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ost-Transcriptional mRNA Editing Analysis of cox3 Mitochondrial Gene in Fern <i>Asplenium nidus</i>Reveals Important Features
1
作者 Sebastian Panarese Guglielmo Rainaldi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1年第4期535-538,共4页
In the mitochondria and chloroplasts of flowering plants (angiosperms), transcripts of protein-coding genes are altered after synthesis so that their final primary nucleotide sequence differs from that of the correspo... In the mitochondria and chloroplasts of flowering plants (angiosperms), transcripts of protein-coding genes are altered after synthesis so that their final primary nucleotide sequence differs from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DNA sequence. This posttranscriptional mRNA editing consists almost exclusively of C-to-U substitutions (direct) and less frequently of U-to-C substitution (reverse). Editing occurs predominantly within coding regions, mostly at isolated C residues, and usually at first or second positions of codons, thereby almost always changing the amino acid from that specified by the unedited codon. Editing may also create initiation and termination codons. The effect of C-to-U RNA editing in plants is to make proteins encoded by plant organelles more similar in sequence to their non plant homologs, then specific C-to- U editing events are essential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nctional plant mitochondrial proteins. Our attention has been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the mRNA editing in cox3 mitochondrial gene of fern Asplenium nidus. This study reveals the extreme importance of both C-to-U and U-to-C substitutions for protein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DNA Plant Monilophytes ASPLENIUM niduS
下载PDF
<i>Asplenium nidus</i>The Bird’s Nest Fern: Developmental Studies and Its Conservation
2
作者 Ruchi Srivastava P. L. Uniyal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3年第5期45-48,共4页
Asplenium nidus L. commonly called as Bird’s Nest Fern, is a threatened, ornamental fern, which is widely used as novel foliage ornamental plant and local people use it in worship. The taxon is threatened due to over... Asplenium nidus L. commonly called as Bird’s Nest Fern, is a threatened, ornamental fern, which is widely used as novel foliage ornamental plant and local people use it in worship. The taxon is threatened due to over exploitation, habitat destruction and genetic barriers. To understand the constraints in the regeneration, reproductive biology studies are made. It is observed that more sporophytes are produced in composite population (13.3%) in comparison to isolate population (10%). This pattern is suggestive of the fact that the parental sporophyte is heterozygous for recessive sporophytic lethal.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A. nidus was initially adapted for outbreeding with the capacity for considerable amount of inbreeding. The low potential of sporophyte production in isolate gametophyte could be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zygotic geno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roductive Biology ASPLENIUM niduS
下载PDF
Oviposition Site Selection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in Sugar Maple (Acer saccharum) and Its Gnawing Nidus Oviposition Habits
3
