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4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牺牲法合成氮空位g-C_(3)N_(4)/Cu_(2)(OH)_(2)CO_(3)异质结及其广谱光固氮性能
1
作者 梁红玉 王斌 +1 位作者 陆光 商丽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2-67,共6页
本研究采用原位自牺牲法合成了N空位掺杂的g-C_(3)N_(4)/Cu_(2)(OH)_(2)CO_(3)(VCN/Cu)异质结催化剂,该催化剂体现出优异的可见-近红外宽光谱驱动性。实验结果表明,g-C_(3)N_(4)与Cu_(2)(OH)_(2)CO_(3)之间的电荷迁移遵循“Z”型机制。... 本研究采用原位自牺牲法合成了N空位掺杂的g-C_(3)N_(4)/Cu_(2)(OH)_(2)CO_(3)(VCN/Cu)异质结催化剂,该催化剂体现出优异的可见-近红外宽光谱驱动性。实验结果表明,g-C_(3)N_(4)与Cu_(2)(OH)_(2)CO_(3)之间的电荷迁移遵循“Z”型机制。氮空位的存在抑制了电荷载流子的重组,降低了界面电荷转移的能量屏障,对N 2和O_(2)的吸附和活化激发了固氮还原反应的进行,并提供了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体系中甲醇作为空穴清除剂时O_(2)的添加对制备的催化剂的光固氮性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50%O_(2)和50%N_(2)混合气氛下VCN/Cu异质结催化剂的铵离子产率高达14.52 mg·L^(-1)·h^(-1)·g^(-1),是纯N 2气氛下的2.7倍,且按照“三线”光固氮机理运行。本研究为低耗、绿色环保固氮工艺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碱式碳酸铜 光催化固氮 氮空位 自牺牲法
下载PDF
新型氮空位g-C_(3)N_(4)/Cu_(2)(OH)_(2)CO_(3)异质结的构建及广谱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的性能
2
作者 梁红玉 王斌 陆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6-21,共6页
本研究设计了一款不含贵金属、宽光谱响应的氮空位异质结催化剂g-C_(3)N_(4)/Cu_(2)(OH)_(2)CO_(3)(VCN/Cu),并考察了其对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采用扫描电镜/透镜(SEM/TEM)、X射线衍射光谱(XRD)、X光电子能谱(XPS)、荧光光谱(... 本研究设计了一款不含贵金属、宽光谱响应的氮空位异质结催化剂g-C_(3)N_(4)/Cu_(2)(OH)_(2)CO_(3)(VCN/Cu),并考察了其对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采用扫描电镜/透镜(SEM/TEM)、X射线衍射光谱(XRD)、X光电子能谱(XPS)、荧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产物形貌、结构、元素能态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VCN/Cu异质结催化剂对250~1800 nm的光均有较强吸收。VCN/Cu光催化降解RhB最大反应速率常数达到0.052 min^(-1),分别是Cu_(2)(OH)_(2)CO_(3)和g-C_(3)N_(4)的12.7倍和5.8倍,且具有优异的光催化稳定性。Cu_(2)(OH)_(2)CO_(3)一方面作为红外光吸收材料,提高了对太阳光全光谱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与VCN构成异质结,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同时VCN上的氮空位强化了对光生电子的捕获、对氧的吸附及还原作用。此外,本研究还考察了VCN/Cu异质结催化剂光催化降解RhB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碱式碳酸铜 有机染料 氮空位 光催化
下载PDF
1,25(OH)_(2)D_(3)对Aβ_(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中细胞焦亡的抑制作用
3
作者 李学敏 成乐 +4 位作者 吕晨慧 王希 陈爽直 张骋 赵海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994-1000,共7页
目的探讨1,25(OH)_(2)D_(3)对Aβ_(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细胞模型中细胞焦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aspase-1-siRNA组、NC-siRNA组、1,25(OH)_(2)D_(3)组、联合干预组。对... 目的探讨1,25(OH)_(2)D_(3)对Aβ_(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细胞模型中细胞焦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aspase-1-siRNA组、NC-siRNA组、1,25(OH)_(2)D_(3)组、联合干预组。对照组仅用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细胞;模型组用20μmol/L Aβ_(1-42)处理细胞以造模;Caspase-1-siRNA组先用50 nmol/L Caspase-1-siRNA处理细胞,再加入20μmol/L Aβ_(1-42);NC-siRNA组先用50 nmol/L NC-siRNA处理细胞,再加入20μmol/L Aβ_(1-42);1,25(OH)_(2)D_(3)组用100 nmol/L 1,25(OH)_(2)D_(3)干预后加入20μmol/L Aβ_(1-42);联合干预组先用50 nmol/L Caspase-1-siRNA处理细胞,然后用100 nmol/L 1,25(OH)_(2)D_(3)干预,最后加入20μmol/L Aβ_(1-42)。