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8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降雨情景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事故致因IFRAM-BN模型
1
作者 陈伟 赵卓雅 +2 位作者 牛力 温道云 罗浩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52,共9页
强降雨事件频发造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事故剧增,为提高强降雨情景下施工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功能共振分析模型(IFRAM)和贝叶斯网络(BN)相结合的事故致因分析模型。首先,从定性角度,利用IFRAM识别事故机制并深度挖... 强降雨事件频发造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事故剧增,为提高强降雨情景下施工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功能共振分析模型(IFRAM)和贝叶斯网络(BN)相结合的事故致因分析模型。首先,从定性角度,利用IFRAM识别事故机制并深度挖掘系统功能共振情况;其次,将IFRAM映射至BN定量分析模型,并引入联系云优化计算各根节点的先验概率;最后,以西安“9·10”事故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结果表明:事故在安全状态为Ⅳ级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工人违规操作、未进行旁站等强制性监督、强降雨等是导致爬架事故的核心致因;强降雨环境→雨后架体载荷超载等致因组合是诱发爬架事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事故致因 改进的功能共振分析模型(IFRAM) 贝叶斯网络(bn) 联系云
下载PDF
术前血清hsTnI、Hcy及BNP检测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预后中的预测作用
2
作者 高阳 朱玉 +2 位作者 吕妍 廉洁 秦欣欣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7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 分析术前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hs-TnI)、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脑钠肽(BNP)检测在心脏瓣膜置换术(CVR)患者术后预后中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行CVR术患者132例。术后行1年随访,分析随访... 目的 分析术前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hs-TnI)、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脑钠肽(BNP)检测在心脏瓣膜置换术(CVR)患者术后预后中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行CVR术患者132例。术后行1年随访,分析随访情况并分组;比较无不良事件组、不良事件组血清hsTnI、Hcy及BNP水平;为识别影响CVR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首先筛选NYHA分级、LVEF、hsTnI、Hcy和BNP等潜在因素,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随后,采用逐步前进法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对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结果 132例接受CVR术治疗的患者在随访终止时,101例患者未发生不良事件(即无不良事件组),31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即不良事件组)。不良事件组中,人工瓣膜功能衰退2例、瓣周漏1例、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1例、再次更换瓣膜1例、出血6例、血栓栓塞3例、恶性心律失常15例、出现死亡2例,共计发生率为23.48%(31/132)。不良事件组血清hsTnI、Hcy及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不良事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分级、LVEF、hsTnI、Hcy、BNP是影响CVR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分级为Ⅲ~Ⅳ级、LVEF<45%、术前血清hsTnI、Hcy及BNP水平升高是影响CVR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血清hsTnI、Hcy及BNP检测在CVR术患者术后预后中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术前上述生物标志物水平升高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较高的不良事件风险。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术前血清hsTnI、Hcy及BNP的监测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从而提高CVR术后患者的预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TnI HCY bn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基于BN和PLS-SEM的大学生网约车忠诚度研究
3
作者 李纲 徐伟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6-63,共8页
