4页
在γ Al2 O3 载体上浸渍Mg (NO3 ) 2 ·6H2 O ,然后分别经 40 0、45 0和 5 0 0℃焙烧制成MgO/γ Al2 O3 固体碱催化剂。结果表明 ,MgO在γ Al2 O3 载体表面具有单层分散性质 ,当MgO的负载量低于某一数值 (阈值 )时 ,从样品的X光粉... 在γ Al2 O3 载体上浸渍Mg (NO3 ) 2 ·6H2 O ,然后分别经 40 0、45 0和 5 0 0℃焙烧制成MgO/γ Al2 O3 固体碱催化剂。结果表明 ,MgO在γ Al2 O3 载体表面具有单层分散性质 ,当MgO的负载量低于某一数值 (阈值 )时 ,从样品的X光粉末衍射谱图上观察不到MgO的特征衍射峰 ,负载量超过阈值时开始出现MgO的晶相 ,且MgO的XRD衍射峰强度随MgO的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加 ,其单分散阈值为 0 0 80 gMgO/ 10 0m2 γ Al2 O3 。应用CO2 TPD技术测定了样品的碱性 ,结果表明 ,样品在接近阈值时其碱量大幅度增加 ,碱强度提高。样品的比表面最初随着MgO负载量的增加而下降 ,但达阈值后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结构 性能 研究 mgo/γ-Al2O3 烷氧基化催化剂 单层分散 阈值
下载PDF
Ni-Mo/AC双金属催化剂制备条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志军 刘金红 +1 位作者 黄艳芳 姚虎卿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51,共4页
用浸渍法制备用于甲醇气相羰基化合成醋酸的Ni-Mo/AC双组分催化剂,通过对Mo/Ni比、浸渍与干燥方法、焙烧温度、还原温度4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化浸渍和干燥过程。结果表明:最佳的Mo/Ni量比为0.3;甲醇溶剂不利于Mo的负载,宜采用甲醇溶剂... 用浸渍法制备用于甲醇气相羰基化合成醋酸的Ni-Mo/AC双组分催化剂,通过对Mo/Ni比、浸渍与干燥方法、焙烧温度、还原温度4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化浸渍和干燥过程。结果表明:最佳的Mo/Ni量比为0.3;甲醇溶剂不利于Mo的负载,宜采用甲醇溶剂和水溶剂分步浸渍Ni、Mo;微波可以使催化剂快速干燥,提高负载效果和醋酸的选择性;最佳焙烧温度和还原温度分别为450℃和550℃。使用优化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甲醇转化率达93.84%,羰化产物收率达62.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羰基化 醋酸 ni-mo/AC催化剂 催化剂制备 微波干燥
下载PDF
Fe-Mo/MgO催化剂CVD法制备碳纳米管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红娟 彭峰 +2 位作者 黎志欣 朱汉才 邝志敏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80,共5页
研究了Fe-Mo/MgO催化剂裂解乙炔制备碳纳米管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反应气氛对碳纳米管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在H2或Ar气氛下,所得碳纳米管的质量较差,而在N2-H2(1:1体积比)和Ar-H2(5.5:1体积比)气氛下乙炔裂解可制得纯度好、收率较高... 研究了Fe-Mo/MgO催化剂裂解乙炔制备碳纳米管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反应气氛对碳纳米管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在H2或Ar气氛下,所得碳纳米管的质量较差,而在N2-H2(1:1体积比)和Ar-H2(5.5:1体积比)气氛下乙炔裂解可制得纯度好、收率较高的碳纳米管。电镜观察发现在Ar-H2气氛下所制备碳纳米管的直径(平均直径为18nm)明显小于在N2-H2气氛下所制备碳纳米管(平均直径为30nm),这便于通过反应气氛的调节来控制碳纳米管的直径。用Fe-Mo/MgO做催化剂、乙炔为碳源,Ar-H2反应气氛下,850℃左右、反应30min所得碳纳米管的质量、产率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催化剂 mgo 制备 CVD法 反应气氛 平均直径 反应条件 电镜观察 体积比 乙炔 裂解 质量 收率 碳源
下载PDF
存在4,6-DMDBT时喹啉、吲哚和咔唑在Ni-Mo加氢催化剂上加氢脱氮自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姝娜 周同娜 +2 位作者 柴永明 刘晨光 单永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1-356,共6页
在S质量分数(w(S))为849μg/g的4,6-DMDBT甲苯溶液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喹啉、吲哚和咔唑,采用Ni-Mo加氢催化剂,在温度280℃、总压力2MPa、V(H2)/V(Oil)为300、液时空速5h-1的条件下进行加氢实验,考察4,6-DMDBT存在时喹啉、吲哚和咔唑在N... 在S质量分数(w(S))为849μg/g的4,6-DMDBT甲苯溶液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喹啉、吲哚和咔唑,采用Ni-Mo加氢催化剂,在温度280℃、总压力2MPa、V(H2)/V(Oil)为300、液时空速5h-1的条件下进行加氢实验,考察4,6-DMDBT存在时喹啉、吲哚和咔唑在Ni-Mo加氢催化剂上加氢脱氮自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添加喹啉当N质量分数达到455μg/g时没有出现加氢脱氮自抑制现象,脱氮率在3种氮化物中最低。喹啉的部分加氢产物四氢喹啉是产生自抑制的主要物质。添加吲哚和咔唑在实验的N质量分数范围内均出现加氢脱氮自抑制现象,其部分加氢产物二氢吲哚、吲哚氮烷基取代产物N-乙基-吲哚、四氢咔唑是产生自抑制的主要物质。咔唑的加氢脱氮自抑制作用比吲哚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催化剂 4 6-DMDBT 喹啉 吲哚 咔唑 加氢脱氮(HDN) 自抑制