作者 MA Xiao-qian WANG Qian +4 位作者 DENG Xun ZHAO Hong-ying SONG Xiao-shuang ZHOU Qi YU Wen-jing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2012年第1期17-19,共3页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explore the oviposition site selection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in sugar maple and its gnawing nidus oviposition habits. [Method] Through field and indoor rearing observation, the ovipo...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explore the oviposition site selection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in sugar maple and its gnawing nidus oviposition habits. [Method] Through field and indoor rearing observation, the oviposition site selection of A. glabripennis in sugar maple was studied, and the gnawing nidus oviposition habits were analyzed. [Result] The height of oviposition site of A. glabripennis in sugar maple, the number observation holes (gnawing nidus oviposition points) and bark thickness in oviposition site showed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diameter of branch at breast height. The gnawing nidus oviposition habit of A. glabripennis in sugar maple was mainly divided into 4 stages: gnawing nidus site selection, gnawing nidus, oviposition and nidus sealing, the duration from gnawing nidus to nidus sealing was(38.29±16.47)min.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reference for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of A. glabripennis in greening tree species sugar maple, as well as further study on reproductive behavior and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A. glabripenn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Sugar maple Oviposition site Gnawing nidus Oviposition habits China
下载PDF
超声萃取-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蜂房药材中4种黄曲霉毒素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彧 李正刚 +2 位作者 程焱 王丹彧 王路宏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3年第2期20-23,56,共5页
建立超声萃取-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蜂房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黄曲霉毒素G_(2)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粉碎,过孔径为120μm筛后,采用70%甲醇溶液超声处理30 min,经... 建立超声萃取-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蜂房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黄曲霉毒素G_(2)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粉碎,过孔径为120μm筛后,采用70%甲醇溶液超声处理30 min,经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光化学柱后衍生,通过荧光检测器测定4种黄曲霉毒素的含量。黄曲霉毒素B_(1)的线性范围为0.0104~0.0520 ng,相关系数为0.9999;黄曲霉毒素B_(2)的线性范围为0.0038~0.0190 ng,相关系数为0.9998;黄曲霉毒素G_(1)的线性范围为0.0108~0.0540 ng,相关系数为0.9998;黄曲霉毒素G_(2)的线性范围为0.0038~0.0190 ng,相关系数为0.9998。4种黄曲霉毒素检出限分别为0.42、0.15、0.43、0.15μg/kg,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5%(n=6),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9%~96.9%。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蜂房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提取 免疫亲和柱 光化学衍生 黄曲霉毒素 蜂房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蜂房药材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残留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进 张亦萌 +2 位作者 赵艳 李正刚 马彧 《化学工程师》 CAS 2023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建立了蜂房药材中Pb、As、Hg、Cd、Cu 5种重金属元素的残留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以锗(^(72)Ge)、铟(^(115)In)、铋(^(209)Bi)混合溶液作为内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进行5种重金属元素的残留量测定。结果Pb... 目的建立了蜂房药材中Pb、As、Hg、Cd、Cu 5种重金属元素的残留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以锗(^(72)Ge)、铟(^(115)In)、铋(^(209)Bi)混合溶液作为内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进行5种重金属元素的残留量测定。结果Pb、As、Hg、Cd、Cu 5种重金属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回收率在83.26%~99.89%(RSD≤4.8%)范围内,方法的检出限在0.0100~0.0920mg·kg^(-1)范围内。10批样品不同程度的检出了Pb、As、Hg、Cd、Cu。结论该检测方法准确,灵敏度高。为蜂房药材质量的把控提供了相关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房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重金属元素