为分析大学生网约车乘客忠诚度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将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s,BN)和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PLS-SEM)结合,以2019年大连市大学生网约车乘客为例,分析... 为分析大学生网约车乘客忠诚度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将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s,BN)和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PLS-SEM)结合,以2019年大连市大学生网约车乘客为例,分析大学生网约车乘客的负面体验、运营服务、环境满意、乘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关系。在BN中采用基于约束的自动学习方法学习因子间的作用关系,获得不同影响因素间相关关系的网络结构。通过PLS-SEM测试和分析BN结构,建立乘客忠诚度模型。结果表明:乘客满意度是影响忠诚度的最大因素,总效应为0.508;负面体验是影响忠诚度的最小因素,总效应为-0.146。乘客满意度是提高大学生网约车忠诚度的关键指标,网约车平台应通过优化车内环境、缩短出行时间、规范司机行为、升级应用软件等措施提升大学生的乘车体验,提高大学生网约车乘客的忠诚度。基于BN和PLS-SEM的大学生网约车忠诚度研究可丰富网约车乘客的决策行为机制与研究方法,为相关部门和网约车平台提供管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约车 乘客忠诚度 乘客满意度 bn PLS-SEM
下载PDF
ZrO_(2)(AlN)/h-BN复合陶瓷性能研究及超重力凝固坩埚研制
4
作者 赵建江 陈云敏 韦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7-112,共6页
凝固是制备材料很基本的成型技术之一,但超重力凝固时,高转速产生的离心力克服合金熔体在坩埚孔隙处产生的表面张力,极易在超重力凝固过程中发生熔体渗漏或坩埚破碎,导致实验失败。本工作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ZrO_(2)/h-BN和AlN/h-BN复... 凝固是制备材料很基本的成型技术之一,但超重力凝固时,高转速产生的离心力克服合金熔体在坩埚孔隙处产生的表面张力,极易在超重力凝固过程中发生熔体渗漏或坩埚破碎,导致实验失败。本工作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ZrO_(2)/h-BN和AlN/h-BN复合陶瓷,测试其物理和力学性能,择优选材加工成坩埚。结果表明,AlN/h-BN的热导率优于ZrO_(2)/h-BN,其高温压缩强度明显高于ZrO_(2)/h-BN。基于超重力凝固时坩埚损伤的力学分析,选用低密度、高热导率、高压缩强度的AlN/h-BN制备坩埚,通过50炉超重力凝固实验,验证其性能满足超重力凝固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_(2)/h-bn复合陶瓷 AlN/h-bn复合陶瓷 物理性能 压缩强度 坩埚研制
下载PDF
掺杂BN-OH纳米片的P/PEG@BN-OH同轴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热性能
5
作者 石海峰 罗建文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为制备高效稳定的相变储热材料,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以聚丙烯腈(PAN)为鞘、聚乙二醇(PEG)与羟基化氮化硼纳米片(BN-OH)为芯的同轴纳米纤维(P/PEG@x BN-OH),并分别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红... 为制备高效稳定的相变储热材料,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以聚丙烯腈(PAN)为鞘、聚乙二醇(PEG)与羟基化氮化硼纳米片(BN-OH)为芯的同轴纳米纤维(P/PEG@x BN-OH),并分别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红外热成像仪等手段分析了掺杂不同质量BN-OH纳米片对纤维形貌、热性能、循环稳定性、热能效率及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形成了稳定且连续的鞘-芯同轴结构,平均直径介于279~335 nm,而且PEG和BN-OH被包裹在PAN纤维内部,内径大小范围为107~188 nm;P/PEG@x BN-OH纳米纤维显示了优异的相变储热焓值(75~78 J/g)和热稳定性,经100次热循环后PEG无相变渗漏现象;掺杂质量分数为10.0%的BN-OH纳米片可将纤维的热导率提高95%,而且其相变储热和释放率分别提高了67%和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纤维 相变材料 羟基化氮化硼 热导率 相变储热
下载PDF
基于STPA-BN的船舶航行人为风险因素分析与评估
6
作者 崔秀芳 曲晓文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116,共7页
人为因素是引发船舶事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船舶人为风险因素的因果关系,从中国海事局发布的船舶事故报告出发,引入系统理论过程分析-贝叶斯网络(STPA-BN)模型对船舶航行人为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采用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 人为因素是引发船舶事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船舶人为风险因素的因果关系,从中国海事局发布的船舶事故报告出发,引入系统理论过程分析-贝叶斯网络(STPA-BN)模型对船舶航行人为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采用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方法识别出船舶航行中存在的不安全控制行为,结合事故报告内容提取出12种人为风险因素,利用风险因素的内在因果关系和结构学习功能构建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将事故报告量化,并对网络进行参数学习,对模型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贝叶斯网络(BN)的推理功能得到船舶航行中7种突出的人为风险因素和3条事故核心致因链,为保障船舶安全航行与船员培训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航行安全 人为风险因素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方法 贝叶斯网络 船舶事故报告