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凋亡相关斑点蛋白(ASC)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包括: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前体(pro-Caspase-1)、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消皮素D-N端(GSDMD-N)、IL-1β、IL-1β前体(pro-IL-1β)、IL-18和IL-18前体(pro-IL-18)蛋白;吖啶橙/溴乙啶(AO/EB)染色检测细胞膜通透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SC蛋白荧光强度增强(P<0.01),细胞焦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细胞膜通透性变大(P<0.01)。与模型组相比,1,25(OH)_(2)D_(3)组和Caspase-1-siRNA组ASC蛋白荧光强度减弱(P<0.01),pro-Caspase-1、Caspase-1、GSDMD-N、pro-IL-1β、IL-1β、pro-IL-18和IL-18蛋白表达均下调(P<0.01),细胞通透性减小(P<0.01)。与Caspase-1-siRNA组相比,联合干预组GSDMD-N和IL-18蛋白表达降低(P<0.01),细胞通透性减小(P<0.01)。结论Aβ_(1-42)能够诱导PC12细胞发生细胞焦亡现象。1,25(OH)_(2)D_(3)可以通过抑制Aβ_(1-42)诱导的PC12细胞发生焦亡来发挥其抗炎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Caspase-1的抑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oh)_(2)D_(3) Aβ_(1-42) 阿尔茨海默病 细胞焦亡 炎症 CASPASE-1
下载PDF
CuCo_(2)O_(4)/CeO_(2)S型异质结复合材料促进CO_(2)光催化还原为CH_(3)OH的机制分析
4
作者 陆静 王旭东 王玉江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28-31,共4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降低CO_(2)浓度成为当务之急。除了减排,将其转化为化学品或燃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CH_(3)OH作为化工原料和清洁能源,其光催化制备环保且能循环利用碳资源。文章提出了一种用于在可见光照射下从CO_(2)中获得CH_(...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降低CO_(2)浓度成为当务之急。除了减排,将其转化为化学品或燃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CH_(3)OH作为化工原料和清洁能源,其光催化制备环保且能循环利用碳资源。文章提出了一种用于在可见光照射下从CO_(2)中获得CH_(3)OH产量的有效的介孔材料—CuCo_(2)O_(4)/CeO_(2) S型异质结纳米复合材料。与原始的CeO_(2) NPs相比,CuCo_(2)O_(4)/CeO_(2)异质结光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CH_(3)OH产率。在所有纳米复合材料中,在12%CuCo_(2)O_(4)/CeO_(2)异质结上的CO_(2)转化率允许最大限度地产生CH_(3)OH,产率显著提高,比原始CeO_(2)NPs提高了3倍。文章主要分析了CuCo_(2)O_(4)/CeO_(2)复合材料促进CO_(2)光催化还原为CH_(3)OH的机制,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晶体结构相和相纯度、N2吸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利用先进实验技术和理论计算,揭示电子空穴迁移、CO_(2)吸附活化及CH_(3)OH生成路径,旨在为设计高效光催化剂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还原 CeO_(2) CH_(3)oh CO_(2) 介孔结构
下载PDF
Ni(OH)_(2)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薛丹 袁凡舒 +4 位作者 朱春茂 吴奇 王笛笛 魏杰 张钱丽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2-1029,共8页
