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a G-Type Lysozyme in Yellow Drum(Nibea albiflora)
1
作者 XIAO Yao LI Jiacheng +2 位作者 TIAN Qianqian WU Baolan HAN F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77-486,共10页
Lysozyme(EC3.2.1.17)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mune response;as a nonspecific immune factor,it can resist causative agents.Lysozyme can be divided into c-type and g-type in fish.In a previous study,through genom... Lysozyme(EC3.2.1.17)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mune response;as a nonspecific immune factor,it can resist causative agents.Lysozyme can be divided into c-type and g-type in fish.In a previous study,through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the g-type lysozyme gene,which is named NaLyg in yellow drum(Nibea albiflora),was found to be a key candidate gene for disease resistance in response to Vibrio harveyi infection.The cDNA of NaLyg was 1025 bp,including four exons and three introns,and its open reading frame(ORF)had a full-length of 582 bp,encoding 193 amino acids.NaLyg was found to be conserved during evolution through bioinformatic analyses.The NaLyg protein possessed a sugar binding domain and three catalytic sites,including Glu71,Asp84 and Asp101.Quantitative qRT-PCR results confirmed that NaLyg gene mRNA was visibly increased after V.harveyi infection.The NaLyg protein purified by prokaryotic expression killed some gram-negative bacterial pathogens by inducing cell wall destruction,including V.harveyi,Aeromonas hydrophila and Edwardsiella tarda.Moreover,the NaLyg protein killed two gram-positive bacteria,Bacillus subtili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Taken together,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NaLyg protein of N.albiflora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fighting bacterial inf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bea albiflora innate immunity Vibrio harveyi g-type lysozym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下载PDF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雌核发育的人工诱导及鉴定 被引量:15
2
作者 徐冬冬 楼宝 +4 位作者 ①薛宝贵 史会来 詹炜 马世磊 毛国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0-317,共8页
采用紫外线(UV)灭活的同源精子通过冷休克抑制第二极体排放诱导黄姑鱼(Nibea albiflora)的雌核发育。结果表明,黄姑鱼精子最适的灭活剂量为420mJ/cm2,紫外照射剂量与黄姑鱼精子和卵子授精后的受精率及孵化率之间表现出明显的Hertwig效... 采用紫外线(UV)灭活的同源精子通过冷休克抑制第二极体排放诱导黄姑鱼(Nibea albiflora)的雌核发育。结果表明,黄姑鱼精子最适的灭活剂量为420mJ/cm2,紫外照射剂量与黄姑鱼精子和卵子授精后的受精率及孵化率之间表现出明显的Hertwig效应。多次试验筛选的黄姑鱼雌核发育的最适条件为授精后2min于3℃处理8min。雌核发育仔鱼经形态学和流式细胞仪鉴定为二倍体。进一步利用10对微卫星分析了遗传物质在亲本和子代中的传递情况,结果表明雌核发育后代的等位基因完全来自于母本,没有父本基因参与;雌核发育后代在5个微卫星位点具有较高的重组率,使其与母本保持了高度同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雌核发育 人工诱导 紫外灭活 冷休克 微卫星
下载PDF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 Richardson)早期生长发育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耿智 徐冬冬 +3 位作者 史会来 楼宝 毛国民 李三磊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6,共10页
为研究黄姑鱼胚胎发育特征和胚后发育的仔、稚、幼鱼发育阶段的形态学,2010-06-08在实验室利用显微镜和显微镜数码摄像显示系统对黄姑鱼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拍摄,描述并记录其发育过程和时间。结果表明,黄姑鱼卵为圆球形的端黄卵,... 为研究黄姑鱼胚胎发育特征和胚后发育的仔、稚、幼鱼发育阶段的形态学,2010-06-08在实验室利用显微镜和显微镜数码摄像显示系统对黄姑鱼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拍摄,描述并记录其发育过程和时间。结果表明,黄姑鱼卵为圆球形的端黄卵,盘状分裂,中央有一个油球,卵径为(0.89±0.028)mm,油球直径为0.25mm;在水温为24℃、S为27条件下经22.5h完成孵化,胚胎发育可分为24期。胚后发育阶段,1~3日龄为卵黄囊期仔鱼;4日龄仔鱼开口,卵黄囊完全消失,此时仔鱼处于混合营养阶段,进入前弯曲期;6日龄仔鱼油球完全消失,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16日龄仔鱼尾鳍担鳍骨形成,脊椎末端上曲,进入弯曲期;21日龄仔鱼尾下骨后缘与尾索垂直,鳍条数不断增加,同时背鳍、臀鳍和腹鳍原基出现,进入后弯曲期;26日龄鱼苗全身被菊花状黑色素细胞,尾柄处开始被鳞,进入稚鱼期;31日龄以后,鱼苗全身被鳞,进入幼鱼期。在水温为25~27℃,S为26~28的条件下,仔、稚、幼鱼全长与日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研究表明,黄姑鱼进入稚鱼期之后,其生长速率明显增大,为减少自残,应及时分池和投足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胚胎 仔稚幼鱼 生长发育