下载PDF
C12A7-MgO催化剂上的生物油裂解制氢 被引量:8
14
作者 贤晖 潘越 +3 位作者 仇松柏 屠兢 朱锡锋 李全新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9-470,共2页
Catalytic steam reforming of condensable vapors, i.e. bio-oil, derived from pyrolysis of biomass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which is expected to form renewable and clean energy. The generation of... Catalytic steam reforming of condensable vapors, i.e. bio-oil, derived from pyrolysis of biomass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which is expected to form renewable and clean energy. The generation of hydrogen from bio-oil was investigated from 250 to 750 ℃ by a MgO mixed C12A7-O^-(C12A7-MgO) catalyst in a fixed-bed micro-reactor. The hydrogen yield on C12A7-MgO was about 44% at 750 ℃. It is found that both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catalysis life are improved by doping MgO. The XRD results show that the C12A7 structure of the positively charged lattice framework remains in the C12A7-MgO 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 C12A7-O^- 生物油 催化剂寿命 快速裂解 X射线衍射方法 制氢 液体燃料 热化学处理
下载PDF
Sm修饰的Ni-MgO催化剂制备碳纳米管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克 吕功煊 刘建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71-1575,共5页
Carbon nanotubes (CNTs) have been synthesized over Ni-MgO and Ni-Sm-MgO catalysts by decomposition of CH4 at 650 ℃. The addition of Sm into Ni-MgO catalyst not only promotes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lifetime of the... Carbon nanotubes (CNTs) have been synthesized over Ni-MgO and Ni-Sm-MgO catalysts by decomposition of CH4 at 650 ℃. The addition of Sm into Ni-MgO catalyst not only promotes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lifetime of the catalyst, but also improves the graphitization and heat stability of carbon nanotubes. The yield of CNTs obtained over the Ni-10Sm-MgO catalyst reaches 33 g C·(g Ni)-1, being more than 5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i-MgO catalyst. XRD and TPR results of the catalys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remarkable interaction of Ni with Sm species, which facilitates the reduction of nickel and restrains the Ni particles from agglomera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Ni—Sm—mgo催化剂 甲烷 催化裂解
下载PDF
球磨MgO·Ni_2O_3固溶体为负载纳米Ni催化剂前驱物催化热解法制备碳纳米纤维 被引量:3
16
作者 闫晓琦 李颖 +4 位作者 周江宁 刘占泉 曲金秋 高学平 宋德瑛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9,共5页
以球磨技术 (Ball Milling,BM)制得 Mg O· Ni2 O3固溶体前驱物 ,并以直接还原法制得 Ni/Mg O纳米负载型催化剂 ,以催化热解法合成出管状的碳纳米纤维 .