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充放电速度快等优点,在能源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电极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对电容器储能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氢氧化镍(Ni(OH)_(2))成本低、来源丰富、理论容量高、环境... 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充放电速度快等优点,在能源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电极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对电容器储能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氢氧化镍(Ni(OH)_(2))成本低、来源丰富、理论容量高、环境友好、在碱性电解质中稳定性高,常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然而,Ni(OH)_(2)在超级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仍存在导电率低、分散性差、比表面积有限、体积收缩等问题亟待解决。综述了近5年以来Ni(OH)_(2)与碳基材料、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硒化物、氢氧化物复合制备Ni(OH)_(2)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分析讨论了微纳结构等因素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总结了目前Ni(OH)_(2)基复合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领域的难点问题,期望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Ni(oh)_(2)基电极 电化学性能 纳米结构
下载PDF
CuAg双金属催化剂选择性还原CO_(2)为CH_(3)OH的研究
6
作者 杨浩瑜 谢娟 王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08-214,共7页
CO_(2)选择性电催化还原生成甲醇、乙醇等液相产物是CO_(2)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但该技术存在产物选择性差、法拉第效率低等问题。因此,以Ag修饰的泡沫铜为催化剂,在0.1 mol/L Na_(2)SO_(4)的电解质溶液中将CO_(2)电化学还原为液相产... CO_(2)选择性电催化还原生成甲醇、乙醇等液相产物是CO_(2)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但该技术存在产物选择性差、法拉第效率低等问题。因此,以Ag修饰的泡沫铜为催化剂,在0.1 mol/L Na_(2)SO_(4)的电解质溶液中将CO_(2)电化学还原为液相产物。结果表明,CuAg双金属催化剂能抑制析氢反应的产生,并显著提升甲醇产物的选择性,甲醇的法拉第效率高达85.48%;电解超过100 h,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仍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CO_(2)还原 CuAg双金属催化剂 CH_(3)oh
下载PDF
MgCo_(2)O_(4)@Ni(OH)_(2)纳米针的制备及其超电性能研究
7
作者 倪航 胡谭伟 +4 位作者 唐梦凡 丁悦 田玉 朱小龙 郑广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32-7138,共7页
采用水热和电沉积方法成功合成出超级电容器MgCo_(2)O_(4)@Ni(OH)_(2)(MCON)电极材料。在导电基底泡沫镍上,絮状的Ni(OH)_(2)包覆着针状的MgCo_(2)O_(4),改善了母体材料的结构,构成了有效的电连接,从而增强导电性能。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 采用水热和电沉积方法成功合成出超级电容器MgCo_(2)O_(4)@Ni(OH)_(2)(MCON)电极材料。在导电基底泡沫镍上,絮状的Ni(OH)_(2)包覆着针状的MgCo_(2)O_(4),改善了母体材料的结构,构成了有效的电连接,从而增强导电性能。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该MCON表现出优秀的电化学性能,其在1 mA/cm^(2)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高达2635.4 F/g,容量提高了72.4%,且以14 mA/cm^(2)循环1000周次后比电容保持原有容量的91.2%。将MCON与活性炭分别以正极和负极组装成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其在电流密度1 A/g下,比电容达91.8 F/g。另外,该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在功率密度为2.1 kW/kg下,能量密度为28.7 Wh/kg,同时点亮红色发光二极管时长高达25 min。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复合材料拥有较强的储能能力,适合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MgCo_(2)O_(4)@Ni(oh)_(2) 比电容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集成有CNTs和Ni-Ni(OH)_(2)异质结构的电解析氢自支撑薄膜催化剂
8
作者 赵万成 马加朋 +6 位作者 田栋 康宝涛 夏方诠 成婧 吴亚军 王梦遥 武刚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87-295,共9页