下载PDF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与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精子超微结构的观察与比较 被引量:9
4
作者 胡谋 苗亮 +4 位作者 李明云 张浩 王金华 王天柱 潘娜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4,共4页
应用扫描电镜(SEM)与透射电镜(TEM)观察了黄姑鱼和大黄鱼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黄姑鱼和大黄鱼精子无论在形态、大小还是超微结构上都十分相似。黄姑鱼和大黄鱼精子均由头部、中段和尾部(鞭毛)3部分组成。精子头部形状近似... 应用扫描电镜(SEM)与透射电镜(TEM)观察了黄姑鱼和大黄鱼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黄姑鱼和大黄鱼精子无论在形态、大小还是超微结构上都十分相似。黄姑鱼和大黄鱼精子均由头部、中段和尾部(鞭毛)3部分组成。精子头部形状近似椭圆形,无顶体,细胞核呈肾形。中心粒复合体位于细胞核背侧,近、远端中心粒相互垂直,远端中心粒分化成基体并形成轴丝。中段的袖套呈筒状,4~5个圆形的线粒体围绕轴丝呈环形排列。精子尾部为单鞭毛,轴丝为典型“9+2”结构,鞭毛表面质膜形成不规则侧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大黄鱼 精子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下载PDF
低盐胁迫对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幼鱼鳃离子调节、呼吸代谢酶和皮质醇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施兆鸿 张晨捷 +3 位作者 彭士明 张艳亮 王建钢 高权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28,共7页
挑选平均体重为(5.0±1.4)g,平均全长为(8.3±0.8)cm的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幼鱼,进行低盐度胁迫试验,以23盐度组为对照组,设置9和16两个盐度胁迫组,在0、1、3、7 d进行取样。通过检测鳃Na^+/K^+-ATP酶(NKA)、Ca^(2+)-ATP酶... 挑选平均体重为(5.0±1.4)g,平均全长为(8.3±0.8)cm的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幼鱼,进行低盐度胁迫试验,以23盐度组为对照组,设置9和16两个盐度胁迫组,在0、1、3、7 d进行取样。通过检测鳃Na^+/K^+-ATP酶(NKA)、Ca^(2+)-ATP酶、H^+-ATP酶、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以及血清皮质醇含量,研究低盐度对黄姑鱼离子调节和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鳃NKA活力在盐度胁迫后出现显著增强(P<0.05);Ca^(2+)-ATP酶活力略有上升后即出现下降的变化,而H^+-ATP酶活力呈现上升后恢复的变化。血清皮质醇含量在低盐度胁迫后呈显著的波动变化(P<0.05),9和16盐度组的皮质醇水平交替上升。鳃LDH活力在低盐度胁迫后显著增强(P<0.05),且9盐度组增强程度大于16盐度组。鳃SDH活力先减弱然后增强,9盐度组在7 d时增强十分显著(P<0.05)。试验中,仅9盐度组出现实验鱼死亡两尾的情况,16及23盐度组黄姑鱼进食和活动均正常,9盐度组略差。研究表明,盐度降低可显著影响黄姑鱼幼鱼离子调节能力及呼吸代谢功能。盐度胁迫程度超过黄姑鱼适应能力与机体储备的承受范围会对机体造成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低盐胁迫 离子调节 呼吸代谢 皮质醇
下载PDF
白消安及其与高温联合处理对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性腺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磊 胡伟华 +2 位作者 俞燕洁 陈睿毅 徐冬冬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65-1473,共9页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的性成熟周期短,养殖技术成熟,是合适的生殖细胞移植受体。不育受体的制备在鱼类生殖细胞移植中非常关键。为了优化不育黄姑鱼的制备方法,采用白消安和白消安-高温(30℃)对黄姑鱼进行处理,设置5个组:对照组(Con...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的性成熟周期短,养殖技术成熟,是合适的生殖细胞移植受体。不育受体的制备在鱼类生殖细胞移植中非常关键。为了优化不育黄姑鱼的制备方法,采用白消安和白消安-高温(30℃)对黄姑鱼进行处理,设置5个组:对照组(Con组)、白消安10 mg/kg组(Bu10组)、白消安40 mg/kg组(Bu40组)、白消安10 mg/kg高温组(Bu10H组)、白消安40 mg/kg高温组(Bu40H组),白消安以不同剂量进行2次的腹腔注射,间隔两周。采用组织学、qPCR以及原位杂交等方法分析白消安及其与高温联合处理对黄姑鱼性腺及其生殖细胞和体细胞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消安处理对黄姑鱼生殖细胞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雄鱼在处理28 d后其性腺重和GSI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进一步组织学观察发现雄鱼精巢在处理14 d时已经出现空腔,qPCR分析发现雄鱼vasa基因表达在处理期间显著降低,且在处理第48 d仍处于下调状态。然而,白消安及其与高温联合处理并未对雌鱼生殖细胞产生明显的影响。研究还发现高温处理组出现较高的死亡率,但雄鱼生殖细胞的消除效果并未显著增强。因此,白消安处理能够消除黄姑鱼雄鱼性腺内的生殖细胞,以40 mg/kg白消安2次(间隔两周)注射后消除效果最好,能够作为生殖细胞移植受体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 白消安 生殖细胞移植 VASA 原位杂交
下载PDF
Effect of Different Dietary Protein and Lipid Levels on the Growth,Body Composition,and Intestinal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of Juvenile Yellow Drum Nibea albiflora(Richardson) 被引量:6
7