下载PDF
C/SiC-BN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氧化行为
7
作者 姜灵毅 庞生洋 +3 位作者 杨超 张悦 胡成龙 汤素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9-786,共8页
C/SiC复合材料作为一种高温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热防护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该材料的中低温抗氧化性能相对较差,制约了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本研究采用料浆抽滤工艺,通过调节料浆中陶瓷含量在纤维增强体中引入不同含量的抗... C/SiC复合材料作为一种高温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热防护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该材料的中低温抗氧化性能相对较差,制约了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本研究采用料浆抽滤工艺,通过调节料浆中陶瓷含量在纤维增强体中引入不同含量的抗氧化组元BN,再通过反应熔体渗透法制备C/SiC-BN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BN含量对复合材料结构组成及抗氧化行为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氧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引入BN颗粒显著降低了C/SiC的开口孔隙率,并明显提高了C/SiC的起始氧化温度。引入质量分数3%BN时,C/SiC-BN复合材料(B3样品)的抗氧化性能最优,其在900、1200和1500℃静态氧化1 h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0.009%、–0.301%、–0.596%,显著优于C/SiC。1500℃氧化后,B3样品的强度保持率最高,达到52%。900℃氧化时,C/SiC-BN复合材料主要经历C相和BN相的氧化,以O_(2)扩散反应控制的缓慢失重为主;1200℃氧化时,C相和BN相氧化速率加快,SiC发显著氧化,生成的B_(2)O_(3)、硼硅酸盐和SiO_(2)等氧化产物减缓了O_(2)的扩散速率,减小了基体碳的损伤;1500℃氧化时,SiC氧化速率加快,生成的SiO_(2)在复合材料表面形成的连续氧化膜阻碍了O_(2)的向内扩散。B_(2)O_(3)、CO等气体产物溢出及持续生成SiO_(2)主导了整个氧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料浆浸渍 C/SIC bn 微观结构 氧化行为
下载PDF
基于FDHHFLTS-BN的海底管道泄漏失效风险定量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富鹏 杨九 +1 位作者 吴世博 徐立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0,共5页
为预防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失效事故,提出基于自由双层次犹豫模糊语言术语集(FDHHFLTS)和贝叶斯网络(BN)的FDHHFLTS-BN风险分析方法,用于分析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失效事故概率及事故的关键风险因素。将故障树模型转换为BN结构,由专家根据FDHHF... 为预防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失效事故,提出基于自由双层次犹豫模糊语言术语集(FDHHFLTS)和贝叶斯网络(BN)的FDHHFLTS-BN风险分析方法,用于分析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失效事故概率及事故的关键风险因素。将故障树模型转换为BN结构,由专家根据FDHHFLTS评估基本事件发生可能性;采用最佳最差法(BWM)确定专家权重,结合相似性聚合方法(SAM)聚合专家意见;依据构建的BN模型,正向推理得到事故发生概率,反向推理得到后验概率,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将该方法应用于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分析段海底管道泄漏事故的概率值为P=6.20×10^(-3);焊缝施工缺陷、材料施工缺陷和渔具作用等为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与传统方法对比分析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在确定海底管道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双层次犹豫模糊语言术语集(FDHHFLTS) 贝叶斯网络(bn) 海底管道泄漏 风险分析 相似性聚合方法(SAM)
下载PDF
Si_(3)N_(4)和BN对铕掺杂硼硅酸盐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崔久治 孙心瑗 +5 位作者 陈润川 杜文浩 肖晓东 吴妙春 李秀英 肖卓豪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2,共6页