关键词 碳纳米纤维 催化热解法 球磨 纳米催化剂 mgo·Ni2O2 固溶体前驱物 氧化镁 氧化镍
下载PDF
X射线荧光法测定裂化催化剂中MgO含量 被引量:6
17
作者 姜永基 董松林 王亚红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2年第5期349-350,共2页
建立了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裂化催化剂中MgO含量的方法。采用粉末压片法分析试样中含量在 1 %以内的MgO含量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5 %。该法是一种样品不需要处理、可直接在仪器上测量的快速、准确。
关键词 裂化催化剂 X射线荧光光谱仪 mgo 测定
下载PDF
沸石为载体的新型Ni-Mo环境催化剂 被引量:4
18
作者 彭明生 李迪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2-44,共3页
本文研究了硼的加入对 Ni- Mo/ γ- Al2 O3 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活性的影响及超稳定 Y型沸石 USY(ultra-stable Y- type zeolite)为载体的新型 Ni- Mo环境催化剂。硼的加入改变了酸点的酸度和催化剂活动金属的分散性 ,因而提高了这些模... 本文研究了硼的加入对 Ni- Mo/ γ- Al2 O3 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活性的影响及超稳定 Y型沸石 USY(ultra-stable Y- type zeolite)为载体的新型 Ni- Mo环境催化剂。硼的加入改变了酸点的酸度和催化剂活动金属的分散性 ,因而提高了这些模型化合物在 Ni- Mo/γ- Al2 O3 催化剂作用下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γ-Al2O3环境催化剂 加氢脱硫 加氢裂解 Y型沸石USY
下载PDF
乙醇制1,3-丁二烯MgO/SBA-15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宗章 张彤 +2 位作者 徐彧超 姜浩锡 张敏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6-181,共6页
以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新型负载型MgO/SBA-15催化剂,采用低温N_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29)Si核磁共振(^(29)Si NMR)、NH_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等表征... 以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新型负载型MgO/SBA-15催化剂,采用低温N_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29)Si核磁共振(^(29)Si NMR)、NH_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MgO负载量(质量分数)对催化剂的结构、物化性能和催化乙醇合成丁二烯反应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gO负载量为20%时,所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最好,此时MgO高度分散在载体SBA-15的有序孔道中,形成了Mg-O-Si结构,有利于提高目标产物丁二烯的选择性。该催化剂在温度350℃、进料质量空速2. 64 h^(-1)的反应条件下,可获得最佳催化效果,乙醇转化率最高可达55. 8%,丁二烯选择性可达80. 2%。Mg O/SBA-15催化剂在乙醇法生产丁二烯工艺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SBA-15催化剂 乙醇 1 3-丁二烯
下载PDF
CO_2重整甲烷用Ni/MgO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伟红 刘瑾 +4 位作者 毕文峰 赵旭 李晓敏 舒炼 张莉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0年第5期28-30,共3页
以六水氯化镁和不同的沉淀剂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MgO载体,并用浸渍法制备不同负载型Ni/MgO催化剂。用BET技术对载体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进行测定,以CO2重整CH4制合成气反应为探针反应对其重整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Na2CO3为沉淀... 以六水氯化镁和不同的沉淀剂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MgO载体,并用浸渍法制备不同负载型Ni/MgO催化剂。用BET技术对载体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进行测定,以CO2重整CH4制合成气反应为探针反应对其重整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Na2CO3为沉淀剂,500℃焙烧制得MgO载体负载活性组分后比表面积最大,且在CO2重整CH4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较好的稳定性,甲烷的转化率达9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go催化剂 甲烷重整 沉淀法 合成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