作者 WANG Ligai HU Shenyu +5 位作者 LOU Bao CHEN Dongxing ZHAN Wei CHEN Ruiyi LIU Feng XU Dongdo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261-1267,共7页
An 8-week feeding trial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dietary protein-to-lipid ratio for juvenile Nibea albiflora with an initial weight of(11.76 ± 0.20) g.Nine experimental diets containing different co... An 8-week feeding trial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dietary protein-to-lipid ratio for juvenile Nibea albiflora with an initial weight of(11.76 ± 0.20) g.Nine experimental diets contain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rotein(40%,47%,or 54%) and lipids(5%,9%,or 13%) in a 3 × 3 factorial experimental design were tested in triplicate groups of fish,while the protein-to-energy(P/E) ratios of the diets varied in the range of 19.74–28.32 mg k J^(-1).Results showed that fish fed diets containing 9% or 13% lipids with 54% protein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weight gains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s than those fed other diets.The feed conversion rate of fish fed the diet with 40% protein and 5% lipids was significantly poorer than that of fish fed other diets.The protein efficiency rate of fish fed diets with 5% lipid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fish fed 9% or 13% lipid diets.Carcass lipid and energy content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dietary lipid level regardless of protein level.Fish fed a 54% protein diet showed the highest trypsin activity.The intestinal lipase activity of fish fed the diet containing 13% lipid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ish fed 5% or 9% lipid diets.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high protein dietary requirements of N.albiflora.A diet containing 54% protein and 9%–13% lipids with a P/E ratio of 26.2–27.81 mg protein k J^(-1) can be considered optimal for juvenile N.albiflo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bea albiflora protein to lipid ratio growth performance feed utilization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n the Mi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ibea albiflora in the Yellow Sea 被引量:1
8
作者 ZHU Xianye WU Kejian WU Lunyu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87-92,共6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mi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warm-temperate fish Nibea albiflora. Their spawning migration and wintering migratory routes within in the Yellow Sea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Considering ...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mi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warm-temperate fish Nibea albiflora. Their spawning migration and wintering migratory routes within in the Yellow Sea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Considering the main physical features and environment of the Yellow Sea, it appears to be have one wintering ground and three migratory routes from the wintering ground to the spawning grounds. The fish begin to migrate from the wintering ground to the spawning grounds in the northwest region of the Yellow Sea in late March. The Yellow Sea has three spawning grounds. The first is located near the Yalu River on the Liaodong Peninsula and the second one is located in Rushan Bay of Shandong Peninsula. The third spawning ground is located in Haizhou Bay in the southern region of the Yellow Sea.