铕离子在自然界中通常以Eu^(3+)存在,然而,铕离子单掺发光材料只有当Eu^(2+)和Eu^(3+)以合适浓度共存时才能实现白光发射。在还原气氛中制备铕掺杂硼硅酸盐玻璃时,很容易使得Eu^(3+)全部还原为Eu^(2+),因而很难获得Eu^(2+)和Eu^(3+)共... 铕离子在自然界中通常以Eu^(3+)存在,然而,铕离子单掺发光材料只有当Eu^(2+)和Eu^(3+)以合适浓度共存时才能实现白光发射。在还原气氛中制备铕掺杂硼硅酸盐玻璃时,很容易使得Eu^(3+)全部还原为Eu^(2+),因而很难获得Eu^(2+)和Eu^(3+)共存的发光材料。在空气氛围的烧成条件下对比研究了还原剂Si_(3)N_(4)和BN对铕掺杂硼硅酸盐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_(3)N_(4)和BN都能够在空气氛围下实现硼硅酸盐玻璃中铕离子的部分还原,且Si_(3)N_(4)的还原能力比BN更强。当Si_(3)N_(4)替代达到5 mol%,铕掺杂硼硅酸盐玻璃样品中Eu^(2+)浓度占优势,其CIE坐标为(x=0.29,y=0.34),表明以Si_(3)N_(4)还原铕掺杂硼硅酸盐玻璃在白光照明用荧光材料领域具有显著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_(3)N_(4) bn EU 硼硅酸盐玻璃 白光
下载PDF
BN/Cu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与磨损机制研究
10
作者 龙希希 邹军涛 +3 位作者 薛航宇 石林 孙利星 王家继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通过直流辅助热压烧结制备了氮化硼(BN)颗粒添加量为0.4%~1.2%(质量分数)的BN/Cu复合材料,采用立式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进行耐磨性检测,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材料磨损前后的表面形貌,同时分析了BN颗粒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物理性... 通过直流辅助热压烧结制备了氮化硼(BN)颗粒添加量为0.4%~1.2%(质量分数)的BN/Cu复合材料,采用立式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进行耐磨性检测,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材料磨损前后的表面形貌,同时分析了BN颗粒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物理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直流辅助热压烧结制备的复合材料致密度均可达到96%以上,导电率可达80%IACS以上。添加适量的BN颗粒,可以极大提升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当BN颗粒的添加量为0.8%时,由于摩擦过程中有润滑膜产生,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最为稳定,且摩擦磨损性能较为优异,主要由磨粒磨损和轻微的黏着磨损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颗粒 bn/Cu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粉末烧结
下载PDF
高温质子交换膜水电解用Nafion/BN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1
作者 陈泰朴 孙树成 +1 位作者 郝金凯 邵志刚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5-900,共6页
在研究高温质子交换膜水电解系统时,膜脱水引致质子传导率降低的情况是造成电解性能较低的主要问题。针对该问题,引入了氮化硼(BN)作为一种无机吸湿改性剂。通过采用掺杂浇铸技术,成功制备了Nafion/BN复合膜。氮化硼的卓越吸湿能力,以... 在研究高温质子交换膜水电解系统时,膜脱水引致质子传导率降低的情况是造成电解性能较低的主要问题。针对该问题,引入了氮化硼(BN)作为一种无机吸湿改性剂。通过采用掺杂浇铸技术,成功制备了Nafion/BN复合膜。氮化硼的卓越吸湿能力,以及其表面碱性基团与Nafion分子链上磺酸基团之间的酸碱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一个密集的氢键网络,从而推进质子的传递。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量散射光谱(EDS)的分析结果验证了氮化硼在复合膜中的均匀分布。吸水率的测试结果显示,BN的引入显著增强了复合膜的水吸附能力。通过质子电导率的测试,证实BN的掺杂显著提升了复合膜的质子电导率。在130℃的高温条件下,采用Nafion/BN复合膜构建的水电解装置表现出了卓越的电解效能,尤其是在2.0 V电压下,电流密度达到2.04 A/cm^(2),表明Nafion/BN复合膜在高温质子交换膜水电解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质子交换膜 NAFION 氮化硼 电解水
下载PDF
装炉方式对BN1TL不锈钢边部鳞折缺陷的影响
12
作者 孟新宇 管国富 +4 位作者 邹宇明 黄德川 李中杰 唐正友 丁桦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6-263,共8页
利用ABAQUS软件对BN1TL不锈钢在步进式加热炉内的加热过程进行分析,使用JMatPro软件模拟计算了BN1TL连铸坯在平衡状态下的凝固过程并绘制出凝固相图,同时还研究了不同装炉方式下连铸坯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在凝固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 利用ABAQUS软件对BN1TL不锈钢在步进式加热炉内的加热过程进行分析,使用JMatPro软件模拟计算了BN1TL连铸坯在平衡状态下的凝固过程并绘制出凝固相图,同时还研究了不同装炉方式下连铸坯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在凝固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连铸坯晶界碳化物数量逐渐增多;在加热初期,连铸坯边部区域会产生较大热应力,热冲击和晶界弱化的共同作用会降低边部质量,使冷装装炉方式下边部应力集中及晶界弱化的程度均大于热装装炉方式,这是冷装装炉方式比热装装炉方式鳞折缺陷率高的根本原因;经冷装装炉方式加工的板材卷取后,晶界碳化物数量仍较多,这可能会影响后续冷轧等工艺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1TL不锈钢 鳞折缺陷 装炉方式 温度应力场 析出相
下载PDF
h-BN中子探测器制备及中子响应
13
作者 焦伟勇 黄河 +5 位作者 刘吉珍 朱志甫 王旭 王玮 邹继军 龙炳旭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8期28-31,46,共5页