下载PDF
金环胡蜂蜂房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6
作者 王振吉 杨申明 +2 位作者 段德珊 徐文丽 杨依柯 《中国蜂业》 2023年第1期64-68,共5页
优化金环胡蜂蜂房总黄酮(Vespa mandarinia nidus total flavonoids,VMNTF)的提取工艺,并分析其抗氧化性,为VMNTF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VMNTF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L_(9)(3^(4))试验优化VMNTF提取工艺条件... 优化金环胡蜂蜂房总黄酮(Vespa mandarinia nidus total flavonoids,VMNTF)的提取工艺,并分析其抗氧化性,为VMNTF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VMNTF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L_(9)(3^(4))试验优化VMNTF提取工艺条件,同时测定VMNTF对Fe^(3+)还原能力、羟基自由基(·OH)、1,1-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VMNTF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5%、超声温度60℃、液料比60:1(mL/g)、超声时间70 min、纤维素酶用量2%,在此条件下VMNTF平均提取量为20.132 mg·g^(-1);VMNTF质量浓度为0.0644 mg·mL^(-1)时,使Fe^(3+)还原产生的吸光值为1.262,对·OH和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94.46%和95.02%,并且Fe^(3+)还原能力、清除·OH和DPPH·能力均强于阳性对照维生素C。VMNTF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是一种具有极大开发前景的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环胡蜂蜂房 超声辅助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蜂房炮制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情况
7
作者 王丹彧 张亦萌 +4 位作者 张强 程焱 谢秋红 马晓静 李正刚 《药学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390-393,共4页
总结蜂房的炮制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情况,为蜂房后续炮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查阅相关古籍及临床研究文献,对蜂房有关的炮制方法和临床辨证治疗情况进行整理归纳。蜂房古代炮制方法有净制、炒制、煅制、酒制4种炮制方法。现代又增... 总结蜂房的炮制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情况,为蜂房后续炮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查阅相关古籍及临床研究文献,对蜂房有关的炮制方法和临床辨证治疗情况进行整理归纳。蜂房古代炮制方法有净制、炒制、煅制、酒制4种炮制方法。现代又增加了甘草制和蜜炙2种方法。古代与现代人们对蜂房的药性认识基本一致,临床应用病症也一致。现阶段对于蜂房的炮制方法及质量标准提高还有待加强。蜂房临床应用广泛,但疾病的靶向治疗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房 炮制 历史沿革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蜂房药材中4种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检测
8
作者 郭晶 李正刚 +1 位作者 张进 李文君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8期1950-1953,共4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光化学衍生法同时测定蜂房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的含量测定方法。样品采用70%甲醇超声处理30 min,经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光化学柱后衍生,通过荧光检测器测定...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光化学衍生法同时测定蜂房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的含量测定方法。样品采用70%甲醇超声处理30 min,经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光化学柱后衍生,通过荧光检测器测定4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黄曲霉毒素B_(1)的线性范围为0.0104~0.0520 ng(r=0.9999)、黄曲霉毒素B_(2)的线性范围为0.0038~0.0190 ng(r=0.9998)、黄曲霉毒素G_(1)的线性范围为0.0108~0.0540 ng(r=0.9998)、黄曲霉毒素G_(2)的线性范围为0.0038~0.0190 ng(r=0.9998),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42、0.15、0.43、0.15μg·kg^(-1),回收率在90.00%~99.49%之间,RSD≤3.1%(n=6)。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蜂房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免疫亲和柱 光化学衍生 黄曲霉毒素 蜂房
下载PDF
藏东南尼都藏布流域冰湖水量变化及潜在溃决诱因评估——以塔弄错为例
9
作者 祁苗苗 刘时银 +6 位作者 高永鹏 谢福明 潘兮然 张子凡 姚晓军 张晨扬 朱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5-1219,共15页