氢气是一种重要的能量储存载体.通过电解水析氢的方式,可以将其他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并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于氢气中.为了提高电解析氢过程的能量转化效率、降低能耗,需要高活性的析氢催化剂.这些催化剂不仅应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还... 氢气是一种重要的能量储存载体.通过电解水析氢的方式,可以将其他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并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于氢气中.为了提高电解析氢过程的能量转化效率、降低能耗,需要高活性的析氢催化剂.这些催化剂不仅应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还应具备适中的氢吸附能和较强的解离水的能力.铂基催化剂在电解析氢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而同族的镍基催化剂因其高性价比而备受关注.然而,在电解析氢过程中,镍基催化剂存在氢吸附强度高和解离水能力弱两个重要缺陷,这导致析氢过程动力学不理想.因此,本文的研究思路是探索如何在镍基催化剂中引入功能性组分,以平衡氢吸附能和催化水解离的能力,从而实现析氢性能的提升.研究表明,碳纳米管(CNTs)可以改善催化剂的电解析氢性能,而Ni(OH)_(2)则可以提升催化剂解离水的能力.因此,本文采用复合电沉积法制得CNTs-Ni薄膜,并通过原位氧化在其表面形成Ni-Ni(OH)_(2)异质结构,构建了包含CNTs和Ni-Ni(OH)_(2)两种功能组分的CNTs-Ni-Ni(OH)_(2)薄膜.该薄膜展现出与Pt/C相当的析氢活性和更出色的稳定性.微观形貌分析显示,CNTs的引入使CNTs-Ni薄膜具有复杂的三维结构,镍以高度褶皱的微球形态均匀负载在CNTs表面,形成巨大的比表面积.电化学测试和模拟计算结果证实,CNTs-Ni薄膜的析氢活性较纯镍有显著提高,这归因于其巨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以及CNTs对析氢过程动力学的积极影响.当优化沉积时间和CNTs表面镍的负载量时,CNTs-Ni薄膜的电化学活性面积和析氢活性均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氧化处理后,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证实了Ni-Ni(OH)_(2)异质结构的形成,并观察到电化学活性面积的增大和析氢活性的改善.此外,深入研究发现,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单位电化学活性面积上的析氢活性出现下降.结合析氢过程的背景电流分析推测,在析氢过程中CNTs-Ni-Ni(OH)_(2)表面发生氢氧化镍的还原,重新生成的镍活性位点对提升析氢过程动力学起到关键作用.但过长的氧化时间可能会破坏镍活性位点的再生.基于此理论构建的计算模型验证了CNTs和异质结构对析氢活性的协同增强作用,使氢的吸附自由能达到理想值,理论上氢在复合薄膜表面的析出过电位接近于0 V.因此,在碱性溶液中,集成有CNTs和Ni-Ni(OH)_(2)异质结构的CNTs-Ni-Ni(OH)_(2)析氢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其氢气起始析出电位为0 V,当阴极电流密度分别为10和50 mA/cm^(2)时,析氢过电位也仅为65和109 mV.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复合电沉积和原位氧化的方式获得了CNTs-Ni-Ni(OH)_(2)自支撑析氢催化剂,不仅体现出明显的几何效应,而且也对析氢过程的动力学产生了积极影响.这种整合多种功能性组分的方式,为未来设计和制备高活性、高性价比的电解析氢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Ni(oh)_(2)异质结构 电解催化剂 析氢反应 碳纳米管 吸附自由能
下载PDF
碱水电解用NiPOH-RuO_(2)催化电极的析氢析氧反应研究
9
作者 李勇 朱思达 +1 位作者 赵坤 邵艳群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8,共9页
电解水制氢用电极材料对析氢和析氧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羟基亚磷酸镍(Ni_(11)(HPO_(3))_(8)(OH)_(6),缩写为Ni POH)具有多孔结构和丰富的活性中心备受关注,然而其低电导率以及相应的缓慢电子转移速率限制了其电催化性能。添加高导电性... 电解水制氢用电极材料对析氢和析氧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羟基亚磷酸镍(Ni_(11)(HPO_(3))_(8)(OH)_(6),缩写为Ni POH)具有多孔结构和丰富的活性中心备受关注,然而其低电导率以及相应的缓慢电子转移速率限制了其电催化性能。添加高导电性和活性物质提升电子传输效率和反应动力学,有望增强其在电解水过程中的催化活性与持久性。本文采用水热法在泡沫镍上原位生长Ni POH-x at.%RuO_(2)电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计时电位法(CP)等研究Ru O_(2)含量对电极微观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辅以第一性原理计算探讨Ni POH-x at.%RuO_(2)在全解水过程中的性能。结果表明:添加Ru O_(2)可改变Ni POH微球的形貌,使其具有更大比表面积。Ni元素是由Ni2+和Ni3+组成,Ru由Ru^(3+)和Ru^(4+)组成。Ru掺杂使Ni POH的电子转移能垒降低,费米能级附近电子密度增大。当电流密度为10 m A/cm^(2)时,Ru O_(2)的加入明显降低了析氢过电位,NiPOH-3 at.%RuO_(2)的析氢过电位最低为93 mV,而Ni POH电极为161 mV,Ni POH-3 at.%RuO_(2)电极的析氧Tafel斜率同期达到最小。Ni POH-x at.%RuO_(2)电极的析氢过程是以Heyrovsky步骤为主的Volmer-Heyrovsky控制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 O_(2) Ni11(HPO_(3))_(8)(oh)_(6) 第一性原理计算 电解水 析氢反应 析氧反应
