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Spectrophotometric Study of Reagent 2-[2-(6-chloro benzothiazolyl) azo]-Resorcinol as an Analytical Reagent for Determination of Nickel (11) and Copper (11) Ions
1
作者 Khalidj. AL-Adilee Azhar-Ghali Ashwoq S. Hussein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2年第7期651-657,共7页
The present paper describes the preparation of new organic reagent 2-[2-(6-chloro benzothiazolyl) azo]-resorcinol (6-CIBTAR = LH2) and used for the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races microgram amount of ni... The present paper describes the preparation of new organic reagent 2-[2-(6-chloro benzothiazolyl) azo]-resorcinol (6-CIBTAR = LH2) and used for the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races microgram amount of nickel (II) and copper (II) was found to form Ni(II)-CIBTAR at pH 7.5 giving a green coloured complex with maximum absorption at wavelength 636 nm and copper (II) was found to from Cu(II)-CIBTAR at pH 6.5 giving green bluish coloured complex with maximum absorption at wavelength 648 nm. The molar absorptivity (~) of the complexes are 0.3695 ~ 104 L.moll-cml and 0.3933 ~ 154 L'mol'l.cm1 for Ni(II) and Cu(II) respectively. Calibration curv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ickel(II) and copper (II) conformed to beers law over the concentration rang of (1-20) μg.mL-1. The DL (detection limit), RS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E (relative errors) and recovery for Ni(II) and Cu(II) complexes were found to be D.L = 0.45, 0.61; R.S.D% = 1.81, 2.04; Erei% = 1.3, 0.86 and Re% = 98.7, 99.14 respectively. The analytical data show the metal to reagent ratio (mole ratio method; M:L) in Ni(II) and Cu(II) complexes are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6-Chloro benzothiazolyl) azo]-Resorcinol nickel (II) copper(II) spectrophotometry.
下载PDF
Simple,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mounts of Nickel(Ⅱ), Copper (Ⅱ), Cobalt (Ⅱ), and Iron (Ⅲ) with a Novel Reagent 2-Pyridine Carboxaldehyde Isonicotinyl Hydrazone 被引量:2
2
作者 Sajid H. Guzar JIN Qin-ha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3-147,共5页
A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reagent of 2-pyridine carboxaldehyde isonicotinyl hydrazone(2-PYAINH) was synthesized and studied for the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nickel, copper, cobalt, and iron in detail. At ... A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reagent of 2-pyridine carboxaldehyde isonicotinyl hydrazone(2-PYAINH) was synthesized and studied for the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nickel, copper, cobalt, and iron in detail. At a pH value of 7.0, 9,0, 9.0, and 8.0, respectively, which greatly increased the selectivity; nickel, copper, cobalt, and iron reacted with 2-PYAINH to form a 1:2 yellow-orange, 1:2 yellow-green, 1:2 yellow and 1:1 yellow complexes, with absorption peaks at 363, 352, 346, and 359 nm, respectively.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Beer's law was obeyed over the ranges of 0.01-1.4, 0.01-1.5, 0.01-2.7, and 0.01-5.4 mg/L respectively. The apparent molar absorptivity and Sandell's sensitivities were 8.4×10^4, 5.2×10^4, 7.1×10^4, and 3.9×10^4 L·mol^-l·cm^-1, respectively, and 0.00069, 0.0012, 0.00078, and 0.0014 μg·cm2, respectively. The detection limits were found to be 0.001, 0.002, 0.003, and 0.01 mg/L, respectively. The detailed study of various interfering ions to make the method more sensitive was carried out and selective and several real samples were analyzed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Ⅱ) nickel(Ⅱ) Cobalt(Ⅱ) Iron(Ⅲ) 2-Pyridine carboxaldehyde isonicotinyl hydrazone(2-PYAINH) spectrophotometry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 Highly Sensitive Extractiv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ickel(II) from Environmental Matrices Using 2-Acetylpyridine-4-methyl-3-thiosemicarbazone
3
作者 Desam Nagarjuna Reddy Kanumukkala Vasudeva Reddy +1 位作者 Berhanu Menasbo Tegegne Vanka Krishna Reddy 《American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2年第11期719-726,共8页