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Yellow Sea influences the migration of N. albiflora, and that the migratory routes coincide with the thermal fronts in the sea. Nutrients for juvenile fish are taken from the coastal upwelling area. Chlorophyll is a good environmental indicator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thereby provides the status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Different types of sediment in near-shore zones are also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growth of fish. Th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marine environments on the migration of various fishes is not only significant to the fishing industry, but can als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relevant physical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bea albiflora MIGRATION TEMPERATURE CHLOROPHYLL SEDIMENTS
下载PDF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gsdf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9
作者 孙莎 韩兆方 +4 位作者 李完波 叶坤 林爱强 崔晓莹 王志勇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81-90,共10页
为探索gsdf(gonadal soma derived factor)基因对黄姑鱼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的作用,克隆了黄姑鱼gsdf基因ORF序列全长,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在黄姑鱼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性腺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黄姑鱼... 为探索gsdf(gonadal soma derived factor)基因对黄姑鱼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的作用,克隆了黄姑鱼gsdf基因ORF序列全长,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在黄姑鱼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性腺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黄姑鱼gsdf基因开放阅读框长648 bp,可编码215个氨基酸,含有TGF-β超家族的保守功能结构域;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黄姑鱼gsdf基因主要集中在精巢中表达;在23℃左右水温下,孵化后40 d的遗传雄性鱼苗性腺中开始检测到gsdf基因有明显表达(此时组织学上尚看不出精巢形态),49 d后表达量迅速升高,孵化120 d后(精巢分化完成)表达量达到高峰,随后表达量开始下降,直到黄姑鱼精巢成熟之后呈现稳定表达。上述结果提示,黄姑鱼gsdf基因与黄姑鱼性别决定和分化发育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gsdf基因 组织表达 时序表达
下载PDF
拮抗哈维氏弧菌的黄姑鱼肠道原籍益生菌的体外筛选
10
作者 李燚灵 刘紫严 +4 位作者 魏成业 郭欣 杨红玲 蔡国鹤 孙云章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6-81,共6页
试验旨在筛选对哈维氏弧菌具有防治作用的益生菌。试验通过比较红头病和健康黄姑鱼肠道微生物差异,进一步通过体外抑菌试验、药敏试验、生物安全性试验,筛选出对红头病病原哈维氏弧菌B0003具有拮抗作用且对宿主安全的肠道益生菌候选菌... 试验旨在筛选对哈维氏弧菌具有防治作用的益生菌。试验通过比较红头病和健康黄姑鱼肠道微生物差异,进一步通过体外抑菌试验、药敏试验、生物安全性试验,筛选出对红头病病原哈维氏弧菌B0003具有拮抗作用且对宿主安全的肠道益生菌候选菌株。结果显示,红头病和健康黄姑鱼肠道微生物存在较大差异,选择12株候选菌株测试其对哈维氏弧菌B0003的拮抗作用。体外抑菌试验发现,5株候选菌对哈维氏弧菌B0003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菌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暹罗芽孢杆菌B0E14、贝莱斯芽孢杆菌DM5、巨大芽孢杆菌B1M2、枯草芽孢杆菌B0E9、粪肠球菌AT5。这5株拮抗菌均不具有溶血活性,且不会对黄姑鱼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研究表明,试验筛选的5株候选菌具有作为益生菌用于黄姑鱼红头病防治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头病 黄姑鱼 原籍益生菌 抑菌能力 哈维氏弧菌
下载PDF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1
作者 竺奇慧 金鲟 +4 位作者 刘炳舰 张万昌 李完波 杨建 徐冬冬 《海洋与湖沼》 CAS 2024年第6期1532-1540,共9页
黄姑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随着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对其优良养殖种质的需求也愈加迫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作为重要的营养品质性状,受到育种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测定了179尾黄姑鱼选育群体后代的肌肉脂肪酸组成,获得了以n-3长链多... 黄姑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随着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对其优良养殖种质的需求也愈加迫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作为重要的营养品质性状,受到育种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测定了179尾黄姑鱼选育群体后代的肌肉脂肪酸组成,获得了以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等表型性状,对这179尾个体开展全基因组重测序,经过质控、变异检测后获得2 940 251个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对脂肪酸表型开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到19个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并鉴别到27个候选基因,其中编码Mth938结构域包含蛋白的基因(aamdc)被认为是参与调控脂肪生成过程,可能是后续研究黄姑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以及进行相关选育研究的重要标记基因。研究结果为解析鱼类肌肉脂肪酸组成的遗传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黄姑鱼优良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脂肪酸组成 重测序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下载PDF