下载PDF
单原子Ru_(1)-N_(x)/C(x=3,4)催化剂活化H_(2)、H_(2)O和CH_(3)OH的理论研究
10
作者 张寅胜 苟进韬 +1 位作者 刘挺豪 杨华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3-178,共6页
在GGA-PBE/DNP水平下,构建了两种氮掺杂石墨烯负载Ru单原子催化剂,记作Ru_(1)-N_(x)/C(x=3,4)。在热力学上,Ru_(1)-N_(4)/C比Ru_(1)-N_(3)/C更稳定。研究了Ru_(1)-N_(x)/C(x=3,4)对H_(2)、H_(2)O和CH_(3)OH的活化性能。H_(2)、H_(2)O和C... 在GGA-PBE/DNP水平下,构建了两种氮掺杂石墨烯负载Ru单原子催化剂,记作Ru_(1)-N_(x)/C(x=3,4)。在热力学上,Ru_(1)-N_(4)/C比Ru_(1)-N_(3)/C更稳定。研究了Ru_(1)-N_(x)/C(x=3,4)对H_(2)、H_(2)O和CH_(3)OH的活化性能。H_(2)、H_(2)O和CH_(3)OH在Ru_(1)-N_(3)/C上的化学吸附比在Ru_(1)-N_(4)/C上的化学吸附更强。同时,在实验温度下,它们在Ru_(1)-N_(x)/C(x=3,4)上的解离均为吸能反应。在动力学上,Ru_(1)-N_(4)/C活化解离H_(2)、H_(2)O和CH_(3)OH的能力均强于Ru_(1)-N_(3)/C。在水溶液中,两种催化剂对H2的活化较H_(2)O更强。在甲醇溶液中,Ru_(1)-N_(3)/C对CH_(3)OH的活化强于对H_(2)的活化;Ru_(1)-N_(4)/C对H_(2)的活化强于对CH_(3)OH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GA-PBE Ru_(1)-N_(x)/C H_(2) H_(2)O CH_(3)oh 活化
下载PDF
p53半剂量缺失纠正1,25(OH)_(2)D_(3)缺乏小鼠的骨质疏松
11
作者 张维 倪进荣 +2 位作者 周俊 刘畇 张群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461,545,共8页
目的:探索p53半剂量缺失杂合子小鼠能否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纠正活性维生素D(1,25(OH)_(2)D_(3))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方法:取10周龄高钙高磷饮食喂养的同窝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p53半剂量缺失杂合子(p53^(+/-))小鼠、1α-羟化酶... 目的:探索p53半剂量缺失杂合子小鼠能否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纠正活性维生素D(1,25(OH)_(2)D_(3))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方法:取10周龄高钙高磷饮食喂养的同窝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p53半剂量缺失杂合子(p53^(+/-))小鼠、1α-羟化酶基因敲除[1α(OH)ase^(-/-)]小鼠及p53半剂量缺失的1α羟化酶基因敲除[1α(OH)ase^(-/-)p53^(+/-)]小鼠的长骨,利用X线、micro-CT、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比较各组小鼠血清学、长骨骨矿化、骨形成、骨吸收以及氧化应激等表达变化。结果:与WT小鼠相比,p53^(+/-)小鼠血清钙、磷、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和1,25(OH)_(2)D_(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密度、总胶原(total collagen,T-col)阳性面积、成骨细胞数量、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Ⅰ,Col-Ⅰ)阳性面积均有所增加,活性氧水平降低,抗氧化酶SOD1表达增加。与1α(OH)ase^(-/-)小鼠相比,1α(OH)ase^(-/-)p53^(+/-)小鼠血清钙、磷和P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中检测不到1,25(OH)_(2)D_(3),骨密度、T-col阳性面积、成骨细胞数量、ALP和Col-Ⅰ阳性面积均明显增加,破骨细胞数量减少,活性氧水平降低,抗氧化酶SOD1表达增加。结论:p53半剂量缺失可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纠正1,25(OH)_(2)D_(3)缺乏小鼠的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P53 1 25(oh)_(2)D_(3) 氧化应激
下载PDF
1Cr16Co5Ni2MoWVNbN耐热钢球座模锻成型工艺模拟与试验验证
12
作者 梅飞强 赵吉庆 +2 位作者 闫磊 王云海 杨钢 《特殊钢》 2024年第4期131-138,共8页