Nickel(II) reacts with 2-acetylpyridine-4-methyl-3-thiosemicarbazone (APMT) and forms a yellow colored complex, which was extracted into n-hexanol from sodium acetate and acetic acid buffer at pH 6.0. The absorbance v... Nickel(II) reacts with 2-acetylpyridine-4-methyl-3-thiosemicarbazone (APMT) and forms a yellow colored complex, which was extracted into n-hexanol from sodium acetate and acetic acid buffer at pH 6.0. The absorbance value of the Ni(II)-APMT complex was measured at different intervals of time at 375 nm to ascertain the time stability of the complex. The extraction of the complex into the solvent was instantaneous and stable for more than 72 hrs. The system obeyed Beer’s law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0.235 - 2.43 μg·ml–1 of nickel(II), with an excellent linearity and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99. The molar absorptivity and Sandell’s sensitivity of the extracted species were found to be 2.16 × 104 L mol–1 ·cm–1 and 0.003 μg·cm–2 at 375 nm, respectively. Hence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extraction of nickel(II) with APMT has been undertaken with a view to developing a rapid and sensitive extractiv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ickel(II) when present alone or in the presence of diverse ions which a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nickel(II) in environmental matrices like soil and industrial effluents. Various standard alloy samples (CM 247 LC, IN 718, BCS 233, 266, 253 and 251) have been test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ickel for the purpose of validation of the present method. The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comparable with those from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nd were foun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kel(II) Environmental Matrices Extractive spectrophotometry 2-Acetylpyridine-4-methyl-3-thiosemicarbazone and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下载PDF
Ni(Ⅱ)—TAEB—表面活性剂显色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4
作者 陈展光 陈同森 郑恩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4-17,共4页
本文研究了Ni-TAEB与8种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不同胶束配合物的光度性质,最终选定Ni-TAEB-Tween80显色体系,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14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1.43x10^5,镍量在0-6.0μg/10m... 本文研究了Ni-TAEB与8种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不同胶束配合物的光度性质,最终选定Ni-TAEB-Tween80显色体系,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14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1.43x10^5,镍量在0-6.0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在混合掩蔽剂存在下,不须分离即可直接用于铝合金中微量镍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eb 微量分析 铝合金 比色法
下载PDF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测定车用尿素中镍含量
5
作者 董晶晶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68-70,共3页
采用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测定车用尿素中的镍含量,并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不同镍含量样品的可行性及精密度良好,高镍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1%,低镍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9.67%,由此可见方法在... 采用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测定车用尿素中的镍含量,并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不同镍含量样品的可行性及精密度良好,高镍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1%,低镍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9.67%,由此可见方法在测量高镍含量样品时优于低镍含量样品。且本方法针对不同镍含量样品均有较高的加标回收率,准确度良好。实验证明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测定车用尿素中的镍含量,且操作简单,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尿素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ACBK光度法测定镍
6
作者 杨卓 朱薛轲 杨红兵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5期67-69,共3页