黄姑鱼三倍体的诱导、鉴定及其性腺发育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磊 陈睿毅 +4 位作者 杨阳 竺奇慧 胡伟华 李海东 徐冬冬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0-297,共8页
研究采用冷休克方法诱导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三倍体并进行鉴定,进一步采用组织学和生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比较了三倍体黄姑鱼的性腺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受精后2.5min以3℃进行10min的冷休克处理,冷休克处理组的受精率和孵... 研究采用冷休克方法诱导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三倍体并进行鉴定,进一步采用组织学和生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比较了三倍体黄姑鱼的性腺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受精后2.5min以3℃进行10min的冷休克处理,冷休克处理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0.31±4.49)%和(21.5±6.63)%,其受精率和孵化率显著低于二倍体对照组;(2)经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三倍体的DNA含量为二倍体的1.5倍,染色体数目为72条,而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为48条,三倍体的比例为100%;(3)三倍体的生殖腺指数显著低于二倍体,进一步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发现三倍体的精巢和卵巢发育较二倍体滞后,在12月龄时,二倍体精巢和卵巢处于Ⅴ期,而三倍体精巢和卵巢分别处于Ⅲ期和Ⅰ期;(4)三倍体精巢的dmrt1和vasa基因及三倍体卵巢的cyp19a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低于二倍体(P<0.05);三倍体卵巢的vasa基因表达量也比二倍体低(P>0.05)。综上结果表明:研究通过冷休克处理成功诱导了黄姑鱼三倍体;三倍体的性腺发育较二倍体滞后,育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休克 染色体倍性 三倍体 性腺发育 黄姑鱼
下载PDF
黄姑鱼转录因子激活蛋白AP2α的克隆和特征分析
13
作者 李佳程 苟涛 +4 位作者 肖遥 罗帅 吴宝兰 王志勇 韩芳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114,共11页
转录因子激活蛋白AP2α是一类能特异地结合DNA的核转录因子,参与动物胚胎发育的调节、细胞生长、细胞凋亡、肿瘤发生以及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过程。课题组前期通过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现,AP2α是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抗哈维氏弧菌(... 转录因子激活蛋白AP2α是一类能特异地结合DNA的核转录因子,参与动物胚胎发育的调节、细胞生长、细胞凋亡、肿瘤发生以及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过程。课题组前期通过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现,AP2α是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抗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克隆了黄姑鱼转录因子AP2α,其开放阅读框(ORF)为1275 bp,编码424个氨基酸;所编码的AP2α蛋白质N端是富含脯氨酸和谷氨酰胺(P/Q-rich domain)的反式激活结构域,中间是中心基本结构(central basic region),C端为高度保守的helix-span-helix基序,负责结合DNA和蛋白质二聚化。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表明,AP2α保守性强,与所检测的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同源性在84.63%以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AP2α基因的mRNA广泛分布于所检测的黄姑鱼9种组织样品中,其中血液中的表达量最高;受哈维氏弧菌攻毒感染后,肝脏、脾脏和头肾中AP2α表达量均明显升高,特别是在肝脏中,AP2αmRNA表达水平在24 h时达到攻毒前的39倍。通过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GEFP-AP2α并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亚细胞定位研究的结果显示,AP2α分布于HEK293T细胞的细胞核中。进一步通过原核克隆表达获得了可溶性的GST-AP2α融合蛋白。以上结果表明,AP2α在黄姑鱼抵御哈维氏弧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AP2α在硬骨鱼类先天免疫中的重要功能提供了新的见解,为深入研究黄姑鱼的分子免疫机理和抗病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转录因子激活蛋白AP2α 哈维氏弧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亚细胞定位 蛋白表达
下载PDF
低盐胁迫对黄姑鱼幼鱼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14
作者 张晨捷 张艳亮 +2 位作者 高权新 彭士明 施兆鸿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64,共6页