通过热压缩模拟实验研究了1Cr16Co5Ni2MoWVNbN耐热钢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通过Deform 3D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应变速率和坯料尺寸对1Cr16Co5Ni2MoWVNbN耐热钢球座模锻成型工艺的影响。热压缩试验结果表明,1Cr16Co5Ni2MoWVNb... 通过热压缩模拟实验研究了1Cr16Co5Ni2MoWVNbN耐热钢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通过Deform 3D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应变速率和坯料尺寸对1Cr16Co5Ni2MoWVNbN耐热钢球座模锻成型工艺的影响。热压缩试验结果表明,1Cr16Co5Ni2MoWVNbN耐热钢发生动态再结晶、混晶现象不明显的临界变形量约为20%,增大应变速率有利于在小变形量下,获得更加均匀的组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提高,模锻件最小变形区域的等效应变与等效应力均增加,随着坯料直径增加,模锻件最小变形区的等效应变下降,等效应力先降低后提高。应变速率为0.1 s^(-1)时,坯料直径ϕ60 mm~ϕ65 mm,最小变形区域工程应变可达到20%以上,且具有较好的锻造成型性。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设计了直径ϕ60 mm、高度74 mm的坯料,以0.1 s^(-1)的应变速率进行模锻验证试验,试制出的锻件成型好、组织与硬度均匀,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合理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Cr16Co5ni2MoWVNbN 耐热钢 数值模拟 模锻成型 DEFORM 3D 软件 动态再结晶
下载PDF
1,25(OH)2D3通过稳定线粒体DNA对GCDC诱导的HiBECs凋亡的作用研究
13
作者 李永新 王战 +2 位作者 高炜泽 鲁文龙 刘明军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256-2266,共11页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1,25(OH)2D3)对甘氨鹅脱氧胆酸盐(GCDC)诱导的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iBECs)凋亡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 nM GCDC处理HiBECs建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细胞模型,并采用不同浓度(0.1 nM、1 nM、10 n...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1,25(OH)2D3)对甘氨鹅脱氧胆酸盐(GCDC)诱导的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iBECs)凋亡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 nM GCDC处理HiBECs建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细胞模型,并采用不同浓度(0.1 nM、1 nM、10 nM、100 nM) 1,25(OH)2D3处理12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IL-6和IL-8水平,qPCR检测PDC-E2、PGC-1α、NrF-1和NrF-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cl-2、PDC-E2表达水平。结果:1 mM GCDC可以降低HiBECs细胞增殖活性,诱导HiBECs凋亡,提高细胞培养液中IL-6和IL-8水平,上调PDC-E2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抑制COX-1、PGC-1α、NrF-1和NrF-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可以提高GCDC诱导的HiBECs细胞增殖活性,抑制GCDC诱导HiBECs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培养液中IL-6和IL-8水平,下调PDC-E2蛋白表达水平,提高COX-1、PGC-1α、NrF-1和NrF-2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论:1,25(OH)2D3可抑制诱导HiBECs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线粒体DNA稳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1 25(oh)2D3 线粒体DNA 细胞凋亡
下载PDF
Ni(OH)_(2)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进展
14
作者 饶冰莹 陈姿蕾 +3 位作者 胡亚凌 李柱柱 张正阳 陈萍华 《天津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28-130,共3页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电化学储能系统,合理设计和构建高比电容材料,对于超级电容器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具有高化学稳定性、高理论容量、高速率性能等优点的Ni(OH)_(2)材料在近年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其实际测试性能(尤其是速率...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电化学储能系统,合理设计和构建高比电容材料,对于超级电容器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具有高化学稳定性、高理论容量、高速率性能等优点的Ni(OH)_(2)材料在近年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其实际测试性能(尤其是速率能力)通常远低于理论值,这可能归因于活性位点的可接近性受限、反应动力学缓慢或电子转移能力不足,严重阻碍了其的实际应用。