藏东南尼都藏布流域冰雪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频发,研究团队于2021年10月对流域内的塔弄错进行了水深测量和周边地貌环境调查。同时,利用短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监测了尼都藏布流域的地表形变速率,以识别冰湖... 藏东南尼都藏布流域冰雪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频发,研究团队于2021年10月对流域内的塔弄错进行了水深测量和周边地貌环境调查。同时,利用短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监测了尼都藏布流域的地表形变速率,以识别冰湖周边的潜在滑坡体、崩塌体等诱灾因素。最后,基于数值模型RAMMS和波浪传播模型,评估了不同情景下崩塌体入湖和水量变化对冰湖溃决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塔弄错的最大水深为29.45 m,平均水深为15.21 m,水量为1820842 m^(3)。塔弄错周边5个不稳定区域的平均形变速率远高于其他区域,将来可能会成为触发塔弄错溃坝的外界诱因。模型模拟显示,塔弄错在入湖崩塌体质量增加或水量增加情况下,产生的洪峰流量、溃口深度和坝顶承受的压力均显著增加。因此,建议在冰湖溃决风险评估工作中重点关注周边有崩塌隐患点且水量持续增长的冰湖,并实时观测崩塌区的动态变化,为下游及时做好冰湖溃决洪水的避险提供预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湖 水深测量 水量变化 崩塌体入湖 涌浪 尼都藏布流域
下载PDF
明清时期慢性肾脏病医案辨证用药特点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丹妮 喻嵘 +3 位作者 史留阳 刘旭 刘秀 王一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572-1578,共7页
目的:借助数据统计分析技术研究明清时期慢性肾脏病(CKD)证候类型、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阅读明清时期各家医案,整理CKD相关医案构建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对组方用药、症状、证素进行频次统计分... 目的:借助数据统计分析技术研究明清时期慢性肾脏病(CKD)证候类型、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阅读明清时期各家医案,整理CKD相关医案构建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对组方用药、症状、证素进行频次统计分析;SPSS Modeler 14.0进行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分析;SPSS Statistics 23.0进行系统聚类及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医案175例,涉及233味中药、115个症状、7个病位证素和16个病性证素。药物使用频次≥平均频次药物62味,其中高频药物是茯苓、泽泻、甘草、熟地黄、牡丹皮、黄柏。药物关联规则将最小支持度与最小置信度分别设置为10%、70%,得到二阶关联组合24项;最小支持度与最小置信度分别设置为10%、90%,得到三阶关联组合23项。复杂网络生成的核心组方为泽泻、茯苓、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甘草、白术、陈皮、牡丹皮。系统聚类得到茯苓、泽泻、熟地黄、牡丹皮等14组药物聚类组合。主成分因子分析共提取出22个公因子。频次分析CKD病位证素以肾、脾为主;病性证素以阴虚、气虚、阳虚、湿热、水停为主。结论:CKD多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多为脾肾虚损,变生病理产物湿热、瘀血、水饮等,治疗以补益脾肾、填精固元为基本原则,针对兼证及病理产物随证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数据挖掘 明清时期 医案 用药规律 证素 尿血 溺毒
下载PDF
鸟巢蕨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洋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88-1189,1195,共3页
以鸟巢蕨(Neottopteris nidus)孢子为原材料进行组培快繁,考察了孢子处理方式、基本培养基、激素及孢子体诱导方式等条件对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把经过消毒灭菌的孢子囊从孢子叶上切下,破碎取出孢子后接种到1/2MS培养基上,孢子萌... 以鸟巢蕨(Neottopteris nidus)孢子为原材料进行组培快繁,考察了孢子处理方式、基本培养基、激素及孢子体诱导方式等条件对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把经过消毒灭菌的孢子囊从孢子叶上切下,破碎取出孢子后接种到1/2MS培养基上,孢子萌发较快,萌发率高。萌发后的原叶体接种到不添加激素的MS培养基上能得到较大的增殖系数。原叶体在试管内诱导孢子体难度较大,可采用1 g/L的KH2PO4溶液作诱导剂在试管外诱导,有利于原叶体向孢子体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巢蕨(Neottopteris nidus) 孢子 培养基 离体快繁
下载PDF
巢蕨基因组DNA提取与RAPD反应体系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雪兵 于旭东 +3 位作者 朱会军 吴繁花 黄小凤 胡新文 《热带生物学报》 2012年第4期379-383,386,共6页
以新鲜幼嫩的巢蕨叶片为材料,优化了巢蕨叶片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与RAPD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CTAB方法,能够提取出高质量的巢蕨基因组DNA;优化的巢蕨RAPD的最终反应体系(25μL)为:模板DNA(50mg.L-1)1.5μL,引物(1mmol.L-1)1.5... 以新鲜幼嫩的巢蕨叶片为材料,优化了巢蕨叶片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与RAPD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CTAB方法,能够提取出高质量的巢蕨基因组DNA;优化的巢蕨RAPD的最终反应体系(25μL)为:模板DNA(50mg.L-1)1.5μL,引物(1mmol.L-1)1.5μL,2×EasyTaqPCRSuperMiX12.5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蕨 Neottopteris niduS DNA提取 RAPD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天然药物蜂房化学成分提取物对口腔细菌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左渝陵 谢倩 +1 位作者 李继遥 周学东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3-24,27,共3页