h-BN具有高的反应截面和高效率直接探测中子的优势,在中子探测技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场景。分析了三步脱氢法生长h-BN的低气压化学沉积机理,对于生长高质量的h-BN晶体,氨硼烷前驱体的升华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通过优化氨硼烷前驱体... h-BN具有高的反应截面和高效率直接探测中子的优势,在中子探测技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场景。分析了三步脱氢法生长h-BN的低气压化学沉积机理,对于生长高质量的h-BN晶体,氨硼烷前驱体的升华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通过优化氨硼烷前驱体的升华温度,利用LPCVD外延生长技术在蓝宝石衬底上外延生长了高质量的h-BN。XRD表征技术表明,优化氨硼烷前驱体的升华温度能够显著改善h-BN晶体质量。利用半导体制备工艺在h-BN上完成了中子探测器的制备,在中子源照射下,在不同的氨硼烷升华温度下,获得了单个中子的电信号。中子响应测试结果表明,当设定温度分别为165℃和170℃时,获得了2.088 V和2.16 V的电压信号,电荷收集效率分别达到了87%和90%,实验中所测量的电压值与理论预期值呈现出良好的一致性。本实验结果对未来晶圆级和高质量h-BN晶体生长提供了实验数据,并为h-BN中子探测器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n 中子探测器 氨硼烷 升华温度
下载PDF
纳米BN改性PRTV的电气和疏水特性研究
14
作者 高文欣 杜燕 +3 位作者 张晶蕊 韦萌根 张博 王洋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60,共10页
室温硫化硅橡胶(PRTV)是目前电力系统中最常用的防污闪涂料,为了进一步提高PRTV材料的绝缘性能,选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氮化硼(BN)纳米粒子进行改性,制备了BN/PRTV复合材料,并研究了BN掺杂含量对复合材料电气特性和疏水性的影响规律。结... 室温硫化硅橡胶(PRTV)是目前电力系统中最常用的防污闪涂料,为了进一步提高PRTV材料的绝缘性能,选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氮化硼(BN)纳米粒子进行改性,制备了BN/PRTV复合材料,并研究了BN掺杂含量对复合材料电气特性和疏水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BN纳米粒子表面成功接枝偶联剂,随BN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断面粗糙度增加且出现乳突结构。BN纳米粒子的引入降低了PRTV材料的介电常数,同时在PRTV内部引入了更多的深陷阱,抑制了电荷脱陷能力,提升了PRTV材料的闪络电压。当BN纳米粒子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憎水性最佳,闪络电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TV 氮化硼纳米粒子 纳米复合涂层 闪络电压
下载PDF
Ni/c-BN对激光熔覆316L不锈钢熔覆层组织与耐蚀性的影响
15
作者 刘亚迪 杜学山 +2 位作者 史考 王志浩 孙玉福 《铸造》 CAS 2024年第3期343-348,共6页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马氏体不锈钢(ZG06Cr13Ni4Mo)表面制备了Ni/c-BN增强316L不锈钢复合熔覆层。通过XRD、SEM、EDS、电化学试验和冲蚀试验分析了不同Ni/c-BN含量对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和和耐蚀性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熔覆层的物相由FeCr_(0....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马氏体不锈钢(ZG06Cr13Ni4Mo)表面制备了Ni/c-BN增强316L不锈钢复合熔覆层。通过XRD、SEM、EDS、电化学试验和冲蚀试验分析了不同Ni/c-BN含量对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和和耐蚀性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熔覆层的物相由FeCr_(0.29)Ni_(0.16)C_(0.06)固溶体组成,随着Ni/c-BN添加量的增加,其顶部组织的等轴晶数量减少,胞状树枝晶的数量增多。复合熔覆层的耐蚀性随Ni/c-BN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Ni/c-BN添加量为5wt.%时,熔覆层的耐蚀性最好。过量的Ni/c-BN使得熔覆层表面存在气孔,且导致熔覆层内部存在少量大尺寸残留c-BN,降低了熔覆层的耐腐蚀性和耐冲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C-bn 316L不锈钢熔覆层 电化学试验 冲蚀试验
下载PDF
基于STPA与模糊BN的新能源汽车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顺 周娟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4,共7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系统之间耦合造成的故障急剧增加,传统的安全分析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汽车复杂系统的危险性分析要求。针对新能源汽车突然失控事故存在的高危性、复杂多样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TPA与模糊BN的新能源... 随着新能源汽车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系统之间耦合造成的故障急剧增加,传统的安全分析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汽车复杂系统的危险性分析要求。针对新能源汽车突然失控事故存在的高危性、复杂多样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TPA与模糊BN的新能源汽车安全性分析方法。首先,运用系统理论过程分析方法(STPA)分析新能源汽车突然失控事故,得出系统级事故及危险,构建控制反馈回路,并识别不安全控制行为;接着,根据STPA分析结果构建模糊BN,通过GeNIe软件训练数据,可视化模糊BN,得到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并由试验仿真得出蓄电池及储能系统、电机电控和整车控制器的后验概率分别为0.70、0.17和0.16。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识别系统潜在危险,发现系统薄弱环节,可为提高系统可靠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安全性分析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方法 模糊bn 系统级事故 不安全控制行为