在pH 10.38的Britton-Robison缓冲介质中,硫酸镍与酸性铬兰K(ACBK)共存时,溶液变为紫色,在516 nm、548~554 nm附近各产生一个新的吸收峰,600 nm处出现明显的褪色现象。考察了体系最适宜的实验条件,发现:在516 nm、600 nm处ACBK-Ni^(2+)... 在pH 10.38的Britton-Robison缓冲介质中,硫酸镍与酸性铬兰K(ACBK)共存时,溶液变为紫色,在516 nm、548~554 nm附近各产生一个新的吸收峰,600 nm处出现明显的褪色现象。考察了体系最适宜的实验条件,发现:在516 nm、600 nm处ACBK-Ni^(2+)体系的ΔA与硫酸镍浓度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中600 nm处的线性关系最好,r为0.9974,ΔA=0.1191-0.1297 c,用于环境水样中Ni^(2+)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9.5%~106.4%,RSD为1.0%~1.2%,结果可靠,由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环境中Ni^(2+)含量的光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镍 光度法 酸性铬兰K
下载PDF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测定红土镍矿中镍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7
作者 王彩云 林天闻 +1 位作者 李英敏 蒋晓光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19期220-223,共4页
红土镍矿中镍含量是其关键经济指标,贸易各方尤为关注镍含量测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本文按照GB/T 28898-2012、CNAS-GL006:2019、RB/T 030-2020等规定对基于YS/T 820.2-2012所得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测定红土镍矿中镍含量的测量不确定... 红土镍矿中镍含量是其关键经济指标,贸易各方尤为关注镍含量测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本文按照GB/T 28898-2012、CNAS-GL006:2019、RB/T 030-2020等规定对基于YS/T 820.2-2012所得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测定红土镍矿中镍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得出的镍含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镍含量检测结果的分散程度。镍含量测定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015%,扩展不确定度为0.03%(取95%的置信水平,k=2)。重复性测量、制备和分取标准溶液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较大,应严格控制重复性测量、制备和分取标准溶液的操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评定 红土镍矿 镍含量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地下水质镍的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方法验证结果分析
8
作者 毕占岭 高成苗 孙百华 《云南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78-80,共3页
依据《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168-2020》中有关方法验证的规定,按照《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1部分:铜、铅、锌、镉、镍、铬、钼和银量的测定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DZ 0064.21-2021》的标准对地下水中的镍元素进行方法验... 依据《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168-2020》中有关方法验证的规定,按照《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1部分:铜、铅、锌、镉、镍、铬、钼和银量的测定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DZ 0064.21-2021》的标准对地下水中的镍元素进行方法验证,验证方法为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验证过程包括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实际样品五个项目,并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方法验证
下载PDF
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粉煤灰中痕量镍(Ⅱ) 被引量:29
9
作者 罗道成 易平贵 +1 位作者 刘俊峰 李佳秋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87-989,共3页
在pH 5 .0的醋酸 醋酸钠缓冲体系中 ,痕量镍 (Ⅱ )对过氧化氢氧化水杨醛肟 (SAO)的显色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显色程度与Ni(Ⅱ )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借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Ni(Ⅱ )的催化光度法。结果表明 :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 在pH 5 .0的醋酸 醋酸钠缓冲体系中 ,痕量镍 (Ⅱ )对过氧化氢氧化水杨醛肟 (SAO)的显色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显色程度与Ni(Ⅱ )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借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Ni(Ⅱ )的催化光度法。结果表明 :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410nm ;方法检出限为 1.6× 10 - 8g/L ;线性范围为 0 .0~ 0 .0 2 5mg/L。本法结合 2 羟基 4 仲辛氧基二苯甲酮肟萃取分离 ,已用于粉煤灰中痕量镍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醛肟 痕量分析 催化-分光光度法 测定 粉煤灰 镍(Ⅱ)
下载PDF
铁镍镀层中铁镍组成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玉国 张亚利 +1 位作者 郭国霖 徐东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24,共4页
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了电沉积在导电玻璃上的NiFe合金镀层 ,三价铁与EDTA和H2O2 形成稳定的深紫色三元络合物 ;在氨性溶液中 ,当有氧化剂存在时 ,镍与丁二酮肟形成酒红色的络合物 ,用吸收光度法可分别在519nm和538nm波长处测定... 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了电沉积在导电玻璃上的NiFe合金镀层 ,三价铁与EDTA和H2O2 形成稳定的深紫色三元络合物 ;在氨性溶液中 ,当有氧化剂存在时 ,镍与丁二酮肟形成酒红色的络合物 ,用吸收光度法可分别在519nm和538nm波长处测定铁、镍的含量 ,对Fe和Ni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5%和1.2 % ,适用含量范围分别为1~50mg/L和0.5~20mg/L;对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与XPS分析的一致 ,该法也适用于其他样品中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镍镀层 分析 铁-镍合金 分光光度法 电沉积 含量测定 玻璃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光度法同时测定铜钴镍 被引量:22
11