研究人员试图打破Ni(OH)_(2)固有结构的限制,探索提升其性能的方法。本文综述了Ni(OH)_(2)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溶剂热法、电沉积法、化学沉积法、微波水热合成法等,并将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总结。此外,本文指出了Ni(OH)_(2)及其复合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所面临的挑战和前景,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h)_(2) 复合材料 制备 超级电容器 进展
下载PDF
电沉积法制备Cu(OH)_(2)/Ni-Co-S复合电极及储能特性研究
15
作者 张志文 王润生 +1 位作者 刘泽仪 吕卅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本文采用两步电沉积技术,以泡沫铜为基底,原位制备了Cu(OH)_(2)/镍钴双金属硫化物(Ni-Co-S)复合电极材料。先采用恒电流沉积技术将泡沫铜表面氧化,得到Cu(OH)_(2),泡沫铜同时作为电极基底和铜的唯一来源,再通过恒电位沉积,将Ni-Co-S均... 本文采用两步电沉积技术,以泡沫铜为基底,原位制备了Cu(OH)_(2)/镍钴双金属硫化物(Ni-Co-S)复合电极材料。先采用恒电流沉积技术将泡沫铜表面氧化,得到Cu(OH)_(2),泡沫铜同时作为电极基底和铜的唯一来源,再通过恒电位沉积,将Ni-Co-S均匀覆盖在Cu(OH)_(2)表面。Cu(OH)_(2)一方面作为活性电极组分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作为底层材料,为顶层Ni-Co-S的沉积提供较大的沉积空间,进而形成了更丰富的电化学活性位。基于这种原位电沉积技术以及Cu(OH)_(2)与Ni-Co-S组分的协同作用,Cu(OH)_(2)/Ni-Co-S复合电极表现出增强的赝电容特性,在2mA·cm^(-2)的放电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为4.88 F·cm^(-2),库伦效率为88.12%,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容量保持在初始值的86.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极 电沉积 Cu(oh)_(2) Ni-Co-S
下载PDF
湿化学法从脱硫废液中合成高纯度ZnS及Zn5(OH)6(CO3)2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春江 陈惠敏 +4 位作者 安东海 郝浩博 魏亚鑫 付志龙 李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16-220,共5页
采用湿化学法成功制备了ZnS和Zn5(OH)6(CO3)2。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谱等手段表征ZnS和Zn5(OH)6(CO3)2纳米粒子,通过光吸收对ZnS粉末和Zn5(OH)6(CO3)2粉末的产率和纯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以Zn(CH3C... 采用湿化学法成功制备了ZnS和Zn5(OH)6(CO3)2。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谱等手段表征ZnS和Zn5(OH)6(CO3)2纳米粒子,通过光吸收对ZnS粉末和Zn5(OH)6(CO3)2粉末的产率和纯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以Zn(CH3COO)2为锌源,脱硫废液为硫源,V[Zn(CH3COO)2溶液]∶V(脱硫废液)=9∶1,反应时间为4h,温度为80℃。此时制备的ZnS不仅纯度高,而且产率高。第二次脱硫废液加入一定量的Zn(CH3COO)2,V(Zn(CH3COO)2溶液)∶V(二次脱硫废液)=1.5∶1,在80℃下反应时间4h,可以高产率制备高纯度的Zn5(OH)6(CO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化学法 脱硫废液 ZNS Zn5(oh)6(co3)2
下载PDF
CuO/Cu2(OH)2CO3梭型中空颗粒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英文)
17
作者 齐晓娇 王骞 +2 位作者 高海燕 赵永男 李国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10-1018,共9页
以Cu2(OH)3NO3为前驱体,采用无模板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大小为1-2μm的Cu O/Cu2(OH)2CO3中空梭型微粒。高倍电镜显示其外壳层由高度弥散的Cu O和Cu2(OH)2CO3纳米颗粒组成。通过控制反应时间证明了该中空梭型粒子的形成过程是由自... 以Cu2(OH)3NO3为前驱体,采用无模板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大小为1-2μm的Cu O/Cu2(OH)2CO3中空梭型微粒。高倍电镜显示其外壳层由高度弥散的Cu O和Cu2(OH)2CO3纳米颗粒组成。通过控制反应时间证明了该中空梭型粒子的形成过程是由自组装和奥斯特瓦尔德熟化过程控制。该纳米材料的特殊结构使其对乙醇、丙酮等有机气体有良好的气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粒子 溶剂热合成 CUO Cu2(oh)2co3 气体传感器
下载PDF