下载PDF
基于Stacking策略的集成BN网络目标威胁评估
17
作者 王紫东 高晓光 刘晓寒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598,共13页
现有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威胁评估采用专家经验确定的朴素结构,其推理评估结果精度欠佳。为此,提出一种融合专家经验与数据观测的基于Stacking策略的集成贝叶斯网络(ensemble Bayesian network,EBN)。首先使用不同搜索空间内的评分优化算... 现有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威胁评估采用专家经验确定的朴素结构,其推理评估结果精度欠佳。为此,提出一种融合专家经验与数据观测的基于Stacking策略的集成贝叶斯网络(ensemble Bayesian network,EBN)。首先使用不同搜索空间内的评分优化算法获得数据观测模型集并进行模型平均;然后使用专家经验朴素模型对平均网络进行修剪,形成威胁约束集合;最后以动态规划为基础,通过该集合限制节点序图扩展,以求取全局最优威胁评估网络。在作战想定中,EBN模型单目标威胁概率推理精度比朴素贝叶斯模型高出10%,在多目标威胁排序任务中,其Spearman系数分布亦优于朴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胁评估 贝叶斯网络 结构学习 约束优化
下载PDF
新型正交相BN单层半导体有毒气体吸附性能及电输运性能的理论研究
18
作者 赵俊 姚璨 曾晖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38-349,共12页
低维材料表面的有毒气体吸附一直是分子传感器领域的研究热点.最近的新型正交相二维BN单层半导体材料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本文研究了有毒气体分子(CO,H_(2)S,NH_(3),NO,NO_(2)和S02)在二维正交相BN单层表面的吸附... 低维材料表面的有毒气体吸附一直是分子传感器领域的研究热点.最近的新型正交相二维BN单层半导体材料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本文研究了有毒气体分子(CO,H_(2)S,NH_(3),NO,NO_(2)和S02)在二维正交相BN单层表面的吸附特性.吸附能计算表明,正交相BN材料对所有气体的吸附均是能量有利的放热过程.NO_(2)和NH_(3)为化学吸附,其他体系均为物理吸附,且NO吸附后体系具有自旋极化的电子能带结构.态密度计算结果显示,NO_(2)和SO_(2)的吸附对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占据有显著影响.NO_(2)吸附后,体系的功函数和电子结构特性均明显改变,表明BN单层半导体材料对NO_(2)分子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和探测灵敏度.采用第一性原理结合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计算了纳米电子器件的输运性能.在1 V偏压下,NO_(2)分子的吸附可使体系电流增大到6500 nA,显著增强了BN单层半导体器件的电输运性能,因此二维BN单层对NO_(2)气体吸附具有优异的探测敏感度.此外,轴向应力能够有效调控体系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正交相BN单层材料对有毒气体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在新型有毒气体传感探测器件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正交相bn 第一性原理 电输运 气体传感器
下载PDF
咪唑-银修饰BN填充环氧树脂导热绝缘复合材料
19
作者 杨李懿 葛凡 +3 位作者 汪蔚 李艳飞 马苗 冉涛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2,共6页
环氧树脂(EP)已经广泛应用于电气绝缘材料,但其导热系数较低,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高功率密度电气设备的散热需求。本文在氮化硼(BN)表面沉积醋酸银(AgAc)和2-乙基-4-甲基咪唑(2E4MI)络合物,制备咪唑-银修饰BN杂化材料(Ag(2E4MI)_(2)Ac@B... 环氧树脂(EP)已经广泛应用于电气绝缘材料,但其导热系数较低,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高功率密度电气设备的散热需求。本文在氮化硼(BN)表面沉积醋酸银(AgAc)和2-乙基-4-甲基咪唑(2E4MI)络合物,制备咪唑-银修饰BN杂化材料(Ag(2E4MI)_(2)Ac@BN),用其填充EP制得Ag(2E4MI)_(2)Ac@BN/EP复合材料,随后研究其导热性能。结果表明:当填料体积分数为20%时,Ag(2E4MI)_(2)Ac@BN/EP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为1.72 W/(m·K),比BN/EP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0.96 W/(m·K))提高了79.2%。Monte Carlo法模拟表明:在EP基体中,Ag(2E4MI)_(2)Ac@BN的接触热阻R_(c)=2.7×10^(6)K/W,低于BN的R_(c)(5.5×10^(6)K/W)。与BN/EP复合材料相比,Ag(2E4MI)_(2)Ac@BN/E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及介质损耗因数(tanδ)增加,电气强度及体积电阻率降低,但仍保持较高电绝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 bn 导热 绝缘