目的研究蜂房中分离得到的不同组分对致龋菌生长的影响,寻找蜂房抑龋的有效成分。方法通过溶剂分段和层析技术对蜂房进行分离,得到4个组分,采用液体稀释法研究蜂房不同组分对口腔常居细菌——血液链球菌、唾液链球菌,以及4种主要致龋菌... 目的研究蜂房中分离得到的不同组分对致龋菌生长的影响,寻找蜂房抑龋的有效成分。方法通过溶剂分段和层析技术对蜂房进行分离,得到4个组分,采用液体稀释法研究蜂房不同组分对口腔常居细菌——血液链球菌、唾液链球菌,以及4种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内氏放线菌、粘性放线菌和乳酸杆菌生长的影响,使用活菌计数法测量五倍子总鞣质及各组分对变形链球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蜂房提取物中1、2和3组分对实验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蜂房提取物3组分对于变形链球菌生长曲线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蜂房各组分对实验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抑菌作用可能和其中的甾醇类化合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房 变形链球菌 口腔细菌 化学成分提取 天然药物 致龋菌 抑菌作用 生长曲线 放线菌 五倍子
下载PDF
我国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分布首次调查 被引量:47
14
作者 张仪 吕山 +12 位作者 杨坤 刘和香 胡铃 李莉莎 邓卓晖 张鸿满 胡锡敏 姚立农 曾小军 李正祥 陈朝 王立英 周晓农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8-512,共5页
目的调查我国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的分布。方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借用主要中间宿主螺类有效累积温度模型参数,预测和绘制我国主要中间宿主螺类及广州管圆线虫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地图。根据绘制的预测地图,以区域抽样法,按栅... 目的调查我国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的分布。方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借用主要中间宿主螺类有效累积温度模型参数,预测和绘制我国主要中间宿主螺类及广州管圆线虫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地图。根据绘制的预测地图,以区域抽样法,按栅格总数5%比例进行随机抽样。随机抽取55个调查点于2006年9~10月开展主要中间宿主分布及感染率调查。结果我国大陆潜在分布小管福寿螺的有19个省(市、区),其中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8个省(区)已证实有小管福寿螺自然分布。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广东、广西和海南等7个省(区)有广州管圆线虫自然感染,其中,福建建瓯、江西兴国、浙江瑞安、湖南汝城、广东化州、广西上思和海南五指山等地的小管福寿螺自然感染率较高,分别为36.6%、19.9%、16.0%、5.0%、6.3%、39.1%和25.0%。结论证实小管福寿螺自然感染有广州管圆线虫的7个省(区)均存在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小管福寿螺 自然疫源地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应激性高血糖与血清胰岛素及病灶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46
15
作者 黄丽娜 富奇志 +2 位作者 王琳 郎鸿志 魏月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8-249,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 (ACVD)应激性高血糖及血清胰岛素与病变性质、大小、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盲法检测发病 1周内ACVD患者空腹血糖 (FBG)和空腹胰岛素 (FINS)。FBG升高者为高血糖组 ,FBG正常者为正常血糖组 ,每组各 1 0 0...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 (ACVD)应激性高血糖及血清胰岛素与病变性质、大小、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盲法检测发病 1周内ACVD患者空腹血糖 (FBG)和空腹胰岛素 (FINS)。FBG升高者为高血糖组 ,FBG正常者为正常血糖组 ,每组各 1 0 0例。根据头部CT或MRI记录高血糖组病变的性质、大小及部位。结果 两组FBG与FINS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高血糖组血糖升高的水平与病变的性质、大小、部位有关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CVD应激性高血糖与胰岛素抵抗 (IR)有关 ;脑出血比脑梗死、大病灶比小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应激性高血糖 血清 胰岛素抵抗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中药蜂房对口腔常驻菌形成人工致龋生物膜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正蔚 李继遥 +2 位作者 周学东 刘天佳 肖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4-306,317,共4页
目的 研究蜂房对口腔常驻菌形成人工致龋生物膜的影响 ,探讨其防龋应用前景。方法 在体外模型中的羟磷灰石片上定植 4种口腔常驻菌 ,以形成实验性生物膜。实验组定时给予含 4g L蜂房提取物的蔗糖溶液处理生物膜 ,观察其pH的动态变化 ... 目的 研究蜂房对口腔常驻菌形成人工致龋生物膜的影响 ,探讨其防龋应用前景。方法 在体外模型中的羟磷灰石片上定植 4种口腔常驻菌 ,以形成实验性生物膜。实验组定时给予含 4g L蜂房提取物的蔗糖溶液处理生物膜 ,观察其pH的动态变化 ,以及生物膜表面微结构与微生物组成的改变。以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分别作为阳性与阴性对照。结果 ①实验组培养室内pH值呈先下降 ,再逐步恢复正常的波浪形变化。②蜂房的加入能抑制变链对羟磷灰石片的黏附。③蜂房的加入可使生物膜表面胞外基质的量减少。结论 蜂房作为一种潜在的防龋药物可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蜂房 口腔常驻菌 人工致龋生物膜 影响 实验研究 龋病 羟磷灰石片