作者 何池洋 孙益民 +1 位作者 吴根华 陈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9-722,共4页
本文采用PAR Cu ,Co ,Ni显色体系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 ,以Levenberg MarquardtBP算法 ,对紫外吸收光谱严重重叠的三组分金属配合物体系同时进行含量测定。在 4 5 2~ 5 5 2nm的范围内 ,以 14个特征波长处的吸收值作为网络特征参数 ,... 本文采用PAR Cu ,Co ,Ni显色体系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 ,以Levenberg MarquardtBP算法 ,对紫外吸收光谱严重重叠的三组分金属配合物体系同时进行含量测定。在 4 5 2~ 5 5 2nm的范围内 ,以 14个特征波长处的吸收值作为网络特征参数 ,并通过正交设计安排样本。网络仅训练 781次即可达到要求 ,Cu ,Co ,Ni三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9 99% ,99 96% ,99 97% ,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0 1% ,0 2 % ,0 1%。实验表明 ,该方法与现有的算法相比具有训练速度快、预测结果准确度高等特点。该方法和光度法结合有望成为多组分分析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光度法 同时测定 多组分分析
下载PDF
2-(2-喹啉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固相萃取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镍 被引量:35
12
作者 胡秋芬 杨光宇 +1 位作者 汤丹俞 尹家元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99-701,共3页
用 2 (2 喹啉偶氮 ) 5 二乙氨基苯甲酸 (QADEAB)与镍的显色反应及WatersPorapak Sep Park固相萃取小柱对显色络合物的固相萃取 ,建立了测定水样中 μg/L级镍的新方法。水样中的镍在pH =8.0的硼酸 磷酸二氢钾缓冲介质中和Tween 80... 用 2 (2 喹啉偶氮 ) 5 二乙氨基苯甲酸 (QADEAB)与镍的显色反应及WatersPorapak Sep Park固相萃取小柱对显色络合物的固相萃取 ,建立了测定水样中 μg/L级镍的新方法。水样中的镍在pH =8.0的硼酸 磷酸二氢钾缓冲介质中和Tween 80存在下与QADEAB反应生成 2∶1稳定有色络合物 ,该络合物可用WatersPorapak Sep Park固相萃取小柱富集 ,用乙醇洗脱后用光度法测定 ,可测定水样中 μg/L级的镍。方法用于几种环境水样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环境水样 2-(2-喹啉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 固相萃取 分光光度法 分析 显色反应
下载PDF
萘相吸光光度法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万益群 聂基兰 +1 位作者 沈玲霞 杨泉生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9-31,共3页
本文以萘作为固体萃取剂,以镍-丁二酮肟显色体系为例进行实验,探索出一种新的固相吸光光度法——萘相吸光光度法。镍在0~100μg/5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应用于水样中痕量镍的分析,结果良好。此种新的分析方法将分... 本文以萘作为固体萃取剂,以镍-丁二酮肟显色体系为例进行实验,探索出一种新的固相吸光光度法——萘相吸光光度法。镍在0~100μg/5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应用于水样中痕量镍的分析,结果良好。此种新的分析方法将分离富集和显色测定两步相结合。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快速简便,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痕量元素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酮肟 萃取剂 比色法
下载PDF
对氯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的合成及其与镍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13
14
作者 周能 赵书林 刘典梅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8,共3页
报道了新试剂对氯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的合成、纯化、结构鉴定及性质。研究了该试剂在TritonX 10 0存在下与镍的显色反应。在pH10 2的硼砂 -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 ,试剂与镍形成 3∶1橙红色络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5 0 4nm处 ,表观摩尔... 报道了新试剂对氯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的合成、纯化、结构鉴定及性质。研究了该试剂在TritonX 10 0存在下与镍的显色反应。在pH10 2的硼砂 -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 ,试剂与镍形成 3∶1橙红色络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5 0 4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 2 5× 10 5,镍的浓度在 0~ 0 2 4mg/L的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应用于铝合金中镍的测定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氯苯重氮氨基偶氮苯 合成 显色反应 铝合金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1-(2-羟基-5-硝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与镍的显色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智敏 郑云法 +1 位作者 沈素眉 杨明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4-266,共3页
合成了新显色剂 1 - ( 2 -羟基 - 5 -硝基苯基 ) -重氮氨基偶氮苯 ( HNPDAAB) ,研究了该试剂与镍的显色反应条件。在 Triton X- 1 0 0存在下 ,镍与试剂生成 1∶ 1型深红色配合物 ,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 1 .5 8× 1 0 5L· mol- ... 合成了新显色剂 1 - ( 2 -羟基 - 5 -硝基苯基 ) -重氮氨基偶氮苯 ( HNPDAAB) ,研究了该试剂与镍的显色反应条件。在 Triton X- 1 0 0存在下 ,镍与试剂生成 1∶ 1型深红色配合物 ,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 1 .5 8× 1 0 5L· mol- 1· cm- 1。 Ni2 + 的浓度在 0~9μg/2 5 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已应用于合金中微量镍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2-羟基-5-硝基苯基)-重氮氨基偶苯 显色反应 分析 应用 分光光度法 合金
下载PDF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合金中的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夏畅斌 黄念东 +1 位作者 王红军 何湘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84-1485,共2页