该实验设置3个盐度梯度(9、16、23,分别记为S9、S16、S23),其中S23为对照组,对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幼鱼进行低盐度胁迫,于第0、第1、第3和第7天进行取样。通过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 该实验设置3个盐度梯度(9、16、23,分别记为S9、S16、S23),其中S23为对照组,对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幼鱼进行低盐度胁迫,于第0、第1、第3和第7天进行取样。通过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肝脏和血清的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研究低盐度对黄姑鱼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肝脏SOD活力呈上升后下降变化,而CAT活力呈减弱后增强而后再减弱的变化。肝脏GSH-Px活力出现了显著增强(P<0.05)。且盐度越低,活力变化越剧烈。肝脏T-AOC在盐度16下呈现显著增强后减弱变化(P<0.05),而S9组T-AOC显著减弱后维持在较低水平(P<0.05)。S9组肝脏与血清b(MDA)有显著升高(P<0.05),而S16组肝脏b(MDA)呈上下波动变化,血清b(MDA)则略有下降。实验表明,盐度降低可显著影响黄姑鱼肝脏的抗氧化功能,而黄姑鱼对低盐度有较强适应能力,但胁迫过强会消耗机体储备,降低机体抵抗力,损伤鱼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肝脏 抗氧化酶 谷胱甘肽 丙二醛
下载PDF
pH和温度对黄姑鱼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朱爱意 谢佳彦 江丽华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531-536,共6页
采用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pH和温度下离体黄姑鱼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黄姑鱼主要消化道各部位消化酶活力多数有显著影响(P<0.05),在黄姑鱼前肠、中肠、后肠、胃、肝胰脏5个部位,蛋白酶的最... 采用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pH和温度下离体黄姑鱼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黄姑鱼主要消化道各部位消化酶活力多数有显著影响(P<0.05),在黄姑鱼前肠、中肠、后肠、胃、肝胰脏5个部位,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6.4、7.8、7.8、2.2、6.4,淀粉酶最适pH分别为5.0、7.8、7.8、6.4、5.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5.0、6.4、7.8、3.6、5.0;在最适pH条件下,前肠、中肠、后肠、胃、肝胰脏中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左右,淀粉酶的最适温度除肝胰脏中为40℃外,其他部位均为30℃,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蛋白酶活力在pH 6.4、37℃时达到最大值1 606.576±83.457 U,淀粉酶活性在pH 6.4、37℃时达到最大值188.086±17.538 U,脂肪酶在pH 5.0、40℃时达到最大值34.247±1.926 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消化酶 PH 温度
下载PDF
黄姑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被引量:54
16
作者 韩志强 高天翔 +2 位作者 王志勇 庄志猛 苏天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0-646,共7页
对青岛和厦门黄姑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AFLP分析,5对选择性引物在两个群体47个个体中,共扩增出461个位点,多态位点265个。青岛和厦门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1.70%、51.99%,0.1022、0.... 对青岛和厦门黄姑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AFLP分析,5对选择性引物在两个群体47个个体中,共扩增出461个位点,多态位点265个。青岛和厦门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1.70%、51.99%,0.1022、0.0996,0.1643、0.1622;两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在同一水平上。基因分化系数Gst、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和AMOVA分析均显示黄姑鱼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而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群体的显性基因型频率分布和位点差异数分布显示两个群体有基本相同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黄姑鱼青岛和厦门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差异,群体间有明显的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AFLP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密度胁迫对黄姑鱼幼鱼生长、代谢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31
17
作者 薛宝贵 楼宝 +4 位作者 徐冬冬 史会来 毛国民 程国宝 詹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51,共7页
随机选取体质量为10.0~10.7g的黄姑鱼Nibeaalbiflora幼鱼450尾,设置4个养殖密度,依次为15尾/缸(1.49kg/m3)、30尾/缸(3.00kg/m3)、45尾/缸(4.84kg/m3)、60尾/缸(5.81kg/m3),研究密度胁迫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代谢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 随机选取体质量为10.0~10.7g的黄姑鱼Nibeaalbiflora幼鱼450尾,设置4个养殖密度,依次为15尾/缸(1.49kg/m3)、30尾/缸(3.00kg/m3)、45尾/缸(4.84kg/m3)、60尾/缸(5.81kg/m3),研究密度胁迫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代谢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1)养殖密度对黄姑鱼幼鱼的增重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特定生长率具有与增重率相类似的变化规律。