下载PDF
中药露蜂房醇提取物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芦志红 张圣明 +2 位作者 李香群 刘加强 苗乃法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 :研究中药露蜂房 (NidusVespae,NV)醇提取物对K5 62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3H TdR掺入、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和图象分析等方法。结果 :不同浓度NV醇提取物对K5 62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 目的 :研究中药露蜂房 (NidusVespae,NV)醇提取物对K5 62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3H TdR掺入、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和图象分析等方法。结果 :不同浓度NV醇提取物对K5 62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 2 7%~ 5 6% )。NV醇提取物组K5 62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 ,其Bcl 2蛋白表达显著减弱、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强。结论 :中药NV醇提取物可明显抑制K5 62细胞增殖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Bcl 2、Bax的表达 ,从而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蜂房 醇提取物 白血病 K562细胞 肿瘤抑制 细胞凋亡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中药露蜂房蛋白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辛先贵 张圣明 +3 位作者 张春燕 时彦 孙秀宁 李峰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4-764,共1页
关键词 露蜂房 蛋白 白血病 信号 凋亡
下载PDF
中药露蜂房蛋白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辛先贵 张圣明 +3 位作者 时彦 张春燕 吴洪娟 李峰杰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露蜂房蛋白(NVP)抗白血病的作用,为中药露蜂房治疗白血病和开发新的抗白血病药物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NVP对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形态结构的影响;运用免疫... 目的研究中药露蜂房蛋白(NVP)抗白血病的作用,为中药露蜂房治疗白血病和开发新的抗白血病药物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NVP对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形态结构的影响;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研究NVP对K562细胞凋亡相关信号转导蛋白NF-κBp65、-βcatenin及iNOS表达的影响。结果1.NVP处理组K562细胞生长饱和密度降低,表示细胞增殖减弱。2.透射电镜下发现,NVP处理组K562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3.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光密度值(A值)显示,NVP处理组K562细胞中NF-κBp65、-βcatenin细胞核内转导减少,iNOS表达减弱。结论NVP有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凋亡相关信号传导因子NF-κBp65、-βcatenin及iNOS的表达,从而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蜂房蛋白 白血病 信号转导 凋亡 细胞培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露蜂房提取物对H22肝癌小鼠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贾爱明 胡文梅 +2 位作者 张红 刘耘 王朝晖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12期1045-1047,1056,共4页
目的观察露蜂房提取物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腹水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并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2批次,每批次40只,分别于右腋下及腹腔接种H22肝癌细胞制作实体瘤和腹水瘤模型。各批次随机分为四组,盐水对... 目的观察露蜂房提取物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腹水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并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2批次,每批次40只,分别于右腋下及腹腔接种H22肝癌细胞制作实体瘤和腹水瘤模型。各批次随机分为四组,盐水对照组、5-FU组、露蜂房提取物高剂量组(简称露峰房高剂量组)、露蜂房提取物低剂量组(简称露峰房低剂量组),每组10只。实体瘤模型组连续用药14 d,次日处死取瘤称重,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istone H1、Cy-clin B1的表达。腹水瘤模型组连续用药14 d,记录各组小鼠生存天数,计算生命延长率。结果露蜂房高剂量组对小鼠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38.06%,Histone H1表达增加,而Cyclin B1表达降低,与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可明显延长腹水瘤小鼠生存期。结论露蜂房提取物对肝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其抑瘤作用机制可能与Histone H1、Cyclin B1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蜂房提取物 肝癌 小鼠 HISTONE H1 CYCLIN B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