在(CH2)6N4HCl缓冲溶液中,OP乳化剂的存在下,痕量镍(Ⅱ)对H2O2氧化若丹明B(RhB)的褪色反应有强的催化作用,催化程度与镍(Ⅱ)量线性相关。基于此,建立了一种测定镍(Ⅱ)的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50nm,方法的检出... 在(CH2)6N4HCl缓冲溶液中,OP乳化剂的存在下,痕量镍(Ⅱ)对H2O2氧化若丹明B(RhB)的褪色反应有强的催化作用,催化程度与镍(Ⅱ)量线性相关。基于此,建立了一种测定镍(Ⅱ)的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50nm,方法的检出限为04μg·L-1,催化程度与Ni(Ⅱ)量在0~030m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选择性较好,可用于测定非晶态FeNiCr合金中的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Ⅱ)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褪色反应 Ni(Ⅱ) 线性相关 OP乳化剂 痕量 CH 最大吸收波长 程度
下载PDF
壳聚糖分离富集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镍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运学 范兆荣 +2 位作者 谷亚新 邓桂春 夏心泉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研究了壳聚糖对Ni(Ⅱ)的富集、洗脱性能及苯并噻唑重氮氨基偶氮苯BTDAB与Ni(Ⅱ)的显色反应,建立了微量镍的分离富集光度测定新方法。实验表明,壳聚糖对Ni(Ⅱ)吸附性能良好,其吸附的最佳pH为8.0,吸附在4h内已基本达到平衡;在非离子表面... 研究了壳聚糖对Ni(Ⅱ)的富集、洗脱性能及苯并噻唑重氮氨基偶氮苯BTDAB与Ni(Ⅱ)的显色反应,建立了微量镍的分离富集光度测定新方法。实验表明,壳聚糖对Ni(Ⅱ)吸附性能良好,其吸附的最佳pH为8.0,吸附在4h内已基本达到平衡;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的存在下,BTDAB与Ni(Ⅱ)形成3:1的橙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5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64×105L·mol-1·cm-1,镍含量在0-1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直接应用于废水中微量镍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分光光度法 镍(Ⅱ) 分离 富集
下载PDF
邻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光度法测定热镀锌合金中微量镍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姣 凌程凤 +2 位作者 谈技 潘教麦 宗俊 《冶金分析》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41,共4页
拟定了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光光度法测定锌合金中微量镍。在pH10硼酸缓冲溶液中,表面活性剂(TritonX 100)存在下,镍与邻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简称o CDAA)形成砖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4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可达到1 2... 拟定了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光光度法测定锌合金中微量镍。在pH10硼酸缓冲溶液中,表面活性剂(TritonX 100)存在下,镍与邻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简称o CDAA)形成砖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4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可达到1 24×105。在25mL溶液中,镍量在0~6μg间呈线性关系,测定5μg镍时RSD为1 0%。该法灵敏、简单、稳定、快速,已用于热镀锌合金或锌中间合金中微量镍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 热镀锌合金 微量镍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分光光度法测定 最大吸收波长 表面活性剂 高灵敏度 高选择性 缓冲溶液 线性关系 中间合金 络合物 RSD 硼酸 红色
下载PDF
新显色剂1-(对偶氮苯)-3-(2-吡啶)-三氮烯与镍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金谷 江万权 +1 位作者 朱玉瑞 程彬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3-26,共4页
提出了用新试剂1-(对偶氮苯)-3-(2-吡啶)-三氮烯分光光度法测定镍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显色反应有很好的选择性,常见离子除镉外,基本上不干扰。显色反应在有一定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时,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在pH... 提出了用新试剂1-(对偶氮苯)-3-(2-吡啶)-三氮烯分光光度法测定镍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显色反应有很好的选择性,常见离子除镉外,基本上不干扰。显色反应在有一定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时,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在pH9.80~10.30范围内,镍与显色剂可形成1∶3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35nm,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6×105L·mol-1·cm-1,在0~12μg/25mL内符合比耳定律。不经分离可用于铝合金中镍和环境水质标准样品中镍的直接测定,结果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氮烯 分光光度法 APPT 显色剂
下载PDF
安替吡啉偶氮Ⅲ的合成及其与镍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嵩 于秀兰 +1 位作者 陈笑微 江涛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共3页
新合成了安替吡啉偶氮Ⅲ显色剂 ,并研究了其与镍 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 :在乳化剂OP存在下 ,于 pH 9 3 0的Na2 B4 O7-NaOH缓冲体系中 ,试剂与镍 形成 1∶1稳定的红色络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5 40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 2×... 新合成了安替吡啉偶氮Ⅲ显色剂 ,并研究了其与镍 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 :在乳化剂OP存在下 ,于 pH 9 3 0的Na2 B4 O7-NaOH缓冲体系中 ,试剂与镍 形成 1∶1稳定的红色络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5 40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 2× 10 4 ,镍量在 0~ 0 48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Ⅱ) 显色反应 OH 乳化剂OP 合成 显色剂 络合物 缓冲体系 研究 最大吸收波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