饵料系数与养殖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FCR=0.02G+0.11(n=15,R2=0.983,F<0.05)。2)G60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最高并显著高于G15组、G30组(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谷丙转氨酶活性有逐渐增大的趋势(P>0.05)。谷草转氨酶活性具有与谷丙转氨酶相类似的变化规律。3)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血清溶菌酶活性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G60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最低并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密度胁迫对血清补体C3、C4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养殖密度过高会对黄姑鱼幼鱼的代谢及非特异性免疫造成负面影响,而养殖密度过低又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30尾/缸(3.00kg/m3)为较适宜的养殖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密度胁迫 生长 代谢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黄姑鱼创伤弧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22
18
作者 马爱敏 闫茂仓 +3 位作者 常维山 陈少波 单乐州 谢起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60-964,共5页
目的从患病黄姑鱼体内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L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株为黄姑鱼的病原菌。对该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rRNA分子鉴定,测定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菌... 目的从患病黄姑鱼体内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L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株为黄姑鱼的病原菌。对该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rRNA分子鉴定,测定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菌株L1与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的亲缘关系最近,具有98.7%的同源性。结合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可鉴定菌株L1为创伤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病原菌 16SRRNA基因 创伤弧菌
下载PDF
黄姑鱼胚胎发育及其与温度和盐度的关系 被引量:19
19
作者 黄贤克 单乐州 +3 位作者 闫茂仓 柴雪良 胡利华 邵鑫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4-50,共7页
为研究温度和盐度对黄姑鱼(Nibea albiflora)胚胎发育的影响,作者观察了黄姑鱼受精卵的形态和胚胎发育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温度18~28℃范围内,温度对孵化时间和初孵仔鱼有显著影响,对孵化率影响不大,24~28℃是黄姑鱼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 为研究温度和盐度对黄姑鱼(Nibea albiflora)胚胎发育的影响,作者观察了黄姑鱼受精卵的形态和胚胎发育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温度18~28℃范围内,温度对孵化时间和初孵仔鱼有显著影响,对孵化率影响不大,24~28℃是黄姑鱼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盐度低于24时受精卵下沉,26~28内悬浮于水体中,盐度高于34时受精卵浮于水面;黄姑鱼胚胎发育的最适盐度范围26~32,盐度超过或低于其适宜范围时,孵化率明显下降或者幼虫畸形率明显增大。另外,根据其Q10值推算的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与实验结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nibeaalbiflora) 胚胎发育 温度 盐度
下载PDF
大黄鱼与黄姑鱼异源三倍体的诱导和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蔡明夷 刘贤德 +2 位作者 武祥伟 黄铭垚 王志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29-1635,共7页
参照大黄鱼雌核发育诱导程序,应用冷休克抑制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受精卵的第二极体排出,培育了两个异源三倍体家系(PPN1和PPN2)。异源三倍体家系的受精率、孵化率略低于大黄鱼自繁二倍体对照家系(PP),而初孵仔鱼畸形率略高于PP... 参照大黄鱼雌核发育诱导程序,应用冷休克抑制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受精卵的第二极体排出,培育了两个异源三倍体家系(PPN1和PPN2)。异源三倍体家系的受精率、孵化率略低于大黄鱼自繁二倍体对照家系(PP),而初孵仔鱼畸形率略高于PP家系。倍性分析显示,异源三倍体家系初孵仔鱼细胞DNA含量约为大黄鱼自繁对照家系的初孵仔鱼细胞DNA含量的1.46倍,且三倍体率达到100%。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结果表明,父本杂合基因在异源三倍体中分离,后代分别得到父本两个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分离比符合孟德尔式遗传预期;由于基因的第二次分离被阻断,母本基因在异源三倍体中的传递表现出半四分子的特点,其中部分个体同时保留了母本两个等位基因,表现为杂合基因型。综合倍性分析和微卫星分析结果可以判断,异源三倍体家系成员为含有2个大黄鱼基因组和1个黄姑鱼基因组的异源三倍体。可见,大黄鱼减数分裂雌核发育或三倍体诱导程序中用于抑制第二极体排放的条件,同样适用于诱导异源三倍体。然而,PPN1和PPN2的仔鱼在15日龄后出现生长停滞,陆续死亡,没有个体存活超过1个月,表明母本染色体加倍不能有效提高杂种成活率,但异源三倍体仔鱼可作为遗传作图、基因组比较和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黄姑鱼 异源三倍体 倍性分析 微卫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