Bi_(2)O_(2)(OH)Cl/Bi/Bi_(2)O_(3)异质结的构筑及其光催化合成H_(2)O_(2)性能研究
18
作者 高美超 孙兆楠 +2 位作者 巩云云 于光龙 冯媛媛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39-48,共10页
通过燃烧法和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S型异质结催化剂Bi_(2)O_(2)(OH)Cl/Bi/Bi_(2)O_(3)。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和测试。通过光催化实验和光电化学测试,表征... 通过燃烧法和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S型异质结催化剂Bi_(2)O_(2)(OH)Cl/Bi/Bi_(2)O_(3)。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和测试。通过光催化实验和光电化学测试,表征了样品的光催化合成H_(2)O_(2)性能,提出了光催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温度的升高,样品中Bi_(2)O_(2)(OH)Cl的含量越高,当水热温度为120℃时,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H_(2)O_(2)的生成效率达到571.43μmol·h^(-1)·g^(-1),分别是Bi/Bi_(2)O_(3)和Bi_(2)O_(2)(OH)Cl的47.8倍和3.6倍。其高效的光催化性能归因于复合材料中异质结界面电场的形成,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自由基淬灭实验表明Bi_(2)O_(2)(OH)Cl/Bi/Bi_(2)O_(3)光催化生成H_(2)O_(2)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和单线态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O_(2)(oh)Cl/Bi/Bi_(2)O_(3) 异质结 光催化 双氧水
下载PDF
添加MgO、Mg(OH)2、MgCO3微粉对镁钙材料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王晗 王玺堂 +2 位作者 王周福 刘浩 马妍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0-213,共4页
为了提高镁钙材料的抗水化性和常温强度,以合成镁钙砂颗粒(5~3、3~1、≤1 mm),合成镁钙砂细粉(≤0.074 mm)和MgO、Mg(OH)2、Mg CO33种高纯镁质微粉(d50分别为1.825、1.665和3.981μm)为原料,配制了由合成镁钙砂细粉和其中一种镁质微粉... 为了提高镁钙材料的抗水化性和常温强度,以合成镁钙砂颗粒(5~3、3~1、≤1 mm),合成镁钙砂细粉(≤0.074 mm)和MgO、Mg(OH)2、Mg CO33种高纯镁质微粉(d50分别为1.825、1.665和3.981μm)为原料,配制了由合成镁钙砂细粉和其中一种镁质微粉组成的w(镁质微粉)分别为0、4%、7%、10%和13%的粉料试样,以及由合成镁钙砂颗粒料、合成镁钙砂细粉和其中一种镁质微粉组成的w(镁质微粉)分别为0、1.2%、2.1%、3.0%和3.9%的全料试样。经混练,200 MPa压力成型,1600℃保温3 h煅烧后,检测粉料试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水化质量增大率,检测全料试样的常温耐压强度和常温抗折强度,并分析了粉料试样的物相(XRD)和显微结构(SEM)。结果表明:添加Mg O微粉或适量Mg(OH)2微粉可以促进镁钙材料的烧结致密化,从而改善材料的抗水化性能和常温强度。而添加MgCO3微粉导致烧后试样致密度降低,导致其抗水化性和常温强度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钙材料 烧结性能 抗水化性能 常温强度 MGO MG(oh)2 MGco3
下载PDF
Mg6Al2(OH)13CO3Br1.6Cl1.4·5.5H2O晶须的合成及其结构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健松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3-337,共5页
以MgBr2 6H2O、AlCl3 6H2O为原料,Na2CO3-NaHCO3缓冲溶液为沉淀剂,合成了Mg6Al2(OH)13CO3Br1.6Cl1.4 5.5H2O(简写为LDH-CO3-Br1.6-Cl1.4)晶须,考察了缓冲溶液用量对样品的晶形及晶胞参数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 以MgBr2 6H2O、AlCl3 6H2O为原料,Na2CO3-NaHCO3缓冲溶液为沉淀剂,合成了Mg6Al2(OH)13CO3Br1.6Cl1.4 5.5H2O(简写为LDH-CO3-Br1.6-Cl1.4)晶须,考察了缓冲溶液用量对样品的晶形及晶胞参数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2吸附脱附法对样品的物相、结晶度、晶体形貌结构和比表面积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缓冲溶液用量对样品的形貌和板层结构有较大的影响.当反应液中 Na2CO3 和 NaHCO3 浓度分别为0.625和0.25mol/L,在65℃下反应205h时可获得晶形好、板层结构显著、规整性好、分散性好的LDH-CO3-Br1.6-Cl1.4晶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6Al2(oh)13co3Br1.6Cl1.4 5.5H2O晶须 合成 结构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