下载PD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of SrAl_(2)Si_(2)O_(8) Reinforced BN Ceramic Composites
20
作者 WANG Bo CAI Delong +7 位作者 ZHU Qishuai LI Daxin YANG Zhihua DUAN Xiaoming LI Yanan WANG Xuan JIA Dechang ZHOU Yu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2-1188,共7页
Hexagonal boron nitride(h-BN)ceramics have become exceptional materials for heat-resistant components in hypersonic vehicles,owing to their superior thermal stability and excellent dielectric properties.However,their ... Hexagonal boron nitride(h-BN)ceramics have become exceptional materials for heat-resistant components in hypersonic vehicles,owing to their superior thermal stability and excellent dielectric properties.However,their densification during sintering still poses challenges for researchers,and thei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rather unsatisfactory.In this study,SrAl_(2)Si_(2)O_(8)(SAS),with low melting point and high strength,was introduced into the h-BN ceramics to facilitate the sintering and reinforce the strength and toughness.Then,BN-SAS ceramic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via hot press sintering using h-BN,SrCO_(3),Al_(2)O_(3),and SiO_(2) as raw materials,and effects of sintering pressure on their microstructure,mechanical property,and thermal property were investigated.The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of BN-SAS ceramic composites was evaluated.Results show that phases of as-preparedBN-SAS ceramic composites are h-BN and h-SrAl_(2)Si_(2)O_(8).With the increase of sintering pressure,the composites’densities increase,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shew a rising trend followed by a slight decline.At a sintering pressure of 20 MPa,their bending strength and fracture toughness are(138±4)MPa and(1.84±0.05)MPa·m^(1/2),respectively.Composites sintered at 10 MPa exhibit a low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with an average of 2.96×10^(-6) K^(-1)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200 to 1200℃.The BN-SAS ceramic composites prepared at 20 MPa display higher thermal conductivity from 12.42 to 28.42 W·m^(-1)·K^(-1) with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room temperature to 1000℃.Notably,BN-SAS composites exhibit remarkable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with residual bending strength peaking and subsequently declining sharply under a thermal shock temperature difference ranging from 600 to 1400℃.The maximum residual bending strength is recorded at a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800℃,with a residual strength retention rate of 101%.As the thermal shock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crease,the degree of oxidation on the ceramic surface and cracks due to thermal stress are also increased gradu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 MATRIX composite hot-press SINTERING mechanical PROPERTY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service reliabil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